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让我想起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它广泛流行于汉、壮、布依等民族地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里是细心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优秀作文端午节800字【优秀15篇】,欢迎借鉴。
今天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我的家乡的端午节更是有很浓郁的节日色彩,不信,我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吧!
端午节一到,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我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要说端午啊,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它的名称很多,有“龙日节”、“午日节”、“龙舟节”、“浴兰节”等。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会包粽子、系彩绳、戴香包、喝雄黄酒等。在这天,我也好好体会了一番。
粽子,在端午节前奶奶就已经包好蒸好了。那一个个粽子小巧可爱,里面的馅料更是香甜可口。再撒上白糖,那叫一个好吃。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是用菰叶包黍米做成牛角状的,称为“角黍”;还有用竹筒装进米烤熟的“筒棕”。东汉末年,还有用草木灰水浸泡过的黍米做成的“广东碱水粽”,因为水中含碱因此得名。到后来的唐宋元明时期,花样更是繁多,比如“蜜饯棕”、豆沙、猪肉、松子做馅的粽子等。吃着粽子,我不禁感叹道古人的伟大。
接着就是挂艾草。奶奶将门口挂了一年的艾草取下,换上新的艾草,浓浓的艾草味扑鼻而来。“这能防蚊虫,还能迎福辟邪。”奶奶对我说道。趋利避害这点我倒是知道一些,“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嘛。对人们来说,端午节将艾草、菖蒲挂在门口,就像贴了灵符一样。“因为虫子们都被熏跑啦,所以邪气就都走了。”我不禁一笑。
端午节,少不了的就是戴香包。奶奶亲手做了一只香包给我,让我戴上。里面装的是奶奶存下来的香草,还带着一股浓郁的香气,很好闻。其实香包来历也不小,里面装过的东西经历了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的过程,更是成为了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它的寓意也不少:有象征鸟语花香的,有象征万事如意的,有象征夫妻恩爱的,有象征家庭和睦的。青年人更是讲究,据说如果一对青年男女处在热恋中,那么心思细腻的女孩就要赶在节前做好香包送给自己的情郎,看到的人都会夸赞女孩子的手巧呢。
当然,我们还看了赛龙舟比赛,看了有关端午节的新闻转播,还在手腕上系上了五色线。看啊,就在那一个小小的端午节的粽子里,也包含着浓浓的一份情意在呢。
小时候每每闻到酝酿在空气中的粽香味,便知道端午节将要来临了。眼前便会马上浮现出沿江路上围满了一大群人,他们打着颜色各异的雨伞看着江中,江上数十条龙舟争先恐后地前进,舟上的赛舟者个个都精神抖擞。看着船头前面的人指挥的动作以及听着船尾的鼓手那熟悉的鼓声,整齐地划水前进的情景。
尽管所有的事物每分每秒在变化,但不变的依然是端午节的朴素民俗。
在四天假期的第一天,热闹精彩的龙舟竞赛在中午十二时左右开始了。太阳光亮得让人感到晕眩,我坐在家里的电视前观看,电视上沿江路已人山人海,人群攒动,好像海中的浪涛在奔腾着。他们打着颜色各异的雨伞,拿着扇子扇着,没有半点离去的意思。一片嘈杂的声音掩盖了记者的报道,只听得见观看者内心的欣喜兴奋的心声。随着镜头的转移,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江上的十几条龙舟上,预赛随着“开始”的一声地唤出,各条龙舟上的划舟人员都迅速且整齐地提起船桨,一起向下划水,每条龙舟前面一个指挥员站立着去指挥,划舟人员的动作,他双手挥动得十分有力,连身体也动起来了。龙舟后面一个鼓手认真地打着我们十分熟悉的龙舟节拍。在这两人的配合下,划舟人都一致地向前冲。开始居先的永庆和大岭丫队,划舟人员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雾气朦胧的江中的他们神采飞扬,大力地划着江水,江面荡漾,泛起了涟漪。永庆队和大岭丫队不相伯仲,大岭丫队舟上的指挥员焦急得更用力的向划舟人员挥动双手,他的身腰弯曲着,仿佛要倒向划舟人员那头。划舟人员更迅速地划桨,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襟,终于在他们的努力下,大岭丫队领先到了终点了。
今年的端午节最热门的话题不是男子组的龙舟比赛,而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组的比赛。他们的勇敢令我们敬佩。女子组在江中奋力前进时,镜头几个六十多岁的老奶奶也做着划舟的动作为他们加油,他们那紧张的神情好像是他们自己在比赛的样子,同时也有许多观看者一边拍手,一边呐喊着“加油”……顿时掀起了端午的高潮……
端午节虽然过去了,精彩激烈的龙舟赛也已经结束了。但端午的余潮仍在蔓延,人们仍陶醉在那激烈龙舟赛的情景中,想念那诱人的粽子。端午的浓郁风情仍散发在我们的身边。
盼呀!盼呀!终于盼到了我们村一年一度的赛龙舟了。
农历五月初六是家乡的龙舟节。我刚吃过粽子,就和我的爸爸妈妈、哥哥一起来到潢涌河边看赛龙舟。河两岸人山人海。
下午2时,比赛开始了,龙舟随着鞭炮声起,来自各村的12条龙舟一字排开。锣鼓声霎时震耳欲聋。河两岸顿时沸腾起来,升空的气球、迎接的彩船、划过的龙船……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你们看呀!那些龙舟多么威风呀!像凯旋归来的胜利者。挠手们分别穿着红短衣、蓝短衣、黄短衣、白短衣、青短衣……头上绑了块白布,上面写了几个字——“奋斗!奋斗!努力奋斗!战胜困难!”他们如同**一样威风。比赛到了紧要关头,人们的心开始紧张起来,突然,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呐喊声,我放眼看去,原来是下二村旗子的红队落后了,在观众的的支持下,挠手们更沉着了,拼命地划着,下二村龙船,迎着汹涌澎湃的浪花,“踏着”乘风破浪的强风,在潢涌大河上划出一条长长的水纹,冲上了前头,其它龙船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追我赶。最后,下二村龙船一举夺冠。队员们团结合作的精神鼓舞广大群众。
据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时代的战国时期,那时,七个皇帝各镇守一方,分别是:楚国、燕国、秦国、鲁国、齐国、魏国、赵国。其中,北方的秦国最为强大,虎视眈眈地想吞并其它六国,想成为中华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国与齐国合并攻击秦国,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听的屈原劝告,还把屈原逐出楚国。最后,楚国被秦国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见楚国人民流离失所,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胸中抱着沉甸甸的大石头跳到旧罗江自尽了。楚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后难以置信,纷纷划着小船去救他,又害怕旧罗江中小鱼伤害屈原的尸骨,所以,楚国人民用小竹筒装满糯米饭菜,希望江中小鱼不要伤害屈原的尸骨而吃楚国人民做的糯米饭菜。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赛龙舟需要队员们同心协力、奋力拼搏才能划得快,它宏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精神。
端午节前两天,我们学校组织一个大型亲子活动。我们每个人都兴高采烈,非常兴奋。
在活动开始前,我却睡过了头,差点错过了整个活动。当我刚到达活动地点时,幸好活动才刚刚开始。我一进去就找到位置,赶快坐下来。正听老师讲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赛龙舟,饮雄黄酒,包粽子,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挂荷包,佩香囊等,都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我听完老师讲完后,已经想跃跃欲试了。老师又讲到:孩子们,座位后面是制作香囊的地方。请你们和家长一起制作香囊吧!老师话音刚落,爸爸小声的对我说:“儿子,快过来。”我跑过去一看,哇!原来爸爸已经将香囊做好了。爸爸拿着他所制作的香囊,表现的很得意。我赶忙把头伸过去,让爸爸给我戴上。爸爸却说:“现在不行,待会儿,活动开始了,再戴吧!”我问到:“什么活动?”爸爸刚要说,老师却打断了。“请孩子们走到你们最爱的人面前,让他们为你佩戴香囊。”我又把头伸了过去,爸爸这次给我戴上了香囊。戴完后,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下一个活动是为自己的妈妈系上蓝丝带。我心想:我妈妈的学生正在考试,所以她才没有到现场来。想着,我的脸上不禁流露出失望的表情。
下个活动是诵读屈原的经典诗词。当我们读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说这两句是《离骚》中的千古名句,被后人广为传颂。
最后一个活动是“快乐寻宝”。老师说:“现在会有人给你发一张代金券,你们的任务就是找到更多的卡片,从而获得奖品。快乐寻宝,现在开始!”我等老师说完后,就疯狂地寻找卡片,可是我一张也没有找到。最后,我怀着失望的心情回到了座位上。
这次大型亲子活动,虽然我没有获得奖品,但却令我印象深刻。这个端午节活动告诉了我要爱国爱民,忠贞不二。
在中国历史的文化中不仅有建筑、书画、雕刻等,更有五彩缤纷的节日,春节热热闹闹;元宵节欢欢喜喜;中秋节团团圆圆……每个节日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我却最爱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是最开心的事,家乡的端午节包粽子有许许多多的讲究。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或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就绪,洁白的糯米浸泡在一尘不染的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早已泡好,心灵手巧的女主人们用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要小火慢慢煮,老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一揭开锅,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大家馋得口水直流,争先恐后地拿粽子吃,个个赞不绝口。
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我在电视上看了龙舟赛。这场竞赛虽然规模不大,却很有中国传统的龙舟竞渡的韵味。
一来到河边,只见河的两则人头攒动、锣鼓喧天、红旗招展、观者如潮。参赛队伍早已准备就绪,一艘艘仿龙造型的龙舟一字排开。每艘龙舟上有20多名划桨手,一名击鼓员指挥。舟上各插有一面帅旗,每队着装不同,色彩缤纷;队员个个精神抖擞,阵势宏大,场面却也极为壮观。
竞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屏住呼吸,跪在舟板上,全神贯注地等待出发的那一刻。随着发令员一声令下,健儿们手举桨落,奋力划桨击水,各艘龙舟如箭离弦,此时舟上的击鼓声、观众的呐喊助威声汇成一片,群情激昂,各队龙争虎斗进入白热化,似乎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罢休。
我国龙舟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传说屈原投江自尽后,楚人划船拯救,奋力打捞屈原尸体,却无所获。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人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诗人,都到江上划龙舟。于是端午节赛龙舟竞渡的习惯便这样流传千古。
中国的历史如此的灿烂!中国的文化如此辉煌!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了,我祝愿祖国像一艘龙舟,在波涛中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现如今,又到了绿粽飘香的端午节,可又有几个孩子对端午节有所期盼呢?吃着香甜的粽子,能否品出那段故事呢?遥望星空,是否能隔着雾霾看到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呢?
当韩国人将端午节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网络上有多少“愤青”猛然起身,抨击韩国“不要脸”,将别人的东西说成是自己的,但却没有一个人在自己身上寻找错误,自我反思:这些原本就属于我们的节日我们怎么过的?又还记得什么呢?
当你嘻嘻哈哈向朋友做恶作剧度过快乐的愚人节的时候,是否记得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呢?
当你在为挂满五颜六色的小礼物的圣诞树新增装饰的时候,是否记得再过几天就是春节呢?
我们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节日呢?
说到国庆节先想到的是七天的假期,却又有谁想想几十年前革命的胜利呢;
说到春节先想到的是香喷喷的饺子,却又有谁想想饺子包含的合家团圆呢;
说到端午节先想到的是多样的粽子,却又有谁想想屈原的满腔爱国豪情呢?
就像这样,我们对于自己的节日只记住了能使自己开心的事情,却忘记了它本身的意义。祖国的文化在慢慢流失,而一些人却在当“网络超人”,逞一时之豪气,却从不思考引起问题的原因。
高楼大厦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拔地而起,在城市的边缘,我们已经很难寻觅到一条潺潺溪水环绕身边,睁眼是一望无际的稻田,闭眼是淙淙水声交织着悦耳虫鸣的地方了。
是啊,时光的长河正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而端午节是否也在钢筋水泥间被挤压进这条长河中,越来越远,越来越淡呢?
我们永远无法理解父辈们小时那种对端午节的期盼了。我们身处的已不是那个只有端午节才能吃粽子的年代了。只要想要,各种形状、馅料任你挑选。可即使是这样,粽子已无法勾起我们的食欲,取而代之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等洋食品。只要想听,各民族、各语言的歌曲任你听,可即使再美妙,也无法找回儿时奶奶教我儿歌的乐趣了。
如果,我们再不试图挽回,恐怕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端午节,还有其他的传统节日。随之而去的还有我们的快乐、向往与追求。你可曾知道,我们正在闪烁的霓虹灯中迷失方向!
又是一年端午到,再回粽叶飘香时。端午节没有春节的喜庆;没有中秋的月圆;更没有儿童节的欢乐。端午节是一抹淡淡的艾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是永远抹不去的思念。
每逢端午,我就会想到远在武威的大姨公,大姨公总是会站在高处遥望东方。大姨公是江苏扬州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淮海战役,在战斗中负过重伤,是一名战斗英雄。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响应祖国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义无反顾地奔赴甘肃武威,这一去就是一辈子。大姨公特别喜欢吃粽子,但是大西北没有新鲜的粽叶,很多年都是绿皮火车在端午节前夕运送一批粽叶,可是还没等到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有一次端午节,我跟随阿婆带着粽叶来到了武威,当大姨公看到家乡的粽叶时,用手轻轻捧起,狠狠地闻着粽叶的清香,眼含泪花,我当时不能理解这是一种什么情感,觉得粽叶有什么可闻的。接着,阿婆亲手给大姨公包了几大锅粽子,粽子煮熟了,浓郁的香气飘满了整个屋子,大姨公激动地剥开粽子咬了一大口,高兴地说:“就是这个味道,家乡的味道!”吃过粽子后,大姨公并没有扔掉粽叶,而是小心翼翼地放进水池里,打开水龙头,仔细地清理,就像对待一件失而复得的珍宝,轻轻抚摸。清理完粽叶后,大姨公把粽叶挂在了自家的阳台上,让太阳那耀眼的光挥洒到那一抹绿色上,久久飘香……
粽叶的艾香,糯米的黏稠,寄托着人们浓浓的思乡情。我又闻到了大街小巷的粽香,现在的我似乎有些明白大姨公了。当时的武威是不毛之地,可现在的武威已经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转变这么大?对,就因为有这么多爱国的老兵无私的奉献,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繁华,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大姨公闻到的不是粽香,而是故乡的味道,我被深深地感动了!端午时节,我们不由得想到了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想想屈原不甘楚国被侵略,跳江铭志,成为了一位爱国主义诗人。而当年祖国西北大建设,也成就了大姨公他们的一番报国之志。
又是一年端午到,又到粽叶飘香时,就让这清清的粽香绵延流长吧……
“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是奶奶教我的儿歌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首,你们知道这是哪个节日吗?没错,它就是隆重又饱含感情的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上学前,我只知道“端午节”是个念起来简单的三个字节日。上了小学更深入地了解,原来,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端五,就是五月份第一个初五。
在我的家乡泉州,端午节也称五月节,这天是不能互相问候“节日好”的,老师跟我们说这天也是为了纪念含冤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以是个祭祀的日子。在泉州过端午的习俗有三类,一是驱毒驱虫避邪,二是吃粽子发糕等端午仪式食品,三是划龙舟。小时候,我经常生病,奶奶就在端午这天帮我绑了五色绳,为我祈福。五色绳也叫长命缕,是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拧成一起的。据说把它系在小孩手腕或足踝上,可以保平安,等到七月初七,七娘妈生日再解下来连同金楮一起焚烧了。
端午包粽子是把竹壳裹米,投入江中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而演化而来的。烧肉粽是泉州有名的小吃,只是在端午节这天吃起来显得特别有味道。烧肉粽在于“烧”字,也就是非趁热吃不可。包粽子的馅料有板栗、虾仁、香菇、干贝、卤蛋等等。粽子的糯米是事先炒过的,包好的粽子要等水煮沸后才下锅烧,煮好后扒开粽衣,香气扑鼻,粽子橙黄透亮,就像一个个刚洗完澡,香喷喷的小宝宝一样,可爱得让人舍不得吃。上幼儿园的时候,学校也举办了亲子包粽子活动,那是我第一次和妈妈一起包粽子,真令人难忘啊!
泉州人过端午节就像在过狂欢节似的,有石狮蚶江的海上泼水节,晋江安海的嗖啰嗹,鲤城的攻炮城,泉港的沙格和惠安的赛龙舟等,热闹极了!
如今又到端午节了,身边又飘来淡淡的艾草香和粽子香。我喜欢端午节,尤其是家乡的端午节,我敬佩屈原,尤其是屈原的爱国情怀。家乡是一座富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相信端午节文化能一直流传下去,直到永远。
端午又到了,人家炊烟里都飘出了浓浓的粽子香味。
每年的端午,是住在农村的老少爷们的大忙时节。端午的前一天,大伙儿都会很早的起床,因为还要准备为包粽子的材料呢!那天,爷爷也开始煮粽叶、淘糯米、切咸肉、剥蚕豆。午饭后,爷爷就开始包粽子。等到傍晚时分,桌上就堆起了小山一样高的粽子。爷爷包的粽子可真漂亮!一个个就像小孩子的拳头。
天刚黑影儿,爷爷便抱回早已准备好的柴火,把粽子放入大锅里煮,彻夜地煮。他自己也彻夜不眠,守在锅旁边,不断的往火堆里添柴,时不时还往大锅里加水。生在两颊银白的胡须,被汗水湿透了,亮晶晶的。爬满皱纹的古铜色的皮肤在火光照耀下,闪动着慈爱的光辉。
而那一刻,在爷爷的眼里,锅里的粽子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他脸上那股专注而执着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在地头守望的老农。
当我们从渐浓的粽子香味中醒来时,天已泛出鱼肚白了,而粽子还在锅里翻滚着。爷爷用湿毛巾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惫一股脑儿地抹去,继续着他的守望。粽子嘶叫了足足十个小时,终于喷出了浓浓的香味。爷爷把它们从锅里提出,然后摆晾。这时,爷爷整夜的劳动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我们也就成了最幸运、最骄傲的“天鹅”。剪下一只粽子,剥开它,欣赏它,吃着它,回味着它。而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也就丝丝缕缕地洒满了乡间的小路。
不光是我们的粽子煮好了,大伙儿的都煮好了。因为午饭后,大家还有一个隆重的节目,那就是聚在一起,交换粽子、吃粽子。我们儿时常念“一颗粽子一颗心,换粽可得满堂金”。大家吃着交换来的粽子,脸上露出了甜蜜而幸福的笑容。
爷爷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一位忠心耿耿的大人物。爷爷常常以此教导我们,为人要忠,要像那位古人一样。
爷爷的粽子有一种独特之处——糯米粒粒分明,绝不粘口。食毕余香犹存,回味悠长。别人学他,总学不成。别人问他,他说:“我的糯米从不浸水,煮它一整夜,让它自然熟、自然香。”
其实,爷爷的秘诀在于别人没有的两项特殊的“材料”——耐心与爱心。
端午节又要到了,从我到了北京以来,已经五年没有回家过端午节了。
在哈尔滨,端午节是很热闹的节日。小的时候,天不亮奶奶就要给我和弟弟绑上五彩线,其中我最喜欢紫色的线,那个时候的五彩线通常是家里用剩下的毛线,卷起来粗粗的`一根,绑在双手双脚和脖子上,以祈求好运,当端午节过后第一个雨天,就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水坑里,奶奶说五彩线会变成小蛇,然土壤变得更肥沃。绑完了五彩线,老妈就会带着我们去松花江边,用崭新的手绢沾着江水擦脸,可是现在的江水变得很臭,不能再擦脸了。早市上,会有卖香草、艾蒿、荷包、扫帚、葫芦、小老虎、布娃娃、充气棒的,老马会给我买一个好看的荷包和扫帚挂在身上,而奶奶会买一些香草、艾蒿和小葫芦挂在门上。二姑和奶奶包好的大枣粽子和白鸡蛋、茶鸡蛋也会在这个时候热气腾腾的端上来。小时候喜欢玩撞鸡蛋,看谁的鸡蛋最坚硬,有的用鸭蛋,有的人用鹅蛋,有的干脆用假的石灰蛋,结果没个端午节都会吃很多的鸡蛋。
上了初中高中,同学们提前很久就会计算端午节的日期,一般是要提前一天晚上去江边玩一个通宵。这个时候江南、江心岛、江北都会灯火通明,年轻人拿着充气塑胶棒互相追打,闪闪发光的项链、戒指都很受欢迎,有烤串,有人打麻将,还有人放鞭炮,这样的民间庆祝活动一直会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上了大学就很少去江边赶这个热闹了,记得同学去玩通宵之后趁我熟睡给我绑上了五彩线,结果掉颜色弄得满手的彩色,真得很怀念。上了研究生之后,北京对于端午节并没有很大的庆祝活动,每年只是在食堂吃几个粽子应节。
如今,在端午节来临之前,真想回家去,想让奶奶给我绑五彩线,想让老妈带我去江边买荷包小扫帚,想吃奶奶包的粽子煮的茶叶蛋,想看到香草艾蒿和葫芦挂在我们家的门前。
在我的家乡,人们都喜欢春节,大人们喜欢春节的热闹,小孩子喜欢吃饺子、收红包,但我不么认为。在我的印象中,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都不是什么特别的节日,而端午给我的印象最深。
端午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的一项习俗。说到粽子,我特别兴奋。在我的家乡,粽子是用泡好的黏大米包在竹叶里,然后放入锅里蒸。这样,大米中有了竹叶的味道,吃起来就特别的美味了。
在端午这天,人们不仅会吃粽子,还会插艾蒿。天还没亮,爸爸就把我从睡梦中喊起来,说是要带我去割艾蒿。我随着爸爸来到小河边,看到已经有好几位邻居的叔叔在割艾蒿了。爸爸一边跟他们打着招呼,一边也割起艾蒿来。我学着爸爸的样子,也割了几棵。艾蒿上沾着露珠,闻起来有一点淡淡的清香。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檐上,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队士兵在为我们家站岗。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插艾蒿,爸爸说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村子的人都特别坏,上天派一个神仙来调查,决定要惩罚他们。神仙驾着祥云来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个妇女带着俩个孩子往村里走,她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子,地上却领着一个小的孩子。神仙感到非常奇怪,就落下云头,来到妇女面前,问她为什么。妇女回答说,因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邻居托她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听完,觉得这个妇女是个特别善良的的人,决定要救她,就对她说:“大姐你好,您是个善良的人,请您把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檐上,就会保佑你家平安无事了。”说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烟回上天去汇报去了。妇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再次来到这个村子的上空,决定放火烧掉这个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插着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妇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妇女想救全村人,于是成全了她的美意。从那以后,人们就在端午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
端午不但有粽子这种美食,还有“插艾蒿保平安”这么美好的传说,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要传承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我爱端午!
梦回昨日,五千多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屈原为国苦生忧愁,正处悲痛欲绝之际,抱石自尽于波涛滚滚汨罗江。人们苦寻屈原遗体未果,恐鱼儿食之,投绿粽,划木舟赶鱼,门前挂艾叶纪念。
“后来也便有了端午……”屈原的故事总在初夏那夜从奶奶口中流出,我捧着腮儿听着,掀开清香竹叶,嚼着一口香软糯米,或念着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然而,魂牵梦萦那日,又是一年粽飘香,正值初夏,艾叶翠绿而清香,我欲晒出那年端午浓情。
“咚呛,咚呛,咚咚呛”清早,我便被激情鼓锣声引入祠堂。“画龙点晴,顺风顺水,朱砂一点,龙眼始开。”眼前,这平日冷清的小祠堂里挤满了人,让我不禁感到有点儿惊讶,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正手抬满醮朱砂新笔,点画龙睛,口中喃喃万事如意,更笔重点龙颈,龙尾,后塞龙眼叶入含珠龙口,我同人们一齐拍手叫好,紧跟着到堂前河岸。
排排龙船靠岸,埠头鞭炮纷纷而响,眼前满是彩绘龙舟,人潮如流。曾几何时同今日一般,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曾几何时同今日相似,龙腾虎跃,倒海翻江。我在岸旁靠桥处找好观赏位后,一声炮鸣,支支五彩龙舟争先直进,赛舟人纵身跃下,双槌齐下,伴着雄浑响亮整齐划一“嘿嗬,嘿啊”的号子声,用尽全力,争着向前,
五彩龙船上,一人在船头牵红绳摆动口含红珠龙眼叶的金龙头,一人在船尾牵白麻绳掌舵,还有鼓手按鼓点击鼓高声喊号。两个老者吹着唢呐,闭着双眼沉浸其中,苍桑的黄脸中漾着欢喜的笑。呐喊声,喝彩声从岸边涌来,此起彼伏,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一首激昂雄浑的曲子,被船桨翻起的江流滚滚地清脆响亮。
缓缓江流因五彩龙船的驶进而在今日泛起阵阵青波,久久而不平;密密细汗因赛舟人的热情而在今日挂在温热黄额,滴滴而齐落;绵绵端午浓情,也因今日五月初五的别样而重生我心。
那日端午甚是难忘,如今荷塘里只剩飘零的几片落寞孤叶,勾起我的无限回忆。晒出那年端午情,愿能透过端午再次体会文化大气,感悟文化风范,触摸文化体温……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风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悬艾叶等。在我的记忆里,每逢端午,奶奶都要包粽子,煮咸鸭蛋、蒸大蒜,给我做香襄,带五色线。爷爷把买来的艾叶插在门上驱邪。今年的端午节是个星期六,爷爷奶奶星期五就把过节用的东西准备齐了,等着我们回去。
回到奶奶家,奶奶把做好的香襄和五色线给我带上,我闻着艾叶的清香陶醉了。我主动要求学习包粽子。奶奶说,包之前问一个问题,看你知道不知道。粽子的叶为什么外面是青的,里面是白的的。我回答不上来。奶奶说,寓意是做人要清清白白,像屈原一样。听完奶奶的解释,我感叹道: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真好,不仅让我们吃到美食,还有教育人的作用。
开始包棕子了,我从芦苇叶堆里挑出一个又大又绿的叶子,碧绿似翡翠,笔直的纹理清晰可见,漂亮极了。我将叶子卷成一个类似金字塔的卷,不知怎么回事,调皮的棕叶总是不听话,刚卷好,准备放米的时候,又恢复了原样。看着奶奶她们已经包好几个,我急的“满头大汗”。妈妈看着我的窘相,笑着说:“包粽子看似简单,其实想包好是不容易的,就像你们学习一样,勤学苦练,才能学会。”
听了妈妈的话,我静下心来,认真的看奶奶她们包,(原来我错就错在把粽叶卷成了类似金字塔的卷)而她们是把叶子卷成的是圆锥形的。
我又一次上了战场,这次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将粽叶卷成了一个类似于圆锥体的样子,然后抓了一大把米塞到了圆锥体筒里,谁知米宝宝玩滑滑梯呢——漏了下去,我又对筒进行了改造,终于好了,这下可不会漏了。然后我把馅塞了进去。
开始包了,我迅速将粽子绕成了一个密不露缝的“空间”,可再看看这个形状,简直是惨不忍睹,算了,好不容易包成这样,算好的了,开始缠线吧。于是,我回忆妈妈缠线的过程,将粽子的中间缠几圈,再打个结就可以了。
经过努力,一个粽子就包好了,虽然不好看,但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还为我的作品骄傲呢!我还把我包的粽子照了相,放在QQ上,留作纪念。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别提有多高兴了。我的粽子是天下吃粽子!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了——端午节。自从周一知道端午放假三天,我的心就如同一只小鸟,在四周是肋骨的“牢笼”里上蹿下跳,兴奋地撞击着“笼子”。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悠长的历史,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便将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为了防止江中的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所以投粽子到江中,因此便有了包粽子的习俗。
现在终于迎来了心心念念的端午节。我们买好了艾叶、粽叶等端午的必备用品,为第二天的端午节做准备。
太阳缓缓地从东方升起,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耀到我的脸上,抚摸着我,将我唤醒。我早早地起了床,兴奋地迎接端午节。爸妈起得比我还早,姐姐还是和往常一样被“封印”在床上,不到中午不起床。我们的第一个活动便是大扫除。这是我们家一贯的习俗,一到春节等重大节日我们就会大扫除。我们在各自的地点奋斗,我在卧室里与垃圾大战了两个小时,到了九点多终于把家中收拾得有模有样。
接着我们便开始最重要的项目——包粽子。妈妈让我把粽叶洗一下,我去寻找了一样工具。我把粽叶放到水龙头下冲洗,接着拿刷子一遍一遍地刷。洗好后,我们便开始包了。首先将粽叶卷成一个小漏斗,接着在中间填上糯米,再在糯米中放上馅料,最后把粽叶覆盖在口上,并包成一个三角体,一个粽子就包好啦。不过,包粽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自己包起来还是蛮难的。我最后一步总是出错,把三角体变成了三角形。妈妈教了我好久,我终于会包了。不过虽然那个粽子是三角体,但我后来才发现我没有放馅,那个粽子里面只有糯米。午饭上我们便吃了我们自己包的粽子,能够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感觉真不错,虽然有个粽子没有馅。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匆匆忙忙地过去了,端午三天的小长假也就这么过去了。我们应该保存着中国文化,保存着中国传统。端午节过得是那么充实,在我记忆的长廊中,留下一幅精彩难忘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