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范文汇总31篇

结题报告范文(精选31篇)

结题报告范文 篇1

初中“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课题开题后,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开题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习内容分为“综合性学习”、“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五大板块。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新领域,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过去,我校语文教师对如何上好综合性学习课,指导学生搞好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也做出一些尝试,但由于没有实践的深入研究和系统的理论指导,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效果不佳。据调查,许多教师把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做,还没有深刻理解综合性学习的真正含义,不能联系本校本地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实践活动。也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教学内容老一套,教学方法凭经验,对综合性学习态度冷淡,急功近利,应付考试,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放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基本点上。基于此种情况,我校语文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通过交流、协作、发表演讲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深化、扩展、创造了与他人的协作化和知识的共享,实现了学生的生成性学习。学生学到的,既有学生自己通过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知识,也有通过其他学习者展示的他们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知识,这些都将极大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另一个目的就是提高教师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推动教师切实有效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力图在实践中探索研究,总结经验,创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系统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3、现代教育特别重视人的发展,重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传统课堂教学已不太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从教育学方面来看,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目的在于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学以致用。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重点探讨老师和学生(七九年级)如何在课内外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具体包括:

(一)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

1.活用文本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表演戏剧,图书馆、展览馆,布告栏、报栏、各种标牌广告,等等。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最主要资源。利用好文本资源,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2.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语文学科不再是其他学科工具性学科,而是能复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结合。

利用当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商南是秦豫鄂三省交界地,融秦豫楚文化为一体;这里有生龙寨、文昌阁等人文景观;这里有雄奇的金丝峡、有名扬全省的上仓坊、玉皇山森林公园等自然风光;有端午、重阳、民间戏曲等文化……这些自然、社会、人文等地方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

(二)探索新型的学习方式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1、实验法:每个年级选五个班作为实验基地,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控制与调节,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2、文献法:广泛搜集整理有关的信息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素材。

3、对比分析法: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角度,对照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对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对比,明确做法的科学性和改进措施。

4、经验总结法:发现提炼概括实验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通过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参加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举办关于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的专题讲座。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3、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教科研方法培训。

4、建立课题指导教师队伍。

(二)课题起动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研讨课题实施的策略。明确分工,并撰写开题报告。

(三)实验阶段

20xx年9月我校确立五个实验班和五个对照班。同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10月份实施教学实践。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基础,在活动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七八年级段以教师主导的活动为主,以口头表达教师要求的活动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想,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表达时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九年级学生能按照教师规定的范围和要求相对独立地完成活动,在规定范围内有自己选择研究、体验对象的自由,有书面的活动记录和认识体会,有活动过程中必要的设计活动和实践服务活动,提倡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基本的调查、资料收集的方法,并注意科学性;同时在学校提供的大的选题范围内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活动,要求整个过程符合科学的一般规律。到20xx年1月底,完成第一阶段的实验,要求每个实验班完成二至三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各实验教师要注意做好活动记录和反思。20xx年2月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例》两则,经验总结一篇,并在全校交流讨论,形成共识,调整完善下一阶段课题实施方案,撰写课题实验阶段报告。实验阶段的主要成绩:

1、对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收集了大量反馈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2、实验教师设计了一些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这些案例收集在校本教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共三册,两本课内,一本课外)中,部分方案在优质课、公开课中受到一致好评。

3、师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并在活动中有许多新思考、新发现。

4、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深入探究阶段

20xx年3月5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20xx年6月,在全校举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新模式”公开展示课,结集编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集》一本,并开始进行进行了课题研究总结。

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探究,实验教师一致认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以及活动结果的展示都应是更加开放的。活动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应该是更加开放的。综合性学习应遵循结合学生实际,在确立活动主题和设计过程时,应体现语文学习的阶段性和渐进性。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教师不能将活动结果作为评判学生的统一标准,也不宜将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比较,分出几个等次来,而应从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情感以及参加活动时的'能力、行为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初步总结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六条原则

1、开放性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时,要摆脱教材的束缚,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与可选择性,活动形式不拘一格。活动结果的表现形式要灵活多样等。

2、自主性原则: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目标的确立,活动形式的选择,都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决定,教师只当“顾问”、“参谋”的作用。

3、综合性原则: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淡化学科界限,强调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体现知识的综合性。通过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水平,体现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把活动结果作为唯一标准,而应从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情感以及活动时的能力、行为等诸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综合性。

4、实践性原则: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并给学生留足体验、探究、讨论、交流、汇报、展示的时间。

5、整合教育资源原则: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使研究性学习、社校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6、面向全体学生原则: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有意识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尤其要给弱势群体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二)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这次课题研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设计并实践了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案例,如“寻找散落民间的珍珠”、“古鹿城探幽”“春天之旅”、“奥运向我们走来”等案例,都能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许多教师反思自己的经验写成了论文,有13篇论文在县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为我校进一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三)提高语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

通过实践探索,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都明显提高。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新课程理念及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论认识得到了升华,彻底扭转了原有的重课本轻生活的旧做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自觉重视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外,还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语文因子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真正认识到生活是个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近两年课题组教师指导学生各类语文竞赛荣获省、市、县级奖励20余人次,教师论文20余人次发表或获奖。学校编印《学生作文集萃》三册,收录学生优秀作文200余篇,较好展示我校学生作文水平。学生自办语文手抄报500余份,也充分展示我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四)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在本次课题研究中,语文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和周边环境,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校园文化等,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极大地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的道理,并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留意生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全新的学习方式深入人心。

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参加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了,参与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分享成功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深入人心,越来越表现出其优越性。

(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校初中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为这部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启发与思考

本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时间较短,有许多问题还没做更深的探索和研究,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如何加强课内阅读教学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联系,达到课堂内外的融合统一?

二是如何使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三是如何更好地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等等。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是成功的。从实践层面上看:它丰富了我校教师的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思路,深入挖掘了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锻炼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使语文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从理论上看:本课题研究形成了指导我校进一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系列理论,虽然还不够系统化,不够完善,但无论在学生还是在教师发展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前景,值得广大语文教师一试。

结题报告范文 篇2

自从我校学习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下发了《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之后,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保证了我校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使学生从繁忙而又紧张的室内课堂中解脱出来,参加体育活动,达到真正的育人育体的宗旨。可是,对于一所西陲边缘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团场学校来说,我校的体育设施资源非常有限,根本满足不了现有学生的需求。但是,我校的课程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的空间。可见,合理开发体育活动资源尤为重要。为此,我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各种课程资源。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正是利用了校内课程资源(包括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体育场地等),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加强了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与能力。以下是我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资源开发与课外体育活动拓展的一些见解:

一、合理开发教师资源,实现学科资源整合。

老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老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大课间体育活动除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实现各学科教育资源的整合。例如,活动期间,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离不开音乐教师的教导;在编排民族舞蹈的时候,学生对于舞蹈动作的掌握,也离不开舞蹈教师排练;大课间期间,对于班级秩序的管理,离不开班主任老师。可见,开展这些活动光靠体育学科是不够的。此外,还要积极开发校内场所和设施,如图书室、实验室、老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社团活动等,校内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课程资源。没有校内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成为奢谈。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热情参加体育活动。

新课程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并按自己的需要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很好地利用了学生这一重要资源。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增进师生情感,团结奋进,丰富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同时对发展学生体能,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脑力疲劳,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开拓课外体育活动,创造活动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兴趣,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我们安排了长短跑,篮球、羽毛球、踢毽、乒乓球、体育游戏等。通过参加活动学生得到了锻炼。小型竞赛是非常适合少年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深受学生欢迎,不仅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而且活跃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荣誉感及集体主义精神,我们根据季节变化开展比赛,以单项分散为主,有班级队列比赛,小足球比赛,跳绳,长跑比赛,广播操比赛等。同时,创造性的开展一些有特色体育活动,例如:1有趣的瓶子。(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空矿泉水瓶子,可用砸、滚、拼、搭等方法进行活动。如:保龄球、砸瓶子、换物接力、盖房子、把瓶子当成障碍或目标进行游戏、掷远、套圈等);2神奇的报纸。(每位学生准备一张报纸,可用顶、翻、踩、折、掷、踏石过河、纸飞机、过障碍、接力跑、翻斗龙等);3各种动物的爬、走、跳。如:狗熊爬、鸭子走、螃蟹爬、虾子 退、青蛙跳、兔子跳等,可练习,也可进行小型比赛;4短绳游戏。(每位学生准备一根短绳,可用夹、甩、拉、拼、折等方法;5用短绳做游戏。如:踩蛇尾、抓尾巴、拼图、掷准、拉力赛等);6游戏(贴烧饼、跳皮筋、阳光伙伴等);7长绳。(每班两根长绳,可进行各种方法的长绳练习。如:单人单跳、双人单跳、加减跳、童谣跳、双绳跳等);8素质练习。如:立定跳远、扶膝直腿走、踮脚尖走、高抬腿走、高姿俯卧撑、连续深蹲、原地高抬腿。

四、合理安排校园场地,严格监督学生安全。

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体育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遇到阴雨天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

以上所述是我的一些见解。总之,开发校内课程资源,要遵循实效性、因地制宜等原则,尽可能多地用最少的资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一切有利于有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结题报告范文 篇3

我校组织开展的“在小学数学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是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课题立项批复:宜教科规计[]2号)市级课题,该课题组于x年3月正式接到批准立项书。两年多来,课题组依照总课题方案,在做到领导到位,人员落实,经费保证的前提下,认真组织开展研究活动,重点对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运用教材情境和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进行了研究,在小学数学情境运用和创设的有效性方面探索了一点可借鉴和推广的经验。课题组按期完成了实验任务,现将实验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让同学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战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笼统性和小同学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规范》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从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动身,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同学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是同学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创设教学情境,不只可以使同学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同学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笼统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发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同学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同学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3、是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现状与教师专业生长的需要。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已引起普遍重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同学的心灵,充沛调动同学的既有经验,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但遗憾的是,当前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为现状”与“理念境界”的差异颇大。如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过于华丽,“情境”成了扮美课堂的亮点,课堂缺少数学思维含量;情境的设置过于牵强,有的数学教师为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和会甚至影响同学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图的运用缺少方法,新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情境图,图中所出示的数学信息往往是比较零乱的,缺少连贯性,怎样让同学组织这些较为零乱的数学信息,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情境图,老师手足无措。可见,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同学主动学习,是一个亟需探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1、领导重视,举措得力。该课题组领导高度重视,宜昌市教研中心的罗善彪老师亲自指导该课题研究活动,并多次听取课题研究情况汇报;西陵区数学教研员梅红英老师负责牵头,亲自主持该课题研究;学校校长、教学副校长也亲自参与该课题研究活动。学校保证了该课题的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和实验教师的到位,还积极承办区域性该课题研究活动,在校内还建立了一些激励机制,如:建立科研基金,重奖实验取得成果的实验教师;采用了一系列倾斜实验教师的得力措施,如减轻一些实验教师的工作量,在外出学习、参与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和在职务晋升、评先、加级等方面优先考虑等等。

2、加强学习,提升水平。课题成员静心学习,品味书中的滋味,研究教育的内涵。注重扩大视野,博采众长,延展知识,积“小流”以成“江海”,不时的厚积拓展课题成员的教育文化视野,增加了底蕴。我们采取了灵活读书形式,自学、集中辅导学、区教研员指导学相结合。学习中,课题成员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围绕研究主题网上学习。学校还定期聘请学者、专家来校讲座,介绍教改动态,以开阔教师视野,拓展知识面,为课题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理论支撑。建立了互动式反思沙龙对话。每一个课题成员带着感悟、困惑和疑问,作为研究者来参与沙龙。在这里能够自由地进行交流与思维碰撞,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从而建立更高层次的共识,推动课题研究。课堂实践注重:

①课前集体备课——挖掘教材的内涵。备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同学——考虑如何从同学的学动身,教给学习方法;备教师自身,考虑对相关知识的拥有量。

②课中和谐教学——展示天地课堂。课堂实践中,课题成员充沛认识到:只有课堂实践注重“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即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的经验、兴趣喜好,把课程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就能体验课堂的丰富多彩,体现叶澜提出来的“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

教学反思教学——直面课堂中的缺乏。每一次教学实践后,我们总是组织课题成员进行反思评价,先组员交流反思评价,再请有经验的专家和领导做总结评价。有“同课异构”案例反思、课题重点问题研究反思。反思评价时,课题成员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缺乏。许多中肯的意见在反思评价中不时传出,促进了课题实践的良性循环。

3、课题活动,丰富多彩。在三年多的课题试验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5次作为市、区课题研究的现场会向全市、全区教育局领导和老师们观摩。组织开展实验教师有关课题优秀论文、教学设计竞赛活动;组织开展了实验教师情境运用和创设情境案例搜集活动。组织同学开展了数学日记竞赛、数学小报展示等学科活动。

三、研究效果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教材中教学情境的研究,在如何有效的应用主题图和练习中的情境图方面提供有实际操作价值的胜利经验和具体做法。通过三年多的扎实研究,课题组在小学数学情境运用和创设方面探索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些收获:

(一)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的主题情景图

新教材出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同学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吸引同学主动观察,更为我们教师的优秀教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那么,怎样才干合理的利用主题图情境呢?有以下几点战略:

1.深入领会内涵,理解主题图情境的意义,掌握教学目标

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深入地钻研主题图,切实掌握主题图的含义是使用好主题图的前提。“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沛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实现的教学资源。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干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课堂才是有效的、精彩的。

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乍一看,主题图展示的是手工书上做风车的步骤,但结合单元教学,从数学的角度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主题图所展示的各个环节就是一个图形变换的过程,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变换过程。理解了这个深意,我们的教学就这样组织:课前让同学在家里做风车,并提出要求,即注意观察自身在做风车过程中图形有什么变化;课堂上,同学边描述,教师边演示。描述时要引导同学从图形变换的角度讲解,例如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把一个角的两条边对折成两个三角形,并把多余的长方形局部剪去,展开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由于圆形的变化比较隐蔽,所以我们可以让同学拿出自身课前所做的风车玩耍,引导同学观察风车转动的运动轨迹,进而总结各种图形是可以互相变换的,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主题深意的,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考虑,掌握知识,才是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并正确掌握了“主题图”的意图,才干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充沛挖掘主题图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培养同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同学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同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沛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为同学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刚入学的小同学,他们的想法还很天真,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忽略场景中的数学信息。因此,教师在运用主题图时一定注意掌握好图中的数学价值。

如第二册第18页练习三的第11题是“老鹰捉小鸡游戏图”,让同学根据图提供的条件和问题“12只小鸡,我已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填算式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是这样进行的:先出示这幅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喜欢玩这样的游戏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一听到要说说自身喜欢玩的游戏,小朋友们兴趣可高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一个人当老鹰,一个人当鸡妈妈,其余的都当小鸡。”“鸡妈妈要维护好自身的小朋友小鸡,不让老鹰捉到。”“老鹰要想尽一切方法抓到小鸡”……接着我告诉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的这个游戏中有好多的数学问题呢!瞧!书上的扮演老鹰的小朋友正在想一个数学问题呢,她在想什么数学问题呢?”小朋友们积极地告诉我:“她在想‘12只小鸡,我已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我们会解决她的问题,12-5=7。”然后我进一步启发同学考虑:“假如你是扮演老鹰的小朋友,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想到的问题最多、最好!”

生1:“12只小鸡,我假如捉住7只,还有几只?”

生2:“12只小鸡,我假如捉住9只,还有几只?”

生3:“12只小鸡,我假如捉住12只,还有几只?”

生4:“有12只小鸡,1只鸡妈妈、1只老鹰,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参与这个游戏?”

生5:“一共有14个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1个当鸡妈妈,1个当老鹰,有几个小朋友当小鸡?

……

一幅图中,同学提出了好几个数学问题,列出了算式。假如没有教材的开放性设计,假如教师不去充沛挖掘情境题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假如没有教师将新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哪里会有小朋友们如此之多的思维火花迸发?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一粒种子,给他阳光、雨露,就会发芽。

3.选择恰当的时机出现,发明性的使用主题图情境。

教材在主题图的设计中,尽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信息,为教学的多样性,为教师发明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可能。我们在教学中要仔细钻研教材,对主题图的出现时机需要再三斟酌,选择最有利于教学的时机出现主题图,使它发挥应有的效用。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百以内数的认识”。以“百羊图”为例,王雅蓉老师做了如下教学:

师:(课件展示少于10的小花)这里有几朵花?你是怎样数的?

生:这里有8朵花,我是这样数的1、2、3、……8。

师:你是1朵1朵数的。还可以怎么数呢?

生:还可以两朵两朵地数。

师:课件展示几十朵花,问现在你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几朵花吗?怎么数?

生:可以5朵5朵数。

生:还可以10朵10朵地数。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在数量较少时我们可以一个一个,两个两个地数。数量较多时可以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我们下面就十个十个地来数数这里一共有几朵花。

课件演示10个合成一堆,全班一起数出一共有76朵小花。

师:7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生:……

师:你们才100里面会有几个十呢?

生:100里面会有10个十。

师:请大家翻开书,找到这群羊,10只10只圈一圈,数出这里共有几只羊?

生:(活动后汇报)一共有100只羊。

师:100里面有几个十?一起数一数。

(验证100里面有10个十。)

这样的教学使主题图不只仅是导课的“敲门砖”,而成为了既能让同学联系圈十数数,又能让同学在实际操作中直观赶至100里面有10个十,使主题图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又如彭昱老师上“合理布置时间”,由于小同学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出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同学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同学已有经验,同学处于主动考虑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同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4.改变出现的方式,发挥主题图情境的潜能,促进有效教学

(1)从静态转向动态。如一年级上册P.72“连加连减”的主题图展示的是一个小男孩在喂鸡,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来了2只,又来了1只,现在有几只?静止的画面利用多媒体变成动态的过程,同学就更能深入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

(2)将主题图分层展示。挖掘出主题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基于同学的思维特点,假如将同学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如聂道琴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P2“解决问题”主题图孕含了“看戏、跷跷板、丢沙包、买面包”四个情景问题。教师按各个场景分批出示,引导同学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布置,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同学的探索过程提供思维表象,激励同学探究的热情,促使同学生活经验不时数学化。

结题报告范文 篇4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它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很重要。在体育课中加强德育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又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教师自身素质是德育的关键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绝不能忽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而体育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再示范来教学生,学生都是模仿老师的行为动作。在体育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肃认真,健康而有朝气,通过良好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同时也获得学生尊重。

二、规范体育行为

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始终坚持规范教师和学生的体育行为。例如:上课铃响后,教师吹哨集合,有些同学整队集合不迅速,表现的'懒懒散散,漫不经心;有些同学说笑打闹;有的同学不穿运动鞋。以上各种现象教师如不及时教育纠正,势必会影响体育课的正常进行。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起带头作用。穿好运动服,运动鞋,提前在操场等学生,每一节体育课都认真对待,学生也会认真对待。德育教育应从教师和学生的组织纪律入手,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考勤制度,渗透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为体育课的正常进行作好思想准备。

三、德育在教学中的实施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例如,在体操教学中的“前滚翻”,教学难点是下额紧贴身体,按照体育教学教法,就是教师先讲解动作要领,再做示范动作,学生都不会认真听。可当学生练习时,一个个都胆怯了,教师只好示范,这样一来,就浪费很多时间,老师也很累的,学生还是掌握不了动作要领。对于这种情况,只有先从思想教育入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出原因,学生不敢翻的原因是:胆怯、怕受伤。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做学生练习时失败后的动作。让学生站在垫子两旁,做好保护,就是失败了,两边学生也会保护到他。学生消除了胆怯,就敢于翻滚了,练习起来也很高兴。因此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断进取、团结的拼搏精神。

四、德育教育在室内理论课中的实施

室内理论课时体育课的又一种上课形式,它主要讲授的是跟实践课有关的技术理论知识和运动规则。是学生获得体育基础知识的一个方法。但是,学生对室内理论知识兴趣不是很浓,经常都是,老师在讲台上面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没有起到理论课的作用,还浪费了教学时间。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室内理论课中,可以教学生下象棋。学习象棋,不仅教会了学生一门技艺,也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更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我发现,学校开展的象棋教学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与学校德育的养成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另外一个方面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另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我个人认为,育特长是手段,创新是途径,根据学生特点,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在理论课中,开展象棋课,在学生中逐步形成了“以棋冶情,以棋益智,以棋会友,以棋育人”的教育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学会了尊重与合作,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应变能力和培养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而这些恰恰是学校价值观教育希望达到的教育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课中,都要把德育渗透其中。从而使学生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避免冗长的说教,发挥体育课的优势。这些不是几节体育课所能完成的,他需要学校、社会等多方面不断教育才能收到成效。

结题报告范文 篇5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个性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潜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潜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潜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潜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超多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转成了被动理解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潜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透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用心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潜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潜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潜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资料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潜力。

本课题系苏州市中小学“指导学生自学”微型课题,课题编号1009059,组长:朱建荣。主要研究成员:施路平、郑咏梅、蔡秀兰、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透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潜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透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潜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带给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透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10月:

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

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状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们用心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20xx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xx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20xx年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细致描绘》。

20xx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20xx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20xx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xx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xx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xx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x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

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潜力。

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

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校园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校园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xx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校园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贴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个性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潜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贴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潜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贴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潜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证明鉴赏潜力越来越高。

2.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潜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潜力以及语言表达潜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用心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潜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潜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理解,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潜力,相信他们有鉴赏潜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证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推荐。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简单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用心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能够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透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潜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决定潜力,语言表达潜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构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xx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 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

a、一向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潜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潜力和批评鉴赏潜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潜力培养的途径。

b、一向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资料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到达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潜力。

c、一向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理解批评的潜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透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潜力。

结题报告范文 篇6

我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的。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现在,学校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教师往往对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认识,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发展。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绘画、唱歌能力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同情心和毅力,自信心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情绪暴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索,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课题组研究的内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学生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强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重点:人际交流,学习适应及个性辅导。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年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各年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1、低年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新的学生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兴趣,尝试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2、中年级: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初步懂得社会法规,形成初步的学习方法,学会调整学习心态;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学生交往,学会调节处理人际关系,培养集体意识。

3、高年级:帮助学生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会健康生活,有一定自我监督能力,学会确定学习目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参与社会实践,初步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途径:

1、听取专家的心理辅导讲座,以减少实验中的盲目行为,使研究实验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2、加强与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3、加强教师间的交流,相互启发,以积累更好的经验。

4、多开设体验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研究的方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行为分析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实验周期三年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学习学校总课题方案。

3、确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研究项目,提出研究计划。

(二)实施阶段:

1、按研究计划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开设心理讲座、召开家长会、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等。

2、确定个体跟踪辅导对象(个案),记录及分析行为原因和教育效果。

3、定期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总结阶段:

1、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性课题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典型案例集、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1、确定研究对象,成立课题组

20xx年9月,我校选定了本课题,成立了课题组,确定1—5年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课题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任其平(安师院教育系教授)

课题负责人:王泽润

课题组长:徐一文

课题组成员:潘家宝、舒萍、张丽、叶代娣、朱秀华、钟玲、邹慧君、潘功兰、吴晓潮、薛苇、鲍涛、余丽娟、汪翠霞、刘娟娟、朱启宏、梁兰萍

2、根据实际,实验研究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全面普及,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心理讲座,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与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使全校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了解了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对个人学习、生活乃至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1)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

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了能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我们开展以下活动。

①建立个案库。学校经过班主任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全校的心理辅导个案库成员有20余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常地学习,正常与同学交往,处事能力大有增强。

个案一:五(3)班吴某,大脑有疾患,精神经常兴奋,失控。一年来在年级组教师跟踪教育辅导下,现在能正常随班就读。学生评价:他上课能静心下来听课,下课也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不随便攻击别人。

个案二:三(1)班胡某,性情暴躁,多动,学习不能专心,课堂上行为随意经常无故攻击人。如今学生评价:上课能安静上课,作业能及时完成,鲁莽行为有所改善。

个案三:四(2)班徐某,表现为不与同学交往,平时不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封闭自我。现在学生评价:如下课与同学玩耍,上课也能发言,集体活动表现也较积极。

个案四:四(1)班韦某,表现为个性偏激主观,遇事冲动,以自我为中心,曾因一件小事与爷爷发生冲突,因而举起斧头砍爷爷被及时制止。现在家长评价:与人相处时较友善,学会怎样文明理智去解决问题,能够尊敬家长,遇事愿意与家长沟通。

……

②举办专题讲座。为提高广大学生调控自我行为的能力和素质,学校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指导学生调控自己的心理。安师院教育技术系任其平教授,致力于教育研究,他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借助讲座形式与广大学生交流,让学生受益匪浅。20xx年底我校邀请了《知心姐姐》杂志社的编辑来校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她深入浅出的讲解,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③举办心理健康板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展,让学生们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我调控的'方法。

④开设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成长的烦恼通过书信的形式投入信箱,辅导教师能很快给学生咨询回复,引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思想。高年级组的心理辅导教师还组织五年级优秀学生成立了咨询小组,共同商讨成长中的烦恼,通过师生之间的朋友式交流,既解决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成绩不好等方面的困惑,又增强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2)加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并且影响着学校教育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

一是积极创设条件为家长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更多的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懂得如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20xx年聘请了三院保健主任给家长做《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报告;20xx年9月请安师院的严云堂教授为六年学生做《关注学生春期生理、心理教育》讲座,对于高年级学生如何克服心理上厌学、说谎、早恋等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广大家长深受启发。20xx年9月请任其平教授给一年级家长做《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生活》报告。各类专家指导讲座,让广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从而科学地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是利用《家教周报》报纸,心理板报、广播站及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介绍现代教育观,让他们知道减负减什么,家庭的民主气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等有关知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育人观,人才观,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参与的机会,体验的机会,还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宽松的、自由的成长环境。

三是对个别有心理困扰的家长进行案例教育,进行对话,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今年刚毕业的学生王某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与祖父母住。孩子缺少母爱,祖父母望孙成龙要求严格,父亲不关心他还经常打骂,不准他与母亲见面,孩子一度处在崩溃边缘,在校表现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攻击性强,对不利于自己的任何言论存在强烈的敌意,并且有自伤发泄行为,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教师发现后马上与家长联系,结合家教理论向家长陈述利害。提出合理的建议,建议家长正确处理亲情关系。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并对孩子进行不良心理的疏导,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家校合力,该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矫治,学习成绩也重拾升势。

(3)调节班主任工作心态,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班级来实施,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在学校教育管理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将班主任列为课题组成员,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听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学校课题组与教导处一起利用周三的教研会邀请安师院的任其平教授给本校教师进行了《关注心理,关爱生命》、《小学生心理教育》2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任教授就新时期教师面对的压力及如何调试自我心态给教师做了具体详细的心理上的指导,同时就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做了科学的指导,让广大教师深受启发,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这样与那样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成效。不断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水平,学校每学期开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和教育案例分析会,让班级管理工作比较突出、学困生转化比较成功的班主任给全体教师介绍经验,让广大教师在交流中启迪,在讨论中感悟,从而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高我校班主任教师的整体育人水平。

(4)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学科教育活动相结合,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向学生的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①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语文、思品、自然等学科可以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数学、科学课可以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情感;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体育课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

②积极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今年学校积极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创编新童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常常沉静于宽松和谐氛围中。校园里宣传橱窗每月更换一次,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悬挂在走廊间,校风校训赫然省目,墙壁上的学生书画作品一学期更换一次等,这些使整个校园给人一种书香悠淳,洁静典雅的心灵感染,时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校园中央雕塑喷泉,假山浮石,名人雕刻,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和谐优美,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丽熏陶和道德的感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相容的心态。

③在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自己组织,少先队活动孩子们欢迎。我校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不仅提高能力,同时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教育。如针对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开展卫生评比、三好生评比、文艺表演等竞赛活动;又如针对学生从众心理强,热情大方的特点,组织开展献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提高修养,促其养成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理。

八、研究成果

1、构建了我校心理教育的基本模式。

第一,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应为学生服务。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各类学生主体不断发展的心理需要。

第二,心理教育落实到外显的行为上。

学生的意识、情感、意志必然反映到学习、活动、生活的行为上。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意从行为角度评价学生心理素质的变化,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对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进行教育,一方面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班级生活的主要障碍为切入点,确定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为了使教师的行为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学校对教师进行正确教育行为的训练。

第三,课堂教育是心理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学科教学的过程,有意识地在各科课堂学中体现心理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流露失败、无奈的情绪,以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

第四,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学校开展多种专门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挖掘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要有意识地增加各类活动中的心理教育含量,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交互,师生平等融合,重在心灵沟通和心理感悟。

2、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心理教育讲座和宣传教育,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识,自我调节控制情绪,学会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当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问题时,能坦然寻求心理帮助。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下面四点:(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2)、能与周围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乐于帮助别人,尊重别人;(3)、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适应环境;(4)、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三年多来,学生参加各级各项竞赛一百多人次获奖。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研究中出人才,出经验。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心理素质好、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构建学生心理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促进专业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20xx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班主任经验论文研讨会,20xx年10月学校召开全体班主任工作案例交流会。这些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机会,对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多篇班主任论文在市、区交流,钟玲老师案例获市“走进学生心灵”案例二等奖,邹慧君工作案例《点燃学生心的灯》获区一等奖等。

4、编辑了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册。广大家长通过讲座,参与学校活动,极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尝试积极动笔撰写了教育论文。其中夏建利同志撰写的《抓好思想教育,帮助孩子立志》一文获省一等奖,储流杰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心灵的导师》获省优秀论文。

5、近几年师生心理无严重扭曲现象。个案库的成立使学校个别心理状态较差的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他们进步很大,也是我校取得可喜成绩。

6、建立家访登记卡,规范了家访工作。

7、促进了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

几年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师生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和学习中,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学校,安庆市“震憾心灵”教育故事优秀组织奖,国家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子课题学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安庆市示范家长学校大观区科普特色学校及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九、反思与启示

1、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理解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能主动、健康地发挥。因此,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说教,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敢于接受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理话。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是“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

2、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心理咨询工作日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日益受到师生的欢迎。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将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

3、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再培训,让他们有意识的参加此项工作,将会有效地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结题报告范文 篇7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目前地理新课标已明确提出加大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且初考试题也明显在向这方面倾斜,所以无论是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是从应对初考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当尽快大幅度提初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另外,长期以来地理教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反思近几年的教学,有以下两方面值得关注:

1、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许多年,可在现实的教学中,理论的灌输大量存在,教学效果的低下。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我们迫切需要有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

2、由于招收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单纯依靠讲授法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无法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学案教学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正在被广泛而成功的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地理学科同样有着适合于学案教学法生存的土壤,并且地理新课程力倡探究性学习,而学案教学法的主体部分便是探究性学习,所以借助新课程理念及学校初效课堂的推进,加强学案教学法在地理学科教学应用中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积极表达的欲望,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分析的能力,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初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克服传统教学低效的弊端,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成功的学案教学法的应用,必将更加有利于地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并整理相关论文资料,进行理论学习,认真阅读有关学案教学法的书籍及论文,提初自己的理论水平;

2、个案分析法:广泛听取各年级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课,观察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反应或反馈情况,总结培养或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3、问卷调查法: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学生在学案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归纳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分析的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4.观察法:抽取样本,兼顾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观察和分析学生对学案教学法的不同表现,对比分析,不断更新完善。

四、课题研究涉及的主要研究对象

1、周至二中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部分班级学生。

2、湘教版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相关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4月,确定课题,组建课题小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如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案教学法认识情况(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

2、研究实施阶段:4月—5月,研究实施第一阶段,研究课题开题,实施研究计划。分工合作研究课题;集中讨论研究结果,并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集中研讨,提出设想,并讨论其可行性。主要采取措施:积极向学生宣传和介绍学案教学法的有关知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案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来;同时不断改进完善学案,使其能够更适合于我们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予以纠正。

6月—7月,阶段性小结(撰写报告或论文)分组研究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在集中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修订后期实施方案并撰写报告或论文。

8月—11月,研究实施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是研究能得以顺利进行,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题鉴定阶段:11月—12月,课题总结。对各种培养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分类汇总,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申请结题,使研究成果得到认可,并能在全校得到应用和推广。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本次活动以提初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全校推广学案教学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主件:结题报告

附件:教学论文、随笔、叙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课件等。

注:因为在课题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对其进行适当的增减,此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和之前课题申请表中的结果可能有所出入。最终以小课题档案袋里所呈现的结果为准。

结题报告范文 篇8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和新的中小学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决。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2)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和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

(3)个性化写作中科学的思维训练体系。

(4)写作教学和语文课堂的交融、整合。

(5)个性化写作过程中资源的开发。

通过重点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课堂教学:师生民主,氛围宽松,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2)队伍建设:积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学科科研能力水平,为学校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3)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健全人格的形式和发展。

3、主要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和把握学生、老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②文献分析法: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国内外教学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

③行动研究法: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积累素材。

④经验总结法:将在实践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4、课题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课题起止时间从20__年至20__年,具体分三阶段开展:

(1)从20__年10月至20__年9月为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制订方案,明确思路,做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个性化教学”课题相关理论,要求教师教学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2)20__年10月至20__年9月为攻坚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探索语文个性化教学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3)20__年10月至20__年10月为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对各阶段的测试数据、资料统计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实验报告,介绍实验做法。

现将各阶段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1、领导重视,骨干参与,更新理念,深化认识

课题开题后,语文组成员人人参与,深入学习和新的,认真研究“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总方案及实施方案”;课题组教师一起交流谈心得,认识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在沉重的反思的同时,打开了教学的一扇新窗户。

2、结合本校实际,制订课题方案,明确实验研究思路。

课题开题之初,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上好第一堂实验课开始,课课落实,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明确要重视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作为课题的领衔人,我带领全组人员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开展“经典重温”阅读工程

阅读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认为是传播人类文化、吸取思想精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精神境界的最佳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强调学生“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新高考也明确地将十部名著列入江苏省高考考查范围。因此,为学生开列书目,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积累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当务之急。我校语文教研组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三个年级一盘棋,高中三年学生必须有整体阅读的计划。

除阅读教育部推荐的经典著作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天天三个“一”:要求学生每天诵读一首古诗;课前交流一句座右铭;回家向父母背诵一句格言。

2、周周三个“一”:每周写一篇读书心得;举行一次读书会,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和积累;每周一次专题讲座,由语文组教师分工协作,就写作中的基本理论进行指导。

为配合读书计划,各年级在平时及寒暑假的作业布置上特别注重阅读、写作的安排,例如:20__年高一年级布置的寒假作业是

(1)阅读:完成新课程推荐篇目阅读任务——罗贯中的;阅读时需做读书笔记,开学后将举行读书报告会,进行交流。

(2)写作:完成四篇小作,其中两篇为的读后感或文学鉴赏。

(3)积累:完成20首诗歌及其欣赏内容的背诵任务,一天一篇,开学前的作业检测将从中挑选五首进行考查。

为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高二语文备课组于20__年推出文学名著导读系列校本课程。老师们带给了同学们一份红楼大餐,解说了的经久魅力,诠释了。让高二学生走进了文学的殿堂,享受了一次文化的盛宴。20__年12月,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我校举办了“弘毅读书报告会”,学生们就自己的读书经历与思想感悟作了交流。一项项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真正成为了“悦读”。经典的重温,让学生陶冶了情操,放飞了思想,积累了素材,拓宽了视野,成了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20__年由语文组陆纪登老师参与编写的名著出版,成为文科学生阅读名著的辅助资料。

二、营造语文课堂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个性化课堂教学情境

学校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并开设图书角,让学生家中的书籍流通起来。2、挖掘教材中写作素材

高中新教材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是很好的课文,又是很好的素材。整合课本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到作文中去是提高学生作文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此,我校高三语文备课组做了,大量工作,编写了独特的校本作文材料。高三备课组长在20__年我校对外公开教学中展示了这一成果,得到了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

三、课堂内外的整合行动

1、20xx年高一备课组开设了“快乐作文”校本课程,20__年开设了“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在校园网、校报上开设专栏,并定期印发刊物,将学生习作结集出版。

2、邀请专家来校讲学。王力群教授的讲座提高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家毕飞宇、祁智、范锡林的讲座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校电视台定期播放名著的讲解,如“百家讲坛”的精彩节目的播放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提高升华,这些都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3、重组骥江文学社,不定期举行作文讲座、作文竞赛等,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组20__年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三次省作文大赛。在江苏省第六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顾碧阳同学荣获高中组特等奖,朱葭同学荣获二等奖;在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首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我校徐天娇获特等奖,展楠、田晓贝、秦晴荣获一等奖;蔡慧、郭煜、周逸人荣获二等奖,我校被授予了优秀组织奖;在教育厅主办“镇中杯”第七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决赛中,朱葭、田晓贝、鞠云三位同学荣获省一等奖。语文组辅导学生参加省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高三(19)班戴唯、三(21)班常晓丹获首届“高考杯”创新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中学生现场作文决赛中,高一(3)班赵宸艺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20__年11月23日我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第二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选手钱梦姣获特等奖,赵宸艺、唐燕、黄诗婕、孙燕霏、周晗5名同学获一等奖,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的好成绩。我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20__年组织学生参加“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比赛,高三(7)孙熙伟、魏艳波同学获省一等奖,另有二十位同学获省二三等奖。

4、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内知识得以拓展延伸。20__年5月,结合高二所学,全年级举行了诗词名句默写比赛,又举行了“走进经典”唐诗宋词朗诵比赛,学生自己写串台词,自己主持,自选朗诵篇目和配乐,经过激烈的竞争,高二(7)班陈靖雯同学脱颖而出,先后参加了靖江市、泰州市“雅言经典朗诵比赛”,获得了泰州市二等奖。

5、20xx年,在语文组的团结协作下,第二届“高考”杯(华东地区)创新读写大赛复赛在我校成功举行。我校高三两位同学获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名牌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我校两位同学在“苏教国际杯”第九届江苏省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一位同学在“新语文学习杯”第八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七名同学在江苏省“高考作文杯”现场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赵宸艺同学代表泰州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活动,我校被评为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学校。

四、走进生活,重在实践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考察活动。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考察家乡名胜古迹和地名由来、传统习俗、饮食文化等,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众多的写作素材。20__年高一学生利用寒假对靖江店铺名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作了深入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调查报告。20__年汶川大地震后,语文组配合校团委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发起了“写给灾区孩子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倡导学生将视野投向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一)攻坚、发展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

1、理论学习是基础,创新是根本。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交流探讨,并结合学校的课题科研实际做了认真反思。正是沿着这条教改科研的思路,每学期语文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三年来,有数十篇在国家级论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2、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研究主渠道,抓住重点,探讨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探讨个性化教学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好桥梁,我们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将个性化教学理论贯彻到个性化教学中去,这样才能达到经验普及的目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及时总结,并将成功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教学,展示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20__年我组羊琳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20__年我组荣雪飞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20__年羊君老师在省语文优课评比中获二等奖;丁杰老师获泰州市语文优课评比一等奖。黄越前、荣雪飞、羊君、曹成玉、羊琳等老师胜任高中循环教学。

(二)课题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

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实验效应。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实验教师乃至其他教师的教学观念变了,意识到教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能逐步意识到以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多了,青年教师也由一个高起点迈入,在实验中成长起来,能够熟练的驾御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课题实验所带来的教学教研成果是明显的,成绩是可喜的,教师业务素质水平提高了,教学科研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高考成绩稳中有升。然而,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这只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良好开端,在接下来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我们将把“语文个性化阅读与个性化写作教学”课题实验研究精神继续延伸,深入挖掘,拓展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训练思维,个性发展的内涵。

三、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该课题进行了三年,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怎样促进学生由获取知识到形成能力的转化,怎样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个性化教学的评价问题等等,都是我们今后继续要研究的问题。

教改的路是艰辛的,但也唯有这种艰辛才能带给我们快乐和欣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只能作为我们今后继续课题实验的基础,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结题报告范文 篇9

本课题于20xx年三月立项,经过两年的实施,取得了必须的效果。学生改正作业的进取性提高了,学生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了,各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现就课题做出总结。

一、如何培养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

(一)研究现状

此刻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学生及学生家长都重视听课和完成作业,往往都容易忽视订正作业这一环节。订正作业其实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查漏补缺,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小学数学组以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为研究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经过前阶段的研究,我校教师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1、更改了现有的作业评价体系:2、更改了作业布置模式;3、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加强课后反思。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经过教学,教会学生知识,大多数教师把着眼点放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方法上。我们认为,如果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让学生对自我的学习结果负职责,养成对作业中所产生的错误及时订正的好习惯,会到达对当前教学效果增值的目的。从长远来说,好习惯养成了,会让他们的后续发展更为顺利。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已逐渐由只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的思维本事和创新本事等课题上,我认为我们忽略了对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研究:订正作业。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在学校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自主互助新教学模式下,我们小学数学组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的研究。及时订正作业是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预防和矫治学生“学习误差”积累的必要手段。及时订正作业是课外作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景,并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订正作业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情景,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培养这些习惯,从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发展学生心理供给良好的条件。

学生在校内所学的数学知识掌握了多少,能应用多少,往往是经过作业来反馈、衡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结果的检验、巩固,也是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当前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数学作业情景来看,一方面作业的资料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练习的综合性、开放性更强。另一方面学生作业中错误的现象也增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每一天订正的作业也多了。仔细审视当前学生数学作业的订正情景,及时订正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指当天订正当天清。第二层指及时有效地订正,区别于那种“为了订正而订正”、“不及时订正”、“反复订正”的现象。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道练习题,学生在平时练习做过了,批改后教师也讲评过了,做错的同学也订正过了,但当类似的练习再次出现时,许多学生仍会出现与第一次练习时一模一样的错误。分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学生作业订正效果不佳相关。

二、概念的界定

作业订正是学生在教师作业批改后,对自我所做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改正,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影响学生课余生活的时空,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效率是指对时间的利用率,学习效率高的'人不会让每一分钟闲过,不会总犹犹豫豫,这道题该不该做?这个难点该不该问?这个知识讲过没有?仅有效率高,才能在有限的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要想效率高必须做到:

1、要精神高度集中,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学习的时候就应当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把精力集中在本子上、笔上,全身心投入进去。

2、就是有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才能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作业订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减少错误累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及时订正:一是从时间上来说,得到批改后的作业,在他的第一时间改错,就叫及时订正。第二从学生本事来说,只要他把经过努力能订正的订正了,就叫及时订正。第三从学习态度的角度来说,如果他发现自我不懂的知识,能想各种办法主动去解决的,那更是叫及时订正作业。

习惯:人的行为倾向,一种稳定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心理学上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

三、研究的依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订正,在关注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在作业订正中所折射出来的思维过程与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消极的容器,要使学生把人类知识转化为自我的财富和技能,必须自我学会学习,学会评价,学会反思。作业订正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培养学生本事及作业订正的有效性放在重要地位。

1、有效性理论

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不论“效”的大小如何,“效”之代价多少,均须以该活动结果,作为客体是否贴合活动主题需要的依据。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性必须研究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收益可看做学习的结果,安全可看做学习体验,能够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衡量学生有效性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2、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我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其核心是对人知的认知。元认知实质上是描述了人类自我意识在认识调解上的一种功能,活动对象是认知过程。所以说他核心意义是人知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有三点十分关键:第一,元认知是一种认知活动或者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包括两个成分,1、认识、了解、理解、分析等,2、这是一种监控活动,管理性活动。第二、这种活动的对象是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而不是知识本身,第三、认识的对象不是别人的学习活动,而是自我的。不是一般的学习活动,而是特殊的具体的学习活动。我们能够通俗认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结果的再认识,是对原先构成的认知结构的认知体验,进行元认知调控、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并不断重复这种认知活动的一种认知活动。

3、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二胎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到达的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能独一的完成任务,但在人的帮忙下,在团体活动中,经过模仿却能完成这些任务。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最近发展区主要是智力而言,其实在学生心理发展各个方面都存在最近发展区。教师应围绕“最近发展区”大做文章,经过联系薄、周记、作业本、期末鉴定等。让学生看到成功的期望,明确努力目标,获得动力。不断完善自我。加速自我的发展。

四、研究的目标,资料,方法,对象

研究的目标:

1.经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促使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本事,增强学生的自觉纠错本事,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本事,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变得更加聪明,到达“不犯同样的错误”的目的,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

2、经过本项目的实施,减少或避免重复机械的练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本事。

研究的资料:

1、分析学生的订正作业现状与不及时订正作业的各种原因。

2、讨论并制定出及时订正作业的要求。

3、寻找各种提高学生数学作业订正有效性的措施,培养过程中分层进行,持续观察各类型学生的行为,并做好记录。

研究方法:

1、运用代币制原理,进行正面强化。

2、分年级段研究,1-2年级为低段年级,三四年级为中段年级,五六年级为高段年级。

3、自然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行为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

五、实施研究措施

(1)进行课题申请、论证,

(2)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研究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做好前测工作。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实验尾声,进行实验后测,检验实验成果。

六、研究结果

在实施培养学生订正作业习惯的小课题中,给教师的执教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先说教师行为的一些变化。原先教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及时返还给学生,学生能否改错全凭学生自愿。学生能主动改错,教师心里当然很高兴。不能改错或不去改错也不会去深究。此刻教师会给孩子提出明确的改错要求,会检查学生的改错结果。对于没有能按时完成改错的学生,会找寻原因,然后针对性地供给帮忙。在每次批改作业时,会有意识地查看前次作业的完成情景。这样在教师的坚持下,学生订正作业错题的行为也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再说学生行为的一些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部分的学生有了自觉改错的习惯。他们养成了得到作业本后,先看教师的批改意见,发现有错及时改正。学习成绩本身比较差得学生改错困难极大,偶尔不能完成改错是自然的事。适当降低对他们的改错要求,只要能把力所能及的那部分题完成了就算过关,不要给这部分学生太大的心里压力。

最终说说教学效果的变化。因为教师和学生每一天都注重检查自我的教和学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要小看这样每一天改正一两道错题,久而久之,每一天都尽量地没有存留问题,所以带来了教学效果的可喜变化。上期我校数学组的期末考试成绩,在我们片区的五校联考中,各个年级基本是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好成绩。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不要以为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订正错题的习惯,就能够一劳永逸。事实证明,如果过一段时间,教师不在这方面提要求,学生的这个习惯会慢慢弱化的。所以小课题实验虽然告一段落,但对学生订正错题习惯的培养还不能结束,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七、研究结论

如何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呢?

首先,要分析学生不及时订正的原因:

1、不会订正,知识点不懂;

2、忘记订正,或没时间;

3、不想订正,反正教师未作要求,不检查。

然后,要耐心细致抓实学生的订正,促使其养成习惯。我谈几点自我的做法:

其次,强调及时订正的重要性,讲清订正的意义和具体要求,每次学生作业前,提醒他们先订正再做。必要时,能够采取强制手段,或者小惩罚一下,让孩子们明白,作业错了必须要订正,否则就无法过关。

最终,在作业或试卷讲评过程中,一般要求学生用醒目的颜色笔如红笔进行订正,色彩比较鲜明,便于查对,也便于日后的复习。

重视订正作业的批改,批改作业时先检查前一次的作业,如有未订正的,暂时不改,叫来学生当面补完订正再批改。我常问:“你是愿意认真订正呢,还是要教师罚你重新做一遍?”百分百,他们会选择前者。

定期自查互查作业订正情景,一般我每隔两三周布置一次,能够让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互查,或组成四人小组合作互查,避免不订正作业越积越多的现象。

这样做,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比较麻烦,需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养成了及时订正的习惯。

八、问题与反思

1、存在的问题,以后注意订正作业要因人而异,分层要求,个别辅导要尊重个别差异。

2、研究工作应进一步深入,应落实到提高教学成绩上来。

九、参考资料

姚玲芳新课程下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的研究《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年03期

李志自动作业“当堂订正法”《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4年12期

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王先姣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订正质量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学参考》20xx年26期

胡扬红小班化教育中学生订正作业习惯的养成之我见《江苏省教育学会20xx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20xx年

郑福芬论如何批改与订正小学数学作业《新课程(小学版)》20xx年7期。

结题报告范文 篇10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地处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的秦安一幼,有着数量较多的“留守幼儿”,这些“留守幼儿”中的部分孩子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同伴的交往、自我认同、性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究其原因是这些“留守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因此,努力探索符合我园实际的“留守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指导“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加强我园“留守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纠正、防止我园“留守幼儿”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使其健康发展,是解决我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重要工作。

二、课题的界定

幼儿园留守幼儿: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异地务工或经商,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由父母一方、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监护且在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3-6岁儿童。

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幼儿园留守幼儿由于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养方式不科学、父母关爱缺乏、祖辈的溺爱等,出现了性格缺陷、不良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对他们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三、研究的对象

以本园3-6岁的“留守幼儿”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力求通过“幼儿园留守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指导我园留守幼儿家庭进行有效家园互动科学育儿,使在园的“留守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促进“留守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调查、分析我园“留守幼儿”教育现状,挖掘、总结和提炼现有的好的教育经验,探索符合我园“留守幼儿”实际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留守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组织教师对本班家长开展调查,收集我园留守幼儿在习惯养成、个性品德等方面的现状及留守幼儿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的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观察法: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我园留守幼儿一学年的行为习惯发展情况,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访谈法:通过走访留守幼儿家庭收集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课题申报阶段(20xx.7—20xx.12)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方案,明确分工,并成功申报。2.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培训。3.对留守幼儿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1—20xx.12)

课题全面开展,对留守幼儿进行跟踪研究,指导留守幼儿家长科学育儿,家园合力促进留守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整理结题阶段(20xx.1—20xx.5)

1.对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完善、验证,撰写经验论文。2.整理、汇编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编辑课题研究成果集,为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3.完成课题的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培训学习,提升素质。

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理论知识,帮助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幼儿园聘请教研室主任潘茂生和盛万增来园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

2.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集体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基础。

3.召开留守幼儿家长会,学习有关的文件精神,介绍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提高留守幼儿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并请他们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一些活动。

(二)发放问卷,调查研究。

1.对全园36名留守幼儿的现监护人一对一地进行包括留守幼儿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家长科学育儿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

2.分析、撰写问卷分析报告及幼儿园留守幼儿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三)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1.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留守幼儿存在的问题有科学的认识,以平和的心态冷静、客观对待,认识到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在成长,有缺点也有优点,不能夸大留守幼儿身上的某些不足。对培养留守幼儿良好习惯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努力寻找艺术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是倡导和追求无痕的教育,真诚关爱和尊重留守幼儿,保护留守幼儿的自尊心,将留守幼儿放在与其他孩子平等的地位上来对待,在平等的氛围中实施教育与监护。

2.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培养留守幼儿良好习惯。一是生活活动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我们在生活细节中规范、指导留守幼儿,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二是区域活动重视留守幼儿参加活动的情况,鼓励和要求留守幼儿更多地去不同的区域进行活动,培养留守幼儿的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

(四)整理总结,申请结题。

1.整理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教师的成长。

1.教师的观念得到转变课题的研究首先使教师认识到幼儿教师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专业,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也不单单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教师应是家园共育的合作伙伴,是幼儿家长教育观念转变和科学育儿的引导者,是幼儿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养成的促进者。其次教师提高了对专业化发展的认识,明确了各自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并努力使自己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2.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提高,她们在刻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把研究和实践合一,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改善自身的行为,促进其专业化成长。

(二)留守幼儿的发展。

1.健康方面性格内向、胆小、怯生、情绪不稳定、爱哭的留守幼儿变得活泼开朗、能大方的与人打招呼、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固执倔强、攻击性强、霸道的留守幼儿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能和同伴友好相处、知道谦让、合作、分享了;对各种活动的兴趣不高,平衡能力、动作协调性、动手操作能力等较差的留守幼儿在各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提高。

2.语言方面在课堂上能够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和较清楚地表达,愿意并能主动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能够做到说话文明有礼貌、正确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在公共场所不喧哗等,不再有说脏话、粗话的现象。

3.社会性方面留守幼儿开始有事愿意告诉父母或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有高兴的、有趣的事愿意和大家分享了,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不再争抢、独霸玩具,有冲突时能和同伴协商解决,在游戏时有秩序、守规则,开始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了,能够不欺负别人也不让别人欺负自己。

(三)留守幼儿家长的转变。

留守幼儿父母及祖辈的观念都有了极大转变,能够主动找老师咨询科学育儿的知识,主动参与或完成班级的一些活动任务,开始规范自己的言行、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了。他们由关注孩子的认字写字算算术转变为开始更多关注孩子在园的各种活动和游戏情况,开始愿意交流、分享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或高兴的事了,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变得更加亲昵、融洽。

九、课题研究反思

本课题研究虽然探索出了留守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与途径,但不够深入,比如留守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留守幼儿家庭家园共育的策略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影响了课题的研究。针对这些细节我们将不断完善、总结,深入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研究,促进我园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题报告范文 篇11

一、调查目的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是中学生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随着“减负”这一方针的出台,课业负担逐渐减轻,闲暇时间开始增多,这势必为中学课外阅读提供了契机。由于课外阅读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因而了解当今中学课外阅读情况尤为重要,此项研究通过调查目前中学生喜爱的不同读物,分析个中原因,从而进一步了解青年一代的思想素质和文件修养。

二、调查范围

新华书店、三联书店的部分中学生顾客。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30份,收回问卷,除去废卷,其中有效卷280份。

四、调查结果

经调查发现,95%以上的中学生爱好课外阅读,由于偏好的读物因人而异,为便于表达结果,我们只将最主要的调查结果列表显示。

在“您最喜欢的书籍”选项中,男女生不约而同地将“侦探推理小说”放在了首位,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意外,因为这一类的小说兼有逻辑性强和情节扣人心弦等特点,它们对好奇心强的中学生确有吸引力。卡通漫画在男女生中分别占有42%和51.6%,它的广受欢迎,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电影小说在男生中崭露头角,或许将会成为一股新潮流。

仍得到42%的男生的垂青。看来,英雄豪杰魅力犹存。相比之下,女生青睐于古典名著应与其潜在文学情绪和细腻心思休戚相关。

正处豆蔻年华的少女也不会错过时尚杂志期刊。在“原因”选项中,“逻辑性强”和“情节吸引人”在男女生中分别占58.3%和77.4%。这应该是理性和感性思维使然吧。但是“文学性”“哲理性”“知识性”等选项却少有人问津,此类书籍仍未成为主流。在“影响因素”选项中,“个人兴趣”占据了主导地位,的确,当代学生更讲究独立与个性,可传媒影响力也着实不小。初高中生课外阅读既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有不少差异。在“最喜欢的书籍”一栏中,“侦探推理”和“卡通漫画”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生中都雄锯冠亚军;初中生年纪尚小,受到师长引导的影响较多,所以“古典名著”这类正统教育的经典也开始在初中生中倍受瞩目,也有41.2%的得票率。在调查中不难发现,高中生阅读的书籍范围明显比初中生更广,“艺术修养类”和“军事类”在初中几乎无人问津,在高中却有近15%的得票率。

在“喜欢的原因”这方面,高中生的答案更呈现多元化,得票率的“情节吸引人”也仅占61.5%,较之初中的70.6%地位明显下降;此外,“哲理性强”这一原因也在高中占一席之地,较初中上升近10个百分点。从“影响因素”来看,初中生对周围世界的关注比高中生略逊一筹,传媒推荐在初高中分别占5.88%与11.5%,由此可见,高中生更贴近社会,

视野更为广阔。随着题海战术日趋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给予孩子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超过半数的家长全力支持子女课外阅读,必将使素质教育的发展更进一步。对于喜爱的书籍,2/3左右的青少年选择购买,l/3左右采用租、借的方法,家长在经济方面的慷慨解囊,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师推荐课外读物,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大多数学生接受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足以证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为人师表,知识渊博,了解学生,自是的引导者;忧的是,竟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关心,看来家长对这问题的重视程度,比起教师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师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不但可取,而又是必要的,它是一个不客忽视的环节。

结题报告范文 篇12

《纲要》指出小班孩子会讲简单的故事,能自己翻阅画面较大、主题突出、形象生动的儿童读物。可以说"绘本"就非常符合这一要求,它是通过图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其中,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着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起到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而是图书的命脉。绘本到底读什么?又该怎么读呢?

一、什么样的绘本适合小班孩子阅读

不同年龄的孩子其身心发展是有区别的,他们对阅读的需要也是有区别的。从内容上说,虽然绘本都适合孩子阅读充满童趣的故事,但往往因为孩子的生活经验,影响其理解。从情感上说,每个年龄阶段的社会性发展又是绘本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发挥的前提。所以,当我们拿起一本绘本首先需要鉴定一下,它是否适宜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

二、怎样阅读绘本

(一)形式多样的的引入很重要

我选择在孩子午餐后或每周下午的一段时间作为绘本阅读的时间,带领孩子一起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对于孩子来说,这不应该只是一个摄取知识的过程,更多的应该是一个享受快乐,享受爱的过程。因此,丰富多彩的阅读引入方式很重要。

(二)不能错过的三大部分

(1)封面:封面的意义不仅仅是书的外皮,从封面我们能读到很多有趣的东西。有时候,精彩纷呈的封面是引人入胜的开头。

(2)环衬:环衬是封面与书心之间的一张衬纸。在绘本中,环衬往往不只是简单的一张装饰画面。它与绘本内容息息相关,暗示着主题,透露着细节,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这精彩的一面。

(3)封底:很多绘本在你掩上书的那刻依然没有完结,精彩的封底同样不能错过。

(三)形式多样的延伸活动

在教师指导幼儿阅读若干故事后,就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阅读,这时,幼儿会像遇到老朋友那样,在熟练故事的同时,有机会去注意文字和图片中他们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部分,加深故事的理解。当幼儿在熟悉故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创造一些与故事有关的活动来拓展阅读经验。

(1)在阅读区中,教师投放这些曾经大家一起阅读过的故事书。小朋友仍旧有机会继续学习这些故事。教师播放录制好的故事磁带,孩子只要拿着书跟着磁带一页一页的翻,也能看懂故事,从而为幼儿下一步讲故事奠定基础。当一个故事结束,孩子会很快的把手里的图书收好,继续拿出下一本故事书来看。逐渐孩子对故事内容越来越熟悉,脱离了磁带,自己也能讲述故事了。

(2)每次游戏时,班级里的"故事吧"总是非常热闹,就算是出勤人数少的'日子,"故事吧"里也不缺少人气,一些掌握故事比较熟练的幼儿可以做"故事王",讲故事给进入吧里的同伴听,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最喜欢带着"宝宝"来听故事,看到有许多人来听故事,"故事王"讲起故事来就更带劲了。

(3)幼儿在读完故事后,可以加上场景和道具,把故事情节用语言、动作配上相应的表情表演出来。我们的故事,在经过了最初的教师讲孩子听,到孩子自己阅读,阅读给同伴听的过程后,还形成了表演故事的活动。孩子们从演故事的过程中,在说话的抑扬顿挫上,语气表达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不光这些,孩子们还了解到了出场顺序,集体荣誉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在一个小小的故事表演中得到的巨大发展。所以说,我们要相信孩子,做好他们的支持者,引领者。

在幼儿园里,教师采用自主阅读、集体阅读的活动形式,鼓励幼儿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游戏等自由阅读时间选择绘本进行阅读,较好的激发了孩子爱阅读的兴趣。

结题报告范文 篇13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等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内涵。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对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地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调查

2、农村留守儿童孤僻症、社会交际、行为矫正

3、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调查、早恋产生的心理困扰。

4、焦虑、脆弱、逆反、猜疑、恐惧、任性心理状态

5、自卑懦弱、自信心偏低或丧失、行为孤僻的状况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力促留守学生获最佳发展。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利用校园网络联系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陷。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5、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作提炼验证并反思。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4月)

建立课题组:论证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制定研究的总体方案;确定研究的指导理论、目标、步骤、方法。

2、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制定心里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开展课题研究;编写心里健康教育论文,作为教材;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活动,提取案例;总结经验,逐步把心里健康教育引向深入。

3、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2月)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发放问卷,调查研究:首先对我校“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受监护状况进行两类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找出“留守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二)、搜集材料、汲取理论。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购买阅读留守儿童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 (三)、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1、建立亲情联系站。

指定教师建立校园亲情联系站,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让学生有地方说话,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学校成为留守孩温馨的新家。

2、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

通过开展“我能行”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我会做家务;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觉、自律等良好行为。

3、建立代管家长责任制度。

通过结对帮扶,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邀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等,使留守儿童感到温暖与亲情。

4、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

有相当多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即使沟通也是依靠电话(农村现在还根本没有普及网络),但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且通电话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监护人在场,学生难以敞开心扉诉说。也许正是这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使孩子无法充分感到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滋味。为此,我们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将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学生给父母写的信,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鼓励家长、长辈对学生的书信要进行回复。我们要求全校的留守学生,每个月要向父母写一封信,并安排一定的老师对信的内容加以指导。使他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5、“亲情导师制”活动

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亲情导师制活动,将那些在品行或学习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分组安排老师进行重点辅导,导师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①亲情谈心。每周要选择一到二名留守孩子谈心,以心换心。用宽容之心、仁爱之心、真诚之心,唤醒学生的心灵。用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用教师心中的暖暖亲情,萌发学生的亲情。亲情谈话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可以是交流师生的内心感受,分享学生的快乐与痛楚,化解学困生的内心矛盾等等。谈话要有耐性,它不是经过一次谈话,就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潜移默化。②模拟承担父母角色。以父母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和照顾,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如父母,学校是家庭。③指导好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在留守孩子与父母进行沟通时,导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使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更顺畅,更有针对性,收到最好的效果。如亲情书信怎么写,写哪些内容等等,都是导师的工作。

6、亲情诵读活动。

阅读,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优秀经典的美文,不仅文字隽永,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更可使人感动,陶冶人们的情操。我们精心挑选以亲情为主题而又适合小学、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好文章20篇,编印成册,组织指导留守孩子阅读,并写好读后感。让这些文章中汹涌如海的母爱,沉默如山的父爱,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情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让作者对亲情的独特体验深深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品读--感悟--共鸣--践行的效果。

7、开展班队活动。

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针对本班学生特点,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如:读懂母亲、我知道你的生日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学生学会感恩,适时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多渠道引导留守儿童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去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用感恩的心去过滤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抱怨与不快、抵制许多毒害和侵蚀,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纠正自己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懂得知恩图报,与其他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四)理论总结,申请结题。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邀请有关专家对子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经过近二年的努力,在教研科研活动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学校方面:

1.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试和其他渠道,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2.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与讲座。

为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开设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由负责心理教育或者德育教育的教师在活动课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启发和引导,使留守儿童的很多心理问题都能得到及早、及时解决。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引导留守儿童抛弃自卑,鼓励留守儿童树立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立的五自精神。

3.设立知心话信箱与心理咨询。

留守儿童出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班级设立的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班级内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一些情况,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到他们。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4.建立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琐事跟父母进行沟通,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渴望,也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明白父母是为了让他有个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才离开他,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让学生家长与孩子定期保持联系

留守儿童方面:

1、调动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觉化行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4、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5、对平时学习情境中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及时收集,做到随机应变,及时采集、灵活运用。

6、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

理论方面:

1、《我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获县级二等奖)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的对策思考》。(树人网)

3、《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一》(全镇交流)

4、《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二》;(全镇交流)

5、《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全镇交流)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留守学生思想复杂且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学校老师发现;

留守学生问题没有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宣传力度不足,社会配合不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影响教育合力等;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性不足;教师的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经济上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2、今后的设想

开设留守学生实验班;建设流生学生活动中心;建设留守学生服务站(用于节假日留守学生集中活动);深入留守学生课题研究;编著留守学生工作手册等。然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结题报告范文 篇14

【内容摘要】车祸猛于虎,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有人说,动荡年代最可怕的是战争,而和平年代最可怕的是车祸。确实,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刚刚在甘肃省庆阳市某幼儿园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造成了21人死亡、43人受伤的惨剧,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幼儿园和家长安全意识淡薄,各项管理措施的不到位,正是他们的疏忽才造成了那些可爱的小生命离我们而去。一次次惨痛的教训使我们再一次认识到对幼儿及其家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城市各种机动车辆陡增,交通事故频发。据公安部统计,20xx年4月至7月间我国已有2455名儿童死于交通事故,7905名儿童因交通事故受伤,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少年儿童重要安全隐患。每每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哪边又出了车祸,都让我们感到心情沉重。毕竟那都是些活泼可爱的小生命啊!那怎样的交通安全教育才会更有效果,才能挽救更多的小生命,这是一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始,是人生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一生的发展。而幼儿从小就形成交通安全意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以及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以及他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使幼儿能成为明天祖国建设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这是相当迫切和必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目前,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甚多,例如: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日本早在50年前就在小学、幼儿园的教材中添加了安全教育的内容,而且在整个文化中比例占10%,所以这些国家的人们安全意识非常高,一位在澳大利亚居住的朋友讲述那里的交通环境时赞不绝口,没有一个人闯红灯、横越栏杆。在小巷内遇到行人也不鸣笛催赶,只是尾随着走出小巷,这样的文明程度是和从小的教育密不可分的。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也会向他们一样,我们的社会也会进入高度文明的时代。而目前我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了全球的15%!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国家。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10万人,伤残50万人。其中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学生死亡1767人,受伤10098人;造成小学生死亡2656人,受伤10819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死亡人数的3成左右,

80%是因缺少交通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致。

近几年我国对交通安全的教育也逐步的高度重视起来,特别是出台了新的交通安全法规,更加人性化的强调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就全国而言我们的交通环境越来越好,今后我国的交通发展趋势将是道路越来越宽、车况越来越好,因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也亟待提高。所以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也就显得刻不容缓。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就要求幼儿园教育目标必须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生命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实施教育,为幼儿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时代在发展,文明在召唤,使我们幼教工作者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为了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安定,对广大公民尤其是少年儿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而“交通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更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他们从小建立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交通设施,维护交通法规,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幼儿交通安全教育还可以起到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辐射整个社会的目的,从而达到全民动员共创和谐社会的目的。

具体到每个年龄段的研究对象其发展目标如下:

通过课题的实施要能够使三至四岁的幼儿开始具有最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做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

要使四至五岁的幼儿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五至六岁的幼儿则让他们形成初步的品德行为,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实践、练习着各种被社会和他人许可的社会行为,并开始建立“自律”意识。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调查的数字表明,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路的原因造成的车祸占5%,而由于人的原因造成车祸的占95%,其中属驾驶员的原因的占60%,属行人原因的占30%。这些数字警告我们要减少交通事故就必须先解决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一念之差将造成终身遗憾。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解决的问题就是人自身的思想观念的问题,行为习惯的问题,从小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解决交通事故的突破点,也是关乎社会发展进步的大事。

因此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几个方面:

1、调查了解幼儿父母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

2、我园在实施交通安全教育方面的策略和方法;

3、幼儿园、家庭、市交警支队和社会联合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途径;

4、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对家庭、社区、社会的带动和影响。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并通过各种新颖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形成交通安全的意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学习和掌握一些交通安全常识,知道一些简单的道路交通标识的含义等等。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共分了三个阶段来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011年5月)

在这一阶段中,我们组织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学习了国家制定的新《交通法》,了解新《交通法》的有关内容,了解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同时剖析了我园在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隐患和家长及幼儿自身交通安全方面的实际情况。综合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我们更加明确了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其次,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活动内容,并且在全园的小、中、大班中各明确了一个班作为课题研究班级。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这是课题研究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且制定了各项具体操作的内容、措施,确定了阶段性的任务、重点。

其次,完成了对幼儿家长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调查,并进行特点分析,从而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再次,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模式,开展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我们进行了一些比较简单的游戏,如小二班的吴慧芹老师让幼儿进行十字路口红绿灯模拟表演,让幼儿认识了“红灯停、绿灯行”、“要走人行横道”的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了初步的交通规则意识。针对中班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同样采用游戏的形式来对他们实施交通安全教育。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简单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判断这些行为的对与错。这样,幼儿不仅有了规则意识,同时幼儿的人格取向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中四班周燕老师组织的亲子交通安全模拟表演,非常有特色,让家长和孩子们在游戏中形成了交通安全意识。而大班幼儿由于已形成了初步的品德行为,并开始建立了一种“自律”意识。因此,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并和和他们一起制定与交通安全有关的一些规则。这样,幼儿既能建立规则意识,又了解了相应的交通法规,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想像力、创造力、语言表达及辨别是非等多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了发展。

在园长室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还在全园开展了各种各样形式新颖的交通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活动一、听交通警察介绍交通安全知识。我园请来了大丰市交警大队的干警到园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讲座。交警叔叔结合图片向幼儿介绍交通法则和认识交通标志;结合实际事故发生的案例分析,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危险的;还让幼儿和交警叔叔一起指挥交通,通过学习指挥交通的手势,培养孩子尊敬交警、热爱交警的情感;一起学习交通安全儿歌:《交通安全拍手歌》。

活动二、在园结构区中设置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动设施,包括模拟红绿灯、斑马线以及其他交通标志等;又如在班上张贴形象有趣、易理解的交通标志等图片;在语言区设立“娃娃从小懂交通”园地等。这些和交通相关的环境的创设,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活动三、提供实践场地进行模拟演练,在游戏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通过角色游戏将“知”转化为“行”。如开展“十字路口”、“汽车站”等游戏,让幼儿来把学习的交通规则运用到游戏中;又如让幼儿或教师作为交通警察来模拟实践,把所学的交通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游戏中得到运用。

活动四、构建“三位一体”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幼儿园出面协调,与家庭、社区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幼儿园为主、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把幼儿交通安全落到实处。

活动五、教学延伸活动。教师带孩子上街进行实践活动,观察交警指挥交通和为交警叔叔献花、认识马路上的标线和红绿灯、当义务交通员看看有谁的行为违法了等等。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聘请孩子当义务交通宣传员,把交通安全知识告诉爸爸妈妈,监督爸爸妈妈的交通行为是否合法…….

在开展以上活动的同时,我园还注重加强幼儿园周边交通的治理。在交警部门的配合下重点解决我园上下学时段的交通拥堵的状况,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经过整治,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大为改善,每个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都能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此外,在幼儿园的环境建设方面,我们还能突出交通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从十月份起我们就开始着手课题研究的完善总结阶段。我们要求课题组的成员在自我总结的前提下向课题组负责人汇报课题研究的工作情况。在此基础上,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结题自测、总结,完成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和相关课题材料的收集完善工作。最后在报请上级检测、评估、鉴定。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的预期成果已全部达到:

1、完成了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的相关基地建设,其中展室、十字路口红绿灯模拟岗亭等已初步建成,普及了我是小小交警的韵律操,创编了幼儿交通安全儿歌。

2、幼儿园环境建设体现交通安全教育的文化氛围。不管是课题的实验班级还是非实验班级的室内环境都能体现这样的一个氛围,其次园内的楼道、走廊及园内外墙饰等也无不体现出其育人的功能。

3、完善了课题实验方案、结题报告以及相关的家长调查报告等,各种活动照片以及其他相关材料无不反映出我们的工作扎实和具体措施的到位。

4、撰写了有关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的论文2--3篇。

九、存在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课题研究中的存在问题:

1、依靠幼儿园的宣传力量还很薄弱。

2、少数家长思想改变还有过程,只要管好自己和家人就行了。

今后的设想:

在今后的关于交通安全的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宣传力度,让幼儿带动家长,让家长带动全社会,让大家自觉形成维护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为争创交通文明城市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结题报告范文 篇15

“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于20xx年向大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的小课题。该课题在我校研究已逾一年,基本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实效,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概念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探讨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出正确概括和判断;才能正确掌握数学的性质、运算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正确合理进行各种运算,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治本”关键。

通过聚焦课堂,在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把注意力放在概念、法则、定律的文字叙述上,把相关的概念等同于僵化的条文,好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合作把条文中的文字给“挤”出来就完成了课堂任务,接下来主要就是死记硬背加强化应用。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教学现状,明显与我校“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及生命教育总课题相违背,因此我们于20xx年向大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的县级小课题,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后,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学习和分析,了解到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已经引起了不少学校及一些数学专家、一线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网络、书本中已有不少知名专家学者对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数学概念的应用、数学概念的拓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对学生如何通过自主体验、参与建构,最终形成概念的内化等相关研究不多。为此,结合我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我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将数学概念进行内化,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领会新课程理念,努力将践行学校办学理念与自己的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较为深刻的认识,提高数学专业水平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水平,促进教师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寻求一条适合于学校教师概念教学的有效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在“概念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合作意识,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研究内容

“概念教学”的教学现状及其原因,新课程标准下“概念教学”的要求,小学概念教学相关内容系列案例研究,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概念教学”的评价方案及评价依据,探索小学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及有效开展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概念教学”课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进一步认识“概念教学”课教学的有效方式,以及有效开展“概念教学”课教学的原则;

3、实践法。开展“概念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或修正“概念教学”的设计方案,提出新的设计思路,以提高研究的实用价值。

4、经验总结法。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分析,提出有效开展“概念教学”课的方法。

五、研究规划

课题研究总体计划时间:一年(20xx年3月——20xx年3月)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主要工作:组建课题组,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及具体研究方案,申报武穴市级“小课题”,初步确定实验框架,完成实验的布置工作,启动课题实验。

主要成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第一阶段,开始实施课题。具体有:对“概念教学”课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概念教学”课教学的价值研究。

第二阶段,课堂实践研究。对典型性“概念教学”课例做尝试性实验,与备课组教师研讨,提出有效实施“概念教学”课教学的设计思路;“概念教学”课的考试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具体有:完成《小学“概念教学活动”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总结报告;整理案例。

主要成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教学量化评价表》《群体协作研讨概念活动展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讨论文汇编》

3、总结结题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主要工作:整理研究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结题报告》,做好结题准备,学校向市教科所申请结题鉴定。

六、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价值在于探讨、解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这是一种源于实践、基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指向不仅是为了考证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更是为了进一步优化有关数学概念的课堂教学,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出适合于我校师生实际的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设计原则以及评价方案,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一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始终围绕我们的原定研究目标展开进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延伸了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

“共度生命历程,体验重合快乐”这一办学理念一直指导着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我校生命教育具体体现为四句话:呼唤知识的生命态,彰显学生的主体位,讲究方法的灵活性,拓展课堂的时空度。最初申报“小学数学概念的研究”小课题时,我们也只是打算在小范围内进行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但在专家、名师、教科所领导们的指点下,我们有意识地把本课题归并为学校生命教育总课题的子课题时,我们的研究一下子吸引了更多的老师参与,变得鲜活起来,凸显出更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来。

自从课题研究开始,围绕概念教学怎样让知识活跃起来,让学生活动来,让方法灵活起来,课题小组的实验老师们认真研讨探索,达成了“概念教学的过程更应是一种师生共同体验的生成过程”这一研究共识。“体验”“建构”“内化”等一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词汇更多地以一种实践的积极姿态出现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的角色任务、师生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得我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得以进一步充实。

(二)探讨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概念教学的组织模式。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小学生来说,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通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们初步将小学概念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发展。具体说来我们归纳为下面五句话: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明确目标。

引入是否得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而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因此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强列兴趣,很有研究的必要。在概念教学的引入环节,我们总结出下列几种主要引入方法:(1)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引入。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2)从旧概念引入。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的概念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3)通过计算观察引入。这种引入通常适用于揭示概念的属性、基本法则中。

2、操作感知,运用迁移,掌握概念。

感知形象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为他们打开数学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教师应以足够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快乐的感悟体验中,主动地探究概念的内在本质。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的实验老师已能主动地从学生角度去思索,想到学生需要什么,脑子里会想些什么,学好本知识概念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填充好新旧知识间的.空缺,从而主动参与新概念的构建过程。

3、比较综合,逻辑抽象,促进内化。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学习不应看成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一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新发现与新理解过程,教师的任务就应当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创设认知情境、设置矛盾冲突、抓关键词、运用变式、比较异同等合理运用比较、引导抽象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达到概念内化效果。课题实践让我们明白,科学的运用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概念内化,真正产生学生自己的数学理解。

4、多层训练,解决问题,巩固概念。

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概念教学安排的练习类型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既要注意概念的关键性,又要注意概念的综合性。研究中,我们把关注的目光经常性地投向学生的作业练习中,为起到巩固、深化概念的作用,我们要求概念的练习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形成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的结构。重视相近相似、易错易混的对比练习,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概念对比练,新概念要及时练,重点概念反复练。在概念教学中基本注重了六种练习方法:操作演示、反馈举例、推理判断、尝试错误、变换叙述、整理归纳。既注意概念的巩固,又重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5、检测反馈,构建网络,发展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间是互为联系的,绝不应孤立存在的。研究概念教学必须遵循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观念贯穿于全过程,突出知识与生活经验间的紧密联系、同一概念不同表示方式之间的联系、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将新知嫁接在原来的知识树上,从而使之成为学生个人内部知识网络的一部分,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呈现出一种发展的动态。

我们归纳的以上五个步骤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概念教学中更需要灵活处理,比如正确处理“淡化”与“强化”间的关系,如在教学《百分数》等数的概念时,我们淡化了操作,但强化了举例;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等图形概念时,我们淡化了情境,却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学《克、千克》《时分秒》《年月日》这些概念,我们更强化概念与生活间的联系。在具体地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调整以上五个环节的顺序进行灵活变化。

(三)完善了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与方法。

概念教学效果如何,离不开正确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评价中,我们在关注教师引导作用、学生主体能动的同时,强调了学生、教师、概念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争用准确合理的评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内在情感动力,从“教师与概念”“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概念”等方面进行有效评价,并初步制定形成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课堂评价表》,以此引导教师进行他们的课堂教学。

结题报告范文 篇16

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贾美忠

主要成员王君峰贾学燕陈秀荣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陈秀荣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高春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结题报告范文 篇17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

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三、预期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积极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互动有效教学的新策略,包括“分层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等,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的内涵。

(2)从实践层面上研究互动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案例。

2、实践价值:

(1)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学习能充分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改善评价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充分体现评价尊重性、激励性、参与性的原则。

(4)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四、具体内容

1、关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问题情境通常有引入课题、提出问题、生成新知、揭示数学本质、激发学生兴趣等功能,因而情境创没对一节课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服从实际需要。情境的创设不一定都在课的开头,同时一节课中也可能不止一处需要创设情境。控制展示时间。每个情境展示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在5分钟之内比较适宜,否则有冲淡主题之感。尽量重复使用。为了提高使用率,应尽可能地在不同阶段使用同一个问题情境,必要时可将相关情境适当改造一下。利于教学实效。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便于教学的开展。如果使用某一问题情境有牵强附会之感,或者因为该情境的给出可能会削弱探究活动的思维价值,那么这个情境就不如不用。

到了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尽量挖掘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电话费、水电费、出租车费与用时的关系,银行利息与存款时间的关系,保险、物价、抽奖、股票、债券等等。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和研究,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炼数学,应用数学。

2、关于问题探究的有效性

明确问题。要达到探究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老师可以说“下面请大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或“请看问题X”;其次问题的给出要清楚醒目,表达要干脆,尽量不重复,有条件的可用投影显示出来。

充分思考。问题给出后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思考时,老师尽量不作任何提示,以免干扰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及时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及时作出评点。案例2:在学对数的性质时,由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①与;②与;③与的图象,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图形特征,从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列表时不少人自变量取1,2,3,图象自然也只画了第一象限内的一小段;而有的画了一、四象限内的部分,就想当然,也就把曲线画穿过轴,由于是分工,所以学生每人就不需画出所有的图形,有时间指正(或更正)错误,欣赏别人的成功,同时加深对图形的理解,这样既省了时间,又能达到探究互助的目的。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与动脑,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而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处理好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提高上课效率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充分利用教材,同时也大胆地整合教材,使我的课堂教学更适合我的学生。

3、关于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依托旧知,在研究讨论中生成新知。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已掌握的知识,所以结合问题情境,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再度研究与讨论来生成新知识是最常用的一种新知建构方法。

合情推理;在归纳类比中生成新知。根据已学知识,利用归纳与类比等合情推理手段来得到新的命题也能自然地建构起新的知识,这种生成新知的方法在立几、数列、解几等知识块中经常使用。

展示实例,在抽象概括中生成新知。通过多个实例的展示,引导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有关结论,这种新知生成方法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4、关于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例题教学为学生的解题提供了示范,通过例题的讲解既可以帮助学生深悟有关概念与原理,还能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如何有效地进行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必要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即如何从题目中拎出关键词如何列出重要条件如何分析题目结构如何建立数学模型等展示学生思维。在例题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位学生谈完后,老师还要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想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进行变式教学。适当改造题目的条件或结论,进行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变式时要有明确的意图,要指出它与原题的联系,提炼出学生应从中获得的注意点与启示等。

注重解后反思。及时归纳、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到能解一道题就能解一类题。对于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或共性错误,要引导学生反思出错的原因,并及时进行纠错训练。

改变呈现方式。为了便于学生把握题目的实质,揭示相关题目的解题规律,有时可改变题目的呈现方法。如将结构相同或方法类似的几个题目放在一起以题组的形式出现;或者将静止的题目运动起来,以揭示其变化的规律等。

每天我都上两个班的课,上完一个班,马上反思,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包括教学目标的达到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程资源是否整合、对未预见言行是否处理得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思考),如果时间允许,第二个教学班就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如果当天不能调整,记录下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开发、创造课程资源活动的小结、思考,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感觉自己也在进步,也在收获。

5、关于课堂小结的有效性

⑴充分认识小结的作用。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的确,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思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后继学习的渴望。

⑵力争做到形式多样。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小结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失去了小结应有的作用,所以应尽量避免形式单一的小结方式。“概括总结式、交流心得式、发散引申式、串联归纳式、设置悬念式、表扬激励式、幽默风趣式”等小结方式对新课程的教学仍然适用。

五、方法设计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并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反思,发现、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3、观察法:在本课题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对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

4、文献资料法:查找高中有效课堂教学课的理论支撑,查阅历年学生成长资料,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供借鉴的优秀经验,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5、经验总结法:对高中课堂教学研究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规律。

六、存在问题及反思

1、部分教师的观念还跟不上,课堂教学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大班制的现象比较严重,给课堂上学生开展活动、探究、交流和评价改革造成影响。

3、配套的教具少,教辅资料很少,给老师们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结题报告范文 篇18

11月,我们正式接管智多星幼儿园并更名为开心宝贝幼儿园。一段时间来,在区教委领导及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在广大幼儿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认真贯彻《纲要》、《细则》等教育法规条例及相关教育政策,以培养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新一代幼儿为己任,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促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幼儿园办园方向正确,办园条件逐步改善,卫生安全管理力度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幼教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效益好了,幼儿园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按审核要点及标准,,我园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检查和反思,做了认真地自评,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治思想工作

认真抓好教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我园把每周一幼儿离园后作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时间,通过集中学、分组学、自学等形式,学习上级文件、传达各级会议精神、学习师德材料、有关法律法规等,定期检查会议记录,有相应的学习制度,保教考核的一项指标。认真抓好教师的政治思想、纪律和师德教育。除了每周进行政治学习外,我们还进行师德教育培训。教职工队伍积极向上,整体思想素质较好。

(二)领导班子建设

班子团结协调,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园每周召开一次班子成员会议,商讨一周主要工作,遇大事必开会集体讨论决定。班子成员有分管财务、总务、保教、卫生等,既分工明确,又能充分发挥整体效能。班子成员工作积极负责,作风踏实,都能深入教学第一线,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推行园务公开制度,建立园务公开栏向教师、家长公开,还设立了园长信箱,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

(三)幼儿园管理

1、坚持以法治园,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制订各类工作计划,并定期检查和落实。

2、幼儿园规章制度健全,有各类制度、职责,有各人员考核细则,并能认真执行落到实处。有单独设立的档案资料柜、有档案,有各类教育教学资料、学具等。

3、有健全的财务制度。量入为出,专款专用。厉行节约,合理使用资金,经费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严格财务制度,严格用款的审批和报销手续,各类帐目日清月结。

4、幼儿园的保教、卫生保健综合治理、家长等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并能及时归档立卷,幼儿园档案管理较规范。

5、幼儿园定期开会研究幼儿膳食,每月进行营养分析,把每周食谱发给家长,便于了解我园的伙食。

(四)办学条件

1、幼儿园占地面积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其中活动室面积约 平方米,午睡室面积约 平方米,办公室约 平方米,厨房面积 平方米,幼儿厕所 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约 平方米。

2、每班各类设施齐全,活动教玩具齐全,有桌上玩具、自制教玩具人均 件。园内有大型多功能滑梯、小型滑梯、大中型积木、图书室等。

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11月接手幼儿园后,我园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已达30万元。主要用于:园舍翻新、厨房、厕所改建、铺地板胶、添设儿童床上用品、购买接送车、桌面玩具、图书、电视、vcd等。

(五)安全

1、幼儿园房屋建筑全部达标,无任何危房。

2、幼儿园孩子接送安全。早上幼儿入园和下午幼儿离园时间安排教师在教室门口,迎接和送走幼儿和家长,同时也做好各种不确定安全隐患的排除工作。

3、班级安全:

(六)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回顾近段时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与先进幼儿园相比,我们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

1、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2、教学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3、要严格按照《纲要》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趋于多样化、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达到使孩子在笑声中汲取营养,在欢乐中健康成长。

4、加强幼教队伍建设,加强日常学习培训。支持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力促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经常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和日常教学观摩,不断改进和提高全园教师的幼教管理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中坚力量,为幼儿园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强化校园内部管理,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切实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始终坚持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全园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园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结题报告范文 篇19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 “迷、悟、爱”学习三部曲,明确指出只有引发兴趣,才能使儿童入迷,才能使儿童进入爱学、乐学的境界。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英语这门学科又是学习英语这一交际行语言,而语言的学习现状又单调枯燥,加之农村小学生害羞、胆小、又更增加了学习难度,这就要求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一、问题的提出:

兴趣是人们从事或探究某种事务活动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源。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或技能的心理支持平台,同时也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体验和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深处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佳状态,自发地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全身心参与学习,投身学习提供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技术支持(方式、方法和习惯)

课题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1、学习兴趣是人生学习的起始动力,为终身学习提供心理支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社会自然人在世界之林中要生存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创新。新的基础教育课改核心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个核心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必须以学生学习兴趣(广义)的激发和培养为前提。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求知欲,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当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能使其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兴趣一量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时,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吃苦受累,被人强迫的事,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是一项充满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达到“乐学――学乐”境界。

2、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是外在乐趣,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主动发展,就必须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好学、乐学、善学,激活学生思维,体验学习乐趣,形成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欲望(潜移默化)。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思维学习心得源于学生在某种信息的作用下,突然闪现和顿悟的灵感。而打开这种灵感的工具正是激活信息(教师的引导诱发)。这些被激活的信息所产生的感想、表达及新认识、新见解,使学生潜意识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和发展,既协调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也发展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3、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智力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学习,它是一项高度智力化的脑力劳动,它要求学生同时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专心致志,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极大地提高。这种积极脑力劳动本身就是对学生智力的一种有效锻炼,并且,学习的积极性越高,主动性越强,大脑的使用频率和幅度也就越大,相应地学生智力的被开发程度也就越大。

4、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广泛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广泛的学习兴趣会推动学生广泛地猎涉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中,从而使他们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潜移默化,融合百家,自成一家。既丰富了知识又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理论:从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无论人们进行什么活动(包括学习活动),都必须有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心理活动要有效地进行,又必须保持一定的“觉醒水平”。觉醒水平表明大脑神经细胞处于一定能量状态,它可以吸收、分析、判断、储存信息。这是心理活动的最起码水平。学生的学习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要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仅需要较好的智力,还需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热情以及顽强的毅力,自信心等性格特征。

2、学习心理学理论:小学生贪玩好动、记忆力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遇事总好问个为什么?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就像海绵吸水一样积极主动参与并能获得心理感应。

快乐教育理论:人类的需要得到满足就是快乐。快乐与人与外界事物或与他人处于和谐境地,使人处于超然自由的状态。而快乐的情境常常伴生兴趣,兴趣使人产生接近或愿意接近事物(的情感),产生钻研、探索、创新的愿望,从而又孪生快乐。也正因为这样,快乐为智慧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情感背景。在实践中,一旦兴趣衰退趋势出现时,由兴趣引起的快乐情感状态对维持兴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维护、激活作用,用快乐的松懈活动解除兴趣集中带来的紧张,用快乐的向往提供兴趣再生和巩固的动力,而这种效应是一切学习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快乐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三、研究目标

1、探究小学生学习兴趣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2、探究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特征

3、总结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技术(途径和方法)

4、培养一批骨干教师,推出一批科研成果

四、实验的历程

课题组规划了三个实验阶段:

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我们在山阳县教体局领导的指导下,从课题中筛选了“如何激发和培养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专题研究作为我校今年科研

攻关的重点课题。课题组成立后,我们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素质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广泛查阅资料,初步掌握同类课题的研究发展动向;另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实验方案、规章制度的制定,实验经费的预算与落实,确保课题实验研究正常开展。其次,我们在“如何激发和培养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总课题下制定实验计划,开展实验活动,进行实验小结,并把它们纳入到教师年度考核中。教研组每月开展1次专题研讨,课题组每学期举行一次阶段小结。第三,我们从调查学情入手。确定4个实验班的12名学困生(学习失趣),长期跟踪调查他们的学习行为、心理状态、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个人兴趣。调查结果表明:“学困”原因是爱家庭影响的5人(父母在外打工靠寄读或是单亲家庭);爱社会影响的4人(进网吧打游戏或打工也能挣钱思想影响);受智力因素影响的2人(生理障碍);受非智力因素影响的1人(想玩、不想学,对学习缺乏兴趣、信心)。然后我们针对这12名学生的特点施以恰当的学法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扶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激发成功的信心。学期结束有8人脱困,另4名学生与原来相比,也有不同程度地进步。我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时出现学习兴趣下降,成绩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只要诊断准“病情”,施以爱心,创设情境,更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把失去的兴趣找回来,他们一定会进步。通过第一阶段的调查研究,为我们的第二阶段实验指明了方向,树立了信心。

结题报告范文 篇20

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贾美忠

主要成员王君峰贾学燕陈秀荣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报告的撰写

高春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

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

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

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

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

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

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

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

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

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xx.1——20xx.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xx.9——20xx.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xx.9——20xx.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xx.9——20xx.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xx.1——20xx.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实验班对照班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10分钟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23人16人

讨论时间10分钟0

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95%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结题报告范文 篇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与此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应运而生,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世界性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的新尝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研究性学习走进我区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已三年,我们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就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实践探索,这些探索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些思考:

第一,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为了倡导这种方式,我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初期,较多的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第二,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就有可能在新的层面上开展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记忆理解等层面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否定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研究性学习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为基础,因此不同年级、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其主题研究学习在内容、形式和深度上应当有差异、分层次。

第三,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课程理念,又是一种多用途的教学方法。它可以融合许多教育理念,其中代表性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学生根据其自身经验背景构建自己知识体系的理论,它关注的是学生积极地从事“做”的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创建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方法。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类型,每个人都有不同智力强项和优势,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来完成一个学习课题,就意味着他们要探究的去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开发各种智能并注重了学习与实际生活的整合,能帮助学生使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为遥远的生活做准备,通过适当的培养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学生的每一种智能都可以得到提高。

第四,研究性学习活动应当全员参与,每个学生都是有充分的学习潜能的。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往往都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因此,尽管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参与研究性学习并取得良好收获的可能性则是全体学生都具有的,所以,我们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全员参与性。通过以上思考,我们进行了如下实践:

一、确定我区研究性学习的总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将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确定为: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并体验过程的快乐;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各学校结合本校特点,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各有所侧重。

二、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

在实践中,我们更加认识到,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虽然发生了转变,但教师的作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首先抓好教师的培训及研讨工作,重点学习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试行)》,区教研室专门就“高中研究性学习策略”、“学科整合”、“指导方案设计”等方面组织了十余次讲座和校际交流活动,并通过东丽教研网将教师的优秀作品进行了展示和交流,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都有了大大的提高;其次是通过典型引路,确定研究性学习的样本校,要样本校率先拿出成果。各校结合本校实际,都建立了相应的学习制度,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并切实为确有特长的研究性学习骨干教师提供进一步的发展条件,注重调动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重点抓好课程实施和课例研讨

本区专门就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问题进行了研究,制定了《东丽区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确保各校研究性学习课表化。提出了以新课改理念学习为重点、教学设计为突破、课例研讨为载体的教研工作思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各校都能采取因校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校校内资源优势开展研究。有条件的学校定时开放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便利条件。如一百中学结合本校实际把研究过程确定为选题、开题、证题、结题四个阶段,将资料的收集整理贯穿研究始终,还对研究过程中的小组创建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承担了市级课题“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钢管公司中学确立了主管校长、教务主任以及年级主任组成的研究性学习管理小组和由各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制定了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和细则,并为学生编印了《研究性学习手册》(一个学期一册),使研究性学习的各个实施环节从时间到人员有计划、有系统。无论是设立专门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研究还是与让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我区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中,回庆瑞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研究专题获得了天津市首届研究性学习成果二等奖,还有多位教师的研究性学习论文获市区级奖项。

区教研室定期组织各校研学教师教研和下校观摩活动,就本校实际进行研讨,共同探索研究性学习有效教学的途径。本学期共组织全区观摩课四节,并在课后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一百中学高一学生亲子关系研究”就高中生与父母关系的现状在本校范围内展开调查,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获得了合作和探究的体验,更是对高中生的亲子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与家长形成良好的关系,增进了亲子感情;“一百中学高一新生学习方法研究”关注新生入学后的学习不适感,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让人耳目一新;钢管公司中学的“农民起义之作用专题研究”从历史角度,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检阅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并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汇报了研究成果;还有一百中学的“关注身边,热爱生活”就学生身边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这些专题研究活动都较好地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目标,使学生真正获得了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了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更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思考与设想

几年来,我区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遵循着“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方法踏踏实实开展起来的。随着“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教研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认识到研究性课程教学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认识到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不仅要让教师和学生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更要深刻地转变自思想观念,改变教育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要经历:从个体走向合作;从课堂走向实验室;从学校走向社会;从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走向教学资源多元化的开拓;从填鸭式的单向传授走向双向点拨、启发和探讨。由于师生同时启动研究课题,保证了"研究性学习"课的顺利实施,使教师能自然地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打成一片,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新型课程,不仅以相对独立的实体形态存在着,而且以非实体形态存在于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过程之中,尤其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并且教育实践也证明,在当前基础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占优势的情况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每周2—3个课时的专题研究课,是很难奏效的。因此,我们还应进一步拓展理念,渗透扩张,着力构建以各科教学为基础,以专题研究课程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我区还处在实践与探索阶段。今后,我们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改革的深化开展。

结题报告范文 篇22

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贾美忠

主要成员:王君峰、贾学燕、陈秀荣、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

陈秀荣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

高春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

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

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

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

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

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

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

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

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

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参考文献: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教育评论1994。

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曾令鹏:《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20xx。10

尹纵禹、张梅玲:《和谐、合作、发展》20xx。

田建芬:《合作学习浅析》

结题报告范文 篇23

摘要:数学反思能力是在数学反思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分析数学反思能力的基本含义、特征、发展特点以及与其他数学能力的关系是准确把握数学反思能力的实质,是提高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重要保证,对提高教学效益、推动数学课程改革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学反思;数学反思能力;特征;关系

一、数学反思能力的基本含义

数学反思能力是在数学反思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从理论的高度思考与研究数学反思能力的本质及其相关问题,对数学教学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由于数学反思能力与反思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我们先讨论反思的含义。反思的思想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就有“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经典说法;西方哲学史上从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再到笛卡儿、康德,都随时在自己的思想园地里检讨种种思想问题,在进行反思。在现实的教育研究与学术讨论中,反思也是一个高频词,但是人们对反思的含义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有以下几种见解。

(一)反思是一种心理活动

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谈到“反省”是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返观自照。在这种返观自照中,心灵获得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的观念。洛克所说之“反省”(即我们所说的反思)是人们自觉地把心理活动作为活动对象的一种认识活动,是对思维的思维。反思的结果是得到不同于感觉得来的观念的观念,他强调的是观念的来源。这里把反思看成了一种“内省”的心理活动。

(二)反思是一种认识论方法

斯宾诺莎把自己的认识论方法称做“反思的知识”,而“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是认识所得的结果,它本身又是理智认识的对象。对于认识结果的观念的再认识和对于这种再认识之观念的再认识──这种理智向着认识深度的不断推进,即“反思”。他以既得观念为对象,通过不断反思抽象使既得观念不断升华形成新的认识。因而思维的结果是他“反思”的对象,获得新的观念是其反思的目的。

(三)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有“思考”之意

杜威的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的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证据、理性和坚实基础上建立的信念。杜威所说的“考虑”即是一种反思思维活动。

(四)反思是一个过程

博伊德与费勒斯认为反思是“一个变化的理性观念的自我(与自我联系的自我和与世界联系的自我)澄清经验的意义的过程”。[1]博伊德和费勒斯的反思突出了“自我价值”,明确了反思的对象是“自我”,反思的目的是“澄清经验的意义”构建“自我”连续体,突出了反思的完整过程。

(五)反思是一种能力

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景的能力,它与思维的批判性是一致的”。

(六)反思是元认知

熊川武教授用“元认知”这个术语来代替反思这个概念。他指出,从元认知理论的角度来看,反思就是主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涉及的有关的事物(材料、信息、思维、结果等)的特征的反向思考,通过调节,控制自身的认知过程,以达到认知的目的。

尽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人们理解和应用反思的含义不同,但对反思所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反思的对象和反思的目的的认识是共同的。反思的对象是思维本身,而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未来的思维活动。因此,我们认为从元认知的角度来研究数学反思和数学反思能力,能比较全面地透视数学反思及数学反思能力的本质。数学反思就是认知者对自身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而数学反思能力就是在数学反思活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元认知在数学思维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因此数学反思能力就是认知者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对自己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它是以反思的体验、反思的知识和反思的技能为基础,并在对数学认知过程的评价、控制和调节中显示出来的高层次思维活动,它对数学认知活动起指导、支配、决定、监控的作用。因此,数学反思能力中的核心就是进行数学反思。

二、数学反思的核心要素

通过分析数学反思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数学反思的知识、技能与数学反思的内容是数学反思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是在数学反思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一)数学反思的知识

1.数学反思的陈述性知识:掌握有关数学反思过程中通常有哪些策略和技能可以应用,而且了解这些技能和策略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应用比较合适的知识。2.数学反思的程序性知识:有关如何使用各种策略、技能进行数学反思的知识,即掌握各种策略和技能的操作方法。3.数学反思的情景性知识:它告诉人们应该在什么情景之中运用什么知识和技能,即时间、地点、环境(包括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以及为什么要采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知识。

(二)数学反思的技能

1.经验技能:认知主体借助于经验对认知过程、结果及相关事物的直觉的反思能力。

2.理论技能:认知主体以特定的理论为根据进行相对理性的反思能力。

3.分析技能:是理解解释描述认知过程、结果必需的,是指能够选择最优的策略,对数学思维活动进行科学分析的能力。

4.评价技能:主体根据不同的认知目的对认知过程及结果以及所采用的策略等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即能够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效能判断并正确归因的能力。

5.策略技能:能够恰当地应用各种策略进行反思的能力,即对反思中找出的问题设计改进的途径和方法的能力。

6.实践技能:能够将反思得到的结果付诸实践以达到调节和控制目的的能力。

其实,数学反思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动机、兴趣、毅力等因素的维持与推进。认知主体能在数学反思过程中长期坚持不懈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并能坚韧顽强、不屈不挠地去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形成并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是与这些因素息息相关的。

(三)数学反思的内容

1.从数学反思活动发生的时间来看

数学反思的主要作用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监察、评价、调控,因此它可以发生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前、中、后:在数学思维活动之前,反思思维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数学思维活动中反思思维的严密性、准确性、开放性等;在数学思维活动后,反思整个思维计划的执行结果,对得与失进行总结。其实,数学思维过程中随时都有诱发反思的因素,而数学思维过程中的反思是一种内隐的过程,无法从外表觉察,故只有采用口语报告法或事后回忆法方能体会到。因此数学思维活动前和中的反思一般很难引起注意,而对数学思维活动结束后的反思都比较重视,研究的也比较多,这是由于数学思维活动结束后,活动的结果已经很明显,问题也很容易暴露,而且事后回忆往往比较好操作。

2.从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来看

数学思维活动有三个要素:对象、过程、结果。因此数学反思也可以相应地分为对数学思维活动对象、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对数学思维活动对象的反思包括:对数学问题的问题特征进行反思,对数学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反思,对数学命题、数学语言以及与数学思维活动有联系的问题的反思。对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反思包括:对思考的过程、理解的过程、推理的过程、运算的过程、想象的过程(即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对数学思维活动结果的反思包括对解题思路的反思、对语言表述的反思以及对数学结论进行的反思。

3.从数学反思问题的性质来看

(1)经验性反思:旨在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着重反思问题涉及了哪些知识,哪些能力。

(2)概括性反思:旨在对同一类数学问题的解法进行筛选、概括,形成一种解题思路,进而上升为一种数学思想。

(3)创造性反思:对数学问题的重新认识,以及推广、引申和发展。

(4)错误性反思:注重对解答问题的失误的纠正、辨析,从而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如果对整个数学反思的过程作一剖析,反思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数学技能或技术的有效性进行反思;第二,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的合理性进行反思;

第三,对数学思维活动的目标以及思维活动的动力──非智力因素进行反思。

前面所谈的反思的大部分内容都可归入经验性反思中去,而(2)(3)是更深层次的反思,是给数学思维活动提供持久的动力和更高的有效性的反思。

三、数学反思能力的基本特征

(一)强烈的问题意识

数学反思能力使认知者在数学思维过程中有了心理上的一道“警戒线”,使得主体对“问题”的出现有一种敏感性,能主动地去监视思维过程,收集有关信息,一旦可疑即进入反思的状态,这是他们主动关心思维的目的与结果以及解题技能技巧的有效性而形成的直觉的自我觉察意识。

(二)高度的责任心

数学反思能力表现为反思者对自己学习和前途高度负责的精神,因而能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能够以更高的标准检查思维活动过程中的得与失,能够纵横比较地分析与思考思维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正确地评估思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主动地调节认知过程,支配数学思维的发展方向。

(三)执著的精神

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数学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在数学思维的过程中更易产生困难,并且更深层次的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我否定的过程,是一种诱发痛苦的行为,有时会动摇其信念、改变其态度、削弱其意志以及影响其价值观,因而较高水平的数学反思者有忍受挫折、克服困难、长时间反思的执著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能够为进行反思的思维活动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主要表现在:1.更易接纳新信息,对思维过程产生的信息敏感并能及时吸收,在制订改进措施时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2.对现成的结论如课本知识及别人的建议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不机械地接受、盲从或拒绝,而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有选择性地吸收;3.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对自己的缺点能够正确地进行估计并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五)深刻的探究性

多方面多角度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收集的各种改进方案进行评价、估计,按反思的结果去行动,有选择地进行最优处理,而不满足于一般性地解决。

(六)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认知结构

数学反思能力水平较高者,由于对思维过程有很强的觉察、调节、控制能力,因而表现出良好的具有批判性、深刻性、广阔性的数学思维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力,从而对学习产生更高的期望、更高的坚持性和更多的投入,最终成为一个自律性的终身学习者。[3]

四、数学反思能力发展的一般特点

数学反思能力的发展与数学思维水平有关。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有区别的,尽管初中生开始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但批判性还是不够的,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在运算过程中虽能自觉地检查和发现错误并进行纠正,但是不善于寻找错误的原因,也不能及时地调整解题步骤和方法;运算的正确率较高,但不能正确地选取一些结论和有用条件;在推理过程中虽能占用数学材料,但推理的目的性不强。在正常情况下,高中生思维的批判性比较强: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不肯盲从,喜欢探求事物表面现象的根本原因;他们在提出争论的观点时,往往要求自己给出具有一定说服力的逻辑论证。但是对高中生而言,反思的意识仍然不强,反思的技能不高,反思的方法欠缺,使得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容易产生死抠教条的毛病。由于反思能力属于认知活动的一种监控能力,它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发展得较晚。林崇德教授研究表明,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直到高中二年级,这种转化才初步形成。[4]这个转化过程是离不开反思思维的,因为抽象逻辑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反思的思维。学生只有在对抽象概括的数学材料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调整思维方法,纠正思考错误,才能顺利实现这一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反思的能力也就逐渐地成熟起来了。学生的反思能力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日常反思阶段: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无意识地监控、调节,反思的目的性极弱的阶段。

2.被动反思阶段: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中出现的困惑问题被迫进行反思的阶段。

3.主动反思阶段:是指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主动地有意识地监控、调节的阶段。

结题报告范文 篇24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xx.8——20xx.10 成立课题组。

2、20xx.11——20xx.1 开题、评审、修改。

3、20xx.2——20xx.2 实验、明确要求。

4、20xx.2——20xx.4 初步总结。

5、20xx.5——20xx.12 归纳模式。

6、20xx.1——20xx.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

3、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方面加大研究,要真正做到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目的。

结题报告范文 篇25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我们学校处在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学生的家长大多都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非常多。父母为了工作,没时间监督和管理孩子;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缺乏自觉性;如此的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落后。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作为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只有提高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才能限度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不断增长,知识陈旧率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现阶段各学校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根本满足不了未来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课前自学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课的课前自学,还没有体会到课前自学的真正意义,根本没有有安排学生去自学的概念。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课前自学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自学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良好的课前自学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为此,我确定了以“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前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实验课题。

二、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数学。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既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2、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不是简单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3、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在教育心理学的历史中,有关学习的理论经历了三个转变,即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到情境主义的转变。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

三、课题的界定

农村:学生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培养学生的意识不够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习欲 望不够强烈。

中年级学生:包括三、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萌芽阶段,生理、心理都在不断的酝酿而走向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想,一个人一旦有理想和想法他就又会产生叛逆心理。

数学课前自学: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前的自学。数学课前自学能力,是以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多方面、多因素的一种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科学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旨在“让学生养成数学课前自学的习惯,培养数学课前自学能力,主动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达到无师也能自通的境界,培养一批会学习的人才。

2、通过探索与研究,使本校教师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组织教学,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的地位,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

五、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取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科研方法,注重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对比,采用问卷法,访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反馈法等各种实验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实践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数学课前自学的意义

课前自学是指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针对不同学习材料或课型提出不同的课前预习要求,使学生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课前自学可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前自学时学生对上课内容提前进行思考,甚至收集相关信息,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收集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课前自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

课前自学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之一。数学课前自学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有效的课前自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也能提高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联系能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常识的联系,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去观察、理解、解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自学是必不可少的。

(三)培养学生数学课前自学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课前自学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学生课前自学方法和培养学生课前自学习惯为主要切入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对于概念性的知识,他们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划一划、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例如预习《圆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就把关键词划起来、把重点词圈起来:先在纸上确定一点作为圆心(打上×),把圆规的两只脚分开,使两脚之间的长度为r,再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圆心上,把另一只装有铅笔的脚绕圆心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画圆的过程。

2、巧用课前自学方式,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课前自学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学生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对“约数和倍数”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就a叫做b的倍数,就b叫做a的约数。”学生就可以举出这样的例子:6能被2整除,6就是2的倍数,2就是6的约数;15能被5整除,10就是5的倍数,5就是10的约数等。表面上看,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实际上学生是在用具体的例子理解概念。当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会有质的飞跃。

(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课前自学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初步认识》中对“圆心”、“半径”的预习,我带领学生到操场,给他们绳子和细木棒等,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画圆,让他们感知什么是圆心、确定圆心的意义,以及绳子的长短与所画成的圆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画一画、做一做,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求知欲。

(3)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是以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自学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想象。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它与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进行对比。再如预习《分数基本性质》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商不变的性质》与它进行对比。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及新知;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精读难点内容,思考、标注疑点,这是数学课前自学的重要一环。

对课前自学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发现问题才是课前自学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例如: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进行标注的: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他的疑惑是为什么要“零除外”,如果不要这三个字,可以吗?在课堂里,针对自己的疑惑,他听课越发仔细了,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也因为是有了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题报告范文 篇26

一、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局部,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同学的数学素质为核心。它以同学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沛发挥同学个性特长,强调同学的个性发展。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加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同学的思维品质,提高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时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同学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

⑴生活中的数学;

⑵生产中的数学;

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

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

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

1、趣味性。

小同学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同学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同学所喜闻乐见。

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

⑴活动形式游戏化;

⑵列举范例生活化;

⑶化解疑难故事化;

⑷数的演算奇妙化;

⑸介绍人物传奇化。

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同学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同学不只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考虑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需让同学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同学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丈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同学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同学总结出“聚少为多,化曲为直,变长度为重量”的方法。一下课,同学们高兴地说:“我们一下子聪明了许多!”

3、实践性。

在学科课程的知识教学中,小同学往往感到数学知识笼统,学起来很枯燥。数学活动课则测重于指导同学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这种活动应尽可能反映实际的需要,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具体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尝试或模拟。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同学走出校门,组织“小交警”活动,不只在繁华地段协商交通,同时还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回校制成统计图,小朋友们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得到发挥,同时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效果

1、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同学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初步形成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设置活动课程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全面推行活动课程和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经验。

通过研究,课题组总结了开展数学活动的基本做法,可以归纳为两个点: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时要根据小同学的年龄“特点”以和同学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作为对活动内容的“支撑点”;“围绕三个字”活动的组织和展开时要突出一个“动”字,贯穿于一个“趣”字,体现一个“能”字。做到同学寓学于玩,玩中求知;以趣激学,趣中探知,使枯燥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从而加深和拓宽同学的知识面。

3、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流程的探索,为学科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打开了思路。通过几年的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比较幼稚的教师为主导,以同学为主体的活动课程的教学“流程”。这一在教师主导下同学自主学习的“流程”,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终身学习理论,是在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使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步更新,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教学效果亦有明显的提高。四、问题研讨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存在着许多问题,如:

1、缺乏完整、科学的教学内容序列;

2、缺乏对活动课程的有效评价等。

结题报告范文 篇27

课题:化学虚拟实验指导老师:汪明微组长:范家辉组员:余皓明

一、我们如何看待这次课题的开展:

其实最开始,对于这个课题,可以说我们是很陌生,因为以前一直都没有接触过,而参加这个课题的研究,当初也只是出于好奇,但是后来真正学下去了,觉得这门课题也挺有趣并且很有用处,可以另我们更好地知道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更清晰的弄清楚实验的反应原理,对于平时的化学学习,很有帮助,所以我们决定选择了它作为研究性的课题。

当中的学习过程确实另人难忘,从完全不了解,到最后的实践制作,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记得最开始,我们什么都不会,经过老师的一番指导,我们初步学会如何进行这次的化学课题研究,然后就慢慢的尝试着弄各种不同的实验,从简单,到复杂,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也出现过错误,不过最后通过大家的努力和老师的耐心辅导,最终所有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我们在这个课题的收获很多,我们通过模拟的实验,纠正了以前一些错误的实验操作步骤,把以前一些不太清楚的化学原理,也弄清楚了,这对于学习化学的学习很有好处。

由于,我们研究的课题是通过一个名叫《仿真化学实验室》的软件制作的,所以次课题就命名为化学虚拟实验。

二、课题的研究的目标:

1.了解反应的原理

2.理清楚实验的操作步骤

3.纠正以前对实验原理的错误印象。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物质的反应原理2.上网或查书收集资料3.学会如何用实验软件4.设计实验5.制作实验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收集相关资料和实验制作为主,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目的:制作更好的化学实验。搜集范围:中学的化学实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组建研究队伍

2.确定研究对象《化学虚拟实验》3.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研究方向和途径1构件目标:制作出有价值的实验2研究设计内容:以实验为主进行研究3研究方法和途径:围绕中学的化学实验

第三阶段:研究方按实施阶段:主要以制作和设计实验为主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整调,完善目标体系,内容途径和方法2.将前三阶段中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和修改3.写研究报告。填写手册。

六、可以研究人员分工:

指导老师兼负责人:汪明微组长:范家辉

搜集资料人员:范家辉余皓明整理人员:范家辉余皓明

结题报告范文 篇28

课题名称:高考背景下,利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题型解题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高考英语科目的'《考试说明》以及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学生要能读懂阅读材料的大意和一些细节,能根据字面意思理解阅读材料深层次的含义,能对阅读材料中的个别生单词通过上下文判断词义,还要能根据文章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正确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完成阅读理解题型,并且要有较高的正确率。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在满分150分的试卷中占有40分。因此,阅读理解部分学生的得分对于总成绩有着极大的影响。那么,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要抓紧每一个45分钟,每一篇阅读课文,在大量的练习中,在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积累的同时,逐渐的渗透给学生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的完成阅读理解题目。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的指导,在对每个单元阅读文章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摸索并积累更多的阅读技巧,提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目的解题能力。

2、研究内容:

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现状,学习状态现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同学习程度的班级,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信心,帮助他们积累和总结有效的阅读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研究方法:

(1)分析研究法:深入分析学生目前的阅读理解能力欠缺的原因,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有针对性的,脚踏实地的,针对问题,一步步在课堂上解决。同时深入分析类似研究的得失和经验,给自己的研究找出宝贵的提醒和借鉴。

(2)调查研究法:通过口头调查,书面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该课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考察并从中获得大量资料。

(3)分类研究法:将该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分阶段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别的研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比较,并互相借鉴。

(4)实践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课堂为阵地进行认真讨论研究,并撰写心得。

4、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比较研究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重点研究根据实际学情,如何正确而有效的利用课堂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第三阶段:分领域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展开本课题,以小课题的方式分类型展开研究,并完成相关的过程性材料。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总结研究成果并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通过研究,使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清楚的认识,使教师能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技巧,并且师生共同进行主动实践。

2、通过大量个案研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得出有效的,适合学生自身的阅读方法,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3、表现形式:

(1)结题报告

(2)论文、教学设计、课件等。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在进行该课题研究的一年的时间里,由于个人经验不足,困难和挫折很多,但是开始做一件事,就不能因为畏难心理而放弃,我不断向同事请教,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尽自己最大能力,最终还是认真完成了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也反映出自己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步骤的不够熟悉,对于专业研究方法的不熟练运用。这都督促我,以后要多多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主动要求进步,一定争取下次做到更好。

结题报告范文 篇29

一、讨论的缘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觉、爱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嬉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还存在重智育、轻嬉戏的倾向。家长也更关怀孩子的智力进展,往往认为嬉戏就是“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多少用处。儿童嬉戏越来越少,孩子越来越孤独。而另一方面,民间嬉戏面临失传。那些以前给我们带来无限欢乐的民间嬉戏踢毽子、跳房、投沙包------已不再为孩子们所熟识。其实,民间嬉戏简洁易学、趣味性强、材料便利、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潜在进展空间,正适合我们县城的幼儿园,我们何不把民间嬉戏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也体验传统嬉戏的欢乐呢?为此,我们幼儿园选取了董旭花教授的“学前儿童嬉戏的多元价值开发”子课题——“民间嬉戏的现代好处挖掘”,期望在课题引领下仔细了解、解读民间嬉戏,让它在幼儿幼儿园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孩子们体会民间嬉戏的乐趣,促进孩子们健康欢乐成长。同时也期望,在课题引领下,老师的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讨论目标

1、以课题活动为契机,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重点提高老师的教育科研潜力。

2、讨论民间嬉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了解嬉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潜力、情感、智力进展的作用。

三、讨论资料

1、各年龄班如何选取相宜的民间嬉戏,如何对传统民间嬉戏进行转变和创新。

2、民间嬉戏与幼儿多元智能(共性是社会交往潜力)进展的关系。

四、讨论对象

主要选取夏津华夏幼教中心3---6岁(小、中、大班)约300名幼儿作为讨论对象。

五、讨论方法

文献讨论法、行动讨论法、阅历总结法、评优展现法、观看法、谈话法

1、文献讨论法:通过对相关嬉戏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幼儿嬉戏评价的最新进展和民间嬉戏的现状,为幼儿进行嬉戏活动带给理论支

持和方法指导。如:我们通过讨论资料搜集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嬉戏,如“叼羊大赛”、跳花竿等,孩子们很喜爱。

2、行动讨论法:我们经过思索打算实施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注意行动讨论------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尽心讨论。如刚开头做课题时,小班幼儿不适合搜集来的民间嬉戏,由于一些竞赛性质的嬉戏对体力和智力的要求比较高。我们经过反复讨论,改造民间嬉戏,重点进展适合小伴侣的非竞赛性质的嬉戏,老师们提出来能够试试语言类嬉戏(比如《拍手歌》)和表演嬉戏(比如《挑小狗》),结果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些活动。

3、评优展现法:从全园评比出几个秀的民间嬉戏活动案例,请老师们一齐观看活动,并当场进行评析,合理汲取和借鉴,然后应用于实践。这样进步非常快。如,我们在xx年x月观看了杨杰的《百变神圈》,老师们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大家发觉,民间嬉戏配上民族乐曲,感觉很美!xx年x月我们又观看了蒋岩岩的《齐天大圣》,我们又发觉,用传统故事中的人物激发幼儿嬉戏的爱好,体育嬉戏、表演嬉戏交融渗透,嬉戏的趣味性大大增加。就这样,大家常常沟通,互提推举,一点点提高。

4、阅历总结法:将同做“学前儿童嬉戏的多元价值开发”课题的其他幼儿园的胜利阅历合理汲取,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启发好处的阅历,概括出支持课题讨论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我们讨论水平的提高很有好处。上级课题组给了我们许多沟通学习的机会,利津一幼的“资料收集”和烟台蓝天幼儿园的论文写作都给了我们极其珍贵的启发。

5、观看法:观看幼儿在嬉戏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比较,会发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嬉戏的观看评析都以此为依据。我们会在主角嬉戏中发觉孩子的社会性进展水平毕竟怎样,还会在体育嬉戏中发觉孩子的运动潜力如何------记录下来,便于又针对的实施教育。

6、谈话法:主要用于嬉戏之后,和小伴侣交谈,了解他们在嬉戏中的感受,以及他们喜爱什么,不喜爱什么,以便准时对嬉戏规章做出调整。

六、讨论实施步骤

1、学习预备阶段

A、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丁海东《学前嬉戏论》、周兢《中国民间嬉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重点学习学前儿童嬉戏的专业论著,进一步了解幼儿嬉戏的特点,并了解民间嬉戏由来和各种玩法,结合幼儿园的实际状况,思索如何让民间嬉戏深化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真正喜爱上民间嬉戏。

B、确定人员分工和各时段任务:

我们这个课题由园长常红喜亲自督导,教研组长宿军全面负责,精选我园秀的骨干老师:、

详细支配如下:

起止时间要解决的问题负责人

20xx.1------3月活动发起,搜集素材,分析归类。

20xx.3------20xx.4月实践阶段,各班选取民间嬉戏活动。课题组全体老师20xx.4------20xx.4月阶段总结,全园嬉戏展演,资料收集。课题组全体老师

20xx.5------9月结题阶段,提升阅历,巩固成果。

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步:召开课题组会议,制订各阶段目标,明确各自的任务。其次步:利用图书文献、学前教育网搜集民间嬉戏的相关资料;召开班级家长会,请小伴侣和家长都参加收集相关材料的活动中来。

第三步:资料汇总,讨论、分类,确定哪些嬉戏适合在幼儿园开展。

第四步:各班每月选取一个相宜的民间嬉戏,介绍给小伴侣,大家一齐做嬉戏,老师观看并记录。课题组依据幼儿的状况和老师的看法召开教研会,分析解决实际操作中消失的问题,推广先进的阅历。同时留意收集文字资料、影像资料。

第五步:对活动中积累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筛选,并分门别类存入档案。

第六步:提升阅历,重点引导参加课题的老师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相互学习。

第七步:结题,向上级课题组呈交讨论成果。

七、讨论成果

我园于20xx年x月被董旭花教授主持的《学前儿童嬉戏的多元价值开发的实践讨论》课题组定为课题讨论试验园,结合幼儿园实际状况,我们选取的子课题是《儿童传统嬉戏的现代好处挖掘》。在从事课题讨论的.两年多里,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深化讨论,专心实践,大胆创新,在民间嬉戏的创新改编、嬉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讨论、老师的教研潜力提升等方面都大有收获。

同时,还积累了超多的嬉戏活动资料,编制了自己的园本教材。华夏幼教中心的孩子爱嬉戏、玩嬉戏已蔚然成风。现将我们取得的成果列举如下,请总课题组检查验收:

1、民间嬉戏的创新、改编。

我们在整个课题讨论中共收集四十多个民间嬉戏,分为体育类、益智类、语言类、艺术类并对这些嬉戏作了相应的创新改编,并已经汇编成册(见《夏津华夏民间嬉戏集锦》)。其中三篇被收入20xx年x月淄博总课题沟通会《阶段性成果集》。

2、嬉戏和幼儿多元智能关系的讨论。

我们对开展的每一个嬉戏都进行了多元价值分析,发觉通过丰富的嬉戏,幼儿的社会交往潜力、智力、体能都有较大提高,共性是社会交往潜力提高很快。

我们已经制作嬉戏观看幻灯片5个,整理出论文十余篇并编印成册,其中论文《亲子嬉戏在家园联系中的作用》已在《幼教园地》20xx年第一期发表;课件《捉不住的小鱼》、《我和报纸做嬉戏》获“解读儿童嬉戏,走进童心世界”课件大赛一等奖。通过老师的分析总结,我们已经能够娴熟的运用嬉戏进展幼儿的多元智能。许多外地参观沟通的老师都说:“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远远高于他们的年龄!”我们的孩子进入学校很受欢迎,在校内里,不论是体育运动、文艺表演、学习学问还是与人交往,他们都出类拔萃,应对自如。

3、做嬉戏、爱嬉戏构成幼儿园的特色。

我们依据嬉戏活动的阅历,编制了分年龄段的案例设计集《夏津华夏民间嬉戏集锦》,并保留了幻灯片资料;依据孩子们爱嬉戏的天性,我们把每年的四月为“嬉戏月”,每年x月举办“亲子运动会”。每一天下午4点后,全体小伴侣都参与户外嬉戏,嬉戏已真正成为华夏幼教中心的传统和特色。

4、老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课题讨论是一条线,我们不断针对实践中的难题开展教研,从一开头的嬉戏筛选、嬉戏组织到之后的嬉戏观看、嬉戏评析、整理论文,老师们的专业潜力一步步提升,每位参与课题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她们说:“此刻,读专业书籍的多了,嬉戏时拍照的多了,向幼教刊物投稿的多了,会制作课件的多了。”作为课题的负责人,我更有体会,老师们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到会讨论争论解决问题”,她们已经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胜利的一步。这些都得益于总课题组的引领,我们的确在课题活动中学到许多。

八、反思

我们是新成立的幼儿园,这是第一次做课题,所以在刚开头时觉得困难重重:

课题活动开头后,怎样写反思?怎样从纷繁的材料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规律性的东西?怎样提升阅历,汇总成优秀论文?幸好,有总课题组的帮忙,我们从其他幼儿园也学到了许多,最终从实践中摸索出一点点阅历,感谢董教授在课题讨论中给与我们的指导,真诚的期盼下次与您合作!

结题报告范文 篇30

一、课题的提出

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不断地进行教材方面和课程体制方面的改革。早在1*9年市教科所组织推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我校就积极响应市教科所号召,认真学习和探索的研究性学习。20*年学校派部分教师到上海青浦县实验中学学习,然后由这些老师向大家汇报学习的情况,印发有关的学习材料,提高了思想认识。邀请了市教研室和市教科所的专家到我校讲座、做示范课等,使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思想上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20*至20*年我校紧跟改革的步伐,积极实践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上,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二、课题组的组成

我校申报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后,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使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了保证。我校采取的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牵头的课题组负责制。在老师们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成了以校长为课题组长的课题组,初一年级组的全体教师就是课题组的成员,教务处王春霞主任和李晖老师为课题负责人。

三、主要研究和实践过程

1、动员与学习

学校的主要领导首先从思想方面对全校教职工开展素质教育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的教育。一方面多次派教师参加由开封市教科所组织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学习 班和专家讲座,提高认识,以点带面;另一方面对全校的教师,进行了有关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教育并提出要求,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了安排。学校的教科室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和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

20*年我校先后派课题组的*老师、*老师、*老师分别赴*、*、*等地参加中央教科所组织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研讨会。他们听取了来自全国专家的汇报、经验介绍,考察了一些中小学的实验基地,研讨会从各个方面都使我们受到启发,对我校的研究工作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

在教研室的协调组织下,我们也充分利用了本地的学习资源,不断地学习外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经验,尤其是十四中的河大附中把研究性学习融于课堂的观摩课、13中和实验中学开展综合实践的展览汇报和创新学习观摩课,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2、实践与探索

(1)利用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题立项以后,我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课程,安排李宗领老师专职上研究性学习课。课堂教学的开展主要分这样几个阶段进行。

1、动员学习阶段;了解什么是研究学习,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怎样做课题的知识,和如何选题等,宣讲一些案例。

2、选题(包括初选,交流后再复选)。

3、研究如何做课题,写出计划;班内交流,进行开题。

4、各课题组收集资料、开展研究阶段;不断地进行反馈和调整。

5、各班进行结题报告会,交流研究成果。

6、总结评价阶段,整理出我校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论文集。

研究性学习纳入教学计划是学生能够全员参与的保证,开展这门课的教学是一个开创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内容上要侧重综合性和多样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重过程,重体验,不急于求成;注重克服困难精神的培养,懂得没有困难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就没有科学。

研究性学习课的课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利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开展的活动除了开题、结题交流活动外,还可以开展利用网络的探究活动;辩论单元活动、演讲单元活动既有学习准备过程又有活动开展过程;以及各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讲座活动等;例如我们围绕“如何保护城墙”、“如何更好地开发开封的旅游资源”,开展了多次的讲座、讨论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十分欢迎。所以,我们认为开设研究性学习课,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

(2)利用假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0*年和20*年的寒假我们都组织了初一年级的全体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于放假前组织动员学习和培训,各班进行开题活动,学生与指导教师交流;待下学期开学后进行课题成果展示、评比。整个活动自始至终,计划完整,工作有条不紊。如20*年4月的课题展示会,学校评出一等奖的课题成果有三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对同学们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促进。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主动地获取知识,积极动手,参与社会调查实践,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及体会

1、成果

“黄汴河的环境保护”的课题组研究,是我校组织学生与市环境保护协会合作共同开展的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我校聘请了专家来我校进行环境保护、水源保护讲座,多次组织学生赴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和访谈让学生了解黄汴河历史的变迁,探索黄汴河水污染的根源及治理措施,课题组形成的的结题报告获得了市科协评比二等奖的好成绩。由我校李宗领老师带领部分学生组成课题组研究民间泡菜的制作研究论文参加了全市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交流大会;由刘书亭和王春霞老师指导的关跃、范华等同学制做的电子对讲门铃获得了市小发明一等奖,吕颖颖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的“灯泡更换器”获得了市小发明二等奖。在学校举办的学生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展示会上,同学们制作的菜肴,色香味俱全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我们还组织学生走访走访“SOS儿童村”送温暖献爱心并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进行“SOS生态”科技考察活动,亲身体会参加环保科技活动的艰难和乐趣,增强了作为现代人的环境意识、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制作和比赛活动,成绩突出,我校获得了河南省科技示范校的称号。

我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在青少年航模比赛中我校获得两个全国一等奖,五个省一等奖,三个省三等奖。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整理出版料了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论文集——-《放飞梦想》。

课题研究有力的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去得了突出成绩。近几年,每年第一志愿选报我校的小学毕业生人数均居全市局属学校第一位。每年都有逾百名毕业生升入重点高中,并有多人在历年中招考试中进入全市前十名。毕业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维活跃,升入高中后发展潜力大,苏强、柳超,孟进等同学曾取得全省高考理科状元或前三名的好成绩。章颖、李楠等十几位同学在高中即光荣入党。在20*年的中招考试中,有200人被省、市重点高中录取,两个实验班的126名学生中有118名学生升入省、市重点高中,王震、张喆两位同学同时以总分462分并列全市第一名。在河南省实施的“百、千、万工程”中,二十七中有教育专家1人,学科带头人3人,骨干教帅6人,人数之多,层次之高,居全市乃至全省同类学校前列。李克铖老师被评为教改新星,李学勤老师获得园丁奖,黄海燕、冯东辉、姜峰基等老师曾在比赛中荣获大奖,姜峰基老师被聘为我市初级中学的一位省级“课件制作评审专家”,田香梅、王春霞等五位同志被评为市尖子教师。娄和彦、董彦、王瑞忠等数十人先后受到国家、省、市级表彰,其中先进10多人,省级先进20多人,市劳模3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近几年来,先后有周雅娟、俞维静、石莹、魏晓敏、李祖阳、董雪玲、李洁、何云、郭椅、徐剑、姜峰基、丁锋、张喜凤等十八位同志在开封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体育、计算机等11个学科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并代表我市在河南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丁淑华等十位老师录制的示范课已面向全省发行。我校老师在全国、省、市有关比赛中的成绩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最近两年二十七中学先后获得了中央教科所素质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全国知心家庭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师陶学陶”先进集体、省“推普”工作先进集体;市“综合评估优秀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依法治级’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2、体会

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因为历任何一项创造发明,都是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结果。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应该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融合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它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师组织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发的;可以与课程教材内容有关,也可以无关;可以是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合作完成的;可以是无人指导的,也可以是教师或者其他人指导的;可以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也可以是对未知的探索;结果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甚至可以没有结果。

研究性学习内容上即可以是学科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方面的。不论是哪个方面都可以使学生较快的理解内容。我们进行了三年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对学生的启发、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的探索和实践,证明了开展研究性学习课对推行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课堂的活动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是有限的,充分的利用假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使整个过程更加完整。

结题报告范文 篇3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英语词汇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牛津教材的普遍使用,词汇教学更是困难重重。牛津初中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牛津教材的生词量大,呈现则不拘一格,大多都隐藏在课文中,学生不易察觉。因此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小学英语学习没过关的学生来说,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自然这些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预备年级时,区抽测结果有一半多的学生不及格,有些甚至只有十几分,两极分化严重,学生觉得难学,老师也觉得难教。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英语词汇学习,从而获得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一)检查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三)通过让学生参与英语学习,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中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xx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Wilkins,1976)。”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杨梅珍,1997)。

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xx);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的内容

①平时加强阅读,尤其是要保证一定量的英语阅读,在吸收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英语词汇的感性认识;

②勤于思考,学会构思,心中有谱;经常做“脑部体操”,即我们平时常说的“头脑风暴”。

③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勤于思考。

2、研究预期目标:

词汇是基础中的基础,不论是传统的还是显示流行的词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扩大词汇量。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有效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实际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英语教学也就无效益可言。因此,词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它们,并教学生如何将词汇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研究措施及方法:

1.形音结合

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语音规则及运用读音规则记忆单词的拼法。“多数单词的拼写都是符合读音规则的……只要把单词读准了,根据读音规则就可以把单词拼正确”(程世禄等,1996:93)。因此,能准确拼读单词,往往就可以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即做到发言正确,以形发音,以音记形。这样就能比较牢固地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

2.运用记忆规则减少遗忘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则:遗忘进程并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到一定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朱纯,1994:210)。因此,对刚学过的词汇应及时不断重现,不断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进一步理解,并在运用中强化记忆,而不应等到已经遗忘后再来追忆或重新学习。

3.列表记忆

列表这个形式可用来对单词进行分类记忆,不一定画表格。分类可按主题内容把单词分成若干类,如:卧室用具、起居室、亲戚名称、人体部位名称、文具名称、交通工具名称、动物名称等等。这些词有些有某种联系,由一个会联想到另一个。

4.加大阅读量,提高单词重现率

单词必须经过多次重现,才能记住。阅读是最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能在具体的语篇环境中接触更多的词汇,增大输入量,重新与学过的词汇见面,再一次加深记忆,同时,这也是对词汇的一种运用过程。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语境推测掌握词的真正含义。

5.以旧带新

这是一种广泛的联想,在已有知识上建立新的知识。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多,有可能利用构词法分析讲解新词的意义。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自然地理解词义,借助构词法知识记忆单词,同时还可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的能力。例如,由已认识的单词组成的复合词,利用词根、词缀组成的新词等。在记单词过程中,“以旧带新”起很大作用,它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旧的越多,新的越容易建立起来。

六、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综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要求是,“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因此可见,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可见,要学好英语,就应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相当数量的词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说,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记单词,单词容易忘记。显然,词汇量的限制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如何突破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关便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寻求一个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单词以扩大词汇量的方法,一直是英语教师研究的课题。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完成课题研究设计方案,确定实验班级,做好实验前期的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现状的调查工作,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界定研究范围。

(1)运用实地观察法、学生座谈法、家访调查法、测试问卷法等,了解学生在“词汇学习”方面的`现状,并做好实验前的调查小结。

(2)确定实验班级:八年级

(3)确定研究从学生的“词汇学习”方面的现状入手,由校内研究逐步过渡到校外,从相同的年龄段过渡到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变化,逐步形成结论,完成研究工作。

2、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①实施研究方案,根据活动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并及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总结。

②20xx年9月对实施结果进行阶段性总结,写出经验与不足,为下一阶段活动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3、调整阶段(20xx年10月)

在完成第一轮实验的基础上调整方案,修改方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实施第二轮研究方案。完成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案例(或教育故事,或随笔等),并上传。

4、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2月)

分析、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结题报告或论文。完成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案例(或教育故事,或随笔等),并上传。同时,提交结题申请。

八、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

1、要经常走进学生实际,关注研究中学生的反应,及时做好实施方案的调整,写好阶段性报告或论文或教学案例或随笔或教育故事等。

2、要认真、按时精读理论著作,吃透理论精神,来指导自己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及时写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并上传。

4、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可适当自编教材进行实践操作。发掘利用好校外教育资源,要争取家长、社会有关方面的理解、参与和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九、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经验总结、课题论文、读书笔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

十、课题研究的收获

1、开展了课题研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会有不同的掌握词汇的方法,他们的思维活跃了,发言积极了,表演、辩论、演讲等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2、课题研究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本人自身的专业成长。通过开展个人课题研究,促进了我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发展,使我迅速成长,能够确立科学的育人观、教育观、质量观,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身心活动,使英语学科的实际应用性得以实现,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又学会了课题研究的方法,揭开了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对课题研究不再畏缩,提高了本人的科研水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