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释义】食:吃;烟火:熟食。比喻人有出世之想或诗画立意高超,言词清丽
奶奶家在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那儿有一泓亘古不变的泉水,它从山间石缝中悄悄地流出,刚要转弯,又像顽皮的孩子俯冲而下,撞到石头上,绽开一小朵一小朵浪花,然后又缓缓地汇成小溪,靠着岸边静静地流向远方。
村头溪水旁有一间黑黢黢的小卖店,里面有各种小吃,屋子一角的桌子上立着一台刨冰机,谁有需要,店主就会刨出一碗冰沙,有时放上一粒冰糖,有时撒上一点白糖,大多数时候都是原味。
小时候的我,就生活在这个小山村。每日午后,我和小伙伴便挽起裤腿在溪间穿梭,笑着,闹着。累了就跑向那个小卖店,抱起一碗冰沙,有的人“咔嚓咔嚓”地咬,有的人咂巴咂巴嘴,有的人闭着眼享受,仿佛吃的是山珍海味,那甘甜的味道久久留在舌尖。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学业的繁忙,我有很长时间没有回去了。再次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小村庄,那里已经没有了小卖店,没有了曾经一起嬉戏的同伴,唯一不变的就是清澈的泉水依然在潺潺地流淌。
“孙女,快来看看这是什么?”刚进屋,奶奶边说边掸了掸一个机器上的尘土。
“刨冰机!这不是村口小卖店的那个?”带着疑问,我“嗖”一下蹿了过去,对着机器左瞧瞧,右看看,又用手拍了拍。
“前几年,村头小卖店拆了,我知道你喜欢吃刨冰,就将它买了下来,想等你回来做给你吃。”
我一边埋怨,一边撒娇地说:“奶奶,您干吗买它啊,我都大了。您给自己都舍不得花钱。”我嘴上埋怨,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清洗干净机器后,奶奶拉着我去打了一碗清澈的泉水,然后冻起了冰块,再把冻好的冰块放进刨冰机,机器“咔嚓咔嚓”地奏出了美妙的音乐。小小的冰沙在机器中跳着曼妙的舞蹈,不一会儿就跃进了瓷碗中,晶莹剔透,闪闪发光,奶奶的笑容也在微光中绽放。
“孙女,加果汁的冰沙更好吃!”说完,奶奶就在冰沙上倒上各色果汁,仿佛给冰沙披上了彩色的外衣。
我笑了笑,拿起一碗冰沙,尝了一口,泉水的香甜像漫天的烟火在味蕾上炸开,早已经盖过了水果的味道,没错就是这个味道!小卖店的冰沙中透着一股甘甜,奶奶的水果冰沙中又透着一丝温情。正如我童年中透着多姿多彩,凉爽中又夹杂着各种美好的回忆!
泉水依旧悄悄地流着,带着冰沙的甘甜、奶奶的关爱和童年的梦幻,流向远方……
“来碗粥来哦!“
一声吆喝,人类从农耕时期到现在的发达社会,就这样被我最钟情的一个汉字”粥“联系了起来。
粥,《说文解字》上解释为”弓米“,意为用水,火扯大米饭。这个注释让我对”粥“这个汉字一见钟情。你瞧,用水,火拉拉米饭就成就了那么甘甜滋润的一小碗;那么喝着粥的人,经过生活,岁月的拉扯,不也会变成湿润宽容的人呢。
粥,融入了简单的水米,融入了家人的期待,融入了绵延不断的乡情。
与乡村同栖的日子里,早早地,独有的米香与柴火的噼啪声便唤醒了整个村子。袅袅炊烟升起,如碗里腾起的雾气,驱散了清晨的薄薄凉意。
粥有百态。
外婆的粥,厚而粘稠。一把秸秆引燃一捧枯桑枝,大火跃动着,滚着,粥咕嘟着,渐渐地火熄了,粥也稠了。
大铁勺将粥盛入青花大碗,米汤泛着淡清色,甜甜的香气在空中盘旋搅动着,整个屋中的空气,声音和人的心情,都如粥一般粘稠起来。那时乡村特有的烟火气,几千年来随着人类的发展传承,未曾断过。
乡村的农民很少会像城里人那么规矩着坐着吃饭,除非家里来了客人,走街串巷才是乡间独有的风景。
一碗热粥在手,提着一双筷子,一边吃着,一边随意的串着门,或倚在自家门槛上与邻里谈笑四方。这时候闻一闻,这家清香里杂着玉米味儿,定是煮着玉米糁儿粥;那家清香里夹着青菜的甘美,定是煮着青菜粥。那些粥的香,串联着喝粥的呼噜声,邻里高声欢喜的笑谈声,家人间温馨愉悦的说笑声,以及刷碗洗锅的哗哗声,这是寻常的早晨,这是生活的早晨,一切都是从一碗粥开始的。
喝完粥该下地干活儿了,滴下的汗与花去的力气又重归土地,滋润着新一代上好的煮粥食材。
城里煮的粥却大不一样,稀薄而惨白。人情味儿淡了的城里,连粥也跟着淡了吗?
翻遍几千字的辞典,最喜欢最钟情的,还是”粥“字。它虽然常常被忽视,因为流传了几千年,已经成了生活中抹不去的烙印。它传承着是活着的历史,是乡间的烟火味儿,是化不开的人情味儿。
正是因为它们,一碗无味的粥从此甘甜起来,笔画间都透露着令人魂牵梦绕的香气。
再次书写着我最钟情的汉字——粥,我喝下了一碗粥,喝下了一碗生活味儿的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