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细致的小编sky帮大家找到的13篇元宵节作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其中有一个节日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我最喜欢的元宵节。
元宵节起于汉朝。相传汉高祖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但刘盈生性懦弱,大权渐渐落于吕后手中。刘盈死后,吕后独揽朝政,刘氏宗室惧怕吕后的残暴,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密谋夺取刘氏江山。齐王刘襄知道后,起兵讨伐诸吕。平乱之后,刘恒登基,下令把平乱之日――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此后,这一天就成为普天同庆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这一天,各地都很热闹。有的闹花灯,有的'耍龙灯,有的猜灯谜,有的舞狮子。我最喜欢猜灯谜。很多地方都有猜灯谜的活动,这里会挂着许多小灯笼,一个个小灯笼下挂着一张红纸条,纸条上写着谜面,如果猜到了谜底,就把谜面取下来,拿到兑奖台去兑奖品。有一次我去猜灯谜,谜面是两个胖子(打一城市名),我一下子就想到谜底是合肥,马上就去兑奖了。你猜奖品是什么?就是一袋汤圆,而且还是我最喜欢的芝麻馅的。
我特别爱吃汤圆,嘿嘿,这也是我喜欢元宵节的原因之一。每到元宵节,妈妈都会给我们煮汤圆吃。早上我一起床,就飞快地直奔厨房,急切地问:妈妈,汤圆好了吗?妈妈说别急,再等一会儿就好了!过了一会儿,锅里的汤圆都浮起来了,汤圆煮就好了。妈妈给我们一人盛一碗,端上餐桌,我们就都一起坐到桌旁,开心地吃起来。我迫不及待地舀起一个汤圆,张口放进嘴里,咬一口,芝麻馅就漏出来了,甜甜的,软软的,香香的,回味无穷。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读到这些诗句,我总能想到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并期盼着下一个元宵节快点到来。
又一个特殊的节日来临了,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元宵节可是我喜欢的节日之一呀!元宵节那天要吃汤圆,因为元宵就是汤圆的意思;不仅要吃汤圆,还要舞龙灯。今天,我期盼着看一场龙腾元宵和狮王争霸。
我还在耐心得等待龙灯的动静时,突然一声震天响的“叮咚呛,叮咚呛……”的锣鼓声传进我的耳朵里,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穿好鞋子、袜子。现在万事俱备,只欠爸爸了。我心急如焚地说:“爸爸!爸爸!快点,不然龙灯就要‘飞’走了!”我和爸爸用飞一般赶到了龙出没的地方,顿时吃了一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满身披甲的金龙,真是太好看了,正在我看得入迷时,有一 条龙从一旁窜了出来,它是一条小巧玲珑的蓝龙。大有跟前面的龙一较高下之势。这下可热闹了,两条龙并不像我们所期待的一决雌雄,而是给观众们上演了一出双龙戏珠的好戏,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而且鼓掌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观众们看得陶醉时,有一条红龙气势磅礴地冲了上来,让观众们吓了一跳。这条龙看上去比刚才的那几条都威猛多了,从鼻子里喷出的火焰直冲向云霄,五光十色的火光,让观众们的鼓掌声一波比一波更响……
还有狮子灯也来欢庆元宵。两条狮子从一旁跑出来,开始了一场狮王争霸。它们面对面地转圈,突然,一条狮子冲上来咬住另一条狮子,另一条狮子开始反击了,那一条狮子灵敏地跳到一边,避开另一条狮子的攻击,又开始继续攻击……
今年的元宵节在阵阵掌声的伴随下闭上了帷幕。我还在回忆着龙灯和狮子灯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我期盼下一个元宵节快点到来!
大家还不知道中华传统的元宵节的来历吧?下面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元宵节的来历。
传说,在一个皇宫里有一个宫女叫做元宵,她很思念他的父母,斗胆请求皇上放她回家。可是皇上没有答应。一天,她认为她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没有意思,便想去死。有一位大臣叫做东方朔,他见了,便说:“我倒有一个办法让你回家,不如用来一试。”元宵答应了,他的帮助,他假装算命先生,在大街上说,这整条大街都被鬼神缠绕着,必须吃元宵才可以解除。村民们将这事告诉皇上。皇上让东方朔想办法,他就让宫女元宵做元宵。村民们都说元宵很好吃。东方朔对皇上说:“这元宵团团圆圆,代表着团圆的意思,不如每年的'正月十五都当作元宵节,把全宫的宫女和太监都放回家中去团圆。”皇上答应了所以,以后每一年的正月十五都要吃元宵。
中华民族有这么多节日,恐怕没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美妙的传说吧?但我最喜欢的节日还是元宵节,因为它可以让我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团团圆圆的元宵里写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小小的元宵竟如此神秘。
元宵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快过完了。所以这天是非常热闹的。人们在这天的主要活动是看花灯、舞龙,更重要的就是看烟花了。
正月十五,我和妈咪一起回到我们的老家——垫江。到了垫江。我就和表妹到处去翻看外公都准备了哪些烟花。库房里烟花可真多呀!有“冲天炮”、“孔雀开屏”、“彩色喷泉”、“变色冰激凌”、“双喜炮”、“波彩明珠”,等等。不过,从名称来看,我还是对“双喜炮”更感兴趣。
吃过晚饭,天才刚刚擦黑,我就嚷嚷着要妈咪带我去坝子放烟花。妈咪说不过我,立刻就陪我去了。开始放烟花了,首先放的是“变色冰激凌”。只见,一束火花直冲上天,由红色变为绿色,绿色又变成黄色,黄色又变为蓝色,蓝色最后变为白色,形状真的`像极了“冰激凌”。紧接着只听“砰砰”两响,我喜欢的“双喜炮”也上天了。就像两颗子弹激射出去,还带着“嗖嗖”的声音,美妙极啦。再接着“孔雀开屏”,“彩色喷泉”、“彩波明珠”,真是让人目不暇接,烟花缭乱。特别是哪个“冲天炮”飞出去的速度像火箭般快,直冲夜空。突然有一些像飞机的烟花四处乱窜,我和一些小伙伴们吓得抱头鼠窜,四处躲闪,生怕撞在身上把自己燃起来,场面好不热闹。
“元宵节,放鞭炮,吃汤圆……”每到元宵节,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欢欢喜喜地闹元宵,那场面可壮观呢!
我们村里流传一项有趣的活动--乞彩。瞧,队伍出发了,有打鼓的,有敲锣的,有举旗的。,还有几位老人捧着香炉走在最前面。姑姑是队伍里拿“伞”的,她穿着红色的礼服,头上还戴着一顶粉色的帽子,可漂亮了。乞彩的队伍每到一户人家家里,就会响起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我等了很久,队伍终于来到我们家了。爸爸赶紧点燃了鞭炮,奶奶把点好的香插到香炉里,再从香炉里抽出一根别人插的香,接着跑到厨房,插到了灶公的香炉里……鞭炮还在响着,可是出游的队伍已经向下一家走去了……
家乡的元宵节可真热闹呀!
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元宵节的一些由来吧。
一、三元说: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二、明帝点灯敬佛: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三、起源火把节:
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每年一度的元宵节。在这一天里每个人都要吃元宵。在这一天里的白天是社火,晚上是烟火。
早上9点左右我去体育场看社火。社火非常精彩,有的在打罗,有的在打鼓,还有的在吹唢呐。首先出场的是一只大大的。老虎,从嘴里吐出红布,有人说老虎吐的是吉祥,还有的人说老虎在报喜呐!
在这时,我遇见李卓锴,我们俩炯炯有神的看着那社火。中午,我们俩饿,就去我家吃饭,我们的主食是白米饭,菜是炖菜,我们每人都吃一大碗米饭那,但李卓锴有点不好意思在我家吃饭,但是我还是请他吃一碗。
吃晚饭我们就在我的房间里讨论作文,我们讨论30分钟后才讨论出作文的内容,我们一写完作文就开始玩起电脑游戏。
最后我们就散。
晚上,我们约定在北区看烟火,后来我给他打个电话说我不去,因为在我家也可以看见。他说在他家也是能看见放烟火。
不一会,我们院的几个大人买不少的烟花,他们在门口的开阔地上放起精彩的烟火。
在最后我睡着,爸爸把我抱都我的床上我就睡。
这一天我觉得非常的开心!
“咚咚”地锣鼓声传来,元宵节也随着它赶过来了。
2月6日晚夜幕初降,我迫不及待地跑到现河采油厂亲情广场。放眼望去,人山人海,流光溢彩、锣鼓声声、秧歌翩翩。整个广场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赏花灯、猜灯谜。听妈妈说今年的花灯是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了。
来到亲情广场映入眼帘的是八根擎天柱,象征着现河产量蒸蒸日上,人们生活节节高。广场中间是一艘命名为“同舟共济”蓝色的大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它承载着现河采油厂的梦想和希望,驶向美好的明天;向左走有一架正在运转着的抽油机和冉冉升起的国旗,体现了现河人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对祖国的热爱;采油二矿的花灯又把人吸引住了,花灯底下的底座上面印有“以家为根 以人为本 家人和谐 家和制胜”的字样,显示出石油人以厂为家和忘我的工作热情 。
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妈妈单位的“双龙戏珠”了,你看那两条栩栩如生的龙灯,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一派龙腾虎跃的景象,真是巧夺天工啊!
深蓝色的天空不时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般,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
红红火火的灯会寄载着人们的幸福,传递着人们的快乐,温暖着人们的心灵,期待人们的生活更加红红火火。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代诗人唐寅的一首《元宵》,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正月十五元宵节美妙画面。中国古代很多伟大的诗人也都留下过不朽篇章。
在中国众多的民俗节日里面,元宵节可谓是内容最丰富的一个了。它的主题是什么?恐怕有很多说法。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鼠年的元宵节了。可是,从凌晨到夜晚,我们这里天空中响彻的就是鞭炮声,好象是元宵节已经改成了“鞭炮节”。大街上少了很多人和车子,绝大多数商店都关门了,这些商店在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是不关门的,但是正月十五是非关门不可,据说是上山祭祖去了。
过去,夜又称宵,元宵是指每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的很多地方把元宵节当成中国的狂欢节,情人节。过春节时,人们在家里守岁,而元宵节就不同,不管男女老少都爱要出去看花灯,猜灯迷,所以有正月十五闹花灯的说法;过去的女子很少出门的,很少能与心上人相见,元宵节为他们提供了相见的机会;如果没有心上人呢,也可在元宵节出去,说不定能遇见中意的人呢,所以元宵节又称是中国的情人节。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当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在正月十五吃汤圆以示一家和睦团圆。
灯谜、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常用的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元宵节中,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还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
另外,在元宵节里舞狮子也是我国的民间习俗。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子前来助兴。这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以后就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民间,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而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求生活吉祥,万事如意。
另外,元宵节是要闹。为什么要闹呢,怎么闹呢?原来,在一年的四季以后,大地是沉睡的,不闹醒不了,春天也是要闹才来的,为了求得一个丰收年,所以要闹的。
可是,具有悠久传统和丰富内涵的元宵节,在很多地方都变成一种地方性和个异化、随意化色彩的节日,有些地方政府也没有去起一个导向作用,城市和农村已经很少有人组织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一些特色的项目已经面临失转的危险;现在的小孩子,有很多没有看见舞狮子、踩高跷、猜灯谜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只知道放鞭炮这样比较危险的活动,很多年轻的家长也慢慢不知道元宵节是一个什么节日,当然,吃汤圆和放鞭炮是知道的。
因此,我们期待,一些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责任,保护和弘扬具有传统意义的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引导、激励、组织一些健康的民俗活动,让我国的有悠久历史的民俗活动不断发扬光大。
农历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节,我们左权这地方对元宵节也特别重视。不相信,那就听我慢慢讲来。
过完春节,正月初二我们小区的物业经理就开始张罗“闹元宵”这件事情了。他先写出通知,要求报名。你们看,前来报名的上至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下至六、七岁的小娃娃。从人们的参与情况来说,这能说是不重视吗?
报完名,接着进行筛选,“能者上,庸者下”。筛选完毕排练,排练的节目不仅有左权有名的小花戏、三句半、二人台《五哥放羊》、《探妹子》、《放风筝》,还有学人家央视一套赵本山、小沈阳演的小品《不差钱》……节目种类应有尽有,这还能说是不重视吗?
排练完毕,在元宵节当晚,小区物业专门搭台、布置、灯光、音响,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元宵晚会。有专门的摄影师,有专职的主持人,还有我们四、五十个业余演员的精彩表演。晚会现场的掌声是一浪高过一浪,真是能与春晚相媲美。这又怎能说是不重视呢?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心里是不是痒痒了,那就等20xx年的元宵节来欣赏我们的精彩表演吧!
终于到了,终于到元宵节了。自从过完年,我一直在等待这一天。
元宵节,这个节日自从西汉时期便以受到重视,汉魏之后,便成为民间的习俗,人们沿袭着几百年来的传统,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扭大秧歌,热闹极了,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又形成一个新的民俗——赏烟花。
今天,全家欢聚在一起,等待着元宵夜得到来,天刚刚暗下来,便可以听到“霹雳哗啦”的爆竹声。
到了夜晚,我和全家人走在大街上,到处是“轰轰隆隆”声音,满天都是烟花,虽不如白昼,但也是灯火通明了。大街上,看着走来走去的人们,听着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感受着热闹的气分;我的心也不由得欢快起来。一路上,所有的店面都张灯节彩,路旁的花灯闪朔光彩,天上的圆月照耀着大地,真是“有灯无日不美人,有日无灯不算春”。
走出了花街,我的目光又凝聚在天上的烟花上面,犹如即将开放的花雹,突然开放,散下一片片花蕊。到处都是开放的花朵,犹如春梅争芳,含雹怒放。
今天热闹的气愤,也让我感受到了虽然年过去了,但这元宵夜却比大年夜还会更热闹。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吃汤圆、观花灯……最令人难忘的还是星期五的“元宵猜谜乐”活动。
焕然一新的教室处处透着节日欢快的气氛:黑板被我们精心打扮得光彩照人,教室的里里外外飘动着五颜六色的彩带和气球,同学们真是别出心裁呀!不过,吸引人眼球的是那些花花绿绿的谜面,红的黄的方的圆的,件件都是大家用心制作的成果。
随着老师的一声“开始”,等得早已不耐烦的同学如开闸的潮水一样涌向教室的各个角落,寻找猜得出的谜面。我也把整个教室转悠了一遍,一个谜面让我眼前一亮:二小姐,是姿!我赶紧找出谜人,茫茫人海,混着喊人、争执的声音,平日里安静的教室此刻像一锅粥,沸腾了!好不容易找到出谜人,奖品是枝铅笔,他叹了口气说:“唉!为什么你们总猜到,我就一直猜不出了?”我暗暗得意猜出一个谜,看见两个同学在一条谜面前激烈地讨论什么,连忙凑过去看个究竟。原来她们在研究一条谜面:松涛(打《红楼梦》的一人)。我也变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出谜人看我们着急的模样,说:“给你俩一个提示,这个人姓林。”同学不加思索:“林黛玉!”“不是,他是男的。”男的?姓林,那只有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我生怕同学抢了我的答案,脱口而出:“林如海!”“对啦!”我开心得要蹦起来,真是好运连连呀!
最后,猜谜乐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虽然我猜的不多,但是我依然开心,一点不灰心气馁。来吧!快来吧!下xx届猜谜乐!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也就是灯节, 更是我的生日。我觉得今天晚上是最热闹的一天,我爸爸妈妈等人为庆祝元宵,也为庆祝我的生日,要到宾馆吃饭。
快到晚上,我和弟弟迫不及待的拉着爸爸妈妈去那家宾馆。虽然我们去的时候是静悄悄的`,但是晚上的气氛是浑然不同的。
来到宾馆,只要一上菜,我和弟弟就马上扑过去抢着品尝。妈妈笑的对我们说:“今天可是你们最大,什么东西都是你们先吃啊。”我边吃边说:“菜烧起来就是让我们吃的啊,先不先吃不都一样啊!”“你边吃边说话,不怕咽着啊。”我置之不理,继续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在这欢声笑语的宾馆里,不知不觉黑幕降临。不一会儿,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炸声响起来。我和弟弟顾不得还没上的美食,马上跑出去欣赏五颜六色的烟花。烟花破壳而出,发出一声巨响。有的烟花形成一朵花朵,有的像一条流星一样从上往下落。我最喜欢一种烟花,我给它取一个名字叫“花中生子”。它烟花爆炸时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当它形成的花将要消失的时候,从花中出来的许多小烟花。这些小烟花有很多,但是它们一起爆炸。“哗啦啦”的一声,小烟花就像星星一样闪起来。最后的 烟花也是最好看的。六个烟花一起升上天空,它们飞的方向各不相同。当它们一起爆炸的时候,比平时的烟花大好几倍。它们形状相同,连成一片,颜色也是一模一样。妈妈走出门来对我说:“今天的烟花比春节的还要多,还要漂亮。”我高兴的点点头。
啊元宵,属于我的一天!好象所有的烟花都在为我庆祝,还有父母对我的祝福,我真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