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我们一生当中不可缺少的,它们能让我们开心,也能让我们拿起手帕擦干眼泪,它们就像自己的眼睛,给我们指引方向。那你想知道我和书有怎样的故事吗?
文字,与我而言,是友谊。
我和他也许相识的很早,在牙牙学语看各种图像时他就悄悄地来到了我的身边。早已记不清我和他的第一次对视,但他总能给我带来“心动的感觉”。
我和他相识的也不算晚。犹记得,他跟着《窗边的小豆豆》一起走进了我的世界。那是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徐老师牵着亲子阅读带我领略了电车驶过的痕迹……
之前不看书,看图写话总是盯着图片发好一会呆,最后用挤出来的寥寥数字勉强将几张图片连接起来。自然,惨淡的分数让嘴翘上了鼻尖。当时,妈妈工作很忙,干着急也无他法。后来,遇见了徐老师,她提出的“亲子阅读”刚开始让我感觉天塌下来压在了我的肩上,一下子趴在了桌子上。可当我认识了小豆豆,当我从兴趣平平到不知不觉的被吸引,当看到平时忙于工作的妈妈陪着我在书上写下一个又一个文字……那缕阳光渗透灰蒙蒙的玻璃,再一次干净明亮的包裹了我。在这之后从《窗边的小豆豆》的巴学园到《鲁宾逊漂流记》的荒野怪岛,从《我的妈妈是精灵》再到《心美,一切皆美》我和各色各样的人成了朋友,体会了五味杂陈,经历了不一样的清晨午后,以第三视角参与了诸多主角的人生,或喜或悲,或静谧美好或曲折离奇。同时,我和他的友谊愈渐牢固,他也在我的人生轨道上越刻越深。
我觉得文字的魅力在于,握起笔行云流水的时候,思想不由自主的跑进了墨水里,赋予生命,注与灵魂。他常能让我认识到平常相处不一样的别人和自己。我享受感知于文字背后的活跃灵魂,沉浸于一笔一捺勾起的清香,游走在句逗号搭建的世界。这世间万物或许大有文字描勒不出的感觉,但也只有文字能绘化与感觉最之相近的内心。文字,陪我看过清晨第一缕阳光,伴我感受清风捎过的丝滑,同我一道行于青春。它记录了我踏下的每一个脚印,或深或浅。他抚摸过我涌出的每一种情绪,或欣或悲。他将我的回忆刻在纸底,他能够和我真正的感同身受。
每个故事都有适合他的讲述,文字像我的影子,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出现,但只要出现了,必定是最懂我的。
他是不需要污浊的脚印,他是人生路上不需要记忆的痕迹。
书甜如蜜
501彭显然
“学海无涯苦作舟”你是不是认为书的味道是苦的?可是我却觉得书是甜的。在书的百花园里,我们就像一只只蜜蜂,采集花粉,酿出甜甜的蜜。
小时候,我看的书,大多是童话书,五花八门的故事、感人的情节,让我初次尝到了书的甜味。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各样的书源源不断向我“奔”来,我也越来沉迷于书的海洋。
书是甜的,它就是我生活中的“百花蜜”。当我烦恼时,打开书本,曾国藩儿时读书气坏小偷的故事,让我不禁哈哈大笑,烦恼早已“溜之大吉”;当我悲伤时,《格林童话》带我走进神奇的世界,悲伤消失得无影无踪;当我沮丧时,海伦凯勒变成了我的知心好友,给我鼓舞,告诉我不要放弃。
书是甜的,它是指引我的“良师”,给我智慧的启迪。冰心奶奶告诉我:“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岳飞对我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苏轼指引我说:“发奋是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李苦禅教导我:“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想必这些杰出的人物也曾尝到了读书的甜头吧!
书是甜的,它还是我的知识源泉。语文课上,当同学们面对老师的问题难以言表时,我早已妙语连珠。习作课上,当同学们还在为不知道写什么发愁时,在我的笔尖下早已写出优美的句子。是书让我获得了老师的夸奖,是书让我尝到故事的有趣,是书让我明白好好读书的道理。
书,是最珍贵的东西。古人云:“外物之味,愈久愈厌,读书之味,愈陈愈香。”书,放得越久,就越香醇甜蜜;书,读的越多,就越知识渊博,读在心里,甜在心里……
我一直把书当做我的朋友。寂寞的时候我会看书,生气的时候我会看书,高兴的时候我也会看书!我和书之间常常会发生好多有趣的事。
有一天晚上,我上床睡觉,但是没有睡着。我听见外面传来“当”的一声,就立刻坐起来,打开灯,轻手轻脚的拿来我最近阅读的一本书。其实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两三遍了呢!我津津有味的读起来,似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我的脖子您瘾作痛,眼皮也像灌了铅似的,使劲往下沉,于是我不得不躺下来,我把书盖在脸上,本来只是想躺一躺,然后再坐起来继续读书的,可不知不觉中,我已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才发觉我昨天晚上竟然睡着了!书本也被丢到了地上。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发生两三次。
我不但在家里这样,而且在学校
有一次上一节课的下课铃更想起我就立刻抓起,从班级图书角里借来的一本书,醉心的阅读起来。这是一本沈石溪的著作,《第七条猎狗》。这本书我才读了两天,就把他“消灭”的差不多了。十分钟,不知不觉的从我的身边走过。我却浑然不知,继续陶醉在“动物世界”里。在情绪高涨时哦,会激动的跺脚;在危险来临时我会害怕的全身发抖;在威胁解脱时,我也会松一口气……同桌拍了一下我的手臂,可我还是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同桌只能硬生生的从我手中夺过书放到一边。
我知道现在是科学课时间。可我总觉得看到一半的书被别人拿走很不舒服,于是我们小组就开展了“书本攻守战”。我自然是攻,其他五人便是守。
我先强攻。我把手快速升近同桌的课桌里摸索着,可是从桌眼疾手快,使劲打我的手时,我败下阵来。第一计失败我只好是出第二计——“智取”。我先认真听课,过了一会儿,老师让我们做实验,是我慢悠悠的走过去,站在最后,我把手悄悄地伸进同桌的书包里,“这里没有,那里也没有,啊!他在这里!”我悄悄拿出书本,放进我的课桌里,可我这一举动还是被眼尖的同桌发现了。于是我赶紧把书放进书包里,用身体压住,可一个人怎么也比过不过五个人,书还是被他们“掠走”了。下课铃声忽然响起,“书本保卫战”就随着下课铃声结束了。
我和书之间的故事还有许多。我爱书,书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有一位看不到花朵的朋友,但它却能开阔我的视野,我有一位听不见清泉流淌的老师,但它却能让我听到心灵的呼唤。它,就是书,一个教会我怎样面对困难,告诉我什么是勇气的良师益友。
从前,我是一个十分胆小且不自信的女孩,很少在课堂上与别人交流,哪怕是我会的。记得那次英语课,老师提了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全班同学都把头低了下去,老师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在每个同学身上都扫了一遍,可是,同学们都一言不发。老师充满希望的眼神渐渐暗淡了下去。我是多么想大胆地举起手站起来大声流利地说出我的答案,因为这道题我会呀!我在心底一遍遍的鼓励自己:加油啊,快举呀,别让老师失望。不知是在什么的激励下,我把手畏畏缩缩地举到了耳边。这时,老师看到了我,眼中又燃起了希望,老师急切地望着我,仿佛在问:“你真的会吗?”一接触到老师的目光,我的头立刻低了下去,手也不由自主地放了下来。最后,老师还是失望地说:“好,这道题我来讲一下……”整个一堂课,我都后悔的要死,在心里责怪自己:唉,你不是会吗,怎么就不敢说呢?回到家,我放下书包,随手拿起一本《鲁滨逊漂流记》读了起来。不久,我便沉迷于故事不能自拔。合上书,不禁为鲁滨逊的探险精神和面对危险困难的勇气感到赞赏。突然想到了自己:自己是否应该学习鲁滨逊的勇气呢?比起他来我的困难还叫大吗?我自我反省了一番。第二天,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又问道:“谁知道古诗《乞巧》是哪个朝代谁写的?”全班鸦雀无声,谁都没有举手。不是唐代诗人林杰吗?我在唐诗里看见过的,我心里想。这时,我想到了举手。可是说错了怎么办?同学嘲笑怎么办?正当我打算放弃时,我又想到了鲁滨逊的勇气。我举起了手。老师请我说,我站起来自信的说:“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老师笑了笑,说:“很好,请坐。”我成功了!我的勇气战胜了困难,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书。
这让我知道了书可以让人立志,让人信心倍增,帮助人们完成心愿。我从《老人与海》中学到了老人的勇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学到了意志坚强,不怕困难的精神;从《我飞了》这本书中知道了朋友间不可缺少是友情……而这些,功劳都在于书呢!书真是我们的好老师。
茶米醋油盐,午后抱书眠。
那一缕书香,那个午后被我嗅拾。我确实嗅到了那来自时间的尘封——一本薄薄的《杜甫诗选》,深得让我一生俯饮。
梦中,我回到了暮唐,踏着熄灭的硝烟,来到草堂。我嗅到微黄纸张上散发的奔腾的墨香。老者站在堂前,拄着铁杖,笑靥依旧……上前拭去灰尘衣上,仔细端量,……顷刻,我仿佛聆听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句句低唱,也嗅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声泪俱下的挣扎与绝望。一代诗圣,万古流芳。你为天地百姓呤诵了多少诗章,《三吏》、《三别》又在耳畔回荡,婉转凄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忧国情怀,让人悱恻感伤。
梦醒,《杜诗》还在枕上,翻不尽的薄纸写满了爱国者的悲凉。你在唐朝的结局深处呐喊、彷徨,留下伟大的诗篇让后人泪赏。诗香、书香,香气带着时代的不幸,带来了精神的膏粱。
读书如品茶,经过历练的书总让人齿颊留香;
读书如饮酒,经过岁月沉淀的书总让人回味乐享。
读书让心灵快意飞翔,读书让精神起伏跌宕。那本《杜甫诗选》让晦涩的心灵溢满书香,让萎靡的精神日益高涨。
再见杜老是一个圆圆的晚上,月光撑起孤零草堂,老人在堂前挥墨奇香,老且反忧的斤斤酸楚,忧国忧民的悲丽华章,还有这压不断的刚硬的脊梁!他握住我的手告诉我:要坚持,不要绝望,时代的失败铸就了心中的梦想,暂时的黑暗将迎来光亮。应该感谢艰难,痛苦的磨砺教会如何鼎立东方!
我发誓:将带着这份书香,从书中汲取力量,咬定心中梦想,拼出自己的模样!
再见,杜老……
我已不再是从前模样,习惯了这份书香,让我感动久长。无论曾经怎样,拼搏仍将主唱,不必害怕失败,岿然不动理想,咬紧牙根不放,立志要把命运掌,只为明天结果,不怕一时怎样!
我已不再是从前模样,习惯了这份书香,一生俯拾不忘,中考将至,能量仍需滋长,每一次要感受坚持的力量,我必将带着这份墨香书香,握紧手中笔,拼搏向上,最终成就梦想,矢志不放!
书香悠悠,溢满神洲;
悠悠书香,地久天长。
丝竹之声,吹之听之,皆使人沉醉,但都比不上书之声。手执一本书,或立于风中,或坐于夕阳下,或独倚窗栏,或静靠一树,凝神静气,此时便可倾听书之声。
书之声多么美好;书之声多么动人;书之声多么深奥。“孔雀东南飞”的凄婉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千古绝唱,化蝶的悲欢离合,都向人们讲述着书之声的美丽。
他像一位孤独哀怨的诗人,独倚望江楼,却“过尽千帆”皆不是。他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雅致,他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情壮志。他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他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书之声悦耳动人;书之声充满趣味;书之声美妙动人。倾听书之声,你会发现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倾听书之声,我看到了诸葛孔明的聪慧,水上偏能用火攻;看到了以一百单八水浒好汉的故事,鲁智深倒拔杨柳;看到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还看到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书之声充满着人生之理,书之声蕴含着人生之趣,书之声流露出人生之美。倾听书之声,我在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不畏挫折的追逐理想;倾听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明白了我们应该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而拼搏;倾听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我明白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倾听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明白了我们应该珍惜时光,珍惜时光,珍惜一分一秒,不让人生留下遗憾。
从一本本文化典籍,一句句警世哲理,汇成了浩瀚无垠的书海,畅游其间,采集下了多少?不多,但很有益,就像风尘仆仆的归人接受了家的洗礼,从头到脚焕然一新。
书之声收天地之荆棘,集世界之坎坷,汇成了人间之苦难。每次读到书,我都会有一种全部占有的冲动,这,也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壶好茶一般,需要慢慢地体味,慢慢地感悟。有人说:“读书是文学修养的“鹅卵石”,其余的只是细沙砾。”多阅读,不仅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能使作文表述流畅。所 没有博览古今的深厚底蕴,没有囊括宇内的雄浑气势,即使有了一时间的灵感迸发,也无法让它晓畅地流泻出来,诠释思绪的波澜起伏。因此要将所读的书,特别一些经典的好书中精彩的句子或名人名言摘录下来,并经常翻看、琢磨,在应用的时候与写作结合起来,便能得心应手。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平时多阅读、多积累,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恰如其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但我所说的决不是盲目的“啃书”,而是边读边思考,透过文字的表面,体悟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不要局限于一本书,而应将目光投向文字所构建的博大精神的世界,看一幕幕正在上演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样便自然而然的能将文章一气呵成了。
那么,该选择什么样的书让自己阅读呢?我觉得读书应照自己的情况而定。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才是对自己有帮助的,这应读由自己把握。许多人选择了名著,一些人是出于提高修养的目地。另一些人则视之为一种“时尚”。可惜的是,很多意识到自身文学常识匮乏可又不愿花费大量时间在阅读上的人抛开名著选择了其缩写本,只是为了不让自己腹里空空才往肚子里灌一些廉价的墨水,这样最多只是自欺欺人罢了。要汲取名著的精华,需要得到阅历和时间的辅助。并非每个人在一个时间段看这本书都有所收获,不要因为虚荣而强迫自己;而它所带来的影响也绝非一个笼统的故事结构就可以代替。别忘了,读书不能忽视其内在的价值,倘若忽视了其内在价值也便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然而读书的真正意义,漠过于读者对所读之书的感悟、从中得到的启发,并将这些感悟启发表达出来,或渺小或宏大,或高尚或卑微。它是你内心刹那间的感动,转瞬即逝,于是,你便有一份责任将它们记录下来,或放在记忆的仓库里,慢慢品味。
所以我觉得写好文章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事,它不仅需要真挚朴实的情感,有常练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的积淀。
书,牵引着我的魂,环绕着我的梦。从幼年时期开始,我一读起书来,就有一种像小鸟飞过山林,像泉水流经山谷的愉悦之感。我最喜欢读历史类的书籍,既看会明事理的正史,也阅幽默风趣的野史,不过某些时候正史与野史的冲突,让我在考试答题时很茫然,不知所措。
那是我在沉迷于三国历史人物时发生的一件事。要知道,那段时间我可是对《三国志》着了迷,所有一切跟三国有关系的书籍都被我收入囊中,《三国小人传》便是其中一本。按照我的读书三步法,仅仅通过第一步观察书皮,我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书皮上栩栩如生的画着各种我读正史从来没太细注意过的三国人物,比如甄姬、小乔、贾诩等。让我最震撼的是此书中关于街亭败战——马稷之死的描述。一天清晨,被切断水源的蜀军在山上与魏军展开了决战,杀声震天,无数飞箭纵横在双方之间,仿佛一片巨大的黑色海浪,一波又一波地拍打着这一块孤独的礁石,抵抗持续了一会,街亭还是丢了。马谡被关进牢笼,但他得了天花,要被火焚时,逃了出来,后来被姜维追上并杀了他。咦?我记得《三国志》中不是这么讲的。这是怎么回事啊?我有些迷糊了。
“小丁,要去课外班啦!”听见妈妈的声音,我极不情愿的叹了一口气,说“好好好。”在去的路上,我脑子里一直幻想着如果马谡没死,接下来会要干什么呢?复仇还是平安生活?我的思路一直缠绕在三国人物中没有出来,直到进入教室,老师给我们发了小测验试卷。收回神定睛一看,今天测试的文学常识居然是关于三国的,甚至还有一道“马谡是被谁杀死的?”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天助我也!不过答题时我反而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纠结起来。这一题,我究竟是填姜维还是诸葛亮呢?《三国志》里说:马稷是在街亭之败后,回到诸葛亮大营负荆请罪,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于军门。与刚刚阅读的《三国小人物传》的叙述不一样,我究竟该以哪本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我心中像有两个魔鬼在打架………最后我点兵点将,选了姜维了,满意的交了答卷。
但是,答案恰恰是诸葛亮,我选错了,太倒霉了,真是读书遇上考试——有理说不清啊!不过这件事也让我印象深刻,我明白了如何区分正史与野史,懂得了读书活,活读书,读活书的重要性!
我和书有很多故事,今日我先写四件大跟大家分享吧!
1、难忘的买书经历。
那是一段让我难以忘怀的买书经历。那年我9岁,“妈妈,妈妈,你给我买这本书吧!”这是我在书店缠着妈妈说的话,妈妈却说:“不,不买!这个叫什么《仙女蜜儿》的书买来有什么用它里面有什么东西能够教你呢还这么贵,你自我看看,要17块钱咧,不买。”“有用的,有用的!我看完就会把它收藏起来的,等忘记是什么故事了,我又会把书拿出来看的。我还会把书拿到学校去跟同学换书看。”无奈的妈妈只好说:“那好吧,我给你买,可是你必须要好好学习。”“嗯,多谢妈妈,”耶,成功了!
2、温馨的读书经历。
小时候,每一天晚上爸爸都会为我讲故事。一次,爸爸出门回来后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很厚很厚,书名叫《木偶奇遇记》,每一天晚上我都要听爸爸讲这个故事,当我该睡觉时,爸爸总是会在我读到的地方折一个小小的角,等到了第二天晚上再给我读书时,就找到那一页把小小的角打开之后讲,每一天晚上都是这样的。这个故事讲一个会说话的木偶叫匹诺曹,他每次说谎鼻子就会变长,之后他遇见一位小仙女,在小仙女的帮忙
3、我爱看书。上上个星期六,妈妈给我买了4本书,是《魔法小公主5鲜花城与种子人》、《魔法小公主6梦想漂流书风波》、《超级酷炫公主班2御用甜品站》、《人类未解之谜》。我把这四本书一拿回家就看,当天午时只花了三个多小时就看完了,在看书时妈妈都笑说我成了一只胖胖的小书虫呢!
4、偷偷看书。
星期六的晚上,我拿着《白海豚BOBO》之中的《魔女的歌声》这本书偷偷地躺在自我的床上看,不知怎样的感觉很困,就睡着了。有意思的是,第二天早上我睁开眼睛时发现书还在我的脸上呢!
到了中午,妈妈让我看书,我就偷偷把这本书拿出来看,一看就是3个钟头。每次妈妈出现,我就立刻把书藏起来了,嘻嘻!真好玩啊,难道不是吗
以上,就是我和书的四个故事了。你的故事呢是不是也像我这样呢如果是,你就告诉我吧!
说起我看书的故事,那可得从幼儿园开始。
幼儿园时,我就很喜欢看书。哪些书呀,都是好看的金装绘本。我拿到书后,坐在妈妈的腿上,靠着妈妈看书。《聪明豆绘本系列》教我爱分享。巧虎也教会我不少,文明做人,懂礼貌,珍惜友谊。《汤姆系列》中的《汤姆学骑自行车》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小汤姆想学自行车,可是他骑上去平稳力不足,就摔了下来。他艰苦勤学,五天内学会了。看完后,我也想学自行车,也学着汤姆的样子,给自己定好五天时间。接下来的五天,天天到操场上练习,摔倒了,自己爬起来,不哭不闹,像勇敢的小汤姆一样。五天后,我果然能独立骑行了。书中的汤姆,成了我的精神领袖,跟着他,我也成长了。
整个幼儿园阶段,都是在妈妈的陪伴下进行着亲子阅读。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我告别了幼儿园,进入小学。我的识字量与日俱增,能独立阅读了。
图文结合的绘本成了我的阅读小点心,厚厚的一本本的名家大作成了我的阅读主食。
我读过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给大象拔刺》,读过著名作家曹文轩的《我的儿子皮卡》,读过小女孩蒂皮写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读过青少版的《三国演义》,读过《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其中,《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班有人很像克拉拉,还有人很像“我”。我就来学着作者的样,来了个本班同学专辑,模仿书中的故事创编。没想到我的《两个人的战争》被《学语文之友》刊登了。其余的人物文章,成了曹老师写评语的素材。
读《打开诗的翅膀》这部书时,我俨然成了一位小诗人。写出了一首首了不起的诗作。《小河》小河像镜子/把大树照在身上/小河像蜘蛛/把花草网入肚中/小河像老虎/把大山吞入身子。很幸运的是,这首诗被刊登在《瑞安日报》上。
我看着书,学习着书中的写作方法。看书让我成了班级小作家,看书,使我的文章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看书,真正好!
如果你看书,你会显得更加聪明;
如果你看书,你的知识会越来越渊博;
如果你看书,你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惊喜。
与书交朋友吧!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啊,书是人生当中必不可少的,它是一盏明灯,也是一艘帆船。说到书,我可要打开话匣子好好向你述说啦!
从幼儿园起,我就会时常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尽管只是幼稚的《小红帽》《灰姑娘》《白雪公主》,或是儿歌,在那时,我也对他爱不释手。刚跨入小学的校门,我喜欢的书成了,《安徒生童话》《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那时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再到三四年级,陪伴我的是《城南旧事》,也是爱的教育,并开始阅读林清玄、徐志摩的散文。书中优美的词句令我如醉如痴,作者独到的见解令我赞叹不已。同时,我也试着写几篇散文,但和他们的比起来,文笔比较稚嫩,词汇不够丰富,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再后来,《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书又成了我手中的常客。我的阅读量大了许多,也从以前的囫囵吞枣变成了慢慢品味,细心研读。
书中的知识让我丰富了头脑,开阔了眼界。记得那还是三年级的时候,张亦弛和我一起去厦门。我唯一后悔的便是只带了笔记本,而没有带书。恰好张亦弛带了一本,那是一本《一千零一夜》。虽然我已经看过许多遍了,但是在无聊的时候拿出来看,有又何妨呢?我们在飞机上看,在机场等候的时候也看。那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令我浮想联翩,并从中找到了以前忽略的部分。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读书,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在厦门,我一直在看这本书,一遍又一遍,翻来覆去,却是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尽管《一千零一夜》并不厚,却是深深吸引了我们,令人百看不厌。边看边讨论已经是我们朋友之间司空见惯的是了,同看一本书,确实有不同的感悟。相互交流能够进一步读透这本书。虽然我没有那么认真到每一本好书都记录好词好句,可书中有些精彩的情节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在家里,我有很多的书,却没有一个固定的书房。但是我想说:只要是你能够心如止水全身心阅读,处处皆是书房!
好书承载着我遨游四方,书,我爱你!你是我的挚友,也是我的终身伴侣!
有人问我:“如果世界末日,在最后一刻,你会做什么?”我毫不犹豫地答道:“看书。”是的,我会读书。我爱在细雨绵绵的日子里。轻声吟诵《雨巷》而感到温馨浪漫;我爱在夕阳西下的黄昏中高声朗诵《满江红》而感到激动万分;我爱在万物具寂的夜晚,轻轻翻阅《声声慢》而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出身在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里,从小就和书打交道,我的时间有一半用在了书上。书,� 我爱书,胜过爱时间的一切事物。
那天,我正津津有味的看着《格林童话》,看到《灰姑娘》的故事时,我为她的悲惨遭遇而泪流满面,同时也为她的圆满结局而兴高采烈。忽然,一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一闪:找几个好友现场表演一下,来一个“灰姑娘真人秀”主意已定,马上开始:首先,我找来6位好友,有的当王子,有的当仙女,有的当灰姑娘,但就是没人愿意当灰姑娘的继母和她的两个姐姐。没办法,只好猜拳呗。一会儿工夫,角色选定了。哦,差点忘了介绍我自己担任什么,我当然当最高领导人——导演。
我拿着《格林童话》,翘着脚坐在椅子上。嘿,还真像个导演哩!故事进行到一半,需要给灰姑娘化妆。可我们没有化装品啊!我突然想起在《弄堂女孩》看到的放法:没有口红,有红印泥;没有画眉笔,有铅笔;没有粉底,用淀粉。材料找齐了,我们连忙七手八脚地给灰姑娘化起妆来。化完妆后,还挺像模像样的……第二天上学,那个演灰姑娘的朋友对我们说:“昨晚我的脸痒死了,不知是不是那写化壮品有问题。”大家听了,都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心灵的窗户,是精神的粮食,是智慧的灯塔。我读过很多书,有:《红楼梦》、《西游记》、《爱的教育》、《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
如果再有人问我:“在世界末日的最后一刻,你会做什么?“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看书!”因为,这是我的故事,我的书。
书是流消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让我感受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自由,是温馨与宁静,是热烈与鼓舞……
书是全世界人类的营养品,这是莎士比亚说过的话,如果不读书,在未来世界就有可能找不到工作;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老爷爷在生前说过的一句话,我很赞同这句话,我常常读书就忘了吃饭,忘了睡觉,你如果要喊我的话,除非你的嗓门很大,才能把我从书中“拽’’回来哦。
我和书是非常有缘的。
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和着柔柔的灯光,翻开或薄或厚的书页,让油墨和书香席卷我的心灵和头脑。
我最喜欢看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他是大作家曹雪芹写的一本书,林黛玉的多愁伤感,薛宝钗的稳重大方,史湘云的不拘小节,李执的性格温柔……都深刻的刻在我的脑海中,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分分和和,他们之间那轰轰烈烈的爱情感动着我,在感动的同时,我又对封建社会的封建迷信感到气愤,我已经融入到这本书中了,随着故事情节和这本书一起哭哭笑笑,虽然眼睛已哭得红肿,但我却觉得很快乐。
我爱看书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我吃饭看,睡觉前看,就连上厕所时我都不放过哪一点时间来看书,我的书摞起来可我比我高多啦,若是只说我的作文书,少说也得有20、30本吧 ,我是不是一个十足的。小书迷呢?
我再给大家说一说我喜欢的另一本书,那本书就是作家辫子姐姐郁雨君写的现代儿童小说《我可以抱你吗,宝贝?》,这本书写了一位母亲与孩子的爱,主要写了一位小女孩点点是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从小生活在福利院里,她长的并不漂亮,伙伴们经常嘲笑他,她以前是不见叫点点的,叫颠颠,是院长奶奶给他重新起名叫点点的,因为他是兔唇,走路一扭一扭的,所以领养孩子的看她一眼,就不会看她第二眼,虽然她长得不好看,但却被长得如仙女一样的妈妈领养走了,之后,点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四十一岁高龄的妈妈又奇迹般地生下了一个小男孩,胆小男孩又被医生诊断为有自闭症,给这个圆满的家庭以的沉重的打击……
我爱读书,书会陪我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