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优秀6篇

《山坡羊·潼关怀古》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 篇1

教学目标:

体会中国古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欣赏诗歌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赏析生动的词语。

教学设想:

注重对诗歌的品读。注重诗歌的默写。

教学过程:

简介作者:张养浩(1296-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 清逸而豪放。

简介潼关:

潼关在商代时隶属定国,称桃林;周代时为畿内地,隶虢国,称渭;春秋隶晋,称桃林塞;战国时隶魏。秦惠文王六年(公元前332年),设宁秦县,潼关为宁秦县辖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河、渭河的水运事项及船库工作。之后就以官名设县,称船司空县,新莽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东汉时又复名船司空县,属华阴。新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属华州华山郡的定城县,西魏时撤定城县,改属敷西县,直到北周。

隋开皇五年(公元610年),改敷西县为华阴县,潼关属华阴辖地;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华阴县改为仙掌县。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分仙掌为东部潼津县,隶虢州。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撤潼津县,并入仙掌县。公元706年复名华阴县。

到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时,设潼关为守御千户所,隶陕西都司,明洪武九年,设潼关卫。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撤潼关卫;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潼关县为潼关厅,民国二个(1913年)废厅,复潼关县至今。

进行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

提问: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这首诗。

2、提问引导探究:

作者所在的潼关的位置特点是怎样的?

表里山河——潼关路——兵家必争之地——百姓生灵涂炭

3、看到了什么景色,心理是怎样的?为什么这样?

西都:曾经是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景象是在古籍中也曾经有记载的,可是眼前的景色是一片凄凉。——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意踌躇

4、作者发出的'感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一个朝代的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使百姓经受苦难,一个朝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5、赏析“聚”和“怒”

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 篇2

一、导入

齐背《观刈麦》第三部分导入。

白居易在诗中表现了农民的劳苦,妇人的贫苦,今天我们从另一首元曲中再来体会一番百姓之苦。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张养浩(1270-1329),字希益,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

曾任礼部尚书,后因感愤时政,不愿同流合污而弃职归隐。

1329年,关中大旱,朝廷召他做陕西行台中丞,忙于赈灾事宜,积劳成疾,任职仅四个月,死于任所。

三十年的官场生活,让他洞悉了仕途的险恶,部分作品抒发了一个封建文人欲所有为,而又怕遭受迫害的矛盾心情。

散曲风格豪放而清逸,题材多样,以批评现实的作品最为出色。如(朱履曲)、《警世》、《咏喜诗》等,揭露官场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充分的。表现了他深切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

2、写作背景

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路过潼关时所写,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山坡羊”是北曲中用作小令的曲调之一,属六宫十一调中的中吕宫。

这支小令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咏史怀古的名篇。

揭示出兴亡背后的历史真谛: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三、朗读

1、听范读、

2、自由朗读。

四、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这首元曲的内容。

参考:

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我遥望古都长安一带,内心想得很多。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看到了无数间的宫殿都变成了废墟。

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

五、深入探究

1、潼关的位置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表里山河潼关路——兵家必争之地。

2、在前往潼关的一路上,作者都看到人怎样的景象?

明确: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西都,曾经是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景象是在古籍中也曾经有记载的,可是眼前的景色是一片凄凉。

3、曾经繁荣昌盛的都城都变成了眼前的凄凉景象,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灾难频繁。

4、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一个朝代的兴起,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使百姓经受苦难,一个朝代灭亡,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六、拓展积累

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为主题的诗歌、散文名句: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③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范成大

④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崔道融

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⑥万人曾战死,几户免刀兵。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廖落千余里,山空水复清。——方千

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

七、作业

1、积累并背诵体现百姓疾苦的诗句。

2、背诵并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3、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怀古——秦汉成土

伤今——百姓皆苦

封志莉

《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 篇3

一、 导入:

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在欣赏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听的那首歌吗?这其实是明代的杨慎写的一首咏史词。我们再来听一遍吧。每次听这歌总觉得它充满了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在沧桑中又透出几许人生空幻的色彩。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英雄霸主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但唯有青山与夕阳是不会改变,亘古悠长的。那白发渔樵才是世外高人,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那份宁静与淡泊。那份旷达与超脱正是出于对历史与人生的大彻大悟的理解。

这就是咏史怀古诗,读这样的诗能让我们忘记生活中种种的烦恼,能让我们的心胸顿生开阔。杨慎这首词可以算是咏史怀古诗中的上乘之作。在杨慎之前的元代盛行一种文体,那就是散曲。叹世、怀古是散曲的流行题材,其中也有许多佳作,最为杰出的`是张养浩所作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首名曲。

二、 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

2、我们知道诗歌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听配乐朗读与自己朗读初步体味了音韵美,接下来我们再来休味这首曲子的语言美与意境美。用什么方法来体味呢?(品味诗中凝练的词,联想与想象)

3、学生自由朗读点评这首诗。

4、班内交流。

5、教师简评。

这首曲子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抒怀,再议论全曲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暗示潼关的险峻,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三、 朗读背诵。

(6)

四、 拓展延伸

(9)

1、学生阅读资料思考这些这五首怀古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六首怀古诗作中哪一首立意高?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附资料:

当此美景,二人纵有百般赞美之意,却也不知说甚么话好,只是手携着手,并肩坐在石上,胸中一片明净,再无别念,看了半晌,忽听得彩虹后传出一阵歌声。

只听他唱的是个“山坡羊”的曲儿:

“城池俱坏,英雄安在?云龙几度相交代?想兴衰,苦为怀。唐家才起隋家败,世态有如云变改。疾,也是天地差!迟,也是天地差!”那“山坡羊”小曲于宋末流传民间,到处皆唱,调子虽一,曲词却随人而作,何止千百?惟语句大都俚俗。黄蓉听得这首曲子感慨世事兴衰,大有深意,心下暗暗喝彩。只见唱曲之人从彩虹后转了出来,左手提着一捆松柴,右手握着一柄斧头,原来是个樵夫。黄蓉立时想起瑛姑柬帖中所云:“若言求医,更犯大忌,未登其堂,已先遭渔樵耕读之毒手矣。”当时不明“渔樵耕读”四字说的是甚么,现下想来,捉金娃娃的是个渔人,此处又见樵子,那么渔樵耕读想来必是段皇爷手下的四个弟子或亲信了,不禁暗暗发愁:“闯过那渔人一关已是好不容易。这樵子歌声不俗,瞧来决非易与。那耕读二人,又不知是何等人物?”只听那樵子又唱道:“天津桥上,凭栏遥望,舂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他慢慢走近,随意向靖、蓉二人望了一眼,宛如不见,提起斧头便在山边砍柴。黄蓉见他容色豪壮,神态虎虎,举手迈足间似是大将军有八面威风。若非身穿粗布衣裳而在这山林间樵柴,必当他是个叱咤风云的统兵将帅,心中一动:“师父说南帝段皇爷是云南大理国的皇帝,这樵子莫非是他朝中猛将?只是他歌中词语,却何以这般意气萧索?”又听他唱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听到最后两句,黄蓉想起父亲常道:“甚么皇帝将相,都是害民恶物,改朝换姓,就只苦了百姓!”不禁喝了声彩:“好曲儿!”那樵子转过身来,把斧头往腰间一插,问过:“好?好在哪里?”黄蓉欲待相答,忽想:“他爱唱曲,我也来唱个,‘山坡羊’答他。”当下微微一笑,低头唱道: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单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她料定这樵子是个随南帝归隐的将军,昔日必曾手绾兵符,显赫一时,是以她唱的这首曲中极赞粪土功名、山林野居之乐,其实她虽然聪明伶俐,毕竟不是文人学士,能在片刻之间便作了这样一首好曲子出来。她在桃花岛上时曾听父亲唱过此曲,这时但将最后两句改了几个字,以推崇这樵子当年富贵时的功业。

中吕 山坡羊 叹世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是,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山坡羊:中吕宫的一个常用曲调。

三国鼎分牛继马:三国鼎分,指东汉王朝覆灭后出现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牛继马,指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王朝覆灭后,在南方建立东晋王朝的元帝是他母亲私通牛姓的小吏生的。

中吕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是秦国经营宫殿的重点。杜牧《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秦宫殿名。《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见记·项羽本杨》。故曰:“阿房一炬”。

萦纡(yu):形容水盘旋地缓慢地流着。

列国:各国,即周、齐、秦、汉、楚等国。周都镐京,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齐、秦争霹,楚、汉相争,均在这个地区。

中吕 山坡羊 长安怀古 赵庆善

骊山横岫,渭水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岫(xiu):峰峦。

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它环绕着长安,非常秀丽。

山河百二:喻形势非常险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苏林注:“秦地险固,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也。”

狐免悲:言古都已经荒凉,到处是狐踪免穴。

临江仙

(1)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2)。一壶渚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简注】

(1)杨慎作有廿一史弹词,清张三丰注。以正史所记的事迹为题材,用浅尽文言写成。这首词即廿一史弹词中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

(2)渔樵:渔翁、樵夫。

【提示】宣扬历史空无、冷眼观世的思想。在古典诗歌中,此类作品很多,元代散曲尤甚。这首词被引作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影响很大。

2、教师简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与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与《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与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与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 篇4

【原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一】

怀古题材大多笔调沉稳老辣,或影射当时政局, 或针贬时弊, 张养浩的这首《山坡羊》也不例外。

起首两句气势磅礴,不仅交代了潼关的地理位置,且为全篇定下雄壮豪迈的基调。“聚”和“怒”写活了秦岭诸峰和黄河的雄伟气势,为下文怀古做了情感上的铺垫。第三句由“山河表里”的典故转入怀古。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潼关一直是长安的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地,然而纵然千秋帝业最终也都会化为尘土。“意踟蹰”、 “伤心”抒发了作者怀古时的感 概,前段的山川情思此时化作历史的沧桑遗恨。结局两句是本篇的灵魂。无论王朝兴衰如何更替,身受战乱之苦的始终是老百姓。作者精辟入理地揭示了历史真相,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前文在写景和怀古时蓄积的情感此时达到高潮。

本篇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而议论,字里行间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凸现了怀古诗的特色,又别具一格。

【赏析二】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张养浩自幼才学过人,曾向平章不忽木献书,被提拔,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等职,因评时政,得罪当权者被罢官,为避祸不得不隐姓埋名;后被召起,官至礼部尚书。50岁时辞官归隐于济南云庄,关中旱灾时被重新任命,赶赴陕西救赈灾民。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把功名富贵都参破,不再在意统治者对自己的评判;济南云庄的归隐生活,不仅让他欣赏礼赞自然的风光,更让他体察民生只艰辛;尊奉孟子民本之思想,让他深深懂得民生之重要;刚正不阿、仗义执言的性格,让他有勇气面对现实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

元代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所以同时期其他作家怀古作品都深刻地打上时代地烙印:他们或感伤古王朝之覆,发一通思古之幽情;或感叹古今之巨变,流露对世事人生把握不定之惶恐;或有感于岁月流逝,抒发个人沉沦不遇之忧情。惟有《潼关怀古》洋溢着沉重的沧桑感和时代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 篇5

一、教学目的

通过这首散曲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体会蕴涵在作品中的感情、思想和哲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本情怀。

二、教学要求

1.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反复吟咏诵读,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

三、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

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四 、散曲简介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跟,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

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五、写作背景

《元史》载,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蹬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哭,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张养浩目击人民遭受的灾难,写下了七题九首怀古散曲《山坡羊》:《骊山怀古》(二首)、《沔池怀古》(二首)、《北邙山怀古》、《洛阳怀古》、《未央怀古》、《咸阳怀古》、《潼关怀古》等。这是一组系列的怀古之作。其吊古伤今,对壮丽山河的咏叹,对史事人情的感慨都表达了他对劳苦群众寒馁交加痛苦的心疼和体恤,对官僚当权者骄奢淫欲无耻行为的愤怒。《潼关怀古》是张养浩自己以难民的身份和眼光,对陕西这一空前灾害的写照。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民性和警醒的历史认识,感动了数百年!

六、文本分析

(配乐朗诵)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分三层。

第一层(头三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

“聚”: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

“怒”: 一方面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另一方面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黄河水是无生命的, “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

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奔流的险隘之处。也由此引发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第四、五句, 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感慨横生,激愤难平的样子。

第六、七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点出了无限伤感的原因。

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

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

“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纪》)故曰:“阿房一炬”。

为百姓悲凉。

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秦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民之苦不可言;然而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

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是全曲之眼。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正因为这两句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洛阳怀古》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骊山怀古》

“兴,也任他;亡,也任他。”陈草庵《山坡羊 叹世》

“山,空自愁;河,空自流。”赵庆善《长安怀古》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北邙山怀古》

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

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

2、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大家紧张吗?不管怎样,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说就说,说得响亮!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散曲,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题目是什么?(潼关怀古),这首曲子非常的简短,个别同学在中学的时候也已经接触过了,那还有什么好学的呢?我们有句话叫做“温故而知新”,相信大家现在重新来审视这首曲子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3、下面请大家齐读课文,会背的就背诵课文。(学生读课文)

4、这么好的一首散曲,我想大家读一遍肯定不过瘾,接下来,我们就再来读一遍,如果第一次我们投入了十分的感情,那么这次,我希望大家能够投入十二分的感情。

二、鉴赏(通过字词,解读文本)

1、基本原则:含英咀华,就要像牛羊的反刍一样,要慢慢地咀嚼,细细地体会。

2、解释字词:(学生读、解释,老师补充提问)

问一下大家,预习过了吗?好的,那我来个很简单的检查,我这里有一些词语,都是课文里的,看谁知道它们的意思,记住想说就说。

山河表里宫阙踌躇苦

(1)山河表里:

A、什么意思?(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这里的表什么意思?(表就是外面。)山河表里的顺序应该是山表河里。

示例: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中午或者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冬——素湍——回清春——绿潭——倒影)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按相承关系此句应理解为: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小学;惑之不解——或不焉——大遗。

这种写法就是我们文言文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合叙”,它的特点就是在同一个句子里同时表述两件或更多相关的事情。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诗就是一幅画,你可以想像,这里有座山,还有一条河,山的外面,河的里面是潼关路。(教师画,学生修正)你们再看这幅画,觉得我这样画对不对?(和聚、怒矛盾,解读聚、怒)

●拟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山写动了,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本来无情的水写得心潮翻滚。一个怒字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波涛的汹涌澎湃。

●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

●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聚”“怒”两字透露了诗人极不平静和情绪。

C、(潼关的里面是峰峦如聚的华山,外面是波涛如怒的黄河,可见潼关的地势十分险要。)正因为险要的地势,就显得十分重要,潼关就这样从一个险要的关口,变为兵家必争的战场。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得关中者得天下

(2)宫阙:

宫阙是什么意思?(宫殿)实际上,宫、阙还是不同的,(宫是帝后太子等所住的房屋。阙是指皇宫大门两旁供瞭望的楼,泛指皇帝的住所。)宫阙是国家权利的象征,如果宫阙被毁,那国家肯定已经灭亡了。

课文提到的宫阙是指谁的宫阙?(秦汉的宫阙)是秦汉百姓的宫阙吗?(不是,是秦汉皇帝的宫阙)

假设要我们班同学去建咸阳宫,要多少年?

花几十万人建成的秦宫不高一百年就毁了?(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不久汉朝开始统治,又建了宫殿,然后汉朝的宫殿怎么又变成了土了。

(3)踌躇

什么意思?本来是犹豫不决的意思,这里是指心里不安,不愉快的意思。望了西都,心情怎么就不愉快了呢?我发现古代的诗人很有意思,希望长安的时候,心情总是很不愉快。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李白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王粲《七哀》

这些诗人原来是为自己壮志未酬而伤心,而是什么让张养浩心情踌躇呢?

(与其说是伤心秦汉的宫阙变为了土,不如说伤心建宫阙的百姓的苦)

(4)苦

这个太简单了,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请组个词来解释。

读最后一句,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你觉得什么事情给百姓带来了痛苦、苦难?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被许多人称赞,请比较下面的句子,你们觉得好在哪里?

兴,百姓福;亡,百姓苦。妙在独特的理解。

兴,也任他;亡,也任他。妙在忧国忧民。

2、读课文,造句。下面请同学来造个句子,从上面词语中任意挑选词语造一个句子,造句之前,请大家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围绕苦字。

小结:(出示原来的地图和板书)说,我也造个句子,兴,山河表里潼关路上有白骨。亡秦汉宫阙废墟里有冤魂。此时此……刻,对于百姓的'疾苦,,张养浩的内心情感是如何呢?假如你站在潼关,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心情会如何?

三、朗读体验

对百姓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愤怒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仔细体会张养浩的情感。那就带着这种情感去读课文,同时看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朗读)

元曲本来是用来唱的,山坡羊属于中吕唱调,唱调是这样“高下闪赚”。虽然我们不会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朗读,通过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这种效果。(听录音)

四、古诗创译

(1)顺序不限,内容不限

(2)诗意再现,自己观点

下面就请你把对张养浩,对潼关怀古的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借助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示例:

潼关怀古

是谁,放纵着自己贪恋的目光在山水间游弋(yì)

是谁,指点着山山水水展示一种占有欲

那些峰峦和波涛,就是所谓的江山

帝王的名字,就写在山水之间

江山还是那个江山

帝王的名字变了又变

一个名字,写出来就得糟蹋多少百姓

死者的浓血,还有生者的眼泪

改改改,改朝换代

争争争,总是战争

苦苦苦,还是百姓最苦

教学反思

这节课作为教书以来,第一学期的汇报课,主要设计还是来自听了一节初中的大型公开课后得来的。我认为,上好课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课设计的好,一个就是教师的基本素质高。那么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下自己的话,其实远远不够,我设计不出这样的好课,我也没有很高的教师素质。

上了这节课后,我的感觉很好,感觉自己很适合上一些比较煽情的课,我一直追求的是于漪老师的情感教学法,总感觉自己的情感还是比较丰富的。从高中开始,我就对语文的朗读情有独钟,每个早自习都非常动情读课文,常常引起一些同学的关注,感觉很不错,可是,自己的缺点往往是自己看不到的,作为语文教师,朗读可能并不是我的优势。

其实,我现在还没有真正的认识自己,我完全不清楚哪些方面我会别别人优秀,哪些方面是我的若项。可是,往往又都是弱项的东西,自我感觉良好,比较感兴趣,这难道就是人没有自知之明吗?就像我喜欢跳舞,但是身材不好一样,这让我很苦恼。

其实,选择当老师,我觉得还是没有选择错的,至少,我的语言表达在正常的情况下,还是挺清楚的。那么,无论这节课上的如何,我都应该把一份好心情保持住,继续努力,争取下次上出更好的课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