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日记最新7篇

农历腊月廿三,也是中国北方民间俗称的“小年”。小年是春节的前奏曲,热闹仅次于过年,那么关于小年的相关习俗你都了解吗?该给孩子怎样讲年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漂亮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的腊月二十三日记最新7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腊月二十三日记 篇1

小年之所以被称为小年,是因为在大年初一的前一周的一天要做好过年的准备啦!大多数人们都要买好春联,准备年货,要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今年,我在信阳过年过年,2月24日,我早早地起了床,走到阳台,只见大街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年味”愈加浓重,妈妈带着我来到商业中心区域,只见商业中心“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街道两侧随处可见迎新春标语,市民们纷纷进入商场、超市购买年货。信阳整个城市洋溢在一派喜庆气氛中。

逛了半天的街,我们在街边摊上买了一些过年必需品,听妈妈说好像是把灶王的的嘴黏上,让他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听义取意,灶糖是一种很黏的糖,我打开袋子,拿出一根,由于信阳现在很冷,所以灶糖变得很脆,我一咬:“咔嘣”!灶糖进入了嘴里,马上融合了,变得很黏,而且甜极了。

回到家,爸爸已经做好了一桌子让人垂涎的饭菜,我们打开电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天,真是个不眠之夜,既幸福又开心的日子!

小年是什么意思 篇2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小年祭祀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

小年的由来 篇3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

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小年简介 篇4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

小年的传说 篇5

传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小年的传统习俗 篇6

祭灶

民间祭灶歌

灶王老爷您姓张,一碗凉水一管香。

今年小子混得苦,明年再请关东糖。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所以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祭灶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腊月二十三日记 篇7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说是灶王爷上天汇报情况的日子。因为马上要过年了,我们一家人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扫除,和过年前的准备,新年要有新气象哦!

“妈妈负责拖地、擦窗户;爸爸负责扫地、倒垃圾、整理书房;我呢负责整理房间、擦桌子、倒茶、准备糖和瓜子;爷爷负责去老家灌山水;奶奶负责接待客人;表弟负责当拉拉队,唱歌跳舞”,我一口气说完了大扫除的计划。妈妈对我们说:“大扫除正式开始,请你们各就各位。”这时表弟用玩具枪向天上打了一下,“砰”。大扫除开始了,只听见哐叽哐叽,叮当叮当,呼呼呼呼,枪枪枪枪,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刺耳,有的悦耳,有的吵闹……,我们一个个都干的很起劲,甚至都到了已经停不下来的阶段了,再往旁边一看是正在唱皮卡丘多多的《你和我》的表弟,他还在边唱边跳呢,样子看起来真搞笑。过了几个钟头,我们大家马不停蹄的把工作干完了,经过大家的努力家里已经变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整整齐齐了。虽然大家都累的不行,都躺在了沙发上。但看着这丰硕的劳动果实,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我们都觉得劳动的人最美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