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
创新是一种意识。教师由于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式,习惯了熟悉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等,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定式和行为取向。学校首先要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思维定势,克服习惯性防卫即 权威 和 从众 。从众就是个体盲目地有理无理地顺应了群体,顺应了先验。 转个身容易,转个立场难 ,思维定势根深蒂固于心中的假设、成见,甚至图像、印象,在教育工作中,它影响着教师如何对待外界客观世界,如何采取行动,决定自己什么可以做或不可以做,什么时候做,到底怎样做。其次,要善于反思,觉察自己思维偏见,不要轻易给别人下断言, 每一片落叶都有自己的理由 。你亲眼看到的、亲耳闻到的、亲手摸过的未必就是事实。教师要全方位地反省自我,严格地剖析自我,找出自身的弱点,从而产生创新的欲望。只有审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才能使创新成为一种 内驱力 ,成为自身的一种需要,成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自觉自愿地以创新为已任,满腔热情地投身于创新实践。第三,教师要乐于舍弃旧习、抛弃成见、敞开胸怀,建立与别人的协作交流。宽容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氧气,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要宽容一点,以诚恳的态度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教师是在集体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背靠背,竞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面对面,沟通的竞争才能取得双赢 。
假期利用闲暇时间通读了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意地翻阅着里面的内容,随即便被其中质朴无华却又十分真挚的语言所打动。
陶老师说“人们谈论更多、关注更多的往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从身到心到灵的生命飞跃,则是超越专业成长的。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而要向拥有文化,就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内化为教师的心里,外显出来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经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华,而且还摇曳着思想的要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是的,读书能够指导实践。正如陶老师所说的: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而幸福是一种感觉。付出则是这种感觉的源头之水。爱在于付出。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生虽小,但他们也有心。你对学生付出了一份爱,收获的却是学生的很多份爱。爱在于奉献。我奉献,我收获,我幸福。
我们可以不是荣誉最多的老师,我们可以不是业务最棒的老师,我们也可以不是职称最高的老师,但我们不可以不是幸福的老师。物质上我们可以不富有,但精神上的财富我们无人能比。我们拥有比常人更多的幸福和成就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
教师不再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了,新时代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了。看完《做卓越的教师》这本书后,让我明确了自己提升的方面与方向。
一、做会上课的教师。
“课”我们每天都在上,都以为自己会上课了,其实不然。怎样才能上出一节优质的课,这是一个值得我去思考的问题。“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而不是选择适应教学方案的学生。”这句话说得有理,让我豁然开朗,也解开了我心中的谜。是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去学习,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看完这部分内容,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了深刻的反思,忽有所悟。我应该从设计好每一节课开始,提升自己的上课能力,做一个会上课的教师。
二、做会写作的教师。
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孔子有“日而三省”的作法,目的在于提高个人修养,规范自身的言行。彭兴顺教师说:“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并不是从‘写’开始的,而是从‘做’开始的,用‘写’来指导‘做’,用‘做’来充实‘写’。”正所谓:实践出真知。结合写作,我们的工作是一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工作中我们把所学的理论用于实践,只有通过写作,给自己一个思考总结的时机,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我想作一个会写作的的教师,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服务的。
有一句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可以说: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一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我觉得想做一个好教师,不仅要会上课还要会写作,从写作中反思自身的点滴,积累自己的成果,写,才知不足,从而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看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觉醒年代》从年初开播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热议。我也想好好欣赏该剧,苦于时间有限,事情繁多,无机会看。趁最近闲暇之余,静心品味该剧。
该剧从配景,到人物性格刻画,再到故事情节的把控,都进行了精细地处理。我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一些了解,但不深入,该剧填补了我的历史漏洞。也把我掌握的近代史和研究生时期阅读的有关工人运动的历史整合起来。但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人物性格的刻画。毛泽东的出场是雨里奔跑,预示着他将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走向美好的未来。鲁迅的出场是闹市中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接人血,代表着鲁迅会唤醒麻木的人民群众。陈独秀面对警察不畏惧,送别儿子不流泪,却因为看到河边驻扎的贫困百姓而痛苦不已,并立誓要解救他们于苦海。陈乔年和陈延年牺牲时,是面带笑容,表明他们相信革命必将胜利。这一个个场景无不在展示着时代责任以及革命精神。
很赞同某些评论写到:我们用已知的结果来回顾当时的事件,只是觉得他们精神可佳。可是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建设美好社会,亦或是这条道路是否正确,但是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去探索,去奋斗甚至去牺牲。他们只是不断地去承担他们那个时代该承担的责任,至于以后,他们相信会有后来者继续努力探索。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也不断地思考应该着重教授学生什么?这部电视剧给我的启发是,应该要把承担时代责
以前我反思过自己的所做所为,反思过自己的工作不足。比如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效率低。在班主任管理中也存在有问题:没有耐心和恒心,有时简单粗暴,不科学,不能以理服人等。但都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过段时问就犹如往常一样了。
这次读过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后,使我明确了应该如何反思,反思什么?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在所有反思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反思是对自己错误的反思,反思错误就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要轻易原谅自己,而是要拷问自己的心灵,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刚开始,我在上课时,没有按照课堂五个步骤去做做,导致课堂效率低,我尽管反思了,但反思不够。比如真正自学环节,如果学玍没有自学,也就没有什么需求合作的,也不能做到有效展示。课堂效率低。
我一直反思,如果我的学生没有开始学习,我的教学就不能开始,学习始终是学生的事,我所能做的,只能是助学,而不是替学。我必须警惕我和我的孩子身处课堂心在别处,我的责任是把他们的心思引回到动人的学习中来,各自的眼神可以说明一切。我必须怀着清晰的目标走进课堂。我一定会认真反思,当我犯了错误,我不能再原谅自己,要真正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读书可以使人进步,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反思自己,不忘五个步骤五条誓约。力争做到最好。
做反思型的教师 -班主任工作总结
如今,“教学反思”这个词汇在教育教学界非常时髦,可以说是遍地开花。为了不使自己“落伍”,更重要的是让自己了解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经验方法,我也赶紧找了一些相关的书籍来阅读。因此有了以下的感受和思考。:“面对变化不居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事件,需要用反思来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这也是判别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一个标志。”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对于教师来说,反思至关重要。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快,随着学生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许多老师慨叹:教师不好当了?教学工作不好做了?这种本领恐慌或者说职业生存方式的危机感,是教师面对形形色色冲击时的一种反应机制,是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当今状态的一种情感宣泄。 可以把以下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作为反思对象,一是教学定位问题;二是课堂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三是教学设计问题;四是教学效果问题,五是教学资源问题。当然教学过程最大的特点就是纷繁复杂,千变万化。因此,教学反思的内容并不局限于以上五个方面。“教学中任何疑难问题都可 ”确定了反思的对象,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具体怎样落实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进行:第一要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参照。第二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第三、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第四、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听别人(包括老师、学生)的评价。
我时常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当一名好老师。以前以为教育的目的只是教会他们书本上那些死知识,或者说帮助学生获得社会的认可。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致未来的教师》,我才感觉自己以前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对教育的认识太简单化了。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几点意见,虽然离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但那些见解却像美酒一样,阅读越香。有点观点甚至是振聋发聩。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师的工作当中,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里转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之间的关系。”曾几何时,我们开始用“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校”来描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要忘了学生不是机器,老师也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学生是存在着性差异的人,是实实在在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自己的心态,从心底尊重学生的人格。老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敬重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形成。更准确的说,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动、教学相长的关系。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精神活动,能够让他顽强的学习的唯一动力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
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了“思维的觉醒”,也就是某一件事情学生可能很久没有弄懂,但是突然有一天学会弄懂了,这种“恍然大悟”的内在的精神力量也是在个体身上慢慢积累的,是在儿童的意识里逐渐形成的,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恒心、责任心,帮助他们尽可能的缩短这个过程。教师要相信,可能他一天不会学会,但是三天、三个月或者是三年呢。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丧气,也不要急于灰心。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读了《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很有感想,最近我在学习了张娟老师的职务培训,看了期中的一段视频,是说海伦·凯勒怎么学习的影片,沙莉文老师怎么教她的故事,结合我的教育教学,感悟很深。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 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
当我读完《做最好的老师》时,让我感受到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里面容纳了他的教学事例,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讲起,句句诚恳,实实在在,每一节都让我很感动。最让我震撼的是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毫不保留的全部奉献给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人人皆知。在我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志强,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做到最好的老师?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DD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我们经常会说:“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只要你不断的去战胜自己,不断地去超越自己,你就会进步的很快,就这样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会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境界靠拢。
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只要我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更好,久而久之,许多更好组合在一起就会变成最好的。李老师还说到老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啊,只有当我们尊重别人的时候,别人才会尊重你。现在每个孩子都非常的爱面子,自尊心很强,作为老师如果我们当众批评他的话,就会伤到他的面子,会让他形成逆反心理。所以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给予教育,千万不能伤到他们的尊严。通过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才认识到:要做到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很难,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中氛围。合理运用,会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感染每一个学生。
我知道我现在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幼师的职责在哪里?幼师每天的任务是什么?究竟有哪些工作量?我是以一名幼儿老师的心情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书的核心思想: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有生活上等。
我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于丹教授在她谈《论语》心得时,开篇就讲到: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于丹教授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在当时奴隶制的野蛮情况尚存在的情况下,孔子能说出这样的见解,不但显示了他对于德、礼重要性的充分认识,而且表现了他对“治国之道”的精通。事实上,人心的“规律”确实如此,强制只会引起表面的恭顺,暗中却积聚逆反情绪;而用积极的教化疏导手段,则会激起其自身的内在的“自治”因素,从而使民心净化,天下安稳。这无疑是一种待人处世的大智慧,深刻领会其实质要领且加以灵活运用,将会使人们在生活事业中受益颇多。
所以我们说: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只有德,才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的根本。
读了《非常教师》一书除了钦佩外,更想做一名非常教师。看了书名《非常教师》,我还以为是教我们如 它只是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集合。字里行间流露着每一位作者的真情,凝聚着他们的智慧,珍藏着他们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真知灼见。这本书并没有让我我感到是教育论文的汇编,每一位作者都是以教育随笔或教育叙事的方式表达。
非常教师对工作非常热情。他们对四件事情很有激情:学习、所教科目、学生和教学。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教师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
在我自己的课堂实践中,让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语言语态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语态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简洁清楚,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语言能力差,平淡枯燥,就会耽误许多时间。就好比,一杯可乐和一杯白开水,学生大致都喜欢喝可乐,不喜欢平淡无味的白开水。
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位“另类校长”用敏锐独特的观点,一颗真诚纯厚的心,再次敲开了为人师者的心扉。
“教师要继续学习”,这是郑杰校长对教师的一个忠告。让� 而在现实中,有很多条理由支持教师不再学习,如教师工作量大,平时工作辛苦,教师已错过学习的年龄,记忆力偏差等。但现在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当然需要教师自己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手段才能胜任教学。记住这句话:“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是你继续学习的唯一重要理由。”
“为自己而教”,想要轻松快乐地做老师,首先就要撕下“教师”这一神圣的面纱,从“神”回归到“人”。他指出要成为轻松而又有幸福感的教师,首先要学会做一名称职的教育服务者,摆正自己的位置,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去对待受教育者,用微笑去感染别人,学会倾听,和善地与别人交流,同时以感恩之心去感激别人。其次要为自己当教师寻找充足的理由,郑杰校长告诉我们,教师职业让我们灵魂安宁,我从职业给我带来的安宁中尝到幸福。
所以引用米兰·昆德拉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句子:失去信仰、追求和目标的日子是难以承受的,同样难以承受的是,生命也不能成熟太重,承受太重,使身心受到摧压,幸福便无可寄生。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此文让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为人师,给自己寻找足够的理由,用学习和读书去充实自我,学会做一名称职的教育服务者,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真正成为一名简单快乐、幸福十足的教师。
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 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我认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后感。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谐和的亲切感。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 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
近年来,随着世界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各学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由此,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适应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陆续出台。在读完整个《标准》后,我对其有了深刻的认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共同发展"表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数学教学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自身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研究,开展创造性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一方面,教学是一种科学。教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因为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而人的身心发展有它的规律,所以要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对这种发展规律有充分的认识。
另一方面,教学又是一种艺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这就决定了教学要涉及人的感情、精神、价值观等。教学过程充满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知、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冲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实践,不断加深对数学规律及学习心理的研究。
新的课程呼唤创造性教师,新的课程也必将造就大批的优秀教师。
前些日子在新华书店读了美国斯里斯特恩滨的《一分钟教师》真是受益无穷。
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了一位年轻教师婷梅寻访“一分钟老师”许闲心的过程,书中阐述了一分钟教学法的八大要诀。
《一分钟教师》中的主人翁许闲心老师,连续六年一直被评为优秀教师。她告诉婷梅很多切身体会,让婷梅感到新奇的是许闲心那些关于“一分钟”的“理论”,比方说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表扬、一分钟批评、一分钟改正、一分钟陈述、一分钟鼓励等。在后来的实践中,婷梅发现,采用许闲心女士的“一分钟老师”法,真的是事半功倍。而这些一分钟理论,也使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所反思,有所领悟,有所改进。细细研读,真的体会很多,而且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这本书的关键思想“要他们(学生)教他们自己”与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前提——“学会学习”非常吻合。正如我们常说:“不授人鱼要授人以渔。”《一分钟老师》建议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为在生活中,除了学校的学习以外,孩子们更多的是要在社会中学习生存的技能。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老师的工夫在身为老师之外。经常上讲台的老师,一分钟精辟的授课,胜过一小时的滔滔不绝。把花五个课时的时间,提炼成一分钟的内容,花两分钟传授给学生。要做到手上无书,心中有书。
读这本书,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总之,这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