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精选11篇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心得怎么写?《我本是高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讲述了一群坚强的女孩和一位充满热情的校长,他们一起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本页是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11篇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欢迎借鉴。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篇1

7月2日晚,巧家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收看了“云岭楷模”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专场发布会,通过集中观看、个人观看等形式,深入组织了广大教师开展观看学习活动,积极进行思想大讨论,通过收看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专场发布会把师德师风教育引向深入,让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从中受教育、得启发、有收获。

金塘学校党支部书记芶通权说:“张桂梅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从教生涯平凡而伟大!我们要学习她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学习她爱生如子的情怀;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铅厂小学罗佰美老师说:“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活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深切地感悟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被孩子们称为“校园妈妈”的平凡教育工作者所彰显的高尚人格和博大精神魅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水准,新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有张桂梅那样的奉献精神!”

包谷垴学校张建荣老师说:“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像张老师一样都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儿女,把自己的工作与党和人民相连接而放在最高位置,我们也一样可以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

茂租学校彭议仙老师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张桂梅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党员教师的。我反思良久,自己认为已经花了百分的心,其实比起张桂梅老师,我才花了百分之一的心。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路上我一定砥砺前进,不惧风雨,努力向张桂梅同志靠齐!”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篇2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经常和家长们一起交流,没有异议的,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希望孩子们将来择业的时候,可以从兴趣出发,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然而,张桂梅老师却诠释了如何用爱灌注职业,捧着爱心工作,成就了一段人间佳话。

第一次听说张桂梅,是一篇关于她的新闻报道。她的学生大学毕业,选择当家庭主妇,提着礼物来看她。她却把学生拿来的礼物全都扔了出去。就在我不了解其他背景的前提,我对她是有偏见的,第一印象她是女权主义者,过于偏激了。当时的我,最大的心愿也是可以在家里相夫教子,安稳度日。

后来,通过不断的新闻报道了解张桂梅老师,渐渐被她的事迹感动了,特别是当她获得202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时候,看她上台领奖,我热泪盈眶。这次电影《我本是高山》上映的消息出来,我非常期待可以通过电影深入全面地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很幸运,公司上周在首映当天,组织客户观影会,我也有幸陪同观看。

《我本是高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剧情紧凑,画面精良,布景接地气,戏骨们和群众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给力,全程都没有出戏的感觉,虽然票房不理想。

一、剧情是非常写实的,通过电影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十几年前山区女孩们的困境,我感同身受。我虽然出生在沿海地区农村,从小学到初中,每年都有女同学辍学回家,去学手艺或者是进厂工作,我只是少数会读书的幸存者。重男轻女是几千年延续的落后思想,偏远落后地区的情况更严重,女孩们的唯一出路就是读书,走出大山。张桂梅老师说得对,既然很多陋习和大环境,是我们短时间内无法左右的,那就从身边做起,她遇到一个孩子,拯救一个孩子。

二、张桂梅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领导者。她有清晰的目标,明确的规划,并坚韧不拔。有一幕让我非常感动。临考前的一个月,山英的家人带着众多族人和山英的奶奶,来到学校要人,要求山英退学回家嫁人换取彩礼给哥哥结婚用。张老师先作 文 吧是询问了山英的态度:你想不想参加考试?看到山英迟疑地看向奶奶。张桂梅老师坚定地一把把山英拽过来,放到自己身后,大胆地和她的族人们说,不管怎么样,山英一定要参加高考。面对地方家族势力,张桂梅老师没有一点犹豫和退缩。她的坚韧可见一斑。

三、张老师有非常高的站位和格局。她一直在用自己的工资补贴孩子们,给矮小的山英买牛奶和饭票,给山英家人身上所有的现金换取山英求学的自由。类似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看完电影,我总算理解她为什么要把当家庭主妇的学生的礼品扔出去了。因为她是切实地站在这群底层姑娘们的实际去考虑。这般姑娘们必须要有稳定的职业来傍身。哪怕接受过高等教育,哪怕嫁给良人。全职主妇是一份高危职业,她们很可能会因为这份工作失去成长,失去经济独立。这班没有娘家可以依靠的姑娘们承担不起。唯有通过上大学走出大山,通过文凭取得稳定的职业机会,才能有机会彻底扭转自己的命运。而在外人看来偏激的行为,恰恰是她想用这样的行为告诉其他大山里出来的姑娘们要彻底断了当家庭主妇的心。她不仅仅要把大山里的姑娘们送进大学的校门,更引导她们做好职业规划。她深知这班姑娘们的弱项。

张桂梅老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通过电影,可以看到她吃住在学校,业余时间经常去寻访大山里的姑娘们,也去城里把打工的姑娘们找回来。她没有子女,几乎没有自己的私生活。她用尽了毕生的心血,并用爱灌注了作为教师的职业。更是在疾病缠身的前提下坚守岗位,这份工作她做得全情投入。她获得丰厚的回报,华坪县女子学校成为当地最优秀的高中,把超过2000名的大山女孩送进了大学校园。她会是中国近代教育史非常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议家长们都带着姑娘们去看看这部电影《我本是高山》,看全情投入工作的张桂梅老师,感受她的无私与大爱,看看大山里的姑娘们有多么艰难,看看通过努力就可以改变命运的实例。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篇3

三寸粉笔系深山,烛光千里耀云岭。她是千千万万教师中的一名,用自己的人生给别人改命。“_”颁授仪式上那双贴满膏药的手,令人难忘。为了坚守那个“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从17岁花季少女到64岁花甲之年,在坚守与奉献中为教育扶贫事业鞠躬尽瘁。40多年来,张桂梅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教师岗位上,从寸寸青丝到头发花白,未曾改变的是对山区学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信仰。

坚守初心,铸就精彩人生。改变大山里女孩的命运,这是张桂梅决定办学的初心。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偏远地区女孩的读书梦,给她们搭建了受教育的平台,托起她们的梦想。改变她们命运的同时,也铸就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手持小喇叭逐间宿舍喊学生起床,从起床到出操,再到课间休息,直到熄灯睡觉,张桂梅的小喇叭一直回响在女高校园。这就是劳动者张桂梅的每一天。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今天我们致敬张桂梅同志,就是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她立德树人,奋进担当的执着信念,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她就如一枝报春的红梅,谱写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无疆大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去深入每个学生内心去教育,怀着一颗大爱的心才是根本,心里装着孩子,内心善良坚强,信仰坚定。“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教育的灯盏始终散发着永恒的光,相信明珠的教师们定会用坚如磬石的信心、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明珠教育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本是高山》电影优秀观后感 篇4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张桂梅老师在遥远的丽江,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平静的大山里建立起了一所免费公办女子高中,近十五年以来,培养了两千多名女大学生。山水相逢,来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张桂梅和西南的这片大山地区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牢牢守在了一起。

如果没有华坪女高,脱贫攻坚的步伐也会在这片山区展开,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善,但是重男轻女的陋习是十几年所不一定能消除的,同样的,脱贫攻坚在2010年左右也不会从细处进入这几百名女孩的家庭,她们的命运就不会被华坪女高改变。

在物质生活很充裕的今天,我们的社会整体观念反而更加淡薄,先富带动后富的过程中,企业家、公众人物会优先用经济方式对贫困区域进行帮扶,往往会忽视个人的感受和长远的影响,教育永远都以一种最细水长流的方式滋润着一方水土,张桂梅老师看到了这一点,对于每一个人,这种教育刻不容缓,对于2008年到2023年这样一个亦显漫长的时间里,只有教育能一代一代的给这片土地上的女孩们以希望。

假设没有华坪女高,假设在创办初期,这些女生分流到了丽江一中等学校,可能她们也会遇到一个个好的老师,帮她们树立起理想之风帆,但更有可能的是,格格不入的生活,落后的学习进度,使得个人无法激发最大的学习热情,这样一个集体,闪闪发亮了一年又一年,步入正轨,又红旗飘摇。

创办女高,难的是开始,难的也是坚守,特别是2008年的开始,那个时候很多人的生活还是很苦,难的也是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一个老师,一批老师,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决然的带领大山女孩走出大山,张桂梅老师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付出的几乎是生命。

海清扮演的张桂梅老师,已经是当前演艺圈里最能接近人物形象原型的了,网上所说的酗酒母亲情节丑化女性形象,这一点没有这么严重,为了描述学生和家长的和解,效果是一致的。另一个问题张桂梅老师的精神支柱是患病身故的丈夫,还是党和人民,将张桂梅老师和西南地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70年代支援西南大三线的时代背景,是患子宫肌瘤后华坪百姓为她捐钱的感动,所以这些都是内心的力量源泉。

每一个时代的故事,都会有影视来呈现,将张桂梅老师的故事搬上荧屏,我们最安心和饱含深情的是,张老师依然工作在教育第一线,华坪女高的教学生活仍在红梅赞的歌声里向前。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篇5

电影《我本是高山》改编自张桂梅真实事迹,讲述了她以“教书救人”为己任,带领山区女孩们追求知识、打破命运束缚的感人故事。

张桂梅,一个来自黑龙江的东北姑娘,十几岁时随姐姐来到云南,从此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1996年8月,家庭变故使得张桂梅从大理来到丽江山区,本想逃避过世爱人的悲伤,却意外发现山区贫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出于对孩子们的爱,这位女教师在山区扎下了根。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张桂梅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使得她的学生们没有一个因贫穷而辍学。

张桂梅同志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中。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唯一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为贫困家庭的女孩提供教育机会。自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来自大山深处的女孩通过这所学校进入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一位女学生向张校长提问:“这个世界对我们一点也不友好。就算考上大学有什么用?”张校长回答:“如果你们现在回家,一辈子就在山里出不来啦!一个个争点气,去当医生当护士当律师,去改变它!”这段对话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大学教育来改变命运的意义。

2008年,华坪女子中学成立,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和城市下岗工人家庭。到了2020年的高考,华坪女子中学共有159名学生参加考试,其中9人考上了专科,150人考上了本科,所有参考学生都成功逃离了大山。这一成绩展示了他们通过教育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生来就是高山”,蕴含着力量、不屈和将卑微踩在脚下的勇气。一头齐耳的短发,一袭灰色上衣,一条浅蓝色牛仔裤,还有缠满胶布的双手,她的形象太深入人心,社会需要更多这样执着于追梦、点燃他人梦想的人。

质朴中带着疲惫,那双真诚的眼睛有时让人不忍直视,她付出的太多了。免费办一所女子高中,真的是一个梦,但是,这个梦竟然成真了。可能,你的命是注定的,出生在哪里、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这些都不是由你所能决定的,然而,通过努力,通过重塑自我,运气确实会改变,那1000多名身在大山深处的女孩子,在桂梅校长的引领下,打破放羊、嫁人、生娃的桎梏,走出了大山,冲破命运牢笼,实现了更大的人生价值。

“我本是高山”,很有力量感,给人以豪迈之感,有一种傲视群峰的潇洒和经历过艰难困苦之后的宽阔胸襟。很多时候,我们跨不过去的不是别人的眼光,而是自己心里那道懦弱的坎。“我不行”“难度太高了”“别人太优秀了”……还没有上战场,这些心魔已经将你的士气杀死了一半。晚上想了千条路,白天起来还照旧,跨越自己,确实有难度。能站在高山之巅的,都是勇士。相信自己、热爱自己想做的事,有本是高山的底气,有无畏的勇气,便开启了一扇通向无数可能的希望之门。

高山,是厚重的、深沉的,有着一份沉甸甸的情怀。“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你们都能拥有更灿烂的人生、更幸福的生活。”“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活一天,我就会把教育继续振兴,让山里的孩子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这份信仰,是支持桂梅校长坚持走下来的精神支柱。

“好累呀”“干啥也没精神”“没劲儿”等等之类的话,并不鲜见,我们不时会觉得全身无力,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颓废得很。俗话说“人活的就是一个精气神”,有了人生目标,有了内生动力,便有了方向感。缺乏信仰,内心难免会空虚、迷茫,到底该往哪里走?芸芸众生,凡人居多。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慢慢筑牢基石,让人生不虚度,也很了不起。不管咋样,先打起精神来,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我们要相信,我们就是一座高山。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一张宣传海报上,海清饰演的桂梅校长与一群女学生手挽手,她们目光坚定,笑容灿烂,整个画面以暖色调为基调,朴实无华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生动地刻画了一幅温暖而有力量的女性励志群像。她们是高山,一群压不倒的高山!

绽放的生命,是一场花事;生命的绽放,是一种力量。只要你愿意,你就是高山!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篇6

看完电影后,快6岁的儿子很激动,在片尾曲时候还抑制不住地开始舞蹈,当然这有赖于我们坐在最后一排,而且观影的人较少,不曾影响到他人。观影途中,他多次为剧中的姐姐们加油,还问我这个真实的校长是谁啊!当我告诉他是张桂梅校长之时,他说“我在手机上看到过她。”

姑娘则偶尔来一句,妈妈大姐姐怎么了,她怎么哭了,妈妈我想回去了……许是我太崇尚,太敬佩这样的一种精神,太想让这种精神对三岁多的女儿产生影响,以至于带三岁多的姑娘来观影,她的确有些看不明白,不过于我而言这也没有什么,到底是否有助于她内心精神的塑造,这谁又知晓呢!

我被故事深深地吸引,多次泪流满面。张桂梅校长的大格局,高瞻远瞩和无私奉献令我钦佩,她那种无我的状态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我本是高山”是张桂梅校长本人,也是那一个个青春美丽的姑娘,我本是高山还可以是那一个个不畏生命艰辛坎坷,穷尽力气勇往直前的人。

这部电影的播出,迎来了口碑大反转,有人说电影将原著中酗酒的父亲改成了母亲是对女性的不尊重,有人还说展现孩子们在县城中逛街的场景中不合适,山里孩子根本不可能,还有人说改变了张校长的人生信仰等等。我想说,先看了之后再评价,不要被他人眼中投射的价值观和观点带偏了,做自己思想的主宰,我认为海清演的很好,价值观传递的没有问题,将张校长平凡中的伟大展现的淋漓尽致,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无私,看到了奉献,看到了不畏艰难,看到了心中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的张桂梅,这些优秀的品格都是值得被学习和传扬的,这个电影也让我看到了乡村女孩生命的觉醒,为自己而活的力量,她们本就是高山。

山里的孩子知山里孩子的心,山里孩子明山里孩子的苦,被帮助过的人晓张桂梅校长报的恩,有大爱,有信仰的人懂张桂梅们的良苦用心。

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篇7

近日,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张桂梅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让人深深敬仰。无数网友更是纷纷点赞:实至名归。最是情怀动人心,最是敬仰励人心。每每想到张桂梅同志的事迹,就会感受到一股股力量在澎湃,催人奋进,不由自主地去寻找张桂梅同志身上那让人敬仰、学习的“密码”。

“世上只有妈妈好”,她选择了做大山女孩的“张妈妈”。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更加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问题要及时关注、及时聚焦,更要在发展中解决。面对大山里孩子们的迷茫、焦虑和难过,张桂梅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与她们交心交流,开导她们再次走入课堂,更加积极乐观地憧憬未来。“张妈妈”用行动再一次诠释了该如何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正因为张桂梅对孩子们全心全意的爱,才有孩子们心中永远的“张妈妈”。这再一次告诉我们对待群众要不掺任何私心杂念,因为你在群众心里,不仅是党员干部,更代表着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对党越是忠诚,对群众就越是无私,越能自始至终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只有这样,群众才能真正把你当亲人。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她选择了让自己苦、让自己穷,因为孩子们的成长就是她唯一的'财富。“她没有房子、没有财产,十几年来一直住学生宿舍”,这就是张桂梅。“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她把自己贡献给了党和人民最需要、最光荣的。

事业,为孩子们插上了飞出大山的“翅膀”,践行着与时代同频共振,相向而行,充分彰显了党员的时代自觉。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身上这种“无我”的境界,更加融入时代发展,始终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树牢正确政绩观,不断汇聚民心民力。更加聚焦发展的关键领域、发展的短板,尤其是卡脖子的地方,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地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前进,把群众的满意和幸福作为我们唯一的“财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选择了“燃烧”自己。

照亮了更多人朝着“大山”前进的脚步。63岁的她身患20多种疾病,但她仍咬牙坚持每天陪伴学生晨读、上课、自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张桂梅为学生们传授了大道。许多学生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归大山,选择去最艰苦的岗位。人与历史长河相比,不过是一瞬,唯有精神永恒,永远在人们心里捂着。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更要认真思考,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最大的财富莫过于不断激励人心向上向善的精神。以赤子之心,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这才是党员干部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路径。人生虽短,但一旦践行着这样的精神,就能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永远树立被怀念、铭记的丰碑,鼓舞着更多的人努力奋斗。

时代楷模不仅充分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这背后更有对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价值的积极实现。在我们身边,“时代楷模”正闪耀着光辉,启迪我们要__,砥砺前行。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篇8

在观看《我本是高山》前就已经看过关于张桂梅校长的纪录片,电影结束,思绪久久不能平复。张老师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一个极致的理想主义者,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女性力量的具象化。张老师展现出的女性力量,是一种坚韧、勇敢、独立的精神,是一种无畏的勇气,是一种不被外界压力所左右的决心。在每一个微笑中,每一个坚定的眼神中,都蕴含着无限的力量,这种力量在时间的沉淀中愈发精彩,掷地有声。

《论语》中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在坚持信仰、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难免会有磨难与挫折,但只要心中有光,脚下有路,便能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张老师在建设山区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过程中,几经阻挠却仍不放弃,是作为共产党员的信仰支撑她一路向前,是张老师对党的承诺让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坚守大山深处,她从不抱怨,即便病魔缠身,也没有改变她为学生奉献自己的决心,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上千名女孩的未来,用希望的光芒照亮了山区女孩原本暗淡的人生。

电影终归是电影,是站在资本和艺术的角度俯视凡尘,影片中的情节只浮于表面,道不出张桂梅校长一路走来的艰辛。张老师带着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做好了随时为人民服务的准备,扎根在大山深处,站在群峰之巅为山区贫困女孩指出一条明路。张老师作为一位女性,是吾辈楷模,是我们的航标,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篇9

张桂梅老师,如同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在烂漫山花中倔强地绽放着。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却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作为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要学习她爱生如子,精心教育学生,辅导学生;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愿意做这棵树,让更多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我愿意做这朵云,让更多的云朵绽放精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张老师为榜样,牢记教育初心和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的自己,用真诚、善良的品质,充沛的精力和才智,带领学生们一起努力,一直向前!

《我本是高山》电影优秀观后感 篇10

看哭了!电影《我本是高山》改编自云南张桂梅校长的故事,感人至深。透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在党与政府的支持下,这位校长如何燃烧自我,照亮他人,成为了一座高山。借此机会,我将谈谈这部电影的一些观后感。

电影视觉效果和音乐搭配简直绝妙!画面和音乐完美呈现了云南丽江华坪女高的艰难环境与女主角坚定信念。这正是张桂梅校长坚韧不屈的精神体现!

电影中的角色栩栩如生!张桂梅校长的意志力、深厚感情以及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敬仰,更让人感叹女性间那份相互支持鼓励的情谊。

主题深远,引人深思!电影通过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展露了教育的巨大影响力和人性的光辉,深入探究真实事件中的教育精神,展示了现代社会的多元人性,可谓兼具深度与广度。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只要坚守,就能实现梦想,犹如张桂梅校长般,屹立不倒,成为一座“高山”。

不过,电影仍稍显不足。例如,张桂梅校长的个人生活和情绪变化描绘较少,使人们难以真正走入其心灵深处;对华坪女高贫困生的艰难境况和困境应变则未详细展现,使观众对这些问题的认知程度受限;对党和政府的援助展示不足,影响了观众对该主题的领悟。

尽管如此,《我本是高山》依然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好片。它生动地描绘了张桂梅校长的人生事迹,展现了教育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尽管有些地方尚待完善,但电影的优秀表现足以触动人心。我极力推荐这部电影,期待更多人能理解并感受到张桂梅校长的精神强大。

张桂梅的教育成果曾经受到过质疑,一些人认为她虽然帮助了很多女孩子上学,但没有培养出像985、211重点大学那样的高级人才。面对这样的质疑,张桂梅并不气馁。她深知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看眼前的成果。

有一个曾经不被家人看好的女孩子,在张桂梅的帮助下,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还顺利考入了一所好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帮助更多的孩子。

还有一个女孩子,在张桂梅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医生。她用自己的医疗技能和经验,为家乡的人们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些学生们的成就,也许并不足以引起质疑者的注意,但对于张桂梅来说,这些成果却是她最为自豪的东西。她深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他们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不俗的成就。

因此,张桂梅依然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追求短期内的功利性成果。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教育成果会越来越显现出来,她的学生们会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

张桂梅老师是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用实际行动给质疑者以有力的回击!

电影《我本是高山》观后感 篇11

康宜原定于昨晚进行的观影活动因故延到今天上午,原定的“观影团”成员周日各有要事,最后观看《我本是高山》的人剩下了四位——康宜伉俪、易家妈妈金医师和我。上午康宜让她的夫君富宇担任专职司机,两人专程从椒江开车来黄岩接我和她妈妈,我们两个老太太上车后,都笑说自己“今天涨身价了”。

10:30,车到椒江老粮坊德信电影城,康宜用手机扫出预定的电影票,我们走进6号放映厅。我们进去时,这个放映厅里已有一对母女,加上我们四人,中途又进来一位:出场时观众总人数7人。

电影《我本是高山》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她以“教书救人”为己任,引领大山深处的女孩们热烈生长、打破命运牢笼的故事。片名出自张桂梅定下的华坪女高校训: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我本是高山》首映前,网上就有不少吐槽的文字,主要是针对剧情与真实的不一致,譬如把女生酗酒的父亲,改成了酗酒的母亲;把山里女孩不学习的原因改成贪玩,逃课去逛街;把支撑张桂梅走下去的精神力量改成了她的亡夫……

我和康宜虽不是“英雄”但“所见相同”,我们都认为看完电影才有发言权。于是我们专门相约观影,此刻专注地盯着银幕观赏电影。

影片前半场以渲染贫困和办学的艰难为主,开学典礼时,学校俨然是一片工地,到处都是施工的钢筋水泥,开学典礼在仅有的一幢教学楼前面的空地进行,教育局长刚讲了两句话话筒就因保险丝烧断而“失声”,领导退场时陷进淤泥,刚开学的华坪女高没有食堂、厕所、围墙和大门——简陋至极!大山里深度的贫困,就像是深度的窒息和深度的绝望一样,让我看得心里很压抑的同时也领悟了张桂梅所说的“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深刻含义,因为高考才是这些大山里贫困女学生们逆天改命的唯一出路。

影片后半场着重刻画张桂梅用“愚公移山”的实际行动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的事迹:张桂梅节衣缩食,缩减自己的伙食费,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把钱省出来,去接济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把自己的被子、衣服翻出来,给学生们用,帮助她们补课;她拖着瘦弱多病的身躯,在大山里穿梭,翻山越岭对学生家访,精确收下应收的免费女生;去工地找回辍学打工的学生;她“顶风”克扣节假日,让老师加班加点给学生补课;就这样,3年苦战,17名老师中,有9名受不了,走了,但张桂梅还是带着剩下的人咬牙坚持了下来,全力辅导她们,并创造了奇迹,在一年半里让学习基础极为薄弱的学生达到高一水准,三年后96人全部考上了大学,本科率达70%。

镜头里,考上高校的华坪女高那些女孩们,一个个都满脸笑容,青春自信。她们用模仿张桂梅校长言行的小品表达对她的尊敬和爱戴。

看电影前半场时,密闭的放映厅令我呼吸不畅,加上剧情的压抑导致我直接倒胃呕吐,康宜要陪我出放映厅,我忍住不舒服,坚持看完了全场。

看完《我本是高山》,我想起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的话:“《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是圣人,他开创私学,培养了三千弟子。我觉得在改变女生命运这一点上,张桂梅确实是当代圣人,她是高山,是一个最真实、最纯粹、最有信仰的人,她的高尚唯有神会而无法表演。片中扮演张桂梅的海清,形似很逼真,但神似却嫌不足。特邀出演董老师的胡歌,形象也属于直线型而非立体型。编导把张桂梅的精神支柱归因为她对丈夫的思念,改变了真人的精神内核。片中张桂梅对老师的苛刻,对学生的死逼,违反了《劳动法》《教育法》。她提高教育质量的方法就是延长教学时间,逼着学生刷题做题。她的思想教育简单粗暴:“不读书你就回家嫁人生孩子去!”——虽然艺术允许虚构影片允许改编,但这些依然是片中无可否认的瑕疵。

真实的张桂梅说:“一个重病的人,为什么浑身有病却不死,却没有倒下?因为始终有一种精神支撑着我,那就是感恩,那就是回报!”为了感恩和回报,张桂梅经历了无数痛苦折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毫无保留,她孤身一人,没有车、没有房,只有学生……原汁原味的“苦行僧”张桂梅才是最感人的,她的“教书救人”的朴实追求是我们最稀缺的、最宝贵的。

高山仰止唯有神会,这就是我观看《我本是高山》后的感悟。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