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11篇】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员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条件来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在选择教法上,必须充分重视和考虑如何集中学员的注意力、启发学员的积极思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编辑帮助大家整理的11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学生已经学会直接比较长短与高矮,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用(文具盒、铅笔等)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经验。而数学中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计量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因此,本课作为计量单位的起始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发现学生在尺子上或测量物体时,都有接触过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知道用尺可以测量物体,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并不清晰。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不知道怎么用长度单位,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来测量……那么本课怎样让学生对以上这些理解清晰,体现其“起始课”的特质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一方面,我们该如何让学生体会“厘米”这个单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怎样认识厘米,又怎样将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去。

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对以上的理解与思考,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厘米”的重要性,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1.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采取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活动探究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节起始课的作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第二环节:课中敏学,掌握新知。第三环节:课后应用,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敏悟单见附件2)

比较一:

小红

小丽 小红比小丽多2个

引出“单位”,

小强 体会单位的重

小明 小强比小明少3颗要性。

比较二:

小朋友的身高差,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并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课中敏学,掌握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四个层次进行展开。

1、认识尺子

尺子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重要工具。首先我出示一把特殊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尺子,看老师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过复原尺子,使学生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组成部分:刻度线,数和单位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认识1厘米是本节课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学时首先明确告诉学生,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每相邻两个数(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长1厘米,这样学生对1厘米的长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然后通过①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在刻度尺上(直尺、三角尺等)比划1厘米,有一个形象的直观感受,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②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棱长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慢慢抽出;③直接比划1厘米的长;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厘米的物体。四个环节的操作,让学生的体验活动走向深刻,积累1厘米长度的量感经验,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学到这儿,我让学生回顾认识1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并尝试小结。这个环节层层递进,既突出了重点,又逐步分散了难�

3、认识几厘米

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1厘米。那么刻度0~刻度2是几厘米呢?引导学生认识到2个“1厘米”就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2厘米吗?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找一找4厘米、5厘米。并反问刻度6到刻度10是几厘米?为什么?在层层追问中明白“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同时实现了知识的变迁,渗透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测量实物

(1)量一量

首先学生自主观察书本小刀图,判断其长度,并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归纳总结出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即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或线段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主要是想抓住课堂的生成,及时发现一些错误的量法,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比老师的直接讲授要更有价值。

接着,让学生应用探索出的测量方法,独立测量书本中出示的线段,和身边的任一物体,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

(2)画一画

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第51页画一画内容,明确画特定长度的线段的方法,即一般从0画起,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和刚才测量的方法基本一致)。并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进行巩固。教师要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环节:课后应用,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基础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2、3两题。

通过量、看、填写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初步渗透估测意识。

第二层次:提高练习。

1、估测:

(1)开展“火眼金睛”活动,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食指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并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子。

(2)利用身上的尺先估计自己中指的长、数学书封面短边的长,文具盒的长,再用尺子量一量,进一步巩固验证估测的能力。

这个环节,学生在反复的估测、实测中,逐步修正他们的估测策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长度观念。

2、 回顾学生比高矮的情形,用厘米表示他们相差的高度。前后呼应,体现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断尺量小刀

结合书本内容,我设计了一道思考题:像这样一把断尺能测量小刀的长度吗?引导学生思考,这其实是测量方法的一个升华,虽然没有了0刻度,但我们通过“认几厘米的方法”也可以判断出小刀的长度。设计本题旨在在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第三层次:拓展练习。

厘米可以测量较短的物体或线段长度,如果测量学校操场的长,你觉得用厘米做单位合适吗?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

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在这节课结束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厘米的认识过程,并告诉学生,以后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继续认识其他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凸显了起始课的内在意义。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及时回忆、总结本课知识,并进行自我评价

认识厘米

单位

长度单位 1厘米

整节课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加强直观操作,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让认识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在后续学习中得到迁移生长,使数学学习变得更简约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快乐。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例文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两个幼儿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本领”,学习认识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出示一个猫妈妈的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位猫妈妈。

(2) 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个小花猫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许多小花猫。

(3) 请每个幼儿拿一个小花猫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幼儿说出许多个成了一个,一个的。

(4) 妈妈带小猫集合去玩球,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2、小猫学滚接球的本领,双手将球向前滚。

(1)1只小猫学本领。(2)许多只小猫学本领。(3)两只小猫相对滚接大皮球。

活动延伸

在计算角内提供许多1与许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继续学习小猫捉鱼。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轮子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例文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标记把吃的和玩的分类。会说“--是吃的,--是玩的。”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玩具:玩具车、娃娃等

2、吃的:苹果、香蕉、橘子、果冻、酸奶、饼干

活动过程:

一、吃吃玩玩

宝宝们,你们看,妈妈在我们的旁边给宝宝们准备很多好玩的和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吃一吃、玩一玩吧。

提问:你刚才赶什么了?(学说--是吃的,--是玩的)

二、学习分类

现在妈妈想请宝宝们帮我一个忙,好吗?

出示大筐里混合的东西。你们看妈妈这些筐里有很多吃的和玩的东西,请宝宝把这些吃的和玩的东西分开来。把吃的给嘴巴吃,把玩的给小手玩。(幼儿分类)

宝宝门很快帮妈妈把吃的和玩的东西都分开来了,让妈妈来检查一下,看宝宝们分的饿好不好。(如果有错,就请大家一起纠正)

三、活动结束

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妈妈把吃的和玩的东西都分开来了。做饭的阿姨今天也给宝宝们准备了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021 篇4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用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然后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教材先呈现“56÷8”的计算思路,留出空白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再在主题图 “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49÷7”、“27÷9”计算,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乘法口决求商的计算技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CAI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引导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法

六、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打气球:小朋友们,奥运福娃给我们送来了很多气球,你们看,五颜六色的气球多漂亮!不过,这些彩色气球背着卡片太重了,你们帮帮它们,让这些气球高飞吗?

30÷6 18÷3 15÷3 25÷5 24÷6

36÷6 12÷3 20÷5 18÷3 9÷3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十八 ( )七二十八

设计意图:复习旧� 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CAI课件出示教材48页主题图

2、请你仔细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3、小组相互说说,再指名汇报。

①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56面旗,要挂成8行。

②第二小组的同学做了49颗星,要分成7个小组。

③第三小组的同学带来27个彩球,每9个要摆成一行。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①平均每行挂几面?

②平均每组分几颗?

③可以摆几行?

5、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六一节环境布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例1画面。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可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运用除法列出算式:56÷8=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56÷8呢?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教师指名说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平均每行挂7面。

(教师板书:56÷8=7 七八五十六 )

(2)变换上题中的条件:要是挂成7行呢?

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56÷7=8 )

(3)课件出示第48页的主题图

怎样解决平均分几颗和可以摆几行的问题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完成。

①先独立思考,分别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②再在小组中交流解答的过程,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③分小组在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分别板书:

49÷7 = 7 27÷9 = 3

(4)归纳小结

除数是7、8、9的除法怎样计算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生共同回顾7、8、9的乘法口诀。

可以是师生同背,也可以开展口诀接龙的游戏。

(5)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四)巩固练习

(1)动力火车(比赛,看哪组火车开得快?)

奥运福娃带我们去做动力火车啦,他们邀请我们去美丽的森林了,看哪列火车开得最快?

(2)小鸟找家

火车带我们来到了环境优美的大森林,奥运娃娃说“你们看,鸟儿们在等着我们给他们安排新家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助这些小鸟吗?”

先学生独立计算,再连线,然后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机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喜欢成功的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3)乘除法的联系(例1后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4)猴子摘桃(练习十一第1题)。

奥运娃娃说,又大又美的仙桃长得多好啊,我们来意个摘桃比赛吧!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开展比赛,一大组完成左边9题,另一大组完成右边9题,比一比哪一大组完成得又对又快。

教师指两名学生说一说某道算式的计算方法,然后两大组交还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一次。

(5)小兔过河(练习十一第2题)。奥运娃娃请我们玩“小兔过河”的游戏。

3只小兔子想过河采蘑菇,可是河上面没有桥,只有一张张的荷叶,荷叶上有很多除法算式,每只小兔只有自己身上的号码与河中每张荷叶上算式的商、河对岸蘑菇的号码一致时,小兔才能过河采蘑菇。你们能帮助小兔过河采到蘑菇吗?

每小组中3人来帮小兔子过河采蘑菇,1人当评判员,进行游戏活动,看谁先采到河对岸的蘑菇。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游戏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完成得小组可交换角色重新游戏。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避免机械的练习,采取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练习中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

(6)拓展题:动动你的小脑筋

奥运娃娃遇到难题了,你能帮助他吗?

4×□=36 6×□=42 63÷□=7 32÷□=8 48÷□=6 9×□=54

设计意图: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你在哪些方面还觉得有困难?

在这堂课上你还可以向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协助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疏理讲课内容,突出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诚实做人的道德品质,并通过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学会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明确下阶段学习方向。)

七、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平均每行挂几面? 56÷8 = 7 56÷7 = 8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平均每组分几颗?49÷7 = 7 口诀:(七)七四十九

可以摆几行? 27÷9 = 3 口诀:(三)就二十七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区分、判断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在平面图上将物体按指定方向和距离(格数)平移。

2、使学生经历观察、模拟、判断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的运动,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运动方式,培养观察、判断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等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后前后相关的图形教学准备:课件,小转盘、长方形卡纸、小棒、三角尺、游戏纸板。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暑假里,南京举办了青奥会,你们知道吗?(自由简单交流) 欢欢她们一家也来到了南京观看的青奥会的比赛,让我们随着她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认识平移和旋转

1、运动现象中初识平移

出示视频,介绍:首先他们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到了宾馆,上了电梯;最后,在比赛场馆,看到了三面国旗冉冉升起。(视频停,出示例1)

(1)车厢平移现象

小朋友们,还记得火车车厢(贴出火车图片)是怎样运动的吗?

(学生说,引导说出:轨道、直的等),大家用文具盒来模仿一下,(学生动起来),片刻后让学生演示:你的“小火车车厢”是怎样运动的,走了什么路线? 小结:火车车厢的运动是直直的向前。贴“”。

(2)电梯平移现象

那电梯(贴电梯图),电梯是怎样运动的?(学生说)

用你的手势来告诉大家,贴出电梯图,说出:电梯的运动是直直的向上,贴出“ ”。

电梯还能怎样运动?(直直的向下运动)

(3)国旗平移现象

赛场上,运动健儿努力拼搏、为国争光,升起了三面国旗,国旗在旗杆上是怎样升起的?来,用卡纸来表示一下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

贴国旗图,演示直上,国旗的运动是直直的向上。

那降国旗时,国旗的运动呢?(直直的向下)

归纳:从刚才的几个运动现象里,你能发现它们相同的地方呢? 引导大致得出:运动时,路线都是直的。

对,像这样,它们在运动时,路线都是直的。这样的的现象可以看成是平移。(板书:平移。)

小朋友们,在我们教室内外,你能发现平移的现象吗?那在其他地方呢?(举例加手势)

帮助学生判断是不是平移现象,以及说法的准确性。

2、简单操作中正确理解平移

小朋友们能发现那么多的平移现象,那我们现在来玩一玩平移运动,好吗?(出示“试一试”)

出示: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学生统一做好,目光巡视,个别纠正)

继续出示: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让学生演示,课件跟着演示。(统计,就是这样平移的请举手) 看到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老师也想做一次平移,演示错误的平移方法。问:是平移吗?怎么不是?

小结:原来平移数学书时,要沿着同一个方向,路线要直直的,数学书也不能转动。

继续出示: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你还可以怎样做就能把它平移到右下角。(学生操作)

拓展出朝右下平移(课件)。问:沿这个方向也是平移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你呢?(几生回答,能达到几个要素)同意吗?(面对黑板箭头,手势变换一些角度)就是说,只要沿着同一个方向,运动的路线是直的,这样就可以看成是平移。至于运动的方向可以是水平,也可以是(手势暗示:竖直的),还可以是(斜着的)。说得真好!

3、运动现象中初识旋转

离开了比赛场馆,欢欢她们来到了百货大厦,看到了一个挂钟(贴钟面图片),我们来看看钟面上的分针,(演示从12走到3)问:它是怎样运动的?(来我们抬起左手臂来表示分针从12走到3),问:是平移吗?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法),不是平移是什么呢?(估计学生会说旋转)

欢欢带着这样的问题又看到了另两样物体(贴风扇叶片、螺旋桨图片),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形象描述,暗示加动作)

这三个物体在运动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都在转) 为什么钟面指针、电风扇叶片和螺旋桨都在一定范围内转而没有转到其他地方呢?(让学生自主找到固定的中心)慢慢揭示: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转动,这样的运动现象可以看成是旋转。(板书:旋转)

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旋转现象?(举例加手势,师帮助学生判断是不是旋转)

4、操作中深化理解旋转

小朋友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小转盘,我们来玩一玩旋转,好吗? 出示:准备一个小转盘,把指针指向A。(目光巡视)

把指针从指向A旋转一圈。(学生操作,选择学生上展示台演示,应该是用顺时针完成)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操作逆时针旋转)

简单归纳:原来旋转既可以这样转(贴顺时针标志),也可以这样转(贴逆时针标志)。

老师也想玩一玩转盘,仔细观察:指向A转到指向B,问:这是旋转吗?(学生畅所欲言,应该有学生说不是,他觉得要转一整圈才是)让学生聚焦到,旋转是围绕一个固定的中心转动,可以转一整圈,也可以转一小段。

请大家从指向A旋转到指向B,你能继续旋转到指向C或指向D吗?(学生操作,一生演示一下)

三、分层练习,深化认识

1、同学们,我们跟着欢欢认识了“平移”和“旋转”,那老师想考考你们能不能分清这两种运动现象,真的能吗?如果是平移运动,我们一起在面前演示“。(动作)

想想做做第一题(注意不同想法)

2、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老师这儿有根小棒,你能让它作平移运动吗?(展示),你又能不能做出旋转运动?(重点是找准固定中心)。

那你能用长方形的卡纸或三角尺来做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真有趣!同样的物体,怎么做就是平移?(引导说要素),怎么做就是旋转?(引导说要素)

3、秋天到了,一阵风吹过,地面上有许多的落叶,我们来玩个移叶子的游戏,好吗?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可以通过平移和绿色树叶重合的在括号里打“√”。(用游戏纸完成?)

指名学生汇报结果。有不用意见吗?判断时有什么快捷的方法吗?(注意做错的同学,帮助分析错误原因)

2、4、6号树叶虽然通过平移不能和绿色树叶重合,要怎样做,它也能与绿色树叶重合呢?(先旋转再平移或先平移再旋转,学生答)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两种运动现象,它们是(让学生说平移和旋转),沿着同一方向、路线是直直的,这样的运动是平移;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转,这样的运动是旋转。生活中的很多运动中都有平移和旋转,只要我们带着智慧的眼睛,就一定能找到它们。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1模板 篇7

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实践"6的乘法"的形成过程。2,熟练掌握6的乘除法。3,能用6的乘除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推算,归纳编辑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6的乘除法运算。

教具和学具准备:

小黑板,卡纸,多媒体,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3×7= 4×9= 5×7= 6×7= 10×6= 8×3=

18÷2= 25÷= 45÷9= 42÷7= 64÷8= 72÷9=

( )÷5=7 ( )÷9 = 3 48÷( )=8 49÷( )=7

2,填空:

(1)7的7倍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

(2)35是7的几倍 列式:________________

(3)4个8连加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

(4)2个8相乘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

二,新知探究:

1,感知形成(在数射线上感知)

(1)观察:每次跳几格 揭示课题

(2)写:画弧线,写几个几,写数________

(3)读:几个几,数,几个几是几________

(4)想:写乘法算式

(5)观察:算式的特点: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大1,积大3.

(6)编:6的乘法口诀(哪些已经学过了 编写时要注意什么 )

(7)读:6的乘法口诀(1分钟即时记忆)

2,运用提高(在计算中提高)

(1)把口诀说完整:

三六( ) 六九( ) ( )六二十四

五六( ) 二六( ) 三( )十八

六六( ) 六八( ) ( )九五十四

(2)视算:

第一组:6×3= 6×8= 9×6= 6×7=

5×6= 6×2= 6×6= 6×10=

第二组:18÷6= 42÷7= 24÷4= 60÷6=

6÷3= 48÷8=3 0÷5= 36÷6=

(3)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六七( ) ( )八四十八

( )÷( )=( ) ( )÷( )=( )

( )÷( )=( ) ( )÷( )=( )

(4)笔算:P48/5 (读第3列)

明确先乘再加,减

看题编图 6×7+3 6×4-3

3,看图说话

每盒蜡笔有6支,买( )盒,里面一共有几支

三,练习提高

思考拓展(在应用中建构)

1,兔妈妈与小兔拔了18个萝卜,平均分成6堆,每堆有几个萝卜

(1)怎样想 (2)怎样列式计算

2,红气球有54个,蓝气球有6个,红气球是蓝气球的几倍

(1)有哪两个量

(2)哪句是关键句

(3)读一读,怎样想

(4)列式

3,看图列式:(1)怎样看 (2)怎样想 (3)怎样算

4,拓展:

(1)6=( )÷( )=( )÷( )=( )÷( )=( )÷( )

(2)每盒放6个乒乓球,装了7盒,还多了5个,原来一共有几个乒乓球

四,总结归纳: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课后反思:

求谁是谁的几倍用除法学生还不熟练。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30页例2、31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七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

2、利用原有的工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教法:

观察法与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观察和分析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中认识轴对称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游乐场,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播放游乐场动画视频。(视频中包括: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游乐项目。)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

提问:这些项目大家都玩过吗?谁能来玩一玩?(引导学生用手势、身体来模仿这些玩具的玩法。)

学生不能用手势等来表演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示。

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你们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将它们分类吗?(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缆车、滑滑梯;另一类是旋转飞机、飓风车。)

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并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3、谈话:你们不但观察得认真,而且还会分类。像缆车、滑滑梯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旋转飞机、飓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

二、互动探究

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

师:说得真棒,瞧,我们学校的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 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平移)

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师: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想)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

2、移移看。

(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

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

谈话: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平移重合在一起。

(2)画一画。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

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师: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9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

(2)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1圈,右转1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学生活动,互动点评。)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将制作好的陀螺试着玩一玩。(一开始玩起立不太顺利,教师可先和一个学生示范。)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课件出示小鱼图。

谈话:哪些鱼通过平移与红色的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汇报: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是怎样进行平移的?(学生一边表述一边在投影仪上操作)哪些通过平移后是不能重合的?为什么?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

平移现象:观光梯、缆车、推拉窗户……

旋转:物体围绕着某一点(一个中心)移动。

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摩天轮、螺旋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过程,初步体会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8×9+1320—3×4

7+4×720—8×2

二、新课

出示例3

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问:用脱式怎样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58—(14+6)

=58—20

=38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三、做一做

让学生在脱式本上完成,叮嘱学生注意书写格式,集体订正。

并指明6名学生板演。

问: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58—(14+6)=58—20=38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1模板 篇10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 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 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4、 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难点: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根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办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板书课题。(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察式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0、判断两句话: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根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谈谈自己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x=成功。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知道用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能够使停下来的物体动起来。

2、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作用在物体上。

4、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

教学重点:

怎样使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2到3辆、课件。

预习要求:

观察生活中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现象,初步思考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一辆公共汽车慢慢的驶向站台,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公共汽车,又开始启动,继续向前开。

2、教师讲解:这个视频播放的情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公共汽车到了站台就会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又继续往前开。那么公共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9、动起来与停下来

4、学生齐读课题,了解学习内容。

二、怎样才能停下来与动起来

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叫你们让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你会怎么做?反过来叫你们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你又会怎么做?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要想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我们就要用脚使劲往后蹬一下。而想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就要用脚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车停下来。

3、教师小结:不管是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还是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或者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

三、探究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1、出示几辆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几辆小汽车,这些小汽车型号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老师手中的这些玩具小汽车动起来或者停下来,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教师相机指导。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