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跟家长沟通的技巧【3篇】

幼师跟家长沟通的技巧(精选3篇)

幼师跟家长沟通的技巧 篇1

幼儿天性好动,磕磕碰碰的事情时有发生,家长爱子心切,有过激言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个别家长对幼儿微小的伤痛小题大做,搅闹不休,遇到这类家长,我们一般采用“倾听”和“转移”的方法。

1.倾听:家长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不满时,有时候会就事论事,有时候,可能是借题发挥,把平时对老师的不满和积怨一并发泄出来。这时候我们不急于解决问题,只是专注、耐心的倾听,其实,家长可能是想让老师多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诉说之后,他自己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即没有具体想要解决的问题,老师们也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诉说之后,心情平静下来,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另外,从家长的倾诉当中,我们很容易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便于解决,达到令家长满意的效果。

2、转移: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火气很大的家长,得理不饶人,这时候,我们会克制自己的情绪,面对面的冲突是不会解决问题的。任由家长吵闹下去也不是好办法,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采取转移的办法。把话题转移到其它方面上,比如孩子谁带大的呀,是不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呀,尤其是在不经意间把孩子的在园情况,可爱之处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把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赞誉描述通过园长的语言表达出来,会令家长格外感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了解所有孩子的情况,发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通过谈话,让家长了解到,他所掌握的情况可能是片面的,不论是幼儿园领导,还是老师都是有爱心和负责任的,而且在深深的关爱着他的孩子。这样家长常常会转怒为喜,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解决问题,结果当然是容易令人满意的。

幼师跟家长沟通的技巧 篇2

(一)多通道开展家园联系。

打造家园对话平台,完善家园沟通机制,建构家长资源与幼儿园教学的生态互动关系,有赖于家园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有效沟通。教师一方面要倾听家长的声音,采纳家长的合理建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 提高家长的认识。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班级家园联系是必有的特色,使家长能了解幼儿,了解老师的工作。

1、及时更换家园栏内容。

家长最感兴趣的是幼儿在园的表现及学到的知识。老师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进行交流,时间比较短,仅仅能与几个家长进行交流,而家园联系栏是面向全体家长的,老师可以把对孩子的要求、班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用专栏的形式,告诉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的活动。

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老师是怎么样安排一日活动的。班级家园联系栏必须有特色、勤更换,使家长有东西可以看。家长看了家园栏张贴的教学内容,回家后就和孩子一起念儿歌、唱歌、绘画、背古诗等,指导孩子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2建立班级博客、qq群,深入家长工作。

我们教师与家长平等对话和有效沟通, 幼儿园必须着力打造家园对话平台,努力完善家园沟通机制。除了一些传统的、常规的家园沟通方式外,网络以其及时性、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等特点,以及让使用者自由展现其思想和个性的功能,成为当今信息社会家园对话、沟通、互动的最佳平台。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家长协助、支持的事务也可以通过家长论坛予以发布,对于家长的育儿经验或错误观念等也可在论坛中公布以供大家探讨,这同样能够达到方便家园自由对话、沟通的目的。

家长也是各种各样的,对于不同的家长应采用不同的形式,特别对于一些比较难弄的家长,教师要一定记住,我们是服务于家长,退一步海阔天空。可以利用班级博客qq聊天对一些家长对幼儿园的一些想法进行沟通、解释。

(3)认真撰写家园联系册

我们坚持每月为幼儿填写家园联系册,,定期每月一次发至家长手中,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并互相探讨一些育儿经验等等。这样一来,即使再忙的家长,也能及时的获取幼儿在园的各项信息,达到家园共同教育的目的。使家园联系册真正成为家园之桥。

(二)、把家长会开“活”。

家长会,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而如何把家长会开活,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多年的工作使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哪些工作是我们自身需要加强的,哪些工作是需要家长理解和支持的。在布置新学期例行家长会的时候,我们老师把容易引起家长误解,引发纠纷的地方整理出来,在家长会上加以强调。比如,每年开学初,家长们都会对幼儿园的工作提出各种要求,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要求我们多教孩子识字、计算等小学化的内容,或者适当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而另外一些家长,则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顺应孩子的天性,只要求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在向家长详细介绍自己一学期工作安排的同时,不忘向家长宣传先进的育儿理念,把我们一日活动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教改实验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等,向家长做出详尽的解释,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各项工作内容都是依据先进的幼教理念制定的。只有得到家长的认同和赞许,教师的工作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的开展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幼师跟家长沟通的技巧 篇3

1、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在学会倾听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2、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4、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5、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6、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合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了解来自于观察,例如:孩子对音乐声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声就特别兴奋,平时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对音阶的掌握很准确,喜欢各种乐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大潜能,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让他参加音乐类的学习。

7、回答时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是孩子当时的心愿。孩子都是具有好奇心的,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他们细想火花的一次闪现,如果家长随意对待,敷衍了事或者信口雌黄,那么你可能扼杀了孩子一次具有创造性的想法或把孩子引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上。家长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有耐心,认真回答。在方式上不可运用生搬硬套理论解说或成人化口语,尽量采用拟人化或童话式的方法给孩子讲解,符合孩子“泛灵”的特点。

8、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语气

所谓的负面比如家长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马上给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许……”、“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也许你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说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且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家长再说类似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还让孩子感到厌恶。因此,当你很生气时,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因为人生气的时候是会失去理智的,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住你的语言。

9、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常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时一些啰嗦的话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运用得当。

10、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父母与孩子对谈的题材,大部分是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当然,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