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柴静《穹顶之下》有感作文精彩4篇

小环境可以控制,能够改变,从改变小环境开始,影响着每一个人,再去影响大环境的改变。

观柴静《穹顶之下》有感作文 1

昨天看完柴静《穹顶之下》之下,首先是对柴静的敬佩,且不说前几年的新闻闹的沸沸扬扬是真是假,怎么也掩盖不了一个知名人物通过这种方式对环保事业做的贡献之大。它可能会触动到中国千千万万人的思想,它也可能会影响到高层对环境政策的制定,从这方面可以说是带来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看完《穹顶之下》之后,发现微信圈里已经热评一片。有人呼吁体制改革,有人呼吁节能减排,也有人从自我入手,步行上下班,这是这部记录片带来的正面反应,还在持续发酵。淄博的污染一直是比较严重,从2000年初一到张店开始,上班骑着自行,顶着烟雾去上班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有一年淄博还入选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一时全城轰动。

去年APEC会议召开,淄博实行了几天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车少了,空气确实清新了,人们终于在平日里看到了蓝天白云,虽然这个蓝天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但“APEC蓝”已�

去年年底我加盟了一个环保项目 ,在淄博从事室内装修污染治理。当我把这个消息发给了几个微信圈内的好友,原来的一个同事跟我的对话让我印象深刻:“你说的甲醛有淄博空气毒性大吗”,我思考了一下这样回答他:“室内甲醛是小环境,淄博空气是大环境,大环境控制不了,小环境是可以控制的”。

这话说的有点无可奈何,家里温暖的港湾,是每个人的依靠,如果家里都不安全了,我们的心该何去何去?在中国好象唯一免费的东西就是空气,现在空气污染到让人无法呼吸,人们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去净化,这真是一种悲哀。室内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我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但难道永远生活在室内?这也是柴静的迷茫,继之而来的是她的行动。那我们呢?

大环境的改变需要从根上做起,当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这任重而道远,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真正的蓝天白云清河绿地。

观穹顶之下有感 2

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别去照亮别人。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记得当天一起床刷朋友圈,第一条看到的就是上面这张图。接下来继续翻阅,可想而知几乎整个朋友圈都被《穹顶之下》刷屏了。且舆论基本都是说支持的。那时候我还没有去看这个视频。可能是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贬低,所以心里对这篇报道隐约是不看好的。今日下午闲来无事,翻看微博就点开了这个视频。一口气看完了第一遍,脑子里突然冒出应该动笔去写点什么的想法,然后我又开始看了第二遍第三遍。于是乎,关于剑心所写的内容,在我看完全篇报道后,只能对这个人产生鄙夷之情。他偏不关注整个内容的中心点,转而从娱乐的角度去点评它,偏偏还这么多的人去转载。我有点不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后来想了想,有了个比较偏激的结论:有时候在大多数意见一样的情况下,人的眼睛就会首先想看到不一样的东西。我承认视觉疲劳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可能是希望用此来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此人正是利用大家的这种心理特征来吸引眼球。

"一个人,别说人了,一个活物应该这么活着,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能感觉到那个碎雨的那个味道,又凛冽,又清新。秋天的时候你会想,跟你喜欢的人一起,就一个下午什么都不干,懒洋洋的晒一会儿太阳。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教给她,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妙。"在听完柴静这段讲述,大自然的美好在我的脑海里无限放大。我去过云南,去过西藏,去过中国很多美丽的地方,同时也去过山西,去过北京,见了很多城市的施工现场。起初,这两幅对比图在我心里刻画的并不是那么的明晰,但是今天,此时此刻,看完了柴静对雾霾的报道。总是禁不住的想起那充满绿色的,令人舒畅的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提出问题比问题本身更有意义。柴静显然不是科学家或是发改委委员,正像小崔不是袁隆平、满嘴酒气的白岩松即便酒醒也踢球不进空门一样。同理,搞商务的骆家辉闲得无聊似乎硬是生造了PM二百五除以一百这个名词,猜想胡适亦不在行戏剧(即便在行也要“”不在行“”),陈寅恪只谙文史,李银河更是没做过一天"一针包好"的医生。但"瞎折腾"至少是种勇气,至少以上诸君观照了人类无智观照、无力观照、无胆观照、无兴观照的领域,即便是女文青的一厢情愿、矫枉过正,那也强于沉默是金。当下国情,提出问题,其意义就远大于问题本身。而,论逻辑有疏漏,有请专家学者光谱核磁有机无机碳十二分析;论数据不准确,学学新闻联播开放过年大数据家国万事兴雅致技术;论女神主事煽情,不比千里迢迢漫漫雪路瞅你一眼就走;论主播私生活不检,捎本地摊八卦围观霆锋靖雯柏芝亚鹏更爆;论产业结构难调,想想三大改造公私合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论能源私有不可行,难道捆绑北极熊卢布贬值欧佩克价跌国内反升好受?梦呓乱语一遭,不如呼唤国家行政干预与"公民社会"成员各行其力。但仍要提醒一下,穹顶之下,口罩对某类人仍是必须,而五毛钱大约是买不起一个口罩的。

柴静在对山西省孝义市市长的采访时,市长是这么说的,"政府对于焦化,我们始终是冷静的,我们采取措施之后呢,后面的这股劲我们给压住了"。在被问及为什么还有30多个违规项目上来,市长却顾左右而言他的说,"作为孝义我们态度是坚决的"。柴静继续追问,画面却出现市长"你不够了然"的笑颜。采访的期间也一直伴随着滑稽的音乐。我不知道这种讽刺是对于老百姓对现状不够理解的鄙夷,还是对关于环保不够完善的现有制度的无奈。柴静并没有否定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她也说了如果不是因为城市化建设,她可能现在还在老家,在她父母帮她找的一个单位里面工作,戴着蓝袖套打着算盘度过余生。城市化给了我们个人的自由,也带动了国家的经济繁华。我们不能去否认它的成就。但是社会是进步着的,在GDO高度增长的昌盛下,却是十三亿人同呼吸的环境作为代价。是不是该考虑有点得不偿失?

"我们很多人不讲辩证法,只要是有缺点就把你无限放大,越描越黑,还不如不说"。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如是说。但是哪一次的变革不是经过铺天盖地的指责呢。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说了一句话我很赞同:"当一个产业被淘汰的时候,会有另外一个产业冉冉升起。只有开放市场,才能分享智慧,寻求创新。才能得到世上最好的东西"。中石油的一人独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期间不乏我们国家体质的纵容,一直到现在,演变成许多官员的无奈。

昨晚聚餐朋友喝了酒,只好我代驾。在路口等待红路灯的时候,突然一下就慌了神。我以为我在后退,实际上却是所有的车都在往前走,而我却停在原地什么动作都没有,脑子里突然一下就是空白状态。今天同朋友说起这个事,才知道原来不仅仅是我个人有过这样的感觉,身边的许多朋友也同样有过。言语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只有当你说出口的时候,大家才会知道。而我们一直在抱怨周边的环境,但是却极度缺失环保意识。柴静帮我们唤醒它,这无疑已经是她个人对这个社会所能做的最大的贡献。

观柴静《穹顶之下》有感 3

在拿起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犹豫有没有必要这么做呢?我写了发出去会有多少人看呢?他们会认同我,还是会说我故作姿态呢?但是我被柴静自费百万调查中国环境问题根源的故事所打动,也为中国发展现状惊讶和悲愤,更为我是一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何去何从所忧虑。柴静如果有我这样消极的心态不挺身而出,展现一个媒体人从业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话,今天我就不会、还有很多人也不会了解到中国环境这方面的现实,让我们认识到环境发展接下来的进程和方向是什么和意识到自己对改变身边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再一想人家付出了这么多拍出这么贴合我们自身生活的纪录片,我们就不能花2个小时认认真真的看一下吗?非但要看还要写,要认认真真的写,一是加强认识,二是引起共鸣!

首先柴静是一名受害者,和中国无数受污染侵害的同胞们一样无奈和悲叹。然而柴静又是一名调查媒体人,她有权力和资源用行动揭示出中国正面临的可怕危机。她在社会舞台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扮演了一个唤醒社会共识的先驱角色。柴静原本是央视《看见》栏目主持人,调查过中国各类社会问题,一度成为新闻热点。十年前柴静就调查过一个环保专题,然而当时环境问题似乎离我们很远,并没有在社会的水潭里泛起大的浪花。十年后怀着孩子一出生就患有肿瘤的悲痛,她毅然决然的又一次挺身而出,向社会“宣战”,向自己也向社会寻求一个公道和交待。

演讲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为中心逐渐展开。雾霾是什么?在这里做一下区分——即什么是雾?什么是霾? 雾是大气中水汽凝结而成,通常出现在夜间至清晨,能见度小于一批从,具有很大湿度和明显边界的天气现象。霾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大量有机燃料燃烧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有毒气体,悬浮颗粒物到大气中,它们可以在大气中凝结反应和扩散,致使能见度降低,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天气现象。我们这里所说的雾霾即是第二种。

雾霾像突然刮来的一股西北风,让整个中国都得了个重感冒。起先是河北山西重工业区,能源消耗巨大,致使蓝天白 很快江南沿海地区也步入了雾霾的阴影之中。就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一年中竟有200多天处在雾霾中。不得不感叹汽车燃油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之大。我信息比较闭塞,最先引起我关注的的北京的雾霾,然而北京不是污染最严重的地区,石家庄和唐山重工业区污染才更严重。但是为什么雾霾都看北京呢?难道北京的市民就素质高,公民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吗?更重要的是北京是中国的文化政治和国际交往中心,是中国的一张脸面。如果不处理好,该怎么搞奥运?该怎么谈外交呢?

世界在看中国,中国迫于压力,也将会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然而经济发展和污染治理有着尖锐的矛盾,那中国到底会下多大的决心致力于治污呢?打个比喻:中国就像一个从农村出来创业,一路摸爬滚打跻身上流社会的暴发户,交际时发现有诸多不体面,于是考虑要不要花大钱买一身名牌西服,或者干脆回老家偏安一隅算了。然而清朝闭关锁国带来的教训刚刚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对污染放任并不可能得过且过,群众的呼声和舆论的压力会不断高涨,污染治理一定是一条必经之路。中国税收稳定,外汇储备稳定,对外贸易关系稳定。有钱才会阔气,中国不缺钱,只缺决心。

为什么要那么大的决心呢?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国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有些模糊和不透明的因素,市场经济调控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政府现在仍虎视牛行,积攒力量,静待时机。

从记录片中可以看出,法律对污染执法部门分工不明确,环境相关部门是指环保局、卫生局、质量监督局还是工商局?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果责任不能具体到个人,都有权的后果就是都没权。没有权倒是好了,就怕有权却滥用权力。汽车不符合环保要求却个个贴着环保标,监督部门、监察部门、执法部门都视而不见,他们的职能又哪去了呢?权力成了相关部门敛财的工具,那就是逼着百姓弄虚作假啊。这不禁让我想起《康熙王朝》里的康熙的一段经典台词:大清的危难不在外面,而在朝廷,就在这乾清宫的大殿上,你们个个都那么清白?把你们做的那些事都拿出来,在太阳下晒一晒省得发霉、发臭,要知道,这朝堂之上腐一块,大清就腐一大片呐!(大意如此)

一个朋友说人们不重视环保也很正常,中国的环保事业刚刚起步,要将环保产业应用于实际,需要一个长期缓慢的浸透过程,必然会损害某些团体的利益,从而出现博弈,出现政治斗争。政治斗争胜利,工作开展才会顺畅,产业转型会如疾风骤雨,环保产业才会异军突起,中国在努力。中国目前环保投入大于产出,当地政府为了经历发展不同意,企业工人为了就业吃饭不同意,环保局形同虚设。就像片中山西省环保局局长刘向东所说:它这个猫是地方政府养的猫,猫能不能捉耗子,捉几只是政府说的算,不是环保局说的算。环保部门没实权,不好干也不敢干。我有一个在环保局干了五年的朋友给我说:你千万别考环保局,环保局是给政府挡枪的存在,有事的时候用你,没事的时候滚的远远的。这不禁让我这个学环境的学子心寒,未来该何去何从?我觉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皮肤,空乏其身,一时的不景气只在隐忍只在潜伏积累只在养精蓄锐,一旦时机来临,必如下山猛虎,逐鹿之豹。

片中道出中国能源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环保推动的关键因素,国企垄断经营,凌驾市场经济调控之上,缺乏必要竞争力,已经到了腐烂发臭的地步,每天消耗着巨大的资源,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盈利却微乎其微,出现了资源利用和产出严重不平衡的现状。然而国家为了稳定劳工就业,在未规划好下一步发展战略之前,只能消极出资扶持,以维持社会稳定。片中柴静问:‘中国的雾霾需要治理的话,最关键的是什么?’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义说出六个字:‘能源体制改革’

观柴静《穹顶之下》有感作文精彩4篇

观穹顶之下有感1200字 4

看完柴静《穹顶之下》,这个山西老乡为空气清洁做的具体工作,包括作为资深记者对事情的影响,应该说正能量是巨大的。在每年一度的两会之前,如同把一块巨石抛向这个前行疲乏进而经济转型的社会生活中。也或者说是大河涌动之中的抛下一枚深水炸弹,激起的浪涛足以撼动一些既得利益者和习惯势力。但愿在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层面对解决污染有所推动,有所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给了人类影响自然的无限可能。对物质进一步需求和贪婪,使人们误入歧途。其实人们的生存条件,无需那么多的能源和自然的消耗。在原始的小农经济下,人们的需求无非是温饱要求的一点食物和衣物,简单的洞穴或房舍。人类的智慧和思想宝库可以毫无限制地增长,而对于保持生命和思考所需的物质,不管变换了多少花样,升级多少代,用以提供给生命的能量永远是那么一点就足够。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老祖宗早就有人身体力行,如同那些现在仍然在深山中修行的隐者,不管出于哪一种思想渊源,对物质的需求都降低到最原始的状态,追求的无非是精神上的成就和满足,恐怕这是人类文明下一步都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我的博客以“有限的物质和资源,无限的生活和内心”表达了最初的这种心情。身心相得益彰的健康之路,才是个人幸福安宁的途径。贪婪会带给人们心灵深处的不愉悦,人们会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物质的富有、财务的自由并不会完全对等地赋予自己精神上的愉悦。假如没有思想智慧和文化艺术上的跟进,再多的财富和享受,也不能换来心灵的宁静和快乐。

雾霾的形成,事实上是人类对煤炭和油气等能源的无节制消耗造成的,这种社会发展趋势正是由于人们对于物质无休止的追求造成。所谓的身外之物,即荷载人们思想和智慧的身体之外,极大丰富的商品,林林种。种的物资,这些看似美好的东西,都是对自然和能源无限索取换来的,而这些所谓好东西并不都是我们必须的。就像华丽繁复的包装下面,我们需要的只是某件东西本身一样,决不能做买椟还珠的蠢事。

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达不到的时代,对自然和能源的索取受到客观制约。而今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渐入无所不能的境界。这种趋势中人定胜天的豪情难掩人类颠覆自我生态的幼稚,是人和自然相处中必将迈进玉石俱焚的误区。老祖宗早就有天人合一顺势而为的自然观,即便是今天,在这种危机来临之前,仍然有人对此提出思考和预警。对于节能减排,一切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的困惑难道比人类自身生存都重要吗?回答绝对是否定的。

从小我来讲,节能减排是一种修行。降低个人的物质欲望,不要求人人都去大山中修行,只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就如片中提倡的,少做一些对环境不利的事,多做一些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事,就是善莫大焉。而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那就需要一种共识,我们需要的不必那么多,或许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升级版的小农经济,或许是片中提出的在放量增长的过程中,把节能和减排做到极致。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思想和智慧、文化和艺术的无限发展和繁荣,那些应该剔除的物质增长,应该像毒瘤一样舍弃。就像面对雾霾和诸多生存问题时,我们有能力想出解决问题的法子,这才是人类能够舍弃物质包袱困扰,依靠智慧继续前行所需要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