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第二课堂》直播节目一起观看浩瀚太空,品尝太空食品,揭秘航天员训练日常等等。下面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午夜帮大家收集的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700字6篇。
你相信在太空上能用水做成桥吗?你相信在太空中能把水油分离吗?你相信在实验箱里能实现相对论吗?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天空课堂吧。
今天翟志刚老师、王亚平老师和叶富光老师给我们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有用水的张力做水枪的实验,有炮兵墩墩的实验,还有水油分离等实验,我看的津津有味。一开始,王亚平老师利用过饱和乙酸溶液做了一颗水球,这水球非常的神奇,一出来就成冰球了,看似冰球,可是王亚平老师一摸却是烫的,真是妙趣横生。另外在太空抛物实验中,王亚平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助教——就是冰墩墩。冰墩墩被抛出后,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这个知识点要是记不住,可就对不起”再就业的冰老师”了。接下来是我最喜欢水油分离的实验了,在地面上水和油自然分层,油在水上,而在空间站上,水和油并没有自然分成,而是需要离心作用才能分成,叶光富老师用力的甩了甩。水和油竟然自己分层了,真是满分作文网太不可思议了!最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太空舱内的14个实验箱,这几个箱子可以做一千多个无法在地球上完成的实验。
看完了天空课堂,我十分为祖国感到自豪。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的航天人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攻关的队伍,由此形成了航天精神。想要把航天精神传承下去,必须靠着青少年的刻苦学习,所以现在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要上课总是说话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不按时完成,我们一定要杜绝这些不良现象。要像这些航天员一样刻苦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科学梦张力无限,飞天梦永不失重。经过两次太空授课,我受益匪浅,不仅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对学习的热情也更加强烈了。仰望星空上的神舟13号,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第一次的天宫课堂后,我们迎来天宫第二课堂,先讲了一些实验,然后学生提一些问题,三位老师回答。对我吸引力最大的两个实验,一个是“冰雪”实验,一个是“水油分离”实验。
“冰雪”实验的主体是在醋酸钠过饱和溶液中放入醋酸钠晶体使其结晶便做出了雪花的形状。用化学元素进行一个造雪的效果,便有了这一实验。透明的液球飘在半空中,王亚平老师用沾有晶体的粉末的小棍点在液体上,球
“水油分离”实验是用力摇晃一个装有水和油的瓶子,让水油充分混合,瓶中一片黄色。在我们地面上,一会儿就会发现水与油分离开了。而在太空中,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瓶中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油滴仍然均匀分布在水中。然
而抓着系在瓶上的细绳甩动瓶子。数圈后,水油明显分离,油在上层,水在下层。在空间战中水和油“难舍难分”,长时间保持混合态,是由于在微重力环境下密度分层消失了,也就是浮力消失了。是一个正常现象。
在太空中,抛出一个物体,不一会儿会稳稳落对面人手中。如太空抛物一样,王亚平老师水平向前抛出冰墩墩,在空中画出一条漂亮的直线,稳稳站在叶光富老师手中。这正是展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现象。在太空站中,“冰墩墩”摆件在抛出后几乎不受外力的影响,保持近似匀速直线运动。
“太空中水能烧开吗?”一位西藏同学问了我想问的问题。答案是不能,因为太空中没有可助燃的氧,连火都点不着,在有氧环境中,太空没有压力,所以水沸点低,可能连10度都达不到。他们都是特定的水,可直接饮用的水。
空中课堂真奇妙!并且又用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解释了这些奇妙的现象。努力学习,去揭示更多的奥秘!
在这里我再次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科技的进步,相信在未来,我们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新的“航天梦”,在浩瀚的宇宙中留下更精彩的中国印记!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下面就跟着我的脚步一起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吧!
重力究竟有什么奇妙之处呢?“重力”是三百年前牛顿发现并提出的,在那时的某一天,坐在树下休息的牛顿被一棵掉下的苹果砸到了,然后牛顿脑海中浮出一个疑问:为什么苹果是往下落而不是往上飘呢?后来,经过不断研究,他发现了重力,苹果在离开树的一瞬间受到了地心引力所以才会向地面砸去。天宫课堂中的主持人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失重”是否意味着“重力消失”呢?不是的,在有趣的地面实验后,我们发现“完全失重”时重力并未消失,只是我们感觉失重了。
在做完这些奇妙的实验后,我们初步了解了一些神奇的知识。后面,就到了我最感兴趣的活动了!和空间站的宇航员们连线做实验。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太空“冰雪”实验,王亚平宇航员在太空中把过饱和乙酸钠溶液混合起来,并用容器挤出一个小球,我们惊喜的发现,这个小球居然结晶了!这真的又神奇又美丽。这时我又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个“小冰球”是不是摸起来很冰呢?宇航员为我们做出了解答:我们所看到的冰球其实是一个“热球”,它虽然表面结晶,但是摸起来却是热的,这与我平时见过的完全不一样,宇宙真是太奇妙了!
其次,宇航员还为我们展示了水油分离试验。在地球上,将油和水装在同一个瓶子里,盖上盖子上下摇晃,油和水是会相互分离的,形成上下两层。但在失重环境下,水和油并不会分层。那怎么让它分层呢?宇航员为我们介绍了离心机,通过离心力快速旋转使水油分离。最后,还有太空抛物实验、宇航员告诉我们在太空人体的神奇现象等等。
这节天空课堂教会了我很多关于太空中的知识,也为我们展示了很多实验,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爱上了科学!我要努力学习,打好科学基础,希望将来有一天也能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今天,阳光终于出现了,暖暖的橙色照着我的书桌。快到下午三点半了,我合上书本,做好准备收看天宫课堂第二课。叮叮叮,闹钟一响,我迫不及待地点开了链接。平时在课堂上,霍老师经常和我们分享神舟十三号和天宫的最新动向,我们一直都在关注着王亚平老师、翟志刚叔叔和叶光富叔叔在天宫一号的生活。王亚平老师的爆炸头、翟志刚叔叔和叶光富叔叔不同的锻炼器材,都让我觉得好奇又有趣,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充满了趣味性和神秘色彩。我们通过屏幕看见了宇宙未知的壮美,纯净得像一颗蓝色的宝石。
今天的“课堂”上,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亚平老师演示了微重力下的水油分离实验。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水油分离的现象会消失,而通过“太空离心机”的高速旋转,又会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我非常好奇,马上去厨房拿来水、油,和天宫课堂同步实验。妈妈在一旁告诉我,水和油有着不同的密度,就像如果用油画棒画出图案,再用水粉颜料加上水画背景,当水粉遇到油画棒,就会“自动”散开。
妈妈的解释让我觉得更加好奇了,立刻拿出油画棒和水粉颜料进行试验。我先用油画棒画好了火箭和星星,再用大量水稀释的水粉颜料涂深蓝的宇宙。通过试验,我观察到,两种性质的画材边缘果然有着明显的水、油分离效果,水粉颜料碰到油画棒,真的就乖乖退后了!这下,我对水油分离更加理解了。
从今天开始,我要更努力地去了解宇宙:在太空中怎么样四处走动?怎么样才能去太空度假?怎么样在火星上驾驶机器人?我还想看看月球上的玉兔,看看火星上的祝融号。再多看看宇航员是如何训练的,中国宇航员都是非常勇敢的人,他们都经过了刻苦的磨砺,和奋斗在祖国各行各业的人们一样,让我敬佩。
晚上,我站在阳台上,努力去找天空中在云后躲猫猫的星星,望着天空的美丽,也珍惜脚下这颗美丽的蓝星,期盼天宫的宇航员平安归来!
“天宫”中的中国结
我喜欢“天宫”空间站上美丽的中国结,它挂在鲜艳的五星红旗对面,共同在浩瀚的太空中组成了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也让我们倍感亲切和鼓舞。
我还记得上次在学校观看第一节“天宫课堂”后,同学们开心、兴奋的样子。带着这种期待,今天我们在疫情之中、在家里面又细细观赏了第二节“天宫课堂”。刚刚与太空连线的那一刻,看到熟悉的背景和亲切的面孔,身为中国人我倍感自豪。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空间站,是十四亿炎黄子孙逐梦苍穹的历史跨越。亚平老师上次做了一个水珠凸透镜,这次她用两块塑料板来演示水的张力,形成了一个水桥,简直太神奇了!从太空冰球到水油不分层,再到物体自己回到宇航员身边,每一个物理小实验都那么神奇,三位肩负航天使命的宇航员,在那一刻仿佛都变成了一位位和蔼、幽默的魔术大师。
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外的宇宙传递科学知识,这是现代科技创造的奇迹。孔子当年一定没有想到,自己的后代能够像嫦娥一样飞向太空,在“天宫”中授课。短短六十分钟的“天宫”课堂结束了,但我的心依然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小时候,我曾经非常向往太空,小脑瓜里装满了对神秘宇宙的问号。只是后来随着年龄增长那热情淡化了。可是通过这两次太空授课,我对太空的期待与向往又一次被激发。一连串问题重新浮现在我的脑海:太阳系外有什么?银河系外是什么样的?宇宙到底是怎么组成的?在浩瀚宇宙中,我们生机勃勃的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吗……
如果浩瀚的宇宙是一个宝库的话,那么强大的国力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就是打开这宝库的钥匙。这次太空课堂,充分展示了我们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航天员化身教师,为中国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神奇的太空科普课。这一刻,生在华夏,有� 那“天宫”中的中国结,凝结的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展示了伟大祖国的繁荣和昌盛!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星空。”无论是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天宫升腾、还是天问探火,对于星辰大海的探索,中国航天事业的一辈辈人的脚步不停。不忘宇航心,飞扬问天梦。
我心中这颗科学与宇航的种子,也终在3月23日发芽生长。
在太空“冰雪”实验中,因过饱和而形成的结晶“热”“冰球”;在液桥演示实验中,因水面张力作用而连接起来的“桥板”;在水油分离实验中,因离心作用而分层的水油瓶……这些神奇的现象,紧紧地揪着我的好奇心,直至结束,当时那份新奇与激动能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也更加渴望揭开这神秘宇宙的面纱。
犹记挥手告别时,三位宇航员坚定的微笑。我突然想起百年前,鲁迅先生那掷地有声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有一分热,发一份光。”当世人都对舒适安逸的生活趋之若鹜,对冗杂艰苦的日子避之不及时,俨然,这三位宇航员,乃至他们身后千千万万的,为中国航天事业付出终身的人们,都做了相反的选择——一片丹心赤诚报国,精益求精奉献航天!如今,中国航天成就举世瞩目,在这背后,离不开一个个探路者的奔赴、求索。是他们的负重前行与默默奉献,才让接连的捷报托起民族新兴的希望!
每个时代终将落幕,每一辈人终将老去。不会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挡在前头。在科学宇宙中拓路拓荒的重担,终会落在我们肩头。
诚然,会彷徨会迷惘,但“青年者,国之魂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上曾写:“青年如初春,如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新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换言之,我们,处于朝阳初生,万事可探寻的风貌年华,有何可怕?有何阻挡?
于我,必要摆托冷气,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纵使无法成为宇航事业的一分子,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善尽美;纵使还未到工作奋斗的年纪,也要将奋勇驱前、开拓创新为理想而践行、砥砺。
我必要迎着无上荣光,在科学宇宙中踏路拓荒。为家,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