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优秀9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感动中国2012年度颁奖典礼》观后感 篇1

不管从意气风发到两鬓斑白的伟人,还是纯朴的百姓把播下爱的种子变成了接力赛,从黑土地洒向人间,让人间感受到了温暖。那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关爱的美德,,而这些温暖又让我们的国家得以从冰雪融化成溪水,流淌在人间,而得以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有希望。当我们从呱呱坠地,就有了父母无畏的关爱,而极少数的婴儿却遭到丢弃。但世上存有一些好心人士收留那些弃婴,无论那些弃婴的健康状态,还是残疾程度,都义无反顾的做出了艰苦的抉择:收留他们。就是高淑真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去收留上百名的残疾人士,在家里人没有饭饱的情况下也不让那些残疾孩子们的肚子受的。半点委屈,她为的就是让那些有残疾孩子能够为自己挣得养家糊口的钱去,她已经不在乎自己的饿,冷,暖……只在乎那些不能自理的孩子们,她不仅仅是她自己孩子的妈妈,是那上百名孩子的妈妈,她是可敬的!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嘴里说出了:把自己的肾捐给那些最需要的人,最后还把自己的肝也捐给了那些真的需要的人士。她还没有受完应尽的学习义务,但她想,却再没有了机会,她的年华还没有绽放,就已凋谢,留在了人间温暖,她就是:何月。人间冷暖完全由我们自己去铸造,不要忽视那些微小的事,这样才能让那些小的变成更大~ 的温暖去温暖人间。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2

每年,都会有这样一群人,站在感动中国的舞台,没有绚丽的背景,也没有耀眼的闪光灯。但这个舞台一样,朴实无华。但他们却在这样一个经济繁荣的年代选择去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他们,感动了中国。

校长张桂梅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迎来了无数人的点赞和敬仰。12年来,张桂梅同志为1804名学生圆了“梦”,她是大山里当之无愧的“圆梦者”。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圆梦者”。

要有“圆梦”的赤诚心。她是学生们心里的“张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正是张桂梅同志把孩子们视为己出,才有了这样深沉的爱。这背后是一颗党员的赤诚之心,把对党的忠诚化作对人民最真实的爱。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是把群众当亲人和家人。在为民实践中,我们要有这样的自觉和态度,让群众少跑腿,自己脚下多沾泥,坚实步子;让群众多开口,自己少插话,耐住性子;让群众少为难,自己多辛苦,厚实里子。要跨前一步,主动为群众的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关切提早谋划,及早落实,多一些“暖心包”“温馨袋”,少一些消极应付,把忠诚和热爱融入到为民的点滴之中,融入到为民的“圆梦”之中。

要有“圆梦”的硬本领。张桂梅同志带领华坪女中每年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民还要有能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化解这一矛盾,没有本领是不行的。斗转星移,“能”要与“时”进,要更强,这样遇事才不会一筹莫展,而能迎刃而解。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学习,向群众学,向先进学,向优秀学,尤其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充分发挥好党的理论指导实践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要加紧到为民的事上去练。积极到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去,在具体事务的“练”中不断锤炼意志,总结经验,提升能力。孰能生巧,干得越多,经验就越丰富,短板就能补得越齐,本事就越高强。

要有“圆梦”的无我境。张桂梅同志以学校为家,把培养学生作为一生追求。即使学生们离开了校园,成家立业,她也时刻关注着她们的人生和成长。无我无私,白璧无瑕。在为民“圆梦”的路上,我们要涵养这样的境界,要以百分之百的坚定、百分之百的力量、百分之百的奋进,全心全意、不留余地为民做好每桩事,干好每茬活,答好每张发展卷。为民无止境,一些民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做“夯根基、打基础、管长远”的潜绩。面对这样的事业,我们更要踏踏实实、无怨无悔、久久为功地埋头苦干,把追求潜绩作为内心为民担当的“基石”。有这样的“基石”,我们就能去除浮躁之气,真正行稳致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就是圆了人民群众的梦,也是圆了每个党员干部的梦。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400字 篇3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这次颁奖典礼中,有为了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陶艳波;默默捐款二十余年从不留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沙漠“飞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普江……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十三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的孝女朱晓晖。

朱晓晖的父亲在2002年患了弥漫性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她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辞去了工作。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将房子卖掉了,但是依然欠下一身债务。她和父亲便在社区的车库里安家,一住就是十三年。他们生活的唯一来源是她父亲每月一千余元的养老保险,常常只能够让父亲一人吃饱,她也有十余年没买过新衣服,生活的重担使她才41岁就头发灰白……

看了她的故事,我忍不住问自己:“她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孝“这个字的本意作出最好的诠释,那我呢?”我想,我以后也要和她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做一个孝顺的人,让父母更快乐!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4

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后,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一个人活着最需要有一颗博爱的心。

有一位教师她曾经说过:我以一个爱字为准责,爱生边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一位神兵他百折不挠、百炼成钢,是真正的兵中之王。孙炎明用生命诠释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

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王维。他是一位军人,当泥石流发生时,妻子把一个救命的电话打给了他,可是正在救人的王维根本没听见这个电话,当他再休息时,别人告诉王为他妻子和小孩一起被泥石流吞没了。那个电话留给她一个悲伤,留给我们一种力量,告诉我们爱人就是爱自己。在灾难发生时有许多人第一个念头就是救家人,可王维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去救灾民,这点让我十分敬佩。当当灾难发生时救群众而不救家人的人还有许多。如才哇就是。

才哇是一位镇长,当时他们村庄发生了地震,女儿打电话告诉他,妈妈遇难了,叫他赶快回家。可是才哇并没有回去,而是在帮助遇难的村民,一直到下午才回家处理事情。我觉得他是一位舍己为人,一位负责人的男人,对村民有着深深的爱。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在我们的生活中,国家中。总有一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他们为了我的祖国的兴旺而付出了一生甚至生命……

今天是我们班的活动课,老师打开电脑点击(感动中国)这个视频给我们观看,里面说的是一些为国家,为人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英雄。在里面我最佩服的是黄旭华爷爷。他的事迹让我最为感动。

先从黄旭华爷爷说起吧!他现在是一位共产党员,可是有谁知道他青春时的事迹呢?黄旭华爷爷大学毕业时就参加了制作核潜艇的工作,他在当时担任总设计的职位。因为当时这项工作是党密工作,所以不能透露给别人,连自己的亲人也不能述说。黄旭华爷爷的亲人们时常埋怨他。可是他没有放弃这个工作。如果核潜艇出了什么问题,他们即使在被窝里也会不顾一切地去解决。经过他们不休不眠的工作,终于核潜艇快速度地完成了。可是要真正地完成还有经过水压测试。在当时美国为了更高效的完成核潜艇,开展了水压测试,但是核潜艇下海10米时就因为承受不住水压的冲击而失败了。在当时美国死了一百多人。可是黄旭华爷爷并没有因此而害怕而是我自己亲自带领着战士们做测试。潜艇下了5米,10米,20米……终于核潜艇成功了。中国成为了5个国家中其中一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黄旭华爷爷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一生的青春。

正是因为这一些为国家而努力,奉献的人。我的祖国才变得如此美好。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创美好家园吧。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 篇6

“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这是2021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给予苏炳添的颁奖词。

苏炳添,这个名字已经在中国乃至于在世界家喻户晓,被誉为“亚洲之光”,他的'成名之战是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

“古有三英战吕布,今有苏神战七黑。”众所周知,在短跑赛道上一直都没有黄种人的身影,但苏炳添的出现将这个僵局打破。苏炳添身为一个黄种人,在百米赛跑内跑入10秒大关,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是苏炳添和常人不一样,他没有安于现状反而加倍训练,9秒93,9秒91,随着数字越来越小,他的信心也与日俱增,最终在东京奥运会以9秒83的成绩一战成名,成功打破了亚洲纪录,与“世界飞人”博尔特仅差0。03秒。

然而苏炳添此时已经32岁,早就已经到了该退役的年纪,他没有这么做,而且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和年轻运动员相比已经没有优势,所以选择了加倍训练。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出问题是早晚的事,在一次训练当中,苏炳添的腰受伤了,落下了病根,但他没有就此退缩,身体稍微有好转,就又开始训练。通过不断地重复动作改进动作,最终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实力。

“我已经32岁了,但我还能跑。”这是苏炳添的原话。是呀,如果一个人有坚定的目标,年龄又能限制得了什么呢?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发扬苏炳添精神,努力成为“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中国希望之花!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7

在今天观看了《感动中国》,心有感触,每年都能迎来感动中国人的一天,那些不朽的事迹长远留长,心中所思,心中所想,那些不朽的人们在奉献着爱,一种爱的奉献,一种精神无限鼓舞着他们。

在看到一名老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的为祖国奉献难以忘怀的事迹,让世界都知道中国也能完成核事业,也能富强起来。这名朱光亚老人,在他有生之年中,无私爱着祖国,无私的奉献,心中万般感慨,他的细心铸就着一群人的工作,他的体现让祖国永远铭记着。

其实每时每刻的事迹都传播爱的思想,一种坚决的信念,还有一名年轻人的故事也让我有所启发,他的双臂自小遗失,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走上辉煌的舞台在世界留下痕迹,一个医学界的医生,一个年纪到九十多岁的军人,他的无尚情怀感动人心,医者仁心,他立足自身岗位,医病救人,“一双上帝之手”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他说过“能治病并一定好药就能治好,要配相符合的药,减轻病人的负担,得到好的医疗才是最好的”。

一句话小小的教育能让多少民众感觉安心,事迹天天传,爱心感动你我他,这些事迹也同时让我感到生命中奉献着爱,是一种品德,能在工作上立足本职岗位才是最好的表达。

看完这些事迹,我的成长又进了一步,时常回忆着这些感人事迹,虽然一件并不出奇的一件事,却具有巨大的含义,每个感动人物,在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是一种中国人对于奉献的爱,现在我学会了成长必须牢记使命,克于职守,树立责任意识,才能更好的奉献着对军队和祖国的一份信念。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8

这是一个充满爱与感动的夜晚,央视播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林俊德、陈斌强、何玥、陈家顺、高淑珍、张丽莉、李文波、高秉涵、周月华艾起夫妇、罗阳还有湄公河“10·5惨案”专案组,这一个个烫金的名字,一位位无私的英雄,用生命感动了古老的中华大地,所有的中华儿女都为你们感到自豪!

林俊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他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病危时,他不顾医生和亲人们的劝阻,仍然要坚持工作,护士们只好含泪把他搀扶到办公桌前。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院士在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工作五个小时后,心电图波动的线缓缓拉直?他终于休息了。在临终前,他还曾向家人交代过:“一切从简,不收礼金。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把我埋在马兰。”马兰是一种能在沙漠里的艰苦条件下顽强生存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林俊德院士就像大漠上的一朵马兰,永远不会倒下!

林院士感动我们就在于他顽强的意志和对工作的负责。在幸福中成长的我们,会不会因为一点困难而倒下?面对小小的任务,会不会因懒惰而退缩?有时候,任务虽小,却折射出一个人是否负责的态度。我们要像林院士学习,做一个对自己、对事业、对祖国负责的人。

陈斌强是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由于给妈妈处理大小便,陈斌强的身上总有一股异味,他的学生们却从不嫌弃他,因为那是“爱的味道“。颁奖词令人难以忘怀:“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百善孝为先,陈斌强老师用一根布带,让孝道传递下去。在我们的父母年老时,我们会不会像当年他们照顾我们那样关爱他们呢?尽孝不是“以后的事”,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必须孝敬父母了。

在十大人物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张丽莉老师。2012年5月8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她今年才28岁,就被迫高位截肢。但是她很快就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

张丽莉老师被称为“最美女教师”,她对学生无私的爱、对灾难的勇敢以及她对生活的乐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如果我是她,在客车驶来的一刹那,也许不会冲上去推开学生;在昏迷醒来后,也许先顾及的是自己的伤势;在被高位截肢后,也许从此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向她学习的不仅仅是见义勇为,更是乐观积极的态度。

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守护“炕头课堂”14载的高淑珍、南沙守礁97个月的李文波、执着归乡的台湾老兵高秉涵、“爬”遍青山送医上门的周月华、艾起夫妇、用生命托举歼-15的罗阳、维护了我国法律尊严的有湄公河“10?5惨案”专案组,他们的事迹都令我刻骨铭心。

观看晚颁奖晚会,我的收获很多,从那些看似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身上,我读到了优秀的品质和促使我改变自己的力量。

《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9

感动,是一种力量,它总能直抵灵魂,温润心灵。

《感动中国》的意义之一就是给所有的观看者以信心:不要沮丧,不要失望,也不要去抱怨,有很多能让你感动的人,一直就在你的身边。

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2016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强敌,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感动中国》2019年度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