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
在以前的封建社会中有一位“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他就是鲁迅先生。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我只在书中见到过他,从他那坚毅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对冲破那堵封建社会的高墙的信心与决心,从他坚定的神态中,可以看出他对封建社会与“正人君子”的冷酷无情。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做了两次选择,第一次是去日本学医,鲁迅打算学好医术后,回国救治那些像他父亲一样没有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而只想到钱的庸医,而导致病人只能等着无常带他走。鲁迅日本学医时有一次跟日本学生在上课时一起看了一场电影,电影中有个片段是一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却被日本人捕获,最后准备枪毙,而在旁边围观的却是一群中国人,他们没有去帮助那个中国人而是在旁边冷默的观看。这时所有的日本学生都欢呼起来,在鲁迅听来,这些声音是格外的刺耳,正是从这时起,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因为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所以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学来改变国人的思想,改变国人的精神。鲁迅先生决定用他那热血的文字与那些残酷无情的“正人君子”对抗,用他那可以唤醒国人精神的笔,写出一个个可以唤醒国人精神的字。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写文章,在他的世界没有白天与黑夜,只有他爱的光明与他想要冲破的黑暗,他为中华人民贡献了他的一生。相信,如果有下辈子,他还会选择这一条道路,因为他热爱他的祖国。
他不怕困难,他将一生奉献给了祖国,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他的那种精神将永远被传承下去。
我国有这样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一”字——他就是伟大的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翻译和创作了很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草花吸收》,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伟大的鲁迅不愧是文学家。
鲁迅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忧国忧民、关心进步青年、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在一次吃晚饭时,侄女周晔张冠李戴的把《水浒传》乱说一气,鲁迅就用委婉的批评教育了后代要认真读书。在马路上发现受伤的黄包车车夫时,鲁迅不顾自己的身份,连忙蹲下给车夫包扎伤口,还把剩下的。药和一些零钱都给了车夫,让车夫回家好好休息。鲁迅自己病得很厉害,还半夜三更写文章。有时候女佣阿三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鲁迅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告女佣阿三要多休息,不要她干重活。鲁迅在内山书店时遇到了想买的书的阿累。鲁迅向阿累推荐了《铁流》,并把阿累想买的《毁灭》送给了阿累。这一面之缘给阿累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后来使阿累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一生做了不少好事,伟大的鲁迅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鲁迅逝世后,许多人都去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苦。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花圈的人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思想革命的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