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找到的13篇年味的作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天,我正在睡梦中,忽然“轰、轰、轰”的几声把我惊醒。我忽然想到今天是除夕!“新的一年要到了!”我情不自禁的大叫起来。爷爷闻声起来:“一大早大叫什么?快穿好衣服跟我一起下楼放炮竹!”我连连叫好,拿起衣服和炮竹一边下楼一边迅速的穿衣服。下了楼我右手拿着炮竹,左手拿着火机向炮竹的引子一点,一眨眼“噼里啪啦”的声响直冲我的`耳朵。我想这就是年味吧!
放完炮竹,我欣喜若狂地冲进家里。一进门一股油香味奔向我的鼻子,原来是桌子上的几碗炸肉圆放出来的香味。我拿起筷子大口地吃炸肉圆,心里想:“这就是年味吧!”
吃完炸肉圆,爸爸对我说:“熊一豪同学,把这幅对联贴到门口吧!”我接过对联,往门上小心翼翼的贴上去。然后一看上联写道:“新年新景如意春”,下联是:“大吉大利平安福”。我心里连连赞叹着:“好对联!好对联!”这就是年味吧!
我贴完对联走进家里听见爸爸在给姑妈打电话拜年,我心里一震:“我还没用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年呢?”我把他们叫到一起对他们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爸爸、妈妈:工作成功、天天开心!”爷爷和奶奶们都笑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就等你这句话!”说着把红包给了我。我拿着红包开心地想:“这就是年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一声声整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我们再一次迎来了令我们期待的春节。这一回,我就来讲一讲我们浙江的风俗吧。
NO.1吃 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中,各式各样的美食就可以让我们几个吃货“飞流直下三千尺”了!不过,这些美食可是意义非凡的,你瞧这一条如黄金般闪着金光的仓鱼,就希望这我们年年有余;一只只圆溜溜,白白的汤圆,也希望我们一家团团圆圆;还有那一碗金黄的鸡汤,代表了长辈对晚辈“展翅高飞”的期望。
NO.2玩 在小孩眼中,最快乐的事莫非与在年夜饭后放烟花了!不过,在这背后,还带有一个传说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他无恶不作,人们对他束手无策,只能四处逃避,一直到他们的“救星”来了…… 那一年,在年出现的前一天晚上,一位神仙对大家说:“这个怪兽年,虽说凶猛无比,可却有三的弱点:一,它怕亮,二,怕红,三,怕响。”于是人们开始分工,决定于“年”绝一死战。
晚上,“年”来了,人们待它走进中心,刷在点亮灯火,把“年”困住,在跑出几个身着红衣的人,他们高声欢呼着,向“年”扔爆竹,到了今天,“年”没了,可这个故事和习俗却流传至今。 这,就是我家乡的年味。
白雪终褪去,春风始翩然。当长街灯火彻夜不熄,耀眼的光芒落入眼底;当巷里爆竹落满一地,泛滥的响声传至耳畔;当餐桌上人语与觥筹之声交错时,我知道,新年已至。
新风拉着年的衣角,拂面而过,空气中留下淡淡的年味,是什么?
是幸福罢。当我坐上餐桌时,早餐已经摆在桌上。碗中沉浮着圆润的汤圆,黄白的蛋花依偎在一起,两三颗红枣漂浮在碗里,颜色鲜艳,清香盈盈,让人胃口大开。我刚吃下一颗汤圆,父亲突然感叹道:“什么是幸福?现在我们坐在这里,一起吃早餐,享受时光,不去想钱多或钱少,富裕或贫穷,一家人在一起,这就是幸福。”父亲的话让我有些诧异,他平时很少说这样抒情的话,今日却突然抒怀。转念一想,今日是春节,本就是格外让人感慨的日子,一家人又因事业与学业,聚少离多,像现在聚在一起共享早餐的时间着实不多,心有感触。我对父亲笑笑,又低下头,嗅了嗅鼻尖那丝香甜,是啊,多幸福。年味,在碗沿流转。
年味,是希望罢。按照惯例,新年是要去祭祖的。家中收拾妥帖以后,一家人去给先人拜年。上香,点烛,燃爆竹,烧纸钱。我在一旁看父母虔诚地跪在坟前,口中念着“保佑家庭美满”、“保佑家人身体健康”之类的话语,道出心中的希望。他们起身后,示意我也跪下拜祖。我看了看青色的墓碑,又转头把目光放在远方:家墓在一座小丘陵上,下了坡,过一短段小路就是大道,一幢幢高楼大厦屹立在马路对面,阳光正好,被楼房上镶嵌的玻璃窗折射,泛起波光,昭示着繁华。四周隐约有炮竹声响,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不是嘴角挂着微笑,就是笑语嫣然。目所见、耳所听,在我心中酝酿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让我好似看见了明天,美好,壮丽。这抹强烈的希望,如新生的春草,破土而出,从我心间冲出,一发不可收拾,我愿,我中华繁荣、富强,明日壮阔如画!年味,在绿草间萦绕。
年味,是团圆罢。年夜饭,一年难有的大团圆。大圆桌上罕见地坐满了人,隐喻着一场场久别重逢,给夜晚加温。餐桌渐渐被菜肴占据,各色的佳肴,散发出迷人的味道,勾人馋意。没有所谓的“食不言寝不语”,长辈高声笑谈过去、展望未来,送去真挚的祝福,时不时起哄,举起酒杯邀同饮,颇有一种觥筹交错之感。孩子们则耳听长辈语,眼盯桌上肴,心等拿红包。晚宴,弥漫着一股其乐融融的气氛。我抬头,看到了对面的奶奶。因为笑,她的脸上染上了一抹绯红,再深的皱纹也掩不住她的开怀。我忽然想起她常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奶奶老了,没什么所求,就希望一家人能团聚,能幸福。”那一刻,我心中甜涩交织,觉得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需倍感珍惜。我定了心思,全心全意地去享受这一次团圆。年味,在空气中蔓延。
人们总在抱怨,抱怨这车水马龙的今天,年味与时光一同消逝,已淡不可闻。可当你贴对联时,道祝福时,团聚时,欢笑时,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的:幸福、希望、吉祥、团聚、和睦,那种藏在角落里的,细微却无法忘怀的,是年,是年味。它们,虽淡,却浓。
“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过年的这段日子往往是最美好的。
腊月二十前后,人们便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超市里响起了华仔“恭喜发财”的声音。平常无人问津的坚果,此时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变成了抢手货。糖果区就更加热闹了,孩子们看着包装精美的糖果,拉扯着大人的衣角,央求着要买,大人们心情好,一脸笑意的有应必求。收营处,满头大汗的收银员看着长龙一般的队伍忙碌着。
年的味道,就是这一派热闹繁华。
备完年货后,大人最忙碌的时刻便是为年夜饭做准备。厨房里,是妈妈旋转不停的身影,切菜剁馅的呼呼声,油锅炸丸子的噼里啪啦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共同形成了一曲厨房交响曲。
小孩子们就轻松了,捏着钱去商店买鞭炮,买小灯笼。买到后,他们笑着聚在一起放鞭炮。鞭炮炸响的声音和女孩子受惊尖叫的声音混在一起。不仅如此,还有玩球的,放风筝的,无不洋溢着过年的喜悦。
年的味道,就是那一个个洋溢着欢乐的身影。
年夜饭,是重头戏,备好的菜一齐下锅。一年里不常吃到的各种菜,在这一天同呈饭桌,由长辈到小辈,依次落座,皆是十分和谐。桌上菜肴五花八门,还须长辈先动筷,这是一种尊敬。其中有道饺子,是家人亲自包的。大人们纷纷夸赞还是自家亲手做的饺子好吃!
年的味道,就是那一道道代表团圆的家常美味。
12点钟鸣,鞭炮齐响,天空中绽放出了彩色的,热烈的花朵,步履匆匆的旅人们停下了脚步,饭桌前吃饭的人们推开门,望向夜空。
年的味道,就是那一片烟花相伴的夜空。
年的味道是什么?年的味道是大人备年时的热闹,是孩童嬉闹时的欢笑,是家人团圆时的幸福,也是烟花相庆的欣悦。年,是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无论何方的游子,共赴故乡,品尝年的味道。
融情于景的时候,总能嗅到些,尝出些,想念些什么,毕竟那专属味道是可以涌上心头的。
在阳台上,吹着夜风,看着眼前黑黑的天还有拼命照亮它的路灯。虽然关着门,但也能隐约听见屋里的吵吵嚷嚷……今非昔比,这个鼠年没了年味,“福”也成了“蝠”,眼里也不再是一片热闹景象。只有偶尔驶过的小汽车。
大概是太怀念了,竟看见了记忆中的烟花在云层里绽放——“咻”“砰”“咻”“砰”。汽车驶过几辆后,火药味弥漫,视线里的烟花不再若隐若现、藏觅云中,而是切切实实的了。周围的景也不经意地变了,我竟置身于老家!
沿着熟悉的街道,游走在田中小径,嗅着泥土的芳香和火药味,我走到了圆河桥上。这儿的景色是最美的,四处的烟花这都看得见。河水偶尔随微风泛起涟漪,靠近些便是不令人排斥的鱼腥味,还有“迷雾”中的星辰同月亮倒映在水中央的梦幻美。烟花升空的声音接连不断,欢笑声也从身后传来。我看见了小时候的我,大概是九、十岁的样子,她正同一群哥哥姐姐点火玩仙女棒呢。颇冷的夜晚,偶尔起风。他们一边商量着明天去集市买食材烧烤,一边围成一个圆挡风。火光摇曳,刹那间,漆黑的夜晚燃起了更多光亮。欢欢喜喜,打打闹闹,幸福的味道。我不忍打扰,只好沿着桥走到对岸,偶尔羡慕地回头看他们嘻闹。
四处张望,走在陌生而熟悉的路,脑海里浮现出各种不知是想象还是过往的画面:我面对年夜饭的佳肴却钟情于冬酒。喝那温热过后的酒,其实只剩下嗓子里的温暖和心中的舒坦;积极地拜年,拿着压岁钱数个不停,总是能多数出些;在河边打水漂拾瓦片,玩不过就多数几个,急了便从地上抓一把丢进去,导致指甲盖儿里都是泥和沙;追赶着鸡跑,等它们扑腾翅膀又吓的跳起来;哭着闹着要烤红薯,但又不会,还嫌红薯吃起来又烫又脏,大概我只钟情于红薯的喷香诱人吧;霸占着水井、石磨,帮各家各户舀水,就连别人打年糕也要插一手。从不说累,乐在其中;跑到棋牌室,扎进烟味缭绕的老大爷老大娘堆里搓麻将、斗地主……
还没多久,就走到头了。还没回忆够,就听见公鸡打鸣了。随之而来的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这一早的炮仗应该是新婚,毕竟桥下已堵不动道了。这等凑热闹,我是很积极的。按人头涌动的`方向连跑带跳地寻了过去,门口的人各个伸长脖子踮脚看,像被拎着脖子的鸭子。第一眼见着的就是我自己,这倒也不为惊奇,当时帮新娘拦新郎的就是我。那稚气的嗓音说着“不土不洋”的家乡话,足足拦了30分钟。等接走新娘后还放了一通鞭炮,泼了三盆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噼里啪啦”,响起喜庆,炸出习俗。新娘的父母还要哭着看女儿离开,哭不出也要扯着嗓子喊。这等是我无法理解的,明明是好日子眼角却带着泪?便不禁摇了摇头,身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姐姐,我能和你玩么?”回头看,她正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单纯的笑。她眼睛里有星星……
“起来了!十点了还睡,直接吃午饭吧!”我妈冲我吼着,我压根没心思回应,只是久久回不过神来,始终不敢相信这是场梦。真实到比现实还真切的梦,尤其是里面的味道:泥土芳香,红薯喷香,炮仗味,鱼腥味,年糕味,酒味,钱味,烟味……就连梦里的渴望和怀念都一直揪着我的心,眼角边早已干了的泪大概也是种纪念。我还记得,我与自己交谈甚欢。她羡慕我在城市过年有大电视看、可以不用走泥泞的小路,我羡慕她在老家拥有的一切。最爱的,大概是年味里的纯真美好,而不是如今得到不珍惜的情丝缠绵。
那个我说了:“姐姐你心中的味道好奇怪啊!只要你还喜欢,味道就可以一直在你身边啊。吃的闻的摸的心里想的,不都是吗?我有时候想吃糖但没有,就想想以前吃出的味道和感觉,心里也是甜甜的很满足。”
如若味道真是这般简单,那我何曾不喜欢过年味,而年味又何曾离开过我呢?以前都知道的,如今却没丝毫记忆。城市的一切都是那样遮遮掩掩不忍说破,就连年味也是如此。
好在,我找到它了。
又是一个新年,奶奶和前年同样,炸父亲买来的几斤金鲳鱼以庆祝新年。
若隐若现地,奶奶亲手种植的那片菜地浮现在寒风之中。我疾疾地穿过羊肠小道,猛然看见奶奶正艰难地伐柴。“啊,奶奶,别只顾忙活了,回灶房去吧!”奶奶的头上好像多添了几丝银发,弯几下腰便会急促地喘一次气。“这天气冷,跑我这干什么。”奶奶边嘀咕着,边用衣袖擦擦汗,“孙儿,去吃些鱼。”
我和奶奶共同走进那朴素的小灶房。昏黄的灯下,爷爷正扶着拐杖坐在椅子上认真地读报。“来了呀,孙子过年十一岁了,新年快乐!”爷爷见我进来就笑呵呵地说着。火炉旁刚烤熟几条鱼,锅边堆满亮透透香脆脆的鱼肉片和面粉。奶奶两三步跨去,夹几束柴烧紧火。我边坐下边说:“近来风很大,奶奶您上年纪的人别劳累。”奶奶帮我拉好围巾:“还不快吃些鱼,这种天会感冒,千万小心……”奶奶塞给我鱼吃。
这时房门“呀”的'被打开,“香味真浓,”母亲走过来,“爸妈也吃吃。”奶奶额头上的皱纹渐渐舒展,手脚麻利地烧旺火继续烤鱼。于是爷爷放下报纸,也一同我们分享这香郁的喜悦。就在奶奶递给我鱼的那一刻,我看见了奶奶苍老的手——一座座绮丽而壮观的山川,布满许多纵横交叉的河流,还有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天坑和盆地、平原。岁月是个雕刻家!
鱼烤熟了,锅中的油沫慢慢地消失。堆堆的黄金正等待利用着,“有鱼新捞了,怪不得闻着香。”父亲踏进来,开门见山地说。然后我们都大口横扫鱼阵,但奶奶只是普通的工人。
正是:
小灶灯明柴火旺,
厨机时将熟冷问。
不知仙肴何多暖,
油香灰热用情温。
年是短暂的,宴是会散的,鱼是易冷的,只有那丝情,仍在我心中烧着……
说到春节,大家都知道,但不同的地方,风俗是不一样,我家乡在江西,这里的春节习俗与别处相比,就有自己的不同之处。
大年初一,与很多地方——到春节就大鱼大肉不同,在我的家乡,大年初一早上六点,村里每个人必须到村里辈份最大的祖爷爷家的院子里吃素面条和”发财菜”,所谓”发财菜”,其实就是木耳。做”发财菜”的木耳很讲究,必须由村里人在枯枝断木上亲自摘来才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呢?听村里的老人说,很久以前,村里人认为,大年初一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别人,财气和好运就都给别人了。一个大年初一,村里来了一个乞丐,-直到中午,这个乞丐也没有讨到任何东西。就在他失望地准备离开时,——位家境贫寒的孕妇,大方的给了他——碗素木耳面条。乞丐吃下素面,感激地说:”你不嫌弃我是一个乞丐,把自己家的早饭给我吃,相当于把一年的财运都给了我。我要把好运还给你,你肚子里的小孩长大以后必定成状元。说完乞丐一-下子就不见了,原来乞丐是一个神仙,后来这户人家慢慢的富裕起来,小孩长大以后果真中了状元。”从此为了求得来年好运,家家户户都在春节的前一-天上山采”发财菜”,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必须由村里辈分最高的祖爷爷家里去吃素面,祈求神仙赐福。
到了初七早上,家家户户都在在七点钟左右起床,煮上一锅”七宝粥”当早饭,为什么叫七宝粥呢?它主要是由大米,豆子,瘦肉,芋头,豆腐,芹菜叶和自己家里做的米果七种东西熬成,而且”七宝粥”必须在早上八点钟左右吃完。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按我们这里的规矩:从大年初一到初六,家家户户都不会外出做工,再多的事情都必须放下,等到大年初才会开工,在开工前吃上几碗营养丰富的”七宝粥”,干活就会特别有劲,-定能顺心顺意,事半功倍。
到了正月十五就像轮值日一样,每年都会选择——户院子较大的,人家摆上几桌台子,叫上七八个人一起来包汤圆,汤圆是雪白的糯米做成的,有绿豆馅儿,有豆沙馅,一个个揉的滚圆滚圆的,大家边包边煮,每一个碗里都有4到6颗汤圆,四颗代表四季平安,五颗代表五谷丰登,六颗代表六六大顺,吃汤圆时必须老人先吃,等老人吃完碗里的汤圆,其他人才能动手,吃了汤圆,意味着大家都可以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觉得我家乡的春节别有特色呢?欢迎你亲自来体验一下我家乡的春节习俗!
“尊敬的旅客您好,您所乘坐的火车开始检票了,请到指定的站台等候列车。”一群人不约而同的站起来提着大包小包回家过年。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年的坎坷都在回家的路上像积雪般的消融。
站在家门的那一刻,忽然眼里挤满了热泪,用颤抖的声音喊了一声:“爸妈,我回来了……”只见妈妈那早已灰暗的眼眸站在门口,静静的走到我面前,静静的抱住我。仿佛万语千言都在这一刻化为了眼泪,静静的划过脸颊……一路的寒冷都化为了春风,即使在寒冬,也格外温暖。
除夕时,全家人都忙活开了,妈妈从大清早就开始忙活,做着晚上团圆饭的美味佳肴,我和爸爸就负责接待客人,天色渐渐暗下来,家家户户都飘出饭菜的香味。家人陆续的坐在了饭桌上,吃的不亦乐乎,全家人有说有笑,总结这一年的收获,这一顿饭消除一年的疲惫。大家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吃完饭后,我和妹妹还有弟弟们在客厅看着电视,亲戚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在饭桌上,他们在聊着关于新一年的美好期望。希望新的一年会更好。中国有一个习俗,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守岁。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透过玻璃,一束束烟花在表达着对新年的祝福!
在欢声笑语中美好的时光总是过的那么短暂,转眼间就到了大年初一。
我和爸爸一起去走亲戚,我收到了不少压岁的`红包。这些红包是要从大年初一放在枕头底下,直到元月15才能拿出来。
浓浓的亲情,表达不完的爱意,对家人的祝福,对新的一年的期望,家的味道就是年的味道……
每到过年,都会有一股浓浓的年味涌上心头。
贴春联,是每年春节必须做的事。每当与爸爸一起站在门前贴春联时,都会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除夕上午,爸爸拿着一副春联和一个很大的“福”字,走到我跟前说:“走,我们贴春联去!”我非常爽快地答应了。站在门口,手拿春联,不一会儿,就闻到了那浓浓的年味。只见爸爸麻利地撕去以前的春联,拿着写着“三阳开泰”的春联,比着长度。看那四个大字,都是草书,大家都说“狂草奔放,凤舞龙翔”。我拿着剪刀,认真地剪透明胶,剪好便将春联固定住。站在远处一看,那一个个狂野的字,像一匹匹野马在奔跑,想着想着,便觉得这个画面特别的壮观。爸爸及时地把我从梦境里叫了出来,“走,现在我们去9幢贴春联。”“嗯”我轻轻地应声答到,似乎还未从刚才的世界里走出来。
来到9幢,我看到我现在手中拿着的春联上是非常好看的隶书“篆书隶书,古色古香”,时间飞快地流逝着,转眼间,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们也将春联贴好了。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我看见了“端庄的。楷书”“流畅的`行书”也使我增长了很多见识。
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想,之所以在贴春联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年味儿的民族吧!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每到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贴对联、吃年夜饭、放鞭炮、拜年……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我们就都要贴对联了。贴对联非常讲究,对联要从右往左贴,“福”字要倒过来贴,这样象征着福“到”了。
过年最主要的就是放鞭炮了,没有放鞭炮,就没有过年的气氛。从地上突然飞向天空,就是那一个个小花炮,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浪漫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展现出一个个“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宁静的天空中。它完美的飞跃,完美的展示给我们看,又一颗颗接替它,在空中绽放出一朵朵巨大、闪烁的花朵,仿佛的花朵上镶钻。
年夜饭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每碗菜都是热腾腾的。,每颗心都是暖洋洋的,每份爱都是甜蜜蜜的。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丰盛的`饭菜摆满了饭桌,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旧情,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既有了口福,还温暖了心坎。
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一个小品把我们逗得人仰马翻,一个相声让我们听得有滋有味,为过年增添了不少气氛,这就是所谓的。“守岁”吧!
年的特点不是在于物质的丰盛,而是在于文化的传承。
一晃而过,又到了过年。
除夕上午在家门口撕下旧的对联,贴上新的,就不免感叹。感叹岁月交替时光匆匆流逝,但感叹中又带有欢喜的味道。
过年时小孩子们喜欢放鞭炮,每到春节晚上就可以看到天空上有着各种颜色不一样的烟花在天空中绚烂绽放。
平常人们在夜晚听到吵闹的声音都会大发雷霆,而这天晚上人们都特意来放出“吵闹的声音”人们都来祝愿新的一年新的好运气能在鞭炮中开始。
在过年中,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饺子寓意着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传说吃饺子:一是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二是取其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饺子为什么能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食品?一:是饺子样子像元宝,有着招财进宝的意思,二:在包饺子时人们会把各种馅包进去,代表着人们对来年的期望。
在吃团圆饭的饭桌上还有一种比不缺少的,那就是酒。酒在饭桌上能够助兴,也是人们感情的润滑剂,能够帮助人们交流更热情,同时也能够吐露真心。
在春节人们还喜欢贴对联,过年贴对联在古时是用来镇鬼驱邪,祈福纳祥。而现在,跟多是用来添加节日气氛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在现在对联也有点像请柬,是对春天的邀请函,也想春天对人们的`祝福。
到了晚上,人们都围坐在火团旁边,有说有笑着,孩子们就领着压岁钱,大人们就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越聊越有劲,这时的氛围也越来越融洽,人们也不觉得困,因为平常都不在一起,到了在一起的时刻再过去一年的不愉快和想分享受的事情就一次都给吐露来,我觉的年味不就是这样吗。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腊八节都到了,新年还会远吗?
“快点吃完饭好打扫卫生,先把玻璃擦干净了,一年到头不扫屋子,今天可得好好收拾收拾,除除一年的晦气,”妈妈如是说。但我和姐姐却慢吞吞地吃着,心想在这冰箱都冻得停工的鬼天气谁想伸出手来去干活呀?怎奈母命难违,可巧的是我刚擦完一块窗户,另一块我还没碰着它呢,它就“啪”地一声和大地来了个亲密接触,顿时我就被吓呆了,虽然妈妈笑着跟我说:“‘碎碎’平安了,没事,你接着擦吧。”可是我还是有点心有余悸,不过岁岁平安也是吉兆不是?于是我们又在欢声笑语中忙活了起来。
过个年也不能光干活是吧,吃货一枚的。我最盼着的就是过年吃炸货了,想想那黄澄澄的藕盒我就不禁口水都流下来了。“噼里啪啦”的响声从锅里传来,于是我赶紧跑到炉子旁,看着藕盒从白色转为黄色,心中的“小鹿”便开始乱撞了,并且直咽口水,姐姐戏谑地说:“妈妈,快看咱家养了个小馋猫!”“你才是呢!”,我嘟囔着。藕盒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地夹起了一个放到嘴中,虽然很烫,可是又酥又脆的藕盒的确是很香呀!我吃完一个还想再来一个,根本停不下来。这时妈妈过来说差不多就得了,就要把藕盒端走。说时迟、那时快,我赶紧追上妈妈把藕盒接过来说我去放,其实我就是想趁机再偷吃几个!
过年的那些故事还真不是我三言两语就能说得尽的,可大家都说年味越来越淡了。的确,以前那些只能在过年吃的东西现在都已成了家常便饭,可是我仍然盼着过年,因为一年中只有这短短的几十天才能让全家人聚在一起,笑也好,吵也罢,每分每秒都让人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这或许就是新年过年这一传统节日以及相伴而生的各式各样的年俗活动却都在历经千年历史、饱经沧桑变换后依旧魅力不减留存至今的原因吧!
每年寒假爸爸都要带着我们去乡下老家过年,爸爸说乡下过年热闹。今年也不例外,等妈妈也放假了我们一家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去乡下的行程。
临近过年了,在外面工作的人们都赶回了家,忙碌着为几天后的新年做准备。我和爸爸妈妈前脚刚踏进老家的家门,后脚就开始做粿了。搓米粉条、压粿皮、包菜、捏花边,我们有条不紊地完成一道道工序。看着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粿,我心里满是欣慰感。
除了粿、粽子、饺子等常见的美食,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打麻糍。这不,这天我和爸爸出去逛逛,正巧看到了邻居家在打麻糍。我听爸爸说,打麻糍常常都是几户人家围在一起互相帮忙着打。我看着他们把糯米放到蒸饭的木桶里蒸熟,再把糯米倒到石臼里,一个人拿着大木锤粘上点水就用力捶打糯米。就这样一锤一锤,糯米也从一开始的一粒一粒慢慢变成一大团,黏糊糊的。爸爸让我来试试,我鼓起勇气就过去了,叔叔把大木锤让给了我,我用力一提,哇!木锤太重了。我使上全身力气勉强小锤两下,就乖乖交出了“武器”。叔叔笑了笑接过大木锤继续“战斗”。麻糍打好了,邻居邀请我们一起品尝,拿上一团麻糍蘸着麻糖吃,别有一番味道呢。
除夕当天,我们全家都起了个早,大家齐动手各忙各的事情。我和爸爸的任务是贴对联挂灯笼。爸爸提议先挂灯笼,我帮爸爸拿着刚组装的灯笼,看着爸爸把旧灯笼拆下来扔到一旁,我把新的灯笼递过去,爸爸接过去,把灯笼挂在灯旁边的钩子上,一个灯笼就挂好了,我感觉非常简单,就对爸爸说:“我也想试试。”爸爸说行,并叮嘱我要注意安全。我照着爸爸的方法挂上了另一个灯笼。接着我们开始贴对联,爸爸简单地给我普及了一下贴对联的知识,就让我来贴。爸爸先帮我刷好米汤,我拿着对联小心翼翼地对齐贴上,上联贴的不太好但下联就好了不少,横批太高就由爸爸来贴了。看着门顶上悬挂的大红灯笼和大门上红艳艳的大幅春联,不禁让我喜上眉梢。
盼着盼着,终于开始吃年夜饭啦!一家人围在一起喝着吃着,互相祝福着。晚饭后,我们一边吃着丰盛的糕点一边看着春晚,有说有笑。我还收到了好几个压岁红包呢,真开心!0点了,家家户户开门放起了烟花迎接新年的到来,炮竹声久久回荡在整个村庄小巷、田野、山谷。
每个人的家乡过年都会有各种不同的风味。我的家乡真是年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