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汇编34篇)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精选34篇)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1

本年度在课题研究方面,本人做了很多努力。现简单地小结本年度的课题研究工作如下:

一、制订计划,加强落实

年初,我制定课题组和个人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收集信息化教学资源,尝试着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上,深受学生欢迎,取得很好的成效。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本期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积极探索加速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首先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本学期我校理论集中学习4次,通过理论学习,是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理论依据。也使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因为我们认识到校内网络教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可以极大的刺激和促进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认识到课题研究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得好,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大大改善教学的条件,更新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师生们切实感觉到信息化与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贴近。因此,本年度我校继续由校长亲自抓此课题研究。

三、做好探索新教学模式的工作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我积极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晨光异彩课题组研讨课四次。在每次的活动中,我都能认真学习、记录,和课题组的老师座谈,交流,并把评课意见上传到个人博客上。在评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学工作比较繁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材料保存不全。

本年度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们坚信,凭着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2

一、关键词:角色游戏 培养 幼儿 交往能力提高

二、研究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游戏的倾向。家长更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往往认为角色游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作用。如今的幼儿自我意识强,缺乏同伴之间的交往意识,不会和同伴分享、在游戏中不懂得谦让合作等。而角色游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他人交谈、合作等,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角色游戏,增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2、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3、通过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究内容

1、充分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资源发挥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

2、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娃娃家、超市、点心店等资源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幼儿之间共同合作,解决困难的能力。

3、利用多变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在各种不同场合的交际能力的提高。

五、研究对象

我主要选择4岁的小班幼儿 共 36 人 作为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

1、资料搜集法;我通过网络、杂志等各种途径了解了各种不同角色游戏对于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作用。深刻了解,小班幼儿最为熟悉、最感兴趣的就是角色游戏,特别是“娃娃家”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在游戏中,小班幼儿能够从刚开始的争抢玩具,到最后分工合作,一起游戏。小班幼儿能够有一个明显的交往能力的提升。

2、个案研究法;我将一些比较典型的角色游戏活动中出现的个案,进行跟踪、分析,然后进行间接性或者直接性的游戏指导。最后,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行为研究法;我将多种游戏(不仅仅是角色游戏)安排到小班幼儿的游戏中,然后进行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察、分析、反思,再行动,发现角色游戏对于提高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起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观察法;观察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游戏的观察与评价都以此为依据。我们在角色游戏中等够清楚地看出,孩子的社会性水平如何,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安排角色游戏活动。

七、研究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制定活动方案

2、实施阶段:结合日常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交往合作行为进行研究。

3、结题阶段:整理资料,钻写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对每一个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都做了观察、分析整理,发现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合理分配角色,并按照角色进行分工合作,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小班幼儿从零交流到难得交流到如今的正常交流合作,进步很大。

九、反思

从确定《利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开始,我就展开了收集资料,了解开展角色游戏的各种材料,并将材料尽可能的收集齐全,以利于幼儿更好的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在幼儿游戏中,我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深入游戏中指导幼儿,引导幼儿进行各类角色游戏活动。在这过程中,我不断的观察、分析,反思活动,看到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孩子们在游戏中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到的提高。课题研究对于教师与孩子们的共同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3

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家一定都对毕业设计充满畏惧,在做毕业设计之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家整理的《新课程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21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创新教育,让科学的光芒普照中华,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生物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的实施紧密相连,自20xx年秋学期新课程在我省全面推行以来,探究教学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使我们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决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1、探究能力与素质教育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在教育领域里追求人的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已经变成一种集体行动,成为国际教育的重要趋势。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已经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的重要方向。《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2、探究能力与创新教育

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的灵魂。正如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认为的那样,“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8]。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这种创造力集中体现的是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精神,它才是教育真正需要“唤醒”的东西。

3、探究能力与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我们在科教兴国的战略问题上,往往过多地强调科技的经济功能,偏于技术的、物质的乃至产品的层面,却往往冷落了科学探究、科学理性和科学思想对人、对社会的根本性作用。教育的“功利性”也总是与“应试教育”一起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桎梏。探究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目的,通过科学方法、态度的训练与养成教育,逐渐使科学理性之光真正照耀于亿万人的心田,激发人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不断发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应该是科教兴国战略真正实施的表现之一。

二、课程的需要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生物科学素养诗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很显然,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学生在学校期间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活动,那么,当他离开学校时,对生物学会形成更深的印象和积极、正面的态度。高中毕业前,学生们应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至少进行一次“真正的”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探究时,学生们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探究现状的思考

20xx年秋学期我省全面实施了新课程,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和实践,许多教师已经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待进一步挖掘,升华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新课程的实施也对广师生在思想层面和操作层面都造成了极的冲击,许多困惑和不解纷至踏来。在诸多问题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首当其冲。学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师不知如何指导探究等新问题在每一所学校中都存在。根据对我市部分地区学生有关探究能力的问卷调查,比照其他省市、学科的调查结果,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

1、学生层面。

从“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调查结果看,“问题解决”作为学习生物学的动机,得分最高,其中“探索未知世界的机会”是部分学生喜欢的。从“高中生对不同生物主题的兴趣”调查结果来看,“与实际应用和实践观察”有关的内容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主题。从“高中生对生物学不同学习方式的兴趣”调查显示看,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通过“参加野外实习”、“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和“执行一项个人计划”等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刘植义,20xx)。这说明学生乐于探究,希望通过课内外不同的探究形式解决问题,发展探究能力。但是,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部分高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但缺乏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思与批判等能力[20]。在探究实验中多数学生还只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数据而轻本质,没有学会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顾莉,20xx)。学生们渴望探究,但高考这根指挥棒多偏重结论性知识的考查,使得他们“不得不”忽视探究的过程,山东省有关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状况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15](贺建东,20xx)。这些情况说明,高中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还很弱,学生们的探究愿望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也没有真正转变为实际探究中的各项能力。

2、教师层面

从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因素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进行探究的内驱力、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的科学素养、学习资源和探究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教师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引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策略是重要的决定因素[29]。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得,除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不断积累以外,主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教给思维方法,指导思维路径,使学生领会并付诸实践,以逐步形成习惯,形成能力,并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强化[15](贺建东,20xx)。但是从“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和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的调查结果看,部分教师虽然知道探究的主要步骤,但缺乏具体的教学策略。少部分教师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探究”,农村中学的有些教师对开展探究学习排斥性依然很强。这些现象充分的表明,多数在非探究学习中培养出来的生物学教师,若不经过职后专门的探究教学策略的培养和实践,一开始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指导(纪琴,陆建身20xx)。此外,探究活动的开展由于受到时间、学习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开展的并不普遍[16]。

以上调查结果映了在“学生的探究动机、现实的探究能力与教师的指导策略“三个方面存在着多对矛盾。学生想探究,但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实践,探究能力自然较低;教师想指导,但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缺少解决探究活动中困难的途径。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畏难甚至退缩不前是行不通的,也是与国家推进课程的决心相背离的。我们应该找原因、想办法,不断探索与总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推进提供支持。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探究能力的结构与表现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能力,它的组成要素中不包括非智力因素,但二者会相互产生影响。国外的研究表明,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一般认为,科学探究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的具体方式和心理特征。对探究能力的理解,可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加以体会,其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内省等智能,可以助我们全面的认识探究能力。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探究能力评价应该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

但是,从多元智能角度构建的探究能力结构模型国内外研究还比较少,这一点使得我们在探究能力的把握和测量上难以适从。国内有学者参照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构建了基本科学能力结构模型(申继亮,20xx)。后来又有学者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科学(探究)过程、科学内容和科学品质为三个基本维度的科学探究能力结构模型,并以科学品质为主要维度,列举了评价学生探究能力的50条表现。

这50条探究能力的表现是从思维的深刻、灵活、敏捷、批判和创性角度编撰的,虽然渗透探究过程的要素,外显性强,但与中学常用的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不相吻合,而且这些表现比较繁杂,中学教师难以操作。“能力”是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科学过程这一角度出发,明确列举了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学会的11个方面的探究能力表现[1],可以说是体现了上述模型中的核心部分。这些表现与探究教学(学习)的程序基本一致,将探究内容和品质渗透其中,以它为出发点形成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模式,进行探究能力的评价,目标明确也非常容易操作。

2.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探究教学模式

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只有从一个人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中,才能看出他具有某种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表现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过来,这种能力也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探究学习的效率和结果[17]。

探究式教学,亦称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获得体验的实践活动。

探究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柴西琴,20xx)。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即是教给学生自主探索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使科学教育面向真实科学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科学教学要与真实的科学探究相接近,就必须首先呈现出科学探究的“形”,或者说与科学探究保持“形似”。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时,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取向,而非特别限定的某种教学方法。

3.1强调“过程技能”的策略取向。

早期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其建立者采用了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分析方法,将科学探究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立的成分,如观察、分类、假设、推论、预测等。相应地把科学探究能力分解成一系列立的技能,如观察技能、分类技能、假设技能、推论技能、预测技能等,称为过程技能。其基本假设如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系列过程技能的集合;这些过程技能是可以通过练习来立发展的;学生的过程技能得到发展后,就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科学探究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据此提出的教学策略是,首先让学生立地练习和发展这些技能,然后再结合起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2强调“控制变量”等核心要素的策略取向。

有些研究者认为,科学探究的本质是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运用逻辑推理来解释相关证据。这样就把“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并根据皮亚杰的理论,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来检测学生的逻辑思维,把它作为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了科学探究能力的逻辑策略。这种策略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描述成能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从本体论意义上来看,它并不能完整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只是培养了“会进行控制变量的研究”这个突出的特征。

上述2种策略取向,无论是强调过程技能还是强调某一要素,都忽视了探究主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探究能力形成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一些从认知科学角度出发的研究者把科学探究看做问题解决的一种形式。在开展探究时,探究者从自己的“工具箱”里选择“工具”。对任何一个给定的探究任务,并非需要所有的工具,其技巧就在于正确地挑选并知道如何去使用所需的工具。米勒将科学探究能力包含的成分分为三类:一般的认知技能(例如观察、分类等等)、实践的技能(例如,知道怎样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探究的策略(例如,知道用重复测量来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英国约克学的PACKS项目组提出了另一种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体系(Robin Millar,1998)。

这一策略体系将科学探究的主体和探究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具体描述了学生原有的认识和技能对科学探究过程中各环节的影响,摆脱了机械决定论和经验主义的科学观,深化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对于研究和发展学生与科学探究相关的理解和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上述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知道,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探究能力结构的“过程维度”出发,明确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会的各种探究能力,并以此开展教学和评价。在具体的探究教学过程中,应该继续保持传统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良好习惯,注意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探究能力形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兼顾总体探究过程与各类探究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对探究活动中核心要素的训练,“以点促面”,使探究各环节要求的能力得以形成。在探究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要重视学生的自我监控在其中的作用,最终形成完整的探究能力。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4

烟台第二十一中学在课程改革中,全体教师以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实践、坚持研究、强化管理;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突出“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的实施,全校上下服从课题组管理,依靠良好的研究条件,分阶段有目的的实施课题研究,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前期工作:

(一)课题来源: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师生关系制约了教育教学的高速发展,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和“架子高”等不良观念,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这种不良师生关系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领导高瞻远瞩,适时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课题研究,提倡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努力探索现行的师生关系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经报福山教体局审批通过,确立并开展“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组织教学骨干和相关人员确立课题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并针对课题研究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确立了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制定了研究计划与具体步骤。

(二)成立课题组:

在王永胜校长的领导下,召开课题研究动员大会,成立了由业务校长--负责,--等老师组成的课题组。烟台市福山教体局教研室--老师长期指导课题工作。

1、举行开题会议,把握研究工作总体思路。

20xx年3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宣读了课题研究方案,布置了实验工作,从20xx年3月开始,该课题实验正式启动。

2、研究的组织管理

本课题由区教研室督导,学校负责牵头、保障制度、经费落实,全体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采取定期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负责人:赵永强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管理;王传强负责研究后勤保障配给;王盛章、黄大通负责拟写研究方案、研究报告、搜集资料。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负责研究的主体设计和指导、讨论、设计、分析、反思。

(三)确定课题方案:

1、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课题“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2、规范课题研究的保障制度。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运行,我们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保障制度:

⑴定期汇报总结制度。 每学期一至二次。

⑵建立课题档案,认真积累课题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素材。

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课新课程理论,研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学期一至二次。

⑷制定相关的制度,在各类考核、评优工作中突出课题研究的科研含量,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

3、明确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⑴课题组经过学习和研究,确立了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突出操作性、可行性、可能性。

⑵本课题的研究,强调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这一研究目标,强调以优化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4、多渠道培训,提高课题组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我们还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学校学习,参加学习的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把其他学校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动态带回了学校。

(四)确立科研指导思想:

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反思积累、科研兴教

(五)建立科研工作常规制度:

1、培训学习制度:课题成员要积极参加总课题组学习培训,自觉主动通过观摩、上网收集、自学书籍等途径不断提高创新教育理论水平;

2、作好分析统计工作;

3、开学和期末分别召开一次课题工作布置会、总结会;

4、每学年写出阶段计划、阶段目标、阶段总结;

5、每阶段进行研究教育活动讨论、进行记录、分析。

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大事记

(一)研究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20xx、3、13:召开小课题研究开题会议,公布小课题实施意见和方案

2、20xx、3、15:讨论情感教育系列问卷调查实施方案的制定

3、20xx、3、17:中学生性格特点问卷调查

4、20xx、3、22:情感教育学生问卷调查

5、20xx、3、26:中学生思想情感问卷调查

6、20xx、4、12:学习有关小课题研究理论知识,

7、20xx、4、20:情感教育教师问卷调查

8、20xx、4、26:进行情感教育系列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9、20xx、5、9:对各种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

10、20xx、5、17:公布校本课题研究组长及各自课题研究内容

(二)研究阶段:20xx年6月—20xx年6月

1、20xx年6月3日:召开研究适应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研讨会

2、20xx年7月4日:为了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创设更优的内部环境,在多媒体会议室举行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吐露心声’学生演讲大会”;

3、20xx年9月:教师科研知识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写创新论文;

4、20xx年10月16:校本课题研究总结交流会;

5、20xx年11月10日:组织学习《示范课精选与小课题研究》,

6、20xx年11月16日: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

7、20xx年12月9日:教育叙事征文活动

8、20xx年1月:王少亭校长总结教研室工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理和指导;

9、20xx年3月3日: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10、20xx年3月26日:“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学生问卷调查

11、20xx年3月28日:“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会议,布置撰写调查报告

12、20xx年4月18:参观学习,我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前往海阳中英文学校参观学习,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感受融洽的师生关系,其励志的校园文化、灵活的管理制度,高效的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给我校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3、20xx年4月25:参观学习体会交流

14、20xx年4月28:“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15、20xx年5月: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全校各年级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16、20xx年5月13:“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

17、20xx年6月我校制定的《德育工作序列》和《校园规则》得到了教体局领导的高度评价,我校即日开始推广使用并着手在全区初中各学校推广使用。

18、20xx年6月: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劳动辛苦,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开展学生劳动教育活动;

19、20xx年6月:在学生中开展责任活动教育

(三)结题整理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1、20xx年9月:小课题研究结题工作工作安排;

2、20xx年10月:课题成果展示,表彰研究中工作突出人员;

3、20xx年12月:申请结题,汇编成果,撰写科研报告。

三、研究工作后期反思

近两年的课题研究,证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撰写研究和调查报告 份,研究成果 份,教学案例 份,老师论文 篇, 反思和随笔 篇,师生问卷调查 次 余份,老师获奖 多人次,学生获奖 多人次,学校获奖 。

1.通过以和谐关系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和谐关系愉快的心理过程,激发学习及协调关系的兴趣,强化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进一步转变了教师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教学方法观以及师生合作观。成就了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能撰写经验型论文和科研论文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带动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3.通过本课题研究,有效解决了师生关系间存在的一些感情分歧和矛盾冲突,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

4.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5.在课题实验中,老师们通过家访和问卷调查以及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了学校,了解了师生关系,能主动正确处理老师和学生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孩子上也有了转变。

6.三个实验的原来的退进生全部消除,由于改变了师生关系,学生和老师成了朋友,提高也他们的学习兴趣,增长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1、教师方面

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很快,而大部分基层教师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致使学习领会的机会不多而且不落实,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显得零乱肤浅,很多东西没有很好消化,常出现依要求做形式的问题。

2、学生方面

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为现在的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多元化知识信息平台,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他们在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求个性化发展就是一难题,这些要求的确与现有教学条件之间存在差异,影响师生关系出现快速融洽。

四、研究成果简介

伴随着历时二年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 的开展,教师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研究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效果。

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对全校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教师们增强了科研意识,普及了教科研知识,教师能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如我校教科室工作人员,通过研究人的记忆规律,借鉴一些名人成功的经验,荟萃学习方法之精华而成的《送你一把金钥匙》,在我校经过学生试用,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了“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福山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我校共有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生物、政治、化学、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17个学科提交了40篇教学设计,32篇教学案例,经过福山区教体局组织评选,我校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共计35人次获奖,

2、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极大地促进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课堂教学逐步构建起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涵盖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即“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 “讲评课教学模式”、“自习课学习模式”。学生小组合作研究学习高潮迭起,自主、实践、探究学习成了课堂的灵魂。

二年来我校学生无一人违法犯罪,无一例因对学校教师的教育不满而上访,学生遵纪守法,文明待人,尊老爱幼,劳动观念、责任心、感恩心明显增强,学生人人有理想,心中有奋斗目标,学习氛围愈来愈浓,空前高涨。

3、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我校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其研究成果和带来的效益也相当明显。

20xx年6月我校制定的制定的学校《德育工作序列》和《校园规则》受到了教体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并作为福山区初中段《德育工作序列》和《校园规则》在全区初中各学校推广使用。20xx年,--校长代表我区在烟台市教科院举行的“情感教育实验研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主任在烟台市优秀班主任报告会上做了典型发言,--老师在烟台市举行的生物学科教学研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和--老师参加了市教科院组织的生物学科《初中毕业生学习标准措施》的编写,在二年的课题研究期间,先后有人5人获得市级以上优质课,4人获得市级论文奖,4人获得市级科研成果奖,25人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2人获得国家级论文奖,21人荣获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者。

4、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总评连续两年列全区同类学校之首,连续两年夺得福山区中考状元,20xx年普通高中升学率高达73.2%,近年来先后被授予“六科竞赛优胜单位”、中考优胜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学科联赛优胜单位”、“文明单位”、“烟台市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赢得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总之,结题工作结束后,拟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作推广性和发展性研究。师资培训和业务培训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首要任务和工作。“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是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本实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条成功的经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一条主线,开展师资培训的工作,促进教师尽快地成名成家,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再上一个台阶。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5

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家一定都对毕业设计充满畏惧,在做毕业设计之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家整理的《新课程背景下培养中学生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21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创新教育,让科学的光芒普照中华,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生物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与新课程的实施紧密相连,自20xx年秋学期新课程在我省全面推行以来,探究教学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使我们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决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应该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1、探究能力与素质教育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在教育领域里追求人的素质获得全面发展,已经变成一种集体行动,成为国际教育的重要趋势。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已经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的重要方向。《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形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2、探究能力与创新教育

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的灵魂。正如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认为的那样,“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8]。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这种创造力集中体现的是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精神,它才是教育真正需要“唤醒”的东西。

3、探究能力与科教兴国

科教兴国,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我们在科教兴国的战略问题上,往往过多地强调科技的经济功能,偏于技术的、物质的乃至产品的层面,却往往冷落了科学探究、科学理性和科学思想对人、对社会的根本性作用。教育的“功利性”也总是与“应试教育”一起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桎梏。探究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核心目的,通过科学方法、态度的训练与养成教育,逐渐使科学理性之光真正照耀于亿万人的心田,激发人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究、不断发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应该是科教兴国战略真正实施的表现之一。

二、课程的需要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生物科学素养诗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很显然,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学生在学校期间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活动,那么,当他离开学校时,对生物学会形成更深的印象和积极、正面的态度。高中毕业前,学生们应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至少进行一次“真正的”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探究时,学生们应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探究现状的思考

20xx年秋学期我省全面实施了新课程,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和实践,许多教师已经积累了众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待进一步挖掘,升华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新课程的实施也对广师生在思想层面和操作层面都造成了极的冲击,许多困惑和不解纷至踏来。在诸多问题中,“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首当其冲。学生不知如何探究,教师不知如何指导探究等新问题在每一所学校中都存在。根据对我市部分地区学生有关探究能力的问卷调查,比照其他省市、学科的调查结果,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

1、学生层面。

从“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调查结果看,“问题解决”作为学习生物学的动机,得分最高,其中“探索未知世界的机会”是部分学生喜欢的。从“高中生对不同生物主题的兴趣”调查结果来看,“与实际应用和实践观察”有关的内容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主题。从“高中生对生物学不同学习方式的兴趣”调查显示看,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通过“参加野外实习”、“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和“执行一项个人计划”等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刘植义,20xx)。这说明学生乐于探究,希望通过课内外不同的探究形式解决问题,发展探究能力。但是,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来看,部分高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但缺乏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思与批判等能力[20]。在探究实验中多数学生还只重结果而轻过程,重数据而轻本质,没有学会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顾莉,20xx)。学生们渴望探究,但高考这根指挥棒多偏重结论性知识的考查,使得他们“不得不”忽视探究的过程,山东省有关高中生物新课程学习状况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15](贺建东,20xx)。这些情况说明,高中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还很弱,学生们的探究愿望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也没有真正转变为实际探究中的各项能力。

2、教师层面

从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因素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进行探究的内驱力、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的科学素养、学习资源和探究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教师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引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策略是重要的决定因素[29]。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得,除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不断积累以外,主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教给思维方法,指导思维路径,使学生领会并付诸实践,以逐步形成习惯,形成能力,并在交流中得到进一步强化[15](贺建东,20xx)。但是从“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和培养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的调查结果看,部分教师虽然知道探究的主要步骤,但缺乏具体的教学策略。少部分教师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探究”,农村中学的有些教师对开展探究学习排斥性依然很强。这些现象充分的表明,多数在非探究学习中培养出来的生物学教师,若不经过职后专门的探究教学策略的培养和实践,一开始很难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指导(纪琴,陆建身20xx)。此外,探究活动的开展由于受到时间、学习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开展的并不普遍[16]。

以上调查结果映了在“学生的探究动机、现实的探究能力与教师的指导策略“三个方面存在着多对矛盾。学生想探究,但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实践,探究能力自然较低;教师想指导,但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缺少解决探究活动中困难的途径。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畏难甚至退缩不前是行不通的,也是与国家推进课程的决心相背离的。我们应该找原因、想办法,不断探索与总结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策略,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推进提供支持。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探究能力的结构与表现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能力,它的组成要素中不包括非智力因素,但二者会相互产生影响。国外的研究表明,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一般认为,科学探究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的具体方式和心理特征。对探究能力的理解,可以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加以体会,其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内省等智能,可以助我们全面的认识探究能力。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探究能力评价应该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

但是,从多元智能角度构建的探究能力结构模型国内外研究还比较少,这一点使得我们在探究能力的把握和测量上难以适从。国内有学者参照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构建了基本科学能力结构模型(申继亮,20xx)。后来又有学者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以科学(探究)过程、科学内容和科学品质为三个基本维度的科学探究能力结构模型,并以科学品质为主要维度,列举了评价学生探究能力的50条表现。

这50条探究能力的表现是从思维的深刻、灵活、敏捷、批判和创性角度编撰的,虽然渗透探究过程的要素,外显性强,但与中学常用的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不相吻合,而且这些表现比较繁杂,中学教师难以操作。“能力”是高中生物课程三维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科学过程这一角度出发,明确列举了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学会的11个方面的探究能力表现[1],可以说是体现了上述模型中的核心部分。这些表现与探究教学(学习)的程序基本一致,将探究内容和品质渗透其中,以它为出发点形成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模式,进行探究能力的评价,目标明确也非常容易操作。

2.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探究教学模式

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只有从一个人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中,才能看出他具有某种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表现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过来,这种能力也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探究学习的效率和结果[17]。

探究式教学,亦称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并获得体验的实践活动。

探究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柴西琴,20xx)。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即是教给学生自主探索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使科学教育面向真实科学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而科学教学要与真实的科学探究相接近,就必须首先呈现出科学探究的“形”,或者说与科学探究保持“形似”。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时,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取向,而非特别限定的某种教学方法。

3.1强调“过程技能”的策略取向。

早期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其建立者采用了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分析方法,将科学探究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立的成分,如观察、分类、假设、推论、预测等。相应地把科学探究能力分解成一系列立的技能,如观察技能、分类技能、假设技能、推论技能、预测技能等,称为过程技能。其基本假设如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系列过程技能的集合;这些过程技能是可以通过练习来立发展的;学生的过程技能得到发展后,就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的`科学问题,科学探究能力也就得到了发展。据此提出的教学策略是,首先让学生立地练习和发展这些技能,然后再结合起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2强调“控制变量”等核心要素的策略取向。

有些研究者认为,科学探究的本质是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运用逻辑推理来解释相关证据。这样就把“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联系起来,并根据皮亚杰的理论,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来检测学生的逻辑思维,把它作为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建立了科学探究能力的逻辑策略。这种策略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描述成能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从本体论意义上来看,它并不能完整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只是培养了“会进行控制变量的研究”这个突出的特征。

上述2种策略取向,无论是强调过程技能还是强调某一要素,都忽视了探究主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探究能力形成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一些从认知科学角度出发的研究者把科学探究看做问题解决的一种形式。在开展探究时,探究者从自己的“工具箱”里选择“工具”。对任何一个给定的探究任务,并非需要所有的工具,其技巧就在于正确地挑选并知道如何去使用所需的工具。米勒将科学探究能力包含的成分分为三类:一般的认知技能(例如观察、分类等等)、实践的技能(例如,知道怎样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探究的策略(例如,知道用重复测量来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英国约克学的PACKS项目组提出了另一种培养探究能力的策略体系(Robin Millar,1998)。

这一策略体系将科学探究的主体和探究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具体描述了学生原有的认识和技能对科学探究过程中各环节的影响,摆脱了机械决定论和经验主义的科学观,深化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对于研究和发展学生与科学探究相关的理解和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上述文献综述我们可以知道,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探究能力结构的“过程维度”出发,明确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应该学会的各种探究能力,并以此开展教学和评价。在具体的探究教学过程中,应该继续保持传统教学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良好习惯,注意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探究能力形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兼顾总体探究过程与各类探究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对探究活动中核心要素的训练,“以点促面”,使探究各环节要求的能力得以形成。在探究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要重视学生监控在其中的作用,最终形成完整的探究能力。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6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西方科学教育的变革发展历程中,探究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 大量研究表明,探究学习的确在学科知识系统传授方面效率较低,但在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是有较大优势的。在20xx年3月正式出版的我国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

1.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之一,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正确的物质观,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2.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探究性活动与更是一个新事物。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做好探究性教学对于搞好化学新课堂程改革,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3.义务教育的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本技能。乐于动手完成各种化学实验,继而愿意为化学研究努力奋斗,最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化学科研人才。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题的名称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由于课题研究的时间有限,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学会探究,提高探究教学的效率以及在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的主体

中学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建构、发展、完善与落实。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促进学习发展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模式,让学生学会探究,提高探究教学的效率。

2.适当选择2-3典型个案例研究,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的能力,并最终能独立提交比较完整的研究报告,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3.及时发现学生在进行化学探究课堂中时会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探究。

3.精心设计教学,提高探究教学的效率。

4.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的一些误区。

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1.查阅文献资料,参考优秀教学案例。

2. 问卷调查,对九年级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调查,了解学生探究能力的状况和水平,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个案研究分析,跟踪某一具体的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活动,通过个案分析来学习探究能力的一般规律,提高中学化学探究教学的效率。

4.进行经验总结,通过教学过程的跟踪研究,提炼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段为20xx年5月——20xx年6月,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课题申报阶段

确立研究对象、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递交“个人课题”申报表

第二阶段(20xx年6月——20xx年4月):课题深入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课题结题阶段

专家指导,提炼成果,总结结题,巩固提升成果,调整研究方法和方案,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完善档案袋,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预期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本技能,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2.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达到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探究性学习真正服务于教学。

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

1.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课后反思、随笔、教育教学叙事、教学设计、 课件、教具、图片资料等

2.分析课题研究过程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3.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7

在20xx年至20xx学年度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小课题研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因此我确立的研究资料是《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当这个题目确定后,在具体的操作研究中我发现这个研究比较空乏,操作起来比较难,没有具体的数据可保留,只能透过平时课堂上和课后辅导上看到孩子们的一点点进步,因此,我就想尽办法,在课件、课堂、课后作业等方面不断地渗透给学生,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让他们会学习,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去提高,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一年的实施,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决定的一般潜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科学史上超多的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和帮忙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潜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起于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构建一个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用心性、主动性,改变学的方式,学会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并使智力和潜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3.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齐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逐步构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三、课题研究的好处

独立思考是创新的萌芽和基础,培养学生构成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习惯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低年级的学生群里中,大部分学生上课缺少个人用心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思考活动局限在规定的时间、空间内,所提的文体过细过死,思考的容量很小,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在数学课上,独立思考不仅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让学生脑、手、眼、耳并用,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透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自主学习”的与外延有更加明确的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采用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

3.个案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行个案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学生常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必须的条件,对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资料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务必使学生用心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决定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研组研究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目标。开始收集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方面的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进行具体的操作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带给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我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给每一位学生带给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透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状况,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有时也要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我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用心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要做到这些,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齐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逐步构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1.培养怀疑精神。独立思考的潜力首先表此刻怀疑的精神上。谁不迷信权威,勇于与传统的观念决裂,敢于提出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谁就能作出创造性的发现。

2.鼓励大胆质疑。怀疑精神的具体表现,就是敢于质疑。质疑是指对习以为常的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疑问。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即使是学生提出古怪的疑问也不就应急于否定,要及时地对学生的问题作出用心的评价,以强化学生的质疑意识。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品质,仅让学生停留在能提出问题的层次上是不够的。因为科学的创造不仅仅仅表此刻提出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上。科学的发展也正是从“科学问题”开始的,正如海森堡所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在数学教学中,要个性重视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潜力,教学中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意识的“剖析”。理性分析,能够使学生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不仅仅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用心性,同时也有益于学生独立思考潜力的培养。

3.强化问题情境。质疑来自于问题,也正是由于问题的存在,能够不断激发人们去观察、实验、思考和学习,激活创新的思路。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问题教学法”,要有意识地以问题为起点,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在习题教学中能够采用“发展问题教学法”。即当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后,教师要求学生把原问题的某一部分变化一下,编写与原问题相关而又有所区别的问题并加以解答,教师并不告诉学生怎样编写,而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允许他们编写不同的“发展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评价。

4.加强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带给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透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带给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由于学生长期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理解状态,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齐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总结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独立思考的主动性。本课题的研究,创设了一个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潜力的环境。我们围绕预设目标,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不断体会过程、体会成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逐步构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2、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经常进行专题学习和研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育理念明显改观,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教与学的方式有了彻底的革新,教学水平、科研潜力和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八.课题研究后反思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能够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现代人谈得最多的名词,莫过于“创新”两字,无论你怎样创新,都务必从提出问题开始。现代教育课程的开设就应为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带给更广阔的时空。学生在这时空中能够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研究中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里面也涉及到思维与兴趣的关系,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问题,人们总是乐于去研究,在研究中思维,在思维中创新。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8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传统教学的弊端呼唤探究教学

主要对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诸要素中不符合探究式学习的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准备上课,教师给学生讲解新课,教师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一切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不过,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教师事先确定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没有纳入正式管理的视野,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主要是布置练习作业题,检查作业题的完成情况。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并且以高考考试考纲规定的内容为准绳,对考纲不要求的教材内容,教师课内不讲,让学生课外自己看;学生则认为教师不教,高考不考,提不起兴致去看。这样一来,本来是为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理解,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兴趣的教材内容,被无情地抛弃了。教材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对学生阅读教材指导不力,学生因为缺少对教材的通读、精读,导致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对教材结构不清楚,对教材布局谋篇的意图更无从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闻所未闻。部分学生高中毕业时,没有完整地通读一遍教材,精读、钻研更加无从谈起。部分学生尽管做了许多题目,但仅仅一知半解。教材中表格内列举的各种科学技术数据没有引起学生和许多教师的重视。把数据作为证据,利用实际数据进行解释的意识淡薄。由于没有详细的科学技术数据作为理解概念的基础,也没有亲自动手进行探究,许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条目,记了忘,忘了再记,时间一长,没忘的又混淆了,迁移能力无从谈起。

教材中的实验没有得到足够的应有的重视。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在相当一部分中学没有得到落实。用黑板、媒体实验代替实际实验以应付考试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课余小制作、小实验成了一块荒芜的田野,极少有人在那里辛勤耕作。

教学方式以多轮反复讲授为主,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赶在二年半内上完了,挤出来的时间就是做题目、讲题目,以求得在高考中取得分数上的优势。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被唯一地解释为考上大学,考上更好一些的大学。由于过多地迎合了家长的需要,而不顾及国家的需要,学校被社会异化为升学机器,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只从结果评价教师,班平均分高的教师就是好教师,不管该平均分取得的综合因素。由于升学率成了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费事费时的探究式学习受到教师、教学计划、教学时间、教学评价、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制约。

解题一般采用“题型+方法”的训练方法。这种以应付考试为主要目的的解题训练,缺少实际生活的基础,虽使得一部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强化,但更多的一部分学生则做过的题目会解,没做过的不会做,还有一部分则纯粹是套公式,公式套对了,则对,套错了,则错,根本没有建立依据物理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这使得一部分学生认为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没用。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没有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只是给学生一堆僵化的知识,而没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也没有学以致用,没有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因而产生了这种学习无用的思想。

新世纪需要新的人才,培养新的人才要求新的教育,新的教育要求新的课程,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需要在新的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形成。因此必须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进行理论研究。

2、深化物理探究教学变革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倡科学探究教学,但我们发现在当前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

⑴缺乏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的系统研究

较多教师对探究教学的认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造成在教学实践中处于模仿和被动理解状态。

⑵物理探究教学实施策略和途径的匮乏

首先,缺少对高中学生的探究技能现状的调查,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必要的探究技能技能进行训练;第二,对如何实施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缺乏深度探索,致使探究教学形式化,比较肤浅。第三,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只注重通过新课教学这一途径进行探究,而没有从物理教学其他途径(实验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习题教学等方面)实施探究教学。同时对教材可以实施探究教学的探究点缺乏系统研究,造成对探究点的把握不准。

3、我校实施本研究课题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

我校的物理实验室条件已经达到市先进水平。我校办公室电脑全部开通局域宽带网,校园内外采用光缆连接,市教育局批准我校为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我们物理组由物理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组成。许多年轻同志已掌握了计算机软件Matlab、Excel等的使用方法,以及传感器与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技术。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能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革新传统的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

(2)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训练学生的探究技能。

在高中物理中施行探究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宏扬质疑精神;保护好奇心,练就获取新知能力;掌握物理知识,培养探究技能;鼓励合作学习,具备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熏陶科学精神。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既承担了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任务,又承担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双重任务。通过此课题研究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一)通过对国内外探究教学发展的研究,将构建出适合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过程,来指导开展高中物理探究教学。

(二)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高中生的探究技能现状,探索适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探究技能训练项目。

(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行动研究,提出适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验—理性”探究方法,并提供操作策略与案例。探索出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并能提供操作策略与案例。

(四)以物理新教材(必修模块物理1、2,选修3-1、3-2)为基本材料,研究其中适宜探究学习的知识点、实验、习题,并且开发设计探究学习的教学案例。

(五)通过课题研究,提升课题组教师的科研水平,积累一定数量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教学案例,发表一定数量的课题研究论文。

三、预期创新点

预期在本课题研究中,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进行有益的探索和总结,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策略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归纳。预期在本课题研究中获得大量的实践性素材,对教学反思中积累的典型案例、课例、反思日记、教学叙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进行分析和阐述,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性教学反思报告,同时也可能对高中物理探究教学理论进行拓展和深化。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的实施概况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①在课题组组长邹茂全老师的组织下,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确立了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并邀请了教研员对该课题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②本课题组成员邹茂全老师对该课题作了总体的设计,并对该课题作了申报工作。

③课题组组长完成了国内外探究教学发展概述。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在学校领导支持下,对本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高中生探究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

学校课务安排上每周有3~5节物理课,1节物理活动课。教学上安排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上好一节探究性的评议课。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结合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认真分析案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课题组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编印论文专集,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4、经验推广阶段对修改课标后的高一年级进行新课程探究教学实践。

五、成果呈现形式

结题报告;教师成长记录;教师作品(教学设计案例、课堂实录、论文、教学反思笔记、教学叙事等)

六、条件保障。

人员保障:参加该课题研究的是芗城中学物理学科教研组成员,其中负责课题研究的组长邹茂全老师是市级研究型名师,具有较强的课题研究意识和教学实践经验,可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提供较多的试验素材,本组其他成员均是中学一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善于总结和反思。

时空保障:该课题试验时间为三年,在这三年里,可通过大量的实践和反思,总结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和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策略,扩大了校本教研的空间。

制度保障:以学校教研活动和各级别的校外教研活动为开展课题研究的平台,以学校教研制度的建设为保证,使课题顺利实施,同时也需要学校的相应资金支持。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充分发挥再现性的特点,而且能够增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使知识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改变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英语教师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实践证明,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与特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既易激发但又消失得快的特点,为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AUnit3《Apurse》,我运用课件设计了一段动画小故事,钱包可以说话,有三个小朋友帮助它找小主人,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宜长时间集中,但却容易被形象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使原本生硬的单词很生动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自己朗读或通过磁带的录音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这种教学方式较单一,不形象,而且受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通过观看专门为课程设计的教学情景时,既可接受标准的读音训练,又能感知对话情境,通过反复看、听、读、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3.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

英语对话注重情境,光靠老师设计、动手制作和布置是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要找到真材实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世界各国的风情习俗资料只要上网就可以查阅到,学生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而字母、单词、句子的游戏设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令学生目不暇接,玩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同时,老师作为指导者也倍觉轻松。

4.利用多媒体创设巩固课堂内容的情景。

在英语教学中,为兼顾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总想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作业,来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习题的处理上,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条件。从题型设计花样上,想达到的目的上,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显示,这种创造性的、大密度快节奏的课堂结构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生动有趣,重点突出,艺术性强,信息量大,同时课堂节奏加快,学生多感官学习,记忆深刻,学习效果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课文教学中在让学生读完文中故事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篇小短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适当的单词填空,以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随后又利用多媒体显示几幅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和扩展知识面。由此可见,在巩固学习这一阶段中,电教媒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大大减少写板书的时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这样做,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研究对象

六年级的学生接触多媒体的机会较多,运用的能力也很强,主要以六年级学生为主。

四、研究构想

现在有些教师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远远多过有意注意,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还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能光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为当屏幕上的内容一幕一幕一闪而过,学生想记笔记恐怕都来不及,那么学生对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又该如何把握呢?更重要的是,对于课堂中产生的突发性问题老师也不能进行启发诱导,错失了很好的机会。只能让学生跟着教师或者说多媒体上的思路走下去,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再说,教师优美的书写对学生来说有着教强的感染力,精美的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风格和个性的体现。这些都向学生展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它是师生间一种潜移默化的交流。

2.不可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独尊计算机多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是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一些教师在尝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将其奉若神明。殊不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录音机、教学挂图、实物、简笔画、幻灯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不要一味赶时髦,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让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有机配合,发挥其应有的长处。

3.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这是我们平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时常犯的问题。实践证明,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也就是说,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是计算机所不可取代的。比如:英语课堂上开头的导入或课堂中师生的口语交流,是训练学生听说的很好方式,而这一点计算机就无法做到。所以,我们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师讲述的课堂内容全部变为多媒体演示。同时,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大量的师生之间的英语语言交流,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而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因为即使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此,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否则的话,教师一节课只是在点击电脑,如同一个机械的放映。

4.不能一课多用,应鼓励学生参与制作。

美学上有个的理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对待课件不能用拿来主义,有些老师喜欢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或外出听课时带来的课件直接拿到自己授课的班级使用,这纯粹是“以机代人”“以机代教”,由此,由于我们学生的提问、回答与课件设计的程序不同,往往造成课堂教学的中断,英语课会失去原有的流畅、灵动。这也是不承认与尊重学生的课堂劳动,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为制作课件往往会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避免这种情况,也为给学生创造锻炼学习的机会,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有时我们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制作课件,或录制一个场景.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并扫描到电脑中并录制了声音.在课堂上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录像,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倍感亲切、真实,兴致很高,很快便学会了,并要求老师下次一定要带他们也录一录,真是开心极了。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10

我校于xx年3月承担了全州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的研究工作。本课题于xx年3月形成方案,实验时间原计划从xx年3月——xx年年xx月但是由于研究时间短推迟到20xx年11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果。获得了7篇省级以上相关论文奖项,2次州级以上公开示范课活动。课题能按计划进行并达到预定研究目标。

一、把握目标,加强培训,保证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本课题是在对进一步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基础上,结合我校为一所农村中学,正规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缺乏,群众体育活动较落后。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学生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课间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已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厌烦的情绪,更有甚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不能说明课间操已经一无是处了,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是提醒我们要转变对课间操的认识,转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把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重新找回来。xx年3月我校把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并申报了州级课题。作为承担全州的科研课题,既有科研促教,提高“课标”实施效果的目的促进学生自我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几项运动技术和球类规则和简单的裁判规则。又能通过实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各教研组教研的氛围。因此我们重视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和课题可行性论证等工作。xx年5月举行了课题开题报告会,由县教科所领导指导,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学校领导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和支持,对课题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表示将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领导的重视给课题组教师增强了实验信心,为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开展的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期,重点加强对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培训,学习和解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杂志,了解和掌握大课间活动各种项目的技术,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大课间活动的知识。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教师对课题实验工作的认识,解读了新课程理念,基本掌握了实验操作程序,为课题实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整体规划、逐步实施,推进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的步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地拟订了实验步骤。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以一个实验阶段为一周期,遵循整体规划,分段实验,全面推进的原则,每阶段侧重一个方面。

(一)研究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对学生进行课间操态度调查和分析,撰写并通过课题可行性报告

2、加强课题宣传和课题实施过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组建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做好实验人员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5、收集整理资料。

(二)实验研究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9月)

本阶段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1)适应性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xx月)

(2)整改巩固提高阶段(xx年3月~xx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阶段(xx年5月~xx年xx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实验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实验有计划、阶段有总结、问题建议改进方案等,把实验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实验进程的督导和质量的监控,确保实验预期达到目标。

3、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检验课题研究效果。

5、聘请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课间操观摩活动。

(三)验收总结阶段(xx年9月~xx年11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

3、实验教师撰写论文。

4、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本校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把改革后评价的结果与改革前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完成课题报告和课题总结,形成较完善的材料。每一个阶段研究工作都根据计划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易从某个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来实施;强调各个方面交叉进行,贯串始终,相互联系,有利于在实验中不断研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探索和构建在新课程标准下,更科学,更实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立足实践,完善调整,逐步推进研究的成效

各种管理方案的建构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证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和分析,用客观事实和数据对研究过程进行检验和调整。xx年起,我们通过了问卷调查、大课间脉搏抽测、组织各层次的比赛,以及学校、县、州、省各种教学和论文的评比,初中三年级初考高体育测试成绩的实践验证,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师生实验反思意见等形式反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想通过县体育教研活动把实验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对这些成果应用的效果意见,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再根据工作实际对原方案的某些细节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不断充实研究人员和研究的项目和内容。

体育组把自身建设融入课题研究之中,全员配合,积极投入。两年来取得了显效的成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2篇论文在《安图教育》杂志上发表。课题组内的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举办的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延边州教育学院举办的基本功竞赛中有3人次获一等奖。因而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认同,计划在下一步推广使用。

课题研究不但促进了体育组建设、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且大大推进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学校总体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新课程理念,学校重新建构了竞技、人文、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会,并通过大课间活动展示我校的体育特色。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的。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11

课题题目: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由XX老师申报的课题《普通高中生物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经XX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XX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县教研室对课题立项开题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学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县中招录取中的批次状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学校应该当之无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

在别的学校不起眼甚至说瞧不上的学生,换作在我们学校可能都要被当成宝了。

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成就感不强,自我效能感意识不强,学习中的求助意识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

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就把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走进教室,跟学生介绍学科学习的情况,给学生鼓舞士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我们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调适月,学校组织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以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做好适应高中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我们一贯强调,现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坚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学习一定能上新台阶。正所谓:“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学习的问题今天处理完。不让学习问题无限积累和放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设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结果却是很现实的。

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转变岂是一日之功。随着学习任务的不断增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越来越多,不断打压着学生的士气。再加上他们不能正确的归因,有些学生甚至就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就把学习落下了。可这一落不得了,等什么时候悔悟过来了,再想赶上来,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喽。

这种消极的情绪会不断蔓延、传播,传染给周边的学生,甚至会传染给教师。时间一长,有的教师,就给学生磨的,没脾气了,也没斗志了。有一些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就断定这个学生不行了没希望,也不管不问他了。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现象,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学生自己便更自暴自弃了,如此下去,就会走向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2.作业情况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结合县局开展了几届岗位业务大练兵活动,常抓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各教学环节的检查落实情况,成效显著,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想法坚定不移。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就是我们给学生使用的作业或者说练习,一直以统一订购的同步作业为主。经过多年的使用,我们一致认为,对我们学校的学生不大适用,难度较大。教师讲解也没有针对性,容易的一点就过,把那些相对难一些的题反复讲,那些我们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强领会,大多数学生简直就在听天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最终效果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练习作为教学过程五个环节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理科的'学习更甚。练习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我们曾经也鼓励学生自己去书店选购一些练习。尽管市面上的辅导资料十分丰富,但真正适合我们学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学生买了一本,却也很少看。

总之,普通高中教学课业繁重,学生课外时间被大量的作业占据。而且很多都是机械的、重复的作业。导致学生厌学怕做怕听,作业抄袭成为常态,学业成就低下,严重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甚可以说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在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渐渐地,受不了的辍学了。坚持坐下来的`,还有一部分要为全县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垫底,每年都有一些学生无法顺利学业达标。

(二)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紧密联系学校、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所遇到的真实教学问题而开展实践研究,遵从以校为本、以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原则,坚持务求实效、从小处着手,认真研究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反思,从局部入手,从当前入手,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课题。在困惑中学习,在迷茫时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1.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研究,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加大备作业环节的份量,促进教师有效备课、有效上课。

2.对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关注批改次数到关注作业目的、关注作业质量的转变,让学生有效的、及时的巩固知识。通过作业分层的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自己能吃下的、爱吃的“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通过作业分层的实践研究,促成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学习畏难情绪减弱,学习进取心增强,学业成就提高,最终必将反映在学业考试达标情况上。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实践与研究,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的学习参与度,进而促成学困生顺利学业达标的同时,亦不至挫伤优等生的进取心,给予我们的全体学生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学习经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摸底实验各班学生生物作业情况及学生学力情况,并梳理分类。研究每课时布置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时间量。

2.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3.研究作业的分层设计,丰富作业的形式,重视作业的层次性、差异性、梯度性、可选择性。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5.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6.研究建立作业档案,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好题集”.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1)专家顾问

,在教育科研方面经验丰富,将在理论上给以指导,在课题实施上给予极大的支持、帮助和建议。

(2)负责人:

XX老师长期任教高中生物教学,教学经历丰富,学历层次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两位老师,年轻力壮,工作热情高,扎实肯钻,责任心强,从事课题研究的意识和意愿强。本课题研究的实践对象为高二年级5个班级,XX老师任教这5个班级,步调一致,有利于协调配合。

(3)成员:

XX老师,分别是各实验班级的班主任,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将积极配合课题组工作安排,作好学生的思想稳定、观察学生学习动向等配合工作,确保课题组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

2.科研手段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研究情况和资源进行查询,搜集相关研究的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学习其先进的手段、理论及设计原理、方法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将对学生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调查,调查学生对做作业的观点、态度以及对完成作业的信心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研究的行为和方式。利用对比研究比较课题实施前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业成就的变化。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对收集到的个案的材料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践,不断反思,及时撰写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

3.保障方面

本校一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优良的学习和研究传统,20xx年获得XX县“教学研究先进学校”称号。学校教学研究氛围浓厚,先后主持承担过多项课题研究。

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十分重视,将从经费和激励机制上给予大力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年4月-8月)

撰写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分工协作。

交流研讨,增强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形成对研究的认同感。

学生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对作业分层的态度认识和心理倾向,并加以分析和梳理。

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纲要、高考考试说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学习和整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手段,指导本课题研究的操作和目标落实。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1.做好课题立项及论证工作。

2.学生学力分层的研究。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以往考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情况,研究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作业分层的分组。同时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一要量力而行,二要强调合作互助,三要避免歧视,四要坚持。

3.作业的层次性、多样性的研究。

①口头作业②随堂练习AB

③课后作业(共同+自选)

④学生自愿选择自行汇总的知识网络图、错题集、好题集⑤章节测验AB卷

4.研究作业的批改,提高作业反馈及评价的有效性。

5.研究作业布置与教学三维目标、考试纲要之间的联系。

6.对学生典型个案进行跟踪观察研究。

第二阶段:(20xx年3月-6月)

1.收集学生作业,形成作业档案。对前期实践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

2.对学生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学业成就进行对比研究和省察。

3.进行经验总结,撰写相关论文,适时发表交流。

4.进一步研究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

5.集中展示学生优秀“错题集”、“好题集”等。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8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完成时间

预定于20xx年8月结题。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12

在我园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为培养幼儿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现对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探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一学期我执教10个班的体育课,工作量是每周10节课,负责我园小朋友晨练、早操等。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原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在我园没有场地器材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广播操教学、队形队列、游戏、身体素质及弹跳力训练、技巧训练、灵活性训练多种新颖课型,于方寸间积极拨展体育天地。平时工作除了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外还保障了我园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幼儿在园一日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了幼儿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半年来,本人还十分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

1、幼儿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幼儿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幼儿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校园、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幼儿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幼儿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情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

4、教学过程、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幼儿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5、采用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及游戏,使幼儿提高了身体协调性,增加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认真对待早操工作

1、加强对幼儿的思想教育。使幼儿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幼儿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的习惯。

2、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通过示范能使幼儿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示范要准确、规范、优美。

3、加强口令学习,口令要清楚、宏亮、准确。

此外,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得到了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大力支持,在课堂上配合园内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幼儿机智、果断和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品质。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13

一、课题研究概述

将信息技术考试与学生信息素养进行整合,找到信息技术会考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最佳结合点,形成新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编著信息技术考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相统一的校本教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关系;

在20世纪80年代,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与素质,随着时代信息化的发展,经过短短的几十年,信息素养的含义已很明确的演变成此时代的所需的一种品质与素养。

由此我们即可总结出新的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素养是人认识、创造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的培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而且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科课程教学为"主食"

学科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食",学生在学科课的学习中增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储备,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主题性研究"等教学模式与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科课程整合为"配菜"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其它课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学科的学习效率,而且对提高信息素养也起了不断补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

3、各种传媒为"佐料"

电脑报刊、杂志和相关的电视频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学生运用好这些资源,学生将受益匪浅。

例如,如果学校给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班级规定了读报时间,让学生定期学习相关读物。若学生在学习《电脑小神童》,IT行业成功人士的经历,以及对制造病毒程序人员的惩罚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4、建好学习环境"生力军"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努力。

5、学校教育是"主力军"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学校必须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加强硬件、软件和潜件建设。由于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上的不到位,大多数学校只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和潜件的发展,导致硬件设备成了摆设,信息技术教育成了口号,学科教学成了形式。因此,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必须加强"三件"的建设,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件"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形成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6、家庭教育是"地方军"

现今,电脑进入了大多数家庭,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地方军",我们通过"校-家"联合培养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7、社会教育是"游击队"

社会培训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我们可以引导对信息技术有兴趣的学生参加社区教育或少年宫的电脑爱好者俱乐部,鼓励他们参加少儿计算机水平考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实践证明,当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参加水平考试,拿到了证明自己学习水平的证书时,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劲头更大了。这样,信息技术也实现了因材施教。

8、搭好学习形式"表演场"

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信息技术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只有以多种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学习铺路搭桥。

9、建设生活应用"主舞台"

提高信息素养最终是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时,应尽量使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近,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信息技术。

10、组织个性发展"分会场"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个性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偏爱信息技术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是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要形式和有效方式。

(2)结合课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应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评价、判断、组织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课例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动态幻灯片>是选自河北大学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三节<播放效果>的内容.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点具备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多媒体作品的能力,这节课是使演示作品由静态的变为动态,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所以这一课采取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办法,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能过这个典型课例让学生能够对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并学会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比较,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享受到探索的乐趣,从而树立自信心;同学们之间交流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适时的提出愿望,将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现在的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表线肤浅,不求甚解,老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注重间接兴趣的作用,在平等才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联系生活和实践操作体会来实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掌握.

(3)落实《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如何将建构主义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在提高信息技术会考过关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信息素养?对学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对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要求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及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主学习必须以充分的信息资源作为保障,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几本习题集是远远不能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的。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纲要》从指导思想上确立了信息技术课的地位,突出了对信息技术课考查的操作方式(无纸化),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模式,大致经历了从Dos(笔试)到Windos(上机操作)的一个过程,形式上立足于计算机网络,采用工作站/服务器的网络化模式,体现了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发展性。这体现了信息技术教改的一个发展方向,也预示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肯定该课题在本校或本地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研究该课题的背景.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组建一个长期稳定不变的研究团队.确定总课题的研究目标,达成度及总体方案.以课题负责人具体分工落实各项研究任务.

2.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总课题的研究目标下确定自己的了课题,每一子课题都要有一具体负责人,由总课题负责人进行协调.子课题的研究提倡大题小做,以小见大,同样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研究重点.

3.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动态.复杂的研究过程,需要课题组全体人员创造性的劳动,持之以恒.团结协作才能达到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要避免开题轰轰烈烈,过程冷冷清清,结题拼拼凑凑的现象发生.课题研究的过程重点要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开展了课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握课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和处理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案例过程”,然后围绕案例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值得研讨的问题,最终形成教学案例。具体地说,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经过前期准备、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形成案例等步骤。

(⒈)前期准备。课题组成员认真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通过有关的调查,搜集详尽的材料(如阅读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访谈等),同时初步确定针对课题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初步确定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还针对性地作一些理论准备。

(⒉)收集材料。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课题组成员收集案例材料的具体方法有课堂观察、访谈与调查。⑴课堂观察。观察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和学生的参与状态等教学现象进行观察研究。收集课堂教学第一手资料,借助摄像机等作为辅助观察的手段,以提高观察的效果。在课堂观察中事先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这样对教学情景的洞察可以获得一般观察无法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对观察的资料,逐字逐句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程序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等,这样为后续分析案例提供详实的原始材料。

⑵访谈与调查。对一些课堂教学不能观察到的师生内心活动,如教师教学的目的、教学程度的意图、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达标的成效度等一些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我们通过与教师的交谈和学生的座谈,以丰富、充实课堂教学观察的材料;从这些访谈、调查的材料中,分析课堂教学的现象,发现造成各种课堂教学现象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具体寻找在哪个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⒊)分析研究。围绕案例材料作技术分析,教师自己进行课后反思,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理念进行研讨,围绕教学理论进行阐释。注意对课堂教学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体现案例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发挥教研组等集体的作用,集体攻关,分工合作,共同研究。进行文献分析,文献分析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课堂教学现象的理论依据,从而增强了案例分析的说服力。同时,通过有关教育理论文献的查阅,去进一步解读课堂教学的活动,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

(⒋)形成案例。在对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述形成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案例,经过以下步骤:撰写——讨论——修改——再讨论的多次反复的过程,不断完善。撰写案例做到目标明确,描述真实具体,情节合情合理,材料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表达力求生动。

2、寻求信息技术考试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结合点。教学中力求将信息技术会考与学生信息素养并重,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1)以阶段性目的而言,信息技术会考是高中阶段计算机教育水平的衡量尺度,而且是最直接的尺度,使学生掌握考试的方法和相关知识无疑是重要的目标。就这一点来说,需要教师在宏观上先于学生完成对课程脉络的提炼,而这种精练的直接指向就是课程的考核内容,并把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微观上,分清该课程知识的核心性知识和外延性知识的界限,以及两者的内在联系,理清形成知识体系的知识点各自的外延。

(2)在丰富考核点以提高知识含金量、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目的下,在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下,又需要教师以点带面,将课堂内外打通,深入细致的了解该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的具体应用状况,以及未来可能涉及到的更高层次的知识。

(3)由教师在课堂上先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相关话题引出课题,然后讲授核心知识,并且明确诸如哪些是考试重点内容等,再介绍相关的外延性知识,在介绍的同时,对前面的基础性知识点进行应用形的回顾,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这时学生的兴趣也应该随之达到新的峰值,随后做一些巩固性的练习,就会加强该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却实际上吸收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优点所在,对教师备课以及备课之前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把师生比喻成金字塔,那么教师这个塔基的宽厚程度,就决定了学生这个塔尖的高度。

3、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课题组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每周开展活动,涉及信息浏览、信息查询、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分析传递、信息的报告和总结等各个方面,其中结合学习、生活制作电子报刊、Powerpoint演示文稿、网页设计、FLASH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内容,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信息技术技能,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不同爱好的学生能在不同的领域得到自主发展。并且在保定市、涿州市教育局等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中有几十名学生获奖。

4、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河北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和信息技术会考大纲,自行编制符合教学客观实际需要的习题集。将《大纲》中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分解到各章节知识的学习中去,实现日常教学信息技术会考和信息素养养成的结合。

5、发表研究成果论文多篇:《浅议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要点》;《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信息技术课上的提问设计》;《关于学生上网现象的思考与对策》;《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二、课题研究主要过程

1.组内讨论并确定课题

开题的方式一般是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由课题负责人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统一认识,确定任务,明确分工。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及立项、论证等工作。做好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评选工作。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研究人员培训班,结合课题内容与本校课程改革的实际,对学校学生举办如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训,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期间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教师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转变观念。学生课外学习,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识的进行有意义的信息活动.。教师校本培训;软件、硬件设备的建设、维护。

2.查找资料

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1)怎么搜集资料

坚持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设计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计划;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采用适当的科学的方法,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档案、调查访问、发放问卷、实验观察、实验测试、学生作业等多条渠道、多种手段,传统手段、现代手段,广泛搜集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实际的包括文字、实物、声像等各种资料;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力求收集基础材料,采集原始数据;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2)设计调查问卷

一是题目,要与调查目的相符,不要给被调查者以不良的心理刺激;

二是指导语或说明信,包括称谓、调查目的、调查意义及与被调查者的利益关系、回答问题的要求、两方的责任,最后注明联系人、联系地址及电话等;

三是问卷的具体内容有事实问题、态度问题(意见、情感、动机、观点等);

开放式问卷,就是不事先给出问题选择答案有由问答者自己作答的一类问卷。这种问卷任由调查对象发表己见,更有利于反映真情,了解调查对象的独特观点、思想;但数据不标准化,处理就困难。对于不能用几种简单的答案就能概括清楚而要详加讨论的复杂问题,使用开放式问卷比较恰当。

2.课题研究

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的相套的课题研究,使学习能够进入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互学习状态。寻找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强调考核、考试形式多样化。以作品、论文,会考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能够使用各种会考内容所要求的应用软件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应考能力水平进一步步为营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活动课外小组的实践活动使学习能够写出一定水平的论文,提高利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并能够掌握自主学习的规律。

教师通过编写适用于信息技术考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的习题集,强化训练学生的应考能力。

4.进行资料整理并着手写论文

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从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编著将信息技术考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相统一的校本教材;发表有关研究成果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形成新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推广。提高教师新型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

5.结稿

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并请领导对项目质量进行终结性测评。评选优秀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优秀报告及论文集。召开课题研究成果总结表彰大会,推广应用优秀研究成果。

最终成果:

1、学生会考及格率达到80%以上,

2、学生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

3、编著将信息技术考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相统一的校本教材

最终成果转化:

1、学生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2、学生能熟练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

3、学生能掌握网络的有关操作

4、学生信息素养有了提高,动手能力增加

5、形成新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推广。

6、提高教师新型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

1、论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发表在教育教学与管理丛书;论文《浅议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在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获市级一等奖。贾新颖的论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要点》获市级三等奖。

2、优质课、教学设计:魏教学设计《网页动画》获市级优质课评选二等奖;教案《函数运算》获市级三等奖;孙文娇的教案《EXCEL入门》获市级教案评比三等奖;魏指导的作品《透视环境》获市级一等奖并获市级“三八”红旗手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标兵”称号。

3、型课例、主题性学习网站:

典型课件《动态幻灯片》获保定市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主题性学习网站《信息检索》获三等奖;

4、课件:《计算机硬件组成》在保定CAI课件评比中获高中组三等奖;《FLASH动画制作—符号绘制》、《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Internet基础知识》均获奖。

5、在20__会考中取得参考1194人、获A等为539人占参考人数45%,获B等为499人占参考人数42%,获C等为137人占参考人数11%,获D奖19人占参考人数2%,其中优秀率为98%,不合格率为2%。

6、竞赛获奖情况:在20__年保定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活动中,教师魏、孙文娇、屈建伟、尹钰、陈笑竹、贾新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学生王凯军获高中组一等奖、殷跃、罗淼、于颢柏、侯颖、白玉宝获高中组二等奖、邢辰轩、赵晶晶、康举、朱祺龙、董昊铭、李栋、赵乾宇、马龙、景岩柳获高中组三等奖。

四、经验体会、问题与不足

更新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

曾经作过一次书面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劳技课。在高考指挥棒下团团转的人们很难理解信息技术的普及对即将走进大学校门甚至社会的学子们有多重要。人的主观意识落后于客观现实,这是不争的事实,观念的更新十分困难,但要认识这件事很重要并不容易。在传授知识这方面,学校教育正逐渐失去优势地位。在中学中,计算机课程受到忽略的情况并不鲜见。

1984年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在信息时代,人们不仅要学习一般的知识,还应当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既是人们从事各种工作不可缺少的现代工具,也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环境通过人机对话和人工智能化,突出了学习的交互性,改变了世界了界限。从课程的发展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研究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因此,信息技术不仅只是中学的一门课程,还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工具。作为学校更应看清形势,超前思维,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及现代先进教育设施、设备,加大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和运用的力度。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相关学习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主题探索、研究性学习、分组协作、创设的情境、任务、激励机制来进行问题探究、协作学习等。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14

教育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在区科研部的指导下,已进入了深入研究阶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做一个简要回顾总结。

一、规范管理,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科研教育思想。

为提高我校科研水平,调动教师全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研促教研,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坚持自学,并做好3000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同时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撰写课题研究案例、教学反思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参加省、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科研论文征集工作课题研究培训活动,拓宽自己的研究研究思路。

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中。

1、“科研兴校”一直是我们办学指导思想,为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计划性,着重要求教师们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1)我校组织教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课题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4)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上交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反思等。

(5)本学期学校开展了“青蓝杯”青年教师课题课教学大赛活动,青年教师结合学校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大赛,相互交流学习,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2、我校将“小课题研究”活动纳入常规工作当中,已开展多年,以学年组为单位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有效的促进了老师香胡交流和提高。

3、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构筑有效生命课堂。有效的教育、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是教育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围绕“有效生命性”这一主题开展教科研研究。我们精心研究备课教案;要求各教研组能结合理想课堂的构建,针对教学中的困惑、难点确定教研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研讨活动。

三、抓好过程管理,做好阶段性总结,健全课题管理档案。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就科研工作制度而言,本校从XX年起开始制订有关教科研工作的规章制度,并逐年修订、补充、完善。确保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参加学校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每位课题成员都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实验材料按时做好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学校及时总结并将过成材料归档。

四、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我校的课题研究虽然开展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果。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科研工作的骨干。科研期间,我校以省、市、县级的征文活动为契机,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投稿。许多教师把自己在教学中收集到的点滴写成论文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我想,只要我们为之努力,争取了,我们才有可能得到丰厚的汇报。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1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搜索国内期刊文献可知,国内79年至20xx年直接以"自制教具"为题发表的论文180多篇,20xx年至20xx年以此为题发表的论文约58篇。从这些文章来看,绝大多数是具体介绍如何去制作和运用特定的教具、学具,少数文章逐渐涉及自制教具的功能和价值问题。另外,一些专家学者也投入到自制教具、学具研究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一些专著。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朱正元的《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仪器力学部分》(1978)、胡名章的《中学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教具》(1983)、刘济昌与张国成的《自制教具的理论与实践》(1994)、刘炳升与冯容士编著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20xx)等等。

在国外自制教具进行的实验一般属于所谓的"低成本实验(lowcostexperiment)"。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但仍热衷于自制教具的研究。在日本,有一大批热心物理低成本自创实验的教师,自创了许多高智慧的低成本物理实验。在美国,非常重视低成本实验,电视节目上经常制作一些趣味的低成本实验指导学生,各学校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自制实验器具,甚至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一些自制教具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英国,当教师要接受制作和表演低成本实验的技能培训。当今的世界各国物理教学中,都对物理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低成本实验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己成为一种共识。

在新授课或者习题课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学生存在思维障碍的问题,而一般学校实验室的器材又很难满足这类实验探究的需要。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它能够较大程度的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发实验器材,甚至能够让学生自己也参与到实验器材的开发制作过程中去。

目前很多自制教具还存在着取材较为复杂、操作不够方便等问题,不符合自制教具的应用简洁、方便、安全易推广等原则,这也为本课题的确立提供了机遇。通过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制教具获得亲身的体验,再结合理性分析,往往就可以有效的突破学生思维中的困难点,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与初中相比有很大的提高,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因此,本课题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高一学生。

本课题主要针对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部分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通过自制教具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找到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所在、开发相应的"自制教具",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自制教具的实际教学效果,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提出以下两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的思维障碍究竟在哪里?

2、如何开发"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思维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自己教学中困境与难题,以科学的方法做有组织、有系统的计划,开展行动探究,收集资料和纪录,进行反思与改进。由于是教师自我选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源于自觉的自我反思,所以不但能反映教师的个别性和自主性,更能敦促教师在不断反省实践中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2、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有关自制教具的资料文献。

3、案例研究法

对典型的自制教具案例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其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4、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研究

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得到较为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xx.11

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评审表。

第二阶段:20xx.12—20xx.01

确定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三阶段:20xx.02—20xx.04

完成必修一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四阶段:20xx.05—20xx.06

确定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五阶段:20xx.07—20xx.08

完成必修二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六阶段:20xx.09—至今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三篇与自制教具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2、一定数量的自制教具实物

3、结题报告

六、课题反思

以上是对"自制教具对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初步探索,由于前期已有过初步的研究,所以本课题最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遗憾之处。如:

(1)目前开发自制教具的数量还很不够,还远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2)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主要由我本人完成,今后应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自己来发掘问题,并通过开发自制教具最终解决问题。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16

有生命的课堂是因预设而存在,因生成而精彩。唯有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理念在婵变中对传统的超越,才能真正展现出课堂的精彩。基于学校的课题《弹性预设,灵动生成》,我们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成立了《小学科学和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生成资源的处理策略的研究》课题组。这一学期中,我们组成员讲究“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注重“认真、科学”的工作态度,加大教学研究、认真学习相关理论,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坚持学习,课题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组在本学期组织了理论学习共3次,分别为: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特征;小学探究型课堂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探究性学习的生成资源的处理的困惑与思考。通过学习,使每个成员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保证了各自承担任务在每个时期都能按质按量完成。

二、课题研究经常化,课题研究活动化,课题研究深入化。

课题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需要,只有与实际教育工作联系在一起,扎根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现课题研究经常化,课题研究教学化,我组课题研究工作才能有肥沃的土壤,旺盛的生命力。本学期我们组开展了评课活动,张志伟老师在这本活动中得到了所有术课老师及领导人员的一致好评;黄松华老师在大家的支持与帮助下上了区里的课题方面的公开课《画圆》;倪小芬老师也为大家展示了她的课堂教学功底。每一次活动后我们都会继续深入研究反思,写教学案例。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然,由于我们教学经验的不足,理论水平的有限,再加上学生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在教学实践中,碰到认为比较低效率的做法,一时不能及时提出更好的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

2、学生的个性差异会给教学实践带来更多的研究空间,对这些空间的探索,时间上显得不足了点,因此得出的经验总是不很成熟。

3、理论水平的有限导致对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二)我们的对策:

1、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加大研究的力度。

2、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硬道理。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17

自开题以来,课题组深入课堂,走近学生和教师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与英语教师一起,共同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依据农村初中学生现状,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实施阅读训练,同时注意阅读技巧的指导,扎实英语词汇句型的基础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技能,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其成效。

申报课题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首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确定了课题组主研成员,英语组全体教师作为参研人员。本课题总体规划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计划,对课题研究任务进行了分解,确定分工及工作任务,各成员根据自身实际和课题总体规划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

(一)现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

x年9月至x年3月是课题的准备阶段,从 年10月课题立项为区级课题,进入课题实施阶段,根据总体规划。

1.第一阶段:课题立项阶段(x年09月-x年04月)整理文献资料、制作问卷并进行问卷调查、制作访谈提纲并进行个别访谈、完成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课题研究阶段(x年04月-x年11月)收集过程资料(图片、视频等)、发表论文。

3.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课题结题阶段(x年11月-x年02月)结题报告。

在此阶段,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了《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建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组人员及具体分工。

3.建立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库,通过书籍专著,杂志报刊,网络论坛等收集各类相关资料,组成资料库。课题组成员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搜集资料,由徐玖琴作资料的汇编及资料管理。

4.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及专题知识(主要通过网络方式)。

5.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题会议,交流、研讨课题实施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解决研究困难。

6.进行课题研究中相关问题的调查。设计问卷、组织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调查数据和基本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7.组织课题组成员和英语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和学习研究心得,收集案例设计和教学心得。

8.组织与英语阅读教学有关的校园活动,利用学校宣传窗口和校办刊物,创设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本着师生共建的原则,集合师生中的优势力量,广泛收集有关课题所需要的素材资源。

(二)实践成果

1.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逐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部分教师的认识和观念都得到了提高。

2.汇编活动资料与教学案例、论文集。

3.汇编学生书法作品集。

4.成立英语社团,开展专题辅导讲座。

(三)理论成果

1.通过教学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无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利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选用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学习的信心、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和学习欲望,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2.创设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题展开以后,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轻松教学课堂环境的创设

浓郁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

良好师生人际环境的创设

3.丰富教学内容,分解技巧训练,注重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题研究论文获奖。

二、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虽有一定的收获,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多,这主要体现在:

(一)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学英语无用的现象,因此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不大。

(二)学校教师整体研究氛围不浓,教师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走得仍较缓慢。

(三)由于各种综合的原因,课题研究经费有所欠缺。

总而言之,现在制约课题研究进展的障碍主要有三:

1.课题组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亟待加强。

2.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还有待加强,学校教师的研究方向还需更具针对性。

三、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思路及安排。

基于以上几点,我校英语课题组成员与学校领导经过认真分析,制定了下一阶段(x年9月—x年6月)的研究思路。

1.认真总结前一段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制定下一步研究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做好课题实施阶段的研究。

2.本着师生共建的原则,集合师生中的优势力量,广泛收集有关课题所需要的素材资源。

3.下一阶段研究目标:

学生方面: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能阅读理解英语,提升学习英语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

教师方面:

提高教师钻研教材、整合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改进教学方法,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式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学校方面: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4.下一阶段主要研究的内容

开展一系列关于英语阅读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培养方面专题讲座、培训,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采用图式理论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来进行英语课堂教学。通过课题前期的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集中培训、研究学习等,以教研组为单位,整合资源开展集体备课,设计导学案,理论与猜想—交流与合作—实践与活动—差异发展学生、教师的提高过程,确定了“自探—教学案,参与—创设条件,共研—合作交流,实践—提高能力”的基本结构。

设立英语社团,开展有关朗读、书法、演讲等方面的比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加强校本教研力度,强化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极力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聘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

6.下一阶段研究步骤安排

课题组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课题督导,组织,协调相关的研讨活动和实验活动,进一步重点搞好基础性研究和探究性研究,为应用性研究奠定基础。

(1)进一步搞好探索性研究

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完善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目标,如知识技能的规定,过程方法的揭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坚持以探究学习为主,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重点展开对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研究。继续研究如何编好适合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校本教材。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相关的研究问题,针对课题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

(2)顺利开展应用性研究

将研究的各项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反复的尝试与修改,使教学环节安排逐步趋于合理,使研究目标趋接近。将所收集的资料素材资源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初步建成专题学习资源库,并用于教学实践,在应用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继续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个案分析、专题研究文章或研究论文。完成英语阅读课录像资料及测试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本阶段中,课题组将深入班级进行听评课活动,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汇总研究进展情况,交流经验与困难,安排课题下一阶段评估的有关事宜。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18

一、学期达成的研究目标

这一学期,我课题组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初步研究,发现我校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模糊,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处于零状态。只有在研究中发现了问题,才会促使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本学期,在二年级重点进行了课堂教学的自学指导,以带动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同时,在低年段积极推进语文活动,以此为平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形成了简单的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帮助他们养成初步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形成基础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期研究重点

1、自主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

2、加强课堂指导,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围绕课外自主阅读,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竞赛活动。(整班朗读、讲故事比赛、写读后小记等)

4、课题组成员各司其职,组织好分管活动并随时收集过程性材料。

三、学期研究主要收获

这一学期,我课题组主要依托“课堂研究”和“阅读活动”,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学研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对教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了提升。

课堂:

本学期,我课题组围绕《培养农村低年级学生初步的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在低年段及三年级开展了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研究,增强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外主动阅读的有效性,逐步积淀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xx老师执教的《学棋》第二课时教学中,始终执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这两个徒弟跟秋学下棋,是不是都成了高手呢?”当学生用文中的语言交流后,宋老师追问:“读到这,有没有什么要问的?”利用课堂这么有限的时间,给学生提供质疑、释疑的平台。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这样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xx老师执教了三年级的《古诗两首》中的《绝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时,不光要求读准、读顺本诗;还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了解什么叫“绝句”,诗人简介,写作背景等。课前预习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得到了检查和补充。在其中一处教学环节中,全班学生分成男女生两大组,根据诗意,结合图意,联系背景,分组完成了文包诗的创作。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堂的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活动:

在20xx年xx市“迎六一”讲故事(演讲)比赛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我校计划在5月18日下午第二节课开始,举行校级的选拔赛。届时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辅导教师若干名,秀的选手将代表学校参加全市的比赛。

在校级比赛的前夕,为了让参与的面更广,低年级的老师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课外书中选择喜欢的故事,利用课余时间,借助拼音,自己读准、读顺、读熟;并自己试着把故事讲下来。这一做法正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表现欲 望和读书兴趣,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能有模有样地说下了故事,有的学生还加上了可爱的动作。

于是,低年级的老师一合计,利用每天的晨会十分钟、课前五分钟,让胸有成竹的孩子走上故事讲台,绘声绘色地讲自己的故事。虽然话说得不够通顺,语气比较单一,但是每班还是有选手脱颖而出来参加校级比赛。

校级比赛如期举行,有舞台背景,有音响设备,有主持人,有数十位评委,各班选手按签依次上台。整个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表现尤为出色:语言流畅,语调恰当,动作自然,让台下的评委老师不住点头称赞。

众望所归,捷报传来,我校派出的一年级和六年级的两名学生均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虽然参加本次市级活动的人选只是凤毛麟角,但是,借这一活动的东风,让低年级的学生激起了自主课外阅读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得到语言积累和表达的训练。

刚开学,低年级的教师就根据“关于举行20xx年xx市小学低年级整班朗读比赛的通知”精神,紧锣密鼓地组织学生进行整班朗读训练。读教材,读《补充读本》,范读,培养助手领读,课堂精读,课外自读,让每一个学生都声情并茂地读起来。5月25日的早读课,学校组织评委到班现场观摩评比。在6月5日的市级比赛中,我校的一年级两个班均获得了“市优胜班级”的荣誉称号。这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和有效指导,更离不开学生积极的朗读兴趣和良好的朗读方法和习惯。

另外,利用时节特征,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找春天、吹蒲公英,让学生画画、说说、写写;根据年级特征,记录自己的读书感受,可以三言两语,写得好的印上小红花作为奖励。

因为有了这一研究的课题,参与的成员在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中不断思考着。何露娟老师撰写的《低段词语有效教学一二得》、徐丽萍老师撰写的《探求低段童话教学的核心价值和教学策略》,获20xx年xx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

四、下学年打算

1、下学年,课题组将根据年级特征设计预习卡,根据预习卡严格执行,并跟踪预习卡的完成情况和收集。

2、为课题研究服务,改革课堂教学研讨的模式,让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得到充分地体现。

3、有计划地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出示阅读书目,自主选择。既有个人自由读,又有整班共同读。要有读书记录卡,要有读书成果汇报。

4、鼓励课题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力争在各自负责的领域有所突破。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19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情感诱导,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能产生动力,要使学生喜欢美术,首先要让他们喜欢老师,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动作,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美术。热爱学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力量。教师的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进而把对教师的爱转移到学习上,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信息量大、传播方便。它不仅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感知。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灵活的加以运用。比如我在上《精美的邮票》这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声图并茂地展示了古今中外的各种邮票,让学生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认识。既给学生提供了素材,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材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对益智活动的兴趣和美术紧密地结合,情趣盎然,深得学生喜爱。比如我在上四年级《登山游戏》这课时,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想一想、画一画、赛一赛的多种学习活动过程中自主学习。既激发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遵循儿童学习美术的生理特征和心理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儿童心理发展告诉我们,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和发现,体验美术创造的乐趣。如在一年级《我的新同学》一课时,利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音乐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朋友并观察好朋友的`长相特征,寓教于乐。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采取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对美术的情感和态度,以鼓励、改善和促进为主,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愉快,从而更加乐于参与美术学习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努力寻找适合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为今后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20

课题名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

负责人:刘X 成员:刘X 所在单位:高新第X小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日益科技化、国际化的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对大量的信息能独立判断、有效筛选、整合使用,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高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并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人。当前我们的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亟待提高。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遇事处理也不够高效。简而言之就是“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关心,对物不爱惜”。

相应的较科学的、完整的、稳定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就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一种指导思想,能加速人对问题的处理速度,推进信息的高效传播与创新使用。培养人文素养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任何一种专业训练能够完成的,它是各学科综合教育的结果。信息技术虽然属于科学技术性学科,但它与其它学科一样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课堂上适时渗透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就成了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为此,我们确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这一课题,在实际的教学环境创设情境与问题,整合多学科信息,让教育更多地成为一种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主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即让学生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培养出完整、和谐的人。我们相信,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多样性、直观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等特点,必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电子白板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2、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养,就是社会人所必需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关爱等有机统一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体指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这一课堂教学实验的涵义为:以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主要主要场所,形成特别教学模式,通过有效地设计、自然的渗透人文知识,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优化学习,以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让学生学有所味,学有所得,同时并促进信息素养的形成,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促进各学科的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减少或拒绝不良信息侵蚀学生心灵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有道德地使用网络信息的高尚情操及合理选择及使用网络中有助于自主学习的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探索学生在信息技术工具使用创新思维的形成。以特长为导向,兴趣为依托,主动探索信息技术工具的奥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方法

课题采用实验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比较与评价等方法开展研究。

(二)研究时间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xx.5——20xx.9

1)确定研究对象,搜集相关学习资料。

2)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3)撰写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4)进行实验前检测,做好实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试验前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2、研究阶段:20xx.9——20xx.2

1)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2)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

3)按时参加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4) 随时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适时调整研究方案。

5) 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归类整理,如教育叙事、学生学习感受、教师教学反思集、课例、课件、课题学习资料集等。

3、结题总结阶段:20xx.3——20xx.4

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展示实验教师个人博客,交流、推广实验研究成果,邀请课题组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验收。进行现状问卷调查与分析。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展示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人文素养的成功案例

2、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照片资料

3、撰写教师论文、教学反思

4、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21

一、提出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调查数据证明,诵读中华经典文化这一优秀传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古典文化日趋衰退,古诗词峥嵘岁月已经“流水落花春去也”,几乎成了昨日黄花,默默向隅而泣。

究其原因,社会环境、教师因素、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改革等是上述情况存在的主要弊病。上述原因,使我们的古诗文教学黯然失色,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也是轻描淡写,而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古诗文在缺失“情感”的人们眼中变成了光秃秃的汉字,是那般的索然无味。“无为而教,无为而学”、“教之道,无教也”便成为当今每位教师古诗教学的重要突破口。如何“以诗学诗, 以诗悟诗, 以诗解诗 , 读诗用诗”,是我们为人师者应思量的教学之重要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一百六十篇诗文。提出这个标准的主要原因,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积累,通过积累,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丰富古诗积累的主要方法就是大量诵读,根据古诗特点,要以一首带多首,不断拓展诵读空间。因此,为了弘扬经典文化,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丰富古诗的积累,我们提出了“双主”古诗接龙式诵读学习研究的校本课题,以期达到以诗读诗,以诗悟诗,以诗解诗,读诗用诗的理想境界。

与此同时,学校也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确定了各自的分工,具体如下:

(一)课题指导:(提供信息,指导帮助)

(二)课题领导小组:(领导、监督课题研究的进展与实效,为课题的研究护驾保航)

(三)课题研究小组(行动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

高效、明确的分工合作,为课题的顺利提出和立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撰写方案,培训教师开题研究。

20__年10月,由课题组的谢称发校长执笔,撰写并完善了《基于“双主”的古诗接龙式诵读学习研究》实施方案。并编印了《疯狂背古诗》的校本教材,随后,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工作。

(一)培训形式多管齐下。

1、强化专家引领。“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专家对课题组教师的专业理论的引领,使其对“双主”古诗接龙式诵读学习研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前提,奠定基础。 请进来的专家有:赣州市电教馆的胥经华馆长、于都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段爱华主任、崇义县教研室的小学教研员黄德新主任、赣州滨江一小的科研室主任艾琳老师等等。同时,分期分批地派课题组成员至北京、南昌、赣州参加学习,课题组成员均得到专家的专业引领。

2、抓好骨干成员的培训工作。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推荐、选拔课题组内的骨干成员参加县、市、省组织的各种各样的培训。骨干成员外出参加培训后,要及时培训本校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在多次的参加培训与组织培训中,快捷、有效地提高骨干成员的理论水平。谢称发、曾朝晖、李声华、郭晓锐、段瑞琼、陈秋玲、梁慧英、万海萍等都多次外出参加培训,也多次培训他人。

3、借助教育教学杂志、报纸培训教师。

课题组成员要一期不落地订(阅)《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两种教学杂志,动员经常性地阅读《中国教育报》、《教师报》、《江西教育》、《赣南教育》等报纸或杂志,而且每天必须写学习体会或作摘录,每学期的读书体会或摘录不少于两万字,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交流、展示。学习成效显著的学校给予一定的奖励。借助对教育教学杂志、报纸的学习,普遍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二)、培训成效卓有成效。

因为培训切合教师的实际,而且培训的形式灵活多样,关注了培训的有效性,因此,培训使课题组成员很快地从传统教学的藩篱中跳了出来,革新了教育教学思想,也扎实有效地提升了他们是文化底蕴,激发了他们进行古诗教学的兴趣,习得了许多古诗教学的技巧。在此期间,不少教师相关的文章在各级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在各级刊物中发表。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罗马城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当然,教师的教学素养、文化底蕴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做好《基于“双主”古诗接龙式诵读学习研究》的校本课题,还需要在接下去几年里让老师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并进行历练,也离不开专家的引领。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1、重视后续的理论培训。注重在实践中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培训,用生动、活泼、具体可感的教学实例来引领课题组成员掌握、运用好“双主”古诗接龙式诵读学习研究理论,不断提升课题组研究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底蕴。

2、在总结这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调整和部署好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3、发动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教师们行动起来,引领学生背诵古诗、爱上古诗,为达成课题研究目标而努力。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22

20xx年已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悄然远去,而我进行的教师个人课题研究也已开展半年有余。现趁寒假空暇,对这半年的研究工作作一个回顾与总结,汲取其中成功的经验,发现自己的失误与不足,以便对新一学期的研究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一、端正思想,勇于尝试,不断进取。

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在我们恩施自治州尚属首次。课题研究总结。因此在任务下达之初,大家都有一种畏难情绪。但我转念一想,这就和我们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样,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能够借鉴,但摸着石头也完全有可能过河。就算只能取得点滴研究成果,其实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收获与提高。端正了思想,则充满了信心。所以我勇于申报了一个自己觉得既有必须难度同时又能对自己有所促进有必须研究价值的课题——农村小学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研究。

当课题取得立项以后,我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导,集中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用勤奋认真。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去开展研究活动,以期取得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成果与进步。课题研究总结。但当自己真正融入其中的时候,却又惊喜地发现: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卓有成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循序渐进。

在20__年春季学期的最后进行课题申报以后,我首先在暑假期间对一些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原先在口语交际课程中的感受和困惑,听取他们对此课程的交流和推荐。然后据此写出了《学期初调查报告》。

对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课程的现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我在开学初期,经过认真地思考和准备,拿出了自己对本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为研究工作的具体开展指明了方向。

进入研究工作的实施阶段后,我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用心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新颖搞笑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在不断的练习中去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潜力,同时也为我的研究资料带给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让我能写出具有必须价值的经验总结文章。

三、勤于耕耘,善于发现,颗粒归仓。

经过半年多的辛勤努力,虽然没有取得值得炫耀的重大研究成果,但点点滴滴的收获却不断涌现。学生的口语表达潜力得到了较大地提高,而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我根据自己的一些小小发现,还写出了经验总结文章五篇,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供同行们和其他社会人士交流斧正。

进入寒假以后,有了必须的空闲时间,我便抓住机会来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透过网上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杂志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写出具有较深刻思想价值的读书笔记。作好这一些准备工作,我对自己在新一年的研究活动就更充满了信心和力量。

当然,由于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因此存在着或这或那的错误和不足就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研究的范围还不够全面,研究的方法也不够科学,甚至还没能取得像样的研究成果。但这一切都不能让我退缩,因为我相信自己的选取是正确的。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23

《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是我校结合教学实际于20xx年5月提出并申报的课题。近3年来,在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尽管它是一只羽毛未丰,举步蹒跚的丑小鸭,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方案中2-3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接受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

我们通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通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能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4、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24

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让教师学会放手,以学生的学路来设计和实现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主动自觉学习。教师只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学生不仅有良好的学业成绩,更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本领学会学习。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构建新的教师角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

1、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2、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式、任务型、问题式的教学方式。从学情出发,以学生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能力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研究进程安排:

20xx年2月至3月:提出课题,并进行可行性认证。

20xx年4月至20xx年1月: ①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收集各类原始材料。 ② 提出具体措施,开展有效研究,整理典型案例。

20xx年2月至20xx年1月:结合上一阶段课题开展的情况,开展反思活动,改进实验方法,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20xx年2月至20xx年1月:继续开展的课题研究,同时,收集好实验数据和素材,做好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

初二数学成绩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二: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提出有待解决和重视的现实问题,论述本研究的价值或重要性)

一、 研究背景

初二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幼儿园三年的学习发展状态。作为初一到初三的过渡期,学生的成绩是在初二开始拉开距离的。从摸索的初一阶段进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后,有些同学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以为初二是幼儿园三年里最轻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丰富课外生活和发展兴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导致学生学习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幼儿园二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同时它还波及和影响其他一些学科的两极分化,使一批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起始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学习成绩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同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勤学苦练,因而继续保持优异成绩,进入良性学习循环。而有些同学随着难度的加深及兴趣的减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学习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优等生的越学越好,及学困生的越来越差,便形成了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就是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本课题作为西安市教科所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20xx年度的小课题,研究进程必须遵循《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研究要求和实践安排。

第一阶段(20xx。9):组建团队,选题申请。

依据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布的《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围,我们自愿结合,组成了以杨艳玲,李莎为负责,曹珍珍、李海智、杜静、王俊彪参加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经小组成员商议和讨论,自主确定了本课题,并有课题负责人填写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报送我校教研室申请报送立项。

第二阶段(20xx。9——20xx。10):立项培训,准备开题。

参加教研室小课题统一培训,学习《西安市小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认真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书籍,思考、讨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计划,填写《西安市小课题实施方案》表,准备参加作为基地学校的统一开题仪式,获取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20xx。10。20xx。4):分工协作,实施研究。

1。调查研究:采用谈话和问卷等方法,弄清两极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负责人:李莎

2。行动研究:用最新的理论,针对我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新的教育行动方式,实现师生双向协调的一致性,确保行动结果的绩效。负责人:李海智 王俊彪

3。经验总结:边操作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课题结束。 在此阶段完成结题报告。负责人:杜静 曹珍珍 杨艳玲

第四阶段(20xx。4—20xx。5):申请结题,准备答辩。

1。准备结题材料。由杨艳玲负责健全小课题档案袋一式两份,填写《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并将课题结题报告发到微博里,请求学科指导专家组负责人审核结题报告,并签署同意结题的初步意见。

2。准备答辩材料。

(1)检查结题材料;

(2)准备答辩提纲:

成果阐述、研究过程、初步成果,后续问题

a。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b。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过对学困生心理问题和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时总结对策,使学困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成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目标。

⑴ 阶段成果: 通过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如两极分化的成因、学困生的转化、防止两极分化对策等)的初步认识,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论文等。

⑵ 最终成果:收集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研究,得出最终成果,形成论文等材料。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2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xx年6月申报立项了《高中政治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省级课题。20xx年9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本学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新光学校前身是南平造纸厂职工子弟学校,现为省级、体育传统示范校,也是南平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由于我校与南平市少体校联合办学,承办少体校学生文化课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延平区定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源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与素质的差异明显,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质差异更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学生讨厌老师,老师看不惯学生的现象广泛存在;老师体罚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结合我校实际,在我校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我校新一轮课改的关键环节点,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的着力点,也是我校“外求发展,内抓管理”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打造一支师德高、技艺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该课题的研究存在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该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必将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力图寻找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是我校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对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反思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及产生师生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师生关系建议,寻找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

第一步,通过采取师生平等对话方式,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走近教师,赢得学生对教师起码的信任,为下一步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解读心灵,沟通情感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步,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抒写心路历程,拨开成长中的迷雾,解读学生心灵,指点迷津,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平台,最终实现师生间零距离沟通,构建和谐校园。

(二)研究阶段的划分、阶段目标及成果形式

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适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问卷调查,反思研究。发放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2、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资料,了解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教育对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对话交流,让学生走近教师。教师从细微处入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沟通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4、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解读心灵。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就交给老师,老师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最终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

5、案例跟踪。要求实验教师平时注意观察,重点跟踪几个实验对象,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每学期写出几个案例,课题组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

6、在高中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每学年开实验课一节,并收集教案和课件,刻录光盘。

7、设置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卡,对实验学生进行成绩和思想表现的跟踪,采用学生自评和家长、老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QQ、博客、邮箱等,畅通师生沟通渠道,指导学生擅用网络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9、课题组教师每学年撰写师生关系构建或和谐课堂教学的论文一篇。

10、定期检查,重视反思。为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效进行中途检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写成阶段性总结,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进行成果交流。

四、课题管理及进展情况

1、20xx年5月26日,我们召开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会,会上对该课题的来源及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阶段划分及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的组织管理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指导到位)、“四加强”(加强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档案管理)。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和申报工作。

2、20xx年9月,为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现状以便更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并撰写了《目前我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报告》。

3、20xx年9月10日,利用教师节的契机开展一系列构建师生关系活动。设立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主题班会,畅通师生对话渠道;开展吐露心声活动,以文字为载体,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开辟学生心语,小报和板报专栏,加深师生情感交流。并收集学生的小报、学生心语、学生作文、学生黑板报、主题班会教案;刻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题班会光盘。

4、20xx年10月15日,召开课题推进会,邀请进修学校的莫云萍老师到校指导课题研究。

5、20xx年11月6日,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并印发教师教师忌事忌语,应事应语的材料。以转变教师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理念,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

6、20xx年11月16日,高中年段召开家长会,改变以往教师讲,家长听的模式,采用座谈会的形式,教师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优化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为师生关系的和谐不断创造外部环境。

7、根据我校高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措施的实验,课题组教师已写出两篇有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8、20xx年3月开始,我校一方面通过学生心语、师生座谈、学生小报、社会实践、家长会等形式继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收集相关的材料;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政治课堂和谐教学模式的探究上,以力求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学期来我校高中开展五步教学法实践,该模式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设适时点拨—共同归纳创新”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9、20xx年4月—5月我校参加高中课改优质课评选活动,高一政治教师以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和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片区一等奖和市级一等奖第一名的突出成绩。

五、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的重点工作来抓。由于此课题是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时常发生的矛盾冲突引发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校园,直接关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协调分工,责任明确,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学习,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居高临下”、“一切都得听我的”等旧有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之教师对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方法简单、情绪急燥,导致教师言辞、行为过激,师生间冲突对立。为改变教师简单粗放的教育方法,我们在实验班级学生中收集教师平时在训斥学生时常用的有伤学生自尊心的忌语,经过整理编辑为《教师忌语100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此项活动极大地触动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净化了语言环境,规范了教师用语,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

(三)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活动,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开始摆脱对成年人的完全依赖。很多学生都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由于中学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为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实验教师们努力尝试着各种与学生沟通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还是写“学生心语”的形式。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以保密、尊重为原则,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就交给老师。这种方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

一开始学生不太信任老师,不敢写得太实际,太诚恳,后来实验教师向学生: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点秘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试探,学生有了“安全感”,老师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学生们愿和老师用日记交流了。问题严重的,老师就找学生谈心、开导,问题不严重的就给学生写下批语,也就是留言。学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也可以给老师提出批评,师生在日记中交谈,在日记中理解。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26

一、选题的主要理由,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理由

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面对信息时代的初露端倪,WTO的加入,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未来社会实际上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必将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教育现状,我们要“科教兴国”,就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改革和创新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学习和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故选择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演讲实践能力这一研究课题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正式交际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突出语言的实践性特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口语演讲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让学生感到英语学了就能用,从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

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演讲实践能力的研究作为单个研究点,业已引起部分英语教师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有教师撰写了一些研究论文,作为课题专项研究,我们课题组将以本校小学部为研究单位,立足于校本教学研究,结合本地区的学生学习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本校小学英语教学的口语实践模式,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学生语言学习的综合技能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持续性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四)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如何让学生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英语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英语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研究如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的教学方式。

3.研究如何从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出发,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演讲实践能力,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

(五)预期研究成果

1、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学生英语口语实践能力衔接研究。2、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3、过程材料论文。

(六)本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时间安排,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1、课题组织成员学习教育专家对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论述等,学习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了解当前的教育形势及要求。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自编调查问卷,请本校科研室的老师审定。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1、分别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

2、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和材料。

3、撰写调查报告。

4、学习理论,运用理论指导课题实验。

5、以调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研究教育对策开展课题实验探索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1、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

2、收集、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3、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二、课题的成果形式

l、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现状的调查报告英语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2、培养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

3、相关附件,如录像、光盘、照片、实物等。

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三、四、五年级英语教师本课题研究的参加者,都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完成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组长(负责人)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组织工作,制定总体研究计划、各阶段的试验研究方案及撰写调查报告和结题报告。

课题组成员,在本课题研究中负责课题实验,制定调查问卷及测试量表,撰写各阶段试验研究报告。

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的分析处理,英语实践能力现状调查测试,教育对策的研究、实验均由全组成员参与进行。

本课题参加者都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完成研究工我校拥有资料齐全的图书室、现代化的校园网络,

能通过互联网查找、搜集各地有关教育科研的信息及资料;还有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可供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可在配置高档的电脑室进行科研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处理,为本课题提供现代化的科研手段。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27

题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多位目标、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生成……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然而,我们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试图体现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但静心反思时总觉得有许多缺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实验。

三、研究的目标、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方法。

2、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获取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子课题设计:

1、学习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可行性。

2、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媒体运用的有效性……

3、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4、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包括板书设计、习惯养成、位置移动、引导点拨、课堂总结……

5、开展多元化的数学学习评价。

研究重点: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通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教学的观念: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过程

实验时间为三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3)

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2)实践探究阶段:(.3—.11)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实验的总结阶段: (.11—.12)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②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③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具体措施的反应,努力做到“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2)观察法: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第一时间的记录和描述。

(3)比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师,平行班对比等,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4)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学后调查,把握当事者的感受和课堂教学实效获取“定性”与“定量”的双重资料。

(5)个案法: 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采取提高效率后的成果。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 部分教师理念异化为目标,在隐藏目标的泛化、扩大化与多维目标的整合中迷失方向。

(2) 热闹的“多言堂”、频繁的合作与讨论,使得不少课堂“形”聚“神” 却散。

(3) 部分课堂过分地拉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下降。

(4) 过度地依赖学具操作、数学知识泛生活化的现象,造成学生数学化思考缺乏,阻碍着课堂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5) 不少课堂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与课堂的生成,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畏首畏脚的现象和被弱化的趋势。

2、创新之处:

我们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与新课程密切接触几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题目变活了,错误变多了,分数变低了”。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我们从农村小学的视角出发思考着。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用数学的眼光捕捉信息、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起来是很困难的。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和实践体验性,很多家庭作业形式也由原来的书面作业转变成操作实践性作业,有的则需要在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难实施见效。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及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或实践活动往往由于学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师或个别学生的演示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无法亲历实践的过程,无法在操作中观察、分析和体验。动手能力弱在农村小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某些老师仍然迷信于题海战术,高耗低效,让学生练技巧出成绩,把学生当作盛载知识的容器,当作彰显自己教学业绩的筹码。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

总结出较系统的、可操作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切实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公开课 XX年5月

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由单向发展向综合形延伸。 竞赛、检测 XX年9月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培养出区教学骨干2~3名。 证书 XX年6月

教科研理论成果突出,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0篇以上。 发表 XX年12月

最终成果

建立完善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体系,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论文集 XX年6月

培养出市、区教学骨干2~3名,区学科带头人1~2名。 证书 XX年6月

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居全区前列,在全区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 竞赛、检测 XX年6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专业引领:

聘请教研室领导等作为本课题的顾问,定期来我校做专家讲座,听实验教师的随堂课,进行随机检测,与其他学习的班级做比较研究。

2、优质团队:

由学校领导、教导主任、区骨干教师、区教坛新秀、优秀一线教师组成。

3、管理经验:

我们提出“确立效率意识 ,促进师生发展;强化系统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规范意识,保证研究质量”等课题开展组织策略。探索实践课题实验的激励机制,可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4、理论基础:

课题参与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等均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前期研究比较到位,已有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获奖。

5、经费保证:

学校能提供课题实验所需的经费,保证给予方便。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28

20__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批准立项的通知》(教高司[20__]40号)文件精神,由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高林教授牵头,山西吕梁高等学校、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相关同志共同组成课题组,承担了《高职高专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原则的研究》(编号I04-2)课题研究工作。

在四年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建立了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主,各参研单位分头实践、共同研究的工作网络,确立了始终坚持四个“紧密结合”的工作思路,即:将课题研究与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课程基础理论研究与高职教育特点紧密结合,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将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紧密结合,在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成功开发出了“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及其开发方法”,简称VOCSCUM课程及其开发方法。该成果目前已被教育部采用,成功运用于四类紧缺人才及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两年制高职专业课程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目前本课题已顺利结题,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总多分、定期研讨、引入外智、加强交流”的网络式研究工作机制,构成了兼顾区域性特点与一致性特点的课题研究团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灵活有效的组织与人力保障。

课题组成立后,课题负责人高林教授及时召集各参研单位课题负责人共聚北京,认真研究了教高司[20__]40号文件及本课题《项目任务书》要求,研究确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人员组织安排与分工、研究工作进程计划等重要事宜,初步达成课题实施方案和项目研究计划,并向教育部项目主管部门正式提交了《项目研究实施计划》。

针对课题组成单位分处不同省市、对应不同行业且各校高职课程改革起点不同等特点,课题组确立了“一总多分、定期研讨、引入外智、加强交流”的工作机制,成立总课题理论组和9个专业实践组。理论组由北京联合大学牵头,成员由联大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各参研单位课题负责人组成,平时分头开展研究,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与讨论,研讨阶段性成果;专业实践组以联大为主体、各参研单位推荐一个专业参加试点,构成由9个专业实践组组成的课题实践网络。要求各参研学校专业实践组根据总课题组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子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确定参研人员、工作进程安排与工作分工,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高职课程理论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时,在北京联合大学设立课题秘书处及课题秘书,专门负责与各单位进行联系与沟通。

这种灵活切实的研究工作网络,在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这一工作网络,总课题组先后组织了五次课题研讨会议,及时沟通信息,确定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交流阶段性成果,研讨共性与难点问题。各子课题组积极参加研讨,发表学术观点,山西子课题组在课题结题阶段还对研究工作报告提出了重要的补充意见。课题组还依托这一工作网络,在研究的重要阶段,组织专题学术研讨会,介绍和讨论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将本课题组阶段性研究成果提交专家及同行讨论。20__年6月24日,本课题组与其他两个同名课题牵头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上海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发起,在北京联合大学召开了三课题组联合学术研讨会,交流了各自在高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成果。会上各课题组提交论文多篇,进行学术交流数场,内容涉及职业分析理论、课程设置原则、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学习理论等方面,就共同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本课题组在研讨会上提出的不少学术观点得到与会同行的密切关注。通过这些学术交流与研讨,课题成员得以了解和熟悉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起到了“引入外智,激发思考”的重要作用。各专业实践组负责人参加了这些研讨,并分别在各自专业课程改革基础上,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进展。具体情况详见各自课题结题报告。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个“紧密结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创新机制与需求导向机制。

1、始终坚持“将课程基础理论与高职教育理论紧密结合”,用课程基础理论、原理与方法指导课题研究全过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研究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而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更多开始于学习国内外已有经验,在基础理论的支撑上比较薄弱,本课题重点在于课程模式和方法研究,其理论支撑问题就成为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是一般课程理论的分支学科,因此课题组从一般课程基础理论入手,组织相关成员认真学习了课程理论、课程研制方法论等相关著作,认真研究和探索课程研究的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始终注意用课程的基础理论、原理与方法来指导研究与实践的全过程。同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初步探索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框架,并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若干理论观点。

2、始终坚持与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考虑到本课题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课题组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并作为课题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作为课题研究的牵头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始终注意将课题研究与全校16个高职重点专业的课题体系改革紧密结合,于20__、20__年先后组织了两批校级高职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__年,明确提出要“打破以学科理论教学为本位、为目标、为标准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以能力或以素质-能力为本位设计教学过程;从专业改革入手,以明确专业目标需求的核心(关键)能力或(核心素质和能力)为切入点,设计教学过程和课程体系”,确立高职重点专业教学改革项目11项,将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作为高职重点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20__年4月-6月,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16个高职重点专业课程负责人培训班,分别邀请杨金土、余祖光、吴岩等专家教授做专题报告,介绍国内外高职课程改革的前沿研究成果。与培训班同步,启动了高职课程体系改革试点项目申报立项工作,引导各专业负责人与骨干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组织交流与研讨,启发思考,鼓励改革,确立高职重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项目8项,要求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支撑专业核心能力、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与教学环节建设,将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推向深入;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中与形成后,首先在其中6个高职重点专业进行了试用。

与此同时,各参研单位都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别选择相关专业作为本课题的实践依托。如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畜牧兽医专业、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在会计专业、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在法律专业分别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试点。这些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一方面为课题组研究我国高职课程设置现状提供了直接、真实、充分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也为VOCSCUM课程开发方法的形成与试用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基地。

3、始终坚持“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紧密结合”,积极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高职课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需求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致力于面向产业的职业人才。正如学科系统化课程无论研究与实践都必须有学科专家参与一样,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研究与实践离不开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课题组最初主要由来自学校的专家和教师组成,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吸收产业专家参与研究的重要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先后邀请了来自ATA(全美测评技术有限公司)公司、信息产业部等行业、企业专家进入课题组参加研究。ATA公司是一家以开展国际著名IT厂商技术等级证书考试和开发各种考试平台为主的国际知名考试公司,其证书反映着国际IT业最新技术水平,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专家是课题组的企业代表。信息产业部是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与规划部门,也是信息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制定部门,其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专家是课题组的行业代表。研究中我们共同开发了面向大学生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29

从20xx年xx月份至今,半年时间快过去了,我们课题研究虽然只有两位老师,但我们认真分析调查研究,团结协作,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近半年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1、在课题实施之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我和课题组成员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美术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跃升。同时,我们还有所分工,收集有关课题的资料,为课题框架构建完整、充分、饱满的'躯体,保证课题的质的完美和量的统一。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实验老师均已具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大部分教师具备了课程资源规划与设计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整合能力、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学生的视野也得以拓宽,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养成。

2、建立健全研究制度。每周五上午在办公室进行课题的商讨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首先从我校图书室借来了大量书籍,通过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研教改信息。其次通过网络搜集了很多国内外的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增进横向交流。

3、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学习。网络交流、展示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课题需要,我们建立了课题网页,及时上传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这种方式,使得课题研究更有说服力。

4、在20xx年4月25日,我们还邀请了分管课题研究的校长、区教研员、少年宫老师以及我们的美术教研组长共同为此课题进行开题论证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二、 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由于是课题研究的初探研究,加上课题组成员研究经验不足,几乎都在探索着进行课题研究,因此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向有经验的老师虚心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奋斗,不断摸索,寻找适合我们学校美术课程实施的发展道路。

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老师的努力拼搏下,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将不断地完善课题方案,继续将课题研究进行下去,相信,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科学的方法,有了研究的热情,我们的研究最终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30

一、课题研究的是个什么问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包括问题提出,背景介绍,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理论依据等。

二、课题怎么研究出来的。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指导思想等。

这个部分的陈述,要使人感到你在研究过程中,研究目标合理、有效,研究内容具体实在,研究步骤安排科学规范,研究方法得当。通过这个问题的陈述,突出使人感到确实有几条重要的研究经验可以给其他主持人借鉴。

三、主要的理论性成果和实践性成果以及成果的影响。

不仅要具体陈述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等,还要表述成果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和实际的效果。

例如《职业中专“学生健康成长工程”实践与研究》自我鉴定意见

一、课题研究立意较高。该课题研究坚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当前职业中专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依据以德治国的方略和学校教育的现实要求,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不断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与育人途径,并把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实践,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和扩展,进而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整体改革实践。

二、课题研究思路明确。该课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研究主线,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成长的个体性、微观性、过程性、动态性以及教育的导向性、制约性等进行动态的分析和研究,并建立了与中专学生相适应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体系,进而对素质教育理论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和相应的完善。其理论框架的核心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使成长主体在必需和尽可能完善的成长条件的激励、引导、保障和规范作用下,在价值体系、智能水平、身心状态、思维模式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持全面持久、优质高效、积极主动、自主充分、愉快和谐的成长态势。其操作体系的核心是:依据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调动一切教育手段(包括教育行为、机构、投入、场所设施、人员、内容和活动等),挖掘成长因素和潜力,激发成长需要和动力。通过科学的导引、制约、激励等机制的作用,实现学生成长的目标。课题研究的思路清晰,通过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构建,增强了学校教育的科学性、实践性、有效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措施得力。该课题的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程,由学校一把手亲自主持,并整合了学校的一切教育资源,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达到了最优配置,而且还构建了科学的督导和运行机制,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四、课题研究成效显著。在四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我们始终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关于德育的一系列文件为基本依据,以科学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形成了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经过实验,进而得以全校全面推广,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学生的整体素质已大幅度提高,毕业生安置连续几年均实现了优质就业,就业率为 00%。该课题研究的成果还具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它不仅对职教系列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还可以为各类学校教育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3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这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传承各兄弟民族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继承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源于其独特的精神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乃是本民族基础的文化识别标志和精神财富,是族群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内驱动力。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一方面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命题。传承彝族歌舞,是一个对民族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对彝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王马寨村委会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悠腔”的传承基地,王马寨小学95%以上的学生都是彝族,学校教育理应肩负起彝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研究传承彝族歌舞,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彝族优秀的歌舞移植到学校教育这个大花园里,为多样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教材、更多的色彩,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一)国外研究动态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国际研究,具有多元文化因素。在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国外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理论支撑主要是跨文化教育,一般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教育,其中多元文化教育一般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为保障持有多种多样民族文化背景者特别是少数民族和移民等的子女,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并使其独有的民族文化及特点受到应有的尊重而实施的教育。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xx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后,随着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研究成果日益增多。例如:罗骏《云南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个案研究》、张应军《传承彝族文化,助推和谐建设》、《扬武彝族烟盒舞保护和传承模式初探》、红秀《红河彝族花灯歌舞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彝族民间歌舞艺术》、王雁《彝族民间歌舞在文化转型时期的生存与发展》等等。对某一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成是一个极具文化凝练的积累过程,从文化角度来看,人们对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相对较为广泛。在民族文化教育与传承方面,则主要有王军、董艳主编的《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汪立珍在《民族教育研究》20xx年第6期上发表的论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普丽春教授《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往研究成果主要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加以描述、分析和论述,但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彝族文化的成果为数不多,尤其是以彝族歌舞传承的学校教育对策为主题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有待深入。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一个民族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乃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民族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民族在其文化消失之时也就是其民族消失之时。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主流文化对弱势文化和边缘文化的侵蚀。导致许多民族传统文化发生着急剧的改变。彝族是我国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776、23万,广泛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云南占其总人口五分之三以上。彝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和蕴藏着丰富文化资源的民族,在其曲折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毕摩文化。彝族歌舞是我国民族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学校教育中研究彝族歌舞传承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探讨民族教育发展的出路和改革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可在理论上拓展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新视域。学校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不仅是一种把被长期忽略的各民族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可在实践中扩展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王马寨村委会是彝族聚居地,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悠腔”的传承基地,王马寨小学95%以上的学生都是彝族,学校教育理应肩负起彝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研究传承彝族歌舞,将彝族优秀的歌舞移植到学校教育这个大花园里,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难点

(一)研究内容

1、研究本地优秀的彝族歌舞,明晰保护和传承的重点内容。

2、研究传承彝族歌舞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重点

传承彝族歌舞的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难点

一是课题研究者需要对彝族文化,尤其是彝族歌舞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优秀彝族歌舞的传承,需要擅长彝族歌舞的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但我校教师对彝族歌舞了解、研究不多,当地难于找到合适的指导专家。二是优秀彝族歌舞的传承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我校教师流动性大,作为课题研究又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课题研究有效程度的准确判断存在一定的难度。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1、立足学校,研究起点恰当。王马寨村委会是彝族聚居地,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悠腔”的传承基地,王马寨小学95%以上的学生都是彝族,本课题立足我校实际,着力于传承优秀彝族歌舞的实践研究。

2、点面结合,研究思路具体有效。本课题从调查本地优秀的彝族歌舞出发,明晰保护和传承的重点内容,进而研究传承彝族歌舞的途径和方法。

3、阶梯推进,研究过程螺旋上升。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兼顾,坚持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以传承优秀彝族歌舞为宗旨,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为目标。

(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分析法、个案法、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2、调查法。本课题采用访谈等形式与专家、民间艺人进行联系,从调查本地优秀的彝族歌舞出发,明晰保护和传承彝族歌舞的重点内容,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分析法。分析研究方向,提炼研究策略,找出经验,矫正偏差,完善研究方案。

4、个案分析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研究,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提炼可行性策略。

5、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组织主研和协研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研究水平。

六、研究步骤及主要措施

本课题起讫时间为20xx年8月——20xx年8月,为期两年。

1、制定研究方案阶段:20xx年8月,广泛收集资料,分析本课题已有研究成果,找准切入点,拟定研究方案。组织申报课题。

2、课题启动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完成文献收集整理,撰写开题报告。

3、课题研究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

(1)聘请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

(2)由课题组负责人与其他成员相互搭配,分头前往云南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石林彝族自治县等彝族聚居地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对彝族优秀歌舞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和记录整理。

(3)明晰保护和传承彝族歌舞的重点内容。

(4)在校园内广泛开展传承彝族歌舞活动,并将其设置为地方课程,聘请擅长彝族歌舞的专家进行教授。研究传承彝族歌舞的途径和方法,,撰写中期调研报告

4、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收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课题研究总结,编辑系列研究成果,举行结题活动。

七、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郭润:策划课题的各项研究活动,主持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及督导、协调工作,负责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

课题组成员白灵芝、钟士红、何花、白家发、郭磊落:

1、为学校收集和提供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典型经验和案例,提供相关的资讯。

2、收集和发现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专家、民间艺人进行联系和协调,收集、整理相关课题资料。

八、预期研究成果

开题论证报告;课题实施方案;案例;论文;专题片;光盘;结题报告。

九、条件与保障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王马寨小学地处王马寨村,王马寨村委会是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沙悠腔”的传承基地,这种浓郁的民族文化对学校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

在人员上: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扎实的功底。

课题负责人郭润:彝族,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从教23年,其中具有23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曾任过上街路小学校长职务,现任王马寨小学校长职务。工作踏实、能吃苦,爱学习,勤思考,敢探究,对彝族歌舞有一定的研究,有组织能力和研究能力,能组织和承担此课题的研究。

顾问张士旺老师:曲江中心校书记,具有多年的从教和领导经历,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和研究能力,能指导此课题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都是小学高级教师(何花小教一级),具有大专学历,多年从事管理和教学工作,是学校骨干教师,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肯钻研,乐学习,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业务素质和团队精神都很强。他们都具有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领导高度重视,支持此项课题研究工作并亲自参与,学校会尽可能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研究的时间和学习的机会。

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一)可能遇到的问题:

1、初次接触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

2、受教学任务和社会评价的影响,参与人员的研究热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

2、各成员之间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共同解决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使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32

从20xx年11月开始,我们语文组进行了“高中文言虚词学习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历程中,我们本着以校为本的原则,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这个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着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经过近10个月(20xx年11月——20xx年7月)的努力,课题研究第一阶段顺利结束,现对本阶段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认真对待,稳步推进

1、组织培训课题研究的教师。利用网络、专注自主学习,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积累业务知识,并做好业务笔记。

2、确立了实验班,实验教师。开展以实验班级为主体,非实验班级配合的研究,并撰写了调查报告以及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成绩对比分析。

3、开展学生文言虚词学习调查活动。制出调查问卷,在各班开展调查活动,最后汇总并撰写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课题研究。

4、坚持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注重问题课的研究。围绕高中文言虚词学习对策的研究,坚持集体设计、实施于课堂、教学反思、师生评价的模式。丁家余老师负责做好听评课安排和记录。

5、初步建立较规范的研究档案。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

二、预期研究成果初见成效

1、充实了理论,转变了师生观念。重视学生,调动和开发学生潜能,使文言虚词教学有针对性。

2、体现了以校为本的特征,解决了我校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实验班(重点)和非实验班有记录与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能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去。

4、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形成课题研究的共识。

三、成果与结论

高中文言文虚词教学在我校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这对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也给课题组的老师很大的压力,怎样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为我校的语文教学再上新台阶而努力,是摆在每个课题组成员面前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四、改进和发展方向

当然研究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大而不实的现象,反思不深,不能勤于总结的现象,听评课中同伴互助不强的现象。下一步认真开展研究活动,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规范研究形式,细化量化责任目标。第一阶段工作有困难的存在,也有收获的喜悦,下一步我们课题组成员将扎实工作,再接再厉,继续深入研究,为提升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服务。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33

一、问题的呈现:

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一直以来是我们在实践中困惑的问题。“新课标建议我们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我曾在作文教学中耗费了不少功夫用来指导、批改和讲评,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打开学生的作文就会发现,仍然有生编硬造,内容平淡的现象。而学生的日记却比作文的内容写得真实,在一定程度上能表达出学生真实而朴素的感情。于是我进一步研究了日记与作文的关系,认识到生活日记是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生活的表现,也是擦亮文笔的磨石。但是由于以往对学生的日记关注不够多,加上学生普遍懒得动笔,没有写日记的积极性,日记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能在指导学生写好日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动笔以及不断积累生活、不断琢磨文思文法的习惯,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于是我确定了自己的实验研究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希望能把学生的生活日记与课内作文结合起来,在实践与探索中总结方法,积累经验,找到切实可行的、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

但是在小课题计划实施之前,虽然有教研员的指导和领导的支持,我还是很担心的。因为当时面临着很多问题,比方说: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写;怎样指导学生把日记写好,能坚持写;怎样把日记和作文结合起来等等,课题计划中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只是预想出来的,实践起来会怎么样都还是个未知数。

二、研究的过程:

当我向学生宣布有关本学期将开展写日记活动后,学生有的兴奋,有的惊讶,有的茫然。写啥呀?怎么写呀?写的日记字数少点行不行?我的日记不想让别人看怎么办啊?学生七嘴八舌的问我。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五法。

1、欲擒故纵:陶行之老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于是我要求:只要你不编造不抄袭,可以“随心所欲”。日记可以发表在公开的日记本上,也可以写在私密日记上,随自己的心情就好。”学生紧张的情绪马上放松了,最不爱写日记的袁满也兴奋了,自言自语说:“哦,这么简单啊,行,我也能写了!”就这样,学生们毫无压力的兴致勃勃地寻找生活题材的时候,已经是开始关注生活,开始积极思考了。

2、润物无声:

学生每天的日记按要求只选取三分之二评改就可以的。但是我无论多忙,每一篇日记我都要仔细阅读批改。开始几天,我注意看内容,发现学生除了写游戏就是帮妈妈做了什么,再不就是如何写作业,写完作业看了什么电视,看完电视就睡觉了等等,有的学生好容易找到题材却写的跟造假的似的。针对这些问题,我鼓励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做生活的有心人。我抓住每一个机会,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感悟生活,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遇景则景。记得去年4月23日上午十点多,我们正在上课,窗外下起了雪,大片的的雪花在窗外飘飞,落到地面上又很快的融化,把地面滋润的黝黑发亮,来不及融化的挂在树上,粘在枯草上,真的很美,于是我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投入到雪中,有的学生说:“哦,像棉花糖一样,”有的说:“哇,雪花落在脸上,真爽啊!”还有的说:“雪把我的运动鞋变成皮鞋了又黑又亮了!”引得学生开心的大笑起来。我趁机引导学生从天空到地面,由看到的到想到的,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感受雪的美丽,并且自由表达这场雪独特的美。我随口吟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刚一出口,就有学生抢着说出后半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下提醒了学生,有一个学生大声说:“还有呢,毛泽东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学生情绪高涨。平时不太爱表达的毕玉也若有所思的说:“哦,看来雪也是春天的使者啊!”就这样样抓住机会,既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又引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看似随意,实际上是有意暗示学生去选择有意义的内容。不用我说,当天的日记都写的是雪,虽然写得内容有的侧重描写雪中的情境,有的侧重写雪后的美丽,有的侧重雪中的遐想,但是都表达了对春天里雪的特别的爱,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震惊中外的512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和学生交流过的许多感人的事和有关话题也都被学生收进了日记。

学生逐渐学会了选择材料。学生写出来的日记或多或少的出现错别字、病句,流水账也不少,于是我忍不住要告诉学生他们写的日记的问题所在,“这个字写得不对”,“那句话表达不准确应该改”,“你这个文不对题了”等等类似的话刚说出去,就会发现,不是这个低头了了,就是那个一脸茫然,还有的干脆第二天不交日记了。到第二周时,我简直快要崩溃了,但是冷静下来再想,是不是我急于求成,方法不对呢?我一边反思自己的行为,一边读书学习,在内心不断强化那些教育教学理念,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乐于写,总会有进步的,就像春天那又小又丑的青果总要汲取了日月精华,等到秋天才会芬芳诱人的。我改变了以前的方法,对于过于简练的地方教学生学会“添枝加叶”来修改;表达不清楚的地方,面对面的探讨,保持态度亲切,让学生敢于表达清楚。

修改做不到面面俱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我按计划有侧重点的进行,希望学生既能够有所提高,又不至于感觉到自己的日记太糟糕。这一点我做得很小心。但是很快发现,无论我的态度多好,一味的帮助学生修改,学生并不是很高兴。于是我研究了学生的心里,改变了策略。鼓励学生自习时间阅读修改自己的或同桌的日记,我批改的重点是指出学生日记中的闪光点,如准确的词语、经典话语,模仿来的段落创造性的发挥等等,我都给出标记,以示认可和赞扬。如果日记内容生动感人,立意独特,思想积极健康,我就在日记下面写上鼓励的话,如果日记中流露出消极思想,我就写上对他的理解和期待。

当学生拿回他们日记的时候,我总是对学生认真地说,“题目不错”,“你今天的日记让我很感动”、“你还会进步的!”、“你日记的结尾含义深刻,我很欣赏”等等学生听到这样的话,绝对有成功的感觉,这从他们得意的表情就可看出。这促使我也更加愿意给他们戴高帽子。在总结日记情况的时候,我会说“谢谢你们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分享,你们每个人的日记都能让我感到惊喜,有的日记不仅内容非常有意义,我还从日记中看到了你们诚实善良的心。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但是这么说了之后,学生自然很开心的朝着这个预期目标努力。比反复强调“要语句通顺”“要内容真实”“要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效果好得多。

慢慢的,学生不仅对写日记写作文甚至对其他方面的学习都充满了信心。

4、日记分享:

在第3周时,学生已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了,而且进步很大。最明显的就是错别字日趋减少,无论写什么,表达的得都比较清楚了。但是局限在师生之间和同桌之间的交流,学生的收获是很有限的。日记分享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日记分享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优秀日记的评选,另一方面是优秀日记的阅读。评选优秀日记的过程是“一读、二品、三评”。“读”就是选择自己最得意的最想与大家分享的日记朗读;“品”就是阅读后大家来品评。可以给出修改建议,可以对日记中的人或事作出评价,还可以赏析精彩片段;“评”就是学生投票评出优秀日记和日记成长之星。

每周评出的优秀日记编入《优秀日记选》,并将《优秀日记选》在学生间传阅。学生在读的时候还是发现了细微的问题,来找我修改,我就把这个机会留给读者和作者,鼓励读者和作者经过探讨、切磋后,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允许学生在日记上圈点,谈感受,写评语。这样我轻松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增强了,而且逐渐养成用心写、认真读、反复琢磨、细心修改、品评赏析的好习惯。日记分享这几个环节学生非常喜欢,后来我调整了计划,把日记分享每两周一次改成每一周一次了。

时间长了,学生感受到生活日记是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且每个学生在日记分享中无论是给同伴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是被评上了“日记成长之星”,还是给优秀日记写评语,都使学生进步的同时产生成就感,心灵上得到了满足。

4.迁移引导:

在作文课上,我鼓励学生运用生活日记中积累的材料。有的日记稍加改动就是一篇特别好的作文。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日记与作文的密切关系,懂得了生活日记不同于作文,但是日记和作文都源于生活,都是表达我们真情实感的工具。后来学生的许多好作文都是从生活日记中受到启发写成的。甚至包括神奇的想象,美丽的童话,简短的寓言,儿童诗等。如《孙悟空大战如来佛》、《我是老虎》、《狐狸和乌鸦系列童话》、《淘气的雪》。

当生活日记成了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之后,我把语言的积累和训练提到了重点。因为有时候学生真的是找不到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一方面继续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坚持写读书笔记,另一方面开展“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语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电视广播以及身边学习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的日记里经常出现名言警句和小品里的经典台词

班里有个男生读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之后,在日记里写自己的感想时,就恰当引用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人生的一生老短暂了,你看吧,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再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5、毛遂自荐:为了不断地激励学生写写作的热情,我鼓励学生向《小学生阅读报》自我推荐作品,并且写上推荐的理由,后来我班学生袁满的《花猫胖胖》发表在20xx年9月5日的《小学生阅读报》上,更加激发和带动了其他学生推荐作品的积极性。

三、研究的成效:

1、教学相长。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爱上了写作,养成了勤于动笔的好习惯,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提高了。对学生而言,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发表日记,成了兴趣爱好;修改日记已经成为习惯,日记分享也成为学生心灵沟通的需要,推荐日记为学生走向成功搭建了桥梁。每名学生都写了厚厚几本日记,记录了童年多姿多彩的生活。孩子们经常会对我说,他们老了的时候,也还会拿出这些日记来看的。而那两本《学生优秀日记选编》也受到在校学生及家长的好评。学生毕天元在全国小学生语文读写知识竞赛中荣获了二等奖。

伴随着孩子们取得的这些成绩,我也有不少的收获。不仅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作了读书笔记,撰写了计划开题报告、阶段性总结、以及其他过程性材料。研究了“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的方法和途径”,“调动学生写作热情的方法和策略”等问题,积累了部分教育教学经验,在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我自身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反思总结。回想小课题的研究过程,感到小课题研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这个课题研究来说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许多方面还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许多有价值的案例和有关思考,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及时记录下来,在努力实践之后,才发现积累下来的材料太少,当要把实践中那些零散的材料整理总结的时候,又感觉自己是那么力不从心。但是当我把实践中那些零散的材料整理总结后,我深切体会到小课题研究促进了我的学习和思考,使我总结出要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开始时适当降低要求,激发学生兴趣很重要。

2.平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特别的关注。

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要抓住生活契机。

4.辅助学生修改时一定要讲究策略,与学生交流时态度一定要真诚。

5.必须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保持学生写作热情。

6.定期开展日记交流活动,促进能力提高

7.引导学生有效地把日记和作文结合起来。

8.在语文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生动活泼的语言是写好日记和课内作文的保障。

从08年3月开始到12月末,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我的小课题终于比较成功的结题了。现在我正在研究与这个课题相关的内容。我觉得作文应该是通过一种生动的再现,把事实展露出来,使别人倾听或阅读之后,能得到同样的印象。但能做到这样并不容易。除了有真实的生活,语言是最重要的。所以我确立了课题《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语言,提高作文能力》,在4月中旬日开始实施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并且能够运用到作文中,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同时,在小课题研究中,我还要多读书多记笔记,勤于思考勤于总结。与学生共同成长,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提高研究能力。希望在金色的秋天里,我们满眼都是累累的硕果!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 篇34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研究课标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实施与新课程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贯彻执行崇尚创新的工作精神及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如教学管理。在“教书匠”、“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化过程中,迈出了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做好教师业务学习的改革工作。本学期,我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具体课题,如课堂教学策略、学科专题研究等。邀请市教研室、教科室的专家来校作教科研知识讲座,并邀请了首席教师徐瑞芳校长来我校就教师专业化发展做了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培训、研究、交流等多种途径,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善创新的教科研教师队伍。

2、课题研究与各类公开课整合。

为推进教学研究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开展了各类公开课活动: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各课题组成员能将自己承担的公开课与各自研究的课题结合起来,在公开课中落实课题研究的措施,体现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的作用。

教研组长及为教科室组长。在期初制定教研组活动计划时,明确了本教研组研究课题,根据本组成员所承担的研究课题情况,围绕学校的课题,落实研究方向。在公开课研讨、备课组活动等教研活动中,课题研究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主要分析研究措施的落实,实施的效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本学期,我校遵循“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在学期初定出自己的教研专题,数学组的“问题解决意识”、低年级语文组的“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英语组的“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自然学科的“实验课中实验观察的指导”,还有其它学科也分别根据实际教学制定出了教研专题。各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教研活动内容要围绕自己的专题进行活动,学期末撰写专题论文,根据论文的质量,学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教师进行奖励。

3、全体教师撰写反思、随笔,形成浓厚的氛围。

全体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反思,学校每月由教研组长进行月查,期中和期末由教导处进行检查。通过写教学反思和后记,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而且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从学习理论入手,要求教师每学期写好一篇自己的专题论文,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写心得体会。全校共收到了70多篇教师的校内的教学论文及十多篇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的论文。其中汤群教师的教育叙事《和孩子聊会闲话》在《胶州教育》杂志第五期刊出。

提高教师素质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是课题研究。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们积极支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因为教育活动虽有规律,但这些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运用会有很大不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经验的借鉴也得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研究加以改造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经验,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只有参与教育科研,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我们以课题为抓手,将骨干教师团结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提高,这样可以聚合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