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类书籍读书心得(实用五篇)

经济学类书籍读书心得(精选5篇)

经济学类书籍读书心得 篇1

经济学一直是我感兴趣的学科,大体是因为经济学可以让我清楚地看到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很多,如斯密的《国富论》,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等,但我想向大家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曾创造了两次吉尼斯世界记录:一是书还未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14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出版仅3个月就被3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其英文版发行量在1998年出版当年就高达20万册,成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经济学教材,其畅销速度与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本书特点鲜明,简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逻辑严谨,是一本绝对值得去细细品读的书!我是在20__年夏天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读后有种醍醐灌顶的新鲜感。

通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艰深的学科,常常需要运用大量深奥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读完本书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这主要因为曼昆从容易理解的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渐进,旁征博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向读者展示经济学的无穷魅力。限于本人的专业知识与文字驾驭能力,就书中前三条基本原理浅显地谈谈我的一些读后体会。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费+住宿费+生活费+考试费用”,时间是一个不会计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却认为:住宿费和生活费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会明白,因为这些开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会更贵。这样说来,那不如接着读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实际的成本却正是我们所忽略了“机会成本”。如果六年的时间用来工作,我们能赚多少?你想过吗?最重要的是六年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前建立起来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读书的成本。当然,对于更多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以后所创造的收益会大于所有付出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自我实现”。

引用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更好说明“机会成本”。经常用这种想法你会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谈到,工作是闲暇的机会成本,正是因为如此,经济条件不充裕的人很愿意选择加班,甚至有人会选择干副业。同样曼昆也认为闲暇是工作的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旅游业得以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刚读书时好好学习是为了争当“三好学生”,读到中学挑灯夜战是为了“中考”“高考”,在大学博览众书是为了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岗位上还得为了职称拼死拼活……也许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奋斗,从一个顶点向另一个顶点攀登,不知疲惫。而这一切完全是符合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这常常可以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作为一个职业人,能够尽可能考虑你的同事、下属和领导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加和谐。

往大的方面说,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准确把握民众的利益所在。曼昆在书中举了一个关于租金控制的有趣案例,就是政府对房屋实行最高限价,长期中会导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为此时政府限制了潜在房东的激励,谁也不愿做不赚钱的生意,此时房子的质量环境都会大打折扣,反而未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这也说明政府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太多由于引进激励机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的呼声不绝于耳,我想应该有一个因素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不高吧。这值得我们深思。

也许我们的专业与经济无关,但我们的生活本身却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让我这个经济学门外汉领略到了经济学的魅力。而在写这篇读后感的过程中,也加深了我对经济学原理的理解,促使我学着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但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远非如书中所说那样的简单易懂,而是复杂多变的。也正是如此,让我觉得自己所学只是皮毛。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经济学类书籍读书心得 篇2

自5月5日起,开始了赴北京大学为期一个月的学习旅程。一月来,我心无旁骛,仔细观察,专心听讲,认真笔记,深入思考,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颇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

一、上帝死了各争鸣

大哲学家尼采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上帝死了!”上帝是西方基督教徒心中至高无上的神灵和权威。既然上帝死了,那就是权威消失了,那就是要怀疑一切,重估一切价值。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否定中前进的,如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和“两个凡是”的全盘否定。本次学习,以理论知识为重,授课的老师都是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对各自研究的领域都有其独立的、独到的见解和主张,对同一事物,作出了不同的分析和判断。如对金融危机,有学者认为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脱节,也有学者认为本质上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也有学者认为是金融衍生品过度创新惹的祸,还有学者认为是经济高速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是内需不足的直接原因;加之近闻国务院年内将启动分配制度改革,这似乎让我开始的疑问有了答案。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有学者赞成加大国内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有学者却批评已出台的“十大产业规划”是加剧了已严重过剩的产能,将制造新的危机,也有学者认为单纯保增长本身就没有体现科学发展观。如为刺激出口,有学者赞成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学者却认为此举是以消耗国内资源、破坏国内环境为代价变相补贴国外消费者。再如省管县的问题,有学者就主张东西部要区别对待。其它诸如三农问题、劳动合同、法治建设等方面相关学者都发表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又特立独行的见解和主张,这也正是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是我们开阔视野、辩证思维、提高能力的大好机会。

我并不主张重估一切价值,许多价值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但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却要有批判的精神和怀疑的眼光,有必要养成独立思考和自由判断的习惯,不要盲目地崇拜某个人、某个理论,更不要趋炎附势,人云亦云。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更要仰望星空,唯其如此,才会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独到的见解和独创性的工作。

二、心中明了自践行

通过本次学习,加之平时的思考,我终于明白了:作为一名合格的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现代的观念

有道是:“改变了思想就改变了一切”。参加学习就是改变观念,寻求路径。党的领导和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就是观念的现代化。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12个方面:现代人文意识、世界公民意识、国家民族意识、竞争择优意识、民主法治意识、人权平等意识、改革开放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市场经济意识、效率效益意识、质量信誉意识及环境与持续发展意识。首先应了解人之为人的本质含义,追寻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努力建设一个公民社会。

(二)要有民本的思想

必须具备民本思想,关注社会底层,关注弱势群体,作决策、想问题、出政策、办事情都要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仅从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利益出发,要有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情怀和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

(三)要有改革的勇气

对于当今之中国来说,我认为最为紧迫的改革主要是:以建立民主、法治社会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实现起点平等、机会均等、能人辈出为目标的人事用工制度改革;以真正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小政府,大社会”为价值取向的行政体制改革,大幅度取消行政审批;以培养人的独立人格、科学精神、人文思想和自由创造能力为宗旨的科教体制改革,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人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社会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四)要有法治的精神

一要有科学、完善、公正、理性的法律制度;二要有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法律文本;三是要努力实现“法律统治”,特别是宪法至上,自觉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稳定性。逐步取消信访制度,一切回归司法解决。

(五)要有道德的操守

就整个社会来讲,各行各业都要有道德的操守。从政者要讲政治道德,要有民本思想,不滥用权力;从文者(泛指一切知识分子)要讲学术道德,要有社会责任和良知,不做御用文人;经商者要讲商业道德,决不商业欺诈;一切劳动者要有职业道德,因为:人生的信仰就是职业本身。就是要以道德做人,凭能力做事。

(六)要有专业的素养

要具备胜任自己本职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领导科学,做到政治正确,决策果断,执行有力,身体力行,群众拥护。作一名知识型甚至学者型领导干部是我不懈的追求和梦想。

以上六方面光“有”还不行,更重要的是要身体力行,使之成为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价值追求。

三、学以致用大交通

巴中要构建大交通,必须做到以下“四大”:

(一)大交委领导。先行省里一步,实行大交通管理体制,统管市行政辖区内铁路、公路、水运、机场、邮政及城市公交等交通运输事务,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指挥、协调机制,整合现有各机构的领导力量和技术力量。整合泰来公司、茂源公司及交通发展公司、公路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构建大交通投融资平台。

(二)大手笔规划。规划先行,加强项目储备。全力争取把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纳入国家、西部和四川省重要路网规划,争取国家更多投入;加强周边地区路网规划衔接,完善市内交通路网规划。大的目标是构建川东北区域交通枢纽,即:建设双十骨架,改造城际干道,完善交通网络,着力构建公路、铁路、机场相互配套、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三)大政策支撑。目前应对危机,扩充内需是交通大发展的新一轮重大历史机遇。我市境内的所有交通项目只能是以国家投资为主,发达地区流行的BOT、BT建设方式均不符合我市市情。因此一是要抓住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重视巴中的机遇,尽力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投入,减轻我市的财政负担,像巴南高速这样的地方投入力度对我市来讲是不可持续的;二要争取金融大政策,地方资本金投入,也要争取商业银行贷款,否则,地方财政无力承担;三要充分利用灾后重建和新一轮国省干线公路全面改造的机会,完成唐巴路改造和省道202线局部整治。

(四)大环境保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诚信的金融信贷环境和顺畅的工程施工环境。

经济学类书籍读书心得 篇3

从中小学管理的现实问题出发,根据杨教授《学校常规管理学》提供的思想武器、理论指导和方法工具,整合一些中小学常规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智慧,笔者认为,目前中小学管理中必须贯彻以下六大原则,紧紧地抓好常规管理学在实践创新主要方面的问题解决。

一、贯彻思想领先的原则,总览学校常规管理规划。一是要坚持学校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学校管理工作应保证学校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育人场所,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使培养的学生同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合乎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合乎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学校管理活动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主要是通过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来实现的。三是要坚持思想领先。学校管理要自始至终加强恩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学校工作,解决各种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贯彻内外协调的原则,开展学校公关常规管理。要把学校视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必须通过内外协调,充分利用社会有利条件,尽力排除不利因素,使学校管理工作效率在校内外交互影响作用中不断提高。注意处理好学校与社会的五种关系:一是学校管理工作与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关系。要正确贯彻有关政策法规。二是学校管理工作和社会各条战线的发展水平、工作状况的关系。要采取措施,使之相互协调。三是学校管理工作和学生家庭以及校外教育机关的关系。学校要主动利用校外的条件,统一校内外的教育要求和措施。四是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所在地周围环境的关系。要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协助学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五是学校管理工作与科学理论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学校管理工作。

三、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落实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学校管理工作应以教学为主,因为教学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在完成育人任务中是一条基本途径,它占用的时间也最多。历史经验证明,不以教学力主,不抓住这个"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学校总体工作效能就无从取得。第一,学校领导管理人员要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查阅教与学的资料和调查研究等渠道,以了解教学;通过亲自兼课,以参加教学。第二,要跳出教学第一线。学校领导在参加教学的同时,要指导教学,把握教学工作的方向,提出教学研究的课题,组织教学改革试验,以推动和改进学校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建立教学指挥系统,组织教学工作全过程。建立健全的教务行政和教学研究系统,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地组织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教学工作在学校总体工作中处于为主的地位。第四、继续完善并做好教学常规检查的管理与创新等。

经济学类书籍读书心得 篇4

翻开《西方经济学》,翻到微观经济学这一章,书中详细而全面地从经济行为的角度介绍了微观经济理论,如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要素市场理论等,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更新的微观经济理论,并应用这些理论分析说明了许多现实中的经济现象。

在描述方面,注重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结合,使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经济现实后面所隐含的经济思想,并且又能学会用理论分析实事的方法,使我们在学习中得益良多。

通过课本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很大。

(1)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正如美国经济学家J·亨德逊所说“居民户和厂商这种单个单位的最优化行为奠定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个经济行为。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则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4)基本假设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5)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

总而言之,但就我所学的信息管理专业来看,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我们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经济学成了我们学习科目中的一大重点。只有学习好经济学知识,包括今天我所学习的微观经济学,懂得用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才算得上一个合格的管理学学生,因此,微观经济学实际上就是一个基础,一个基石,一个让我走得更远,看得更远的铺垫。

经济学类书籍读书心得 篇5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在读生,对我而言,到现在上的专业核心课也就三门吧——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然而,我总觉得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一方面,我自己现在就只是一个初学者,自然只能学习一些简单的东西;另一方面,学校上课用的教材是国外的译本,还是有点混乱的。而且自己在课上比较散漫,心不在焉,听不下老师讲课,不太喜欢死沉的课堂氛围,翘课什么的都有。而老师方面,他们主要的精力并没有放在教学上,而是别的一些事情,比如科研这些,教学的'质量也不是太好。

所以,因为以上种种的因素,我对微经和宏经的学习并不扎实(政经先放一边)。而这学期,我学的是宏观经济学,机缘巧合之下,我去旧书店买了这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也即是这本教材的下册——《西方经济学下册》。又是偶然的情况下使我开始读起它,发觉这本教材比较狠,没有废话,并且编的思路也很清晰,觉得十分受益。故又去旧书店再买了它的上册,也即是它的微观部分,决定利用假期的时间好好翻看一下,才会想着写读书笔记,希望能坚持下去。

然后,我认为,从来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也是可以看的明白我的这个笔记的,因为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朴实无华的学科,它的道理都是实在的,尽管这些道理的假设往往有些不切实际。

由于我并没有先看完这本书再回过头来写读书笔记,虽然这可能会导致我在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没有什么大局观,但是我以为这恰好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一起阅读一起发现的可能,希望最后能有峰回路转的感觉。我还偶然的发现,这本教材也是今年广工经济学,就是刚上大一的师弟师妹们的教材,这也是一个巧合吧!

最后,在一些道理的阐释方面我可能不会做过多的解释,道理正是因为它的深刻才显得简洁难懂,不过我应该还是会尝试去想一些背后藏着这些道理的具体例子。然后,一些图像可能我就直接拍书放照片上来了。

如果读的过程中自己有什么想法也会放上来,不过,我自己觉得这个读书笔记可能还是会非常地像一个学生上课时候的笔记,毕竟,我读的,是一本初级的经济学教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