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资料【优秀4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法制教育资料】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法制安全教育心得,供大家参考。
法制安全教育心得1今天,烈日炎炎下,实中举行了法制教育报告会,请来了市劳教所王所长与三名典例犯人来此做了报告。那些犯罪人员有的是交友不慎,有的是父母溺爱,有的是家庭贫困,一切种种原因,使他们从一般违法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在社会上的危害,使青少年受影响,遭受诱惑,走上深渊。有的是不良交往,使他们结伙斗殴,偷窃抢劫。从这里看出,我们周围的环境并不是太好,一些人中也有好友也有坏友,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一种清醒头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使自己在社会生活交往中不断完善;好朋友又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交往,交益友,择好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坏友,对我们多么无益。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识别和理解能力,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识天下,使我们不会被华丽的外表所迷惑。同时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一旦形成孤傲性格对自己危害甚大。我们要努力学习法律意识,掌握法律法规,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坚定守法,坚决抵制诱惑,以免涉入非法行列。此外,我们要认真履行公民之义务,遵纪守法,同时要勇于同不法行为作斗争。人生的关键,在于把握自由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再创佳绩,精心规划好我们的人生!罪,犯法它们是兄弟?不,不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犯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一件事。
而犯罪呢!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会让我们流血流泪。
不要自以为是地说:“我们是未成年人,犯罪没有关系。”在此,我要严肃地告诉你:“不,你说错了。18周岁以下的我们是不能犯这5种罪的:杀人、放火、抢劫、投毒、故意伤害造成他人重伤。”
不也不要满不在乎地说:“我一定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就拿我们认为离我们最遥远的投毒来说吧。
曾经有多少人这么认为过:毒品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写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坚强的人。但是,又有多少这么认为过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认为它离我们遥远,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呀。说不定,在无意中,毒品已经走进你的生活。
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战斗。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法制安全教育心得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以法为重。---爷爷更是在1986年指出:加强法制重要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法制教育。因此,我们每位中、小学生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法制安全教育心得3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当今社会里仍然充斥着各种诱惑,人的思想和观念难免会受到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与腐蚀,作为一名金融系统的员工,我们应该深知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特殊性,我们所面对的是直接的金钱的考验,这就更需要我们能够摆正思想,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通过安全法制教育的学习正好为我们树立良好而健康的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安全法制教育学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彻底找出自己思想、作风、制度、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增强自我的法律意识,能够做到面对诱惑不为之所动,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全心全意的为信合服务,为储户服务。生活作风上,能够牢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教导,用工作纪律严格约束自己,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勤勤恳恳办事,堂堂正正做人。
目前,通过学习我们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依法经营明显改善,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安全法制教育的学习,可以时刻让我们进行自我约束,增强防范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做到严以律己,尽职尽责,恪守职业道德。
安全法制学习的目的不但是要求我们员工进行自我约束,同时还能增强员工的警惕意识,增强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遇到险情能够作到触变不惊,临危不惧,能够机警的去应对所面临的险境,能够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遇到的难题,能够果断勇敢的去化解各种危机,当国家财产受到威胁时能够义无返顾的去保护财产,与不法分子斗争,保护集体利益。
通过安全法制教育的学习,我们不但更新了观念,改善了思想,同时也更加了解了当前的社会形式及发展趋势,我们今后在工作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考验,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会进步,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更是使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法制教育的学习我们应该继续的坚持下去,在学习中不断的进步我们的工作也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的人生轨迹也才会留下更好的印记!
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始终坚持安全法制教育学习,不断提醒自己作为一名信合员工所要履行的职责,重点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学习,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警惕各种---思想的侵蚀。二是要加强对金融机构诈骗、盗窃、抢劫、涉枪等案件案例深入分析,汲取经验教训,时刻为自己敲响警钟,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法制安全教育心得4当今社会,作为一个劳动者,法律素质高低越来越被重视。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存在,不少学生成了应试教育条件下的失败者。只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利用学校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响,使青少年学生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降低犯罪率。
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光荣任务。宪法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对未来劳动者的法律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年龄还小,心理压力大,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在他们身上,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发生违法行为,加上一些学校应试当先,忽视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极易导致上述学生造成或轻或重的法律后果,使得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因此当前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充实和完善学校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那么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不成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得法的引导,
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
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还表现在:由于对自我的要求过分高于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客观生活环境困难,使得他们在心理上非常脆弱。家庭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父母过度关怀子女:有的不惜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舒适的环境;经济条件好的,更是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要啥给啥。这容易使青少年产生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气,极易导致心理脆弱。而很多青少年违法犯罪,都是因心理的脆弱而诱发的犯罪。
现代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价值观是影响甚至支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自我价值出现了变化。在不否认主流是好的条件下,我们要指出有为数不少的青少年自我预期下降,思想出现了消极、颓废的倾向。许多青少年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这诱发了一些青少年抢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甚至有些青少年为了经济利益,连最基本的道德也放弃了。
青少年学生个人化个性化倾向越来越突出。面对改革浪潮,许多人的价值观念就出现了个人化、个性化倾向,这也波及到一些青少年学生。这种倾向是对不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反对”,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如果不能把握合适的“度”,就很容易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从而容易产生犯罪。
社会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改革开放,文化也日益繁荣。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
文化、港台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些影响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健康向上的,对青少年起着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则在社会上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着他们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遍布全球的公共设施,它是一个比传统媒体传播和使用信息更高效、更方便、更自由,普及面更广的媒体。但从负面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点可能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广泛性等功能特点,使那些在传统媒体和现实生活中无法作案的人在网上找到了实施其违法犯罪的空间和手段。
总之,因此自从计算机网络产生以来,网上违法犯罪行为便与之相伴而生并与日俱增。许多青少年身陷网络,难以自拔,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
法制安全教育心得5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孩子,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学习氛围,也是我们学校一直所重视的,更是我们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学校将中小学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财产安全教育等内容列为教育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使法制教育深入到方方面面,力求全面无遗漏。
另外,除了安排教师组织班会教育,学校组织观看相关座谈,学校还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加大“法制教育、平安校园”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当然,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法制教育应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法律就在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法律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只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并有一个良性发展。
1.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其遵循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是 (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D.毕达哥拉斯
2.研究的成果往往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的是 (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下列对顺查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B.查找时可以随时比较、筛选
C.不太关注问题发展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
D.-般可以查全
4.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这种取样方法是 ( )
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
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5.下列对外部评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确定资料的客观、可靠性
B.确定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
C.确定资料的真伪
D.只涉及资料的内部
6.在观察活动中要求研究者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的是 ( )
A.参与性观察 来源:考试大
B.非参与性观察
C.直接观察
D.间接观察
7.对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 )
A.在实验室中进行
B.有详细的观察计划
C.有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
D.可局部控制
8.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态度的关系调查,属于 ( )
A.现状调查
B.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
D.预测调查
9.反映测验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0.“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量表”发表于 ( )
A.1890年
B.1902年
C.1903年
D.1905年
11.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
A.深化教育认识,揭示教育规律
B.完善和发展原有的教育理论体系并构建新理论
C.对研究成果进行逻辑证明
D.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实践寻求操作程序
12.研究者了解、理解和再现被研究者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的真实程度,是定性分析中内部刘度中的( )
A.描述型效度
B.解释型效度
C.理论型效度
D.评价型效度
13.定量分析的前提不包括 ( ]
A.数据资料的客观性
B.数据资料的完整性
C.数据资料的有效性
D.数据资料的准确性
14.
自考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预测试题及答案
是哪种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 )
A.积差相关系数
B.等级相关系数 来源
C.点二列相关系数
D.等差相关系数
15.在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时,确定的每个指标应是具体的,都应以可操作化的语言表达,这遵循的要求是 ( )
A.一致性
B.可测性
C.独立性
D.可行性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基础研究
17.文献
18.历史研究方法
19.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
20.总体参数的点估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1.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哪些方法论原则?
22.简述教育现场观察的利与弊。
23.简述提高实验效度的主要措施。
24.简述定量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用途和局限。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25.试述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实施步骤及其优点与缺点。
26.试述教育研究定性分析过程中资料的审核。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标准预测试卷(四)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其遵循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
2.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发展性研究。发展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教育进步和学校运行的有效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
3.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顺查法的理解。可用排除法,C项“不太关注问题发展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属于“逆查法”的特点,而顺查法查出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
4.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系统随机取样。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5.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外部评论。A和B属于内部评论的内容,D项错在外部评论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
6.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7.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全结构式教育观察。D项错在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是可全面控制的观察。
8.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相关调查。相关调查是指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教育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目的是寻找相关因素以便探讨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9.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信度。信度是指可靠性或一致性。在教育测量中,信度是反映测验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0. 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1905年“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量表”的发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遍及欧美各国的“测验运动”。
11. 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此题可用排除法,D选项是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之一。
12.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内部效度的分类。内部效度分为选项ABCD四类。C项又称为诠释效度。 采集者退散
13.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定量分析的前提。定量分析的前提包括数据资料的客观性、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资料的有效性三方面。
14.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考试需熟悉积差、等级和点二列相关系数计算公式。
15.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的原则。可测性原则指的是确定的每个指标应是具体的,都应以可操作化的语言表达,并可以进行实际测量或观察获取信息。各类指标界定清晰、便于操作。
二、名词解释题
16.基础研究是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
17.文献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以载体形式传递知识。
18.历史研究方法是借助于对有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19.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的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客观规律的一种研究。 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20.总体参数的点估计就是用一个特定值(常常是样本统计量的变换)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等作为总体的参数估计值。
三、简答题
21.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哪些方法论原则?
答:(1)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
(2)分析和把握教育问题的三个纬度:历史、现实、理论;
(3)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
22.简述教育现场观察的利与弊。
答:(1)优点:
①所获资料自然、直观、真实,可靠性高;
②能够获得观察对象的活动或变化规律。
(2)主要缺点有:
①在观察过程中及对观察结果的解释都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
②需要观察者有较高的协调人际关系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③真正用于观察的时间不是很多。
23.简述提高实验效度的主要措施。
答:(1)使用设计组加以平衡;
(2)用随机、匹配或让实验组兼作自己的控制组以控制被试变量;
(3)可以通过设计控制和统计控制等方法控制无关变量。
24.简述定量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用途和局限。
答:(1)用途有三个方面:
①数据描述;②数据推断;③数据的综合分析。
(2)局限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统计分析手段的条件性;
②统计推断的概率特征;
③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导致数量分析的模糊。
四、论述题
25.试述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实施步骤及其优点与缺点。
答:(1)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实施步骤一般分为五个方面:
①确定观察内容的结构;②确定观察场地、观察时间和观察对象;③编制记录表;④实施观察和记录;⑤分析资料。
(2)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优点:
①观察过程严密,结果公正、客观;
②观察资料系统、科学,并可充分利用数量表达。
(3)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局限性:
①它要求观察者具有相当的理论知识以及进行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所需要的相关技术;
②要求实验室的条件较高; 采集者退散
③由于脱离场地,观察者对事件的理解和解释可能不够准确。
26.试述教育研究定性分析过程中资料的审核。
答:资料审核是教育研究定性分析过程的第一步,是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应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1)资料的真实性。对资料真实性的审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从使用研究方法方面进行审核,主要看研究者在使用研究方法时有哪些技术性失误可能会导致资料的失真;
②从研究者本身来审核,这主要看收集资料或访谈记录、观察记录中是否带着一定的成见或融人了自己的观点;
③从研究对象方面进行审核,主要分析当时当地的情况可能对研究对象造成的心理影响,以及由此造成资料的失真程度。
(2)资料的准确性。从两个方面进行审核: 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①一致率,即不同研究者同时研究同一研究对象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一)美国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制定和执行能够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法规。社区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1862年,美国出台了《莫雷尔法案》,这是在社区教育兴起之初出台的一部法律。通过这部法律,各州成立了“土地赠予学院”,规定学院将向社会的工业和生产阶级提供最好的设施,以使他们获得实用的知识和精神文化。这部法律的出台,客观上起到了确立社区教育的法律地位的作用,保障了社区教育的有序发展。1874年,联邦政府通过了《海奇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出资建立农业试验站。试验站不仅研究解决实际农业问题,还直接向农民传授农业科学知识。1914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史密斯-来沃法》,该法案拨款资助在国民中传播农业和家政的实用信息,并且鼓励国民利用这些实用信息。1917年,政府又通过《史密斯-休斯法》,该法案对成人职业培训的各种计划实施拨款资助。1963年,联邦政府出台了《高等教育设备法》,在该法案中联邦政府首次在立法中提到社区学院,并以立法形式规定给予社区学院教育经费。1978年,出台了《社区学校和综合教育法》,该法案中联邦政府要求社区学校“根据社区需要、兴趣和有关问题,通过社区教育项目,提供……教育的、娱乐的、文化的和其他相关的社区和健康服务”;并建立了基金,用来促进社区教育的研究和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20世纪中叶之后,美国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如《经济机会法》、《训练就业综合法》、《成人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综合雇佣和训练法案》、《2000年美国教育法》等等。这些法律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美国社区教育全面、有序的发展。
(二)日本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日本政府是日本社区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为了推进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法律法规。1949年,日本文部省根据《教育基本法》制订了《社会教育法》,该法案中规定公民馆为日本社会教育机构,并规定了设置公民馆的目的是为市町村及其他一定地域内的居民,开展有关实际生活的教育,推进学术及文化方面的各种事业,提高居民的教养,增进居民健康,陶冶居民情操,振兴文化生活,增进社会福利。因此,可以说,公民馆是按照居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对其开展多种教育、学习、文化、艺术、体育、娱乐活动的综合性的社会教育机构。为了达到其目的,发挥公民馆的职能作用,依据《社会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公民馆还开展一些方便居民生活学习的业务。如公民馆开展了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文化补习活动;还为居民开设了各种内容的定期讲座;举办讨论会、展览会等供居民学习;公民馆还置备了各种书籍、模型、资料等,供居民利用;公民馆还会组织文娱、体育活动等。该法在法律上确立了社会教育在整个教育制度中与学校教育并列的地位,进一步加快了社会教育的发展速度。1950年,日本政府出台了《图书馆法》,该法案规定图书馆是以收集、整理和保存图书、记录及其他必要的资料,供一般公众利用,以促进公众教养、调查研究和文娱活动为目的的,是为了使全体国民能够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提高文化教养水平而设立的社会教育设施。为了实现图书馆的目的,发挥其应有职能,根据《图书馆法》规定,“根据当地的情况和一般公众的希望,进而注意可以援助学校教育,努力实现图书馆服务”,图书馆开展一些便于公众学习的业务。如图书馆要充分收集乡土资料、地方行政资料、美术品、录音、电影、图书等资料供一般公众利用;图书馆还要求工作人员对馆内资料应具有足够的知识,并对公众开展使用咨询;图书馆还要设置分馆、阅览所、以及巡回开展汽车文库、出借文库活动等;此外,图书馆还会主办读书会、鉴赏会、资料展览会、研究会等。1951年,日本政府又出台了《博物馆法》,该法案规定:除了将历史、民俗、科学、乡土等原先就被称作博物馆的纳入其中之外,还将天文馆、美术馆、动植物园、水族馆等也包含在博物馆之中。该法案还规定,博物馆是以收集、保管、展示历史、艺术、民俗、自然科学等有关资料,并向一般公众开放,为提高国民修养、调查研究等实施必要的事业,同时对所收集、保存的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为目的的社会教育设施。博物馆为了达到其目的,发挥其职能作用,根据《博物馆法》的规定,日本博物馆也开展了一些方便公众学习的业务。如对一般公众,在利用博物馆资料方面给予必要的说明、建议、指导等,以及设置研究室、实验室等供利用者使用;博物馆还会设置分馆或在该博物馆以外的地方展出博物馆的资料,供公众参观学习;编辑和颁发有关博物馆资料的指南书、解说书、图录、调查研究的报告书等;博物馆还会主办有关博物馆资料的讲演会、电影放映会、讲习会、研究会等;对博物馆所在地或周围地区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文化遗产进行编辑解说或编制目录等方便一般公众利用该文化遗产等等。这三法即社区教育“三法”,由此完成了对社区教育主要设施———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的立法。1990年6月,内阁及国会又先后通过了由文部省提出的《终身学习振兴法》。该法案的目的“:鉴于国民普遍终身追求学习机会的状况,为促进都道府县振兴终身学习的事业,对整备该项事业的推进体制和其他必要事项,以及为促进在特定地区综合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措施予以规定。同时,通过采取设置调查审议有关终身学习等重要事项的审议会等措施,以谋求整备振兴终身学习措施的推进体制及地区终身学习机会,进而为振兴终身学习做出贡献。”随着《终身学习振兴法》的实施,日本终身学习运动也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日本政府所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是日本社区教育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
二、对我国社区教育立法的启示
(一)加快社区教育立法速度,做到有法可依社区教育立法是社区教育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各国政府管理和控制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纵观社区教育发展较好的各个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制定和执行社区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是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先进与否,最重要的标准是看这个国家法制化建设和完善的程度。北欧、美国、日本这些国家社区教育发展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反观我国社区教育现状,虽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社区教育立法的重要性,但至今没有一部社区教育或终身教育法规,只有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政府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但是其权威性不够,而且具有较多的局限性。至今只有福建省人大制定了终身教育法规,其他诸省至今还只停留在政策文件、章程制度水准上,也都没有上升到法规程度。因此,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的法制建设势在必行。在社区教育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引导、推动的状况下,加快社区教育的立法步伐,可以将某些地区现有社区教育的“工作章程”“、组织章程”、“暂行条例”等加以修改和充实,使之上升为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确立社区教育的法律地位,促使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
关键词:教育史;教育史研究;外国教育史
当前,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教育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这不仅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有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使得教育史的研究与现实的联系更为紧密,教育史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但也必须承认教育史研究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第一,一些工作者还不清楚教育史研究与一般教育研究的区别,希望教育史研究能够即刻为教育实践提供服务;第二,在教育史学科发展上,由于研究生扩招所带来的教育史研究队伍的扩大,不仅给有教育专业背景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惑,更使非教育专业的学生难以适应:研究历史与学习历史有什么区别,教育史研究与一般教育研究有什么不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第三,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教育史学方法的研究,积累了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以外国教育史研究为例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教育史研究是一门使用别人观察的科学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历史教学,包括教育史教学中,一直把学习历史史实和掌握教育史实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由于学习历史主要是通过教科书完成的,因此,许多学生相信教科书上所记载的事实就是历史事实,学习历史就是通过教科书认识这些历史事实的过程,很少有历史研究和教育史研究方法的训练。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说通过教科书学习历史不重要,而是说仅仅通过教科书学习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对于一个从学习历史进入到研究历史的新人来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研究生读了许多书,却很少提出问题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仍然停留在学习历史的阶段。
什么是“历史”,有的学者(张元)指出,“历史”应包含两个方面,历史既指过去发生的事情,也指我们对过去事情的了解,而对过去事情的“了解”更重要。了解过去,就要知道一些如何认识过去、了解过去的方法和步骤。因为不对过去的存在做一些认识、了解的工作,过去的事情就不为我们所知道;不对过去下一番认识、了解的工夫,过去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解过去的方法和步骤,实际上是历史研究工作的开始。也有的学者(克罗齐)主张“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强调历史研究与现在的联系。还有的强调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学家的作用。英国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就指出,“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回答和交谈的过程。”可见,如果说历史是指我们对过去的了解,那么这里的“我们”正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正是我们的研究才得以把现实社会的价值与过去联系起来,历史与现实是不可分的。
但是历史研究有自己的特点。一些学者指出,历史研究是指为了确定事实和得出关于过去事件的结论,而对证据进行系统的和客观的定位、评价和综合的过程(Borg,1963)。它也是一个以一种批评的精神对过去的史实进行探究和重建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寻求历史的真相。在古希腊文里,历史就有“对真相的探究”的含义。与一般科学研究相比,历史研究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第一,一般科学研究主要是对事实进行观察、分析和概括,从而对事物的发展进行预言,但历史学家通常不能根据过去的事实进行概括,因为过去的事实经常是意外发生的或者不是按照计划形成的。历史的形成常常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例如由于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影响或作用,历史可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或转折。
第二,与一般科学研究不同的是,历史研究必须依靠别人已经报告过的观察,依靠不确定的证据和不确定的事实来进行研究;通过对片段的或不确定数据的分析,勾画出接近历史本来面貌的东西。因此,有的研究者指出,历史学家就像一个试图去完成一个复杂的和缺少许多部分的拼图玩具(jigsaw puzzle)的人,在历史研究过程中,他要根据不完整的证据,对已经发生了的事实和为什么发生的原因进行推断,来填补那些没有完成的部分。
第三,与一般科学研究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可以有创造成果的物理或化学实验不同,历史研究既不能够控制观察的条件,也不能操作有意义的变量。历史研究中的事实是不可重复的;同样因素或条件下的历史也是不能再现的。
当然,历史研究与一般科学研究也有相似的方面。历史研究也需要限定问题,形成假设或提出要回答的问题;历史研究也需要收集和分析原始的数据,检验一致的或不一致的假设,形成概括和结论。在研究方法上,历史学家可以用传统的定性的 (qualitative)方法,也可以使用定量的(quantitative)的方法。爱德华·霍列特·卡尔指出,“历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在寻求解释这一根本目的上,在提出问题与回答问题上这一根本步骤上是一致的。”
教育史研究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历史研究方法论提供了教育史研究的基础。教育史研究与一般教育研究有密切的联系。它可以揭示和说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如何发展和为什么发展的;也可以洞察通过其他方式所不能认识的某些现实的教育问题。如通过对历史上教育思想或教育机构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目前的教育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而这种理解又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和改进教育制度不断发展的基础。不过,教育史研究与一般教育研究相比也有不同的地方:
第一,教育史研究是一门使用别人观察的科学。因为,教育史学家没有生活在他正在研究的那个时代,他们与被研究的事实或对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因此,教育史研究需要依靠别人的观察和对别人的观察做出推理和逻辑分析来进行研究。
第二,教育
史研究需要依据过去存在的资料进行研究。由于教育史研究主要使用别人记录和经验,而不是直接进行观察研究。因此,教育史研究不像一般教育研究,特别是教育实验研究或比较教育研究那样可以直接进行观察,获得直接的数据。
第三,教育史研究需要不断发掘过去已有的资料进行研究。为了确保研究结论尽可能的可靠,教育史研究必须依靠过去的原始资料。由于发现过去原始资料的重要性,它需要研究者具有发现原始资料的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借鉴各种有助于研究的新方法的能力。例如,对教育史上儿童观的研究,我们过去主要是依据历史上教育家的着作或官方的文献,资料的使用和发掘缺乏想象力,而现在我们还可以通过许多关于某一时期儿童存在和生活的证据、图像、日记来研究和说明儿童观,这对我们科学地认识儿童是有意义的。
总之,历史研究和教育史研究都是通过对已有的或还没有发现的资料进行搜寻、探究和发现历史真相的过程。研究教育史与一般学习教育史是不同的,它不仅是继承,还要通过发掘,不断重新认识教育历史。教育史研究与一般教育研究也是不同的,教育史研究是一门使用别人观察的科学,是一门以现在的眼光与过去的史实发生联系,不断质疑、探究和寻求历史真相的科学。通过教育史研究可以不断地修正和改进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更好地认识教育。
二、教育史研究中的外文资料并非都是第一手资料
在教育史研究中,对资料的占有是取得研究成果的重要保证。目前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些研究者不懂得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区别,盲目地认为中文资料是第二手资料,外文资料是第一手资料。对这种观点有必要进行探讨。
教育史研究的资料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始资料(primary sources.)也称第一手资料(first hand sources):一类是间接资料(secondary sources.)也称第二手资料(second—hand sources)。
第一手资料是教育史研究的生命,它通常由事件的实际观察者或直接参与者的报告及与事实直接有关的实物构成。因此,发现、甄别和评价第一手资料是一个教育史研究者的基本功。它包括逻辑推理、直觉判断,以及生活的一般常识。
第二手资料是指那些没有被直接参与者实际观察到的事实和证据。一些后来者可以讲述实际的观察或阅读观察者的报道,但是这种报道不是直接参与者或观察者的报道。
例如,某学校食堂发生了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事故,警察对食堂管理员、炊事员等有关人员进行问讯,其所做的记录,现场拍照,实物证据的采集及呕吐物的化验等,都属于第一手资料;而过后记者对此事进行采访、报道并见诸报端,或以后有人对此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则属于第二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对于教育史研究来说也是有价值的,但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因为第二手资料在传递过程容易被使用者所曲解。第二手资料可以使用,但要谨慎;只有在第一手资料不能得到时才可以使用第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是对第一手资料缺乏时的补充。
在历史研究中,第一手资料是最重要的。一些研究者指出,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文献。文献是实际参与者和见证人保留和书写的记录。这种资料为了传递、保留和研究的需要可以通过生产和复制以备将来使用。作为原始资料,文献可以分为宪法、、法律、法院的判决、法定的记录、传记、信件、日记、家谱、人口普查信息、契约、证书、遗嘱、许可证、执照、证词、宣誓、宣言、公告、证明书、目录、传单、账单、收据、报纸和杂志报道、广告、地图、图表、书籍、小册子、书目、电影、图片、绘画、题字、录音制品、手抄本,以及研究报告等。
2.遗迹或遗物。遗迹或遗物是与个人、机构或一定事件相联系的物体。如化石、骸骨、工具、武器、食物、器皿、服饰、建筑、家具、画片、油画、硬币,以及一些艺术品。这些资料可以提供关于过去一定时期比较清晰的数据。
3.口头证据。口头证据是当事人或参与者对事件陈述的记录。它可以通过对个人的访谈来获得,也可以通过根据与见证人相关的经验的记录或改编的记录来获得。目前,比较热的口述史研究正是使用这种方法的体现。
第一手的教育史资料与历史资料的分类是相同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官方记录或其他相关教育文献。这些记录或文献包括立法机关和国家教育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学校校长,系主任,部门领导,教育会议,学校董事会的记录和报告,调查,特许证,证书,遗嘱,专业和业余的期刊,校报,年鉴,公报,图书目录,学习课程,课程指南,体育比赛记录,方案(毕业、戏剧、音乐,以及体育比赛),执照,证明书,教科书,考试成绩单,报告卡,图片,绘画,地图,信件,日记,自传,教师和学生的个人档案,学生劳动样品,以及唱片等。
2.口头记录。它包括对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其他学校职员,学生和亲属,学校赞助人或其他公民,以及管理机构成员的访谈记录等。
3.遗物。它包括学校建筑,设备,教学材料,用具,壁画,装饰画,教科书,考试,以及学生劳动的样品等。
在教育史研究中,发现和使用第二手资料是比较容易的,许多外文资料或着作多属于第二手资料。如教育史教科书,教育 百科全书,教育大词典等,因为它们已经远离了原始事件或第一手资料,它是后来的研究者对原始资料进行再加工或编辑的结果。当然,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例如,在教育史研究中,当教育史教科书或教育百科全书成为研究的对象时,它们又可能成为第一手资料。
总之,在教育史研究中,明确地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我们进行教育史研究的基础。那种认为凡是外文资料都是第一手资料的观点,很可能在研究中错把第二手资料当成第一手资料,从而忽视对第一手资料的发掘,影响研究的质量。
三、应重视教育史研究中对资料的解读
在教育史研究中,无论是第一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都是不会自己说话的。因此,在教育史资料的使用中,对资料进行解读,特别是对那些来自不同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和教育的资料进行解读,理解这些资料的含义,推断出它所告诉我们的关于过去的某些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史研究中资料的解读是研究者对过去的史实或资料给予理解和评价的过程。爱德华·霍列特·卡尔指出:“历史学家的主要任务不在于记载,而在于评价,因为没有评价,就不知道什么值得记载下来。”解读对于我们认识过去和现在都有意义。解读得好的历史不仅可以揭示过去,也可以说明现在的某些方面;解读得好的历史还可以帮助我们看到我们自己不能发现的东西。
一些研究者指出,在对第一手资料进行解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定资料的历史背景。可以问是谁写的?能够知道作者的哪些情况?作者是在什么地方和时间写的?写作原因是什么?其所面对的对象是什么人?
2.确定资料的类型。它属于哪一类资料?其目的是什么?影响这种资料的思想基础是什么?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还是哲学的。
3.对资料进行分析。资料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它所表达意思是什么?作者提出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支持主题所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等等。
在教育史研究中,使用第二手资料有三个方面的价值。一是有利于获取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信息。如要研究美国公立学校问题,可以通过第二手资料(教育史教科书或研究专着)很容易发现哪些人研究了这一问题,提出了哪些观点,使用了哪些材料。二是有利于了解问题的背景。如要研究卢梭的教育思想,使用第二手资料帮助我们理解当时法国社会和教育的情况。三是作为一种研究问题的基本框架,可以了解别人的研究思路。第二手资料往往体现了别人研究时的一种解释框架和研究的基本途径。它通过赋予内容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框架的解释为人们提供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研究19世纪末— 20世纪初欧洲新教育运动发展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育史着作,了解别人研究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观点。
在对第二手资料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离不开别的研究者对资料的解读。当然,由于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他们对于材料的解读便会不同,经常是同样一个事实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例如,在外国教育史研究中,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认识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文艺复兴时期属于古代社会,有的认为文艺复兴属于近代社会,还有的认为它属于一个由古代向近代过渡的时期,这种不同的认识影响了对文艺复兴教育性质的界定。
在教育史研究中,能够对别人的解读(第二手资料)做出自己的解读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一些教科书或研究着作已经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解读,但这些解读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解读;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解读,才能使我们进入历史中去,与历史进行对话,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这种解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对问题和资料的解读。可以问作者所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论题是什么?论题是如何得出的?是通过哪一类历史着作?提出了什么证据?使用什么样的资料?
二是对论证和方法的解读。可以问作者进行的论证能够使人信服吗?证据支持论题吗?证据事实上证明了作者所宣称的他所证明的东西吗?作者在事实上有错误吗?作者所使用的方法是什么?作者使用了质疑的方法和技术了吗?什么问题没有回答?
三是对论题形成及背景的解读。可以问在这个或相似的论题上,这一研究与其他研究进行比较,论题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他们使用同样的或不同的资料吗?这些研究是什么时间完成的?他们在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或其他方面的假设上有区别吗?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资料进行解读之前还应当对资料本身进行一定的评估。由于教育史研究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因此,对各种历史资料进行评估对于解读具有重要意义。资料评估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的评估;一个是内在的评估。外在的评估主要目的是保证资料的可靠性(authenticity)。如一些文献或文物是真的,还是伪造的?外在评估的目的主要是针对文献(或资料)本身,而不在对其他所包含内容进行说明。因此,它主要是揭露历史研究中的一些欺诈行为,如伪造历史文物,历史骗局,为了某种目的杜撰历史或对史实进行曲解等。为此,需要对文献的时期和原作者有关方面内容进行考证,如文献的样式,文体,拼写,语言使用,以及关于时间的知识等。内在评估主要目的是保证数据或文献的准确性(accuracy)。为此,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如,尽管文献的作者可能是真的,但是他能够反映事实真相吗?资料的使用可靠吗?公正吗?作者实际上获得了事实吗?是否由于同情某些内容或屈服于某些外界的压力而曲解了事实?他所记录的事实有多长时间了?他能够记住实际所发生的事实吗?
强调教育史研究中解读的意义在于,必须重视和发挥教育史研究主体的重要性,对所研究的资料能够做出自己的解读,而不是完全依靠别人。当然,这种解读可能会产生主观性和片面性的问题。如何避免这一问题,一个基本方法就是把自己的观点公开,并通过正常的交流和相互争论,推动学术的发展。
四、对教育史研究与现实服务关系的认识
在对教育史研究的一般特点和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以后,再来看教育史研究与现实服务的关系问题,可能会更清楚些。
我们知道,历史研究与社会现实是密切联系的。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新的价值观和新方法,都是现实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社会中出现的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历史研究给予一定的解释。历史研究是把现在与过去紧密地联结起来的重要纽带。英国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指出:“只有借助现在,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地理解现在。使人们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们增加掌握现在社会的能力,这就是历史的双重作用。”
同样,教育史研究与现实教育也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过去教育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思考和解决当代教育问题;有助于为现实教育改革的决策提供服务;有助于阐明现在和将来教育发展的可能趋势;有助于认识现存的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特点和相互影响的重要性。
不过,教育史研究的特点又决定了它虽然可以为现实服务,但这种服务的形式不是直接的。教育史研究不能够直接解决现实教育的应急问题。如某一学校突发学生事物中毒事故,这时的教育管理者已经来不及再去从教育史中寻找办法,而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