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中国成立的70周年。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建国大业》观后感 (荟萃【精选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时值隆冬,北京展览馆前人流熙来攘往,参观者络绎不绝。综合馆、地方馆、中央企业馆、科普馆四个展馆及展厅、展台前,热情的观众认真观看展出的实物、模型、图片、录像……,仔细地记着,不时地问着,展览会上气氛热烈。短短几天,记者所见所闻,引人深思,令人振奋!毫无疑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向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当你步入展览会所在北京展览馆的中央主大厅,便立刻被展览会鲜明主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调深深感染。看到环型大厅正中圆柱中央树立的总书记讲话的照片,仿佛耳边又响起了总书记讲话中强调指出的: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照片左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关于建立节约型社会重大战略决策的展牌,更使人感到一种庄严的使命感!
圆形主大厅墙上是一幅幅大小灯光片、图表……,仔细看来,不难感到步步深入、引人深思的总体设计。
一进大厅,左侧墙上“树立资源忧患意识”标题下的照片、图表,生动形象地向你展出了基本国情: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
国情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又是如何利用资源的呢?接着,又一组图表向你展示了“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环境约束突出……”的真实情况。这使你切实感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再延续。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型工业化难以实现。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接着,一幅幅照片、文字介绍、图表,循序介绍了资源节约进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指导思想、目标、措施;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实践、目标、重点措施。观后使你切身感到节约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须全民节约,共同行动。
主大厅参观后,你会深深感到党中央、国务院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决策的英明,认识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意义!
展示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决策采取的重大措施是这次展览会主要目的之一。在地方馆、中央企业馆以琳琅满目、色彩斑驳的实物、模型、图片、录像、投影等形式展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石化、宝钢、华能、神华、武钢等十几家中央管理企业在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实践和所取得的成就。
由于各参展地区、部门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指导,参展单位立足实际,体现特色,突出主题,巧妙设计,各展厅亮点纷呈:
在主体造型和整个展馆设计上体现出简洁、朴实、大方、雅致并充分体现“建设节约城市,共创美好生活”主题的上海展厅,给人的突出印象是:6组实物、4个模型、14个展板、7个声像放映屏幕及8组滚动灯箱的展示形式所反映的重点内容、总体设计、展材运用上均体现了建设节约型社会,以节约理念办节约展览的亮点。重点展示的新能源汽车、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铁路南站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青少年节约小发明、一杯水洗车设备等9个重点展示项目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奥运吉祥物――5个福娃的耀眼灯箱,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高举绿色奥运大旗的北京展区。这里集中展示了绿色奥运在场馆规划、设计、能源供应、建材使用、交通运输及以后奥运场馆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充分体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理念。
“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巨大标语将你引入了山东厅。这里展示的重点是工业领域的循环经济建设。观众一一看到:以干法除尘节水技术为核心,形成节能、节水生态工厂的莱钢集团;具有以发电为龙头,热、电、气、冷联供,形成集污水处理、塌陷地复垦治理、余热养殖、建材为一体的综合利用立体循环体系的兖矿集团;以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煤矸石发电、制砖、制水泥,使老矿重现生机的新汶矿业集团……
“从此不再仅是煤”七个字醒目标题,使观众驻足山西展厅,了解了过去山西由优势变劣势,现在如何通过煤的深加工再变劣势为优势的过程,给人以启迪……
“瓦斯是害也是宝”的标题,不仅把观众引向安徽厅,更把精力集中在淮南矿业集团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展示的模型前,并通过录像了解瓦斯治理20种理念。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展示浙江人的风格和成就;
“建设绿色三江源,构筑和谐新青海”展示青海省人民的广阔美景;
载歌载舞的藏族姑娘以其民族独特方式,把人们引向“科学利用资源,建设美好家园”的厅;
……
由于这次展览面宽、领域广、成果丰硕、展品众多令人目不接,尽管记者再认真,也仍不过是走马观花之感!
在采访和参观展览会过程中,吸引记者、感动记者的不仅是展览内容和形式及各厅的亮点,周围观众中所出现的特殊亮点,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在众多的参观者中,有不少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的拄杖高龄老人。12月18日上午,北京展厅出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白发老先生吸引了记者视线,我不由自主地走过去同推轮椅的高龄女士攀谈。据她介绍:我老伴儿今年已经88岁了,不能走路。他从事过教书等许多职业,对国家大事特别关心。我们从报纸上看到举办展览会的消息后,他坚决让我推他来看看。他说这个展览办得好,树立节约资源意识,建设节约型社会利国利民,关系子孙后代的幸福啊!再看看这位88岁的老先生坐在轮椅上认认真真地边看边问,你怎能不被他积极参与所感动啊!
经过几个天真活泼的中小学生,我来到一位青年夫妇面前。是他们热烈的交谈和认真地指点观看,不时地在本子上记着什么的行为吸引了我。当我请二人谈谈感想时,那位男青年幽默地说:“先生你弄错了,我们来参观的是三个人!”见记者不解,他笑着说:“告诉您,我老婆怀孕了,这不是三个人吗!让我们的孩子在母亲身体里就感受一下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不是很好吗!记者先生,我向你保证,当我的孩子一懂事,我就要教育他节约资源,因为节约资源不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事啊!”
当我看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赵家荣司长主动上前与一位白发盈头、步履蹒跚的高龄观众交谈并握着他的手连声说谢谢您的支持时,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不是再一次说明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吗!
……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商业化;流变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影始终是紧跟主流意识形态,担负着文化宣传、思想教育的神圣使命。进入90年代初,一部《焦裕禄》风靡大江南北,从题材上看,这部影片已经走出早期同类题材的创作模式,并且在叙事策略、艺术手段、影像风格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和发展,给当时的中国影坛带来不小的震动。
一个陈旧的故事经过了重新包装后怎么就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仔细分析便可发现,它很好地抓住了90年代的文化时尚和大众心理,并以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唤醒了观众内心世界的一份回忆、一种激情、一丝感怀和一线希望。焦裕禄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他实际上是一位为官清廉、公而忘私的“清官”典型。创作者最初的动机就是要“塑造出党的优秀干部焦裕禄同志心忧天下的宽广胸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严于律己的高风亮节的艺术形象”①,通过这个形象来唤起人们对党的领导干部的信任,完成“共产党是咱的领路人”的政治教育。但影片的感人魅力却不是来自其中的豪言壮语,而是来自它巧妙地叙事技巧、新颖的镜头语言和精彩的人物表演。和以往的同类题材影片不同,这部影片有意回避了焦裕禄作为一个人民公仆的政治信仰和伟大业绩,着力展示他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工作、生活状况及艰难困苦的处境,突出他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焦裕禄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智者,不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而是一个体察民情、为民谋利的有血有肉的普通干部,加上著名演员李雪健质朴无华的表演,影片首先让观众产生一种亲切感与认同感。同时,影片又在音乐、音响、情节结构、高潮处理、细节表现上刻意求新和极力渲染,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观赏性与娱乐性,有效地调动了观众的观影情绪,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与心理满足。《焦裕禄》的大胆尝试和意外成功,给中国影坛带来一线生机和希望。国家不失时机地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②的口号,向主旋律靠拢很快成为90年代中国影坛的一种时尚。从《焦裕禄》《蒋筑英》到《孔繁森》《军嫂》;从《开国大典》《大决战》到《大转折》《大战宁沪杭》;从《红河谷》《红樱桃》到《红色恋人》《黄河绝恋》等等,可以看出,主旋律电影在尽力完成其政治使命的同时,也在进行着内容的重组与形式的重建,并且在努力寻找一条和主流政治合拍、和大众文化合流、和市场经济接轨的新的创作道路。
2009年5月全国发行的《铁人》是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一次新的尝试,将题材锁定在著名的铁人王进喜身上。这样一部展现红色前辈的影片在很多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铁人,在中国只有一个普通工人的名字前被冠上这样的称呼,那就是王进喜。这是一个举国闻名的人物,他在不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许多惊人的事迹。以往的电影极少涉及到这种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这一次,导演尹力选取了以刘烨和黄渤两人饰演的现代青年的视角来看待铁人精神,让观众深切体会到了时代与精神的种种变革。
《铁人》的优点,并不是源自于这个造神时代所流传下来的铁人王进喜的名字,我们本来已有的对铁人的印象和感知,并没有在《铁人》这部电影中得到完整的展现。这部电影没有拍成王进喜的传记片,而是截取了铁人在祖国建设初期和国家最困难时期个人经历的几个横断面,通过这些片段的展示,使我们对铁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鲜活而生动,得到的结论只有一个:铁人也是人。原本印象中刚强如铁的人,也是有对有错,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疼也有伤,作为人的血和肉清晰的构筑在观众的面前。影片通过很多点滴细节将原先我们认为高不可攀距离现实生活十万八千里的“神”变成了“人”。尹力的电影中的人物总是能打破脸谱化,给他们以真实的面目。
在市场的强大攻势和诱惑下,主旋律电影也开始追求时尚化和流行化。首先是通过商业包装来打开市场。很多主旋律影片从策划、制作到推出,整个过程都借助于各种媒介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商业炒作寻找卖点,观众往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审美欲望;其次,启用大牌明星来提高影片的号召力。如李雪健(《焦裕禄》)、王铁成(《》)、宁静(《红河谷》),甚至有来自香港的张国荣(《红色恋人》),演员本身的魅力和风采构成了影片的活字招牌。
2009年还有一部不可不提到的主旋律电影,那就是“全明星阵容”的《建国大业》。“全明星阵容”是这部影片的最大卖点,观众们似乎已经忘记这是一部主旋律电影,而是把它看作是一场对于演员的“大阅兵”。像这样在一部电影里塞下近两百位明星演员的做法,其实在电影史上不乏案例,其性质最接近的应该是前苏联的《解放》五部曲,汇集了前苏联当时几乎所有电影界明星。但毫无疑问,能像《建国大业》这样庞大规模明星阵容的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应该可以算得上第一了。
其实,影片最初的创意、剧本,都是设定在一个中小规模的主旋律电影,参演的明星也是寥寥几人。可是就在两个月之后,因为种种元素以“中影集团+韩三平”为核心的团队将《建国大业》产生了令人惊讶的“滚雪球效应”,发生了巨大的逆转,从最初演员谢绝参演,到后来电影界的各大明星以出演《建国大业》为荣耀,为了在影片中有露面的机会,用“挤破头”来形容是恰到好处的。对于必然,可以说影片正是赶在国庆60周年这个恰当的时间里,造就了《建国大业》的这番宏大的演员阵容,可以说是电影界的一大奇观。
主旋律电影由原先固定的套路到如今以注重细节、挖掘人物内心为主要表现方向;从以前单一的类型,然后发展到现在的多样化。国产电影业的类型不断明晰,主旋律电影已经开始从政治与商业之间的摇摆中脱离出来。从90年代至今商业化不断进入到主旋律的电影中,现在人们对于电影艺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现代人们对于电影的审美需求,从而出现了一批容易被观众接受的主旋律电影。以政治教化为主要功能的主旋律电影不断吸收类型电影的创作经验,在可看性和观赏性的追求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也就是现在运用明星体制来吸引观众,而这种模式也显示出一种趋优走向③,通过明星来吸引观众,增加票房――主旋律电影的这种模式已经被观众所接受。在今后的主旋律电影中,电脑特技的运用将更加广泛,达到好莱坞大片的效果,给观众完美的视听享受和视觉冲击,从而吸引年轻一代的眼球。每一个观赏过影片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了历史知识,在获得美学价值的同时也达到了电影的教育意义。
注释:
①腾进贤。《学习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北京:十
月出版社 (1991年)
②最早提出在1987年3月,国家电影局召开的全国故事片创
关键词:工业遗址;后工业景观公园;景德镇
1 工业遗产与后工业景观公园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生产企业倒闭,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城市工业废弃地。工业遗产即是建立在工业废弃地基础上的,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何对工业遗址进行再利用、实现后工业社会的生态景观文明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后工业景观是以工业遗产为前提的,它指的是“工业之后的景观”,其基本含义是用景观设计的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改造、重组与再生,使之成为具有全新功能和场所精神的新景观。后工业景观公园指的是依托后工业景观,将场地上的各种自然和人工环境要素统一进行规划设计,组织成能够为公众提供工业文化体验以及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科教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2 景德镇工业遗产改造的现状
“瓷都”景德镇历史文化悠久,工业遗址数量众多,尤以生产陶瓷的旧瓷厂为典型。建国后,景德镇瓷业公司相继建立了十余家大型国有瓷厂,我们习惯上称为“十大瓷厂”。这些瓷厂占地面积庞大,分布在市中心,但由于种种历史和经济原因倒闭停产,现今变得荒废不堪,门前杂草丛生,遗留下100多座工业厂房和20多座窑址。而曾经生产陶瓷遗留下来的重金属,对当地土壤酸碱度和植被造成了污染,影响了生态平衡。在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的促进下,景德镇的旧瓷厂一部分改造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例如,已经建成且较为成功的雕塑瓷厂、宇宙瓷厂;也有一些改造为陶瓷产品销售型的商业空间,包括建国瓷厂、艺术瓷厂的改造与再利用。但总体而言,景德镇旧瓷厂利用率不高。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未经改造的旧瓷厂整体环境给人“脏、乱、差”之感,急需改造和再生。
3 景德镇旧瓷厂改造为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可行性分析
3.1 修复城市生态环境
陶瓷生产是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气、粉尘和工业废渣等,虽然现今停产,但这种污染已经影响了周边土壤和环境。如果长期荒废,不加干预,仅仅让原有的植被自身去净化空气、腐蚀废渣、恢复土壤酸碱度,需要一个十分长久的过程。景德镇未经改造的旧瓷厂,除了工业建筑可利用外,厂区内的原生植物也都可以加以保留。将这些旧瓷厂改造为后工业景观公园,运用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修复,通过科学而艺术的手段,对旧瓷厂区域的土壤、水体、植被等影响生态环境系统的因子,进行综合改良。这对于修复旧瓷厂乃至景德镇的生态环境,提升瓷都城市形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德国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后工业景观生态改造的代表作,其前身是炼钢厂、煤矿及钢铁工业,这些使得周边地区污染严重,主要设计方法是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紧密结合,设计师对原有场地尽量减少干预,只进行适量补充,区域内的植被均得以保护,放任其自由发展,这样就可以利用植物自身的优势去修复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和公园提供大面积的生态保护用地。
3.2 满足瓷都人的情感需求
《下塔吉尔》提出:“在曾经的产业衰败或者是衰退地区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工业遗产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再利用的连续性对社区居民的心理稳定给予了某种暗示,特别是在当他们长期稳定的工作突然丧失的时候。”据统计,截止到1965 年,陶瓷企业的职工人数近两万人,可见,景德镇从事着陶瓷工作的人数之多。旧瓷厂如能改造为城市后工业景观公园,保留工业遗址和工业建筑保留下来的物质肌理,将延续工业遗址的历史文脉,使景德镇人在情感上取得对历史的认同和感知,保护曾经职工的情感。倘若曾经熟悉的建筑红砖、高大的烟囱、机械设备、陶瓷生产流水线、车间故事、标语等具有特殊陶瓷工业历史文化内涵和技术美学特征的工业遗产,能够在后工业景观公园中加以保留和利用,将会使市民感到亲切,引发他们对城市历史的回顾与追忆。例如,我国著名的中山岐江公园,其设计思想并不是将其营造成现代景观园林,而是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再生设计,改造时尽可能地使用原造船厂的废旧材料,保留自然的水体、驳岸和榕树,以及水塔、灯塔、水泥框架船坞、机器等构筑物,改造了琥珀水塔、龙门吊、船坞等,创造了全新的景观环境,唤醒当地人们最初的记忆。
3.3 开创多样化城市开放空间
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得人们对休闲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景德镇只有人民广场、昌江广场、人民公园这三处开放空间,无法满足人们节假日对户外休闲活动多样化的需求。景德镇工业遗址分布范围较广,与主要城区节点接壤,且大多采用硬质铺装,植物环绕,建筑风格独特,改造为后工业景观公园的基础较好。因此,对景德镇旧瓷厂的改造利用要区别对待,不能“跟风”。并非所有的遗址都能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可改造为公园形式的城市开放空间。一方面,有利于形成与一般城市公园截然不同的特色公共空间,丰富人们户外活动空间的类型,同时也能兼顾周边居民和游览观光者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城区中遗留的大量工业场地,可以增加旧城区内公共空间的数量,缓和旧城区缺少公共空间的矛盾。以新改造而成的景德镇宇宙瓷厂为例,一方面与创意文化产业结合,但更多的是用现代的景观元素营造了一个具有地方工业特色的城市开放空间。除了服务于园区的使用者外,每到晚上和周末,就成为聚集来自附近社区老人和儿童的好地方,更是吸引了慕名前来的外地游客,成为可与雕塑瓷厂媲美的城市标志性旅游景点。
4 结语
后工业景观遗址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也是城市人文化记忆的载体,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作用。将景德镇旧瓷厂改造为后现代景观公园,并适当融入其他模式,突破了将现有的将旧瓷厂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单一模式,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弘扬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乔珍。播撒在城市的记忆――武汉工业遗产保护探微[J].中华建设,2013(03).
影片讲述了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协商会议,反映了以*为首的**与***为首的*经过艰苦的**,终于带领*人民迎来了新*的**。剧中那一幕幕感人场景又浮现在了眼前:茫茫大雪山,漫漫泥草地,大渡桥边,金沙江畔,他们不畏艰险,滴血奋战,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是什么让他们这样英勇无畏?是心中坚定的信念,是坚强的**意志。想到这里眼泪也情不自禁流了下来,不禁感慨万千:新*的诞生,正是无数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难道不应该继承**先烈的意志,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吗?
“没有*,就没有新*”。从1921年*的诞生那天起,伟大的*就是我们**儿女的信仰和希望。是它让*这条东方睡龙结束了千年的睡梦,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让世界不敢小视矗立在世界的东方的这条巨龙;是它让*由国弱民贫到国强民富,由****到万众瞩目。如今,我国在科技,文化,经济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如此,在灾难面前,*人民众志成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见证了**儿女无坚不摧的脊梁。
而今,***已经成立了六十周年,*妈妈又迎来了他九十岁的生日,望着头顶迎风飘扬的*,又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历史,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洗礼。“振兴**,勿忘**”是我不倒的信念,我一定要苦练本领,努力学习。牢记历史的重任,让*永在心中飘扬。在此,我由衷地祝愿*妈妈永远年轻,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贯彻主流意识形态并以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或正面人物形象)为主要导向的影片被认为是主旋律电影的主要内含。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左右着一个国家文化总的走向,主流意识形态电影或具有此种倾向的电影就必然存在,而且为各国政府所鼓励。
如前苏联电影被大卫•波德维尔称作“唯物史论”的电影范本,就是主流意识形态电影的典范,在世界影坛产生了巨大影响。“论说性的叙述模式”和“寻常的故事,不寻常的叙述”成为其特点。“举例成论的情节处理以及强烈的政治论说,使前苏联唯物史论电影的叙述模式独树一帜 。”①美国好莱坞电影一直以商业片取胜,但很多商业片中还是融入了主流意识形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拯救大兵瑞恩》《巴顿将军》《珍珠港》等。一向以艺术电影闻名于世的欧洲电影,也涌现出不少意识形态的电影名作,比如英国的《桂河大桥》、法国的《老枪》、德国的《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法国、德国、波兰合拍的电影《钢琴家》等等,这些影片中的意识形态不像中国的主旋律电影那样直奔主题,而是常常被艺术片品格所掩饰,证明了意识形态电影也可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的另一条道路。这些影片的成功,给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借鉴。
一、摆脱政治化说教的阴影
以“唱响时代最强音”为己任的主旋律电影在中国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发展的轨迹。宣扬社会与民族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旋律电影在中国很容易蒙上政治化说教的阴影,特别是经历了前期的政治话语为电影的第一话语以后。因此有些人往往把主旋律电影局限于意识形态导向性十分鲜明、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的认识上。在以后的艺术实践中,证明了此种认识存在着偏颇。
在摆脱政治化阴影的主旋律影片中,“献礼片”和“伟人片”无疑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以及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电影献礼的高潮。《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重庆谈判》《国歌》《横空出世》,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些影片“将视野投向今天正直接传承着的那段创世纪的辉煌历史和今天还记忆着的那些创世纪的伟人。历史在这里成为一种现实的意识形态话语,它以其权威性确证着现实秩序的必然和合理,加强人们对曾经创作过历史奇迹的政治集团和信仰的信任和信心……主流政治期待着这些影片以其想象的在场性发挥历史教科书和政治教科书无法比拟的意识形态功能。”②
《的故事》《》《邓小平》《青年》则是“伟人片”的代表。不管是献礼片还是伟人片,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投入了新的人文关怀和新的理解判断,如《》以“”为叙事的起点,塑造了一个高度伦理化的政治形象。影片所塑造的的人格感染力使这部影片成为历史传奇片中的优秀作品,它以一种悲悯和敬爱的情怀,在中国政治大背景下,刻画了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感染力的政治人物形象,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20世纪主旋律电影选材集中的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现实题材主要颂扬的是共产党和军队的创世神话,在反复的轰炸下观众形成了接受和审美的双重疲劳,并且这种以党军和伟人为鲜明集中颂扬对象的策略事实上没有使国产电影成功抵御好莱坞电影的冲击。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发展,电影业也经历着深刻的体制变革。主旋律电影虽然有着政府的资金投入、政策的强硬支持,但市场的压力对主旋律电影的挤压仍然存在。团体包场是我国电影消费的特有现象,也是主旋律电影票房的可靠保障。在电影市场不健全的90年代,《》《大决战》《孔繁森》《生死抉择》等影片都曾雄踞票房榜首,新世纪的电影体制的改革,占据电影票房榜首的是清一色的商业片,主旋律电影遭到了质疑。面对内忧外患,主旋律电影采取了多种调整策略。
二、主旋律电影的突围
外国主旋律电影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借鉴:主旋律电影离不开电影本体,离不开电影自身的发展规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电影的本质是商业性还是艺术性的讨论在中国电影学界激烈地展开,给迷惘期的中国主旋律电影拨开了迷雾。这场争论虽然没有结果,但是它更多地提供了一个思考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关系的氛围。进入新世纪以后,面对美国进口大片和娱乐片争夺国内电影市场的形势,主旋律电影和艺术电影都感到了衰落的颓势日渐逼近。主旋律电影开始了对自己生存困境的思考,开始了多方面的尝试,以期能找到突破口。
1崩故佑
首先,主旋律影片结合时代精神,扩展了影片所表现的视域。一切以“弘扬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为主旨,能够激发人们追求理想的意志和催人奋进的力量”的电影作品都被列入了主旋律电影的范畴。除了“献礼片”和“伟人片”,一些以平民化的视角描绘当代生活和当代人物为题材的影片也被归入了主旋律影片中。如《龙年警察》《背着爸爸上学》《离开雷锋的日子》等,在观众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此外对传统的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和伟人的影片的叙述模式进行了改变,以往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和伟人的影片往往由于叙事方式的单一,有类型化之嫌。主旋律电影就此进行了调整,一方面注重挖掘革命历史和伟人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如《邓小平•1928》,选择了邓小平在法国留学那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并公然打着披露伟人初恋的旗号,从而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2鄙桃祷运作
除了电影视域的扩大,主旋律电影也开始了商业化的尝试和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主旋律电影制作者在拍摄影片时,开始自觉地在影片中加入一些商业电影元素,使影片更贴近大众。主旋律电影融入商业电影元素的同时,一些商业电影又进行了主旋律内容的改造,两者结合,使这类融入和改造都获得了良好的效应。如“《龙年警察》试图完成侦破类型片与对警察颂歌的统一,《烈火金刚》试图完成革命英雄传奇与枪战类型片的统一,《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试图完成民族团结寓言与马上类型片的统一,《红河谷》试图完成西部类型片与爱国主义理念的统┮弧…”③这一类型的影片具有新颖化和平民化的特征,加上商业化的因子,为它们赢得了观众。
3比宋锲椒不
除此以外,主旋律电影还采取了另一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有些主旋律电影并不刻意地追求题材的新奇,而是极力使它们表现的人物、故事平凡化,让英雄平民化,平民被赋予了一种高尚的情操与感情,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精神不再是一种裸的政治性表述。在价值体系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主旋律电影则关注日常人生,采用“泛情化”策略将英雄平凡化,不平凡的事迹往往被转写成一个个充满道德伦理意识的人生故事,用人物的道德节操和伦理情感来唤起观众心理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在受到感化的同时获得道德的提升与情感的陶冶。这些影片所宣扬的道德情操和伦理价值实际上是建立在普通人的基础上的。这种价值选择也必然是大众的、世俗的。
冯小刚的电影《集结号》是这一时期主旋律的典范,他的电影从另一层面说明“商业片的外观和创作模式同样可以包含很严肃的内涵”。《集结号》虽然也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但它所关注的是在那场宏观战争中的微观的个体命运,影片既没有着力于谷子地的英雄事迹,更没有宏观地展现那场战争的惨烈,反而凸显出战争背后的东西。影片中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那种革命英雄主义已经淡化,英雄神话也已经离我们远去,留给我们的是那些战争中平凡而又真实的个体生命以及他们对自我命运的求索。视听效果的逼真性,战争场景的真实感和震撼效果,这些又为影片的后半部的感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主旋律电影再续辉煌
在经历了多方的尝试和实践以后,主旋律电影逐渐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道路。随后重回“献礼片”的《建国大业》总结了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实践经验,在影片与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能够真正沟通的桥梁。《建国大业》无疑把主旋律电影推向了另一座高峰。
题材的新颖处理、情节的戏剧化、奇观的视觉、明星加盟、快节奏等等,这些给中国主旋律电影带来过新生机的因素在此片中均有展现。《建国大业》启用了172位明星的加盟,从各个人物、各个角度、各个利益集团去反映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来之不易,由众多不同心理的人物构建起影片。在人物的处理上,不再是脸谱化的处理,如蒋经国,他以一个相对正面的形象出现,有所想,有所为,却又受限于时局,理想和抱负终成空。又如在轰炸时,穿着睡衣被抬到防空洞,这些对于伟人的更人性化的处理,也证明着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思想解放进程。此外在影片中还进行了一些戏剧化的处理,如王宝强扮演的通讯员和葛优扮演的将领的对话,充满着喜剧效果,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本片也进行了商业化操作,导演黄建新:“我一直说主旋律只有进入了市场,借助市场的手段才可以真正地起到传播的作用,没有人看的主旋律再说它好也是没有意义的,既然是文化,传播了才有意义,没有传播是没有意义的。”该影片上映以来的高票房,证明了影片的成功。《建国大业》虽然同属于“献礼片”,但是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空间、新的视域和新的情感体验。
从“献礼片”“伟人片”到反映平民英雄的影片,主旋律影片从思想内容上进行着不断的革新和摸索,同时从《开国大典》到《建国大业》,中国主旋律电影对电影的本体进行着不停的认知,对主旋律电影的运作方式进行着不停的尝试。《建国大业》的成功,是在总结了以往主旋律电影经验基础上的成功,同时也给中国的主旋律电影提供了新的借鉴模式。
注释:
① [美]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叙事――剧情片中的叙事活动》,李显立等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490页。
② 尹鸿、凌燕:《新中国电影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页。
2013年,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为大力弘扬和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将微电影这一新颖传播方式应用到企业文化建设和传播工作中,在公司内举办了一次以“弘扬优秀企业文化”为目的、以“制度管事、文化管心”为主题的微电影创作大赛。活动共收到来自基层单位自编自导自演的54部微电影,作品主题鲜明、题材广泛,经过评选,其中30部微电影分获金、银、铜奖。
通过运用微电影这一新载体、新手段,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在凝聚员工致力践行“国网情”、实现“中国梦”、推进优秀企业文化传播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充分展现了国网浙江电力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崇高品德,促进广大干部员工对国家电网优秀企业文化的深刻认知和自觉践行。
认识与探索
微电影是传播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员工的一种新探索。当前,企业员工思想具有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传统的企业文化传播方式存在着缺乏活力、覆盖区域狭窄、活动方式单一固化的情况,容易对企业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失去吸引力。而微电影等新媒体工具的应用便凸显其优势。企业拍摄的微电影是以企业和员工为主要焦点,致力于把传统意义上的专题片、宣传片制作成集娱乐、趣味、情节为一体的微型电影。把企业精神、宣传意图和诉求隐藏于微电影之中,以低成本投入、灵活多变的题材、引人入胜的故事、新颖的拍摄方式,既富有趣味性、情节性、娱乐性,又能让企业员工参与表演和制作,感受其中的乐趣,因而备受欢迎。微电影也因此迅速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传播的全新形式。
微电影是选树先进典型、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新表达。近年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立足企业实际,紧跟时代形势,通过开展“江小金式”人物、劳动模范、“感动浙电年度人物”“最美员工”等评先、表彰活动,涌现出了“不倒的铁塔”江小金、“全国劳模”吴克忠、“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钱海军,以及“红船”电力服务队等一批在电力岗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范。然而,要充分发挥这些先进典型激励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必须要有一个有力有效的传播载体。微电影这个光影艺术,兼具叙事和造型双重表现力,能够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沙画、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而成的具有崭新特质的艺术综合体。微电影将企业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剧情化、视频化、准专业化制作,对于企业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广泛传播核心价值观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微电影是讲好“国网故事”、传递“国网声音”的一种新媒介。在信息碎片文化快餐大行其道的今天,在讲求效益、效率的当下,人们消化信息的时间有限,短时间内吸引受众、传播速度快、具有冲击力的微电影,便突显了它的传播优势。电网人演绎电网事,为展现、塑造、宣介、传播“国网人”形象打开一条感性、直观的通道。作为直观的传播方式,微电影十分通俗易懂,不同文化、国度、年龄的人都能看得明白。比其他传播形式更适应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欣赏趣味。从传播渠道上看,微电影具有显而易见的群众性,借助多种网络传媒平台,可供成千上万观众观看,拥有广泛观众群。当下,量身打造属于自己企业的微电影,成为众多企业宣扬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的又一个新媒介、新途径。
应用与实践
组织微电影创作大赛
明确活动主题。围绕“弘扬优秀企业文化”进行微电影创作和评比,通过微电影这一载体传播微感动,激发正能量,以“制度管事、文化管心”诠释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标准制度体系和统一的企业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激励公司全体员工在统一的企业文化引领下,成就共同的事业,建设共同的家园。
明确作品要求。一是作品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符合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体现时代精神和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观,不得出现不文明用语,不得有、暴力、恐怖等内容;二是作品内容要贴近实际、紧扣中心、体现特色,可以从“三集五大”建设成果、先进典型人物、劳模工作室、员工感人故事、阳光心灵家园、“阳光乡村行动”等多方面选准切入点进行创作;三是作品拍摄时一般应由员工本色演出,作品须是原创,不得从他处抄袭、转载或改编,一旦发现,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四是作品题材不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特别注意区别于形象宣传片、专题汇报片、视频新闻等形式;五是参赛作品时间应控制在4~10分钟。
明确评奖办法。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组织专业评委对参赛作品予以评审,评选出综合奖和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演员等专项奖。本次大赛共收到作品54部。经过激烈角逐,《钱海军》等5部影片获得金奖;《世界因我而闪耀》等10部作品获银奖;《哨音嘹亮》等15部作品获铜奖。《设计·爱ing》获最佳编辑奖;《守灯》获最具感染力奖;《我的超人爸爸》获最佳创意奖;《源梦》主演祝勇、《守望大瞿岛》主演陈晨分获最佳男女主角奖;《守灯》获得颁奖会现场投票选出的“青春光明杯”大奖。
开展微电影创作
开展微电影剧本创作培训。微电影正式创作前,国网宁波供电公司邀请宁波电视台资深编剧专题讲授了微电影剧本的创作培训。该公司各基层单位微电影主创人员悉数参加听课汲取营养。培训会上,受邀讲师先从一般剧本基本知识及理论、剧本写作特点和剧本在一部影片中的地位意义等给大家一个入门的直观讲解。然后特别针对微电影的剧本创作,以起、承、转、合为故事架构线路,以人物设计塑造、音乐渲染、人声和音响等为微电影语言系统向大家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多彩的实例使大家受益匪浅。
开展微电影创作拍摄。为了弘扬和传承“海霞”精神,再现洞头电力海霞队员的真实生活,微电影《守望大瞿岛》于2013年3月18日在大瞿岛开拍,温州电力海霞服务队洞头女子分队人员本色出演,经过所有队员、工作人员以及剧组辛勤的拍摄,历时多天终告完成,并于3月28日完成审片制作工作。影片讲述了电力海霞姑娘们在艰苦条件下顶风浪、克服船只颠簸和晕眩的困难,坚持登岛上门为渔民服务和对贫困户开展献爱心扶贫帮困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记录了一个个为困难岛民排忧解难的场景,故事情节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守望大瞿岛》从剧本、场景、道具、演员等各方面做得都非常投入,虽然没有演出经验,但参演服务队员们都竭尽全力来达到导演要求。这个微电影里面的情节仅仅是洞头电力海霞姑娘们平时辛勤工作的一个个缩影,通过故事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情感的纠葛与青春的奉献,展示了作为新时代的传承者和实践者的服务场景和工作情况,将“巾帼不让须眉”展现在人们面前,以实际行动诠释“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微电影拍摄风格清新、质朴、细腻、抒情,电力海霞姑娘齐心协力、彼此关照、勇挑重担、不畏艰辛的场景在拍戏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开展微电影首映仪式。一部题为《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微电影在国网绍兴供电公司首映。该电影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国网绍兴供电公司检修试验工区的青年继保专家许海峰的成长经历为题材,用时3分43秒,浓缩了他工作七年的感悟,饱含了他收获成长的感恩,是一部当代电力青年成长成才的励志片。“以前经常听到许师兄的传奇故事,今天看了这部短片,更是备受鼓舞,我也要努力成为像他那样的电力青年”。青工小孟看完影片后颇为激动地说。“我参加了这部短片的拍摄,今天我是里面的甲乙丙丁,我希望今后我能成为自己短片的主角”。青工小徐也这样鼓励自己。
举办优秀微电影作品颁奖活动
2013年5月6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举行优秀微电影作品颁奖会,《钱海军》《守灯》《抄表工老于》《源梦》《一网情深》等5部获奖影片在颁奖会上展播。浙江省团委书记周艳出席颁奖会并高度肯定了国网浙江电力微电影创作大赛。她指出,国网浙江电力开展的微电影创作大赛主题鲜明、形式创新、成果显著,54部作品把电力人的热情和追求与国家、民族的梦想紧紧融合在一起,凝聚了广大员工的精神力量,展现了国网浙江电力员工的风采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组织优秀微电影作品深度传播
54部原创微电影,54个电力“微生活”,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将54部原创微电影结集成《电·影——我们的青春和梦想》。同时,自2013年6月15日起,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开始在全省营业窗口和主流网站、微博等宣传媒介展播优秀微电影作品,向客户广泛传播公司“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形象。
国网丽水莲都区供电公司拍摄的微电影《师傅》在优酷视频网站一经推出,受到了浙江电力青年等多家媒体微博的广泛关注,网友也纷纷转载达上万余次,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有的网友评论说“幽默、朴实、真诚,真的是一部很好的微电影”,“可以纳入入职教育,让新员工了解更多企业文化和精神”,也有的网友评论说“很感动,他们不过是普通的国家电网人,在送光明的旅程上艰辛前行”。一条条评论,正是国网人艰辛历程的回忆,亦是传递国网青年的正能量,彰显了国家电网公司“五统一”企业文化的落地深植。
成果成效
文化软实力有新提升。54部微电影贯穿的是一个主题——“制度管事、文化管心”,围绕的是一个目的——“弘扬优秀企业文化”。镜头里可以看到,国网统一企业文化的魅力,感人的客户情、师徒情、父子情,电网人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用心守护着万家灯火。通过微电影这一载体,使统一的企业文化传播扎实有效,有效提升员工对统一的企业文化知识的知晓率,有效提升了员工对公司愿景、价值理念和战略规划的认同度。
员工凝聚力有新提高。这次大赛征集的作品要求员工本色演出,作品多取材于真实的故事,涉及营销、基建、运行、检修、规划等各个专业,使每一个观者都能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员工,有效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通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协作,有效提高了员工的责任意识、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
品牌影响力有新加强。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在各基层标杆营业厅和主流网站、微博、优酷等平台广泛展播优秀作品。微电影《守望大瞿岛》在优酷网、新浪和腾讯微博等各大网站展播以来,点击率超过80万人次。在国家电网公司“我的中国梦·青春国网情”DV作品展评活动中,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选送的《师傅》获得一等奖和最佳制作奖,《守灯》获得二等奖和最佳创意奖,《源梦》获得三等奖,《成长》获得优秀奖。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在腾讯微博上转发并肯定了国网浙江公司微电影。
典型引领力有新突破。通过微电影作品的拍摄、评比、展播,涌现了一批身边的感人故事、先进典型。通过微电影传播微感动,用人格的力量激励人心,用情感的力量温暖人心,使广大干部员工更加注重“国网品牌”和“国家电网人”的形象,更加自觉努力地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思考体会
一是体现时代性,应用微媒体。在传播形式上,充分发挥微电影直观、感性、“短平快”等特点,由传统的“文字、图片”平面传播过渡到“声、光、影”立体传播。同时,微电影以“制度管事、文化管心”为主题,诠释公司统一标准制度体系和统一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中国梦·国网情”,与时代要求高度契合,极具吸引力。
二是体现群众性,反映微梦想。54部原创微电影作品题材源于基层、源于生活,由青年员工自编、自导、自演,其中有数十年坚守岗位的电工,有父子传承接力服务山村用电的典范,有电网追梦、因“网”生情的青年线路工,真实反映了一线员工对公司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解。正是有了群众性基础,取材于真实的故事,才会产生内心的共鸣,极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