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精彩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心得 篇1

李镇西——一个让教育界的同仁再熟悉不过的名字。20xx年5月21日,我有幸又一次较近距离地接触了这位教育界颇为传奇的人物。通过观看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教师”的视频,让我对他的印象更加的深刻。

李镇西教授将教育看成是最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自己。是啊,谁不想成为别人眼中成功的人呢?但受现实环境与自身水平的影响,真正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的又有几个呢?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各不相同,所以每个人的选择也就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和名望的高与低,还是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我认为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但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来说,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对自己增强了信心。只要我每天不断地反思,不停地学习,争取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不久以后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越来越好。从今天开始,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尽情地挥洒我的光与热。也许许多年以后,我们不会都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但是许多年后,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2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第一章里“童心是师爱的源泉”。作者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作者的这番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保持一颗童心这方面更是有同感。

一、童心,是教师保持激情与梦想的灵丹妙药。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工作应该保持一定的激情,但教师工作压力大:同事相处的压力,教学压力,社会认知压力,经济压力。如果这种压力带入我们的教学工作,势必会影响教学,影响孩子。但是如果教师拥有一颗童心,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会自觉抛弃一切世俗杂念,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乐孩子所乐,永远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对未来充满激情与幻想,那我们的工作也会一直保持激情与幻想。这正是教育所需要的。

二、拥有童心使教师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小学教师有了童心,才能和小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小学生的好朋友,心灵相通。这样才有利于沟通交流,有利于课堂教学。教师拥有童心,从童心的角度思考问题,就易于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等问题;才能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比如这个学期学生第一次接触标点符号,刚开始的时候我怎么解释他们都不明白。后来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这些符号当作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句号我比喻成“小眼睛”,问号比喻成“大耳朵”,感叹号是“金箍棒”。这样一来,孩子很快就将标点符号记住了。就是因为有童心,才有与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以童心善待童心,以童心交换童心,才能建立新课改下新型的师生关系,达到教育预期效果。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我们:“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三、拥有童心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法门。新课程的人文起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知、情、意的健全、完善、和谐发展为本。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充满童真的孩子。教师拥有童心,面对学生提出的“救小白兔的雪孩子死了吗?”才会组织学生去观察白云,观看视频,让孩子知道雪孩子牺牲自己的精神和善心,明白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教材诗人”王宜振有40多首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谈及儿童诗歌创作时说,我的秘密是对童心的敬畏。

四、一个拥有童心的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充满了爱心。童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是作为老师应具备的品质。“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正因为有童心,我才会拥有爱心,有了爱心,即使面对最调皮的孩子,我都会耐心教育他。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才会拥有同孩子一样的童心呢?

1.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就不会有童心,尽管你是为了学生着想,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上表现不平稳、幼稚、未成熟状态、容易冲动、情感外露等,我们要学会在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要让学生的逆反心理出现。我教过的潘杰,他是一个极度调皮的孩子,每次上课都捣乱。但我知道他的心理是想吸引别人对他的注意。于是我对他采取“怀柔”政策,并且经常跟他聊天,和他玩耍,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收服”了他,并且和

2.其次要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妙的童年,我们老师同样也有快乐的童年:弹球、吹泡泡、过家家,打雪仗、捉迷藏……都曾使我们迷恋过,也曾使我们激动过。如果我们在对待贪玩、调皮的孩子时也能回忆一下我们的童年,那么我们就会对孩子多一份理解,也能正确地引导孩子。

3.我们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童心”。有些教师说,我有童心,“现在的孩子和我小时候比怎样……”可是越比越麻烦,与孩子的代沟越深。(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年长一点的教师身上。)我们要知道时代发展了,现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我们童年有了很大差别。现在信息广泛了,孩子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智力开发早了,观念也改变了。老师要保持童心,就不能完全沉醉于自己儿童时代的那颗童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和“童心”,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小学教师要研究社会变化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

4.最后,还要融入孩子的生活。特级教师窦桂梅把自己的每个学生都当作朋友,并经常坚持书信往来,乐此不疲。每次上课我都感觉自己和孩子一起遨游在语文的世界中,一起嬉笑,一起朗读,一起体味。我仿佛和孩子融在一起。

拥有一颗童心就是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能以学生的快乐而快乐,以学生的悲伤而悲伤,就如书中说的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如果我们能做到了这一点,那我们一定是学生的好老师,也一定是学生的好朋友。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让我们所有的小学教师保持一颗童心吧!都来做一名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3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倾心创作的一本书籍,其中融汇了他二十年的教学经验。书中包含了关于教育方方面面的内容,如培养学生的方法、避免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等等。这本书提供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同时也总结了宝贵的经验。通过阅读李老师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进步的痕迹;从他成功的教育案例中,我们也能找到适合我们的方法。我相信这本书会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感动从最初的序言开始——在序言中,我写下了以下内容:或许你的外貌不是最出众的,但你可以用可爱的品质打动他人;或许你的智慧不是最高,但你可以通过勤奋来弥补;或许你的财富不是最丰厚的,但你可以通过充实自己的内心来达到满足;或许你的人生并不总一帆风顺,但你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因此,无论你是一个工人,都要成为技艺最为出色的工匠;无论你是一个营业员,都要成为服务质量最佳的销售人员;无论你是一名医生,都要成为医术最高超的医生;无论你是一位教师,都要成为最负责任的教育者。

李镇西把他总结为三心三家:

三心:

1、拥有一颗童心:做最好的老师应该和学生保持共同的爱好,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只有保持童心,我们才能与学生建立亲近的关系,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他们的渴望和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教育。

2、拥有一颗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师生之间有着互相依恋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老师,教育修养中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那就是对孩子的依恋之情。出于对孩子的爱,每个老师都能找到自己现阶段应该做好哪些事情。我们不是常说,对孩子的爱可以使一个教师聪明起来。爱愈深,激发的创造能力愈强。拥有一颗爱心,做最聪明最好的老师。

3、拥有一颗责任心:做最好的老师,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培养现代公民。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天所应当养成的学生。我们肩上的担子着实不轻啊。是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世界的美好,需要将来的公民带着爱带着责任心走向社会,我们应该通过多渠道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课堂德育作用,强化德育实践。在实践中,学生的体验深刻,收到的德育功效愈强。所以我们不要认为德育活动可有可无,很随意的对待。应有计划地安排德育内容,一步步加深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三家:

1、最好的老师要努力做一个专家,有着专业造诣,课堂教学很棒。我们应该常常问问自己,我拿什么来吸引我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努力让自己的课堂焕发魅力,那魅力源于知识本身的科学性,那魅力来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调查反应,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是知识渊博的,幽默的老师。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和 让我们教学游刃有余,偶尔幽他一默。

2、优秀的教师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思考者,一个善于反思的。教育家,通过不断审视问题来纠正错误并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他们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也不应该局限于教科书的范围。相反,他们应�

3、努力成为最优秀的教师,同时 通过用心与学生相互交流,以心灵引领心灵。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这需要教师具备发现、发挥和培养学生独特个性的技巧和艺术。教育是一种心灵的互动,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主动地敞开心扉与你沟通。

我认为做最好的老师要努力做到:

做自尊自信的教师。一个人,不是有多少钱就有多少成就。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羡慕,但内心里不会产生敬重。敬重和羡慕是两回事。我们敬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不仅是因为他拥有雄厚资产,更在于他在打拼企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的企业为社会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尽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作为一名教师,完全可 我们每教一个班级,就为一批孩子一批父母一批家庭,做出实实在在的“为”,我们教书育人一辈子,就做了一辈子实实在在的“有为”事。不管经济大潮如何席卷而下,面对人生,请自尊自信:我,能成为大写的“有为”的人。

作为一位老师,我曾经有一个很大的困扰,那就是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每当公开课或者竞赛课时,我总是找借口逃避。我对这样的活动感到非常不自在。然而,我渐渐明白,只有通过参与课堂上的演练,才能呈现出更精彩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自己,我开始积极与其他老师合作交流,并逐渐培养起展示自己的欲望。我下定决心要做到最好。事实证明,优秀的老师通常是通过展示自己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做脚踏实地的老师。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教师,一定是个踏地而行的教师,一个踏地而行的教师一定是个愿意把教育的小事做好的教师。教师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学研讨之类。有人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能把这些事情做好,才能让学校秩序井然、充满生机,才能体现自己作为教师的价值。细节决定成败,要把这些处理好,需要付出有思想的技术和有技术的思想,需要我们具有“不用提醒”的约束感,需要我们拒绝各种借口,需要我们脚踏实地。

作为一位老师,我们应该注重阅读和思考。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信息和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如果我们不常常阅读并进行思考,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与其抱怨教育要求过高,不如静下心来充实自己。摆脱这种困境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和思考。有人曾说过,没有阅读的老师无法走到教学的前沿,只有通过积累才能有所创新。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的层面,还要善于思考。我建议大家通过写作来进行清晰、完整、有条理的思考。这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成长,也是我们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愿我们都能够拿起笔,将我们的思想、感悟和行动记录下来,可以发布到网络上或者报刊上,这样不仅不会辜负我们的努力,也可以帮助他人,同时也能收获做好老师的乐趣。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4

假期里读了《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它是由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所著。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李镇西校长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能够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能够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能够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能够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日的自己和这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到达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构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没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很多时候,是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结果是浑浑噩噩度日,丧失了做为一个人应有的情趣与活力,更谈不上去超越自我,并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到达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构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忙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教育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寝室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 这也是他之后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十分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十分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

,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剩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就应与学生有必须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能够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以前我� 怀有这种心态时的我与学生相遇时,眼睛是不看学生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向你问好。当然,很多学生看到老师摆架子,也就不向老师打招呼了,此刻想来,当学生见到老师对自己爱理不理时,内心就应是很失望的。也许是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我与学生见面时不再面无表情,不再脸朝他处,而是主动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学,我就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同学们感到了

我的平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蔼可亲,课后能大方地跟我玩,大方地跟我开玩笑了。这在很多老师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觉得这是多么自然。学生在课间能这么亲切地跟你玩,但在课堂里表现却很好,不会漫无纪律,而且很活跃,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经常有学生跟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你的课了。”或者有我所教的另外两个班的学生说:“老师,要是你当我们的班主任该多好啊!”每当听到这些话时,我感到很自豪,因为学生喜欢我的课,而我的课却活而不乱,有学生期望我做他们的班主任,而我所管理的班级却能在每月的文明班级评比中荣获“文明班级”的荣誉称号。写到那里,我想声明的是:老师不必高高在上,不必摆架子,以显示所谓的师道尊严,完全能够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就像李老师说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明白,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以前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但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透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就应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从来不对“后进学生”提“下不为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如果仔细体会了这些话,我们教育后进生的时候就不会再意气用事,不会再因为学生“屡教不改”而对他失望或任意体罚。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找规律和方法了。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由于出于盲目性,出于对教育理论的无知,经常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所造成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啊。可悲的是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后还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师从教育专家的高度论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方面的论述,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①教师想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忙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②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③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绝望的话:“我永远不会相信你了!”“看来你是教不好的了!”“这是最后一次原谅你了!下次再犯,你就别来上学了!”“我没有你这个学生!”……当学生本来是十分尊敬老师� 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绝情”开始的。

我们也会经常想到保护自尊心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弃的开始,就是学生与老师相抵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处处作对,这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一线的教师就应多读教育著作,多向名师学习,以尽量避免教育过程中的盲目性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四、青春期教育方面

李老师在青春期教育方面做得很成功,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他对学生的青春期引导是很耐人寻味的。他能够连续几个晚上给学生做青春期方面的教育讲座,能够用书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走出早恋的误区,能够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应对面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论这方面的事,却不会使学生感到尴尬,从中我们足能够李老师的智慧和水平。个性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的书中有很多关于青春期教育的案例和书信都能够成为班主任们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引导的好素材。比如,我在这个学期对我班的一个学生的早恋引导就借用了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的对万同的早恋引导以及《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四》中的一封青春期引导的书信,我把自己写给这个学生的信给了这个学生,并把这两本书借给他,让他看书中的两个案例,想不到的是,我对个学生的早恋引导是这么的顺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这两本书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五、以科研的眼光看待让人头疼的孩子

李老师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身上有一种成为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以科研的眼光看待让人头疼的学生。他在书中这样说:“我换一种眼光去看这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我便不再头疼了。换一种什么眼光呢?那就是”科研“的眼光。我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群众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每一天都有新的领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一天都有新的快乐。”这句话道出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

他说:“对于一线的老师来说,最好的课题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就是最好的科研课题!”是的,“把难题当课题”,多年来我正是这样做的!而对于每一个老师来说,教育教学中最最头疼的莫过于“后进生”转化了,因此,研究并转化“后进生”便成了最有价

值的教育科研。只要想想,关于后进生还有那么多的未知数等待我们去解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学习心理及习惯、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转化后进生的种种对策……我们就会感到一种来自教育的诱惑,任何一个有事业心的教育者都难以抵挡这种诱惑!“

以李老师这样的心态搞教育哪里还有不成功的道理呢?

六、把教育失误变为教育财富

李老师在本书的第二章”走出教育误区“中提到一个很值得老师们学习的理念--把教育失误变为教育财富。这一章当中的一些话道出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的区别。他说:”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没有失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几乎能够这么绝对地说,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那里所说的“如何对待”,不仅仅仅是指想方设法弥补错误所造成的损失,而主要是指对错误的反思--对成长中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十分重要。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啊,谁没有失误呢?李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有失误,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他就列举了他在教育生涯中的许多失误,而他的不同于常人的做法是,善于总结反思,善于把教育失误变为教育财富。

七、阅读、积累和写作

李老师是个充满智慧的教师,从他与学生的谈心、对后进生的教育、对早恋学生的引导等事情中,无时无刻不透出李老师的智慧,他的智慧从何而来?我想,除了他的天赋以外,也离不开他的不断阅读、不断积累、不断写作和不断反思吧。

李老师总是告诫同行们要不断阅读、不断写作,以提高自身素质。而李老师本人就是一个不停阅读、不停写作的人,他不但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而且广泛阅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籍,阅读的同时伴随这思考,伴随这写作,他把自己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写下来。他以自身的行动向同行们展示了一代优秀教师成长的风雨历程,给一线教师们很多的启示。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燥,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信任感,产生代沟。学生本身有一种压抑感,快乐不起来。老师的尊严也受到了挑战,怎样化解这一矛盾?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李镇西老师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下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资料,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职责“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

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总之,《做最好的老师》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结晶,从这本书中,我们能够学到许多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增长教育智慧和教育才干。这是一本开启教育智慧的书,十分值得教师们学习和研究。

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写下那么多手记、札记,为进一步探索教育的规律积累那么多原始的宝贵的资料。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可能是他的这本手记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说法来贬低教师。其实,要做孩子们认可的”王“,真是谈何容易!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下,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朴实的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就应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职责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完美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职责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群众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 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职责“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李镇西老师说,其实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刚开始看时,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看后明白了,其实有很多时候,我是犯过类似的毛病的,事实上,我也相信有很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或矛盾!比如说学生不交作业了,学生上课总是违犯课堂纪律了,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学生不配合你的工作了,等等,反正是随处可见,有时,我们批评一下就算了,但是有时,可能会批评的严重一点,这个时候,老师的尊严显示出来了,其实这个时候,如果老师控制不好,会在学生面前把自己的尊严丧失掉。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会在班里打发脾气,狠狠的在班里批评,这个时候,气氛就应说很严肃的,很紧张的,但是等我骂完了,静下心来却发现,其实我的一顿乱发脾气却一点作用都没有,甚至有些学生告诉我,老师你在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有的同学还在偷偷的乐呢!这不,老师在这种状况下还有什么尊严可讲,事实上,老师的尊严已经随着威严的丧失而丧失了。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我们自己也不想犯错啊,只是有时不留意出了错。就是因为我没有容许学生犯错,结果却失去了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赖和威严,学生告诉我,老师,其实有时我们犯错了,心里觉得是对不住你的,但是你一

批评我们,我们就有了反叛!换句话说,老师的尊严就在你的大发脾气中丧失了。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取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明白选取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应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就应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不明白我将来会不

做一名人民教师,就是要:

多一些书生气;

多一些书香气;

多一些天之浩气;

多一些地之灵气。

读懂社会;

读懂教育;

读懂学生;

读懂自己。

离浮躁与平庸:

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

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而读书。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群众大熔炉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 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

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就应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明白。在持续不断的读书学习中,知识就像一面镜子,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不足,提升自己。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心得。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5

我是一个急性子,尤其刚做教师的时候,面对学生的错误,常常气得火冒三丈,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一场“暴风骤雨”式地批评,直到犯错的学生泪流满面。但是我知道这种教育方法对学生来说只有几分钟热度,是个短期效应,起不到治本的效果,况且生气对自己的身体、心理都会有很大的伤害。通过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明白了“做最好的老师”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长期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李镇西老师所谓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做更好的老师”,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老师”应� 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体贴的话语,无形中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当读到李镇西老师“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本书时,我很震撼。正像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作为一个任课教师,我努力提高上课的基本功和自身的专业素养,合理设计课堂结构但有时教学实绩并不是非常突出,问题到底出在那里呢?百思不得其解。当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一书,听过那个不走运的农民奥麦尔柯爷爷的故事后,我知道了我忽略了种子与耕地的关系。不处理好种子与耕地的关系,你讲得再精彩,也是孤芳自赏。因此,我们在精心备好课的基础上,应该花大力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把地耕松、耕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使每一个学生把追求智力充实的、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当做自己最重要的理想,使每一个学生在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

读过这本好书,我想到了高尔基的那句名言: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的平凡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其实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知道的何止这些,应该知道并应该做到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瞄准一个目标,带着一颗爱心,敞开博大的胸怀,在书海里遨游,在教海里探索,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带着我们的学生,一起渡到人生的彼岸。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