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科学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科学课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探索感知相同的物体、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的滚动速度。

2、尝试用记录表的方式表现实验的结果,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资源准备教师演示包:(1)实物:能滚动的物体,高矮不一的斜坡两个。(2)记录活动表格

(一)幼儿资源包:(1)实物(各种能滚动的物体,高矮不一的斜坡两个。)(2)记录活动表格

(二)亲子活动包:(1)提供三种不同的斜坡:(高的斜坡、矮的斜坡、带绒布的斜坡)(3)记录活动表格

(三)自行准备:(1)课桌。(2)示频仪、电源插座。(3)黑板。

2、经验准备教师:需要了解斜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幼儿:幼儿收集各种能滚动的物体,会填写简单的表格。

3、环境准备在科学区准备各种各样的能滚动的物体和高矮不同的斜坡。

科学词汇斜坡:

就是一个斜的面。

方法词汇观察:

观察滚动的物体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快慢。

操作:在活动中让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在不同坡度的坡面上滚动。

记录:记录不同高度的坡度物体滚的快慢。

活动建议

1、导入活动实物导入:让幼儿观察斜坡,说说斜坡像什么?

2、问题引导让幼儿说说小球等一些可以滚动的东西放在斜坡上,轻轻地把手松开,它们会怎么样;再出示另一个斜坡,请幼儿观察比较两个斜坡有什么不同;如果把两个一样的。玩具分别放在高矮不同的斜坡上同时滑下来,谁会跑的快一些。

3、幼儿作业先猜想,并将猜想的结果用"√"表示在"我猜想"这一栏里。

我猜想哪个滚的快先让幼儿想一想,猜一猜物体从哪个斜坡上滚下来快,然后让幼儿自己去试一试,然后把自己把自己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最后利用滚的快现象,进行滑坡比赛。

4、过程关注。

在幼儿进行比赛时,教师要关注幼儿是否选择两个一样的物体;操作时是否同时放手;提醒幼儿滑坡比赛时是否用相同的斜坡。

5、教师小结。

这次游戏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有不同的斜坡,知道了不同的斜坡,物体从上面滚下来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个斜坡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的帮助。如搬运工人从上面往下面搬东西时就可以用这个斜披帮忙,可以减少很多的力气。

6、活动延伸

(1)区域延伸在科学区提供多种滚动的物体:感知不同的物体在相同高度的滑坡上滚动的快慢,并记录于下表。

(2)家庭亲子活动延伸提供能滚动的物体;不同的斜坡(坡度高、坡度矮、坡度上有绒布)。与父母一起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三种不同坡度的斜坡上滚动的快慢。并作记录。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科学课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幼儿对水有着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喜欢玩它。选择幼儿熟悉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自己探究水与油之间的相互倾倒、搅拌、静止时的三种不同现象。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培养孩子反复实践、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科学品质。

活动目标:

1.发现油和水互不相溶的现象。

2.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活动准备:

1.水、油每人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你问我答》

1.小朋友提有关实验物品的问题,教师回答。

2.杯子里有什么?

像水一样会流动的,黄颜色的,爸爸妈妈炒菜是要用的“油”。这里还有一杯,这是什么?(水)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会怎样?

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

二、猜想记录

1.把幼儿猜测结果图出示在黑板上。

油会在水的哪儿?

2.统计幼儿每种预测结果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

3.简单介绍记录表。

4.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为每位小朋友也准备了一杯油和一杯水,每个小朋友在小托盘中取一杯油和一杯水,注意轻一点不要弄撒了哦。

2.幼儿实验,记录。

把油倒进水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有意思的现象呢?(幼儿:油在水的上面)

3.幼儿验证预测结果教师记录。

油在水的上面,把黑板上刚才我们猜对的画一个勾。

4.搅拌后油在水的位置,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看一看这张图是什么意思?

幼儿:用筷子搅一搅。

猜一猜我们用筷子搅一搅油会在水的哪里?

5.幼儿实验并记录。

这里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张小卡片,还有油画棒,把你搅拌后发现的有意思的现象记录在小卡片上,我们黄色的油画棒表示油,蓝色的'表示水,小朋友要记清哦。

四、交流、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1)做完实验的小朋友来把你的卡片贴在黑板上。(2)谁来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杯子里的油和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小结:油和水这两个好朋友很奇怪,油总是在水的上面。请小朋友回去观察一下中午咱们喝的汤,爸爸妈妈炒的菜是不是油在上面水在下面。

五、提出新问题

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中班科学“油和水”教案与反思》摘要:的哪儿? 2.统计幼儿每种预测结果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 3.简单介绍记录表。 4.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不是抽象说教,科学是在实践中发现、体验。在设计本课时我力求体现“玩中发现,活动中体验”的理念,教师的角色从实验的设计者转变到幼儿探究的激发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探究材料,引导幼儿和科学亲密接触,打破科学在孩子们心中的神秘感,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科学启蒙意识在活动中生成。我为幼儿设计的活动有自己动手实验,怎样使大于瓶口的物体进入瓶子。小朋友会在操作中发现有的经过挤压能进去,有的捏一捏能进去。还有后边实验怎样使鸡蛋进入瓶子,为幼儿提供了大量操作的机会,不仅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还使幼儿体验到玩中有乐趣,玩中有科学,体验到操作带来的。无穷快乐。

2、本着"科学从生活中来"的理念,我活动选取的材料都从生活中来,是幼儿所熟悉的,如鸡蛋积木\塑料玩具等等。幼儿对材料本身就有亲切感。能很好保护儿童的科学启蒙兴趣,为活动的丰富多彩和在活动中有所创新做了铺垫。就是最后的活动延伸“怎样吸到酸奶”也与小朋友的生活密切相关。小朋友对吸酸奶有着极大的热情,倒着“吸”不到,这是为什么,引发他们继续到生活中探究。

3、注意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在实验前先让幼儿猜测哪些物体能进入瓶子?在研究如何使鸡蛋进入瓶子时,也是先让幼儿大胆猜测哪些方法能使鸡蛋进入瓶子,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方法上也是鼓励幼儿不拘一格。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敢于假设和乐于实验的科学态度。

2、初步观察热胀冷缩现象。

活动准备:

幼儿:每组一个瓶子、鸡蛋(大于瓶口)、鸡蛋、面包、玩具拼的正方形 、积木、小皮球、海绵、小玩具 。

教师:打火机一个、报纸、镊子、蜡烛、瓶子、鸡蛋、面包、玩具拼的正方形 、积木、小皮球、海绵、小玩具 。

活动过程:

1、出示神奇瓶子。

2、幼儿5---6人一组进行实验。

————你是怎样把比瓶口大的物品放进瓶子里。

3、让幼儿动脑筋想办法有什么方法让比瓶口大的鸡蛋放进瓶子里,却不破呢?

4、老师示范“吸蛋入瓶”的过程。

---------幼儿尝试着做实验。

活动延伸:

出示酸奶瓶问幼儿喜欢喝吗?如果倒着喝能喝到吗?为什么?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雕刻“小企鹅”雪雕作品活动,使幼儿感知经过积压的雪很硬,懂得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雕琢,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像带、小冰铲、小角铲(自制),笤帚、小锯等。

活动过程

1、探究的问题:怎样雕“小企鹅”。

幼儿讨论。

(1)用彩笔画企鹅。

(2)用彩泥捏企鹅。

(3)用雪坯雕企鹅。

幼儿实验。

(1)用彩笔画各种姿态的企鹅。

(2)用各种颜色的彩泥捏企鹅,企鹅非常漂亮。

(3)在雪坯上用各种工具雕琢企鹅。

试一试,铲雪。

教师在幼儿做好的雪坯上画企鹅。幼儿观察教师画的图样,听教师讲制作雪雕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后,开始选择工具进行雪雕创作。教师引导幼儿从四个角开始铲雪,做大体轮廓。

(1)怎样雕琢大体轮廓?

幼儿铲雪时,教师关注幼儿掌握铲雪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引导提示幼儿在画的轮廓外要留有余量。

(2)小企鹅的翅膀怎样雕?

幼儿互相商量,教师引导幼儿用小雪铲根据图样从前面铲去多余的雪,再到后面,把前后铲通。

(3)怎样雕企鹅的身体?

教师提示幼儿选择角铲铲雪,使翅膀与身体区分开。用小铲雕出企鹅的嘴。

(4)眼睛和脚怎么雕?

幼儿选择工具铲雪,用小铲雕眼睛和脚。

(5)你做的雪雕满意吗?

幼儿不满意。教师组织幼儿统一整理,进行精雕。

(6)修整磨光。

教师启发幼儿使用小磨板,幼儿开始拉、推进行磨雪。实验后发现很平、很光、很美,幼儿对雪的自然特性更加了解了,一边磨,一边清理企鹅身上的残雪,把雪面磨得平平的。可爱的小企鹅终于雕刻成了,幼儿高兴地在雪雕作品前面立下写上了他们名字的牌子。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幼儿记录雕刻的过程。

2、注意事项

提示幼儿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打逗、嬉闹。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2、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学习用粘贴的记录方式记录实验过程。

3、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玉米、青菜、西瓜。

2、各种工具:调羹、小刀、剪刀。

3、图卡手、刀、勺子、剪刀。

4、大的记录表两张。

5、人手一个瓶子。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今天瓶宝宝来到我们教室,你们想请他吃什么呢?老师也为它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看,是什么?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你们看瓶宝宝能够吃到这些东西吗?为什么?

师: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瓶宝宝吃到这些东西那?

3、进行大变小实验。

幼儿尝试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对应放进贴有食物图片的瓶子里。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4、交流讨论

老师引导幼儿用粘贴的形式记录实验过程并说一说喂瓶宝宝的方式,如"我用刀切黄瓜给瓶宝宝吃。"

5、自然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用一些工具帮忙,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喂给瓶宝宝吃,它非常高兴,说:下次还会到我们班来做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科学课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定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外形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外形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引言:

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也很陌生。我们知道它是怎样传播的吗?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扙技中哪些应用?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奇妙的光的世界吧!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的影子?(可认让同学和演示)

2) 师生共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人造光源如电灯和自然光源如阳光、电光等。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2)我们再通过下面实验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过程, 得到下面3点: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5、本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1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有关。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六、作业设计

1实验:观察和测量自己的影子,完成下表

早 上 中 午下 午

太阳在( )丶方太阳在( )方太阳在( )方

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影子在( )方

我的影子长( )厘米我的影子长( )厘米我的影子长( )厘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