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又是一年中秋时节,凉风习习、桂花飘香、圆月如盘,空气中弥漫着香甜、幸福、团圆的味道。
中秋,便是团圆。唐朝张九龄心系家人,挥笔写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宋朝苏轼思及兄弟,对月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朝徐友贞感慨“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现代诗人艾青说“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
从出生到现在,几乎每一个中秋节我都是和父母、爷爷奶奶一起过的。昏黄的灯光下,我们围聚在一起吃晚饭,说说工作、学习中的趣事,谈谈最近的热点新闻,平常的思想交流在中秋这一天显得格外温馨,我知道,这是因为大家在一起。
我家的中秋团圆总有一些缺憾,因为假期短暂,总是无法和远在外省的外公外婆一起过节。沐浴着皎洁的月光,品尝着香甜的月饼,妈妈的心里总是格外的挂念他们,我也一样。
妈妈说,从大约20年前她去北京读大学起,中秋节便很少能和父母一起过,公安大学管理严格,除非寒暑假,基本上不能请假回家。毕业后,她到杭州工作,从杭州交警到海关缉私警察,节假日常常需要值班备勤,回家探望父母的机会依旧不多,对他们的愧疚和亏欠却越来越多,只能在中秋来临前,想办法接两位老人来杭州过节,或者给他们精心准备礼物,在过完节后调休去探望他们。
总有一天,我会长大,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也许会去远方学习、工作,也许也会像妈妈一样,有很多个中秋节不能和家人一起过。想到这,我的心里有些难过,眼睛也渐渐模糊了,妈妈温柔地摸摸我的头,“傻孩子,只要你的心里对我们有爱,一家人的心在一起,不也是另一种团圆吗?”
是啊,不论我去了哪里,那份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都不会改变,因为这份情感,每日都会如中秋般美好,我终于明白了!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中秋之时,正值农业丰收季节。收新谷、酬神农、庆丰收、祭土地、敬神明,也是中秋的一大特色。
远古人民感谢土地赐给人们衣食,所以每逢中秋,农民将稻谷堆成圆圆的谷堆上面用烧过的稻草灰写上“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吉祥话,祈盼来年丰收。
有的地方中午祭神祭祖,晚上过中秋。台湾有的地方傍晚以牛、羊、猪三牲以及润饼,祭谢土地神。有的地方还祭潮神和观潮水,以求航运平安。
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底店镇偏远地区老住户的家里,家家的房屋侧墙上都设有土地神的神位,神位面对着家里的大门,当地人把土地神也叫“土地爷”。每逢重要的节日这里都有一种祭拜土地神的遗俗,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是秋季收获的季节,各家为了拜谢土地神的庇护,在土地神位前摆上桌案,桌上放着苹果和月饼等贡品,由家里的男主人烧香祭拜土地爷,拜土地爷有男拜女不拜的习俗,这种活动被称为“秋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2021年的中秋节是什么时候-2021年中秋节起源及习俗】相关推荐文章:
2021中秋节演讲稿3分钟 2021年中秋节主题三分钟演讲稿
2021年中秋节主题七年级优秀范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