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优秀7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飞白为大伙儿分享的大堰河【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大堰河 篇1

3 大堰河──我的保姆

[学习目标]

一、认识大堰河这个人物形象。

二、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情感目标: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学习重点]

对大堰河形象的认识。

[学习难点]

作品写作时代、背景离现实时代较远,学生热情较难调动。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画面、歌曲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用这首作品引出“母爱”这一话题。播放片段后,教师以“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一篇赞美特殊母爱的诗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入新课。

2.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  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1985年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 《诗论》、《艾青谈诗》等。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三、文章疏导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追溯诗人的身世,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艾青,原名蒋海澄,19xx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四、整体把握

1.这首诗一共13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1、2节为第一部分,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第3~10节为第二部分。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第3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经故去,诗人描述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第4节,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之后”,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第5节仅4行,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第6节,将“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与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进行对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并与第4节一样,连续使用排比长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 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第8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她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

第9、10节,写大堰河临终的情况,“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带着遗憾,“含泪”离开了这个凄凉的世界。

第11~13节为第三部分。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2.关于《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狱中写的成名作。诗中的人物形象可说是实有其人和实有其事。它与《我的父亲》是姊妹篇,都是研究艾青早年生活及其家庭的重要诗篇。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这个女孩子从小嫁到畈田蒋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一手把纸钱的灰,用几把稻草盖一盖棺材,旁边也围点稻草,就算是一个坟墓。

大堰河的确是一个勤劳朴素的农妇,我的姑母早年丧夫失子,住在畈田蒋,时常赞叹大堰河,说她很勤快,可惜死得太早了。旧社会的童养媳都是悲苦的,连一个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我们村子里就有许多童养媳,都像大堰河一样,用出生的村庄的名字代替她们的名字。

有人问,大堰河在劳动时还含着笑,是不是实写?我说,看看鲁迅写祥林嫂到鲁四家开始做工的那一段,写到“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就可懂得“笑”里所包含的深刻悲剧意味。大堰河的“含着笑”,一方面说明大堰河的要求多么卑微,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旧时代穷苦人要谋生,哪能哭丧着脸去惹东家或旁人的不愉快呢?

五、问题探究

1.这首诗在意象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一诗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诗人迷茫的内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

2.这首诗形式上的自由表现在哪里?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即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它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13节,少则4行一节,多则16行一节;少则每行2字,多则每行22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11节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这首诗与《雨巷》《再别康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它同�

3.如何理解这首诗表现出来的阶级观念?

在阶级斗争年代里,文学作品往往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进行政治解读,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这首诗的主题解读,就变成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对自己所属阶级阵营的背叛和对被压迫阶级的同情,并坚定地成为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因为诗中也提到,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劳动人民的奶而长大的,所以是与中国大地上的农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的农民的儿子。作为地主儿子的诗人,彻底抛弃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儿子称为“我的兄弟们”。在新的时代里,阶级分析方法渐渐过时,至少已经不是惟一的文学分析方法,而是众多方法之一种。但是,是否可 首先,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年代,也正是那种阶级意识非常鲜明的时代,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为了革命理想,抛弃自己富有的家庭,告别自己良好的出身,投身革命运动,站到被压迫者一� 艾青也属此例。他的诗中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观念,也是非常真诚的,不是空喊口号,所以,这一点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其次,当今时代,社会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公,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却又命运悲苦的下层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帮助这些弱势人群,所以,适当用阶级的眼光来看这首诗也是需要的,至少可以唤起一些人的良知。

六、创作回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1933年1月写于狱中的一首抒情诗。

我在1932年4、5月间从法国回到上海。不久,我参加了“左翼美术家联盟”,与江丰、力扬等一些美术青年,组织了“春地美术研究所”(即春地画会)。1932年7月12日,我们12人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在第二特区法院看守所。后来,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第十条,刑法第九条、第四十二条”为罪名,判处我有期徒刑六年。一天早晨,我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我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动。因为看守所的生活也不允许我反复修改。

我出生在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我是这个家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按理说这是要喜庆的。 父母迷信,因此不喜欢我,一生下来就遭到家庭的歧视。很快,就被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这位妇女很小的时候从一个叫“大叶荷”的邻村卖到我们村,这个村离我们村大概五华里。

“大堰河”这名字,小时候只是听口音的,1973年我回家乡,乡亲们谈起这首诗时告诉我,“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我们家乡的土音“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所以,我在诗里写到:“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从哪里来就叫哪里的名。我在“大堰河”家一直住了五年。诗里写了:“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五岁那年,因为我要去念书了,被父母带回去了。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回到父母家里,我是在一种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所以,我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

“大堰河”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她与前夫生了三个,前夫死后,从邻村上姜村招赘,又生了两个。1953年和1973年我两次回家乡,都去看了他们。《大堰河》这首诗,是出于一种感激的心情写的。我觉得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宠爱。“大堰河”很爱我,我也爱她。1953年和1973年,我都到她墓上去了。

这首诗写好后,我就放在身边。后来要解到苏州去了,就把这首诗以及其他一束诗稿交给狱中的难友,托他出狱后带给我的朋友李又然。李把这些诗送到了《春光》杂志,发表于1934年该刊第1卷第3期,为了避过敌人的注意,我就根据本名蒋海澄的谐音第一次用了“艾青”这个笔名,以后我的第一本诗集即取名《大堰河》(上海群众杂志公司1936年出版)。

七、文章赏析

艾青说,《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艾青谈他的两首旧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这种“自传性质”,决定了这首诗极少用比喻意象,而纯以描述性意象为主。这类意象是诗人的心灵对现实的直接映照,其触角可以伸到生活的各个层次和心灵的各个领域,具有极大的包容量和丰富的表现力。《大堰河──我的保姆》“带有自传性质”,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自传,从本质上说它依然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对大堰河的深沉的爱为动力,按照诗的艺术规律展开想像,其意象的运动与组合主要通过如下两条渠道进行。

其一是接近联想,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象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而把它们联想到一起。《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是接近联想:“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坟墓”“瓦菲”“园地”“石椅”,这些事物都在大堰河生前或死后涉及的狭小的生活范围内,因空间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来了,这是空间接近联想。紧接下去:“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等等大堰河辛勤操劳的场景,由于时间上接近的原因被联想到一起,这就属于时间接近联想了。

其二是对比联想,即由于对某一事物的回忆,头脑中又浮现出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事物。诗人描写了大堰河家的极端贫苦的生活之后,紧接着联想到自己家里的豪华生活:“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这里展示的还不仅仅是地主与贫苦农民悬殊的生活水平,而是诗人的波涛起伏的内心世界:“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在大堰河家中的那段生活,给艾青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目睹了贫苦农民的痛苦生活,也发现了他们的善良美好的品格;他对养育自己的大堰河充满深情,而对自己亲生父母的家却感到陌生而不安,艾青的叛逆思想在幼小时候已见端倪。此外,大堰河的生前勤奋劳作与死后的惨淡萧条、大堰河对乳儿的“美梦”与现实粉碎了她的梦均构成了对比。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现出来,从而显示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爱,这既是大堰河对她的乳儿的纯洁的、无私的爱,又是她的乳儿──诗人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爱,然而诗人并未以他的一己之爱为满足,《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献给大堰河的,同时也是献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表明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同时也是这首诗的普遍价值之所在。

大堰河 篇2

3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

2、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荆棘(jing1ji2)  火钵(bo1) 忸怩(niu3ni2) 叱(chi4)骂

2解释词语

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导入:

1.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xx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3.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三。初读

1.   播放朗读录音。

2.   注意读准字音。

3.   准确把握情感。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五。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六、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第二课时

一。  齐读。

二。  研读。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诵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总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学习第二部分。

1、第三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试答。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2.   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

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那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那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4节,7节)

3.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 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朗读)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这一节读的时候要读的慢,读的重,读的深沉。

4、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

5.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第四节通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的话,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第五节是淡笔点染,侧面烘托。用设问句“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间接地表现出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第六节跟第四节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在大叶荷家中,在将近五年的寄养中,他承受了乳母超越生母的爱,感受了亲人般的温暖,离开了乳母,便离开了母爱,这在幼小的孩子来说,是最最痛苦的事。尽管新家中挂着“天伦叙乐”的匾,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天伦叙乐。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

6、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三。小结

本文通过描述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抒发了对其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牢房阴冷,晓雪飞舞);同时,在叙述悲惨一生的同时,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旧世界。

第三课时

一。  齐读9-13节。

二。  研读。

学习第三部分。

1.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问: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7、第四部分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三。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四。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五。背诵第8节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写作背景与诗的抒情基调

2、抒情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荆棘(jing1ji2)  火钵(bo1) 忸怩(niu3ni2) 叱(chi4)骂

2解释词语

典押,典当。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二。导入:

1.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xx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3.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三。初读

1.   播放朗读录音。

2.   注意读准字音。

3.   准确把握情感。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五。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六、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第二课时

一。  齐读。

二。  研读。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诵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总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学习第二部分。

1、第三节有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试答。

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通过想象和联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凄凉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自然地引出第二部分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问: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2.   诗人以诗来概括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

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那一节突出她的“乳母生涯”,那一节突出她的“佣工生涯”?(4节,7节)

3.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 如果说第一层是作者站在现实的牢房里,那么,从第四节开始,作者就转入了对大堰河深情的回忆了。

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节。(朗读)

问: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分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八个镜头,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勤劳、慈爱。

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这一节读的时候要读的慢,读的重,读的深沉。

4、第七节,在具体描写大堰河的佣工生活时,为什么每一句都用“她含着笑”开头?大堰河为什么笑?这表现了她什么品格?(用了六个排比句,描写大堰河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地承担着如此繁重的劳动: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但又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

5.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诗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采取了多种方法,第四节通过大堰河的乳母生涯浓墨重彩、反复铺陈正面抒发大堰河的爱的的话,那么笫五段是用什么方法?第六段呢?(第五节是淡笔点染,侧面烘托。用设问句“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间接地表现出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第六节跟第四节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第四节说在大堰河家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蒙受的是深挚的爱。第六节说虽然物质条件很优裕,但精神上极其痛苦。在大叶荷家中,在将近五年的寄养中,他承受了乳母超越生母的爱,感受了亲人般的温暖,离开了乳母,便离开了母爱,这在幼小的孩子来说,是最最痛苦的事。尽管新家中挂着“天伦叙乐”的匾,实际上孩子失去了天伦叙乐。通过对比,反衬出大堰河家中虽然贫穷却充满欢乐充满爱)

6、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三。小结

本文通过描述大堰河悲惨的一生,抒发了对其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牢房阴冷,晓雪飞舞);同时,在叙述悲惨一生的同时,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旧世界。

第三课时

一。  齐读9-13节。

二。  研读。

学习第三部分。

1.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问: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问: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问: 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7、第四部分是诗的结束,作者从对往事的回忆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与开头相呼应。诗人用六个“呈给你”和两个“呈给”的排比、反复,饱蘸激情,盛赞大堰河的灵魂乃至亲抚过自己的手、唇、脸颊、乳汁,情感奔放通畅,是抒情高潮。最后一节回应开头,重现诗的主旋律。整首诗结构严谨,一气呵成。

(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这一节,诗人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大堰河一个人身上,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三。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四。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五。背诵第8节

大堰河 篇3

5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

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

性。

教学突破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

弗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  课文    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2.字词练习    2.完成字词练习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    3.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4.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4.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了解创作背景(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

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

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今天

我们要欣赏的是当代诗人——艾青

的名作。有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作

者艾青的资料?

抽学生简述作者的生平。

2.师:大家回答得不错,艾青的主要作

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

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

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

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

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1.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

艾青其人做基本简介。

生: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

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

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

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

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

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

1935年10月出狱,次年出版第一部

诗集《大堰河》,受到文坛重视。

2.倾听,作好相应记录。

3.师: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

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诗

人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

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大堰

河——我的保姆》。

板书课题。

3.听取老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及原

由,以便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字词练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文

中有一些生字词必须要先掌握了才能

更好的理解文意。

导人随堂练习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堂

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范读诗歌。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

奏,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

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

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师: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

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

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

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

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

情。

1.听教师范读,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

步探悉作者感情。

2.畅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生: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

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

姓名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

朴、善良,但生活一直很贫困、艰难。

四、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次,

并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

情。

2.师: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3.师: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部

分。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段,它

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

感情呢?

点拨:诗歌第4段,诗人看到雪,想

起了保姆大堰河,运用想像和联想,

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荒凉

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

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连串

的排比,在对悲惨气氛的浓重渲染

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

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引出

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

4.师: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5.师:回答得很正确,诗歌的第三部分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

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黑暗,

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

6.师:诗歌的第四分部讲了什么?

将上述内容梗概板书。(见课末板

书)

1.按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就自己

的理解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意。

2.生:分为四个部分。

3.生: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苦

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

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在教师点拨下细细体会作者在该部

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生:第二部分是从第5段到第8段,

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

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恋与

尊敬。

5.生: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用生

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

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几尺长

方的埋棺材的土地”相对比,深刻而

生动地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6.生: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

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

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之情。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课末板书设计 参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第一层(1~4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第二层(5。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第三层(9。1l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同情与控诉第四层(12.13):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1.细读诗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2.深入理解                     2.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3.指导品析《给乌兰诺娃》    3.品析名篇,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一、分析探讨写作手法(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

明文,其形式不仅具有特殊性,更会

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内容,抒

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联想、

想像和对比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

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

气势酣畅。另外,为了加强情感和

音节的旋律,诗中大量运用了反复

1.生:本诗通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

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

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

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2.请学生找出并朗读诗歌中采用多种

修辞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

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3.师:从构思看,全诗前4个诗段从

“今天”写起,“睹雪思人”;最后两个

诗段又回到“今天”,来赞美大堰河。

第4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

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诗段有

一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

狱里”,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

么作用?

2.仔细阅读诗歌,找出采用各种修辞

手法的段落语句,并就自己的理解

分析其作用。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四。

3.第4段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

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联想

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起

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

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12段“大

堰河,今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

的“今天”与第4段中的“今天”相呼

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更

加清晰。

二、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前边我们对整首诗进行了阅读

分析,现在我们选取几个重点章节

来研读,有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第7、8段?

2.师:第7段中用诗人自家优越的条

件,与大堰河的贫困条件相对比,但

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中,我的心情却

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词表

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说

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

请在诗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话来证

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

3.师:诗歌第8段写道“大堰河为了生

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手臂劳动

1.深情地朗读诗歌第7、8段。

2.跟随教师讲解理解重点段落,试着

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生:“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

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

却说成是“新客”,表明了对大堰河

的深厚的感情,以及对自己亲生父

母的陌生。

3.生: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以

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了”。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

像第5段那样为自家干活,而是到地

主家(“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

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繁重而多样

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这表明

了她的什么品质?

4.师:联系第6段所写“我”离开大堰

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8

段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

层的含义,请问是什么含义?

4.生:表明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

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

这是真正的母爱!是超越了一切功

利关系的爱。

三、赏析《给乌兰诺娃》(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通过对教材所选诗歌的学习,我

们对艾青的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为

了加深对其风格和思想的了解,提

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我选取了他的

另一首诗让大家欣赏。

板书诗歌《给乌兰诺娃》,抽学生朗

读。

2.指导完成随堂练习2。

1.充满感情的朗读《给乌兰诺娃》,体

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感受诗歌

的意境美。

2.回答问题,听取教师评讲,在教师的

常导下体会诗歌的荨杏特色与思想

情感。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及该诗的艺术特色。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本节课还引导学生品析了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

五、课末板书设计 参考

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像云一样软。像风一样轻,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1.给下列词注音释义,并用它们造句。    典押忸怩冰屑悉索凌侮叱骂漂泊2.阅读诗歌《给乌兰诺娃》,并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句。(2)说说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和好处。(3)诗的语言是形象的,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风比喻

的艺术效果。

(4)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个性练习设计

试着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

教学探讨与反思

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j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j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大堰河 篇4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诗歌语言的鉴赏力,感悟母爱、亲情。

2、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排比、反复等手法的运用。

3、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调,有节奏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关于母爱的诗歌例如《游子吟》等导入。

“他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

二、速读全诗,把握诗歌写作思路和情感

教师提示: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由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献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三、具体研读、赏析

1、第一部分:

重点是反复诵读体会第三小节,思考:景物描写的特征是什么?诗中反复的运用有何作用?揣摩朗诵的声调。

2、朗读研讨第三部分,重点是第四节:

⑴ 朗读并找出此节中的生活镜头。

⑵ 讨论,多组镜头以排比句式组合在一起,用反复的手法突出“抱”“抚摸”的动作有何效果?

⑶ 请同学们想象描述大堰河的双手形象。

⑷ 学生回忆自己母亲双手的形状,说一说生活中感到母爱的细节。

⑸ 读第五、六节,思考作者写两个家庭的不同,有什么写作目的?

⑹ 读第七小节,思考大堰河生活忙碌但贫穷,为什么总是含笑?

⑺ 读第八小节,让同学们诵读并概括本节内容,找出大堰河对乳儿深爱的细节,讨论写大堰河之梦的作用。

3、研读第三部分:

⑴ 师生共同朗读文本,反复揣摩声调与节奏。

(抑郁、哀伤、沉重、缓慢)

⑵ 第十节中大堰河的坟墓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⑶ 让学生用憎恨的语气朗读第十一小节,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后教师指导。

4、鉴赏体会第四部分:

大堰河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

四、小结

本诗的影响。

五、欣赏朗诵磁带,最后一次感受课文

大堰河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2.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细节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勤劳、纯朴、善良。

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教学设想

此诗为艾青的成名之作,极有影响,其原因之一便是独到的思想深度,和蕴于诗行间的真情。然而学生对诗人如此怀念一位农妇,或许感受不深。应该向学生指出,诗中把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极其普通的劳动妇女做为讴歌的对象,正表明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一往情深。不是为了报恩,而是礼赞那些“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的儿子们”。而对自己的地主阶级家庭,则是厌倦、陌生、格格不入。艾青以此诗宣告自己彻底背叛了封建地主阶级,而投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看惯了眼下流行的朦胧诗,对此诗一下子不易进入境界,关键在于引导。此诗的感情是通过具体情节、具体事物表现出来的,因此越是具体描绘之处越是容易激发感情。建议抓住诗中关于保姆的典型细节去加以剖析,这些细节的描绘,正是出于诗人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机会。这样可能用“情”打动学生,用“情”将学生带入诗的天地之中。

教学要点

1.介绍诗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略)

2.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诵读。(选几段)

3.抓住典型细节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贴近作品,认识大堰河的形象,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4.了解排比反复在诗中的作用,理解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诵读情况。

①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②朗读的语气。(重点检查3、4、5、6、7、9、10节)

2.导入  :作者及作品介绍(参见课本178页注解①和“预习提示”,不必做太多补充)。强调这是艾青在狱中写的,在一个飞雪的早晨写的,人在困境中,在饥寒中,总会想亲人,想家人,而此时艾青想的却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大堰河。

提问:大堰河连名字都没有说明了什么(贫穷,社会地位低下)诗人为什么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却想念大堰河?(看课本180页注②,艾青诞生时母亲难产,因而受到父母的歧视,就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抚养。)

3.按诗节依次讲解分析。

第1节。提问: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大堰河的身份、地位以及作者“我”的关系。)

第2节。提问:这里的“我”是两个人的儿子,一个是地主的儿子,一个是大堰河的儿子,这两个“儿子”的含意有什么区别?(前者“地主的儿子”,这是在血统意义上说的;后者“大堰河的儿子”,这是在抚养意义上说的,进而具有感情的、阶级的意义。)

第3节。提问:为什么看到雪使作者想起了大堰河?(引导学生看预习提示有关文字。作者幼时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才感到温暖,得到母爱。人在寒冷孤独时,本能地希望得到抚慰,得到温存,希望回到亲人的身边。正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所以看到飞雪在铁窗外飞舞,作者自然想到了曾给自己无限温暖的母爱的大堰河。)

第4节。齐声朗读,体会诗中的深情。这一段集中写了大堰河的勤劳朴实的形象。诗中运用了“在……之后”这一状语格式,而且反复使用,多次强调。在每个状语中都细致入微地描述了大堰河辛勤劳动的情景,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请同学们一一找出。

板书:

这些词语所表示的劳动情景,给我们一个什么印象或感觉呢?一是大堰河什么活儿都得干,从吃到穿,里里外外处处操劳;二是大堰河十分繁忙,从早到晚,一时也不停闲。(由她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可以推知夫儿们已脱下衬衣入睡,她还在忙碌。)

提问:诗中为什么不这样写:“在你吃饱了饭之后,在你睡了一觉之后……”(这样写就不能表现大堰河的艰辛,也就不能体现大堰河对乳儿的关心爱护之情。)

同学们想想,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干了那么多活儿的手能是细嫩的么?不是,那是十分粗糙的手,厚大的手。可是本节的最后一句,却有一个表示细微动作的词——抚摸!正是这个词,浸透了大堰河对“我”的疼爱,干了那么多粗活的手,此时居然能轻轻地“抚摸”,不是伟大母爱的生动体现吗?

第5节。简单交待“我”的阶级出身——“地主的儿子”,但与大堰河结下了深厚的母子之情。提问:哪个词表明“我”不情愿离开大堰河?(“被”“领回”)

第6节。提问: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自己出身的家庭经济条件很优越?(“红漆雕花的家具”“睡床上金色的花纹”“‘天伦叙乐’的匾”“丝的和贝壳的钮扣”“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这么优越的家庭条件,作者“我”又是怎样一种心情呢?(“忸忸不安”一词不仅表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表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因此本节的头尾两句重复了相同的一句话,“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却说成是“新客”,正表明了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

第7节。提问:本节开头“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与此诗第2节中哪一句相照应?(“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大堰河在地主家劳动的项目有哪些?(洗衣、洗菜、切萝卜、掏猪食、扇炉子、背团箕、晒粮食)大堰河从事这些劳动时的神情又怎样?(始终是“含着笑”)

讲解: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像第4节里那样给自家干活,而是到地主家(即“我”的家)干活,从而取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极繁重的。多样的,更是艰苦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对常人来说。那些劳动没有一样能够使人笑。到结了冰的池塘去洗菜,把结着冰屑的萝卜切开,在那冰冷剌骨之时能够笑吗?面对着猪吃的麦糟,嗅着那刺鼻的馊味儿,扇着呛人的炉烟,常人在这时能够笑吗?然而诗中却始终写大堰河“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不仅如此,如果联系第5节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这一节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表明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是真正的母爱!

第8节 。通过为乳儿切冬米糖和梦中吃乳儿的结婚喜酒这样两个细节,表现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

第9节。写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同时表现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内疚悲痛的心情。

第10节。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敛之薄。提问:这节运用了不少定语做修饰,找出来,说说这些修饰语的作用。(“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也含着对大堰河深了的悼念与歉疚。)

第11节。提问:在这一节里写“我”与大堰河的后代的感情上的联系,你能找出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吗?试作分析。(“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一句,表明诗人对大堰河后代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一句,表明诗人与被压迫遭痛苦的阶级兄弟心连心。)

讲解:当“我”飘泊回到故土时,及大堰河的儿子们碰见了,诗中把这说成是“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而在第6节中写“我”回到自己家中,却说成“做了新客”;且看着“不熟识的妹妹”,一切都感到“忸忸不安”。

[1]

大堰河 篇6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一)

在教学中贯彻地教育理念: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人文渗透

对新教材及课程标准地认识:这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地价值和魅力,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

[学生学习收获]知识与能力:1.理清感情发展的线索,充分理解大堰河这一形象的崇高伟大,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2.加强对重点诗节的朗读,仔细品味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培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3.了解大堰河勤劳淳朴、慈爱善良的品德及其一生的不幸遭遇,体会诗中对以大堰河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以及对旧社会的愤怒诅咒。

过程与方法:诵读——鉴赏——分析——共同研究

情感与态度:了解大堰河勤劳淳朴、慈爱善良的品德及其一生的不幸遭遇,体会诗中对以大堰河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以及对旧社会的愤怒诅咒。

[教学中最成功地案例简述]

师:老师和大家的讨论就此告一段落。下面的段落留给大家。大家自己阅读自己感受。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也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一会儿有学生提出问题来)

生:我有个问题,那个“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生:我认为紫色是一种高贵颜色,比如有的足球队穿的球衣就是紫色的。……

师:非常精彩,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同学们,大家看看,这个结论是谁得出呢?不是老师得出的,老师只不过是大家意见的概括者。结论是大家自己共同讨论、研讨、集思广益得出的。在学术界,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悬案,没有一个定于一的结论。今天大家得出的结论,也可 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呀!研究性学习并不神秘!

[教学失误及补救措施]

一、鉴于同学们这是研究性学习,在大家研究学习的地程中,方法的指导多些,这样的方法指导,在同学们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流程后,可以删去,这样,可留再多一引起的时间给同学们讨论、思考。

二、在声情并茂的朗读、新颖别致的教法、深刻透彻的分析,还有那亲切的话语、巧妙的引导、广博的知识方面做得不够。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二)

初春,乍暖还寒。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艾青的著名叙事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中大堰河悲惨的身世、深深地挚爱乳儿的真挚而淳朴的情怀,如潇潇春雨轻轻地打湿了学生的心灵,学生被深深地震撼了。我见到学生的脸上荡漾的是感动的光影。我知道本课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首先,读为主线,以情感人,营造浓烈的诗境。诗歌是情感迸发的艺术。教学中我播放钢琴曲《神秘园之歌》,这首曲子旋律舒缓、低沉,略带淡淡的忧伤,很快将学生带入诗境。由于我让学生课前预习,因此,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直接入题,我与学生同读这首诗,本诗共13节,我自荐读前四节,余下八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读,最后一节齐读。学生入情,才能入境。

其次,理解诗意,唤起情感,走进大堰河的心灵。大堰河有怎样的身世呢?“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诗人舍弃了大堰河的许多遭遇,而写她的名字,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完全丧失人的尊严和价值这种触目惊心的事实。这唤起了学生对大堰河的同情。大堰河卑微的身世,丝毫没有影响对弃儿“我”的深挚的爱。强烈的对比,充分地体现了大堰河善良、淳朴、宽厚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深地眷恋和感激之情。

有人说,课堂教学永远存在着遗憾。是啊,本课不足之处有二:

一、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由于白板显示器出现故障,调整课件虚掷了时间,导致教学很重要的环节——“当堂训练”内容没有完成。这可以说是一处显而易见的败笔。

另外,个别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得不够紧凑,造成了课堂教学节奏欠稳定的现象。如学生对本诗的写作背景知之甚少,课堂上对我准备的课件上的内容读得不够熟练,延误了时间。

二、吟咏不足,诗味趋淡。诗歌需要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味。由于学生对诗人的身世及写作背景了解得较少,因此对诗歌的解读遇阻甚至失偏颇,势必要挤占课堂有效时间。而第四节写大堰河“厚大的手掌”做了很多事情,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动词的用法之妙,对解读大堰河的形象起了重要作用。教学中此处处理得草草。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问:“生活中你见到一般的女人的手具有什么特点?而大堰河的手具有什么特点?重要写用意何在?”

基于以上对本课诗歌教学优缺点的反思,我想如何实现现代诗歌的有效课堂教学呢?

首先,设置情境,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如设置背景音乐、播放乐曲等,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情感,给学生广阔的空间朗读诗歌,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其次,引导学生仿写诗歌,满足学生积极创作、展示自我的愿望。然后,让大家在班级读给大家听,并评价。我在教学《樵夫,别砍那棵树》一诗中,我给学生出了几个题目,让学生仿写,如“小妹妹,别踩那片芳草地”“老爷爷,别将脏水倒入辽河里”“猎人,请放下手中的枪”。学生奋笔疾书,大家乐此不疲地写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大堰河——我的保姆原文欣赏: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以煮熟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他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以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漂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的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四日,雪朝

大堰河 篇7

第5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2.能力目标: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教学要点】

重点: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

难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设想】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

【教学步骤】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导入新课】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叶荷(大堰河)的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新课探究】

一、了解创作背景

1.作者介绍

艾青,原名蒋海澄,19xx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10月出狱,次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受到文坛重视。

艾青的主要作品有《向太阳》、《火把》、《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他的诗运用散文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写作背景

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爱国活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中,诗人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物思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在监狱里写了许多诗。正像他自己所说: “从那以后,我过的是囚徒生活。我和绘画几乎完全断了联系。我自然而然的接近了诗。只要有纸和笔就随时可以留下自己的思想感情。我思考得更多,回忆得更多,议论得更多。”《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赞美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3.解题

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真挚怀念的情怀和热情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艾青的保姆没有名字,因她娘家在浙江省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浙江方言“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作者在诗里写道: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艾青因为生他时母亲难产,后� 那么,诗人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家庭里得到是什么呢?

二、字词练习

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随堂

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

词语补释:

*典押:典当,抵押。

*凌侮:欺凌侮辱。凌: 侵犯,欺压。侮: 欺负,轻慢。

*忸怩不安:不好意思,不大方的样子。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

1.范读诗歌。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奏,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朴、善良,但生活一直很贫困、艰难。

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赞美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

3. 点拨研讨作者的思路

明确: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4. 研讨诗的诗体特征

明确: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

四、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次,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全诗13段,按作者思想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胳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怀念与痛掉】

第二部分(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尊敬与感激。【眷念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节), 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讴歌与赞美】

五、分析诗歌内容

1.第一部分(1─3诗节): 怀念与痛悼

学生朗读概括主要内容:突出我与大堰河之间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一节: 大堰河是卑微得连自己姓名都没有的穷苦劳动妇女。

没有姓名

没有人生自由                     并列  悲苦低微

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

第二节: 点明大堰河和“我”的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回环往复强调“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倾注了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

第三节: 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

荒凉的坟墓

冷落的故居

典押的田地

长青苔的石椅

引出第二段对大堰河悲苦一生的回忆。

联想、想象──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  思念哀悼之情

a,景物描写的意境 特征:凄凉,衰败,荒寂。

b,"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诗句反复的作用: 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怀念之情。

c,揣摩这一小节朗读的声调 (低沉,缓慢)重音及停顿的节奏

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答: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正因为这许多原因,艾青想起了这个给过他无限温暖的大堰河,想起了她悲苦的身世(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想起了她低下的社会地位(她是童养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想起了她死后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长了青苔的石椅,这一切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凄凉、衰败、荒寂)这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在读这几节时,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低沉、舒缓)好,大家一起把第三节读一下。注意把握诗人的感情。

2.第二部分(4─8诗节): 眷恋与感激。

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眷恋与感激。

第四节:

学生概述第4 节主要内容:抒写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

搭好灶火之后   拾起鸡蛋之后 抱 拍去炭灰之后   掐死虱子之后 抚摸 尝过熟饭之后    包扎伤口之后 放好酱碗之后  补好破衣之后

用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以"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为中心描画了8个生活镜头,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增强了语气,丰富了内容,突出了重点,突出了大堰河慈爱,勤劳的形象,充分体现了她的勤劳和善良,表现出大堰河对乳儿深切的母爱。

第五节: “我”离开大堰河。

用问句,间接表现她对乳儿离开的依依不舍和对乳儿内心的疼爱。

第六节: “我”回到自己生活优裕的家中时,像陌生的新客一样忸怩不安。

回到生母家中的我的生活是富足豪华;但我的心情是忸怩不安 ,请谈谈个中缘由

明确:仅有物质生活但没有爱。

极力铺写地主家庭富裕豪华生活,对比反衬大堰河家庭的贫穷。鲜明的对比更能显示大堰河家是贫穷的,但充满了爱;我的家是富有的,但缺少爱。想起这些,诗人心里充满了眷恋与感激。

“看着、摸着、坐着、吃着”表明“我”对这富丽豪华的一切的新奇,又“忸怩不安”,反衬大堰河家庭虽贫穷而充满欢乐。进一步抒发对大堰河一家深挚的爱、深沉的留恋。

第七节: 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

讨论:大堰河在忙碌,贫困的生活中为什么总是含着笑?

洗衣 洗菜 切菜 喂猪 炖肉 晒麦

明确:大堰河纯朴,宽厚,如同祥林嫂命运悲惨但很容易满足,靠双手吃饭,并无过多的祈求,诗人对大堰河既赞美又同情。笑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六个排比: 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含着笑,不停地劳动表现了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首尾反复,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她的伟大。

第八节: 进一步描写大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用一个词概括本节内容:深爱

讨论 :诗中哪些细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明确:切糖,贴画,赞美乳儿,做梦。

讨论:为什么说大堰河的梦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明确:这是大堰河对乳儿的祝愿,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美满。由此可见大堰河内心世界丰富美好

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后面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请问是什么含义?

表明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是真正的母爱!是超越了一切功利关系的爱。

典型细节: 1.年节切冬米的糖;2.贴乳儿的画;3.逢人夸乳儿;4.梦里盼乳儿幸福。真切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感情,反映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分析诗歌内容与写法。

齐读全诗导入。

【新课探究】

一、继续分析诗歌内容

1.第三部分(9─11诗节): 同情与控诉。

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

揣摩朗读的声调与节奏

明确:抑郁,哀伤,沉重,缓慢。

第九节: 大堰河死时一家人的悲痛。

丈夫为她流泪,儿子为她哭得很悲伤,表现她勤劳无私。

死时呼乳儿名字,表现她广阔的胸襟。

乳儿不在她旁侧,表现作者的哀悼与歉疚。

大堰河的梦是什么?“她的梦没做醒的时候已死了”一句中的“梦”指的又是什么?

梦到乳儿结婚,媳妇管它叫婆婆。后一个梦是指在现实的具体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想法,是“梦”的比喻义。

第十节: 大堰河的殡葬。

五个排比,是对大堰河一生的概括和真实写照,也是作者对黑暗社会的不公正的控诉。

大堰河的墓是多么渺小不起眼,这表明大堰河死后得到的很少很少,而大堰河一生付出却是那样的多,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社会的不公道。

第十一节: 大堰河死后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写她死后一家的遭遇,揭示旧中国农民的悲剧命运,诅咒和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最后一句反复强调“大堰河所不知道的”,深化全诗悲剧气氛,激发读者对大堰河命运的深深同情。

大堰河出身贫苦,地位卑微,但她勤劳,善良,淳朴,仁厚,像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雕像,永远矗立在诗人的心中同时也将会矗立在我们每一位读者的心中,让诗人及每一位读者情不自禁地唱一曲赞美的诗呈献给这位神圣的母亲。

大堰河死后得到的是什么?(微薄的葬礼)

她生前付出的何其多,而死后得到的又何其少啊,想到这里,诗人的心一阵阵发痛,他的心中充满了对她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悲剧?诗人对这个社会怀着怎样的感情?齐读11节,读出诗人的憎恨之情。

2.第四部分(12─13诗节): 讴歌与赞美。

第十二节: 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

抒发诗人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用八个排比句直抒胸臆。结尾三个诗句,使“大堰河”含义更广泛,她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十三节: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用呼告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之情。

讨论大堰河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

明确:紫色象征高贵,"紫色的灵魂",热切地赞颂了大堰河高贵美好的心灵

讨论:这首热烈,深沉的赞美诗仅仅呈给大堰河一个人吗?

明确:不仅仅献给大堰河,也呈她的儿子们,呈给千千万万大堰河般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献给所有勤劳的中国人民

这一部分,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由回忆、叙述转为直接讴歌、赞美后,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充分思索的余地。

艾青的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在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出身低微,地位低下,却有着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大堰河。她勤劳,善良,宽厚,她如同一座雕象,一直矗立在诗人的心中。诗人从回忆的大门走了出来,外面依然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依然是阴冷潮湿的牢房,但诗人却有着按捺不住的澎湃的激情,呈给大堰河由心灵而写成的赞歌。

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1.排比和反复的使用。

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其形式不仅具有特殊性,更会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内容,抒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联想、想像和对比以外,还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 气势酣畅。另外,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本诗通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堰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反复、排比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排比: 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氛酣畅。

反复: 加强感情和音节的旋律,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诗歌的抒情效果。

2.对比手法的运用。

3.准确而生动的细节描写。

诗歌的叙事不像记叙文的叙事那样完整具体,而是概括和提示性的,往往只截取事件的关键情节或片段,简洁、明快,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练习二2)

例如:开头和结尾,用用反复手法,加强了抒情的效果,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刻更强烈;同时将叙事和抒情巧妙地融合为一体,使诗歌结构连贯、浑然一体。(练习三)

三、赏析《给乌兰诺娃》

通过对教材所选诗歌的学习,我们对艾青的诗歌有了初步印象,为了加深对其风格和思想的了解,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我选取了他的另一首诗让大家欣赏。

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像云一样软。像风一样轻,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小结】

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地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对保姆大堰河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颂,表达了诗人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学习这课,我们不仅要学会分析人物形象,诵读时把握感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课让我们更了解我们母亲的情、母亲的爱、母亲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珍视母爱,更好地爱我们的母亲!

【结构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3节) 怀念与痛掉

第二部分(4——8节) 眷念与感激

第三部分(9——11节) 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节) 讴歌与赞美

大堰河:勤劳 善良 仁厚 慈爱      我: 怀念 感激 憎恨 赞美

感情线索: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

【教学总结与反思】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