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方法(优秀6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属于散文文体中的一类基本文体。由于应用广泛,写作形式灵活多样,在高考写作中受到考生的青睐。这次为您整理了记叙文写作方法(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阶段记叙文写作指导方略示例 篇1

摘 要:当前高中记叙文写作普遍存在着诸如文体不清晰、详略不得当、不习惯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等问题。通过简略分析提出一些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指导;批改作文

高中阶段作文教学,依然不外乎记叙文和议论文两个重心,而前者相对于后者来说,教学的难度更大。学生写作时普遍存在着诸如文体不清晰、详略不得当、不习惯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总是被逼迫的写作,效果肯定不好;二是老师在平时进行教学指导时,多注重写作思路和技巧手法的讲解。如,题目的写法、开头的写法、结尾的写法、修辞的运用,甚至全文写几段,在第几段段尾点题都要严格规定,写作文如同做“八股文”。当然,行文结构固然要教,但强调太死就会过犹不及。“文无定法”,评定优秀记叙文的标准还有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故事、合理的表达和丰富的感情;三是学生不愿意写真实故事或者没有自己的故事可写,只能胡乱编造,空话连篇,仿写套作,毫无新意。学生习作没有真情实感与独到见解,就注定了记叙文教学的失败。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会学生找到记叙文的“写作点”,通过一个点来展开

比如,学生可以把车票、钢笔、玩具车等实际的物品作为一个点。再如,车站、教室、超市等地点类“写作点”。又如,冬日、春雨等时间类“写作点”,让学生学会自己设置作文的线索,在时间、地点、对象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限制。

二、记叙文写作应该是写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要求学生写作文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年龄和身份,不能涉及科幻、神话、穿越等内容,胡编乱造不行,脱离实际不行。

三、感受生活,写出人生的真精彩

学生面对作文题目的感觉,常常是不知道写什么,写出来的也往往是从课外书、电视节目中看来的,甚至把小学、初中课本中的故事写进作文里。他们认为真实的生活中没有可写之事,这对于十几岁的青少年来说是一件痛苦而又可怕的事情。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时常选择一些十分贴近生活的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自己生活中符合题目的真人真事,以口头表达的方式“说”一篇300~400字的文章。学生通过互相探讨与学习借鉴,慢慢发觉不借助课外书和电视节目,自己的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精彩故事可以说给别人听,让自己感动也让其他同学佩服,学生渐渐学会了反思与分享,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莫大的快乐与满足感,于是慢慢学会观察他人、观察生活,写出自己的青春感受。

四、老师“偷懒”,让学生批改作文

老师批改作文,批语一般比较短,并且有许多术语,高一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有的甚至根本看不懂。有的老师还很喜欢用批评式评语,认为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实际上学生讨厌批评,更喜欢指导式评语。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老师只负责讲解批改思路,让学生交换作文批改,每一位学生要给他手中的那篇作文写一个《写作建议》,包括拟题的优劣、开头与结尾的改进、故事内容与点题是否符合、结构是否合理等十几项内容,分条概括,最后打分。学生批改完后上交,我再对作文和《写作建议》进行二次批改,选出优秀习作和优秀《写作建议》,对这些学生口头表扬,并用投影机展示作品,让其他学生观摩学习。在一开始进行时,老师的工作量极大,课上讲解要尽量详细,除了批改作文,还要核对《写作建议》,但学生掌握批改思路后,老师的工作会越来越轻松。

五、对记叙文的结构进行限制,“花拳绣腿”和“内功”练习两不误

学生常把记叙文写成抒情散文,就是结构没练好的原因。开头写什么,结尾怎么点题,中间的故事如何做到详略得当,什么地方可以抒情、议论,什么地方必须注重细节描写,这些都得有所限制,防止出现“四不像”作文。

六、让学生参与教学

经过多次系统训练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全班按10人一组分小组命题,一个小组负责出一个作文题目。小组内部讨论后,由小组长将题目写到黑板上,并简单介绍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和写作难度,最终由老师确定一个贴近生活、适于写记叙文、难度适中的题目。确定题目后,再由小组内部讨论故事内容和写法,每个人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写作内容后,正式开始写作文。经过以上准备工作后,学生已经是“胸有成竹”,大部分学生用40分钟就可以完成任务。当然,班内会有一部分写同一故事的“雷同卷”,但是这些作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又都不一样,我们恰好可以做一个“雷同卷大比拼”,选出优劣,让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仿照学习,利大于弊。然后经过学生批改、老师二次批改、范文赏析等步骤,学生既以考生的身份练习了写作,又以阅卷者的身份掌握了分数分配情况,还以读者的身份了解了其他同学的作品,更以演讲者和听众的身份参加了小组讨论,一举数得。

当然,对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指导,应该注重范文的作用,少讲理论的东西,多拿实例做标杆,学生有“文”可循,学起来会更轻松,效果会更好。

记叙文写作方法 篇2

怎样写好记事作文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宣扬,提倡;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启迪。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当然记叙描写任何事件,总离不开人物及其活动,但这里的人物描写并不作为文章描写的主要任务,只需要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一、记一件事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功夫,以后叙述更多的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情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事呢?

1、要写印象最深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只有对这件事印象深,感受多,写也的文章才会真切而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只有把这“六要素”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要部分。这部分如果写得空洞,文章就缺少感人的力量。

二、记几件事

有的文章记叙了好几件事。写几件事要注意什么呢?

1、几件事要互相联系,有一个中心。一篇文章记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如果写几件事,也只能围绕一个中心,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中心,而且要在同一范围之内,互相有联系。

2、要注意详略得当。如果要在一篇文章里记叙好一件事,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详尽地写下来,一般可用一详几略或两详几略的方面组织材料。

三、写一次活动

写一次活动指的是记叙参观、访问以及一些有组织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记叙一次集体活动是属于叙事范围的,也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般说来,一次集体活动空间大,人物多,内容繁,只要在记叙过程中,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得心应手地记叙活动的情景了。写一次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各种环节写清楚。活动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作文时只有把这个过程交代清楚了,读者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把不同的反映写清楚。写活动时,许多同学往往只写活动过程,没有写出活动中自己或别人的内心感受,因此文章写得不生动,不感人。

3、记叙过程也要有详有略,写活动时,许多同学都写成“流水帐”,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平铺直叙,不分主次。读这样的作文就显得平淡乏味。

四、记叙场面

场面是在一个特写的时间与地点内千金人物进行活动的总的面貌。场面包括比赛场面、劳动场面、战斗场面、学习场面、日常生活场面等等。

写好场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概括写与具体写相结合。这是写好场面常用的方法。通过概括写,读者可以了解场面的全貌;通过具体写,使场面真实地再现出来。

2、要写得井井有条。我们不可能一笔把场面全部再()现出来,也不可能没有次序地写求同存异。记叙场面要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要有个合情合理的顺序。

3、要注意环境的和谐一致,不要前后矛盾,以致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4、记叙场面,不但要正面描写,有时还要进行侧面的描写。

记叙文写作方法 篇3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

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补叙法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特点】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9、略叙法

【特点】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记叙文写作方法 篇4

学生从小学开始训练记叙文,到了高中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甚至觉得越写越困惑,越写越没档次。究其原因,普遍存在选材幼稚、老套,情节没有吸引力,语言乏味等问题,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点抓起,并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一、积累并巧用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学生如能做到仔细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积累各种素材,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

但高中生阅历有限,题材多为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要么雷同,要么取舍不当,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淡而无味,所以只积累素材还不行,还得学会巧用素材,下面总结三种巧用素材的方法。

1.精心筛选

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筛选时要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也就是要去除低级庸俗的东西,选择有意义的事。所谓有意义的事,就是有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能给人以启迪和趣味的事,否则作文不能打动人。选材也要回避熟事,如老师带病上课,妈妈雨夜背我去医院这类题材就应该避开,要写“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事。

2.平中求新

高中记叙文,所选材料除了真实、有意义、符合主题外,应力求新颖,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新颖的材料,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小事,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思考,独辟蹊径,挖掘出生活小事中的意蕴,完全可以把很平庸的“破事”、“破材料”写得很有新意。

3.艺术组合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作时允许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即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有三个生活原型:一个是泸县绒线铺的女孩子,翠翠明慧温柔的品性就取之于这个小女孩;一是在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翠翠的清纯朴实即源于这个乡村女子;一个是作者的师母,从她身上“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式样”。如果我们在作文中也借鉴这种方法,把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经验加以筛选组合,便会提炼出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实感的题材,既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又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二、巧妙构思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时如果平铺直叙,就像一马平川上看风景,读来没有趣味;如果叙事曲折回旋,跌宕起伏,就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设置悬念,就是有意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以引起读者追根究底的兴趣和牵肠挂肚的期待。如石繁的《老师给我写情书》,题目就让人不解:“老师怎么能给学生写情书呢?”迫不及待地看下去才知道,文中的“我”常为自己的相貌苦恼,这时,“我”收到一封情书。情书中说,他倾情于自己已经很久了,很想将来在美丽的大学校园和“我”牵手漫步,但现在需要的是双方一心一意,努力学习。这封情书没有署名。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这件事情也忘记了。待好多年过去,“我”携夫带子拜访自己的中学老师,情书之谜终于解开。原来是老师为了给自卑感强的“我”以信心,特意写了这封“情书”。这种写法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使文章情节发展具有吸引读者关切、引人入胜的魅力。

2.制造误会,掀起波澜

所谓“制造误会”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在情节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不断地被丰满和立体化,而作者的感悟,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也会在最终释疑的过程中自然展现。唐继柳译的《20美金的价值》,写一位爸爸晚上回家,五岁的儿子问他一小时挣多少钱,他回答说20美金。之后,儿子小心翼翼地向他提出借10美金,爸爸很生气,他认为孩子要钱是为了买玩具,于是发了一通火。后来他觉得自己过分了点,再说儿子平常很少要钱,他来到儿子的房间,向儿子道歉。儿子看到爸爸不生气了,便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沓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爸爸一看又气了:“你有钱,怎么还要?”儿子说:“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你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爸爸误会了儿子,原来儿子向自己借钱,是为了达到这么一个目的啊!因为有了两次误会,文中才不显山,不露水,直到结尾,才一下子抖出主旨来,让我们吃了一惊。写记叙文,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制造误会”,可以有效地推动情节向作者需要的方向发展,并且形成文章波澜,使文章更生动。

3.抑扬转换,体现人物形象的变化

在记叙文写作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如果该人物在文章一开始就已经表现出他的全部特征,那么后文的讲述就完全在读者的意料中发展,文章就显得很平,难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而如果作者先带领读者对某人物有一个初步且不完整,甚至反面的认识,然后通过事件的'发展展现真正的人物形象和个性,让读者自己推翻原先的印象,重新确立对人物的认识,那么读者对该人物形象就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抑扬转换”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法。“抑扬转换”,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的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的一种艺术手法。运用这种方法来构思写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澜陡起,摇曳多姿,从而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记叙文作文指导要让学生对情节进行巧妙构思,学会美化情节,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将引人入睡的状况变成引人入胜的境界,让笔下的事件趣味盎然,令读者印象深刻。

三、修饰语言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需要具备深刻的主题、新颖的题材、创新的结构,还有一项重要的要求,就是语言优美靓丽,文采飞扬。在文中恰当地美化语言,特别是开头结尾,重点段中的语言,会有力地升华主题和渲染情感,并会形成文章浓郁的个性风采,下面总结四种美化语言的方法。

1.善用修辞,增添文采

善于恰当地运用修辞是美化文章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比喻的生动形象,比拟的情深意浓,还是排比的气势磅礴,都会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为情感抹上迷人的色彩。

2.锤炼词语,让语言更加生动

词语生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新鲜,二是形象。新鲜的词语不是追求生涩和怪异,聱牙或冷僻,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区分词义的细微差别,做到语言错落有致,避免重复,用最富创造力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给人以美感。形象,指语言具有画面感,巧用词,一字传神。

3.灵活运用句式,使语言更富美感

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整句、散句、长句、短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在写作时,如注重句式的变化和使用,会使语言多姿多彩,美感迭生。例如:“我们不能主宰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左右生命的宽度”(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结合),又如:“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对比句)。灵活的句式,不仅表现了我们思维的灵活,也体现了我们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通顺、流畅、凝练的要求之外,更要力求“美”起来,要有文采、含蓄,意味深长,给人以审美的感受和回味的余地。每一句话都不能简单直白,不咸不淡如温吞吞的白开水,而是要有语言的张力和表现力。

高中记叙文写作指导如能从这三方面来开展,那么,学生的作文距离成功的大门就会越来越近了。不过,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还会涉及到审题、立意等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

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是用来做什么的?

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

故事精彩,记叙文才能吸引人,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了故事性的记叙文,即便文笔一般,文章也差不到哪里去。通常情况下,学生写的记叙文不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构造好,文章显得平庸乏味。学生写记叙文要从故事性入手,有故事则有内容,有内容才有精彩。高考记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

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记叙文要完整生动地叙述故事,名家名作无不是寓巧妙的情节构思于完整的故事之中。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如果片面求新而破坏了故事的完整性,就会得不偿失。

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来。写人要把人物写鲜活起来,要写得有血有肉,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让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描写。描写人物常用的方法是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

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

人物的肖像描写,主要指描写人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肖像刻画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形神兼备的肖像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表现出人物的时代特征;结合情节的发展,还能显示人物的命运。

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造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人物的动作描写要做到在举手投足之间见到人物的真性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则要做到洞幽烛微,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景物描写要突出景物的神韵,必须抓住景物的层次和主要特征有序描写。场面描写要突出场面的特点,要把人物置于场面之中。

不管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就是对故事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进行描写。细节虽小,却往往通过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

写人记事绘景,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正面而直接的、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衬托此人此物此景而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这样,写事件则场面活现,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

抒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高中阶段记叙文写作指导方略示例 篇5

在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高中生能写记叙类文章”,江苏省高考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也不止一次强调“一线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写记叙文”,要求中学生学会观察并记录身边的人与事,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此,笔者结合写作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释记叙文写作。

一、立足生活的典型素材

素材是文章的根本。典型生动的素材不是照抄照搬、机械模仿。它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受及细腻的情感体验。它是生活的浓缩,是艺术思维的原型。一篇好的记叙文,典型的材料拥有丰满逼真的人物形象、变化紧凑的文章情节、至真至纯的生活情感。

在记叙文写作的教学中,本人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挖掘素材,从而更好地为记叙文写作教学提供实践依据。在《我的高三生活》作文练笔中,很多学生就立足自己,写出了较生动幽默、意味深长的文章。如:

上了高三,也便迎来了“计划生活”的时代,一切事情都在计划中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计划起床,计划睡觉的时间,计划吃饭,计划在哪吃饭,计划今天吃什么……

甚至连上厕所也成了高三计划生活的头等大事。

整栋教学楼,人多,厕所少,供不应求,多次出现“买方市场抢货”的局面。每天,在离早自习下课还有两分钟的时间,欲上厕所的同学便“蠢蠢欲动”,停下口中的嚼词,悄悄地拿出饭卡,装好够量的卫生纸,拎好吃饭用的工具(放在厕所门口),紧张地等待下课铃声的响起,此时心无杂念,只有――上厕所。

“叮铃……”铃声刚一传出,一同学箭一般地身影便“嗖”地冲出,飞快地穿过人群,还不时地喊出“让一让,让一让”,那冲劲,不比跑饭次,老远便看见三楼数人向厕所冲去,厕所大概已满,不行,改变路线,于是“噌噌噌”向二楼冲去,二楼理科班多,女生少,嘿!高兴地跑到二楼厕所,不料人亦满,不行,继续前进,于是,开足马力,奔向一楼,还好,一楼仅剩一空位,高兴地一脚跳上去,今天的大事解决了。

二、精炼独到的鲜活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枝叶。鲜活的语言能让文章雅趣怡人、情真撼人,能让人产生心灵的共鸣、得到情感的净化。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最易犯叙述罗列、罗嗦重复的'毛病,文章往往只是简单地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没有选择、没有重点地一叙到底,枯燥而幼稚化。记叙文语言的精彩独到、简洁精练是教学努力的方向。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活,培养自己对人与事的独到见解,思想深刻了,行文便会深刻。

如学生作文《回忆初中的年华》中有这样一段话:

初中的日子很单调,我们没有春游,不看电影,听话而且坚韧。到了初三,很多女孩子忍痛剪掉了长发,男孩子们放弃了最喜欢的篮球,我们做很多的模拟试卷,在殚精竭虑中虔诚地期许着自己的未来……想一想人生的离别太多了,人和事终会变成那难以言说的眷念,于是我们学会坚强,没有眼泪,只有一丝丝藏在心中的伤感。

十六七岁的高一学生学生能写出语言如此精炼的文字,诚是难得。

三、细腻精巧的艺术构思

构思是文章结构情节安排的关键。细腻精巧的构思可以丰富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之于记叙文,则要精巧地将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紧密联系,在跌宕起伏的情节、典型烘托的环境中,放大生活原型,寻找典型,精密地组织构思,顺应叙事内容的发展,才会使文章引人入胜,更具可读性。

若写树叶落地之景,可写“素秋中的那片叶,再也经不住风的摇曳,在最后的挣扎中脱离它的母体,不情愿地于空中翻了几个筋斗,贴在近处的池水面”,进而引出后面的情节,便比单单写其“飘落”到地上要生动形象得多。

曹文轩曾指导小学生如何将“小男孩看柿子”一事扩展成几百字的作文:一个小男孩,家门口有棵柿子树,柿子树上有两个红通通的大柿子,小男孩每天所做的事就是看着这两个柿子,等在外地上学的哥哥回来后吃。有一天,来了两只黑乌鸦,一只叼一个柿子飞走了。小男孩气愤极了,跟着后面追,追着追着,前面出现一片小树林,乌鸦钻进树林,很快就见了。小男孩失望极了,正沮丧之时,小男孩突然看见前面不远处原来有一片大大的柿子林,树上满是红通通的大柿子。

短短一百余字,就已一波三折。若我们写作记叙文都能如此,文章的艺术性便强多了。

当然,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还有很多,但若能做到此三点,艺术与笔力便基本具备了。尽管每年高考之后,教师、专家都反复强调“作文教学强调学生的文体意识”,但记叙文教学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不断深入地研究与探索,发现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翱翔在属于他们的天空。

记叙文写作方法 篇6

一、审题。

作为考试作文,审题至关重要。考试的目的是拉开档次,如果审题立意走偏,必然是不及格的,一般水平的同学,至少要丢掉十分以上。因此,必须保证时间,反复思量,千万不要一有想法,就草草动笔。具体要从五个方面做起:

1.审试题的类型。中考最常见是命题、半命题、话题、半话题作文,个别的可能有导引材料。在中考阅卷时最常见的错误是把命题作文当成话题作文,自己另设题目,要扣掉两分。更严重的是,另立题目后作文往往会偏离题意。再就是把话题当作命题,话题一般范围很大,用它作题目,写出的作文也常常是空洞的。如以“亲情”为话题,做题目很宽泛。第三是半命题作文另的一半内容,出题人一般给提供可资参考的内容,如01年青岛中考半命题作文《这件事真让我》要求:“划线处可填高兴、难过、感动、惭愧……”显然前面两个不如后面两个立意高,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些内容有高下之分。因而,同学们不能不加以分析、选一个就写、由着自己的性情来。

2.审题目的元素。要审清一个题目有几个元素、还有没有隐藏的元素,它们是什么关系。比如:06年青岛题《欢乐与痛苦》,题中两个元素都必须表现出来,二者不可偏废,并且二者常常相互依存。再如:《一路有你陪伴》,题中明摆着有“一路”、“有你”、“陪伴”三个元素,后面还须补一个隐含着的元素“我”。此文如果写成“一路有你陪伴他(她)”,作文立意就走偏了。

3.审要素的虚实。在一个题目中,几个要素往往有虚有实,要先弄清它们的虚实,确定自己的作文从实立意还是从虚入笔。还举“一路有你陪伴”这个例子:“一路”可实,如写与某人走了一路(一程、一段)发生的事;也可虚,写一个年代、一生发生的事。“你”可实,可以是一人、一物(如一本书、一枝笔);也可虚,如理想、追求、爱好等。至于“陪伴”,还要写出主客关系,即“你伴我”。

4.审题目的重心。要知道一个作文题目要求表现的重点是什么。一般说来偏正短语题目修饰语是表现重点。例如05年上海题《充满活力的岁月》,作文要写出充满活力的事,至于“岁月”,是指过去的一段时间。而动宾结构的短语作题目时,则要把表现的重点放在过程上。如06年四川南充《战胜自我》,要写出怎样战胜自我这个过程。98年全国高考记叙文《战胜脆弱》有大量同学偏离题意,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写出“怎样战胜脆弱”这个过程,而重点表现“怎样脆弱”。这是深刻的教训。

5.审提示和要求。出题老师一般会在作文题上加上一些常规的、有时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一些友情提示,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万万不可忽略。如有一道作文题给了一个开头:“暮春三月,我漫步在农村的小河旁。”要求是要接着这个开头写下去。这个开头其实给考生规定了四个内容范围,一是时间:“暮春三月”即农历三月,二是人物:“我”,三是情景:“漫步”,四是地点:“农村的小河旁”。由以上因素我们可以确定此文应是以写农村景物或记农村风情的文章。有的同学不按这个开头写,必然不知所踪了。

二、拟题。

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由此看来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是多么的重要,它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有“惊艳”的感觉,你的文章就成功一半了。

那么,什么是好的作文题目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标准:简明,深刻,吸引人,形象生动。“简明”就是简单、明确,扣题准;“深刻”是能揭示深刻的主题思想;“吸引人”是题目能制造悬念,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去读文章;“形象生动”是形象鲜明、生动感人。比如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丰碑》一文,是八十年代获全国一等奖的小小说,小说刚发表,中学生绝大多数还没有读的时候,我在高中语文试卷中以此设计了一道现代文阅读题,其中一道小题要求选择这篇小小说的题目:A风雪云中山、B军礼、C军魂、D丰碑。当年大部分同学选了A与C,语文考试常考的不是认识对与错的。答案,有时要你选项最好的答案。选A与C作题目虽然没错,但因它不是最好的,就没法得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A项只点明了环境、地点,B项会让人误会将军是主角,C项深刻地概括了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就是红军的军魂,但它不如“丰碑”形象生动,“丰碑”这个题目既有虚的成份,即军需处长所表现出的精神;又有实的成份,他冻死的形象就是永远屹立于红军战士心中的丰碑。记叙文的题目一般很难同时达到上面说的四个标准,但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怎样才能拟出一个好的记叙文题目呢?主要方法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有的老师称为化题为象)。考试作文话题一般大而虚是不适合做题目的。如“亲情”这话题,又如07年湖北随州“以‘快乐’为话题”,江西“以‘磨练’为话题。”如果出一个作文题目“以‘红军精神’为话题”,那么《丰碑》当然是极好的了。记叙文拟题大多用具体人物、事件、事物、时间等作题目。

三、选材。

记叙文选材要“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大中取小”的“大”,指的是作者的生活阅历(包括直接的生活经历和简接的阅读积累等),这个面是很大的,选材时要从中选一件小事或一组小事来写。这个“小”强调时间、空间跨度要小,记叙文很忌讳在短短一篇几百字的作文中记叙的事时间、空间跨度很大,全是干干巴巴的概述,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写“我”初一怎样怎样,初二干了什么什么事,初三又怎样怎样,这样的作文永远没人愿意看,它会令阅卷老师生厌,别指望高分。

“小中见大”是记叙小事,揭示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这是老生常谈,写文章的宗旨是启迪人、教育人,可有些同学面对一些特别的作文题目时就把这个宗旨忘得一干二净了。99年青岛市中考作文《课间小记》,意思是记课间发生的小事,审题难度较小,但选材难度大。记叙文的立意主要表现在拟题或选材上,此文选材难度大,有些同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大部分同学选课间活动来写,打球、跳绳、玩耍……难以做到“小中见大”,结果多数同学不及格。而有一篇满分作文先写下课铃响后,同学们都奔到窗前看,外面正下着暴风雨,对外面雨景展开描写;再写忽然班长想起来本班负责本周升旗,在恶劣天气要把国旗降下来加以保护,拉着副班长冲出了教室,对二人与暴风雨搏斗、在暴风雨中降下国旗的情景展开描写与渲染;最后写班长与副班长出现在教室门口,描写二人被淋成落汤鸡的样子,尽管这样,班长还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国旗紧紧抱在胸前,结尾作者写到:“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然后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此文一出,在场的阅卷老师无不为之动容,选材的新颖加上该同学较深的文学功底,令全体阅卷老师异口同声:“满分。”

记叙文选材举足轻重,像上面这个材料,让语文功底很一般的同学来写,得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分数也是不难的。因此,我们在考场写作文时,不管面对什么题目,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作文选材最忌与别人重复,如《毕业前夕》(86年青岛中考题目)大部分同学写毕业联欢会,这个题目只是个时间概念,在这个时间里发生的事太多了,比如:给老师留个礼物、给同学留个纪念、报考哪个高中等等……都会发生好多故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选材和立意往往决定了你作文的档次,如“以砖为话题,写一个与之相似的人”。想到砖建楼架桥,可写一个有用的人;想到它的制作过程,可写一个经过锻炼成为坚强的人;想到它的形状,可写一个端方正直的人;想到它总是在里面的特点,可写一个无名英雄……这些立意显然后三者好。因此,在考场上不要一想到一个立意就下笔,还要想想有没有更好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