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生还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一个自觉的学生就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补充教学情景教学中法教材结合教学
目前,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第二外语法语所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大学法语》(李志清总主编/周林飞主编)1-2册课本。该套教材是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法语组在总结原《大学法语》教材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大学法语教学大纲》(第二版)重新组织编写的一套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时代特征的大学法语通用教材。该套教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听、说、写与译的能力,使学生能用法语交流简单的信息,提高文化素养并为进一步提高法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
通过三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对使用该教材有如下体会:
第一,语音教学方面。语音介绍简单且较分散,教师应适当进行补充教学。该教材的语音教学分散在前三个单元的课文之中,没有系统、详细地介绍法语语音的发音规则,各音素具体的发音部位、要领等。因此,我在教学之初会先给学生补充介绍法语的发音器官,特别是我们中国人不常用的小舌部位,以便他们发好法语中的小舌音[r];然后在讲每个音素的时候,我会先给他们介绍该音素的发音要领,并给他们展示相关的舌位图。另外,因为法语中有不少音素跟英语的音标相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会采取比较教学法。最后,讲完所有音素之后,我会把容易混淆的一些音素罗列出来再次进行比较教学,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比如[o]和[]、[e] 和[ε] 等的比较发音。鉴于教材中只有一些例词式的练习,我会给学生们增加一些简单有趣的句子、绕口令、小诗歌等方面的练习,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体会和掌握法语发音。
第二,课文及对话的选材方面。选用的课文和对话实用性较强,易于上口和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创设语境来进行情景教学,同时在情景教学中加强文化因素的导入。《新大学法语》教材在第一册和第二册的每一单元均增加了会话部分,且这些对话的选材都比较贴近生活,如第一册的conversation中有关于家庭、天气、饮食、日常起居、穿着、旅游、购物、看病等实用性强的对话。当然,较之原版的法国教材,该套教材的版面还是欠缺生动性和趣味性。比如说缺乏一些与课文及对话相关的情景画面。像法国原版教材《Panorama》中,就有大量丰富生动的画面,这样不仅能够从感官上大大地刺激学生们的眼球,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更容易了解语言的使用场合、地点、交际的对象、原因、情景等,增强他们准确、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通过画面的加载,还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法国的社会生活状况、风土人情等文化方面的信息,这是初学者非常感兴趣而渴望了解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在课文讲解时,首先会给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才会给他们讲解单词和课文。比如第一册6单元的Texte ALes Repas des ,我会用ppt的形式先给学生介绍法国人的饮食习惯、特色餐具、用餐礼仪等,接着重点介绍法国饮食文化中的两朵奇葩,也是法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两种食物:葡萄酒和奶酪。除了给他们介绍葡萄酒和奶酪的历史、分类、餐具的使用等知识,我还会结合我在法国留学期间的经历,辅之以大量丰富的画面,给他们介绍葡萄酒和奶酪的具体制作程序、鉴定方法、贮藏方法以及营养而美容的搭配使用方法等。我发现通过介绍,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精神更加振奋,也更加配合我接下来对词汇及课文的讲解,教学效果非常不错。另外就是有关对话的讲解。基于中国学生普遍存在害羞的情绪,为了让他们抛弃怕讲错的这个思想包袱,我会努力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给他们讲法国人是怎样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的,从种种好处出发引导和鼓励他们要勇于表达、乐于表达。为了培养他们独自运用语言的能力及在公众场合的自我表达能力,每次讲完对话练习之后,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个情景作业,让他们课后找伙伴自行组织对话,然后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进行表演,表演后接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当然这些都是要求一律用法语来进行表达。
第三,语法的介绍方面。语法的介绍较之于《法语》等国内教材要简单,较之于原版的法国教材内容上欠缺全面,介绍方法上略显单一。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结合中法教材进行适当的归纳和补充。《Le Nouveau Sans Frontières》及《Panorama》等原版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表格和图画来归纳和分析语法现象,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语法的内容形式,但是欠缺中文的说明与讲解,而一般国内教材在语法介绍方面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举例。因此,教师可参考中法两种教材来进行语法讲解。举个简单的例子:冠词的讲解。《新大学法语》首先介绍的是不定冠词和定冠词,部分冠词没有放在一起来介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他们真正掌握法语冠词的具体用法,我觉得像原版教材那样归纳在一起介绍会比较清晰,再辅之以比较性的例句:①Je vais acheter du pain我要去买一些面包(quand on ne peut pas compter当不可计数的时候);②Je veux un pain我要一个面包( quand on peut compter当可以计数的时候);③J’aime le pain我喜欢面包 ( quand il y a pas d’idée de quantité当无计数概念的时候)。这样归纳、比较性的讲解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三种冠词的理解。
第四,词汇和句型的设计方面。较之法国原版教材,词汇和句型的实用性较强,但介绍形式略显单一,不利于比较性记忆。国外原版教材上同一类型的单词或句型大多会以图画或表格的形式罗列在一起以便于比较性记忆,且大多配有相关的习题练习。如《Panorama》教材中就以一个房间的摆设、几节火车车厢,再配之以手势来介绍一些表达方位的单词或词组,生动有趣直观地告诉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些单词或词组。《新大学法语》第一册中有关于法国食品的介绍,我在讲解时会以表格的形式把食物名词归类讲给学生听,如肉类、水果类、蔬菜类、甜品类、饮料类等,同时尽量给这些单词配以鲜活的图画来刺激他们的学习欲望。果然在其后的造句练习和情景练习当中,就有学生能准确而轻松自如的运用了。
第五,练习题的设计方面。练习题题型设计较丰富,难易程度适中,基本上能达到训练学生语言技能和沟通能力的目的。较之法国原版教材,练习题欠缺趣味性和想象性,鉴于二外学生“兴趣高,学得好”的学习特点,教师可稍微补充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想象性的习题,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想象和趣味中悄然掌握法语的一些实用、常用句型,提高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方面。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新大学法语》这套教材加强了对法国和法语区国家文化的介绍,如在每个单元后面编写了文化背景知识,选用一些诗歌、谚语、幽默故事、名人名言等。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更好地了解法国真实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这些“蜻蜓点水”式的介绍在“量”和“度”上均显得有些不够。其实,很多原版的法国教材每个单元都会有专门的文化介绍板块。因此,除了之前我所讲的要在课文、词汇的讲解中注重相关背景文化知识的导入,教师还应该结合教材,适当地、系统地给学生介绍一下法国灿烂丰富的文化知识。当然这对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有一定要求。因此,我们老师应坚持终身学习的思想,教学之余,可多读一读法国文化方面的书籍,多听一听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多参加一些中法文化交流活动等,丰富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使用该套教材的一点体会和建议。
参考文献:
[1]1-2册,李志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3月
【摘 要】苏教版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是对数学新知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度挖掘其内在价值,将这一板块融入教学,为学生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拓展知识外延;用这一板块链接生活,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借这一板块传承数学文化,使学生受到熏陶,提升数学文化品位,从而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你知道吗”;数学学习;生活;数学文化
苏教版教材结构性强,内容科学、合理、丰富,深受广大师生欢迎,其中“你知道吗”是关于数学知识文化的拓展性栏目。它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其中不乏社会生活实际、经典人文常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你知道吗?”这一板块的作用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将“你知道吗”融入教学,为学生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拓展知识外延。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它引领学生成功地进入数学境界,出神入化地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
负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数学认知概念,需要借助情境教学这一平台将学生带进知识的园地。在教学《认识负数》一课时,我首先通过“你知道吗”的情境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获得对负数的初步感知,紧接着提问:“关于负数,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负数的愿望,在此基础上自然地进入新课的教学。
2.设计练习巩固新知。
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在介绍知识后有时还会设置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运用新知来解决。这类内容通常可以设计成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运用。
如在“分数除法”单元学习后,依据六年级上册第61页的“你知道吗”编写了一道整合音乐知识的“分数”选择题:全音符的时值通常是4拍,( )个十六分音符的时值等于1个二分音符的时值?(A.2 B.8 C.4 D.16)借助这道题,既巩固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了解了关于音乐方面的一些小知识。
3.自主探究拓宽视野。
在三年级上册学习“24时记时法”后,引导学生去思考“你知道吗”板块中为什么在同一时刻,世界各地钟面上显示的时间不同?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或上网去探究出“时区”的概念,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
“你知道吗”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少,但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乐趣,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做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二、用“你知道吗”链接生活,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你知道吗”这部分内容链接了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1.数学源于生活。
许多数学知识是人们在生活需求中产生的,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多次凸显这种理念,为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如三年级下册《千米和吨》一单元中的“你知道吗”,介绍古代人们由于想知道物体长短、田块大小和物品轻重的需要,就逐渐有了长度、面积、重(质)量等量的概念。由开始的“身体尺度”一拃、一庹、一步逐渐发明了测量工具,再后来统一了测量标准,经过进一步发展也就有了现在各种各样的尺。
2.数学服务于生活。
对于如何将现代数学理念融入生活血脉,“你知道吗”这一栏目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如四年级上册《平行与相交》一单元中关于“垂直”的教学,此栏目中介绍了建筑工人砌墙时用铅锤来检验墙与地面是否垂直,工人用铅锤帮助测定正确的位置;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你知道吗”介绍了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搭建高压线塔,铸造自行车钢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制造了电动伸缩门、升降梯等等。赋传统的数学知识以现代生活理念,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推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促进人类生存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借“你知道吗”传承数学文化,使学生受到熏陶,提升数学文化品位。
数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数学文化走进课堂。“你知道吗”就是数学文化进课堂的很好载体。
教材中的“你知道吗”通过数学家的故事介绍,激发学生热爱数学、探究数学的热情;通过数学史料的介绍,了解数学家在数学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数学思想方法的演变等等。如介绍我们祖先的原始计数方式,让学生跨进数字的王国;介绍古人利用测太阳影子、滴水、漏沙确定时间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岁月的变迁;介绍“铺地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乘法计算方法的演变;介绍“圆周率”的诞生,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智慧……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形式 表演
研读教材,我们发现,童话在低年段教材中占的比重较大,占总篇目的27.6%。到了中年段,童话类文本主要集中在三年级,与低年段学习的童话相比,在写作题材上呈现的大多都是科普知识,在写作方法上更富于变化,体现出从低年段以阅读童话为主向中年段阅读一般记叙文的过渡。那么表演在这类文本中,在中年段学生能力的提升点在于:1.在表演时能自觉地转化和活化文本的语言,增强主动学习、积累、创生语言的兴趣和意识。2.在表演时能关注到文本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并在语言实践中有所运用。
例:苏教版三(下)《水上飞机》
师:水上飞机的本领真是大,你还知道哪些水上飞机的兄弟?
生:有的水上飞机能为海上的轮船运送物资。
生:有用来侦查海面上情况的水上飞机。还有的能看水面下的情况。
生:我知道有能清洁海面和检查海上情况的。
师:你也能和水上飞机一样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兄弟吗?(出示:我还有许多兄弟。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生:我还有许多兄弟。有的可以捡海上的垃圾,使大海更干净;有的可以在海上探测情报,向指挥部通报情况;还有的可以在海上救护我们的渔船。
师:刚刚我们的水上救护机又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呢?
学生齐读
生:它是把自己的本领介绍给小海鸥。
生:他先说了自己名字和作用
师:你也能像海上救护机一样介绍一下自己吗?
生:我还有许多兄弟。有的是海上战斗机,能随时从海上起飞去参加战斗;有的是海上巡逻机,能巡视海面上的情况;海上环保机,可以迅速捡起海上的垃圾;还有的是海上灭火机,可以汲水灭火。
《水上飞机》这篇科普童话的学习中,教师借助表演,在指导表演时,引导评价中展开文本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表达的形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三个来回:第一次,让学生在表演文本时了解水上飞机有许多的兄弟,他们的本领很大;第二次,教师引导学生补充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而让学生运用文本中的句式来进行介绍,对文本进行拓展;第三次,教师又启发学生关注同样是介绍水上飞机,救护机在介绍自己和介绍兄弟时采用的是不一样的语言形式,再让学生对同一内容进行不同的表达。
在这样的三层推进中,学生把自己当作了水上救护机,在向小海鸥介绍着自己家族的本领,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文本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从而内化文本语言、活化文本语言,培养了学生在表演中主动学习、转化文本语言及运用课外资料的意识。
由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表演,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手段,而是儿童成长的需求,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转变。因而,除了童话类文本之外,其他文本也需要表演。
例:苏教版五(下)《埃及的金字塔》
师:小导游们,如此宏伟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读读课文的四五小节,画画示意图,一会请你们来介绍。
指名学生对照自己画的示意图介绍。
引导评价,了解建造过程。
师:这样堆土砌石的方法是科学论证的吗?
生:不是。文中有一个词“据说“,就是不一定是真的,只是很多猜测中的一种。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建造方法的传说,(出示图片)小导游们,你能选择其中的一幅图,说说金字塔还可能是怎么建造的吗?
生:第一幅,据说,建造金字塔还有一种方法,是他们用一种机器,上面挂着绳子,石头就放在下面。
生:我来补充,下面的坑是运石头的。
生:我知道,聪明的埃及人,运用的是杠杆原理,来运输石块的。
一、课前准备
课前,我布置学生选择好自己喜欢的物品,并通过观察、访问、阅读说明书、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积累习作素材。
设计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的物品,他才有兴趣去了解,才有兴趣将这种物品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出来。
二、课堂实施
1.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来介绍一种动物,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两只耳朵就像两把大扇子经常扇动着。它是什么?
生(踊跃举手,师指名回答):大象。
接下来我用小黑板出示一段文字“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它长约33米,重约170吨,刚出生时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出生后的前七个月里,它每天要喝400升母乳。它喷出的垂直水柱可高达12米,就像公园里的喷泉一样。”要求学生读一读,找出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学生回答好后,我拿出一个魔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到它是由6种颜色的27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再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来介绍这个魔方。
设计思路:好的课堂引入意味着一节课成功了一半。猜动物就是为了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迅速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而介绍魔方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了解到介绍一种物品其实是不难的。
2.审题
学生阅读习作提示,了解到习作的内容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玩具、文具或电器,然后我再引导学生明确应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如,蔬菜、水果应重点介绍它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玩具、文具或电器应重点介绍它的形状、构造、用途、用法等。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有顺序地介绍,要恰当地用上说明方法。
设计思路: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是首先要解决的任务,然后教师再加以点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这样学生才知道要写什么,从何写起。
3.交流
首先,我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介绍什么物品,介绍它的哪些方面,再选一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然后,我让几位学生上台介绍,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说说他(她)哪些地方介绍得好,哪些地方介绍得不好。上台的几位学生有的介绍桃子,有的介绍西瓜,有的介绍扇子……听的学生都很认真地听,听后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
最后,我让学生把要介绍的物品的有关内容先构思完整,再同桌互相讲一讲,互相提意见。
设计思路:为什么大多数学生都觉得作文难写呢?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思维还较狭窄,不知道要写什么,要怎样写。设计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通过交流就能够清楚要介绍自己喜欢的这种物品的哪些方面,选择同种物品的学生还能互相学习。如果他能够口头上把这种物品介绍具体、清楚,那么他的习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4.作业
本节课是这个习作教学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还是放在指导学生的选材、构思及口头表达上。在完成这些任务后,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课后把自己构思的习作内容写下来,留待第二课时的教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