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的日记优秀4篇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该页是可爱的编辑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宋的日记优秀4篇,欢迎阅读。

宋的日记 篇1

宋的日记

陈桥兵变赵匡胤,铁马冰河惊梦醒。

杯首兵权画弓影,世人不知一人行。

六一居士欧阳修,醉翁先生断水流。

新五代史再饮酒,今日不醉誓不休。

阎罗包老包青天,王朝马汉在身边。

嘉祐七年包拯逝,天地悲痛葬了仙。

安石又名王荆公,一身傲骨似古松。

天禧五年妖人生,北宋妖人改革宋。

砸缸神童司马光,却把北宋推灭亡。

直到满身都是伤,才会回头看洛阳。

文艺全才苏东坡,水调歌头中秋说。

一人卧榻奏长歌,云之深处不见我。

南宋理学家朱熹,世尊朱子满桃李。

观书有感水嬉戏,那得问渠起歌离。

精忠报国的岳飞,眼前金兵皆飞灰。

怒发冲冠满江红,笑饮匈奴血为荣。

浮休道人文天祥,写一曲过零丁洋。

风檐展书天下扬,古道梵音何处响。

梦溪丈人沈存中,梦溪笔谈笑宋终。

山寺桃花在佛宗,又是当年那棵松。

梁山好汉宋公明,一心报国无人应。

被逼草寇心不甘,招安一路孤身行。

从此至上这十人,功过自有后人闻。

东岳泰山南天门,皆为华夏的一份。

八年级日记:宋雨绵绵 篇2

在众多诗,词人中,我特别喜欢苏轼,喜欢他的豪爽,喜欢他的痴情,喜欢他的豁达,喜欢他苦中作乐的精神,我欣赏他,欣赏他的。才情,欣赏他的无与伦比,欣赏他的可爱,他的多情。

初识得他,便是在承天寺的庭院中,那时的他,看起来看是那样的悠闲,我却又感到了一丝凄凉,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凄凉。再识得他,便是他游清泉寺,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积极,再看见他便是对亲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然后,我便看见了他微微醉酒的样子酒随着衣襟流了下来,然后你拿着酒壶,豪气冲天的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他又怎么知道这时的他是如何的让人揪心,就因你的祖国,你爱着的宋朝啊!

舒适,我喜欢你“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意兴潇洒的豪情。喜欢你“人生看得几清明”的伤情。喜欢你的痴情。喜欢你“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旷达。喜欢你“我思君处君思我”的多情。我心疼你“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痛苦。心疼你“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的悲凉。

想问,这是晚间的宋朝,是否也在下雨,是否你又在作诗?

宋濂 篇3

宋濂,明初政治家,(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目录人物生平史籍记载文学成就轶事典故收缩展开人物生平

宋濂生于13十月十三日(11月4日),明代散文家,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或太史公。浦江(今浙江金华市付村镇上柳村)人。远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其后裔屡次迁徙,至六世祖始从义乌迁金华潜溪(今金东区傅村上柳家村),后举家迁居浦江青萝山,又谓浦江人。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玫取K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1381年五月二十日(6月12日),途中病死于夔州(重庆奉节县),后谥文宪。 明初,读书于青萝山中,藏书楼名“青萝山房”,又名“萝山书室”聚书8万余卷,史称“明初藏书家首推宋濂”。多聚善本、孤本。如《长庆集》、《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群书事林广记》等,为北宋缕版,后经兵火战乱,复本已毁,唯独他藏有小宋版,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稀世珍本。他的藏书流传至清代,钱曾、黄丕烈、潘祖荫等人曾分别递藏过。藏书印有“宋景濂藏书”、“金华宋氏景濂”、“景濂印”、“太史氏”、“玉堂学士之印”等。

史籍记载

宋濂青年时代因元末战乱迁居浦江,于青萝山中筑室读书,因名其楼为“青萝山 房”。兵祸之后,官私藏书毁损严重,而宋濂因隐居山中,仍能坐拥书城。明祁承汉《澹生堂藏书红》说:“胜国兵火之后,宋文宪公读书青萝山中,便已藏书万卷。”清载殿泗《风希堂文集》卷二《宋文宪公全集序》则说宋濂“始自潜溪徒浦江,得卷氏藏书之富,首推宋濂 ”。 宋濂藏书之精华,有少数流入清人之手。如北宋本《长庆集》,先后为钱曾、黄丕烈、潘祖荫所藏。《百宋一廛赋》:“庐山《长庆》,见取六丁;金华太史,独著精灵。注:《长庆集》北宋时镂版,所谓‘庐山本’者。庚寅一炬,种子断绝,唯此金华宋氏景濂所藏小宋本,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稀世珍。”又有宋本《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等流入清宫内府,《天禄琳琅续编》有记。宋濂还曾藏有宋刊《事林广记》,后归广东丁日昌,《持静斋书目》著录。 道统文学观由来已久,但这里也有区别:以韩愈、欧阳修为代表的唐宋古文家,在理论上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的工具性,但并不轻视“文”;宋代理学家看到他们的不彻底性,于是提出“文道合一”甚至“作文害道”的论点,以防文人在“道”之外又受“文”的诱惑。宋濂的文学思想便是沿着理学家的极端观点。在《文原》一文中,他强调了文“非专指辞翰之文”,而是道的“象”即显现,文与道相始终,道在哪里,文亦在哪里。在其他文章中,宋濂也反复提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白云稿序》);“文外无道,道外无文”(《徐教授文集序》)。 以这种理论批评古代作家,就显出非常偏狭的态度。如在《徐教授文集序》中,宋濂公然提出孟子死后,“世不复有文”;贾谊、司马迁所得的仅是“皮肤”,韩愈、欧阳修所得的也仅是“骨骼”,只有到了宋代几位大儒,才“得其心髓”,才算得上“六经之文”。至于明显不合“温柔敦厚”标准的各种文章,在宋濂看来,更是“非文也”。 “文道合一”论是一种受官方支持立场,这一点可以由《元史》的体例得到证明。自范晔《后汉书》分立《儒林》、《文苑》两传,以区分经学之士与文学之士,后代官修正史多沿袭之。《元史》却取消了这种区分,单立《儒林传》,认为“经艺文章,不可分而为二”,“文不本于六艺,又乌足谓之文哉!”《元史》是奉朱元璋诏命修撰的,这样做当然迎合了他的意思。在朝廷正式支持下,这种理论必然给文学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宋濂的文集中,大量充斥着美化、歌颂明初统治集团上层人物及表彰贞节妇女的作品,这大概就是他的“道统”文学的集中表现。但历史已经获得的进展,即使用强力去扭转,也还是有困难。所以,就是在宋濂身上,也还是存在两面性。 宋濂在元末与杨维桢交谊甚笃,明初杨氏去世后,他为之作墓志铭,对杨的文学才能和成就推崇备至,甚至以相当宽容的语气描绘其晚年“旷达”和“玩世”的生活情态,这和他的严厉的理论颇不谐调。他另外还有一些散文,对生活实际比较尊重,因而在宣扬某种道德观念的同时,比较接近真实的人性。如《王冕传》,写出一个元末“狂士”的精神面貌,开头描写王冕少年读书情形的一节,颇有情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又如《鹿皮子墓志铭》详细介绍陈樵“屏去传注,独取遗经”而自成一家的思想成就,《竹溪逸民传》写出一个出世高士的形象,由于作者对不同的人物个性能取一种同情的态度,都写得较出色。《送东阳马生 序》自述早年在贫寒中求学的艰苦,也很真实动人。 宋濂的散文文辞简练典雅,少作铺排渲染。但偶尔有些描写的片断,也能写得相当秀美。各种文体往往各具特点,可以看出变化,不是那么僵板。总的说来,他的文章风格具有密吻于道德规范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纯熟的技巧,所以能够成为明初文学风尚的典范。 对于宋濂来说,非常可悲的是朱元璋根本不承认他是什么“大儒”,而带有侮辱性地称之为“文人”(见《明史・桂彦良传》)。因为在朱元璋的政治体制中,已不能够允许有“大儒”――社会的思想指导者存在,皇帝本人就是思想指导者。宋濂最后其实是死于无辜,也反映出明初政治的严酷。 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 朱元璋称他是“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文学成就

宋濂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纪传如《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渲染无多,感染却深;写景如《桃花涧修契诗序》、《环翠亭记》,简洁清秀,迈似欧阳修。著作计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又名《诸子辩》、《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翰苑集》、《芝园集》等。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送东阳马生序》收录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单元。

轶事典故

《明史・宋濂传》载: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都以实话相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皇帝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缒切┖玫拇蟪妓邓怠;实畚仕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会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猿说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译文 武平这个地方盛产猿猴,猿猴的毛像金丝一样,闪闪发光。小的猿猴更加奇特,性格很温驯,但不离开母亲。母猴很狡猾,不能接近。猎人在箭上涂毒,等到母猴松懈的时候射它,母猴知道自己不能活了,将乳汁洒在林间,让小猴喝。乳汁洒尽后,就气绝而亡。猎人用鞭子抽打母猴的皮,小猴悲哀地鸣叫,从树上下来了。每天夜里一定要枕着母亲的皮才能睡觉,更有甚者则抱着母亲的皮翻腾而死。哎!猿猴尚且知道有母亲,不忍心看到它死,何况人呢?

宋中 篇4

作者: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

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

时清更何有,禾黍遍空山。

景公德何广,临变莫能欺。

三请皆不忍,妖星终自移。

君心本如此,天道岂无知。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

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

九月桑叶尽,寒风鸣树枝。

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

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

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

出门望终古,独立悲且歌。

忆昔鲁仲尼,凄凄此经过。

众人不可向,伐树将如何。

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

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

古来同一马,今我亦忘筌。

五霸递征伐,宋人无战功。

解围幸奇说,易子伤吾衷。

唯见卢门外,萧条多转蓬。

常爱宓子贱,鸣琴能自亲。

邑中静无事,岂不由其身。

何意千年后,寂寞无此人。

阏伯去已久,高丘临道傍。

人皆有兄弟,尔独为参商。

终古犹如此。而今安可量。

拼音:

liáng wáng xī quán shèng ,bīn kè fù duō cái 。

yōu yōu yī qiān nián ,chén jì wéi gāo tái 。

jì mò xiàng qiū cǎo ,bēi fēng qiān lǐ lái 。

cháo lín mèng zhū shàng ,hū jiàn máng dàng jiān 。

chì dì zhōng yǐ yǐ ,bái yún zhǎng bú hái 。

shí qīng gèng hé yǒu ,hé shǔ biàn kōng shān 。

jǐng gōng dé hé guǎng ,lín biàn mò néng qī 。

sān qǐng jiē bú rěn ,yāo xīng zhōng zì yí 。

jun1 xīn běn rú cǐ ,tiān dào qǐ wú zhī 。

liáng yuàn bái rì mù ,liáng shān qiū cǎo shí 。

jun1 wáng bú kě jiàn ,xiū zhú lìng rén bēi 。

jiǔ yuè sāng yè jìn ,hán fēng míng shù zhī 。

dēng gāo lín jiù guó ,huái gǔ duì qióng qiū 。

luò rì hóng yàn dù ,hán chéng zhēn chǔ chóu 。

xī xián bú fù yǒu ,háng yǐ mò yān liú 。

chū mén wàng zhōng gǔ ,dú lì bēi qiě gē 。

yì xī lǔ zhòng ní ,qī qī cǐ jīng guò 。

zhòng rén bú kě xiàng ,fá shù jiāng rú hé 。

xiāo yáo qī yuán lì ,míng méi bú zhī nián 。

shì shì fú yún wài ,xián jū dà dào biān 。

gǔ lái tóng yī mǎ ,jīn wǒ yì wàng quán 。

wǔ bà dì zhēng fá ,sòng rén wú zhàn gōng 。

jiě wéi xìng qí shuō ,yì zǐ shāng wú zhōng 。

wéi jiàn lú mén wài ,xiāo tiáo duō zhuǎn péng 。

cháng ài mì zǐ jiàn ,míng qín néng zì qīn 。

yì zhōng jìng wú shì ,qǐ bú yóu qí shēn 。

hé yì qiān nián hòu ,jì mò wú cǐ rén 。

è bó qù yǐ jiǔ ,gāo qiū lín dào bàng 。

rén jiē yǒu xiōng dì ,ěr dú wéi cān shāng 。

zhōng gǔ yóu rú cǐ 。ér jīn ān kě liàng 。

译文:无

赏析:无

个人资料: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

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高适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待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