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6篇)

《中国通史》犹如一捧清泉,滋润我门的身心,使我们受益匪浅,它又似一叶小舟,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猎取有用的信息,使我们感慨万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漂亮的编辑给家人们分享的《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6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通史观后感 篇1

近日,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选取了以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主体作为前7集的故事,从诸葛亮治蜀到隋炀帝亡国。

正史尤其是通史,大多为官方记录,很多时候史实被埋没,成为事件的罗列,毫无情趣可言。令人欣喜的是,近日,央视电影频道播出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选取了以两晋南北朝为主体作为前7集的故事,从治蜀到隋炀帝亡国。这段介于汉、唐两朝“大治”之间的“大乱”,堪称中国中古史上最丰富也最波折的一段,头绪多、典故多、传奇多。看了试播的前7集,完全改变了我内心对于“正史”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对于“正史”的需求。正史,可以很有趣;正史,可以很动情;正史,让我们感悟现实。

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对于大众来说,其真正价值不在故事本身,而在铺陈线索。《中国通史》中,背景、事件、人物的彼此关系交待得非常清楚,这就为专家访谈、民风采集、史料呈现、3D动画造景之间的穿越提供了强大的逻辑支撑。

最明显的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从拓跋鲜卑的改革努力,到首次尝试失败,进而回溯为什么要入主中原,再忽而转到今日生活在苦寒之地的大郡一家。而后,由孝文帝与冯太后的亲民之举,带出春耕传统、大同附近保存至今的黄糕习俗、秦汉以来的籍田活动等。有了横纵大背景与个体人物事件交织的逻辑,“穿越”终于不再只是无厘头恶搞,而成为一种精彩的叙事手法。

逻辑线索的另一个好处,是提供给观众更多自修的可能性。看完《魏晋风度》,我第二天就去搜出了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看完《魏晋佛教》,忍不住查了查慧远和尚的《沙门不敬王者论》。这些史料,除非专业需要,很少有人会主动想起去研读。

人们过于偏爱野史,热衷颠覆,所以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嵇康的忠贞、僧侣们的执着,便因过于“正经”而显得“味道”不足。但其实,这才是真正可能抽离出的东西品格正能量。历史并不能避免重蹈覆辙,却能在个人迷茫困惑的时候,告诉你一切皆有前例,怎样的选项可能预期怎样的结果。

前7集纪录片中,人物表现最丰满的当属梁武帝,他最出名的野史是动不动就闹着要出家。片中引用史料解释了他如何试图运用佛教去撬动一些观念,最终实现以儒治国的理念。而对于他晚年佞佛、酿成侯景之乱,也做了个人心理、上的观照。

《炀帝杨广》这一集,则将史学魅力施展得最为饱满。隋炀帝为香艳派野史的最爱,以奢靡、昏庸著称。片中,来自社科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的各路专家,围绕东都洛阳、大运河、征西域、讨高丽等事件,各自解读了炀帝的策略、心态,引导观众冷静、客观地去“理解”一个人,而不仅凭道听途说去盲目论断。

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当我们太过戏谑地看待历史,也就丧失了对未来认知的能力。《中国通史》最出彩的地方在于这是现代中国人运用现代技术结合史料与传统在表达自己的历史――表达的,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而是由民族性格生发出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情怀。

很多人难以想象,武侠游戏里的3D技术怎么能那么完美地运用在了纪录片中,当看到《中国通史》终于用正史“收编”了3D动画,尤为过瘾。特别是隋文帝杨坚再造统一的一集,军队、战船、天险、宫殿、城池,那么现代,又那么富有古典韵味。

《魏晋佛教》一集的技术运用同样精湛,在新技术营造的场面中,历史重新打开了他的面纱沉睡了200年的佛经,停滞了17年的鸠摩罗什,无数为探寻真理踏上不归路的僧侣。时代的创伤、个体的屈辱,人为了理想究竟会有怎样的付出?

中国通史观后感 篇2

我对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只略懂皮一毛一。而这个暑假,我终于有幸能揭开这一层神秘的面纱而一探究竟了。

《中国通史》带我领略了我国古代人民挥洒汗水,留下智慧结晶的土地,使我第一次知道中国原来有如此多的朝代,发展得如此之快,从文明社会逐渐诞生的先秦,到政局动乱的秦汉;从人才辈出的明清,到国力鼎盛的隋唐五代;从后人传诵赞扬的魏晋南北,到草原民族崛起的宋辽金远,再到近代。这套书简单、直白的叙述,能将很复杂的事情三言二语道个明白,有见地,不人云亦云。它保留了文言文的古语,读来如饮醇酿。我浸一润在史料里,看这些几十万字的资料,从中获益。它上讫旧石器时代,下讫清帝退位,探究中国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情况及其变迁。它重在勾画历史轮廓及史事变迁的因果,影响。不以人物忠奸智愚的考量标准。

《中国通史》犹如一捧清泉,透彻干净,简洁明了,滋润我的身心,使我受益匪浅;它又似一叶小舟,轻轻柔柔,带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猎取有用的信息,使我感慨万千……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个假期我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对古代历史充满了好奇,饱览了中国的民俗风情,对圣人孔子增加了解,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识面。

这是一本文笔俱佳,学、才、识三者具备的专攻史学家撰写而成,影响巨大,让不少文学作家就此得益,是阅读爱好者的案头书,大学的常用教材,值得一看。

中国通史观后感 篇3

上学时总是学历史,但那时候不能静下心来理解,遂看不懂其中的含义。不知道精彩在哪,也就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了,所以长大后对历史没有什么认知。

这人上点岁数很多认知和观念都会发生变化,兴趣爱好也是。内心中慢慢的对中国历史这块未知的领域感到挺好奇,可是还是贪玩所以也只是好奇而已。近几个月,因为在公司旁边的员工宿舍住,所以每天中午可以在宿舍吃饭,还能在宿舍午休。吃饭期间喜欢看个视频,于是在哔哩哔哩上看中国通史纪录片。

刚开始觉得太远的那些历史先民们肯定愚昧无知,没啥意思。看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这些贼精彩的影视剧,折服于这些充满智慧、贤明睿智的千古一帝,所以就怀着崇拜的心情从明清开始看。

看到英明的君主亦或开国的英雄时不禁惊呼伟大,看到屈辱到底的宋朝不禁叹息,看到闭关锁国刚愎自用的清朝晚期不禁怒骂。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史就是这样调动着我的情绪,带给我满足好奇时的愉悦感,炒鸡开心。可是慢慢的这些近代史还是在我的不舍中给看完了。

看完‘近代史’后中午饭间百无聊赖,于是不情愿的开始看远一点的历史。先从有点好奇的战国七雄开始,倒着看春秋时期、然后商周时期。中间找到了乐趣,又开始补秦汉历史。

怀着鄙夷的态度看战国七雄时发现,哇塞,我确实是个傻子!我们的先祖在那么远古的时期就已经充满智慧了,根本就不是我认知中的愚昧无知、尚未开化。

春秋战国时各个诸侯国此消彼长、相互学习,求贤若渴、千金买马骨,各个厉兵秣马、改革图新,异常精彩。有能取得辉煌进步而不骄傲奢淫的诸侯国如秦国,有失去一切跌入低谷但不放弃卧薪尝胆的诸侯如越王。

春秋初期,当时的中原一霸齐国旺极一时。但别的诸侯国默默用力,专注于自身,剖析自己改革图新,随后风水轮流装,相继又出现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等各个霸主。这让想来不够自信的自己好像明白了一些东西,让我觉得不再害怕权威,坚信只要自己不断改进、坚持不懈,我也能做到自己当前崇拜的那些大神。我也可以把我的博客开发成日PV破千的精良博客,超过我当下崇拜的网站。我也可以经过努力去进入我向往的公司,做专业的程序员。

看过历史上那么多时期通过改革都能获得发展,让我觉得我也应该改革也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多做尝试。所以生活上我更换发型,选不同的穿衣风格,尝试不同的生活习惯。看过那么多不畏权贵、无薪尝胆,突破阶级的英雄,我开始相信自己也可以做自己崇拜的那些人,所以我开始勤奋学习、严格律己。

《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 篇4

4个半月的时间,终于把100集的《中国通史》看完了。笔记本记了半本,进脑子的好像没有许多。

其实看到后来,尤其是最后7、8集,在漫长的地铁上打发时间的意义似乎超过了了解这段历史本身。

实在是因为,太屈辱了。

即便对屈辱的认知曾经仅来源于课本上的割地赔款、圆明园大水法的七零八落和1919年阶层群起的五四风雷,我依然被许多讲述震慑住。

比如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军只用9分钟就摧毁了定海。

比如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兴办六十大寿的时候,大连旅顺被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屠城到“无人可杀”。

尽管从现今对比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些上帝视角的嫌疑,但一个经历过“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汉唐盛世的国家,成为英法俄日德美意奥的掌中之物,没有不为之唏嘘的。

《中国通史》之所以为通史,也许也在于,它以尽量中立的描述,让一千个人可以看到一千个哈姆雷特。

当我看法治,秦始皇统一六国,过于严苛的法制下,王朝仅仅维持了15年。王朝覆灭当然都没有一概而论的观点,但罗翔在《十三邀》里讲酷刑的一句话让我一直记得:如果偷一个苹果就判死刑,那么他是不是可以再杀5个人?

当我看女性,那么多形象都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第一位女英雄妇好和丈夫武丁的并肩而立,出塞的昭君和入藏的文成公主,她们的政治影响远远超过一般认知。也许不是权位的极尊极贵,更多的是在时代赋予的角色中站成一棵胡杨。

当我看友情,会惊讶王莽VS刘歆、王安石VS司马光、嵇康VS山涛竟然都有相爱相杀的打开方式,而最后者对孩子的托付甚至让我想起了鸣人和佐助?

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记忆,比如吴起真的是个狠人,比如汉武帝和卫青应该谁叫谁姐夫,比如范仲淹居然从没来去过岳阳楼,比如牛顿还当过英国铸币局局长,比如人们对于“马可波罗来没来过中国”的讨论,就像“《霸王别姬》是不是陈凯歌拍的”一样,总是会成为津津乐道的谈资。

有些故事陈陈相因,有些就会演变成弹幕里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残暴而亡国的商纣、夏桀、隋炀帝,无能而亡国的阿斗刘禅、后主李煜、宋徽宗、崇祯帝,似乎都不太能同意我这样的并列。杨广开挖大运河,6年的事如果花20年做,兴许就是隋武帝了。明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歪脖树下的朱由检也算是守住了最后的气节。

引用88集的结语,“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当文治武功、一度显赫的清王朝盛极而衰之后,大英帝国的坚船利炮也越洋而来,轰击着中国闭锁的国门。此后,中华民族开始陷入了深重的危难。不同的文明,在不同的轨道上各自奔跑,总有一天,他们会相遇、交锋。或者是在公元1644年,或者是在公元1840年,也可能是在未来的,任何一天。”

当最后一集《帝制的终结》完结撒花,就是时候,去开启一个觉醒年代了。

中国通史观后感 篇5

是谁,拥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您,我伟大的祖国妈妈!是谁,拥有屈原、林则徐、郑成功这些伟大的人物?还是是您,我亲爱的。祖国妈妈!是谁,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仍然是您我可歌可敬的祖国妈妈!

我感慨万千,好像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历史的巨澜滚滚而来,民族的历史,在这里汇聚,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升华,民族的精神,在这里传承。

中华上下五千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有多少英雄豪杰匡扶正义,有多少志士仁人追寻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为着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他们为着民族尊严而献身成仁,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翻开书卷,有的故事惊心动魄,有的故事感人肺腑,有的故事回味无穷……它们在我心中激起了朵朵浪花。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当国歌在次响起时,已经是21世纪了,2008年北京奥运成功举办,神舟“一号”至“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21世纪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以数十年来中国最盛大的活动了。上海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吉祥物是象征着和平吉祥的海宝。上海世博会吸引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海内外7000万人次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以最为广泛的参与度载入世博会的史册。从而使上海世博会真正成为“世界人民的大团圆”。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祖国妈妈,我们爱您!

《中国通史》纪录片观后感 篇6

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寒假期间,朱老师推荐我们看了一部纪录片——《中国通史》。看了这部纪录片完全改变了我心中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偏见,或者说,终于满足了我内心对于历史的需求。它让我看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一个生动的中国。

《中国通史》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了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每看完一集后都会有不同的'感触,每一个王朝的兴衰更替、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都是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造成的。

在《中国通史》中,背景、事件、人物彼此的关系交代得非常清楚,采用专家访谈,民风采集,史料呈现,3D动画造景等多种手段为我们还原了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复活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特别是隋文帝杨坚再造统一的那一集,军队、战船、天险、宫殿、城池,在3D技术的应用下,那么立体,那么现代,又那么富有古典韵味。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发明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存在着影响。地动  仪,圆周率引领了科学的发展,都江堰,大运河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一个人如果能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可以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中获得自己的感悟,然后以史为鉴,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这才是历史留給后人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