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元宵节作文【优秀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突然在一旁的爸爸问我:“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我摇了摇头。于是爸爸对我说:“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今天妈妈一大早就回家了,手上还拎着一大袋面粉和肉糜。
不一会儿材料都准备好了,我马上要开始学包元宵喽!妈妈教我先把面粉和黏,再拿一点出来,撮成圆形。然后用手指把圆的一边按下去,里面再塞上一些肉糜,最后把凹进去的开口捏紧。一个多汁可口的元
宵就包好了。突然在一旁的爸爸问我:“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我摇了摇头。于是爸爸对我说:“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相传早于汉文帝期间,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及至汉武帝创建了‘太初历’,进一步肯定元宵节的重要性。元宵节的节期,随着历代的发展而不断延长,相传唐代的元宵只持续三日,到了宋朝则延长至五天,及后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开始活动,直至年十七才结束。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
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这说明了:只要处处留心,随时都可以学到知识。
元宵节是我国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以前,人们主要是看花灯和舞龙,现在燃放烟花也成为庆祝活动之一。
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看花灯。咦!前边有猜灯谜的活动。我凑近一看,见到一个兔子灯笼,上面的谜面是:龙凤一儿一女。我细细思量,脑中忽的灵光一闪:“一儿一女,谜底就是‘好’!”阿姨听罢朝我投来赞许的目光,笑着递给我一只小兔子的。灯笼。
逛得正入迷的时候,肚子突然传来一阵阵“咕噜咕噜”的响声,原来是空空的肚子在抗议呢!这时,我发现附近有售卖元宵(汤圆),就让妈妈买了一碗元宵给我。吃着吃着,我突然发现附近也有售卖冰糖葫芦的摊子,只见那红红的山楂配上晶莹剔透的金黄的糖浆,别提多诱人了!于是,我急忙让妈妈买了一串冰糖葫芦给我,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我可谓是心满意足了。
一路走着,我们发现还有“踩高跷”可以玩。妈妈担心它不安全,只让我用最短的高跷玩。“踩高跷”看起来简单,练起来可难了。我一开始连站也站不上去,后来,一只脚踩上去停留五秒钟后,马上就又落到了地上。
最后我去坐了旱船,船尾有一支滴着油的蜡烛,我一边吃糖葫芦,一边观赏美景,心里美滋滋的……
这元宵之夜令我留恋,怎么也忘不了这一晚的欢乐。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春节过后,最热闹的节日就数正月十五元“宵节”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每家每户都走出家门,全家人一起来欣赏花灯、看花炮。我和爸爸妈妈自然也不例外。只瞧见街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到处是灯火通明,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而今天的主角—花灯,更是让人们“大饱眼福”。瞧,这花灯的造型真特别:它像是个拱形桥洞般,在远处看,霓红灯一闪一闪得发亮,一会儿红,一会儿蓝,让人眼花缭乱。走进了,看那上面盘延着的不正是四条威严无比的金龙吗?它们睁着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嘴边也不觉浮出一丝微笑呢!再到洞里面看,又是别有一番洞天。五彩的灯光照在人们身上,变幻莫测,一会儿是弯弯曲曲的优美线条,一会儿又成了多种颜色组成的花朵了,这真是奇妙无比,妙不可言呀!
再看那边,一朵巨大的莲花映衬着夜幕绽放了。看那莹莹宝光洒向大地,再映衬着皎洁的圆月,呀!是多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仙子呀!看它那娇嫩的花瓣层层叠叠,花骨朵在内若隐若现,一开一合的,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般惹人怜爱。可那高贵的气质却更动人三分。再看,那“宝塔”上的岁寒三友,亦真亦假,仿佛那松在漫雪尽下,唯它留一片青;好像那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好像那竹,青翠如它,生命如它。
烟花放起来了,从一面,接着从两面,再接着从四面八方,它渲染着天空中的繁星,也渲染着人们心中的美好。过了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快过完了。所以这天是非常热闹的。人们在这天的主要活动是看花灯、舞龙,更重要的是看烟花了。
正月十五,我和妈妈一起回到我们的老家——垫江。到了垫江。我和表妹到处去翻看外公都准备了哪些烟花。库房里烟花可真多呀!有“冲天炮”、“孔雀开屏”、“彩色喷泉”、“变色冰激凌”、“双喜炮”、“波彩明珠”,等等。不过,从名称来看,我还是对“双喜炮”更感兴趣。
吃过晚饭,天才刚刚擦黑,我嚷嚷着要妈妈带我去坝子放烟花。妈妈说不过我,立刻陪我去了。开始放烟花了,首先放的是“变色冰激凌”。只见,一束火花直冲上天,由红色变为绿色,绿色又变成黄色,黄色又变为蓝色,蓝色最后变为白色,形状真的像极了“冰激凌”。紧接着只听“砰砰”两响,我喜欢的。“双喜炮”也上天了。像两颗子弹激射出去,还带着“嗖嗖”的声音,美妙极啦。再接着“孔雀开屏”,“彩色喷泉”、“彩波明珠”,真是让人目不暇接,烟花缭乱。特别是哪个“冲天炮”飞出去的速度像火箭般快,直冲夜空。突然有一些像飞机的烟花四处乱窜,我和一些小伙伴们吓得抱头鼠窜,四处躲闪,生怕撞在身上把自己燃起来,场面好不热闹。
八点过后,大家的烟花都放完了,人群渐渐散去,我还沉浸在那欢乐的场景中……
元宵节到了,鼻烟的大街小巷如海,鼓声充满音乐,可以热闹!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团圆饭!
我走在街上,兴奋地环顾四周,红色的灯笼,美丽的'新年照片。突然发现各种鞭炮声:天炮、地弹、魔弹,品种太多,眼花缭乱,忍不住买了几盒。回到家,我不敢放手。我看着哥哥表演,看着天上五彩缤纷的烟花,听着噼啪作响的鞭炮。我们都很开心。
放完鞭炮,我们回家品尝父母包装的甜汤圆,吃到了好吃的甜汤圆。全家人都沉浸在节日里。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关于元宵节的由来,还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他在皇宫中发现有个宫女正在痛哭,原来,这个宫女叫元宵,因为思念家人而伤心地哭泣,东方朔十分同情她,决定帮助她和家人团聚。
到了正月十五,长安城里张灯结彩,元宵和其他宫女一起拿着自己做的花灯出了宫,当元宵的父母看到了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地高喊“元宵、元宵”!终于和家人团聚了。
从化人们就把元宵叫汤圆,把这天叫做元宵节。
昨天是元宵节,一家人团圆的日子,爸爸做了一桌丰盛的菜,吃完饭后妈妈又做了姑姑带来的汤圆,有黑芝麻和黑糯米口味的,甜甜的!
过了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表示过完新年了,结束假期了。大人要开始工作,小孩开始要上学了!
春节的潮水退去后不久,元宵节的风暴又来了。虽然暴风雨没有持续很久,但它仍然引起了巨浪。
其实我说“独一无二”,是因为这个元宵节其实和情人节是同一天。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春节,农历正月,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
晚上,我抬头一看,深蓝色的天空是那么迷人,天空中闪烁着小星星。他们越来越多,仿佛在蓝色的地毯上跳舞,又仿佛眨着眼睛和我说话。月亮。她似乎看着我们,对我们微笑。她的圆脸有些嫣红,也许是偷偷的粉,像一盏红色的灯笼挂在天上。月亮懒懒地升起,就像背着一个很大的包袱,慢慢往上爬,一个个,看起来很累。费了好大的劲,月亮冲出地平线,悬在半空中。这时,她脱下红色的连衣裙,换上一条金色的围巾,用白玉般的笑脸迎接我们大家。但是当我们再看她的脸的时候,感觉是蓝月亮,绿月亮,蓝绿色。也许月亮女是个神奇的变脸王。
说到元宵节,我有两个与元宵节有关的美丽故事。
一、东方朔与宫女的故事
根据传说,汉武帝有一个最喜欢的人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去御花园为汉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发现一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往井里投。东方朔赶紧上前救她,问她为什么要自杀。原来这个宫女叫元宵,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姐姐。自从进宫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家人。每年春天来临时,我都比平时更加想念家人。我觉得死了总比在父母面前孝顺好。东方朔听着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深感同情,并向她保证,她会努力让她与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走出皇宫,在长安街上设立了一个占卜亭。很多人都争着找他占卜。没想到,大家要的是一个“正月十六烧火”的标志。有一段时间,长安发生了很大的恐慌。人们在寻求解决灾难的方法。东方朔说:“正月十三晚上,火神会派一个穿着红色衣服的女神来拜访这个世界。她是燃烧长安的使者。我就把抄来的谚语给你,让今天的皇帝想点办法。”说完,便扔下一根红色的柱子,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迅速送到宫里向皇帝报告。
汉武帝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劫,烧内廷,火烧十五日,夜宵。”他大吃一惊,迅速邀请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想了一会儿,然后说:“我听说火神喜欢吃饺子。宫里的元宵节不是经常给你包饺子吗?十五晚上可以包元宵过元宵节。焚香万岁,命令京都家家包饺子,一起拜火神。然后向臣民宣讲十五晚上一起挂灯,全城放鞭炮烟火,仿佛全城大火,以此欺骗玉帝。另外通知城外的人,十五晚上去城里看灯,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非常高兴,就传旨按照东方朔的方法去做。
正月十五,长安灯火辉煌,游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宫女元宵节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看灯笼。当他们看到写着“元宵节”的大宫灯时,他们惊讶地喊道:“元宵节!元宵节!”元宵节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家人团聚了。
忙了这么一夜,长安平安无事。汉武帝喜出望外,下令正月十五给火神包饺子。正月十五,全城依旧挂灯放烟花。因为元宵做的饺子最好吃,所以人们叫它元宵,这一天叫元宵节。
每年的元宵节,高新区的火炬公园都会燃放美丽的烟花,红的、紫的、绿的、粉的、黄的、……各式各样各样的鲜花因有尽有,琳琅满目。下面我就带大家瞧瞧吧!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一家刚吃完饭,门铃“叮铃铃,叮铃铃”的响了起来,爸爸赶紧拿起了门铃:“喂,谁啊,……哦,是你呀……有什么事吗?……哦!行,我们马上下去。”我和妈妈异口同声的问:“谁啊!”“就是咱们邻居问我们去看烟花吗,我说去。”老爸说道。
我立马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准备完成!老爸穿上了他那厚厚的羽绒服,也带上了帽子。我们哼着歌便走出了家门。
这时,邻居李叔叔拿来了一个蓝色的孔明灯,让我们放,我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火点烧。点是点完了,该放了,我们围着楼跑了好几圈,就是飞不起来,最后还是李叔叔轻而易举的把它放上了天空,哎!没办法,姜还是老的辣哦!
我们一看表,啊!已经七点十五了!快跑吧!我们加速的跑到马路中间,这时视觉,我们都看的见。只听见“楸——”一声,一个红色的烟火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又像流星雨一样慢慢滑落,非常的漂亮。
紧接着一个接一个的,五颜六色的,色彩缤纷,这么美丽的烟火就掩盖了星星的美丽。这时,天上飞起来一个特别大的烟花,当放完的时候,我才看见从上面徐徐落下了一些小小的降落伞。“好棒哦!”我说道。
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可以放完以后再转起来的烟花,好美丽哦!最后看到了一个无比寻常大的金色的烟花,好帅哦!很快,我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
昨天真高兴,看到了那么多的烟花,又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造型,好棒哦!
初中元宵节作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元宵节适逢周六,这样的日子最好!恰是阳光明媚,驱车下乡,一路轻松惬意。先过往岳父家,暂停之即接到了已到老家的哥哥电话,说忘了买灯,提醒我不要忘了。头一下子大了,买灯?干嘛?快速地搜索答案,想到了上坟用,但又不敢肯定,只好问明白,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是啊,我有多少年没有在正月十五这元宵节陪同爸爸一道给老祖宗们上坟了?竟把这传统给忘了!但愿先辈们不予怪罪。
依稀记得以前元宵节傍晚上坟曾买过蜡烛,爸爸再用竹篾做成灯笼架子辅之透明塑料做成灯罩以放在先祖墓前,这样的灯怕风雨,天晴又怕引起火灾。现在都改用电子灯了,使用纽扣电池或干电池,以发光二极管或小灯泡为发光体,有的还辅以音乐,唱响坟茔,好处是有利于消防,却不环保,可见事事都需辩证地看待,利弊权衡。至于上坟缘何送灯,至今仍不太明白,暂且认定是祭典先祖、怀念先辈的一种形——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感恩。有一种说法是“灯”与“丁”近音,意即祈祷先祖保佑家族人丁兴旺;或蕴意前途光明。也许福荫子孙,多种期待都兼而有之吧!
因为已身处乡村,只能在路边找小百货店买记忆中的电子灯了。第一家没有,只得掉头回蓼花镇。回转之即,前后左右照顾到了,却在倒车之即,从车顶传来摩擦声,应该是车顶擦上了一旁废弃的向外伸展的水泥斗蓬!难道是老祖宗的警告?!其实没有这样的想法,只是自身眼观六路的技能不足而已。前行不足几百米就看到路边有祭祀用品,摆了一地电子灯。为表示自己的歉意,我挑了这里最大的外形似亭台的电子灯。在同约30多岁的店老板沟通之即,要求所购的每个灯都能在开关打开之即灯都亮,便用家乡话说了句,大意是:“每个灯都要确保亮,不然的话老祖宗会找我麻烦,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请他们找你哈”。没想到,此话一出,已经装袋的灯被再次拿出来验证。我哑然失笑,想起了关于清明的一个段子:一店主鼓动已经为老祖宗购买了纸扎智能手机的后生,告诉他需为老祖宗买个充电宝,免得老祖宗手机没电时来找他。他欣然同意之时,要求店主给个名片,若质量不过关,就请老祖宗来找店主售后……
元宵之夜,月明星稀。村里人聚集祖堂,是要游龙和舞狮。不觉又翻篇到儿时参与过的舞草龙:村里一群小孩,用稻杆扎成一节一节的草龙,用竹杆撑起,各自在家里带上一捆香,点亮插满自己护着的一节草龙身上,形成连串星星点点的亮光,到每家每户游走。还记着那时不知怎么传开的配套土话儿歌(音译):“杆巴龙,乓乓光,一要糖子二要香” 焚香所产生的烟雾,混杂每家接送草龙放鞭炮时产生的硝烟,聚集在各家本不宽敞的厅堂,往往让你泪眼模糊,却时时伴着声声笑语!今晚,我再次成为其中一分子,成为锣鼓队中的一员。草龙已换成了布制黄龙,形神兼备,同时配套了金狮装备。负责游龙的身着黄色配套服饰,清一色青年,雄姿英发!舞狮者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狮裤。在锣鼓齐鸣声中,堂叔唱起了舞龙歌,村里自娱自乐的闹元宵节目正在开演。游龙和金狮要到每家每户的客厅里转转,驱赶晦气,留住福气;就连常年不开门的老房子,今晚也会敞开厅堂,以鞭炮接送。整个活动近两小时,全村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好不热闹。再就锣鼓敲打多扯两句:村里添置了两套,每套有六件,分别是锣、鼓、铛锣、铜钹、镲、咯锣(家乡话,打击时发时咯咯的声响,书面语不知道是不是“小云锣”),这其中,按照传下来的节奏,我相对擅长的是的是鼓和铛锣(其实是个半吊子),另外还能滥竽充数的是镲、咯锣,而大锣和铜钹是不敢动手的。敲锣打鼓这件事,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可是我辈却无法比及父辈,节奏的协调、韵律的优美均差一大截,而我们的下一辈,都不敢拿起鼓槌了。不得不感慨,有些传统,随着时间慢慢地流失……
事后,迎着月色,驱车赶到星子县城(当今应称庐山市区,但不习惯)住下,枕着游龙时的余兴和锣鼓的余韵美美地睡了一大觉。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人们要吃元宵,赏花灯,放烟花。
元宵节下午,我和姥姥去逛街。街上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的。街道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的灯笼是笑眯眯的小猪,样子非常可爱,有的灯笼是来回扇动翅膀的小蜻蜓、蝴蝶之类的,像是真的能飞一样。街上很是热闹!
晚饭以后,我们来到广场看烟花。只见烟花点燃后,先是一个个小球一样的东西飞上天空,然后在天空中炸开后分散成一个个金色的火花,每个火花又分散成更多的五颜六色的小火花。天空中像是下了一场彩色的流星雨。看着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我和弟弟高兴得又蹦又跳!
今年的正月十五我过得很开心,明天就要开学了,这个快乐的元宵节给我的寒假生活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