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决胜时刻》最新观后感影评优秀6篇

70年来,祖国母亲始终以一种勇敢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始终以顽强的毅力、不甘落后的努力来告诉世人,中华民族是会繁荣富强的。本文是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6篇决胜时刻评价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

决胜时刻观后心得体会 篇1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结束,毛泽东主席率中共中央入驻双清别墅之后,到开国大典之间这段时间发生的轰轰烈烈而又波云诡谲的众多历史事件,包括国共和谈、跨越长江、政治协商、开国大典等,其间还穿插着领袖、普通人的战友情、亲情、爱情及与国民党特务你死我活殊死搏斗的描写。

影片里有几个点感触较深,记录如下:

毛主席看梅兰芳演“霸王别姬”,他说,“项羽孤家寡人,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不足取”。这里我看到的是领袖与普通人的不同:他也在看热闹、品唱腔,但他更随时在思考,在回顾历史、吸取教训,所以才有后来“宜将于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百万雄师过大江。

解放军炮击英国“紫石英”号并致其搁浅投降的片段,场面恢弘,特效真实,看着过瘾。

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给其他领袖演奏小提琴。其实他当时才45岁,但长期过度操劳,他的身体已经彻底毁了,一年后他就将逝世。此刻,他打起全部精神,为他亲爱的战友、他一生的知音们再奏最后一曲;

毛主席的卫士田二桥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场面很感人。他在敌人阵地的最高处竖起红旗的时刻,却不幸被两颗罪恶的子弹击中,只有16岁,牺牲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前夜。他的战友前赴后继,举住红旗不倒,后面是一个俯视镜头,满银幕是那面红旗在飘舞,也象征了新中国建立一步一血的艰辛。很多观众肯定会记住这个画面,而我还记得与田二桥相关的之前的一个片段:他的年龄现在看还只是个孩子,爱玩是天性。他和李讷用筐扣麻雀,总是扣不到,就偷偷放了一个铁皮做的小鸡在筐底,逗得李讷可开心了。那个铁皮上弦小鸡我小时候也有。

影片最后的开国大典,使用的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原影原音重现。当毛主席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历史弘音响起的时候,心中顿时升腾起骄傲与自豪之情。

总之,这部电影是一部尊重历史、制作精良、充满正能量的好电影。通过这次观影,我又重温了一遍那段如火如荼、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次美妙的精神享受。

《决胜时刻》观后感 篇2

9月20日,70年国庆献礼影片《决胜时刻》正式上映。该影片由新华联集团投资参股的博纳影业拍摄。电影展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秉承“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最终实现新中国成立这个伟大目标的过程。该影片创作团队阵容强大,由黄建新、宁海强担任导演,张和平担任艺术总监,何冀平担任编剧,唐国强、刘劲、黄景瑜等担纲主演。

电影上映后引起热烈反响,获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豆瓣影评中有专业人士撰文称赞该影片为“平凡角度塑造‘高光时刻’”。这部电影比以往的红色电影更具感染力,既呈现了时代的宏大和伟人的丰功伟绩,也展现了那些时代伟人平易近人的生活,塑造了伟人平凡的'一面。有些观众评价电影“燃点笑点泪点兼具,看完心里很温暖”。也有年轻观众表示,这是一部适合全年龄段人群观看的合家欢电影:“很少能有和爸妈没有代沟的电影,这部电影很适合一家人一起看。年轻人可以了解一段历史,父母辈可以重温他们那个年代的记忆。”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博纳影业于2019年出品了“中国骄傲”三部曲,即《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已于8月1日上映,《中国机长》将于9月30日在各大院线上映。这些影片用新颖独特、充满人文精神的艺术视角,为当代人解读了坚定信念、坚守担当、临危不惧、果敢坚强的高尚品质,都彰显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向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决胜时刻观后心得体会 篇3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激励员工牢记革命理想和宗旨,9月19日下午,xx公司工会组织职工观看爱国影片《决胜时刻》。

曾看过影片预告9月20日首映,对影片很期待,没想到公司9月19日给职工们提前观影的机会,我马上报名参与了观影活动。故事叙述了一九四九年春,中共中央领导进驻香山,经历了国共和谈、蒋介石各种恶意破坏,以失败告终,而共产党渡江战役一天突围、解放南京,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决胜时刻的历史详细描写。

影片中最让人振奋人心的是渡江战役,战役只用了一天就成功突围、突围中战士们用人墙当护盾,身披“火甲”冲入敌方阵地,与敌人相拥而亡壮烈牺牲;小战士田二桥誓死护卫红旗等画面,有欢笑有泪水,非常感动和震撼。

影片唐国强老师塑造的毛主席,不仅展示了在大事面前运筹帷幄的大将风范,也刻画了生活中主席对身边警卫员陈有富亲事的关心、周到体贴的给二桥准备回家的礼物和与女儿亲和的游戏,体现了毛主席对民众对国家的大爱之情。

影片整个画面清晰,颜色鲜亮,场面震撼,演员表演细致,让人不自觉的油生爱国主义情怀和胜利荣誉感,看完后激动的心请久久不能平复,深刻地认识到革命先烈们为了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让我不由感到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决胜时刻》观后感 篇4

本以为《决胜时刻》是激昂的,澎湃的,跌宕的,但看完电影后,发现它是温和的,像一个长者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

我想给我这种“温和”印象的,是一众老戏骨们不剑拔弩张却字字铿锵的表演,看高手过招极为爽,表面风平浪静,内则暗潮汹涌,有好几场戏都可以看到在平淡语气的台词和面带微笑的表情中,戏骨们眼睛里却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不刻意为之,不情绪烘托,一滴泪悄无声息的滑出眼眶,绝。此处要说,戏份不少的青年演员黄景瑜,表演中规中矩,但是在一众老戏骨面前,还是显得气场弱了些。

令人最惊喜的是唐国强老师塑造的更为立体丰富的毛泽东。以往印象中毛主席是军事奇才伟大领袖高高在上,而在这部片中,我们看到了更接地气儿的一面,除了在战场决策中的霸气侧漏,他会和女儿斗嘴,也会孩子气的小跑两步悄悄躲在树后面抓麻雀,也会明明自己想看戏却耍个小心机说是想完成别人的。心愿,更会一脸八卦的关心年轻同志的恋爱状况。

除了戏骨们舒服的表演,还有背景音乐也极为温和。除了战争极为激烈的场景外,片中的大部分bgm都是舒缓的,平和的,让人安安静静的回顾这段历史。

娓娓道来并不是毫无波澜。国共两党的节奏其实是不同的。共产党这边在认真搞事业:和谈,渡江战役,准备开国大典的同时,也在舒坦的过着小日子,管他英舰入侵还是国民党的暗杀,都从容应对,大家伙儿该回乡探亲的探亲,该进城听戏的听戏,该谈恋爱的谈恋爱,事业生活两手抓,谁都不耽误。而国民党这边又是暗杀毛泽东,又是寄希望于英军的支援,显得尤为紧张。同时,在整体“淡定”的节奏下,两党的处事方法和态度也默默体现出了不同。共产党尊师重教,对老一辈学者极为尊重,国民党则忙着处罚一众功臣;共产党关心土改后的农村生活,城里小商贩的收入情况,未成年的小士兵不许参加战争,片中具有悲情色彩的16岁少年田二桥,是在求了毛泽东开口后才得意参加渡江战役,而国民党这边14,15岁的新兵却占了2/5。种。种不动声色的细节设置,已然为胜利方埋下了伏笔。

片中两场战争戏也极为宏大激烈,但也都点到为止,不过私以为也有些槽点。比如在三次警告入侵军舰后,既然最终决定开跑,为何第一炮打向了军舰的左右15米处,给了他们反击的机会从而造成解放军的更大损失?是为了突出先礼后兵?渡江战役双方炮火攻击后,解放军穿越火线身后也着了火还毅然向国民党奔去近身厮杀,以及注定be的田二桥插上胜利红旗那一刻的牺牲,虽是悲壮却也有些许夸张和刻意。

最后,彩色修复的开国大典影像,让人激动振奋,让人感叹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雄起。整个观影过程都很安静,但直到片尾字幕结束,片尾音乐停止,观众才在一片掌声中起身离开,我想这就是观众对于这部影片的尊重吧。

回头想想,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如今在世界强国行列中有了姓名,回首过往自然是云淡风轻娓娓道来,我们铭记历史,那些得与失,伤或痛,苦和甜都沁入血液,深入骨髓,成为吾辈身体中的一部分,激励着我们稳步向前,自强不息。

此生有幸入华夏,来世还做种花家。

2019《决胜时刻》观看心得 篇5

眼看着2019年的国庆档越来越近,一大波红色题材献礼片排着队等待上映。

但在这之前,同样是献礼片的《决胜时刻》选择在国庆档之前上映,不仅避免了同题材电影互相竞争的局面,也让部分观众提前了解到“献礼片”的精彩之处。

从格局上来看,电影借用一明一暗两条主线剧情,分别从明面上的和平谈判、暗地里的敌方特务,讲述了70年前的中国经历了和平谈判、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之后,成功建立新中国的历史。

从阵容上来看,导演不仅选用了唐国强、林永健、张涵予等一众老戏骨,还选用了黄景瑜、王丽坤、秦岚等当红小生、花旦,既保证了影片的质量也给足了话题度,尤其是秦岚饰演的宋庆龄,气质形象俱佳。

可以说《决胜时刻》不论是格局还是阵容,都无可挑剔。

(铺垫这么久,相信不少读者都猜到接下来要说“但是”了)

没错!

但是,这样一部无论是阵容还是格局都无可挑剔的电影,上映之后却意外“遇冷”!

从数据上来看,上映首日的《决胜时刻》排片率仅有16.2%,场均人次未破10,远低于其他热映的商业电影首映日的数据。值得解释的是,排片率低说明影院给这部电影安排的场次较少,可场均人次也低,就说明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兴趣不大,每场观看电影的人数较少。

由此可见,在大多数普通观众的心目中,一听到献礼片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主旋律,继而产生抵触心理,对献礼片充满“偏见”。

可,今时不同往日!

就犹如《决胜时刻》里70年前饱受苦难的中国,与如今跻身世界强国的新中国对比强烈那样,献礼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接下来会用三个理由告诉你,我们为什么要去看献礼片?

献礼片也能有商业片的精彩

献礼片不同于普通的影片,它是一种带有目的性且主题性明确的主旋律电影,其历史来源可追溯到60年之前,《上甘岭》《铁道游击队》《永不消逝的电波》都是那个时代涌现出的经典作品。

但在过去,献礼片的形式固定,主要以歌颂英雄人物事迹或是纪念重要历史事件为主,导致电影类型太过单一。再加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创作同类型电影,因此让不少观众对献礼片产生抵触心理,形成了“献礼片=主旋律”的刻板印象,导致步入新世纪以后,观众将目光转向大量涌入的外语片或是港片。

于是国内献礼片电影慢慢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大部分献礼片都只能在央视的电影频道见到,仅有少数的献礼片才受到观众欢迎。

而正是这少数的存在,才证明了献礼片也能有商业片的精彩!

献礼片出现转机是从1999年开始!

1999年是献礼片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献礼片的导演都出生在新中国建国前,他们是真正经历了历史、见证了苦难的人。

其中1989年三部知名的献礼片《巍巍昆仑》、《百色起义》、《开国大典》的导演,最年轻的一位是《百色起义》的导演、1943年出生的陈家林,最年长的一位则是《巍巍昆仑》的导演、1924年出生的郝光,无一例外,均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

直到1999年,年轻的导演从前辈们手中接过重任,尝试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新的故事。

这批建国之后出生的导演们另辟蹊径,转而关注平民化英雄,且也乐于尝试从商业片上借鉴经验,于是就有了融合商业元素的献礼片《冲天飞豹》、《紧急迫降》、《横空出世》、《黄河绝恋》等电影的出现。

这种尝试虽然仍未摆脱传统意义上的献礼片形式,但是内容创作上导演们进行了更多的试探,不再单单只是关注著名的英雄人物事迹或是重要的历史时刻,而是开始尝试让献礼片融入更多的商业元素。

但因为献礼片的主旋律属性仍然存在,观众对这几部电影的兴趣依然大打折扣。

不过在那之后,国内的献礼片就已经有朝多种方向发展的趋势,尝试真正走到观众心里去,让观众想看、能看、反复看。

这才有了2009年票房高达4.3亿的《建国大业》与票房2.25亿、豆瓣评分8.1分的《风声》,两部成绩耀眼的献礼片,都有可取之处。

《建国大业》不用多说,这部堪称全明星阵容的电影,在着重刻画核心人物之余,也关注那些“边缘”人物,每一个出现的角色都非常具有立体感。这部电影也与《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统称为“建国三部曲”,而每一部电影都有着“全明星阵容”。

这种做法既保留了商业元素,也不失献礼片的特色。

而另一部电影《风声》则是国内首部谍战大片!

与以往大多数献礼片不同的是,《风声》的题材并不是取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是历史时刻,而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来。整部电影节奏紧凑,再加上黑暗的审讯室带来的冰冷感,让这部电影悬疑氛围浓厚,增强了可看性。

可见,献礼片电影并非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努力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不过由于“献礼片=主旋律”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献礼片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仍旧困难重重。

将时间线推到如今的2019年,新一轮献礼片又将走入公众视线。

从《古田军号》到《决胜时刻》,再到接下来国庆档的《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以及之后的《解放了·终局营救》。

你会发现,满目望去尽是献礼片!

不过目前来说上映53天票房2574万的《古田军号》结局注定,这部献礼片多少让人有些惋惜。

同样,还在热映《决胜时刻》,虽然前景不容乐观,但这部电影却是不同于以往的献礼片,导演在尝试增加商业化元素的基础上,更是放出了不少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比如4K修复版开国大典。

这也导致《决胜时刻》上映后豆瓣评分高达7.2分,可见电影既保证了口碑又还原了历史,但因为观众对献礼片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让这部电影的票房仍不是特别理想。

可见,在去除“献礼片=主旋律”的刻板印象之路,新一代导演们仍然任重道远!但《决胜时刻》上映3天票房3600万,远超《古田军号》的成绩,也从侧面证明有不少观众已经开始尝试接纳含有商业元素的献礼片。

献礼片兼顾历史与视听盛宴

虽然献礼片依然在关注英雄人物与历史时刻,但形式上却日新月异!

如果说1989年及之前的影片是以小制作、弘扬正能量、刻画主要英雄人物为主,那么1999年及之后的影片则是以大制作、增加商业元素、全方位刻画不同人物形象为主。

这其中增加的商业元素,就是让献礼片拥有全明星阵容的同时,用现代电影工业将宏大的电影场景呈现出来,在不偏离史实的情况下打造一场视听盛宴,既能让观众了解历史也能让观众享受顶尖的观影体验。

仍以电影《决胜时刻》为例,这部电影在关注和平谈判、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后,也着重进行人物刻画。

尤其是电影内的毛主席形象,更加贴近生活。

其中黄景瑜饰演的警卫陈有富喜欢上王丽坤饰演的播音员孟予,这个直来直去有些傻乎乎的男子汉,不太懂得如何向心爱的女子表达爱意,结果是毛主席主动帮着写了一份锦囊,一首“诗歌情书”;

还有忙碌起来便要工作许久,静极思动的毛主席会想着能目睹梅兰芳表演《霸王别姬》时的风采,看完戏之后的他也会随意的找一处街边小摊,吃上那么一碗地道的老北京面食,与小摊主谈笑风生,聊聊家常;

以及工作累的时候,又不方便外出,便会来到院子里看女儿抓麻雀,闲暇之余也会答应帮女儿一起盯着陷阱,童心未泯。

这样的毛主席,是《决胜时刻》生活化之后的模样,但的确更拉近了观众与伟人之间的距离。

而除此之外,《决胜时刻》在渡江战役打紫石英号的宏大场面上,也是下足了功夫,连天的炮火、争渡的船只、英勇的将士,都让这部电影有了战争大片的感觉。同时也呈现出战争年代的残酷与惨烈,更容易让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还有电影《杨靖宇》,这部关注民族英雄杨靖宇事迹的电影,讲述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于冰天雪地、白山黑水之间牵制30万敌军6天6夜的事情。导演通过宏大的叙事场景,体现了杨靖宇在白雪茫茫的天地间,一人面对30万大军的壮烈与勇气,以及他敢于抗争的精神!

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杨靖宇的一生知之甚少,直到在大荧幕上目睹了这位民族英雄的事迹,才有所了解。但同样,电影呈现出来的内容是经过艺术化、戏剧化洗礼的,所以为了能真正了解这位英雄人物的一生,多次去查询相关的资料信息。

据了解,杨靖宇在死前曾在雪地里度过人生的最后一个元宵节,但那时的他已经处于弹尽粮绝的困境里,为了果腹只能含着大衣里的棉花混着雪水咽下去。在他死后,敌军解剖其胃部,发现里面没有一粒粮食,仅余消化困难的草根、树皮与棉花,令不少敌军感到震惊,佩服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以及还未上映的电影《攀登者》、《解放了·终局营救》!

但通过这两部电影的预告片不难发现,前者在弘扬“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的主题下,也尝试着探索如何还原登顶路上“攀登者们”所经历的苦难,呈现出万丈冰山上的视觉奇景。在关注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历史事件下,更为影片增添不少商业元素。

后者则是在以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为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尽可能去还原“城市巷战”这一特殊的战斗场景,为此《解放了》导演实地搭建出一座天津城作为拍摄场地,如实的还原了解放桥、屋顶群、下水道等特色建筑。

而这一切努力的背后,则都是为“城市巷战”做铺垫!

巷战,是所有战斗场景里最为凶险的一种!

因为城市建筑、街道复杂的原因,导致敌我双方短兵相接、贴身肉搏,往往无法确定敌人会从那个一方向进行攻击,门窗、下水道、街口拐角处等都有可能成为索命的通道,是以最为凶险。

而《解放了》以平津战役为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努力呈现出一场精彩的“城市巷战”,通过步枪、坦克、榴弹炮等武器上膛的声音,配合计时器倒数的声音,按着特定的节奏将观众的情绪推到顶点。

你看,献礼片不仅能最大程度的尊重历史,还原史实,也能包含商业元素,兼顾视听盛宴,还原战争场景的残酷与壮烈,堪称战争大片、冒险大片、谍战大片。

电影《杨靖宇》能让我们了解民族英雄的抗争精神,《攀登者》能让我们了解登山队寸土不让的坚持,《解放了·终局营救》则是提供一场“城市巷战”的视听盛宴,同时让观众了解战争的残酷。这些既有着商业片的精彩又有着献礼片纪念历史的作用,是任何一部纯商业电影都无法比拟的。

献礼片是华语电影里明星阵容与制作水准的巅峰

如果说2009年的电影《建国大业》开启了献礼片“全明星阵容+大制作水准”的模式,那么10年之后的2019年,这种“明星阵容与制作水准”都将代表着华语电影里的巅峰。

先看明星阵容,几乎每一部献礼片都采用“老戏骨+年轻演员”的模式,在保证影片质量的前提下,让更多年轻演员参演,以便吸引年轻的粉丝群体观看献礼片。

细数之下,几部电影大概是将整个娱乐圈的正能量演员都给请来了:唐国强、成龙、胡歌、吴京、章子怡、周一围、钟汉良、张涵予、欧豪、秦岚、马天宇、张天爱。

好累,完全数不过来!

再看制作水准,无论是服装、道具亦或是美术,这几部电影都精雕细琢,尽可能的去还原不同年代的不同风格。

而在战争或是特效场景里,也都是国内顶尖的制作水平,其中《攀登者》冰山上的特效,与《流浪地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观众对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献礼片是应时代而生的产物,自然也会随着时代而改变,从1999年开始,到如今的2019年,献礼片从未停止探索新形式电影的脚步,而《建国大业》《决胜时刻》《攀登者》《解放了》等献礼片的出现,无疑证明这种探索与改变有所成效。

所以不论是为了追求“明星阵容+制作水准”,还是为了享受“视听盛宴”,亦或是想看“商业元素”较重的爽片,献礼片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是同时包含了这些内容在内的一种影片。

就算抛开这些不谈,献礼片也能带着你我去领略不同时代里先辈们的风采,而我们之所以去了解他们事迹,则是因为前人用枯骨铺就道路,挣来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才有了当下一块块屏幕与一张张书桌,让你我能日夜刷屏、侃侃而谈!

于情于理,献礼片都不应该受到冷落!

《决胜时刻》观后感 篇6

日前,电影《决胜时刻》曝光了一组宣言版海报。海报定格了中共中央"进京赶考"、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决定中国命运走向的关键瞬间,以掷地有声的宣言、以英雄无畏的呐喊之姿,传达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告别苦难和屈辱,建立一个崭新国家的必胜信念,壮观恢弘的战争场面和运筹帷幄的历史时刻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的曙光。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电影《决胜时刻》立足宏大格局,聚焦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再现了1949年春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进驻北京香山,抱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在此会见民主人士、指挥渡江战役、布局经济工作、筹备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历史,带领大家重回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在香山度过的那段鲜为人知而又关乎民族命运的不寻常岁月,艺术再现了党中央在香山运筹帷幄、共商大计,筹备建立新中国的辉煌历程,弘扬了共和国缔造者们鞠躬尽瘁的大无畏精神,回溯了新中国成立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一首回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恢弘史诗。

电影不仅着力于时代的刻画,更聚焦于人物的塑造,力求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带大家"零距离"感受一代领袖,在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力求情感真实。开拍前,编剧何冀平用四个月时间研究数百万字史实资料,清晰地梳理出香山这段历史的'脉络和丰富细节,还原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立体丰满的人物原貌,还塑造了陈有富、田二桥、孟予等鲜活生动、真实可信的普通人形象。

该片着重突出对毛泽东的形象塑造。火光漫天的战争场面和主席运筹帷幄的形象交相呼应,毛泽东与身边战士陈有富、田二桥等人的互动,则在宏大史诗中奏响了一曲人性的温暖之歌,他是伟大领袖,也是父亲,是诗人,是生活中真实可感的人。从紧张激烈的政治交锋、决胜千里的战争切换到平实生动的日常点滴,影片用最立体的人物形象,带领观众全方位感受一代伟人的精神世界。

电影《决胜时刻》聚集了强大阵容,幕后班底十分亮眼,曾带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这一经典系列的金牌监制导演黄建新,与著名导演宁海强携手打造这一部史诗情怀巨作。《明月几时有》《邪不压正》的著名编剧何冀平、《建国大业》艺术总监张和平,以及与张艺谋合作过《英雄》《十面埋伏》并多次斩获金像奖的美术指导霍廷霄等实力主创强势集结,为观众带来一次全新的历史呈现。

演员阵容方面,《建国大业》中饰演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原班人马整齐回归,戏骨重聚,用20余年刻画领袖人物的经验,还原出一代领袖的真实一面;实力青年演员吴昊宸在影片中担任神秘角色;《红海行动》"蛟龙小分队"中的扮演者、青年演员黄景瑜、杜江也将再度携手,在片中肩负重要使命。黄景瑜扮演一位恪尽职守的警卫员,竭尽全力保卫毛主席的安全,同时见证了一代伟人的领袖风范;杜江则饰演渡江战役中一名斗志昂扬的团长,对英国舰"紫石英号"的挑衅予以坚决回击,打响新中国成立前的最硬一战。此外,王丽坤、张涵予、濮存昕、马晓伟、曹炳琨、秦岚、马天宇等人也在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老中青三代演员齐聚,势必为电影中磅礴的历史时代,注入最新鲜的血液、最有力的心跳。

此外,由黄建新监制的中国首部海上反恐电影《深海危机》也预计将于今年10——12月期间上映,本片由北京乐波影业出品,甘肃文交影视中心挂牌,国家一级导演沈东导演,严屹宽、屈菁菁、吴昊宸等主演,相信有如此金牌监制黄建新的保驾护航,《深海危机》定会获得市场、口碑双丰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