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播速度【优秀3篇】

《声音的传播速度【优秀3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声音的传播速度 篇1

为“快”而快,语势单一。当“快”主宰着表达主体的思想,其追求的就只剩下速度了,什么高低起伏、疏密相间、张弛有节、急徐有度都无暇顾及,也无力顾及,只有僵直架起,一个劲往前冲,像一部快速打字机把所有的字打出来了事。

缩短音程,丢失声母或没有归音。比如两个同声母字在一起时,由于语速太快,后一个字的声母就丢失或弱化。汉语普通话讲究抑扬顿挫,语流中呈现出自然曲线,具有音韵之美。每一个字从吐字到归音都有一个过程,吐字归音到位才能区别语音,明确语义,而为了“快”而压缩音程的结果只能是语音含混,语义模糊。

吃字、蹦字、落字、走音几成常态。加快语速成为一种习惯之后,表达主体内心容易焦躁不安。而内心的焦躁反映到日常播音中除了语流僵直、语义含混之外,吃字、蹦字、落字、走音就在所难免。

嘴比脑子快,思维滞后于表达。有的人只图嘴快,思维跟不上趟,表达的东西流于表面,言之无物,或语言卡壳,言不由衷。

随意停连,语句零碎不连贯。作为播音表达的内部技巧,停和连都是有根据、有目的的,如果毫无章法地加快语速,就只能是快速念字,直到呼吸不能支撑了就随意停顿,其结果是支离破碎,散乱收场。

以上种种都是过犹不及、欲速不达的典型表现,“速”是提了,可“质”却丢了,有违从内容出发的创作原则。

广播新闻播音“提速”的同时,如何做到“提质”?笔者以为,一方面对广播新闻播音的基本特性、质量标准和要义等要有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提速”的方法要有正确的了解和掌握。

第一,必须清醒地认识新闻播音承载的舆论引导性。“人们从播音员的有声语言中,了解新闻事实和事态发展,认识形势和任务,受到党的方针政策的启迪和感染,分辨是非善恶,产生着感情的共鸣和更新的意愿。”①新闻播音有明显的舆论引导性,广播媒体是重要的舆论工具,作为新闻播音员必须坚持“观”,播音中有感情,有态度,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更要有提炼,使新闻播音准确、鲜明、生动,让听众最方便、最直接地了解当前大事的根本点,体现出新闻播音的引导性。当新闻播音“提速”至“快而无当”之时,新闻播音的指导性往往迷失在“快”的漩涡之中,播出的新闻不能揭示出消息背后深层次的东西,从而削弱了新闻作为舆论工具的重要职能,无异于舍本逐末。

第二,必须清醒地认识“有效度”是衡量传播质量的标准,坚持从内容出发,以听众接受为重,以实现“有效传播”为荣。“播音员的语言目的是传播信息,传播信息的有效度是衡量传播质量的标准。传媒有声语言的速度只是传播有效度的决定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表达主体语言的清晰度、可信度以及受众的接受程度等等都是重要的指标”。②传播是传受双方的互动活动,语速过快,很有可能超出“一般大众”的接受程度或因为压缩了受众的理解空间而影响和干扰受众对信息的接收,使其更无“消化”的余地,导致传播有效度的降低。

第三,必须清醒地认识“明晰”是有声语言传播的第一要义。新闻播报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叙事清楚”,“说清楚”是对表达主体最起码的要求,唯有“说清楚”才能让句子意思明晰,让结构层次明晰,让主题思想明晰,让观点态度明晰。

《中国播音学》认为,语流的快慢与声音的高低、轻重等对比组合关系,共同构成播音节奏的基本转换形式。可见,语速的快慢只是节奏的表现形式之一。有声语言的表达应该高低适宜,轻重适当,快慢适度,体现节奏的美感。

要改变“一快就乱”,播音员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口。

第一,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一快就乱”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例如声音是否悦耳,口齿是否灵活,吐字发声是否清晰圆润,气息运用是否通畅自如,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是否准确规范等等都是值得考虑的内容,若有欠缺,必将影响语言表现力,是“提质”“提速”的障碍之一,有待播音员在日常工作学习中不断磨练改进。

第二,在理解和感受上多下功夫。新闻播音是一种再创作,不是快速念字,那种让自己的语言超越思维,让听众的听觉难以跟上,传者不求甚解,受者不解其意的“提速”表达有些就是理解和感受不够深入细腻所致,在新闻播音创作中,理解是基础,感受是关键,播音员只有通过对节目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充分理解,语言表达才能准确明了,清晰流畅,如行云流水,快慢自如,听起来才没有梗阻滞塞。

第三,努力提高语感水平和能力。“语感,简单说是语言的感受。语感是一种能力,是把接收、鉴别、储存信息和发出、丰富、驾驭信息全部融入语言感受中的能力。”③语感的实质是人对语言的一种综合心理反映能力。语感好,语言理解感受能力强,对所播内容反映更细致准确,表达更细腻精致,在语言疏密度变化的同时,能利用声音高低、轻重的变化来突出重音,强调重点,把握整体,凸现语义,语言表现手段尽在驾驭之中。

第四,状态积极,心态从容。广播新闻“提速”是顺应时代的表现。消极懈怠的表达是对听众的漠视,而“快”至失当,“快”至僵直的播音同样如此,有时与其说听众期待快语速,不如说期待的是一种积极的状态。因此,在广播新闻播音中务必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力求运用“暖声”。这样,节奏明快才有保障,才能做到“声入人心”,所播内容才能最终“及于听众”。

第五,把握技巧,提速有方。语速的快和慢不是单纯的、孤立的,而是有着自身规律可循。“一般来讲,打破标点符号的限制,在整体内容的宏观控制和驱动下少停多连,用语气的转折和错落(而不用停顿),来鲜明语音,区分层次是提速的有效方法。”④掌握并运用好提速的方法,才能真正使广播新闻播音“又好又快”。

(作者单位:湖南人民广播电台)

注释:

①张颂,乔实:《论播音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92页。

②陈玉东:《传媒有声语言实验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210页。

声音的传播速度 篇2

教学目的:

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原理.

重点与难点: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本节课的重点.空气中声波的物理图景建立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板书1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

.探究新知

1、声音的产生

[学生实验 l]用手抖动书页发声.

「学生实验2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声.

[学生实验3用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

师:大家看到以上三个实验中的发声体都在“动”.请同学们再重复做这三个实验,认真观察并思考这些发声体“动”的特点.

生:发生体在振动.

师:再请同学们做以上三个实验,观察并思考物体在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生:发声时物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板书2]发声体在振动.

[演示实验1敲击音叉,用丝线吊着小泡沫塑料球.当音叉股接触小塑料球时,小塑料球被音叉弹开;用手按住音叉,音叉不发声了,小塑料球静止.这验证了什么?

生: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板书3]发声的音又在振动.

[演承实验2用收音机播放一小段音乐.并问,这美妙的乐声也是有发声体在振动吗?从收音机中小心地取出喇叭,让学生想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生: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轻小物体观察它们在喇叭发声时是否跳动.

师:用碎纸揉成纸团放在喇叭纸盆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钮,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观察共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级团在喇叭纸盆上跳动,并闭音量旋钮,纸团停止跳动.

[板书4]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学生实验4]大家一起唱音阶“1 3-5 1,l

-5-3 l”边唱边用手摸颈部喉头部分,发声时喉头是否在振动?喉头振动停止,发声是否也停止?

生:发声时喉头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板书5]发声时喉头在振动.

师:哪位同学知道蜜蜂、苍蝇、蚊子在飞舞时如何发出“嗡嗡”声?

生:它们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师:蟋蟀发声时复翅举起与背部成45 角,左复翅上有它锉,右复翅上有刮器(发音镜),左右复翅迅速左右开会使复翅振动.蝗虫也是靠音锉和刮器发声,但蝗虫的音锉、刮器长的部位与蟋蟀不同.蝉靠腹部第一节两侧的两片弹性薄膜即声鼓振动发声.请同学们再举一些发声作振动的实例.

生:敲击锣、鼓靠锣、鼓面振动发声;弹奏乐器:胡琴、吉它靠琴弦振动发声.

师:大家能举出发声体不振动的实例吗?

生:哑然

[板书6]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师: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演承实验3]把手放在收音机喇叭上方附近,开大音量,让学生体验到空气在振动,

师:发声体振动时,使周围空气也振动;如果没有空气是一否还能听到声音.

〔演示实验4]将收音机的小喇叭悬挂在玻璃钟罩里,两根导线从橡皮塞上穿出接在收音机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或使小喇叭发声.密封好玻璃钟罩,开动抽气机,有乐声逐渐减弱,最后几乎听不到了,再把空气逐渐放回玻璃钟罩内,声音又逐渐加强.[板书7] 2.声音的传播

实验证实了: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师: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怎样靠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产生听觉的?

〔演示实验5]用振荡器做水波实验,投影出振动被水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水波.

师:发声的喇叭纸盆在振动,也会在空气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声波.只是我们看得见水波,而看不见声波.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

[投影1课本第26页图3-4.

[板书8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师:液体也能传播声音,请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二举些实例.

生: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

师:鱼也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这表明水能够传声.让学生议论水传声的实例.

[投影 2]课本第 26页图 3-5·

[学生实验 5小铃挡在水、酒精和盐水中摇,能够听到铃声(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做水的实验,一组做酒精的实验,第三组做盐水的实验).

师:铃铛在水、酒精和盐水中摇,为什么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呢?

生: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板书9]液体能传播声音,

[学生实验6]用一根粗线联接两只空易拉罐(或纸筒).

拉紧联线,在一只易拉罐前小声说话,在另一只易拉罐上听声音.同学之间打“上电话”.老师将收听声音的易拉罐放置在扩音器的话筒前,全班同学都可以听到通过粗线传播的说话声.表明固体也能传声.

【板书10】固体也能传声.

师:请同学们举一些固体传播声音的实例.

生:人耳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的轰鸣声.

狗在睡觉的时候,把一只耳朵贴在地面上,能听到远处的声音.

「学生实验7伏在课桌上能听到机械表走动声.

〔板书11声音能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

师:真空不能传声.如:登月宇航员们虽近在飓尺,也只能靠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师: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吗?能举一些实例吗?

生:声音传播需要时间,比如赛跑时,看见发令员鸣枪的烟雾后才能听到枪声.

生:雷电同时发生,但我们看到电闪后,才能听到雷鸣,说明声音的传播一定需要时间.

师:声音传播需要时间.请大家猜想一下声音在固体、液体、空气中传播时,在哪种介质中传播得最慢?

生:(其说不一)

[投影3课本第 26页“一些物质中的声速”表.

师:表头上“米/秒”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生:“米/秒”是速度的单位,是表示每秒钟传播多少米.

师:请看铜3810,这表示声音在铜中传播时,每秒钟传播3810米·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分析声速表,并议论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l)声速表中软木500说明什么?

(2)声速表中有空气(15 )340及空气(25 )346说明什么?

(3)从声速表中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快?还是慢?

师:从声速表所列举的数据看出声音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速度,基本上是由小到大.而软木传声的速度小于所列液体中传声的速度.

表中空气、煤油、蒸馏水、海水都注有温度,说明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

大多数同学在阅读声速表前猜想声音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比声音在空气传播得快是正确的.

[板书12]声音在团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相同,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师:请计算一下,当你和同学去爬山时,你大声呼喊远离你680米山崖处的同学,你发声后多长时间他才能听到你的喊声?你还可能听到什么声音?

生:他大约在2秒后能听到我的喊声,我还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4、回声及其利用

[板书13] 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师:请计算:在课堂里老师和坐在后排的你相距7米时你的讲话声经多长时间老师才能听到.如果也能听到回声的话,你发声后多长时间可以听到回声?

生:老师在我发声后约0.02秒能听到我的讲话声,如果能听到回声应在0.04秒后听到.但实际上我听不到.

师:对,事实上我们在屋里谈话听不到回声,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回声到达人耳如果比原声晚0.1秒以上,入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而我们在屋里谈话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04秒,不到0.1秒.人耳把回声和原声源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在屋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就是这个缘故.

[板书l4]回声到达耳比原声晚0.1 三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

师:如果你发声后2种听到回声,那么你距障碍物多远?请你再说说回声的利用.

生:障碍物距我约340米.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师:利用回声还可以测海底深度,判断海中物体的存在.请你们想一想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需要先知道什么?要测出什么?然后怎样计算?

生:需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生:需要测出从向海底发出声音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

生: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与原声和回声相隔时间乘积的一半,即是海底深度.

师:把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记作V;把原声和回声相隔时间记作t,把海底深度记作人则计算海底深度公式可写作

三、点评小结: 根据板书,简要地对本节知识要点进行小结,

四、课堂练习(投影4)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

(2)声音必须靠_传播,它在_不能传播,

(3)15 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__。

声音的传播速度 篇3

1、声音在物体中传播速度的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钢铁、水、空气。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2、声音是一种波。可以被人耳识别的声(频率在20 Hz-20000 Hz之间),我们称之为声音。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3、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20000 Hz的声音,最敏感是200-800Hz之间的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例外:软木500 m/s,小于煤油(25℃)、蒸馏水(25℃)等),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空气(0℃)331m/s,空气(15℃)340m/s ,空气(25℃)346m/s 。在物体中传播速度的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钢铁、水、空气。声音根据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也与温度和阻力及密度不同都有关。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来源:文章屋网 )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