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登飞来峰》原文及翻译(最新7篇)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相信大家都会背了,那么你了解它的翻译吗?知道怎么赏析这首诗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七言绝句《登飞来峰》原文及翻译(最新7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登飞来峰范文 篇1

1、《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主旨是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2、也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勇于攀登的乐观精神,也比喻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哲理。

3、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来源:文章屋网 )

家在我心中演讲稿 篇 www.xiaozongshi.com 2

一间屋,五口人,这是别人对我家的看法。而在我的眼中的家,却远不止这样。

我们家的五个人住在一个小镇上的一条小村庄的一间屋子里。其实屋子不算小,因为乡下的地便宜。虽然房子不小,但却很简陋。而且这屋子是十年前我在澳门的三姑妈出钱盖的。我们的生活很朴素,妈妈买菜总跟摊贩讨价,费尽三寸不烂之舌,为的只是省下一元几毛的饭钱。因此,我觉得我们家很穷。至少五年前我是这样想的。

可渐渐的,我对我家的看法改变了。五年前,我为了我的理想和对父母的承诺——考上清华大学,带爸妈去看一次雪而努力读书。因此成绩开始在年级名列前茅,也开始在镇上初露锋芒了。一天我和爸爸逛街,遇上当镇文化办**的邻居叔叔,叔叔对我爸爸说:“这孩子长大以后一定会有出息!”爸爸听了这番话,心里高兴得开了花。但他也深知现在的经济能力还不足以供我上好的学校,于是他决心改变现状。从那开始,爸爸没天早出晚归,埋头苦干。那是他只是工地的工头,整天在十几层楼间上上下下,晚上回家就一直喊腿疼。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个月。辛苦的付出,总是有回报的。五年间,爸爸有沙尘滚滚的工地到了豪华的别墅再到了办公室,职位也从工头到工程***到制衣公司的企管。

而妈妈呢,除了日常家务,还替人家做杂活。奶奶虽然年迈了,但她一直在旁鼓励我读书。而当时我只顾着在“书林笔雨”中搏斗,争强斗胜,没有顾别的事情。

就这样,在各自分工的努力下,我们家的收入翻了几番,而我也稳居全镇第一的学习成绩。但当时我对家的看法转变不大,只是觉得我们家简单地富有了。

到了上中学的前一晚,我心中涌起了各种忧虑,特别是财政方面。我找爸爸谈心。我一开口就问:“我读书要这么多钱,家里会不会有负担?”可爸爸没回答,只是一只说他努力挣钱供我读书的原因,就是那我早已忘记而又倒背如流的往事。最后,爸爸用他那粗糙的大手,裹住我与笔为伴的手,说了一句出人意料的话,那是他从未对我说过的话:“没关系,值得就好。”这话像强而有力的大锤一样,敲得我的心支离破碎:自我获得功名以来,我一直注重金钱的轻重,却忽略了那伟大而又暗淡的亲情。我强忍着泪,笑了笑。

从那以后,我更努力读书了。不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像当初一样,为了我的家人。因为我终于看到我拥有的家。洋溢着爱和**,这就是我眼中的家。

登飞来峰 篇3

川西堪称“中国旅游的天堂”,这里既有峻峭的雪山、湍急的大河与庄严的寺庙,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鲜花盛开的草甸和风格独特的村寨。正因为如此,大批驴友才集结川西,或徒步登山,或结草露营,用心灵去感受这里的一切,并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亲朋好友。

五一期间,我们一行6人分别从合肥、西安、苏州三地飞赴成都,结伴去攀登四姑娘山二峰。在登峰和下撤途中发生的故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虽然从内心来讲,我并不想把队友受伤的消息公之于众,但因为我们的登山经历对后来者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斟酌再三之后,还是写成了这篇手记。

1、成都巴郎山垭口猫鼻梁日隆

海拔4487米的巴郎山垭口已在雪线以上,放眼看去,细长弯曲的山路像蛇一样盘在雪山的腰部,这个画面很有冲击力。

4月26日中午,我和队友在成都双流机场集合。6人中,我和3个女队友来自安徽淮南,另外2名男队友――非凡来自西安,青椒来自苏州,都是我在网上召集的。经过简短交谈,我们乘坐事先联系好的越野车前往日隆镇。

在出发的几天前,我把这次登山所需要的装备发到了讨论组。但集合的这天检查装备,却发现20岁的小伙子青椒没带羽绒衣、魔术头巾和防晒霜,26岁的姑娘小陆新买的登山鞋不防滑。这两位都是初次登山的菜驴,对装备没有深刻的认识,热情有余,经验不足。于是我匀给青椒一件上衣,把自己的冰爪给了小陆,权作弥补。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的交界处,离成都市245公里。在这里,四座山峰一字排开,耸立在长坪沟和海子沟旁,海拔分别为6250米(幺妹峰)、5355米(三峰)、5279米(二峰)、5038米(大峰)。四姑娘山雄峻挺拔、山体陡峭、冰雪覆盖,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

我们这次冲顶二峰,是从日隆镇海子沟口起步,全程大约24公里,上升高度为2100米。一上一下,总共需要两天时间:第一天晚上到大本营宿营,第二天凌晨冲顶,并在当天返回日隆。大本营到峰顶的路段,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预防滑坠,防冻伤或晒伤。冲顶要求队员无高反,有较强的体能。就登山难度来讲,二峰线路属于强驴攀登雪山的训练线路,但对一般驴友来说,难度确实很大。

从成都到日隆,一般需要5个小时,但由于汶川地震后,附近的部分公路尚未恢复,致使我们足足走了7个小时。到达巴郎山垭口时,藏族司机纳瓦停车让我们下来照相。或许是因为海拔上升过快,非凡、海天和Y等队友都有一点高反,太阳穴出现疼痛症状,恹恹地不想动弹。海拔4487米的巴郎山垭口已在雪线以上,放眼看去,细长弯曲的山路像蛇一样盘在雪山的腰部,这个画面很有冲击力。看到几个队员无精打采的样子,我们不敢多停留,拍个合影就上车了。

猫鼻梁可以远眺四姑娘山全貌,但我们经过时并没有下车,一路抵达日隆镇。

2、日隆海子沟口锅庄坪保护站大本营

我们一行人顺利到达二峰大本营,住在那座著名的简易房子里。房子里有一溜木板床,床上简单地铺了一层防潮垫,就着我们自带的睡袋,就成了休憩场所。

从日隆到二峰大本营,可徒步也可骑马。为节省体力,我们最终选择了骑马。马匹是向导小胡给我们安排好的,6匹坐骑供队员乘坐,2匹驮马搭载装备。第二天上午,在景区管理处每人交纳了150元的资源费,办好进山手续后,我们便跨鞍上马,“踢踏、踢踏”地进入了海子沟。

进了沟口不久,上到一个平台,平台上有几个藏族小孩推销喂马的炒蚕豆,10元钱能买一小袋。队伍中的马匹见到炒蚕豆都大口享用,只有Y的坐骑不屑一顾。这家伙看起来心情不好,这也给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故埋下了隐患。

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还是轻松愉快的,对登顶二峰充满了信心。途中,我们还轮流唱起了拿手歌曲,藏族马夫五阿哥兴之所至,也给我们献上了一首高亢嘹亮的藏族民歌。在锅庄坪、保护站等地,我们数次下马,摆弄姿势照相。

来之前我就对大家说,这次我们要把川西之旅变成文艺范儿的旅行,要拍出美照,羡煞留在家里的驴友,所以几个美驴都带上了花花绿绿的衣服和裙子。

下午4点,我们一行人顺利到达二峰大本营,住在那座著名的简易房子里。房子里有一溜木板床,床上简单地铺了一层防潮垫,加上我们自带的睡袋,就成了休憩场所。大本营四周一片积雪,放下行李,我们迫不及待去山岗上拍照。

此时,西安来的非凡高反已经比较严重了。大本营海拔4200米,在抵达大本营的最后一段路,大家一起下马步行的时候,他的脸色就不太好看,还出现了头痛和呕吐的症状。他躺在小屋里的木板床上,辗转反侧。

晚上,非凡数次呕吐。吃晚饭时我端了一点萝卜汤给他,他难过地摇摇头,说:“队长,我好难受,要死的感觉。”我摸了他的额头,没有发烧,就笑着说:“你死不了,下到低海拔你照样活蹦乱跳。”我对高反有些经验,只要没有感冒引起的各种肿胀,或者其他并发症,下到海拔3500米以下,就一点事都没有了,所以不必过分担心。

为了养精蓄锐,大家在晚上8点就开始睡觉,我强迫自己入睡,很快就睡着了。不过中间有几次被冻醒。最难受的是起来小解――在这里,夜里起来小解真是要命,冷得发抖,钻回睡袋后很久都捂不热。

3、大本营好汉坡平台垭口顶峰大本营

上午9点半,在起风之前,我们终于登顶了!当天登顶的共有8个人,大家在顶峰相聚,脸上都流露出疲惫而又自豪的神情,挤挤巴巴地坐在顶峰上。

凌晨2点起床,吃饭打尖,3:15分动身登山。非凡已经被折磨得没体力了,他躺在床上等我们。我们5个配好装备,跟着向导小胡和另一个向导,向四姑娘山出发。之所以请两个向导,就是为了防备中途有人下撤,能够兵分两路。

果然,走了不久,Y和海天就下撤了。Y有轻微的高反,出发时嘴唇是紫的,海天走了一段,她们俩似乎都坚持不了,但是海天不愿占用一个向导的名额而拖累能冲顶的人,就和Y一起下撤。剩下我、青椒和小陆继续攀登。

由此看来,用3个向导应该比较科学。如果有一个向导能跟着海天走一段再下撤,她就没有遗憾了。

我知道,对于一般驴友来说,登四姑娘山的二峰挺难,但我真没想到会这么难。开始时就是不停地走路,在头灯的引导下,顺着雪山小径慢慢往上爬,过程乏善可陈。等到大家都累得不行了,向导说才过了三分之一呢。我问,垭口快到了吗?向导说,平台还没到呢,垭口还早着呢。这让大家有一种丧失信心的感觉。关键是途中有几个危险路段,稍有不慎,就会滑坠到山坡下。劳累与艰险,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不过,我是怀有信念的――我一定要登上二峰,拍到最精美的照片,所以即便有千难万苦,我也绝不下撤。

就这样走走停停,我们喘着粗气上到了平台。上平台之前的那一小段路最危险:坡度大约有75度,雪深路滑,能够支撑我们的,除了双脚,就只有一支细细的登山杖。在75度的雪地斜坡上,要保证双脚抓牢地面,还要提供充足的前进蹬力,是一件十分费劲的事。当我们终于攀登到平台上,大家一言不发,纷纷瘫倒。

能到达平台的驴友寥寥无几。出发时,来自四面八方的队伍熙熙攘攘,据说有四十多人,然而到达平台的只有十几个。其实很多人下撤不是因为体力,而是因为意志和决心不够。

到达平台后,天光大亮,太阳出来了,壮美的雪山风光呈现在我们面前。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雪是那么的纯净,空气是那么的透明――眼前的一切,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样的美景,让人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怪不得前辈们说,绝美的风景往往出在绝境,真的一点儿也不假。

在平台稍事休息,我们继续前行。青椒一声不吭,始终走在最前边。我和小陆不时停下来喝水或者吃点巧克力什么的,却一直不见青椒补充能量。这孩子,牛一样耐受。但由于他没带魔术头巾,无法挡住直射在脸上的强烈的紫外线,他被晒伤了,但他自己还没有感觉。我提醒他抹一点我的防晒霜,他也没回应。接着,我让向导小胡重点照顾小陆,小胡很尽心,几乎是搀着她走完雪深的路段。

时间走到上午8:40,在我们体能接近极限的时候,垭口到了。

在垭口缓了口气,我们几人继续冲顶。这个垭口离顶峰只有300米了,但在这300米的距离里,完全找不到路,景区管理处架设的钢丝绳被雪掩埋了大半,我们只能摸索着前进。这里的氧气只有山下的三分之二,我们把冲锋衣、水壶、登山杖扔在雪地上,轻装前进。

此时,天气突变,顶峰云遮雾罩,能见度很低。刚上垭口时,我们还能看到挺拔峻峭的幺妹峰,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了。我很后悔当时没有及时拍下照片。在垭口拍幺妹峰,角度不是很好,而现在连角度都没有了,更不要说追求一张美片了。

如果说在登上垭口之前是五步一歇,那么现在严重到一步一歇。幸运的是,上午9点半,在起风之前,我们终于登顶了!加上其他队伍的队员,当天登顶的共有8个人,5女3男,在顶峰相聚,大家的脸上都流露出疲惫而又自豪的神情。由于顶峰很小,8个人挤挤巴巴地坐着,刚好把峰顶坐满,向导们就只能站着。

在顶峰只待了10多分钟,我们就开始下撤。由于天气突变,大雪纷飞,风像刀子一样呼呼地刮着。据说,这样的风力能把体重100公斤的大汉吹下悬崖!

小胡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在下午1点半还没有登顶的话,向导就不再往上带人了,因为二峰在下午的气象条件很差,不是大雪就是大风。而今天,大雪和大风都让我们赶上了。

下山用时4小时,由于体力耗尽,实在不想再走,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雪地上蜷缩着滑下来的,小陆不断地问向导:“怎么还没到?”问得我都急了。我说你不要问,只管往前走。虽然现在你看起来一步也走不动了,但是如果需要,你还能连续走几个小时!其实,人的潜力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这次登二峰,我有了重要的收获,或者更确切地说,可称为领悟――只要人的精神不垮,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二峰我能上,火焰山我也能上。

但是,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4、大本营无名谷地日隆

我们骑了不到一个小时,快到一个无名谷地时,突然看见前面的Y和小陆骑的两匹马受惊了,飞快地往前跑,接着就听见Y“啊”地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

我们回到大本营,看到人去屋空。其他队的驴友早就回镇上了,海天也陪高反严重的非凡回到了日隆,只留下Y在等我们。我把自己放倒在床板上,一点也不想动。

大本营的厨房里只有稀饭。Y给我们盛了饭,夹了榨菜,把筷子递到我们手里,我们虽然很累,但好歹喝了碗稀饭来补充能量。休息半小时后,便决定骑马返程。此时,我下半身是潮湿的,太渴望泡个温泉,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

骑了不到一个小时,快到一个无名谷地时,我们突然看见前面的Y和小陆骑的两匹马受惊了,飞快地往前跑,接着就听见Y“啊”地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而小陆尽管使劲儿勒住自己马缰,但根本就勒不住自己的坐骑,只得一路紧追马儿。只见那马飞身越过谷底,又跃上一座山梁,不见了踪影。

坏了,要出事!

我和青椒赶紧上前,只见Y躺在山坡上,一动不动,脸色惨白。问她哪儿疼,说是腰疼。我和青椒试着扶她坐起来,但是她疼得叫我们赶紧放手。雪在猛烈地下,这里是风口,气温极低。我赶紧脱下冲锋衣盖在Y身上。

马夫去追小陆了,他们回来之后,我发现小陆没事,才松了一口气。我对马夫说,Y的腰受伤了,你赶紧找人弄一副担架抬她下山。马夫说:“我们轮流背她下山不行吗?”我说:“她的腰可能伤到骨头了,不能背。”于是,马夫骑上马,飞快地向大本营方向奔去。

我意识到,这下麻烦大了。这个地方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手机也没有信号。最重要的是,下山找救援要3个小时,救援的人上山又需要3个小时。6个小时下来,冻也把人冻死了。Y躺在潮湿的地上,极易失温。我和青椒不断踏步都冷得受不了,更别说躺在地上的Y了。忽然间,我们感到死神像一块巨大的阴云,越逼越近。

小陆提醒驮马上有我们的睡袋,我便让其他马夫把睡袋解下来,给Y套了2床,我和青椒各裹了一床,才感觉稍微好一点。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处――这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进山交资源费的时候,我和他们签过协议,协议上有电话号码。

但不幸的是,电话打不出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越来越暗。我想到了最坏的结果――无人救援,需要我们队员、马夫和向导自己扎担架,齐心协力抬伤员下山。我和青椒、小陆体力已快透支,但如果必须抬的话,我们也要坚持扛住,绝不能任由伤员在这儿失温。

好在马夫很快喊来了七、八个采药人。虽然下着大雪,仍有山民在深山里采虫草、菌菇。一听马夫招呼,大家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计就来帮忙。

大家迅速用两根粗一点的树棍做主杠,用几根登山杖做横杠,扎起一副简易担架。然后把Y连同睡袋绑在担架上,抬起来就往山下走。我们骑马跟在后面。后来我问马夫,这些出力的人给钱了没有,马夫说,给啥钱啊,都是乡亲。这让我很感动,这里的山民真是淳朴啊!

3个小时后,我们到达海子沟口,海天和非凡早已经租了一辆面包车在那儿等着,迅速将Y送到镇急救中心,但急救中心医疗设备不足,于是又用救护车把Y拉到县医院拍片。经检查,确认是第一节脊椎骨骨裂,需要卧床静养两个月。万幸的是,Y没伤到大脑和神经。

第二天早上7点半,我们开会决定:副队长海天带着非凡、青椒、小陆继续按预定的行程前进,去丹巴、牛背山、海螺沟。我留下来看护Y并等待Y的亲属飞过来;协调马夫对Y的赔偿;联系保险公司将Y送回家。

日隆镇长坪村白海螺客栈,我在这里多待了2天。Y的亲属很快飞过来,保险公司也定了伤员回家的飞机航班。困难的是协调马夫对Y的赔偿。马夫没牵好马,他是有责任的。可是他家里经济条件很差,挣几个辛苦钱很不容易,而且他及时地组织了救援,这两天又嘘寒问暖,没有任何逃避责任的意思。协调他的赔偿,是件困难的事,更是个良心活儿。Y的亲属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她也不忍心多要对方的钱,反而还给了马夫的老母亲几百块钱,老人家没要。最后,大家商定了一个双方都基本满意的赔偿数额。

学会给予记叙文 篇4

我们常常会赞美母爱,为什么?因为母爱是无私的给予,它给了我们生命的力量,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份赞美,是它应该得到的。

天空将密集的乌云化作甘霖,滋润了万物,给予了万物生命之水,才获得了一望无际的蔚蓝与金色的阳光,美丽的彩虹。

我们总想获得,然而真理告诉我们:有付出,也才会有回报。如果说获得是天空中的一颗璀璨之星,那么给予便是通天之梯,只有沿着这座梯,才能摘下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会给予,获得才会张开它看似吝啬的双臂,主动向我们迎来。

鲁迅一生忧国忧民,关心进步青年,为国家、为人民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力量,在他逝世后,举国衰痛,人们以各种方式来缅怀他,知识青年用诗歌赞美他,于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家的光辉形象在后世人的心目中愈发地灼灼生辉。鲁迅将自己化为了“孺子牛”,给了社会太多太多,因此他获得了如此的高度,这是他应获得的,即使他当初根本未曾期望有所获得。

李密的祖母含辛茹苦将他抚美**,给予了他无尽的关爱,于是才获得了李密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徐本禹为山区的孩子给予了自己的青春,为社会给予了自己的爱心,于是他才获得了感动*人物的无尚荣誉。

李素丽给予了乘客们无尽的关怀与方便,才获得了“劳模”的光荣称号,才获得了人们的赞美。

有时候,不懂得给予,只是一味索求回报,我们反倒会被事情弄得筋疲力尽。

还记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吧。原本淳厚的渔夫因为给予了金鱼同情和爱心而将它放了生,于是才获得了一栋小木屋,摆脱了破船上的风餐露宿。然而后来在他老婆的驱使下,他一味地向金鱼的索取,一种没有丝毫等价回报的惊人索取,于是金鱼娘娘怒了,一气之下,一切都消失了,渔夫又回到了从前的破船上。

这是因为获得太多,而给予太少。

有时候,获得就像一个长着雪亮眼睛的精灵,它总会主动地走到那个甘愿付出,甘愿给予的人身前。

学会给予,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原文赏析 篇5

《登飞来峰》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作品赏析

塔指绍兴城南飞来山(又名宝林山、塔山)上的应天塔

①②句写景,①句实写,②句虚写,虚实结合,组成一幅壮丽的美景。“千寻”写其高。③④句景、情、理相结合。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作者**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抱负。

别有佳处惬人意——说《登飞来峰》与《题西林壁》

汤文熙

清代纪昀说:“东坡、半山,旗鼓对垒,似应别有佳处,方惬人意。”(《批点苏文忠公诗集卷***》)认为苏轼与王安石在新法上政见分驰,互相**,似乎冰炭不能相容,故希望这两位奇人在别的事情上能有某种相通之处,才能使人们满意。

其实,苏轼与王安石虽然年龄相差15岁,确有很多事迹不独相通,而且巧合。比如:两人都21岁进士及第,享年都65岁。王安石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字号用意的情趣隐合。苏轼解职黄州、赴任汝州、途经金陵时,曾与王安石一起居留一月之久。据苏轼在《与荆公书》中吐露,两人曾相约在金陵买田卜邻,相从林下。两人*素多有诗歌唱和,并且见解吻合。据《西清诗话》:王安石在蒋山时,以近作《寄蔡氏女》示苏轼,苏轼看后说:“离骚句法,乃今见之。”王安石亦说:“非你见谀,我亦自负如此。”又据宋人笔记称:王安石在钟山,有人自京师来,王安石问:苏轼近来有无诗作?来人说:近闻苏轼游庐山,有《题西林壁》一绝,即诵之。王安石听后,颔首称善。两人都以文章盛名跻身于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相通巧合的事迹使人感到,半山与东坡似乎是一对传奇人物。这里有二人的诗作为证:一是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是苏轼的《题西林壁》。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东坡志林》第7条载:“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可见这首诗是苏轼的精心力构,也是他勘透世情的杰作,悟彻人生的妙谛。两诗写作,一先一后,时间相隔34年,一写登飞来峰,一写游庐山,地点相去一二千里。然而对读比较两诗,总觉字里行间似有同出一辙的蛛丝马迹。

《登飞来峰》层次井然,安排稳妥。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据《杭州图经》:峰自天竺飞来,故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转句直入情语,着“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结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从全诗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飞来的高峰才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铺垫,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只有登上“飞来峰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也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思绪条贯,勾连紧密;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前后关照,浑然一体。

《题西林壁》为苏轼游庐山在西林寺题壁之作。西林即西林寺,晋江州刺史陶范所建,为庐山重要景观之一。苏轼《东坡志林》第7条《记游庐山》说:“往来山南北十余日,以为胜绝”,“最后与总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即指此诗。他先后写了7首庐山记游诗,这是最后一首。这首诗对庐山作总体描述,作者立足西林寺,全诗景状从*视、俯视中写出。起句写庐山横面侧面的山势,*视庐山,奇势叠出。概括精密准确,描绘细腻生动。庐山的峰岭走向,基本如此。据南山宣律师《感通录》:庐山有七座主要山岭,一起向庐山之东,会合而成山峰,故姚宽的《西溪丛语》说:“因知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句,有自来矣。”承句写庐山远近高低的山势,俯视庐山,变幻莫测,补足起句未尽之景。可见起、承两句写景不失其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是景语,亦是情语。过去有的注本对这两句的注解多有穿凿,如施元之《施注苏诗》卷二十一,特引《华严经》中的话:“于一尘中,大小刹种种差别如尘数,*坦高下各不同,佛悉往诣,各*”,来坐实“远近高低各不同”句所自来。又如《冷斋夜话》记黄庭坚评此诗说:“此老于般若横说竖说,了无剩语,非其笔端有舌,亦安能吐此不传之妙。”此又“搔痒不着”的赞语。似此注诗评诗,俱无足取,早有注家批驳,认为“凡此种诗,皆一时性灵所发,若必胸有释典,而后炉锤出之,则意味索然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转、结二句作情语,以议论的笔触,寓哲理于抒情之中,畅写人们习见的理念,即:人的主观认识,各自都有局限性。寥寥14字,道尽人情事理,故此诗一出,立成典故,雅俗咸通,竞相援引。从全诗看,后联的理念,全从前联的景语熔铸铺垫出来。理念的产生,来自奇幻瑰丽的想象,而隽永深刻的理趣,自会启发出新鲜贴切的妙语。故历代评家咸推此诗深含哲理,评价极高,最著者如《宋诗精华录》卷二云:“此诗有新思想,似未经人道过。”现代《唐宋诗词探胜》说此诗“善状目前之景,又妙寄物外之理,两者融洽无间”,非禅偈所能比拟,所评极是,似可定论。

通过两诗对读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两诗在立意、谋篇、炼句上不仅相通,而且巧合。从诗题看,王诗用动词“登”,苏诗用动词“题”,都用地名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从体例看,两诗都是写景七绝。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王诗借写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苏诗借写景畅言事理,字字入微,且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从章法看,都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从表达的语势看,两诗的情语中几个用字几乎雷同。如王诗转句用“不畏”承上启下作过渡,苏诗转句用“不识”承上启下作过渡,各自的关照都极稳妥,又如两诗都用“只缘”导引结穴;又如王诗的“身在最高层”与苏诗的“身在此山中”也相同。由此看来,两诗的相通与巧合,达到逼肖,如出一辙。真是英雄所见极同,何其相似乃尔!世界上有这样的奇人奇诗,岂不是惬人心意的一大佳事么!

登飞来峰 篇6

爱冒险的企业家绝对是这个灵魂最好的代言人,他们不是赌徒式的搏击,他们喜欢主动出击,不愿被动接受挑战。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有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有征服世界、超越他人的强烈欲望。

梦想和欲望

“我就是要颠覆一切。”Tesla掌门人埃隆・马斯克正在将有些科幻色彩的个人梦想变为可操作的实体事业,让人们隐约可以体会到百年来,爱迪生、卡尔・奔驰、冯・布劳恩等工程先驱的精神延续,那些昔日创想家情绪在21世纪被重筑。

他在计划设计一种新型飞机,“波音用10年时间,花了200亿美元,才把飞机的效率提高了10%,这可真够差劲的。我已在头脑中设计了一种垂直起飞的超音速飞机,这将成为一个真正的重大进步。”而当马斯克投资的Space X这家承担国际空间站运输任务的私人航天公司发射火箭成功后,他的宇航野心及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迷恋则越来越显露无疑。似乎Space X冒着多次发射失败的技术风险,并非是为了商业获利,获利只是为了Space X能够顺利研发下一代的未来宇航工具,星际旅行才是他对Space X持续投资孤注一掷的终极目标。

星际旅行?“登陆火星,一张往返票,只要50万美元,这绝对有可能。”马斯克说他正在推进这一计划,他的雄心是打算在未来10―15年内建成火星航天器,把10万人送上火星,进行星际移民。甚至他还说:“我希望死在火星上。”

诚然,这种企业家不但充满梦想和欲望,还有一种为实现梦想、满足欲望而拼命奋斗的执著精神和内在推动力。这种精神和推力就像一支激光枪,让他们能够集中毕生精力追逐并实践他们的梦想。

如果张朝阳和马斯克相提并论,似乎没有什么可比性,不过马斯克那种敢说敢做、敢想敢为的欲望在他身上绝对一览无余。

“虚荣一直是人类无法克服的东西,这是动物的本能,你根本无法回避它。就如同这艘船,如果它不是中国最豪华的,那对我来说意义可能就失去了很多。我承认这里有炫耀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凭着它获得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它能让我感到被肯定、被接受。”所以,“我比较像美国历史上弗兰克・辛纳屈那样的人,有点顽固,又不是贫民社会没受过教育的,是有独立想法的,但又摆脱了一些儒家的东西,吸收了一些西方自由主义精神。”

正是这种霸气的欲望,使得张朝阳成为了中国企业家群落中唯一拥有私人游艇的人,他的游艇取名“快乐号”,长22米,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游艇,是仅次于意大利Riva和WALLY的全球第三大奢侈豪华游艇品牌。

尝试与坚持

“珠峰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高的目标,我能够上去看一眼这个女神,就心满意足了。”2010年,当王石珠峰登顶归来时,万科总裁郁亮第一次萌生了攀登喜马拉雅的念头。于是他很快组建了一支名为“中城联盟菜鸟”的登山队,彼时郁亮还是一位体态微胖、略显双下巴的企业家。但随后就是这只“运动菜鸟”,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珠穆朗玛的顶峰实现了达人的华丽变身。

“刚到8400米的3号营地。我祈求珠峰女神明天能让我到顶峰看看,并让我平安下撤,我将向第三女神敬献一路带上山的哈达。如果手机有电,如果有网络信号,我将在地球最高处用微信向各位朋友问好。”这是在登顶冲刺前,郁亮发的一段微信。

在外界看来,郁亮登顶珠峰是对万科勇于挑战精神的一种传承:不但要登顶,还要保证安全回来,而且是带领一个团队安全回来。对此,郁亮则说,只有怕死才会去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保证不死,登顶不是目的,平安回来才是目的。这是因为,“做企业、登山,其实都挺容易的,就是不同阶段关注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不同的目标。我的目标是珠峰,要先从5000米的四姑娘山大峰开始,然后是6200米的启孜峰,然后是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然后是8201米的卓奥友峰,直到最后冲顶,要一步步来,每到一个新高度,都意味着距离总目标更近。而登顶后,我对生命有了不同的认识、升华,比如在面对生死的时候你没有选择的,大家都选择生不会选择死,这时变得很简单。但是在平地上的时候能够做很多选择。”

是的,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从敢于打拼、勇于开拓,变得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敢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只有历经无数风吹浪打的洗礼,才会换来继续冒险的保险。就像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一样,每次总能化险为夷,活着出来,并继续对冒险乐此不疲。

他曾试图驾驶摩托艇穿越大西洋,尝试乘热气球飞越太平洋,还飞到空气稀薄的高空进行极限跳伞。后来,摩托艇在大海中沉没了,热气球在空中着火了,而在高空自由落体跳伞中,布兰森甚至按错了释放的按钮,结果把主降落伞给抛弃了;他曾经驾驶坦克驶入纽约的“时代广场”;他曾经在海湾战争时驾驶自己的飞机进入巴格达解救人质;他曾驾驶水陆两栖车以1小时40分06秒横渡了英吉利海峡……这些天马行空、看似毫无瓜葛的因素奠定了他成为全球商业“冒险王”的资本。

所有这些在布兰森眼中却是这样的:“好玩对我来说具有特殊含义,它是我基本的商业准则之一。我从未仅仅为了赚钱去从事某项商业活动,做商业必须饶有兴趣,才能激发你的创造力。而我内心有股力量让我尝试新的冒险,想要挑战极限,看到我们能力的极限是什么,要做一些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由此不难发现,企业家也好普通人也罢,古今中外他们的冒险革新性的改变不是单纯由勇气推动的。它由一系列累积实践和经验的事件激发,而实践和经验催生了不确定的风险。在此过程中,优势因素被加固,劣势因素被缓解。最终,飞跃水到渠成。比如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到美国内战结束,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从欧亚大陆移民美国,开拓冒险,寻求商机,充分体现了美国民族的冒险精神。而美国的历史也是企业家不断冒险、不断创新的历史,洛克菲勒、摩根、福特等巨人财团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些似乎都验证了凯恩斯所说的,企业家具有动物的本能,对商机和市场利润有着超人的敏感。动物的本能使企业家身上充满了一种冒险的精神,标新立异,逆向思维,敢做常人不做的事情。在企业家的眼中,四处都是金矿,危机中充满商机。

登飞来峰 篇7

金飞豹并不是一位职业马拉松运动员,早期,他当过工人、做过投资、办过电视台、开过旅行社,但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探险家。成功穿越北极格陵兰大冰盖,80天穿越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7+2”( 仅用18个月零24天登顶七大洲最高峰并徒步到达南北极点)项目世界记录保持者……随便一件,都有着可以载入史册的光辉。

2006年5月14日,金飞豹与兄长金飞彪一起登顶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中国首对兄弟同时登顶珠峰的历史。金飞豹讲起当时的一则“趣闻”:“那时候我哥哥金飞彪体力比较好,比我早一些登上了珠峰,就在山顶上等我,就这样,无意中创造了一个业余登山者在珠峰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下山后,记者闻讯来采访他,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就坦诚地说了一句记者无法写到稿子里的话:‘我只是想拍张照片,照相机在我兄弟那里’。”调侃归调侃,登顶珠峰的经历着实成为了金飞豹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珠穆朗玛峰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高度,更是我衡量困难的尺子。登珠峰是要死人的,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在这之后,我碰到任何困难时,就想,这会不会像攀登珠峰那么苦那么难。因此也就有信心去面对和克服它。”

在一路的探险生涯中,金飞豹遇见过雪崩,体验过体力透支,但他始终在路上,不变初心。这一切的坚持和勇气,都来自于两个字:梦想。金飞豹说,和攀登探险类似,人生也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而攀登的魅力就在于明知危险仍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在人生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我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激励人们勇于面对困境,战胜人生中的各项挑战,最终实现人生理想。世界上没有比心更高的山峰,也没有比脚步更远的道路,我们都应该勇于坚持心中的梦想。

用最短时间完成了“7+2”的金飞豹并没有止步于此,又开始了他马拉松路上的自我挑战。他给自己制订了长远的计划,在他眼中,七大洲最高峰代表了他梦想的高度,而跑遍七大洲极限马拉松则展示了全民健身的精神。就这样,从最初一次只能跑2.5公里,到跑完42.195公里的“全马”,再到最后的330公里“超马”,金飞豹的脚步始终在向着远方延展。“生命的价值在于奔跑。”这是金飞豹对马拉松的理解,他就是带着这种信念,跑完了七大洲马拉松和极限马拉松2024.29公里。如今,知天命之年的他又制订了更远一步的计划:60岁之前跑完一百个马拉松,然后给自己颁发一个自己设计的奖牌,叫“百马王子”。

当然,金飞豹的生活并非只有单一的探险。他既是探险家,同时也热心公益。1996年6月5日策划并发起“清洁珠峰”环保大行动,成为联合国环境署授旗的第一位中国环保宣传使者;将多年收集的历届奥运会纪念邮票15183枚全部捐赠给国家博物馆,填补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奥运邮票馆藏的空白……如今,他进行着高校的巡回讲座,把他的梦想讲给大学生们。正如他自己所说:不管走得有多远,飞得有多高,我都愿意与所有的人分享我户外行走路途中的点点滴滴,让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户外行走的乐趣和喜悦,不管是否认识,不论你在何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