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论坛演讲稿【精选三篇】

读书论坛演讲稿(精选3篇)

读书论坛演讲稿 篇1

“妈妈,给我买的书呢?”得知妈妈出差回来给我买了几本书,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询问着。

“有了书就不记得你妈妈了,我出差那么辛苦,你也不关心一下。”妈妈装作不高兴的样子说。

“好,母亲大人,您辛苦了!”我有口无心地说,眼睛仍在屋子里到处扫视。

“给你!”妈妈从包里拿出两本书,递给我。我高兴地接过书,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妈妈见了,摇了摇了头:“真是个书虫!”说完走进了厨房。

我十分喜欢看书,每次不忘让妈妈给我捎两本。妈妈出差回家,我第一件事不是给妈妈倒水或倒茶,而是问妈妈先要书。一拿到书,总要兴致勃勃地看上半天,不要人叫是不舍得放下的。我之所以爱看书,还要从《儿童时代》说起。

说老实话,我以前不太喜欢看书,特别是作文书。我认为书既没有美丽的画面,也无动听的声音,太枯燥了。即便看书,也只对故事书、小人书感兴趣。记得有一次,爸爸帮我在邮局订了《儿童时代》,我对爸爸说:“我不喜欢看书,你给我订的是什么?”爸爸说:“这是《儿童时代》,非常好看,上面有许多精美的图片,还有很多精彩的文章。”我想,有漫画好看么?爸爸见我无动于衷,便把书往桌上一放,进屋看电视去了。我好奇地想:真的象爸爸说的那么好看吗?在好奇心的驱驶下,我拿起了书。哇,好漂亮的画哦!禁不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一会就看完了,还有些意犹未尽,问爸爸:“爸爸,还有吗?”“每月才来一本呢。”于是,我期待着下一期的来到。从那时起,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读书。

我读书非常之快,几乎可以达到“一目十行”的地步。但是,这样看书如同囫囵吞枣,往往一遍读过了,如同鸭子背上泼瓢水,只留一点模糊的印象。不过,我一本书至少反复看三遍,有的精彩之处还会反复地看。由于第一次看时不记得什么了,看第二遍、第三遍时兴趣还是很浓厚。待读了三遍以上,我就可以记住书中的内容了。有时实在没新书看时,也会把看过很多遍的书再看几遍。有一段时间,妈妈没给我买书,我的书几乎都看腻了。我反复读书还有一个原因:这些书写得很好,有意思。记得有一本名叫《彼得·潘》的书,把人物塑造得很可爱,我一有空就看一看,这本书我几乎看了十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嘛!

可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我虽然自认为看过很多书,但是,有些知识还是不知道,有时考一些书籍方面的题,我几乎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因此,我经常恨自己书读得太少了。所以,我要再接再励读更多的书。

有位伟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要沿着这个阶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攀登到理想的顶峰,这一路上,书籍,伴我成长!

读书论坛演讲稿 篇2

三月份读了学校为我们推荐的《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如何教育学生、帮助学困生;如何对待课堂,锻炼学生的思维;如何检查学生练习、减轻学生负担等等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其中也不乏许多对教师自身学习的指导,比如《怎样听课和分析课》就使我受益颇深。

虽然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但也听了很多名师的课,听了不少身边的优秀老师的课,可每听完一节课后,我总觉得很好很好,可是真的问怎么好,好哪里?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就说不上来了。看了《给教师的建议》后,我开始有些明白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怎么去听课和分析课了。

关于听课和分析课,苏霍姆林斯基用了两章的篇幅加以阐述,这条建议不管是对于学校领导还是对于我们普通的教师,都是非常适用而且值得去认真学习的,因为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只有认真的分析自己和别人的课,把别人的课的有益的经验吸取过来,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生活都会逐渐成熟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课”的作用,我看了一下,里面提到的许多观念都与我们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有着一致的地方,苏霍姆林斯基分了九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下面我简单说一下。

1.听谁的课,何时去听,听多少课?

2.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达到?

3.为了什么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知识?

4.是否在教给儿童学习?

5.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劳动。

6.知识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

7.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

8.教师应当怎样布置家庭作业?

9.在分析课的过程中进行概括。

阅读了上述建议的详细介绍后,我体会到了我们听课和分析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听课要有准备

常言到,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可是在我听的课中,有时是听课时间到了,拿上一本听课笔记就去教室了,根本不知道要上的这节课是什么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这样当然不利于听课了,那么听课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1.要了解这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与之相关的有哪些新旧知识,重点难点是什么?

2.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师的设计意图是什么,这样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个内容,当时有什么困惑和问题。

二、听课时听什么,记什么

我有这样的经验,听课时好忙哦,总是低着头忙着记教师上的内容,学生的回答,最后听课笔记就象上课老师的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

而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合作,师生的互动是怎样开展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是如何展现的,往往被忽视掉了。

其实听课时主要是听,看。听课的结构,听重点难点的突破,看教师的板书和教学媒体的运用,看课堂气氛,听教学的细节,听教学的闪光点。

当然记录也是必不可少的,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但它应有别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简要、合理的.再现,又是对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效果的一种记录和思索。听课记录要做到有实录有评点。记录要抓重点,对内容要选择,不宜“有言必录”,落在纸上的文字要精练,言简意赅。为了简便迅速,有时用符号做标志和提示。

三、课后的交流反思

听课的效果怎么样,关键在听课后的交流与反思。我们去听课,特别是听不同学科的课或不是同一学段的课后,往往是不参加课后的交流,听完就走,至于听地怎么样,有什么收获,不会去思考与讨论。这样听课的效果甚微。

听完一节课后,我们应该及时地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点,听听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只有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类型、不同科目、不同阶段和不同老

师的课,及时向授课老师讨教授课感悟,聆听评课老师的意见,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得到提高。

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后我收获很大,今后仍会多读多学多交流。充实自己,放松自己,很高兴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以上内容如有不当之处请见谅。谢谢!

读书论坛演讲稿 篇3

自古以来,书就是人类的好朋友。孔夫子以书为伴,满腹经纶、流芳百世,我们的伟人毛泽东博览群书、雄才伟略。然而,我对书似乎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觉得它是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爱读书,生活因读书而精彩。当我灰心丧气时,是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我与朋友惜别时,是书告诉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我想放纵自己的时候,是书让我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书告诉我李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骨。书让我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适,跟着杜甫听他讲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体会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壮志难酬,怜惜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多愁善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名著有所了解,看《十万个为什么》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读《作文大全》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及写作水平,看一些漫画搞笑之类的书籍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幽默感,风趣感,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富有想象力。

还记得上学期10月份,当我走进图书馆的时候,图书馆的每个角落都坐满了我们贵州工商职业学院的学子们,有的正在认真看书,有的在努力书写,有的在讨论题目。此时此刻,我在想来到贵工商一年多的时间了。从未看到这样的景象,真是让我赞叹不已,然而当过了一段时间,当我再来到图书馆的时候,看到的景象却让我大吃一惊——图书馆冷冷清清的坐着几个人。你知道为什么吗?那么现在我就来告诉大家。20xx年11月1日是全国教师资格证的统考,10月份距离11月份还要一个月的时间,大家都为了目标去读书。然而当考试结束后,他们已经没有方向,已经没有目标,已经没有动力,开始放松了,迷茫了,所以才导致图书馆冷清的场景,他们来图书馆看书,不是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兴趣,而是把读书学习当成一个任务。

在此,我希望在场的每一个同学,不仅是为了一个目标而来到图书馆学习,不仅是为了一个任务而来到图书馆看书,而是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兴趣去对待。每天积累一点点,每天收获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我相信你的生活因读书而精彩,同时我也坚信量的积累一定会产生质的变化。

读书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什么是人生;读书可以让我们知道如何为人处事;读书给我最多的东西是知识,它不仅丰富我的大脑还增长了我的见识。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我坚信你的生活因读书而精彩。同样,我也坚信你一定会陶醉在书海中,让我们以书为伴,铸就智慧人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