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学故事(优秀7篇)

聪明的人永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都能让我们事半功倍。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帮大家整编的7篇少儿科学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少儿科普知识大全2023 篇1

矿物是怎样形成的?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矿物有3000多种,最常见的却只有50多种。矿物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当外界条件变化后,原来的矿物可变化形成一种新矿物。矿物的形成包括气态变为固态、液态变为固态和固态变为固态三种形式,气态变为固态的最常见形式是火山喷出的硫化氢气体形成硫单质,液态变为固态是盐湖中因蒸发结晶而形成盐类矿物,而固态变为固态则主要是由非晶体变成晶质体的矿物。

少儿科学故事 篇2

下雨了

天哗啦啦的下雨了,大家跑来跑去,找避雨的地方。

小蚂蚁找到一个胖胖的蘑菇,躲在在下面避雨。啊,在这里避雨正好,蘑菇像把小花伞。

小蝴蝶找到一篇圆圆的绿绿的叶子,躲在下面避雨。啊,在这里避雨正好,绿叶像顶小帐篷。

小蜜蜂找到一朵香香的红红的花朵,躲进花心里避雨。啊,在这里避雨正好, 花儿像间香香的小房子。

只有毛茸茸的小黄鸡找不到避雨的地方,急得叽叽直叫。

这时候,鸡妈妈来了,它张开翅膀,让小鸡钻了进来。现在小黄鸡也有避雨的地方了,他再也不冷了。可是,鸡妈妈还站在雨里挨淋呢,冻得鸡妈妈制哆嗦。

这时候,忽然有谁在鸡妈妈头顶上张开了一把伞,鸡妈妈抬起头一看,哦,原来是小姐姐。

现在,小姐姐、鸡妈妈、小鸡都站在雨伞下避雨,他们就像回到家一样温暖。

科学道理:各种动物避雨的方法都不一样。

拓展:自然科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3

本学期重点围绕课改及“做中学”项目研究,认真进行自然科学教研活动,现作汇报如下:

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篇4

1、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力度。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使得课堂教学在符合学科科学性、教育科学原理的前提下,呈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生命活力,本学期三上、四上、五上科学教材以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为主题,增强教师之间横向交流的课堂教学培训活动可谓热火朝天。本学期几乎每周一次参加市、区组织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听课、评课、沙龙,使我们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配合区、市教研室,做好人才选拔工作。本学期为迎接省科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我们克服调课多,劳动负担重的困难积极配合教研室做好上课的人才选拔活动。听课、评课,同时还为他们做好借班上课的选定工作。

3、配合校综合实践活动,分别进行了茶艺、蚕桑、了解常州等主题活动。活动中,让学生亲眼目睹了蚕一生的变化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以及热爱小生命的情感。。了解常州、茶艺活动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一次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了德育的内涵。

少儿科普知识大全2023 篇5

什么是雅丹地貌?

在我国西部的戈壁地区,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不规则土堆,高出地面几米到几十米。土堆的顶部很平整,站在上面观望四周,无数个土堆好像是在同一个高度上,这就是雅丹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陡壁的土丘,这种地形在罗布泊周围的雅丹地区发育得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因此而得名。它通常出现在干旱地区,从本质上来看,是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的地貌。

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篇6

本学期在校内坚持每周一次开展教研活动,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充分交流教学实践中的迷惑和感悟,以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在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了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实证研究,并且围绕市教研室制定的本学期基本设想和要求积极开展活动。

少儿科学故事 篇7

相传古代,南方林区,野生一种果树,山里人都不识,其树每年8~10月,果实成熟呈椭圆形,果皮有黄褐色绒毛,外貌丑陋,人们认为野果含毒,都蔑视之。

有一年,山里人意外地发现,野果成熟时,前一天还亲眼看到野果满树,第二天却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杆,且地上也无野果落下。人们顿感疑惑,心想:这么多野果哪里去了呢?第二年,一等野果成熟,山里人日夜轮流值班,观其究竟。

一天夜晚,正是夜深人静之际,在暗淡的月光下,人们发现:一群群老老小小的猴子从四面八方奔跑而来,纷纷往果树上爬,你抢我夺地摘采野果,边吃边摘,一时间把野果抢摘一空。人们纷纷议论:这种不经看的野果,猴子怎么如此爱吃?又到第三年野果成熟时,山里人说,此野果既然猴子能吃,难道我们不能吃吗?于是,大家前去摘了品尝,先剥去了果皮,只见肉色碧青如玉,送进嘴里尝试,竟酸甜可口,非常好吃。

随即大家拿了大篮小筐,纷纷摘采,运回家中。山里人将摘来的野果,天天吃,年年吃。数年后,自从吃了野果,原来多生毛病的人不病了,原来身体赢弱不堪的变得强壮起来了,年老体弱者也变得身轻长寿了。于是大家把这种野果视为仙果、珍果。

但这种野果没有名字,于是山里人开了个会,专门讨论给野果取名。会上大家凝思苦想却提不出合适的名字,忽然一位老人站起来说:

①根据这种野果猴子最爱吃;

②根据野果的颜色形态极像猴子之容貌;

③这种猴子属猕猴类;

④这种野果属桃科果类。

以此分析,我认为称它为“猕猴桃”比较贴切。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好。

其后,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所有历代本草书籍,乃至当今国家出版的大型《中药大辞典》,都将“猕猴桃”作为全国统一通用的中药名。

无心埋下果皮 十年绿树成荫

猕猴桃树结果两千引围观

“真没想到,这棵猕猴桃树今年结了这么多猕猴桃,太惊奇了。”23日上午10时许,家住费县探沂镇柴卜庄社区64岁的刘启海老人反映,他家院中无意中长出来的一株猕猴桃树今年结出2000余个猕猴桃,满树的猕猴桃引得左右邻居前来参观。

上午11时许,记者来到探沂镇柴卜庄社区刘启海家。只见四合院靠南墙处,长着两棵距离约30厘米像葡萄一样的“树”,根部较粗的部分直径约有10厘米,藤枝被用木头和电线搭起的架子支起2米高,两棵树的藤枝在架子上面交错缠绕在一起,形成约有30平方米的面积。藤枝上面密密麻麻挂满了像鸡蛋大小的果子。“果实中秋节的时候才成熟,现在捏起来还比较硬。”刘启海老人说。

据刘启海老人介绍,这两棵猕猴桃树一雌一雄,已经有10年了,都开浅红色的花,只是雄树只开花不结果,雌树又开花又结果。2002年3月份,他的妻子无意中摔着了腿,有位亲戚过来看望时,带来了一盒猕猴桃。“当时家里人吃完后,我就把剩下的猕猴桃果皮等垃圾扔在了靠南墙处,然后埋了起来。”刘启海说。

2003年春天,刘启海埋猕猴桃果皮的地方发出了两棵小树芽。“我们这里很少见猕猴桃树,当时我以为是两棵小楸树,就把他们移植到了靠墙处。后来发现它像葡萄样越长越快,越长越大,后来我就搭了个架子,像管理葡萄样去修剪管理。没想到这两棵树不但长成了大树,还开花结果了。”刘启海高兴地说。

据刘启海介绍,这两棵树虽然长了10年了,但从年才开始开花结果。“第一年的时候就结了40来个果,第二年就多了,没想到今年特别多。”刘启海说,“前段时间我在比较密集的地方打掉了100多个果,如今这棵树上还有2000多个。”满树的果实把周围邻居都吸引了过来,也有人顺便过来采摘一些藤枝到家中种植。“刚开始还以为是葡萄树呢,原来是猕猴桃树,而且还结了这么多,真是少见!”村民宋女士说。

就此事,记者联系了临沂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曹教授,听完情况介绍后,曹教授表示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从播种至开花结果约需4 年时间,南方种植比较普遍,北方比较少见。“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棵猕猴桃树今年结了这么多果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养护管理比较好,另一个是到了盛果期,再加上由于天气原因,正好遇到了大小年。”曹教授说。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