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观察日记【精选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一、释文题,突出风景美
画人要把眼睛画得栩栩如生,写文章要巧妙拟题目,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本中描写秀丽风光的题目是作者实地旅游观察,经过深思熟虑,巧妙构思,琢磨、推敲而成的。有描写江山美丽的题目,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七月的天山》《桂林山水》《黄山奇石》;有描写河湖秀丽的题目,如《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日月潭》;有描写鸟和海岛美丽的题目,如《鸟的天堂》《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古代历史遗产的题目,如《长城》《秦兵马俑》《颐和园》《赵州桥》;有描写乡村美丽的题目,如《乡下人家》《牧场之国》《流水人家》。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一文,作者在文中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宝岛台湾“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阅读课文,文题结合让学生深入领悟“日月潭”的“四美”:一是“日月潭”四周环境美。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苍翠的树木围绕着碧绿的湖水,绿树倒映水中成为美丽的绿色世界。二是清晨景色美。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显得格外美。三是晴、雨天的景色美。晴天,日月潭的美景和建筑清晰可见;雨天,它“像披上轻纱”,景物一片“朦胧”“像童话中的‘仙境’”。它的风光多姿多彩,非常诱人。四是首尾照应美。开头介绍“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和许多“名胜古迹”总起描绘风景美丽;结尾用“风光秀丽”“许许多多”画龙点睛来照应开头,突出风景美如画。并引导学生以题析文,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巧妙拟题的习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二、观神奇,凸显奇石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景观神奇有趣的文章。有介绍美丽的张家界索溪峪的“四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的文章;有描写黄山的怪石多,神奇有趣的文章;有突出小兴安岭连绵不断的绿色森林的美丽的文章;有展示一碧千里美丽的大草原的文章……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文,开头点明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在“安徽省黄山南部”,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总写了黄山风景区的怪石多,神奇有趣。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在观看课件插图的过程中品读、欣赏课文内容,在交流互动中解决问题(如:1.黄山奇石到底“奇”在何处?2.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奇石?还点明写了哪几个奇石?3.“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有趣在什么地方?4.按照课文顺序填一填奇石:_____,_____,_____,_____。5.讲一讲为什么有取名叫“金鸡叫天都”的奇石?6.“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_____’‘_____’‘_____’”,并用“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_____地写了黄山的奇石多得“数不胜数”,真是神奇有趣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爱家乡的教育。
三、串美景,畅游山河美
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地大物博,秀美山河,物产丰富,景色秀丽迷人的文章有许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串联文本,畅游祖国秀美山川”的活动,让学生把学过的课文题目、内容和旅游线路有机地串联起来进行品读与欣赏,如同带领学生开展一次畅游祖国秀美山川的旅游活动。一是按地点旅游。1.旅游秀美山河(按顺序)。从北到南:《美丽的小兴安岭》――《记金华的双龙洞》――《鸟的天堂》――《富饶的西沙群岛》;从东到西:《观潮》――《黄山奇石》――《雅鲁藏布大峡谷》――《七月的天山》。2.旅游名胜古迹。从东到西:《长城》――《颐和园》――《赵州桥》――《秦兵马俑》。3.旅游丝绸之路。从东到西:西安《秦兵马俑》――新疆《葡萄沟》――新疆《七月的天山》――荷兰《牧场之国》――威尼斯《威尼斯小艇》。4.旅游草原、乡村,从北到南:《草原》――《乡下人家》――《小桥流水人家》。二是抓“三特色”旅游。(抓住课文最有特色的内容)。1.旅游物产丰富的地方。从北向南:丰富森林资源《美丽的小兴安岭》――各种各样的鸟《鸟的天堂》――物产丰富的海岛《富饶的西沙群岛》。2.旅游景物美丽的地方。从东到西,找出课文题目畅游填一填:潮涨潮落《 》――山洞奇形怪状《 》――怪石嶙峋《 》――花卉美丽《 》。3.名胜古迹中有什么特色的风景。按西到东:秦朝西安《秦兵马俑》――河北赵县的古桥《 》――清朝大公园《 》――北京八达岭城墙《 》。三是开展乘坐交通工具“三线”旅游的活动。通过同桌、小组议一议,交流互动进行畅游。1.乘坐高速铁路客车,从福州――合肥――北京的路线可以旅游些什么地方,请写出来?(如福州的“三坊七巷、白塔”――武夷山观看( )――安徽黄山观看( )――北京观看( )――北京八达岭游览( ))2.乘坐飞机从北到南怎么游?3.乘坐汽车走高速公路,你从家乡到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怎么游?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欣赏美景,按照一定的旅游顺序归类,进行小练笔,既加深学生对文本作者巧妙拟题和文章内容的深入分析、理解,又让学生在畅游祖国秀美山川的同时,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细观察,描绘景观美
史迈尔说过:“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就是事业、艺术、科学及生命各方面的成功秘诀。”由此可见,“观察是习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的做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收集整理素材的能力。1.前后呼应,突出中心。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一文,作者先用“远望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有一万三千多里”与“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后不见万里长城”相呼应,用“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用“前不到头,后不到尾”突出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及结尾“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遥相呼应,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2.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一文,作者在描写索溪峪时,行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写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用“当然”一词引用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后,就连行走的人们也变野了。并用“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这三段开头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索溪峪的“野”。3.描写颜色,突出色彩。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珍珠泉》中,描写了珍珠泉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这句话巧用了“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生动地描写出珍珠泉水的色彩美。4.描写响声,突出逼真。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雨》中,“雨,悄悄地停了……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这段话,作者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丁――冬――丁――冬”声响描写,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美。5.热情好客,抒感。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文,用“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立刻拨转马头”“欢呼声”“车声”“马蹄声”等词语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的人们像过盛大节日那样来迎接客人的场面。抒发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感美。6.巧用修辞,再现神采。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文,作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作者巧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1)借代。作者不仅题目巧用借代《山中访友》,而且文章中巧用“借代”拜访了众多老朋友,如古桥、树木、山泉、溪流、瀑布、悬崖……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2)比喻。如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3)拟人。如巧用拟人的手法写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4)排比。巧用五个“你好”排比的手法,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打招呼,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浓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巧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撰写描写田野或乡村美景的短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巧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泡豆子
今天,老师让我们把豆子泡在水里,并写观察日记。豆子有什么变化呢?我还不知道,等明天再说吧。
九月十九日 星期二 晴
豆子变大了
这天,我放学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豆子。
我先把泡了的豆子和没有泡的豆子比了比,泡了水的豆子比没光水的豆子大爽了。我再拿出尺子量了量泡了水的豆子,最大的长度是一厘米三毫米,没泡的豆子的长度只是一厘米。没泡的最小的豆子的长度只是六毫米,最大的豆子长度是八毫米。哇,豆子一天就在浅浅的水里长了四毫米。连我也可能不够它长得快呢!然后,我把其中二颗豆子脱了皮,再把其中一颗掰开两半,再它们放进浅浅的水里去。它们也会长大吗?呵呵,我们明天就知道了。
九月二十日 星期三 晴
豆子发芽了
这天,我继续观察豆子。我发现我脱了皮的豆子的芽往上翘,被我公成两半的豆子的芽也长大了,可上面却有个褐色的小点,其它豆子的皮破了点,可都有一小点芽露了出来。
九月二十一日 星期四 晴
奇特的差距
这天,我又来观察豆子的变化了。可意想不到的一件事情发生了。我分开了两半的豆子的芽竟然绿了。另一颗脱了皮的豆子的芽也长了一小点,可却像电了发似的翘而弯地卷了起来。而其它的豆子的皮上的一小片,不知去哪了,可能是变成了它们的营养餐了吧!它们的芽长长的,可是那却是直的,而不是弯曲的。看来,我的盒子过不了几天就要换了。你看,他们的差距是不是很远啊?
九月二十二日 星期五 晴
豆子的芽长出来了
那么,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认识观察活动,在观察中积累习作素材呢?我认为,我们不妨从观察四部曲开始。
一、解读观察目标,明确素材积累的方向
观察效果的好坏决定于观察目标是否明确。教师必须预先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观察的目标,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尽量把观察目标提得明确、具体一些。
针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的习作话题“学本领”,教师可解读习作目标,预设三次观察过程。第一次是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同学有哪些拿手的本事,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这次观察的目标是领略本领的美丽,积累习作素材。第二次是指导学生观察这样的本领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哪一点吸引了自己的注意力。这次观察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寻找不同点中发现特点,有目的地积累素材。第三次是指导学生观察学本领的过程,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学本领的要点,突出学中的趣事,积累有效的素材。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如果一个铅球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心中有一个奋斗目标,铅球就会朝着那个目标飞行,而且投掷的距离会更远。”的确,有了一个个观察目标,我们就会有不竭的动力,进而不懈地努力,达到预定的观察效果。
二、制订观察计划,掌握积累素材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录观察所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悟出积累习作素材的门道。
(一)提供范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习作练习是写一处自然景观。根据“突出奇特之处”“按顺序写”的习作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制订表格式的观察计划,从观察景物的时间、方法,景物的样子或变化,自己的感受等方面入手,紧扣习作要求,使之具有典型性。这有助于学生围绕习作要求展开有目的的观察,启发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增加观察和积累的有效性。
(二)鼓励创新
在提供范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观察计划。如上面的观察计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把按时间观察的顺序改为按空间观察的顺序,其余部分也可以灵活改动,使观察计划更贴近个体实际。教师还可以采用观察卡片的形式,在记录的格式上创新。当然,观察计划应当在观察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修改、完善。
三、聚焦观察过程,破解积累素材的密码
根据观察计划,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开观察活动,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积累素材的诀窍的掌握。在操作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聚焦“六到”,知其一亦知其六
所谓“六到”,即眼到、耳到、鼻到、嘴到、手到、心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习作话题是“父母的爱”,有位学生计划观察妈妈为她烧早饭的情景,感受深深的母爱。在观察妈妈烧早饭的过程中,我指导她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
以下是该学生观察妈妈煎荷包蛋的记录。
在记录素材的过程中,这位学生运用眼、耳、鼻等各种器官进行综合观察,轻松地掌握了观察的基本方法,突破了素材积累的瓶颈,破解了素材积累的密码,使观察更为全面和深入。
(二)聚焦方法,会其一也会其他
聚焦方法即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有方,积累和习作时自然得法,顺理成章。
方法一:有顺序。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它的“序”。因此,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做到有序观察,如由近及远、先上后下、由左及右、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地观察,随行踪的变化改变观察点进行观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观察等。只有观察有序,表达才能有理。
方法二:抓特点。世上万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特点,才能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三年级下册的一个习作话题“自我介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观察时,我们应抓住他和其他人的不同点,如皮肤特别黑,特别爱笑等,这样才能写出真实,写出个性。学会了观察的方法,抓住了特点,习作才会个性鲜明,令人过目不忘。
四、锁定观察目标,汲取素材的精华
素材是习作的基础,那么怎样选择合适的习作素材呢?我们有必要再一次审视习作要求,回顾观察目标,凡是与观察目标关系密切的,对主题有突出的表现作用的素材,都应选用到习作中,否则舍弃。
(一)取主舍次
主题是习作的灵魂,选择习作素材必须紧紧围绕习作主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个习作话题是“生命(现象、故事)”。有一位学生观察了一棵遭遇各种灾难却艰难成长的大树,积累了许多习作素材:(1)小树在和风中的快乐;(2)孩子们对小树的爱护;(3)小树在夏日毒辣的阳光下暴晒;(4)小树在冬日被绳子捆绑。根据习作主题,第一个和第二个素材显然和主题关系不紧密,在筛选时可以把它们舍弃掉。一棵树要长得枝繁叶茂,得修剪枝枝丫丫,主干才会粗壮挺拔。习作素材也必须经严格地筛选,才能发挥作用。
(二)取典舍非
选择典型的素材就是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最能鲜明地反映事物面貌的材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习作要求是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有一位学生想表达深沉的父爱,有关父爱的事例很多,他最后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1)父亲教近视的我做眼保健操;(2)每个双休日,父亲都带我到鹿山公园登高远眺;(3)父亲学着煲枸杞明目汤。这些典型素材能反映文章的主题思想,事虽小却扣人心弦。
(三)取新舍旧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大麻塘小学 551700)
【摘要】小学低年级作文力图以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采用最新的方法,启迪刚入学孩子的思维,打开作文起步的思路。 这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其作法如下,一是培养兴趣,勤于练笔;二是学会观察,合理想象;三是先说后写,降低难度;四是以读促写,有效模仿;五是加强阅读,积累语言。让学生快乐、轻松地迈开作文的第一步。
关键词 新课标;低年级;作文教学
小学低年级作文力图以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采用最新的方法,启迪刚入学孩子的思维,打开作文起步的思路。学生用眼看,有话可说;动笔写,滔滔不绝。从看图说话、写话、交际语言入手,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兴趣盎然说出来、写出来。让学生快乐、轻松地迈开作文的第一步。
一、培养兴趣,勤于练笔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写作也是一样,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不能让学生在作文起步阶段就有害怕写作的心理,学生一旦产生害怕的心理,将会视写作为一种负担和压力,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是很难写出好文章来的。所以,在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就是学习的一种乐趣,从而,愿写、乐写、想写。
首先,要从儿童实际水平出发,明确目标,创设儿童作文心理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语言心理的发展和现有的知识水平,一年级的下半学期,就可以开始让学生学写日记了,但要求不高,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只要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完整的话,就在本子上画上苹果或盖上“智慧星”。到了二年级才要求写一段通顺的话,正确使用上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些要求在科学、民主、有效的说话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是能够达到的。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学生才会有兴趣。要求过高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要求上不封顶,对于一些语言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篇幅可长一些,次数可多一些,只要学生乐意去写就给予表扬。
其次,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日记交流活动。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日记交流活动。有时,教师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好日记;有时让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日记,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写得好的日记,把它贴在班上的“学习园地”里,让同学欣赏、学习。学生见到自己的文章上墙,心里很高兴,对写日记更感兴趣了。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有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天天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二、学会观察,合理想象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低年级学生初学写作,要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材料,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到生活实际中去观察事物,学生才能从生活的海洋中捕捉写作材料,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有了生活的体验,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得学会观察。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门户,是吸取各种知识的起点,是写作的眼睛;观察细致,作文才能写得充实具体。观察还要和想象结合起来,作文中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任何想象都来源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想象是不能凭空产生的,如,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作者在写小女孩五次擦火柴,从而展开五次幻想,这合理的想象使人读了对小女孩这个人物形象产生了终身难忘的感觉。怎么样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呢?
低年级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要作文训练手段。要求学生在大致看懂图意后,必须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动作,用具体的动词准确表达。想象图中的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如,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41 页的“看图讲故事”,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猴子的表情、动作,发挥合理的想象,还有天气有何变化。先四幅图整体观察,了解故事的梗概,接着再一幅一幅地仔细观察,然后再四幅图综合练说,最后想一想:猴子动脑筋了,为什么还把事情弄糟了?这样由“整体——部分——整体”一步步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到写的时候,学生就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三、先说后写,降低难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做到“先说后写”这一点。教学时,要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在教师面前或同学们中讲述自己的作文思路,然后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将自己讲述的内容写成文,即作文,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北师大版课改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58 页阅读《我的路》,阅读后要求学生写下来。这次习作比较难,先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的提问反复地练说,说通、说透,然后再写。因为学生思路开阔,所以写的速度比较快。这位学生仅用5 分钟时间,就能写出一段通顺的文章:由此可见,“先说后写”是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的环节。
四、以读促写,有效模仿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不仅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大家之作灵气的熏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例如,学完了《我有一盒彩笔》这首诗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写完后根据诗的内容配上画。有的小诗反映了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有的小诗反映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有的小诗描绘了美丽的校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有一盒彩笔,我用它画明天的理想:我画清澈的河水,为了看清河里的小鱼。我画红色的太阳,为了让冬天温暖。我画小兔子长上翅膀,为了让它和小鸟一起飞上蓝天。”一首首图文并茂的小诗,反映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和爱心。
五、加强阅读,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