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整理的我的读书笔记作文【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这是一本2021年买的中英双语版《房龙地理——关于世界的故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当初买的原因一是因为觉得想多了解这个世界一点,二是想通过这本书学英文。但是,正如我书橱中的大多数书一样,他始终未被我完整翻牌过。也许这里面东西对当时的我来说有点太广博了,实在无法吸收,又可能是因为读书还未找到合适的方法,从而实在打不起兴趣,又或者是因为当时的英语水平实在hold不住这本书。总之,结果就如所有人料想的一样,这本书一直被我放在橱里裱门面。
最近,忽然有了大把的时间,于是便想着拿基本厚点的书不辜负这段难得时间,于是便看到了这本书。
拿起来,读了几章,觉得对于一个地理小白来说,这是一本普及地理常识很好的书,也是一本值得细读的书,需要好好记笔记,所以,想做个跟着房龙学地理的系列,内容包含书中提到的各种常识以及自己的手绘地图。
我想,经过这一轮,至少在地理这方面能成为入门级选手吧。
首先,作者简介。亨德里克·威廉·房龙(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作家,历史地理学家。1882年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历史、文化、文明、科学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读者众多,是伟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师级的人物。所以,他的特点在杂和通俗上面,并不在学术和精准上面,受众是普罗大众而非专业人士。这个特点,在本书中体现的比较明显,查了下豆瓣书评,有很多火眼晶晶的读者发现了书中的技术性问题。
但是,毕竟作者是20世纪早期的美国作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认识多少囿于当时的背景,所以,我的感觉就是将这本书定义为通俗的地理读本,跟着房龙去构建一个基本的地理架构,忽略一些细节的东西。顺便学习一点地理英文,世界上那些著名城市、河流、山脉的英文,如果能做到这些,便足以。
所以,再接下去的日子,我会每天更新一篇读书笔记,从第八章希腊开始。
从第八章开始的原因是因为前面几章都在重复一些初中高中地理物理知识,有些索然无味,所以,从第八章开始他会讲一个国家,这些东西对我比较有吸引力。如果有兴趣,也许会在通读完整本书之后再回过头去把前面几张读完求个心里完整吧。
最后,本书的翻译正如大多数人诟病的那样,完全属于直译。所以,直接通读中文版,基本会神游出去,最佳的阅读方法是读英文版,把中文版当做译文去寻找单词的意思,幸而,这样的版本比较适合我这种阅读方式。
近日继续读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主张》,我继续保持一种状态——读得“一愣一愣”的。管老师是真的在进行一场革命,他的许多观念于我来说,都是颠覆性的。果然是越学习,越觉出自己的无知。
一直觉得学生怕作文最直接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写”,却原来,先解决“写什么”才是根本。
管老师说作文也得先温饱再审美。一个绅士带着一个饿得半死的流浪汉去豪华剧院欣赏意大利歌剧,显然是不够绅士的。作文的“温饱”指的是“写什么”,只有学生发现到处都是写的内容,再也不用为写什么发愁了,老师再组织引导,学生自然会把写作的重心转移到“怎么写”上来。怎么写更好,更有意思,表现力更强,更能抓住读者的心,属于审美范畴。审美要建立在温饱的基础上。
写什么?我们在课堂上精心筹划给孩子“生成”写作内容,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管老师说,错!如此教出来的学生,将永远是作文上的“高度迟钝者”。“生成”写作内容的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溺爱”,生成的写作内容是一种变相的施舍,作文教学,要让所有学生拥有自食其力找饭吃得本领。
读到这里,我又大大的一愣了——难道我们的活动化作文教学是对孩子写作的一种溺爱?我们在培养作文上的“高度迟钝者”?细思量,又释然了——活动化作文是在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呢,若解决了温饱,难道不需要审美么?在快乐的活动中了无痕迹地习得“怎么写”的方法,孩子们何其幸运。但是,作为老师一定不能忽视引导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如何解决作文的“写什么”?走进生活,贴近生活吗?管老师说,错!写作,要的是“留心生活”。而且“留心生活”这四个字中,重点不是“生活”,而是“留心”。对写作而言,观察只是发现的一个外在部分,而且是一个不成正比的条件。又是一个让人一愣的观点呢。读书笔记。就是说,并不是你观察的越仔细,就能发现越多。“重要的不是进入你大脑的是什么,而是进入你大脑的那个东西,在你心灵的湖泊上激起的浪花”。解决温饱,第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观察,而是内在的发现。
决定写作高度的正是内在的眼光而不是外在的眼睛。一个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外部的观察上,忽视了内在的心灵的看、回味,他的写作之路是走不远的。只有当眼中事物成为心中事物,才会有写作意义上的发现。
由此,我想到“活动化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闭眼默想,此时,孩子们所有的外在感官都关闭了,内在的心灵当是汹涌澎湃的吧……这也是写作意义上的一种发现吧?
外在感官一减弱,内在的心灵随即活跃起来。其实内在的心灵每一刻都是活跃的,只是外在感官活跃时,你忘了体会,忘了审视,忘了捕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安静的'阅读比看热闹缤纷的影像更让人获益的原因之一吧。
管老师还提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牵挂,这回我的一愣,是因为找到了共鸣呢!
管老师说一个写作的人,应该时刻牵挂着他的写作。要时刻想着:今天有什么故事会走进我的文字呢?写日记,当是最好的牵挂了。
我一直非常推崇魏书生老师的观念——日记是一项道德长跑,坚持下去,收益是不可估量的。所以,一年级下学期,我就领着我的娃儿们起跑了。生活处处皆素材,但是孩子们的眼睛还不够善于发现,或者说他们发现了还不善于捕捉,我总是时不时地提醒孩子——“这个可以写在你的小书里呀”,“哎呀,今天的小书有东西写了!”,渐渐的我也能经常从孩子那里听见这样的声音了——“我要把这件事记到小书里”,“耶耶,我今天有东西写了”……日记不在长短,目的在让学生日日牵挂着写作,有一种天天写着的状态。这样每天寻觅着写作的素材,让人留心到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对事物的想法看法,人会渐渐变得敏感,富有洞察力,就会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而写作的成功就在于,“一颗有准备的头脑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每天晚上,一做完作业,我便迫不及待地享受我的精神大餐——阅读。捧着那一本本散发着墨香味的书籍,我读得如痴如醉。每次读完之后,我像蜜蜂一样把采到的“蜜”摘记在笔记本上。
可在爱上做笔记前,我还有一段“历史”呢!
以前,我根本就不愿做读书笔记,嫌烦、苦!对于妈妈的要求我置之不理。晚上,妈妈一拿出笔记本,我就犯困,连忙躺在床上,盖上被子装睡。所以,那时我的读书笔记寥寥无几,少得可怜!
后来,一次考试,改变了我对读书笔记的看法。
那是一次语文单元考,我一路顺利,没有遇到一点“障碍”。正当我暗暗庆喜时,一只“拦路虎”挡住了我的去路。咦,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就在我读的那本书里吗?可是,老天仿佛在惩罚我似的,无论我怎样冥思苦想,总是想不出来,直到考试结束时,我还在无可奈何地盯着这道题。放学后,我箭一般地冲进了家,连鞋也没脱,找到了那本书,看了起来——“答案果然在这!”我歇斯底里地叫了起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次惨痛的教训使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个谚语。
经过这次教训,我开始做读书笔记。我打开笔记,翻开一页纸张,就如同别人打开电脑,我每写一个字,就如同敲击了一下键盘。我每看完一本书,就摘录下书中的好词佳句,不让它们从我的手指间悄然溜走。每看完一个故事,我便写下内心的真实感受。看了《海蒂》,我写下了对海蒂纯真、善良的喜欢;《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里,他们为了自己的祖国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写出了对他们的敬佩;《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我写出了对汤姆叔叔屈折坎坷,悲惨命运的深深同情;看完《山羊不吃天堂草》,我写下了感动,那些朴实的农村木匠,没有因为生活的贫穷而放弃高尚人格……笔记本上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无声地诉说着我的心声。我爱上了读书笔记,它不仅让我记住了许多的好词佳句,也让我把书读得更透彻,对书也多了份理解。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的作文有了很大进步,语文成绩也较好,我想:这跟我喜欢阅读,勤做读书笔记有着密切的关系吧!在我求学的道路上,它们将陪伴我走得很远、很远!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记载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岁月中,创造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书。上至中华文明的起源---上古时期,下至中华民国。大大小小几百几千个故事,清清楚楚地将五千年来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悠悠岁月,上下五千年,中华这个民族饱经风霜,却又繁衍生息,千年不衰。在这五千年里沧海桑田,朝代更替,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有晏婴巧舌胜楚王;他的聪明才智让我十分佩服。有荆轲,他大胆刺秦王;有诸葛亮,他有胆识有谋略。一心辅佐刘备助他完成大业。可最终因疲劳过度劳累害病死去了。有好同样有坏,还有多少臣子夺权篡位,昏君无道,比如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他残暴无道,只知的江山,而不知得民心,物极必反,终使人民造反,使秦王朝的灭亡加速。
在这五千年中,中华这片土地上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君王朝代的更替,每当一个朝代的更替,总会有一场战争,多少英雄儿女,血撒沙场,那把黄金做的龙椅,不知道有多少人为失去生命,为此而“浴血奋战”,这金黄的椅子上有多少人的鲜血,又有多少人的冤魂。那君王的权力也都是用无数人民的躯体换来的,这不正是那句:成则王,败则寇,弱肉强食的社会吗我很庆幸没有生活在古代,没有生活在那红的封建社会制度下。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它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可以让我增长见识,广博见闻。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这本书记录了从盘古开天地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详细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书中有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有爱国诗人屈原、推行新政的范仲淹、抗元的文天祥、抗击倭寇的戚继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当时的广州是烟贩子的贩毒中心,吸食已成为危及中华民族存亡的祸患。面对这种局面,道光帝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身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到了广州就下令收缴,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近2万箱,总重量约237万余斤。用了23天才把缴获的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同时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为了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他们为了民族尊严而献身成仁,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有一天,小红帽的妈妈生病了,为了给妈妈治病,小红帽去大森林里采草药。她高高兴兴地哼着歌,走在林间的小道上,走着走着,突然迷路了,她心里有些慌,绕着森林走了一圈,也没找到出口。突然,身后一声怒吼,小红帽回头一看,竟然是一只大老虎,她马上跑了起来,大老虎也紧追不舍。渐渐地,小红帽没力气跑了,老虎追了上来,一把抓住她,小红帽想让老虎放了她,便对老虎说:“老虎先生,求求你,放了我吧。”老虎装作没听见,想:“刚刚吃了一顿美食,现在又来了一顿美餐,真爽啊。”于是,老虎张开血盆大口,正要把小红帽吃下去。就在这时候,狐狸赶来了,对老虎说:“老虎兄,你别吃她了,她还要照顾她生病的妈妈呢。”老虎想了想,说:“好吧,这次看在老弟的份儿上,先放了你。”小红帽对狐狸说:“谢谢你,狐狸先生,我会报答你的。”狐狸笑了笑,就走了。
过了几天,狐狸出来玩,不小心掉进了猎人的陷阱,它大声地喊着救命,小红帽听到了,连忙跑过来,对狐狸说:“你不要害怕,我会救你出来的,放心。”她先找来几根藤条,打个死结,把藤条放入陷阱里,让狐狸拉着,把它拉上来。狐狸高兴地对小红帽说:“谢谢你。”
从此,狐狸和小红帽成了一对好朋友。
三国时期有个叫吕蒙。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念不起书,十五六岁就从了军。他英勇善战,是东吴的著名将领。可是由于他没什么文化,别人是都只当他是个武夫,大都督鲁肃就很轻视他。
三国时期有个叫吕蒙。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念不起书,十五六岁就从了军。他英勇善战,是东吴的著名将领。可是由于他没什么文化,别人是都只当他是个武夫,大都督鲁肃就很轻视他。
有一次,吕蒙向主公孙权汇报工作。孙权趁机劝他多读点书,增长一些学问。吕蒙不好意思的抓抓脑袋,无奈的说:“军务这么繁忙,哪里有时间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务难道比我还多吗?我从小就读了很多书,现在治理国家之余,仍然广泛涉猎史书、兵法,从中获益匪浅。魏国的曹操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吗?你为什么不能勉励自己学习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下决心开始学习。他利用闲暇时间彻夜攻读,行军打仗也要随身带上几本书。渐渐地,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书也越读越多,连有些专门做学问的人都赶不上他呢。
吕蒙的变化孙权都看在了眼里,他感叹的对别人说:“吕蒙已经当了将军,还肯像小孩子一样从头学起,真是难能可贵啊。”
一天,鲁肃到吕蒙营中商议军情。吕蒙侃侃而谈连为鲁肃谋划了五条方针大略。鲁肃又惊讶又佩服,说道:“原先我以为你只懂领兵打仗,没想到你的学问也这样渊博。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些吃惊,因为这本书就像及时雨降临到了我这片干渴的土地。我捧着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文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那样的打动我,似乎它是专门为我准备的一样。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田,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面对作文,学生常常感到作文无话可写。虽然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电视电脑,书刊报纸,似乎有很多接触信息的机会和方式,但实际上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负于表面,生活经历也比较单调。家和学校两点一线,即便休息日,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游览,但由于孩子们还不太会观察,不太会思考,所以并不能把所看的东西,转化为深刻、细腻的精神体验,从而为写作提供生活的源泉。而且孩子们总是习惯漠视身边的人和事情,他们的注意力多半被繁重的作业所压抑着,被新鲜的玩意儿吸引着,很少去观察、思考、体验。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管老师的“内视”法,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让作为成为心灵的镜子,用镜子照见生活,在镜子里仔细看生活。
管老师的“绝招”一是“推想法”: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的想: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过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我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争论过了吗?今天我学到新的东西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凡是能捕捉到的那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
二是“静默法”:闭上眼睛,安静的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人,以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录的事。
这就是“内视”,是一个写作学、作文教育学的重要概念。管老师这样阐述“内视”的意义:它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他关注的不只是外在的事物,更有丰富的内心。事情有没有意思,值不值得会为与记录,说到底,起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感受。
这就说到了教育的本质(作文的本质):教育从根本上就是对人心灵的开发,人的灵魂的培育。就作文而言,经历的同样的事,为什么有的同学滔滔不绝,有许多话要说、要写,二有的学生却觉得无话可说、可写,关键在于能不能、会不会将外在的客观事物转化为内心的主观感受,有了内视的习惯,就像给生活安装了一面明晃晃的镜子,镜子里毫末可见,镜子里的自己格外清晰,喜怒哀乐都可以回味,都可以表现。学会了内视,就会觉得写作天地无穷宽旷,就会发现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劲用字不竭的源泉,就回去关注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把心灵的世界捕捉下来,呈现出来,就会觉得写作是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呼唤的,作文源于生活,直达心灵。
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管老师,更看到了一个乐观、勤奋、上进、探索,会培育生命的智者。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些吃惊,因为这本书就像及时雨降临到了我这片干渴的土地。我捧着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文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那样的打动我,似乎它是专门为我准备的一样。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田,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面对作文,学生常常感到作文无话可。虽然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电视电脑,书刊报纸,似乎有很多接触信息的机会和方式,但实际上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负于表面,生活经历也比较单调。家和学校两点一线,即便休息日,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游览,但由于孩子们还不太会观察,不太会思考,所以并不能把所看的东西,转化为深刻、细腻的精神体验,从而为写作提供生活的源泉。而且孩子们总是习惯漠视身边的人和事情,他们的注意力多半被繁重的作业所压抑着,被新鲜的玩意儿吸引着,很少去观察、思考、体验。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管老师的“内视”法,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让作为成为心灵的镜子,用镜子照见生活,在镜子里仔细看生活。
管老师的“绝招”一是“推想法”:闭上眼睛,从早晨开始往后回忆,或者从此刻推移到早晨,一节课一节课的想:今天我哭过了吗?今天我笑过了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我做错作业了吗?今天我争论过了吗?今天我学到新的东西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凡是能捕捉到的那一个问号,就是值得记录下来的事情。
二是“静默法”:闭上眼睛,安静的坐着,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人,以安静思想就活跃起来,你越是想静下心来,一天的事情就越蜂拥而至。这些跳出来的事,往往就是心灵深处牵挂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记录的事。
这就是“内视”,是一个写作学、作文教育学的重要概念。管老师这样阐述“内视”的意义:它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灵;他关注的不只是外在的事物,更有丰富的内心。事情有没有意思,值不值得会为与记录,说到底,起决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灵感受。
这就说到了教育的本质(作文的本质):教育从根本上就是对人心灵的开发,人的灵魂的培育。就作文而言,经历的同样的事,为什么有的同学滔滔不绝,有许多话要说、要写,二有的学生却觉得无话可说、可写,关键在于能不能、会不会将外在的客观事物转化为内心的主观感受,有了内视的习惯,就像给生活安装了一面明晃晃的镜子,镜子里毫末可见,镜子里的自己格外清晰,喜怒哀乐都可以回味,都可以表现。学会了内视,就会觉得写作天地无穷宽旷,就会发现生活真的为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劲用字不竭的源泉,就回去关注自己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把心灵的世界捕捉下来,呈现出来,就会觉得写作是与自己的精神世界相呼唤的,作文源于生活,直达心灵。
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中,我看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管老师,更看到了一个乐观、勤奋、上进、探索,会培育生命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