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节日都有着特殊的意义,端午节便是人们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吃美味的粽子和欢乐的赛龙舟是人们过端午节的习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端午节的作文800字精选9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春节、元宵、清明、中秋等等,我印象深刻的是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大家就会想起最爱吃的粽子的。小时候,我总爱问个不停:我最爱吃的粽子是用什么来包的?粽子里都是些什么?为什么粽子里的猪肉比我平常吃的猪肉好吃呢?面对这些问题,妈妈总是耐心地告诉我。原来粽子是由粽叶包成的,里面有红豆、花生米、糯米、猪肉、香菇、板栗、萝卜干和虾米。猪肉里面还放了五香粉,怪不得比我平时吃的猪肉好吃。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了床,提前把粽子的材料准备好。首先,把蘑菇和糯米分别放在盆子里,倒入水浸泡大约两钟头。在浸泡的过程中,妈妈让我和妹妹一起把草绳和粽叶洗干净,让弟弟把虾米放在盆子里,倒入温水,把里面的杂质洗出来。弟弟虽然手忙脚乱,但也很认真地洗。妈妈也让爸爸把红豆洗干净,并准备好炉灶。妈妈自己把适量的五香粉和其它配料加在猪肉里,准备腌制猪肉。我们全家人齐心协力,把这些材料准备好后便开始包粽子了。其实,包粽子并没有那么容易,一不小心就会把粽叶弄破或者撑破。当然,对于爸爸妈妈这些老手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我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们熟练包粽子。好像变戏法似的,不一会儿,一个个大小相似的粽子就呈现在眼前,我从心底里佩服爸爸妈妈。过了一会儿,爸爸准备煮粽子了。大约过了一个钟头,我就闻到粽子的香味了,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我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刚出锅的粽子是什么味道,尝了一口,真好吃!于是,我也拿几个给忙碌了大半天的家人尝尝。爸爸妈妈趁着休息时跟我们姐弟几个讲述关于粽子的习俗。讲到精彩处,我们姐弟几个都全神贯注地听;说到激动时,我们姐弟几个也跟着手舞足蹈;提到疑问时,我们姐弟几个便七嘴八舌讨论起来。经过爸妈对端午习俗的介绍,我们姐弟几个对家乡端午节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年年岁岁花相似,可今年端午却不与往年同。因为,今年的端午节,我不仅吃到了香菇的香味和虾米的鲜味,还深入了解了端午习俗,同时又享受到与家人共聚欢乐的幸福味道,这必定会令我终生难忘。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屈原,于该日在汨罗江自尽,所以成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这项活动的灵感是来自於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救屈原,而这个传统也一直保持了数个世纪。在端午节时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粽子的传统则来由於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他们不要将屈原吃掉。
每到端午节奶奶都要包粽子。我睡醒了撒开腿就往厨房里跑。奶奶先把糯米浸泡好,洗好粽叶,淹好肉,拿好线绳。一瞧奶奶把材料准备好,我笑容满面地说:“奶奶,我也想包粽子,您教我包吧。”奶奶点点头,说:“你先看下我怎么包粽子,然后你自己试试。”只见奶奶将两三张粽叶平放在桌子上,再在粽叶里放一半糯米,在糯米的上面放一块肉,最后在它的上面再放一把糯米盖住、包住。再用线捆绑,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碧绿玲珑,惹人喜欢。看着姥姥包的粽子那么好,我也忍不住拿起几片粽叶包起。我不是放糯米的时候一会儿放多了,就是一会儿又放少了,最后放肉的时候放得不错,进行最后一步程序了,包起来,做得更糟糕,直接漏了馅儿。奶奶看着我狼狈不堪的样子,就开始一点一点教我。
开始煮粽子了,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像一个个小鸭子,在水中快乐的游泳。大约俩小时后,满屋飘香,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用嘴吹吹,轻轻解开绳子,剥开粽叶,哇!露出泛黄的米粒,咬一口,满嘴都充满着粽叶的清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棕褐色的肉。糯米的清香与肉的香甜结合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看着这热腾腾的粽子,我不由得想起了身在远方的亲人……
我怀念停在那年端午的十二岁。
——题记
当太阳将灿烂的阳光撒满校园,沉睡了一个晚上的学校开始热闹起来了。此时,一股淡淡的粽叶香伴着阵阵清风正从六(1)班的窗子里飘出……
那年,我十二岁。
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会离开这个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美丽校园。所以,今天我们打算在这个特别的节日,用包粽子这种特别的方式,纪念我们即将过完的小学生活。
今天一大早,我们的班主任拿出一部分班费,专门跑到大市场上,精心挑选了一大袋糯米和一捆粽叶,又从食堂挑选了几十粒亮晶晶的蜜枣带到我们六(1)班教室里,把它们平分成六份,交给我们的组长:“每组一份,粽叶已经洗干净了,把米淘一下,沥干水分,就可以包了。”
我们一人抱米,一人拿着个大盆子,在另外六人的护送下,来到水龙头边。“三、二、一,放水啰!”
只听“哗——”的一声巨响,朵朵水花在盆子里绽开,十六只小手在里面搅拌着,就像十六只小鸭在水中嬉戏。不一会儿,一粒粒白花花的糯米就静静地躺在了盆中。
之后就是包粽子了。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总是把粽叶在手中卷成一个圆锥形,铺一层米,再挖一个小洞,塞一个蜜枣进去,然后像给小孩盖被子一样轻轻地盖上一层一层糯米“被”,再用粽叶包好,最后用线扎起来,就大功告成了!
我凭借记忆开始依葫芦画瓢地做起来,把一大张泡软的粽叶铺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卷成一个锥形。记忆中奶奶是那么地熟练,而我却笨手笨脚地卷了好久。我抬头环顾了下四周,同学们早就下好馅了,有的都已经包好了。我开始慌张起来,本就笨手笨脚的我一慌,就显得更笨了,馅刚下去就漏了,再下,又漏,气得我快哭了。这时,身后伸来了一只小手,握住了我手上的粽叶:“我教你。”抬头一看,这不是我那心灵手巧的同桌嘛。他手把手地教会了我填料、包粽叶、扎粽子。
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当然,出于安全考虑,这一步是老师帮我们完成的。当一锅粽子被揭开盖时,顿时吸引了一大群馋猫,一下子粽子就被瓜分完了。而那些没抢到的,只能耐着性)●(子等下一锅了。
至今为止,我仍忘不了那淡淡的粽香,忘不了那个特别的端午节,更忘不了一起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小伙伴们!
那年端午,我十二岁。
丽水是个小城市,四周都被座座青山包裹着。可是不管青山把这座小城裹得多紧,也挡不住端午时节穿出的喧闹声。
一来到丽水,一阵阵混着粽子味的清香就扑上了我的脸。我好奇地从车窗往外着,发现每一户人家都没闲着,有人家在包粽子,三角体的粽子、长方体的粽子、圆的粽子,有的像小鸡,有的像小鸭,还有的歪七扭八什么都不像。还有人会在自家门前挂上一串绿色的像头发一样的东西,妈妈说这是菖蒲和艾叶,等会儿你就知道用处了。
到了外婆家,看到外婆拿了好几串莒蒲和艾叶呢!我也拿了一串挂在门上,要踮着脚才挂地上去。外婆说菖蒲和艾叶挂在门上,可以防止妖魔鬼怪的到来,还是为了纪念抗倭名将张继光,是他使丽水城的百姓幸免于难的。
我听见远处一片喧闹声,便从五楼往河边望去,看到人流如浪一般,原来那边在赛龙舟呀,可是我对龙舟可不感兴趣,把人们的欢呼声抛在一边。爸爸拿着一碗猪脚向我走来,我口水直流,可爸爸说这是给外婆的,我很疑惑还盯着猪脚看,爸爸连忙说“端午节”在丽水人眼中又是“丈母娘节”。女婿们为了感谢丈母娘的恩情,大部分人都会在端午节的时候,给丈母娘送去猪脚,简称“送猪脚”。
此外,还有献饭、采午时茶等活动,可我还是比较在意吃啊。熬了好久终于到中午了,第一个菜一定是粽子吧,我快步跑到厨房,一路上口水都在往下淌。只见盘子上并不是粽子,而是几十张薄面皮,粽午节为什么要吃面皮呢?
妈妈拿到面皮后,把桌子上的菜每一种都夹了点,放到面皮中心,又快速将面皮折了四折,瘦薄的面皮一下子变成了个黄胖子,妈妈一口咬下去,油就顺着嘴唇滴了下来,她说这叫卷饼,“卷”是同“绢”的,和粽子有同样的用处,可味却不一样,要现卷现吃才香。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菜夹到面皮上,又杂乱地折了起来,第一次做出的卷饼就像漏了棉花的枕头,滴了满地油。我将自己做的卷饼塞入口中,虽然样子不好看,可味儿却比粽子要好。比起粽子屈原一定更喜欢吃丽水的卷饼吧!
天已经黑了,我们坐车驶出丽水城,虽然我们离丽水城愈来愈远,但是那耀眼的灯光,那美食的清香,和那欢乐的喧闹声,却久久不能消散。
六月是我最喜欢的月份。
它标志着一个季节——夏天的开始,也标志着一个学期的结束。六月里的第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
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了六月七号——端午节。自从周一知道端午放假三天,我的心就如同一只小鸟,在四周是肋骨的“牢笼”里上蹿下跳,兴奋地撞击着“笼子”。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悠长的。历史,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便将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为了防止江中的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所以投粽子到江中,因此便有了包粽子的习俗。
现在终于迎来了心心念念的端午节。我们买好了艾叶、粽叶等端午的必备用品,为第二天的端午节做准备。
太阳缓缓地从东方升起,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耀到我的脸上,抚摸着我,将我唤醒。我早早地起了床,兴奋地迎接端午节。爸妈起得比我还早,姐姐还是和往常一样被“封印”在床上,不到中午不起床。我们的第一个活动便是大扫除。这是我们家一贯的习俗,一到春节等重大节日我们就会大扫除。我们在各自的地点奋斗,我在卧室里与垃圾大战了两个小时,到了九点多终于把家中收拾得有模有样。
接着我们便开始最重要的项目——包粽子。妈妈让我把粽叶洗一下,我去寻找了一样工具。我把粽叶放到水龙头下冲洗,接着拿刷子一遍一遍地刷。洗好后,我们便开始包了。首先将粽叶卷成一个小漏斗,接着在中间填上糯米,再在糯米中放上馅料,最后把粽叶覆盖在口上,并包成一个三角体,一个粽子就包好啦。不过,包粽子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自己包起来还是蛮难的。我最后一步总是出错,把三角体变成了三角形。妈妈教了我好久,我终于会包了。不过虽然那个粽子是三角体,但我后来才发现我没有放馅,那个粽子里面只有糯米。午饭上我们便吃了我们自己包的粽子,能够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的感觉真不错,虽然有个粽子没有馅。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匆匆忙忙地过去了,端午三天的小长假也就这么过去了。我们应该保存着中国文化,保存着中国传统。端午节过得是那么充实,在我记忆的长廊中,留下一幅精彩难忘的景色。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又是一个让我愉快又辛苦的日子——端午节。
——题记
首先我们过端午节,就要知道它的一些习俗。那下面,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吧!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五节,俗称五月节,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介绍完了端午节,那么我给大家讲讲我家今天发生的趣事吧 !
早上一起床,我就听见妈妈说:“女儿,快来尝尝我包的粽子,香不香。”我迷迷糊糊的走到跟前,咬了一小口,突然精神饱满,还说要学包粽子。说完后,我便后悔了——因为我要学习,然后出去玩。但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不能说话不算数呀!只好在早上学习,下午包粽子。
到了下午,我们坐在桌旁,拿出材料,准备开工。
但我毕竟是第一次包,心里还是直发慌的。我先照着妈妈的粽子当样品,仔细观察了一遍,便开工了。首先我将粽子叶一片一片的排好,还要让它有一点重叠,这样就可以保证不会漏米了,然后
将排好的叶子卷折一下使其底部像一个圆锥形来盛米,但是决不能有缝隙,否则米会漏出来的,接下来将米放进去再包起来,放米虽不难但包米就不那么容易了,本来放好的叶子再一换手就散了,而且底部会漏出一个大洞,于是我就慢慢的一点一点的用叶子把米包起来,看着马上就要包好的粽子也许是因为太高兴了,我一不小心哗啦一声,然后低头一看,米撒了一地……终于第一个粽子在我的努力下安全着陆了。唉,吃个自己做的粽子真难呀!
最后一项也是简单又难熬的——慢慢煮……过了好长时间,香喷喷,黏糊糊,冒着热气的粽子出锅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就是不一样!
今年的端午节,让我觉得意义非凡,不仅学到了端午节的知识,还让我学得了一门技术。
我希望,我以后每过一个节日,我都要这样。
一提到端午,我们就会不自觉的想到一个人――屈原。
还记得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激励了多少个有梦想的人前进啊!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实的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时人刘勰曾有“不有屈原,岂见《离骚》”的评论,如其所言,《离骚》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诗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现,这是屈原之前的诗作中所没有的。
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如用佩饰兰蕙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鸟芳草代表贤臣,而与之对立的萧艾恶禽则象征谗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都充溢着精采绝艳、绚烂芬芳的审美意境,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屈原一心要兴国图强,实现美政,但却蒙冤被谮,眼看自己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满腔的爱国抱负即将化为泡影,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篇。
去年的端午节不是双休日,所以过得还简单,今年是端午节放假的第一年,因此我想这个端午节一定要过得有意义。过端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度过端午节的情景。
经过长久的期盼,端午节黎明的曙光终于出现了,响亮的鞭炮声把我从梦幻中唤醒,睁开眼,想到今天是端午节了,心里不禁兴奋起来。吃过早饭后,母亲和奶奶就会为包灰水粽子的事忙碌起来,而我和弟则会收拾打扮好,向大寺进发,去看热闹的舞龙狮。在母亲的叮嘱下出了门,一路上大伙会兴奋地互相询问:“端午节到了,吃鸭肉和粽子了吗?”当我们被问到时,我们会高兴地答道,“还没呢!中午就有粽子吃了,晚上再吃鸭肉!”一些也去大寺的人会大呼,“看舞龙狮去喽!你们去不去呀?”我们也会大声而愉快地说:“去呀,一起去吧!”然后我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大寺,大寺那叫一个热闹,真的快到摩肩接踵的地步了,特别是大寺街上,那更是人山人海。我和弟弟牵着手在人堆里钻,只为寻找一个空隙去目睹一下几条龙狮在数十条壮汉的奋力舞动下那壮观的场面。快到中午我们也就意犹未尽地谈论着踏上归家的旅程。
回到家后,不出所料,粽子果然已经蒸熟了。打开锅盖,那浓浓的香气迎面扑来,拿出一个热气腾腾的粽子,翻来颠去一阵后,剥开那几片还在散发着香气的箬叶后,里面躺着的。粽子就像小宝宝一样新鲜细嫩,招人喜爱。轻轻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叶香、糯米香还有肉香的浓浓香气在口中鼻中萦绕不绝,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让人吃后回味无穷。
到了下午,我们兄弟两个会提上一只鸭子上外婆家,去看望一下她,陪她唠唠嗑,还会和表哥们聊聊天,上山玩玩……
夜幕降临时,我们一家人就会围坐在饭桌前分享一只自家养大的鸭子,那道醋血鸭可是我最爱吃的菜,那是放有许多香料炒出来的,可香了。它味重而不咸,肉嫩而鲜,味道好极了。
饭后一家人唠唠家常,其乐融融啊!
最后在暖暖的被窝中回味着一天的美好,渐渐步入了甜蜜的梦乡。
想到这,对比着今天,心里顿时倍感凄楚,眼角不觉湿润了起来。
时维五月,序属天中,有道是端午至已。
晨曦从青黛色的窗帘漏进来,打在我脸上。迷朦中睁眼,吸进的第一口空气便混着粽香沁入口鼻,再入心脾,让人口舌生津。顿时起身,直奔客厅,外婆已将大小绿叶粽蒸好,整齐地码在大圆桌上。顾不得什么,我揣几个到兜里便嚷嚷着今天要去看龙舟赛。
当我到了闽江边,才不过辰时。眺望,飞云过天,变态万状,燕上柳梢,轻声呢喃。行人三三两两,有一老人坐在石桌旁,但见他生的圆脸,一对鹊眼,虽不复少年,瞳孔犹是清洌,白发红颜,矍铄得很。他摇着一把折扇,不急不躁,舒缓而有节奏;另一手拍击石桌,打着拍子,说着屈原纯净的灵魂,高贵的品质,爱国的拳拳之心,不得志的抑郁。用厚实的声音描摩出“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他:屈原身材高瘦,你看他“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兮",你看他“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在瑟瑟的秋风中孑然一身,行吟泽畔,眉间有几缕抹不开的愁思,为了自己的不得志,也为了晦暗没有光明前路的楚国。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老人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如梦初醒,回神才发现群人熙攘,身旁有一母亲拍了拍孩子的脑门,“龙舟赛要开始了。”
倚栏凭望,江面浟湙开阔,二十多支龙舟就绪。龙舟长近二十米,狭长细窄,龙头以木雕成,绘以红、黑、绿多色;每舟上乘三十余人,无一不精壮,但听裁判令下,大臂像转轮一般舞动得有力而齐整;船桨如长枪一样狠狠扎进澄莹的江水,顿时水花迸进,像给电清的江水饰上朵朵清泠的百花,水珠扩散,将龙舟隐去半截,只见龙头不见龙尾,一切好像都模糊起来。龙舟从我眼前划过,后面还拖着长长的白练,前端无限延伸,后端渐渐淡却,后来谁家夺魁倒也忘了,只记得豆沙馅的粽子味混在口腔,耳边是高呼如海波浪一样沿着闽江层层排开,惊动了树上栖息片刻的鸟。
槐幄如云,榴花半吐,吃不完的粽子,飘不断的艾香,讲不完的屈原故事。无论风雨,是挡不住的端午味道,是弥之不忘记忆深处的痕迹。
端午不仅仅是一个假日,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情怀,更是每个人血液里隐藏的联系。
端午,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