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滚滚硝烟中走来,红楼梦掸去那厚厚的尘土,依然在历史的轮回中熠熠生辉。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本页是爱岗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红楼梦》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简介【优秀8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原稿佚失。原名《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红楼梦》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红楼梦》创作背景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叙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方面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和矛盾冲突,真实再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世风的浇漓及人心的衰莠。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1715?一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清代伟大小说家。祖籍一说是河北丰润,一说是辽宁辽阳。清人入关后,入正白旗内务府籍。从他曾祖至他父亲,其家世袭江宁织造。幼年时家势贵盛,气派显赫。后来其父因事获罪,产业被抄没,家道衰落。曹氏全家从南方北迁,中年后住在北京西北郊,家境清贫,过着“举家食粥”的日子。曹雪芹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嗜酒健谈,性格傲岸。《红楼梦》写到80回时,因贫病交迫,加之爱子夭折,含恨而逝,使《红楼梦》成为未完稿的著作。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处理的是社会问题,但他不可能知道是社会问题,他把《红楼梦》悲剧看作是人生的悲剧。虽然,他从自己的生活经历里敏锐地感受到那时代的窒息气氛,深刻体验到社会统治势力的罪恶,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他无法认识到制造悲剧的社会根源。这样,他一方面真实地描绘了生活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贾宝玉和社会所造成的爱情婚姻悲剧,另一方面却又把这一切最后归结为人生的苦痛和无常。小说开头描写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神话、主宰人间风情月债的太虚幻境、似有若无的甄宝玉和来去无踪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给《红楼梦》悲剧蒙上一层感伤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色彩。曹雪芹的思想明显含有新的民主主义因素,但也没有能够脱离封建主义思想体系。他通过《红楼梦》形象体系所表达的思想,在当时历史阶段中是先进的。但他一面鼓吹人的“情”、“性”或“欲”,以反对统制文化思想的“理”,一面还是只能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为孔孟之学作新的解说。他一面反对专制主义,一面还只能向往于古代仁君之政。曹雪芹的思想有着深刻的苦闷,他毕竟已经感受到了新时代因素的搏击。他的孤独是伟大的孤独。
艺术成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红楼梦》的世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那环绕着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大大小小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姿容和性格的几百个人物,以及他们互相之间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所发生的依存和矛盾的关系,那环绕着贾、林、薛的爱情婚姻像辐辏式展开的众多事件,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勾连又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都像是天然浑成,一点不见人工斧凿的痕迹。曹雪芹写人物完全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写法,他写的人物都植根在社会生活环境和各自具体境遇之中,都活动在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其性格受着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牵制,包含着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因素,表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但是这种性格的多样性又有机地统一在主导方面;这样与环境交融的性格不会是凝固的,它在主导方面的支配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着。
作者着笔稍多的人物,在他们各自的位置上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然而他们又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所有的人物,包括中心人物、主要人物和陪衬人物,作者都是总揽全局,按照主题的需要和生活的逻辑进行了匠心的安排,使得每一个安排都尽量地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显示出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意义,而彼此又处处关合照应,紧紧围绕中心集结成为一体。这样,《红楼梦》就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式结构,它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以贾、林、薛爱情婚姻纠葛为贯串线索,但作者不像通常的单线结构方式那样把与中心情节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弃置不顾,专一去描写中心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把中心的人物和事件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线索齐头并进,并且揭示出中心情节和其他各种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红楼梦》展现的情节就像生活本身那样,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红楼梦》故事:元妃省亲
贾政生日那天,正在热闹之际,忽然传贾政入朝。全家老小不知出了什么事,心情不定地等了好一阵子,才见管家报信说,贾政的大女儿贾元春被封为贵妃娘娘了,皇上恩准明年元宵节回家省亲,这时全家人才放下心来。为迎接元妃省亲,贾府上下开邕忙碌,还专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那天,贾母率荣宁两府土穰细流和,一清早就在大门口迎侯。元春坐八人抬绣风銮大轿,由宫女们呼拥进大观园,在园内转了一圈。只见园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佳木怪石竹林掩映,树上挂满各种绢花,池中有螺蚌制成的彩灯。贵妃看后觉得“太奢华糜费了”。元春落座,贾母、王夫人等相见。大家相对无言,只是抽泣,最后还是元春强说:“当初送我到那不得人的地方,好不容易才回家,大家不说笑只顾哭,我回去了,不知地才能再见……”说着又哭起来。宴会齐备,请贵妃入席。贵妃请姐妹们与宝玉咏诗。元春对每个都有赏赐,临走时,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要她们保重身体,并叮嘱,如下次省亲,切不可浪费,说完悲悲切切地转身而去。
《红楼梦》故事:三姐自刎
尤三姐是贾珍之妻尤氏的妹妹,她花容月貌,性格刚烈。贾珍玩腻了尤二姐,就串通贾琏打尤三姐的主意,却被尤三姐狠狠地责骂一番。从此二人很所尤三姐,一心想快点把她嫁出去。尤三姐看中了曾来贾府唱过戏的柳湘莲,姐姐告诉她湘莲现在不在京城。尤三姐说:“他一年不回我等一年,十年不归我等十年,人死了,我情愿剃头当尼姑去。”贾琏离京办事,遇上柳湘莲,说了尤三姐的事,湘莲应允,并取“鸳鸯剑”作聘礼,转交给尤三姐。三姐觉得终身有靠,将剑挂在床头,每天看几次。数月后,湘莲回京,得知尤三姐是天下无双的美人,他认为宁府的人品行不端,三姐和我素不相识,为何钟情于我,对尤三姐产生了怀疑,便假称姑妈已给定婚,想要回宝剑。尤三姐猜想湘莲一定是把自己当成下流女子了,心如刀绞,于是,摘下宝剑,当着湘莲的面自刎以表清白。湘莲后悔,抚尸大哭离去,后出家当道士去了。
《红楼梦》故事:湘云醉卧
贾宝玉、薛宝琴、邢岫烟、平儿四人同一天过生日。众小姐带上自己的丫头们借机在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饮酒行令,一时敞厅内热闹非凡。轮到香云说酒令时,她想拿丫头们取笑,他喝了一口酒,夹了一个鸭头,举起来说:"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没有桂花油。"众人笑了起来,惹得晴雯等一帮丫头说:"云姑娘拿我们开心,快罚她喝酒。"大家都来敬酒,一时猜拳行令,呼三喝四,过了一会,大家突然发现湘云不见了,比各处去找。不一会,一个小丫头笑嘻嘻跑来说:"姑娘们。快去看看,云姑娘吃醉了,在山石后面石凳上睡着了。"众人听后,便轻轻走过去,果然看到湘云在石凳上已入梦乡,四面的芍药花飞落了一身,满身满头都是花瓣。扇子落在地上,也被花瓣埋了一半。一群蜜蜂蝴蝶在她周围飞舞。湘云枕着用手帕抱着花瓣的枕头。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产妇。湘云仍酒醉不醒,还嘟嘟噜噜地说着,众人笑着推醒她,用这湘云回屋里去了。
《红楼梦》读后感
自从识事起,我便听说了“四大名著”,而这《红楼梦》,便是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没有拜读过这本书,但现如今阅读起它来,竟也能体会到其中幽幽的哀愁,不得不叫我叹息。
林黛玉是这本书中核心描写的人物之一,我曾听别人提起,她的婀娜,她的悲伤,她的可怜。每个人对她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们也无需去思考作者写着本书时想要表达的本意,因为往往我们能够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只看她当初入贾府时所做的一切,便对她了解了大半。她是一个很温柔、讨人喜欢、顺人心意的姑娘,见到贾母便与贾母心灵相通,发自内心的哭泣,见到府上的姐妹会一个个施礼,吃饭时不愿坐在上首席位。她那么谦逊,温柔,善解人意,当然被长辈和同龄人喜爱。但她本是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生长的一株绛珠草,为报宝玉的雨露之恩下凡至人间,欲将一生所有的眼泪送与宝玉,她的恩人。所以她多愁善感,对一切可怜的都要同情,她又何时同情过自己的?她与宝玉相互爱慕,可是两个人的家世又不允许一切的发生,在那个时候,利益被看得太重了,重过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由此,黛玉更加忧愁,而宝玉却娶了别人,黛玉听说后伤心欲绝,从此一病不起,这就丢了性命。她报恩的泪水全都还给了恩人,于是与世长辞了。
这本书描写人物都很精细,但我认为只需研究黛玉便可看清这个故事。一段纯洁的爱情,却抵不过金钱地位的诱惑;一位绝代佳人,却最终败在了家世上。爱情本无价,却还比不上一个家族的荣誉;一个人的生命,却还比不上利益。那个时代的传奇,和这个时代的`悲剧又有什么不同呢?现在的人们,只会看着金钱、权利,却失去了人生中最容易也最难获得的财富快乐。人这一生啊,还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的吗?我们努力去追求的,不正是它吗?只不过它施了一个障眼法,让我们以为金钱、权力就能把快乐抓回来,但是它们不行。因为当我们拥有它们之时,快乐已然跑得太远、太远。所以,当我们还能把它追回来的时候,当我们还有权利享受快乐的美妙之时,请加倍努力,让快乐永远伴随你身边,而不是那些身外之物。
快乐,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目标。
曹先生笔下的《红楼梦》,真是一个精彩绝伦的世界,有形色各异的主角人物们,也有无数看似可有可无,但实则举足轻重的小人物们。红楼梦贾代儒便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他就像是孔乙己一样,让人又可怜来又可嫌。为何有人会这样评价红楼梦中的贾代儒呢?接下来将分为两个方面一一进行详细解释,以解除众人们心中的疑惑。
说贾代儒可怜是有如下理由的。
其一,贾代儒自己的身世是有一定的可怜成分在内的,他虽然也是贾家的子弟,但却因为是庶而非嫡,所以就注定了他此生无法扬名,无法继承世袭传承,也无法接受家族荣光,外加上自己本身也非一块读书的好料子,只能依靠贾家的安排而成活。
其一,贾代儒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在他的人生中只剩下一个幼孙,与他相依为命。奈何最终其孙被王熙凤给勾了魂,活活害了性命,作为白发人的贾代儒又送走了孙子,从此以后,孤苦无依,聊以度日。
那为何有人又说贾代儒可嫌呢?
其一,曹先生真真是一个妙人儿,在给贾代儒取名时便对此人的性格做下了批注,贾代儒,即假代儒,意思就是这是一个伪君子,真小人也。
其二,贾代儒不思进取,不明是非,在唯一的一个孙儿的教育上如此的大意,如此的不堪,使得孙儿被美色所惑而死,最可悲的却是,直到孙儿死去,那贾代儒还弄不清楚孙儿为何而死,实乃可嫌。
贾代儒和贾代化是什么关系
《红楼梦》中的贾代儒,贾代化,两个人的名字只差一个字,那么贾代儒和贾代化是什么关系?除却贾代儒、贾代化之外是否还有另外的与他们名字相似的人物呢,如果有,那与贾代儒和贾代化是什么关系呢?
翻阅《红楼梦》,查阅关于贾家的家谱,赫然发现居然没有贾代儒这个名字,这究竟是为何?
在贾家的族谱之中,贾府被分为了两大主脉,分别是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贾代化是作为宁国公一脉被传承下来的,另外一脉荣国公府则是由贾代善继承了的。在整个红史中,贾家的势力大主要还是因为荣国公府的势力大的原因,也就是说贾代化一脉都是要依赖贾代善一脉的。
至于未有提及的贾代儒,光从名字来看,应该是属于贾家的代字辈的长者,更准确的说,贾代儒应该是跟贾代化、贾代善同辈份的兄弟。贾代化、贾代善两人之所以能够成为荣国公、成为宁国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是嫡出的长子,而贾代儒之所以默默无名,不外乎是因为身份的原因,小编根据相关的传记,可以推测出贾代儒应该是庶出旁支,虽然与贾代化同属代字辈的,也可以说贾代儒应该是贾代化的兄弟,更准确应该是堂兄弟类似关系。但两人的机遇确实截然不同的,在那种时代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
贾代儒是旁支,依靠着贾代化而生活,在贾家做一个教书先生,聊以度日。
贾代儒和贾府的关系
贾代儒,贾姓名代儒,他在《红楼梦》中是怎样的一个角色?贾代儒和贾府的关系是什么?贾府对于贾代儒又意味着什么呢?离开了贾府,贾代儒又能够算上一个怎样的人物?
贾代儒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配角,小角色。他的一生都被刻上了悲剧二字,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实在是大大的不幸。他自卑又自负,想自立却无法自立,想做一件事情却无法下定决心去处理,这其实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那么接下来看看,贾代儒和贾府的关系。贾代儒既然也是姓贾的,其实追根溯源,他也是贾府中的代字辈的老者,他的兄弟有贾代善、贾代化两人。贾代善继承了荣国公的世袭爵位,而贾代化则是宁国公的世袭爵位,作为贾代儒因非嫡出,所以一生均无大的成就,最终只得依靠贾府过日子,沦为贾府家族的一位教书先生。
贾代儒认为自己十分有学问,常常倚老卖老,十分爱面子。因为信奉儒家,所以为人显得十分迂腐顽固。宝玉作为贾府的心肝宝贝,也曾经两次进入私塾跟随贾代儒学习,可以说贾代儒是贾宝玉的第一任师傅。
贾府,对于贾代儒来说,是他的衣食父母,如果离开了贾府,贾代儒将一文不名,而且无法生存,尤其是他还要抚养那年幼的孙儿贾瑞。
贾府,对于贾代儒来说,也是他的慢性毒药,正是有了指望,所以希望不劳而获,正是有了凤姐,贾代儒那年幼孙儿贾瑞因此折了命。
(一)贾宝玉
过着优裕的“安富尊荣”生活的贾宝玉,被称作“富贵闲人”。由于口中含一块晶莹的宝玉降生在贾府,而且天生的“神采飘逸,秀色夺人”,因此,得到贾母的特殊宠爱。在贾府上下二百个男性人物中,唯有宝玉被允许进入大观园中与女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大观园中每一个女孩子都有一部辛酸的历史。宝玉生活在她们之中,既深切感受着她们的纯洁、美好,更“呼吸领会”到她们的悲辛。正如鲁迅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之领会至者,独宝玉而已。”
宝玉的人生道路应该是读书做官,光宗耀祖,这是社会的“规定”,家族的“逻辑”。但是,宝玉正是在这个人生的根本问题上,表现了极大的叛逆性。
宝玉还大胆反对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等级观念,在他的思想里,没有主奴的界限,他甚至大胆地把丫鬟晴雯与古圣先贤相提并论。
宝玉强烈反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相关情节:听曲文宝主悟禅机宝黛读西厢宝玉挨打宝玉瞒赃杜撰芙蓉诔宝玉出家
第一,对封建主义传统思想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怀疑、挑战和否定。
宝玉不爱读圣贤书,对封建传统思想提出大胆怀疑:“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理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贾政对其子的叛逆性格是十分敏感的,宝玉遭受一场血淋淋的毒打之后并没有屈服,更加深了对封建秩序、对死抱着封建教条的士大夫之类人物和封建传统思想的厌恶与激烈抨击。他提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他对功他关心“仕途经济”、立身扬名的人十分生气,认为这种人也学着“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他说:“人谁不死?只要死得好。那些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这二死是大丈夫的死节,便只管胡闹起来,那里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在这里,他把矛头指向皇帝。
第二,他反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深切同情受压迫的女性;能平等对待下人。在贾宝玉看来,女儿们纯洁天真,像清静的水;而贾赦、贾琏一类的大男人们则是龌龊丑恶。在围绕他四周的女孩子们那里,他并不把自己当主子,而平等对待她们、尊重她们。金钏的投井,使他“五内摧伤”,曾偷偷去荒郊祭奠;情雯的死,更在他身上划了一道深深的伤口难以愈合。他极讨厌与贾雨村之流士大夫来往,但他和为封建礼法所不取的下层人士蒋玉菡、柳湘莲、秦钟等却建立起友谊。
第三,反对封建婚姻,大胆追求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爱情。
宝玉选择黛玉是因“宝钗辈有时见机劝导”他关心“仕途经济”,这使他十分生气:“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神妙鬼之流。”“独有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话,所以深敬黛玉”。宝黛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叛逆基础上的。他们之间是志同道合的爱情,而不是“才子佳人”式的“金榜题名”而后的大团圆的俗套。第四,他的性格是复杂的。
宝玉形成的新意识是朦胧的,他的反抗与叛逆也是软弱的,仍是一位贵族气十足的公子哥儿。
(二)林黛玉
她出身书香门第,由于父母双亡而寄居贾府。这种寄人篱下的处境,使林黛玉一方面多愁善感,另一方面又时时处于防范、自卫的状态,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她有很多看上去是“多心”、“过敏”,甚至有点“刻薄”的言行,实则蕴涵着一个寄食者的自尊和自卫。而封建社会要求女子的是“甘于卑”“伏于弱”,所以,黛玉的自尊、自卫本身就是一种叛逆。
林黛玉是一个纯洁、脱俗、富于诗人气质的青年女子,她没有丝毫的趋炎附势、讨好卖乖、搬弄是非、奸诈虚伪等世俗恶性,而且对这一切深恶痛绝,时时予以嘲讽。因此有人说她“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
实际上黛玉是十分宽厚、坦荡的,而且很容易相信人:黛玉与自己的丫鬟(紫鹃)情同姐妹,生死与共;真诚地教授香菱写诗,为她改诗、讲诗;即使对薛宝钗,在第四十五回后,她也真诚相待,把内心的隐曲,向宝钗全盘托出。黛玉从不看中功名富贵,从不劝说宝玉求取功名,她无保留地支持宝玉反对仕途经济的思想、言行,引宝玉为知己。林黛玉既自尊又尊人,既敏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她写的《葬花吟》(第二十七回),正象征她的人格。
相关情节:黛玉半含酸俏语谑娇音飞燕泣残红魁夺菊花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
第一,黛玉性格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家庭、社会背景不可分。
林如海儿子早夭,教黛玉识字读书,以“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黛玉年纪尚小母一疾而终;自幼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因此她具有娇惯、不受拘束的较为自由的童年,体弱与母亲的早逝让她多愁善感,母早丧,父亲忙于公务,家庭未能对她进行更多的封建教育,则形成她独特的性格特征。
第二,她敏感自尊、任性率真、锋芒毕露、娇贵脆弱
第五回写薛宝钗到荣府,比出两个人的区别:“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黛玉是一个不受拘束的任性而又直率的少女,她不会去“随分从时”,更不会去谄媚奉承。她到荣府不久,父亲病故,使她的身份出现了转折。如果说此前她是一位大家闺秀,还有一位巡盐御史的父亲做后盾的话,那现在她就已成为一个寄人篱下的孤身女子。贾家人多,矛盾重重,人际关系复杂,这样背景下她多疑、敏感在所难免。如一次她去敲怡红院的门,因丫鬟们的误会而拒绝开门,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回去竟然“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她讽刺过宝钗、恼过湘云、打趣过惜春,对下人某些不当行为也敢于用刻薄语言说出。
第三,她才华出众,孤标傲世,多愁善感,有诗人气质。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愿奴肋下走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充满了不平之气,是对冷酷无情的现实提出的强烈控诉,是对幸福与自由的向往,是不受污辱、不甘屈服、孤傲不阿的性格的展现。
第四,具有对封建主义的叛逆精神,对志同道合的爱情有执著追求。
第九十八回写以贾母为首的封建家长们,借宝玉病中糊涂,给他娶了薛宝钗,在前头成大礼之时,潇湘馆中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作者用大量笔墨写黛玉与宝玉互相试探、相互表达情感,以及“三日好了,两日恼了”的微妙而复杂的恋爱心理。让黛玉不安的是,宝玉也分出感情与宝钗亲近,尤其是宝钗“会做人”的一系列表演令荣府上下对她更有好感。当听说宝主对宝钗的反感和不避他人表示对她信赖时,她感到“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而披着“慈爱”外衣的外祖母为自己的“命根子”选择的不可能是她,而是符合封建礼教规范的薛宝钗,最后她不惜以死结束自己的悲剧命运。
(三)薛宝钗
薛宝钗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子,她有才有识,见多识广,通情达理,绝顶聪明。但是,她的灵魂充满了封建道德的信条,一切言行绝不违背正统的礼教规范,她本身分明是有才识、有能力的女子,但却时时信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她分明极有心计,有主见,但却“守拙藏愚”“一问摇头三不知”。她善于处理一切大事小事,原则是,无论做什么,都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第三十七回)她遵循着“长者为讳”(即为长辈遮掩,护短)的原则,不顾事实,指鹿为马。(第三十二回中写她对金钏之死的态度)
薛宝钗做为一个少女,对“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的贾宝玉有爱慕之情,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贾府的认可,从而赢得婚姻,这是她的人生信条与行为的自然结果。
然而她同样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她的悲剧有两方面:一是压抑着她的聪明才智;一是她虽然取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但立即成为一个被遗弃的“弃妇”。
《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归根结底,应称之为中华之文化小说。因为这部书中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却表现为“通之于人众”的小说形式。如欲理解这一民族文化的大精义,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在曹雪芹笔下,显得更为亲切、生动、绘声绘影,令人如入篇中,亲历其境,心领其意。诗曰:
中华文化竟如何?四库难知万卷书。孔孟不如曹子妙,莲花有舌泪凝珠。
中华文化此中含,含笑悲欢味自耽。若能获麟同绝笔,春秋舌拙色应惭。
很多人都说宝玉是礼教的叛逆者,他的思想言谈行动中确有叛逆的一面,自不必否认。但是还要看到,真正的意义即在于他把中华文化的重人、爱人、为人的精神发挥到了“惟人”的新高度,这与历代诸子的精神仍然是一致的,或者是殊途同归的。所以我才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另:
甲戌本凡例诗:
终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鲁迅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王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戚序本序: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不可得也。盖声止一声,手只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
噫!异矣。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乃或者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千万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彼沾沾焉刻楮叶以求之者,其与开卷而寤者几希!
张爱玲: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是把《红楼梦》放在中国小说创作的历史长河作出高度评价的。现在《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不光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广大读者一般也是这么看的。
评红有个非同一般的现象,象攀登云梯那样,你有多大本事,多高境界,能在学术上攀登得多高,它就能给你多高的层次。比如说一般的小说很难上到哲学层次的分析,但《红楼梦》却可以经得起哲学分析。1995年浙师大梅新林教授就写了一本《〈红楼梦〉的哲学精神》,由专门出版一流学术著作的学林出版社出版,在红学界影响很大。我自已也有点体会。1994年夏天,写《〈红楼梦〉虚实论——兼谈〈红楼梦〉以小说创构意境》,思考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攀升,几乎是一天上一个台阶,进入一个新境界,最后认识到曹雪芹首先是个大诗人,然后才是大作家,他用诗的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小说创构意境的第一人。
评价《红楼梦》还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个人本人文化素养越高,见识越广,对《红楼梦》研究得越深入,对《红楼梦》的评价就越高。毛泽东对《红楼梦》很有研究,他的评价就很不一般。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毛泽东视野开阔,他从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在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中,独独提出《红楼梦》。在他看来,中国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但《红楼梦》可以胜过人家。
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于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红楼梦》问世,既标记着对以往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的颠覆,又标记着一种人文精神的崛起。”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史中的突出地位。著名红学家周汝昌,毕生研究《红楼梦》,著有《红楼梦新证》等二百多字的红学著作。他对《红楼梦》更是推崇备至。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曹雪芹“是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境”——在此镜中,我中华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相,毫芒毕现,
巨细无遗。这是何等慧眼,何等神力!”“虽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就《红楼梦》的典型意义而言,著名红学家吴世昌用一句诗来概括:“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这么说古往今,五洲四海的人都是《红楼梦》中人。著名的作家王蒙不仅非常喜欢《红楼梦》,还写过《红楼启示录》,作过《红楼梦》评点。他在评点本的《序》中说:“《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
“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人生经验,社会经验,感情经验,政治经验,艺术经验,无所不备。《红楼梦》就是人生。”
“几乎是,你的一切经历经验喜怒哀乐都能从《红楼梦》里找到参照,找到解释,找到依托,也找到心心相应的共振。”“《红楼梦》帮助你体验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红楼梦》是一部挖掘不尽的书,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的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
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可以说是乾隆帝在文治方面的一件大事。也就在这一时期,有一本叫《红楼梦》的小说在京城的读书人中间流传开来,小说的作者名叫曹雪芹。
曹雪芹出身在一个贵族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曹玺受到康熙帝赏识,被派往江南担任江宁织造郎中。织造是专给皇家办理丝染服装和其他生活用品的差使,是让人眼红的一个肥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和康熙帝又是同一个奶妈喂大的,少年时代伴康熙一起读书,因此曹玺去世后,康熙帝让曹寅接替父亲,还升了一级,当了江宁织造。曹雪芹的父亲曹后来干的也是这个官。曹家三代人前前后后干了六十来年织造官,财产越来越多,成了名闻江南的一大豪门。清朝皇帝到江南巡视,曹家接待过多次。
但是,雍正帝继位后,曹家由于卷入一桩经济案子,失宠了。雍正帝下令抄了他的家,撤了曹頫的官职。曹家很快败落。父亲没有办法,只好带着全家回到北京老家居住。
曹雪芹小时候过了一段富贵的生活,抄家时已经十岁,开始懂事了。家庭的这场灾难给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父亲后来的死更让曹雪芹的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他只好搬进北京西郊的一个山村里居住。曹雪芹全家住在几间破旧的屋子里,没有经济来源,日子过得非常清苦。有时只能熬点薄粥充饥,或画几幅画换些钱,买点酒喝。
从家财万贯的贵族之家,跌落到社会的底层,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促使他写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红楼梦》。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以贾宝玉、林黛玉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写出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族从兴盛到衰落,最后走向灭亡的变化过程。这个贵族大家庭曾经非常显赫,显赫到什么程度呢?民间流传的一首名叫《护官符》的歌谣是这样形容的: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首歌谣的意思是:南京一带有四大豪门。贾家是皇帝国戚,史家和王家都是金陵权势通天的大官僚,“雪”和“薛”同音,说的是当地的一家大财主薛家。这四家豪门结为亲戚,互相勾结,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当官的如果得罪了他们,不但要丢官,连性命恐怕也保不住。
但是,在四大豪门富丽堂皇的背后,却是挥霍享乐,荒淫无耻,谋财害命等种种的黑暗与丑恶。追求婚姻自主和爱情的平民遭迫害,具有反抗精神的婢女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曹雪芹对他(她)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小说的主人公、贾家少爷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厌恶腐朽的贵族习气和封建礼教,共同的思想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结下了至死不变的爱情。但是,他们与那个封建大家庭格格不入,林黛玉受尽歧视,结果害了场大病死去;贾宝玉彻底失望,离家出走。这个外表豪华的贵族大家庭,就像破败的大厦一样,最后彻底崩溃了。
曹雪芹在北京西郊整整花了十年时间,写作《红楼梦》,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曹雪芹年纪不小的时候才有了一个孩子,非常喜欢。但他刚写完八十回时,孩子却生病死了。曹雪芹伤心过度,得了一场大病,又没钱治疗,也在几个月后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去世以后,《红楼梦》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京城逐渐地传抄开来。读了这部小说的人都会被它吸引和打动,但又觉得这样优秀的作品没有完成,实在太可惜了。于是,有个叫高鹗(è)的文学家续写了后四十回,这就是人们现在看到的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虽然续写的四十回在艺术成就和思想性上不及前八十回,但小说的结构完整了,总的来说还是相配的。
《红楼梦》如今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有很高的名声。人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历史风云、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获得很高的艺术享受。由于它的影响非常大,中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学者都在研究和考证这部著作,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叫做“红学”。
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林黛玉出身于钟鼎世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情节:
1、初进荣国府 (显示出超过同龄人的精细和心机)
2、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菊花诗社一节 林黛玉所作几首 皆为上品 被列为第一 )
3、曾重建桃花社 (为全书中最后一次诗社 也是大观园彻底衰败前的中兴 )
4、 黛玉葬花 (诗、歌、画、情,皆为全书之绝 )
5、凹晶馆联诗(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凹晶馆联诗 为全书意境最优美的联诗)
6、林黛玉焚稿断痴(林黛玉一缕香魂随风去)
7、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黛玉吃醋)
8、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9、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10、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王熙凤 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情节:
1、大闹宁国府
2、 毒设相思局
3、 弄权铁槛寺
4、 协理宁国府
5、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一次亮相)
6、 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7、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8、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9、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10、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贾宝玉,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情节:
1、《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2、 20回宝玉替麝月篦头
3、 宝玉出家
4、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与林第一次见面)
5、 宝玉挨打6、 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7、 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8、 国府归省庆元宵
9、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10、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夜月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