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相关演讲稿(通用3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自古以来,感恩的话题永恒不变,感恩的歌曲源远流长,感恩的颂词代代传诵,感恩的行动永伴你我!
感恩老师,他们用辛劳的汗水培育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半夜不熄的灯火,粉笔灰染白的秀发,还有那被岁月刻刀划出的皱纹。我们感恩,感恩这些神圣的印记让我们亲爱的老师付出的太多的心血和青春。当我们任性,我们不听话,我们淘气时,可曾想过,伤害的是那颗慈父慈母般的心,是那颗恨铁不成钢的心啊!
感恩父母。他们将孩子当作家庭的中心,母亲的十月怀胎,父亲为家的四处奔波。任凭双颊染上易见的沧桑。我们可曾,在他们生日时道一声祝福?我们可曾,在他们疲惫时为他们轻揉一下双肩?我们可曾,在他们生活压力太大时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我们没有,我们做的,是在青春叛逆期与他们无休止的争吵;我们做的是在他们没有满足我们愿望时表现自己的不理解和不满!我们做的,是一句关心后不耐烦的走开甚至关上房门。我们做的是一件又一件让他们伤心,让他们难过的事情。虽然在心底不愿承认,但我们的的确确那样做过,那样深深的,去伤害过!十几年的辛劳如一日,十几年的养育不曾后悔,虽然现在的我们无以为报,但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从那张韶华已去青春不在的脸上看到无比欣慰的笑容!
我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感恩母校、放飞歌声。
同学们,你们知道上周四是什么节日吗?对,是感恩节。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苹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还有葡萄干布丁、碎肉馅饼、各种其他食物以及鲜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鸡和南瓜馅饼,这些菜一直是感恩节中最富于传统和最受人喜爱的食品(food)。他们家家团聚,举国同庆,其盛大、热烈的情形,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
随着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密切发展,很多西方节日流传至中国来。我想咱们中国人过感恩节,更重要的是体会感恩的含义。感恩,对别人是安慰,对自己则是幸福。因为懂得发现值得感恩的事物,这很温暖。生活中感谢失败,让我们在挫折中成长;感谢孤独,让我们想起最好的朋友;感谢逆境,让我们一直奋发图强!那么,同学们,你们的生活那么美好,应该感谢谁呢?是的,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我们的学校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茁壮成长。
我校创办于 1993 年,建校初期全校仅有101名学生,19名教职员工。而今天,学校占地面积109亩,有中小学两座校园,71个教学班,2700多名学生,900多名住校生,400多名教师。她已发展成为一所教学和生活设施一流,在南京地区享有盛誉的优质学校。浩瀚的长江也挡不住各地学子对二外的向往,孩子们都背起行囊纷纷跨江来我校求学,这是我们育英二外创造的一个奇迹。
明年,就是她的第二十个生日了,为了这一天,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进行了积极地筹备。其中校歌就是送给她的一个生日礼物。歌词是我校的老师们集体创作的。我校校名中的“英”字是创作的核心。“英”的一个重要含义是指“才华出众的人”。那么培育英才就是我校的目标和理想了。歌词的第一段用“浩浩扬子江、巍巍紫金山等”宏观上介绍了我校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 第二段用“朗朗读书声、青青育英路等” 描绘了生动的校园生活。“三个学会,博爱包容等”介绍了我校的育人目标、奋斗目标。最后,歌词“啊,鲜花之英、少年之英”的呼唤,表现了我校学生的美好未来。各位同学,经过几节课的学习,你们会唱了吗?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跟着陈老师的指挥唱起来吧!
提起自行车,我心里布满感慨。随着电动自行车的异军崛起,脚踏自行车离开乡村公路,已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会和其他老物件一样,成为古董,沦为记忆。然而,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脚踏车”,却已深深嵌进我的心灵深处,不管甚么时候,再难从我的记忆中抹往。由于,它曾是我生活的全部。“脚踏车”起源于欧洲。听说,在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将两个轮子装在木马的腿上,人骑上木马,用脚踏着前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脚踏车”。
尔后,经过人们的精益求精,“脚踏车”的款式越来越接近现代自行车的样子。1888年,爱尔兰兽医邓洛普,在治疗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发,他把家中花园里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装在轮子上,充足气,参加自行车比赛,取得了好成绩。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不断更新。特别是传动链条的利用和充气轮胎的出现,才使“脚踏车”这一新生事物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了风行全球的交通工具。由于历史的缘由,我国的自行车,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进进农村,成了人们出门远行的代步工具。
那时,中国经济刚刚复苏,农村条件差,农民收进低,根本没有条件购买自行车。那时候,自行车也只有“凤凰”“永久”“飞鸽”那末几个品牌,而且生产的数目也很少。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甚么东西都“凭票”供给:买油要“油票”;买布要“布票”;就是买一盒火柴也要“火柴票”。自行车固然也不例外,而且价格高得惊人一辆自行车差未几要五百公斤稻谷的价钱。记得村里最早具有自行车的人是“大队”支书。他骑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每次出门,车子都擦得油光晶亮。他骑着“凤凰”在高低不平的乡村小路上,来往如飞,撒下一路动听动听的铃声,让我羡慕不已。有一次,我借口到书记家玩,目的就想摸一下车子,可是,我往晚了一步,书记已把他的“凤凰”擦得一尘不染,用绳索吊在高高的屋梁上,车钥匙已挂在他的裤腰上……
我学会骑自行车却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记得那天中午,供销社的老孙骑着他的`脚踏车到我家,车子还没有停稳便被父亲拉往饮酒了。我看到没有加锁的自行车就停在院子里,心里痒痒地,乘他们不留意,我偷偷地拖着他的脚踏车来到了村里的晒场上,一个人认真地学起车来。这是一辆“永久”牌载重自行车,高大的车身,粗笨的衣架。我个子小,很难驾驽,但我也顾不上那很多,跨上车就练开了。刚开始,车子根本不听使唤,我让它转左,它偏往右;我要它往右,它偏往左;车身摇摆着就要倒下。本来我可以丢下车,自己脱身,可是,我怕摔坏他的自行车,便让自己先倒地,硬是让脚踏车结结实实地砸在自己身上。就这样,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车子终究听话了。这时候候,我才逼真地体会到,骑车的感觉真爽,踩几下脚蹬,车子能滑行很远的一段间隔,耳边响着呼呼的风声。车技渐熟,在晒场上转圈,我已觉得不过瘾了。
因而,我按响转铃,骑着自行车,冲上了高低不平的机耕路。可那坑坑洼洼的泥路,着实让我吓出一身冷汗,车子在泥路上摇摇摆晃前进,我畏惧摔交,畏惧摔坏自行车。结果我还是连人带车跌进了稻田里,成了“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