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二号发射演讲稿(热门4篇)

神州十二号发射演讲稿(通用4篇)

神州十二号发射演讲稿 篇1

大家好!

虽然起步晚了几十年,但中国的神舟飞船总体性能优越,其“三舱一段”的结构与总体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用空间大,智能化程度高,适用性强,可一船多用。

同国外废弃轨道舱的做法不同,神舟的轨道舱可留轨半年,作为一颗科技卫星继续进行空间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这种独创性的大胆设计,为今后实施飞船和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托举神舟飞天的运载火箭,可靠性和安全性分别达到98%和99.7%。如同它那个让中国人倍感自豪的名字长征一样,几十年来,它始终是令中国人自豪的伟大创造。

1992年,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的时候,尽管我们已经掌握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卫星技术,但对于载人航天,却几乎一切从零开始。

短短十几年中,现代化的航天城拔地而起;高技术集成的指挥控制中心开始启用;苍凉戈壁滩,建起了国际一流的发射场;茫茫大草原,建成了安全可靠的着陆场……

载人航天,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举之一。从长征火箭、神舟飞船到“飞天”舱外航天服,载人航天征程中涌现的一个个奇迹,无一不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标志性创造。

面对太空,神舟的航程才刚刚开始。但,如同一台永不停歇的助推器,中国人特有的创造精神必将托举着已经起飞的神舟飞得更高、更远。

谢谢大家!

神州十二号发射演讲稿 篇2

大家好!

“神箭”在弦,再度问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图,以蓝色的星辰大海为背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国空间站”,红底白字格外醒目,而标识中央绘制有龙形“12”标志,以及空间站、神舟飞船、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组合体的手绘图,同时还有一名出舱行走的宇航员,令人联想,让人振奋,强大的中国航天梦。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有梦想的伟大民族。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远古的传说,朴实的向往,却印证着中华民族先人们的丰富联想与智慧,因此,也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开启了人类探测宇宙的思想先河,“可上九天揽月”,中国能够走向星辰大海,航天事业发展能有今天的辉煌,更离不开先人们古老神话的启迪,在中华民族复兴强大的今天,我们终于把先人飞天的梦想,变成了航天的现实,神舟将再度飞天,太空即将再次迎来中国人的造访,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对我们祖先飞天梦想的更好告慰。

星辰大海中,中国“星”亮晶晶,中国已由航天大国开始迈向航天强国,当然,我们曾经艰难,曾经受制于人,但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迈向航天强国的步伐无人可以阻挡,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实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将会在星辰大海中独领风骚。

中国航天新时代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14亿中国人民的骄傲,也必将造福世界人民。让我们仰望星空,为中国航天祝福,新时代新征程再出发,征途漫漫,努力奋斗,弘扬中国航天精神,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谢谢大家!

神州十二号发射演讲稿 篇3

大家好!

逐梦苍穹,激荡辉煌。聂海胜、刘伯明、杨洪波,神舟十二号名单揭晓,在网络引来一大波仰慕者和敬仰者,纷纷表达了对中国航天人的崇高敬意与美好良愿。科技兴国,航天之梦,寄托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承载了中华民族富强繁荣的壮丽追求。航天之梦是中华民族复兴梦的重要内容,上天揽月、征途星辰、浩瀚无边,似乎有种冥冥之中的隐喻,折射出在中华民族这艘巨轮坚强引领下,神舟飞船杨帆启航、刺破苍穹、直射牛斗,象征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峰、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民族品质和精神品格。

哲人说,激荡向上的民族,有脚踏实地、埋头拉车的人,更有仰望星空、耕耘星海的人。中国航天人正是那些征战星空、手摘星辰的英雄,中国航天精神正是攻坚克难、创新创造、不求安逸、艰苦卓绝的精神写照,熔铸于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价值底座,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奏响宇宙强音。科技引领,神舟飞行,从家国天下、到人类命运、又到民族复兴,一个个巨大的命题,在航天事业上交织绚烂,筑起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脊梁与民族品性。

星海映照征途,奋斗逐梦前行。星海征途同新时代长征路一样,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初心意愿、时代使命和历史重担,统揽“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惧风险挑战、不畏苦难艰辛,中国共产党的掌舵领航、中国人民的勠力同心、中华民族的坚挺不屈,书写了战胜一切困难、迎接一切挑战、创造一切胜利的人间奇迹。站在“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两个五年规划”交叠的历史关口,闯出心路、开好新局、走稳征程,以神舟出征为象征和指引,中华民族必将能够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谢谢大家!

神州十二号发射演讲稿 篇4

大家好!

6月17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并成功实施了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我们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也意味着任务取得完美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已经进入了空间站时代。

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中涵养一股韧劲。航天员训练时需要承受8个G的抗压,经受独自一人72小时不休息的抗疲劳抗寂寞训练,大地测量队员足迹踏遍天涯海角、高山荒漠,纵使面对“生命禁区”也眉头不皱一下。天大地大,使命和任务,只要任务有需要,就没有吃不下的苦,就没有打不下的山头。党员干部也当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涵养这种不怕吃苦、勇于吃苦、以苦为乐的精神,涵养特别敢战斗、能战斗、会战斗的精神,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一脚泥水、一把汗水的“吃苦”中,在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头”的战斗中,精准把握民心民情民意,做出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措施、办法。关键时刻敢于“扬眉剑出鞘”,朝着“硬骨头”举起铁榔头。以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誓要攻下“娄山关”、拿下“腊子口”的韧劲,团结带领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阔步前进。

从“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中涵养一股拼劲。作为国之重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从来没有“救世主”,没有外人现成的技术资料和全面帮助可供使用,靠的就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拼劲。中国载人航天之路是一条建立在完全独立自主基础上的自主创新道路。也正因此,我们牢牢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员,其中27人在执行任务或训练时罹难,但任何困难吓不倒中国航天人进军太空的不屈意志和如磐决心。航天人每一次夜以继日的攻关、每一次不眠不休的演练、每一次攻坚克难的冲锋,背后都是一颗对党绝对忠诚、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奉献一切的赤子之心。“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每一次舍小家为大家的别离,每一次开启星辰大海的探索,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点滴进步。

谢谢大家!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