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唯一的听众》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语文《唯一的听众》教案【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

“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1、易混易错字:

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蹑手蹑脚、潜滋暗长。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受(接受)

踞(盘踞)镊(镊子)框(木框)授(教授)

2、词语解释:

懊恼: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溢:充满而流出。

难以置信:难以让人相信。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书名,即《一千零一夜》。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美好可喜。

声望: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⑴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⑵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2、文章层次:

⑴家中练琴遭冷遇。

⑵林中练琴遇知音。

⑶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男孩的心情:沮丧灰心)

五、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1、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2、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

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四、品读评点

任选一段令你动心、与你情感、生活贴近,易诱发你创想思维的场景片段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为下面构想生活故事打基础。

五、生活故事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抄写描写生动传神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1)长文短教,抓住主线,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情感。

(2)多读多思考,走进文本,走进“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老教授的敬佩之情。

(2)引导学生懂得用爱护、鼓励、欣赏的眼光待人。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难点:透过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关键:合作探究,细细品读,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老人对我的帮助,体会作者对老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说说对课题“唯一”和“听众”的理解。

听众:听讲演、音乐或广播的人。

唯一:表示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3.课题质疑

课题为什么用“唯一”来修饰“听众”?而这个“唯一”是谁?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重点引导:

(1)“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表演者是谁?

(2)“我”和“唯一的听众”之间是什么关系。

(3)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三、抓关键语句,认识“唯一的听众”

研读课文,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观众。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唯一的听众”的具体描写。

2、归纳: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位老人的?(语言、神态、外貌、环境)

(1)语言:几次语言描写?从这些语言描写中,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神态:几次神态描写?几次神态描写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为什么三次的眼神描写都是“平静”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平静眼神”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

(3)文中怎样描写老人的外貌?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4)老人出现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至此,这位老人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老人对我的帮助,体会作者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2.总结全文,畅谈感悟。

3.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传神描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对“唯一的听众”有了哪些了解?

2. 导入新课:这位“唯一的听众”给我带来了哪些影响?

二、细读课文,体会“我”的成长。

研读课文,找出文中“我”的变化:

1.文中在描写我的成长过程中,主要是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我的行为、我的心里活动、家人的态度变化)

2.我的行为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我的心里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家人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

3.这些变化都是怎样产生的?

三、体会“秘密”

1.故事中有“秘密”?你发现了吗?

“秘密”在哪?两个“秘密”的意思一样吗?

2.我为什么要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

我已经知道了真相,为什么还要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

3.探讨:这个秘密只是藏在我的心里吗?

老人为什么也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

老人的什么举止泄露了“秘密”?

(引导体会细致描写)

4.至此,老人留给你的印象是否又有了改变?

我对老人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细读课文最后一个小节。

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

1.小结: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种礼物,它能使人振奋,催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从老人的身上我们该学会什么?从作者的经历中,我们能受到什么启发呢?

2. 学完课文,我们仍然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老教授那慈祥、和蔼、真诚的面容,为什么老教授的形象会给我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板书设计

6.唯一的听众

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

沮丧                            自信

教授:爱护、鼓励、赞扬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篇3

【说教材】

《唯一的听众》是小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自称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用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沮丧、幽静、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4、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说教学流程】

一、播放音乐,情境导入。

1.(课件播放《月光》奏鸣曲)

师:这支小提琴曲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月光》奏鸣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师: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在这动听的乐曲声背后却浸透着作者不懈的努力。很多年以后,当他在各种文艺晚会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他总会想起一个人。通过预习课文,你们知道他会想到谁吗?

(板书课题:  11唯一的听众)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4.师:为什么称他为“唯一”的听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作者一起经历他的音乐成长之路吧!

【设计意图:播放《月光》奏鸣曲,创设与教学内容相有关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初读效果。

(课件出示“神圣、悠悠”等词语)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于朗读。”那么,首先第一层次的读就是读准字音,能读通课文。所以,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旨在纠正、巩固学生的字音朗读。也是为了其实实在在的有效性,生字词检查不能为了检查而检查,应突出重点,加强个别字词的理解等。】

3.学生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讨论。

4.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引导学生质疑,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疑难之处,进行有效梳理,作为教学中始终关注的重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的课程理念。】

三、快速读文,整体感知。

1.过渡: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你们很会读书,善于思考。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读读课文吧!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前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找出文中语句读一读。

3.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4.读课文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老教授的语言以及“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变化的语句。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以读为本,从整体感知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后,通过形式多样的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因为要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整体感知”,实用而简单的办法,当然是反复诵读。】

四、品味语言,感受“我”的变化。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插图。看!课文中的这幅图画的就是作者心中永远记着的唯一的听众。仔细观察她的外貌、神态,你能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不仅是单纯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并为下面感受老妇人“平静”的神态埋下伏笔。】

2.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一共出现了几次呢?(三次)

(课件出示)

3.反复朗读,品味语言。

4.指导学习老妇人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的部分。

(1)默读2—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呢?

(2)生交流感受。

(3)师:最后“我”还是决定留下来,而且每天清晨都来练琴,那么是什么给了“我”动力呢?(老人的言语激励)

(4)画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5)听了老妇人的这几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点名朗读,读出老妇人的良苦用心。

(6)再读一读描写老妇人第一处神态平静的语句。

(课件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生自由读——点名朗读——小组赛读(配乐朗读)——全班齐读。

◆生畅谈自己的感受。(老妇人在默默地鼓励我,给我信心和勇气。)

【设计意图:在充分地阅读文本之后,抓住三处“平静”的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促学,以读悟情,以读体意。重点指导第一处老妇人“平静”的语句,突破难点,教给学习方法,为接下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5.小组合作、自主研读老妇人第二处及第三处“平静地望着我”的句段。

(1)学生画出这两处句子,读一读。

(2)师:我们刚刚是怎么学习老妇人第一处“平静地望着我”的部分呢?

提示学习方法:

a.联系上下文,想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受到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

b.再画出描写我的心理和行动变化的语句。

c.小组交流,结合开头质疑的问题。

(3)学生自学,合作研读。

(4)交流各自读书体会。

(5)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我”看到老妇人平静的神态的感受。

6.小结:如果说老妇人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一次次“平静地望着我”对“我”来说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战胜自己。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在课堂的方方面面。教师不仅仅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更应在关键处点拨,重点处强调,导之有方,于细微处渗透。】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是啊!老妇人一直用那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这一幕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最终战胜自卑,重拾自信。(齐读最后一段)

2.师:直到最后,我才知道那个老妇人并不是真的聋了,竟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那么当听到这一事实时,“我”又有什么感受呢?

3.拓展作业(二选一)

(1)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并抄下来。

(2)读写结合,写话练习:老教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仿佛在说什么呢?想象当时情景,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性的话语能让学生对课文有总体的收获。在课的结尾之处,布置分层拓展性作业,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让学生在深刻感悟内容、体验情感后水到渠成地外化表达、升华,同时也体现了读写的有机结合。】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学情分析:

《唯一的听众》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相似,或多或少有过在某一方面不太自信的状况,也深深地渴望能够被人理解,得到他人的支持,理解“我”的心理不是学生的难点,但是对于文中老教授用心良苦的几句话,学生要在把握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透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浓厚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鼓励 有勇气

有信心

感激 有毅力

《唯一的听众》课内阅读练习

(一)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1)“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促使“我”这样做的动力是( )。当老人夸“我”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 )的感觉。因此,当有人遭受挫折时,我觉得他最需要的是( ),我会( )。

(二)

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括号中的词语让我看到了一位( )的听众。

(2)老人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真的是这样吗?写写你的理解。

( )

(3)写出描写老人听“我”演奏的句子并读一读。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三)

文中“唯一的听众”指的是( )。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词句和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发挥想象,写一段关于她的形象描写。

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是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单元的主题就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读懂课文。2、从老妇人的言行、神态和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个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我”对老妇人的感激与敬佩之情。重难点:揣摩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感悟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学之后感受颇多,纵观整节课有以下几方面可谈: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质疑,这一形式比较亲切自然。

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很好的进入学习状态开始新的学习。根据课题的特点,我采用音乐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课堂,由学生是听众而引出课题。由学生对课题质疑,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质疑课题来进行阅读的方法训练。

二、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自主学习作批注,而后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进行深入品读,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老妇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引导学生抓住老妇人讲话的内容再联系课文内容揣摩老妇人为什么讲这些话,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体会“我”听了老人的话以后又有何心理变化及行为变化,从而感悟老妇人使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帮助我、鼓励我、使我重树自信心。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补白训练恰到好处

语文教学应做到师生对话、人本对话、生生对话,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补白训练,在学生感悟到老人特殊方式的鼓励与帮助之后,让学生写一些想对老人说的话,一方面让学生走进了文本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做一个反馈,检验学生是否学懂的文章。

四、质疑贯穿整节课,形式多样,如课题质疑、随读质疑、根据学生的回答质疑等等,因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必有议,有议必有得。语文课堂就是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以及阅读的方法。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成功之处,例如:

1.课的伊始,没有很好的拽住学生的质疑,当学生提问到“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时教师应该把问题抓住,顺势引出“唯一的听众对我有什么影响呢?”而导入第二环节的学习,这样就使教学流程更加自然顺畅。

2、在处理老人与“我”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一问题时出现故障,课后分析原因应该是教师问题设计不准确,如果提问“我是在怎样的情绪下与老人相遇的?”然后让学生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学生对课文有一个了解之后就很容易回答了。或者是老师用一句过渡语直接引出“我”沮丧的心情。这样就能省一点时间。

3、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教师的提示问题不恰当,课堂上我才猛然间感到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说不出什么,所以在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时教师又增加了新的问题,给人一种脱节的感觉。如果问:“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讲的这些话,为什么要说这些话?我听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可能就不会出现教师过多提问学生满头雾水的现象了,学生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谈了。不至于出现教师苦苦的追问也出不来自己想要的答案。其次,这一环节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深入的读课文,我感觉把语言单拿出来体会效果不好,应该放置语段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这过程中要穿插读的训练,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学习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老人的用意。在处理老人的神态描写环节也同样犯了这一个毛病,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三个不平静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虽然补白训练比较新颖,但是学生说的不是很恰当,主要原因在于分析得不透彻。

4.课结尾处,表达方法的总结效果不好,我觉得原因在于教师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点拨的不及时,强调得不明显,也可能这个总结放在这一环节就不合理?

虽然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可是我觉得它能让我思考的东西却很多:

1、针对这节课而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吗?应不应该把老人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变化放到一节课上来解决,今天的课堂告诉我这样显然是内容太多了,但不放到一堂课上就感觉不是一个整体。或者是把表达方法的落实与训练放到第三课时来完成可以吗?好不好?

2、第二课时都应该干些什么?高效课堂应高在哪?

3、通过上课感觉出来学生不会阅读文本,不会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老师提出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来解决,没有任何方法。这一现状正是导致学生阅读水平低下、作文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因此我在想我的语文课该怎样上,每一节课都该给学生些什么?

4、教师的基本功对于上好一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细节的处理,导语的设计、过渡语的衔接、阶段的小结等等。因此我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多读书,多学习,博采众长。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人们,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教学目的: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给予他人真诚无私帮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播放小提琴曲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

大家听得多认真、多投入呀!你们,就是这首曲子的——听众(板书)

可是,曲子好听琴难拉。有一位小提琴的爱好者,刚开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当作是锯桌腿的声音,他感到十分沮丧和灰心,但是后来,他成功了,这都是得益于他的那位——唯一的听众。

板书:唯一的(理解词语)

齐读课题: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问什么?(中等生)

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老师把大家的问题归纳一下,不外乎这两个: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随机打上?)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那么,聪明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是呀,要擦去这些小问号,我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提醒大家,读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想想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现在这两个问号,你能解决了吗?

(1)“唯一的听众”是指谁?(后进生)     相机板书:老妇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交流:   (        )的老妇人

(2)“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同学们可真聪明,第一个小问号轻轻松松就擦去了,但要把这第二个小问号擦去,还得回到我们的书本上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画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一边读,一边想,并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学生默读课文,画句子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继续理解课文。

1.一开始,我的父亲和妹妹都认为我是个音乐“白痴”,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躲到了后面的小树林里练琴,这时,老人对我说了什么?(后进生)

(相机出示)“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出示词语)介意

指导朗读。

老妇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我”为什么要溜走?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让“我”不要懊恼,灰心。老妇人给我“我”勇气和力量。)

这时,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        )的老妇人(中、优生)

再读老妇人的话。

2.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引说——(齐读句子)

(出示):“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指导朗读

是呀,老人的语言如诗一般,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增添了几份信心,此时此刻,她心里在想——?

(引导学生体会老人是鼓励“我”要持之以恒地练琴)

3.你还找到了哪句?

(出示):“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导朗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想象什么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什么?(优秀生)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感受到小伙子的进步很快,不断地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听了老人的话,我的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喜滋滋的,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让我们再一起来读5-8自然段,体会老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催我上进。

4.过渡:老人的鼓励,给我了信心和力量,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对我的变化,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

(出示词语):难以置信(理解)

我又在家里练琴了,我不在乎妹妹对我的评论了,我也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琴了,家里人对我的这一变化——难以置信。

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

(出示词语)潜滋暗长(理解)

有一次,她竟说——引说

这时,老妇人又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

5.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个老妇人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妇人呢?(中等生、优秀生)

(        )的老妇人   (由外貌上升到品质)

6.此刻,小伙子有多少话想对这位“耳聋”的老妇人说啊!所有的话,都凝聚在他的琴声中,(相机出示12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小伙子此刻的心情吗?(感激 激动)

三、总结课文

1.情感升华:“我”,从老妇人这里,找到了自信,并由此获得了成功,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这都要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感谢老妇人的热情鼓励,感谢老妇人的真诚关爱。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是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催化剂,它能使人振奋,它能激人奋进,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同学要学习的一种精神:懂得鼓励,懂得帮助,懂得关爱。

2.同学们,在你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老夫人一样,一直默默地鼓励和支持着你的人?  (老师、同学、爸爸妈妈等)

3.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

1、你能给文章添上一个结尾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惟一的听众

鼓励     老教授       敬佩

平静的望着我  成千上万的我

课时 篇6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篇7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转述故事,把握文章主要信息。

2.由“静”入手,读懂老妇人这一形象。

3.感受人物高尚的情操和人与人之间美好真挚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寻章摘句,品读词语,悟出老妇人静的外表下隐藏的丰富情感。

难点:读懂老妇人举动的深层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说:“颐天地之和,莫先于乐,穷乐之趣,莫过于琴。”古人认为琴是传递心曲最好的途径。正因如此,范仲淹一生爱琴,且一生只弹一支曲子《履霜》;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谈。今天我们也将看到一个有关于琴的故事,但这琴不是七弦古琴,而是一把小提琴。……

书写课题特意将听众写成繁体字:唯一的聽众

(虽然我们现在已不用繁体字,但我还是希望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听众的听的繁体字,当中有一个“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心去贴近这篇课文,走进这个故事中。)

(二)心贴故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成语,并尝试运用这些成语以第一人称简要地复述本文的故事。

离家 蹑手蹑脚

回家 难以置信 自信

演奏 尽心尽力 潜滋暗长

琴技 大吃一惊

观众 成百上千

(三)心贴心

1.从大家刚刚的复述当中我们发现文中的“我”后来有了成百上千的观众,可为什么要称这位老妇人为“听众”而且是“惟一的听众”? 让我们寻章摘句,先找到描写老妇人的句子,试着用文中的一个字形容老妇人这位惟一的听众。(静)

2.你能读懂老妇人的静吗?让我们一起静静地品味这些句子,心贴着老妇人的心去思考,在这静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心情?以这样的句式来表达:

她的静是一种(静是一种娴静儒雅之气,静是一种肯定鼓励之意,静是一种温柔呵护之情,静是一种聪明智慧之举。)

3.这样一位颇有声望的教授,为什么能一直坚持每天一大早就来到树林里,一个人静静地听“我”拉琴?

老妇人对音乐的爱

老妇人对青年一代的爱

“我”对音乐的爱

追求音乐的执著劲儿

(对艺术的钟爱让他把这份爱也洒向了热爱艺术的青年,人格越伟大的人越平和。)

(敬)

4.老音乐家为何要编织谎言骗“我”,为何不亲自教“我”技术要领?

(精神的教育远胜于知识的传授)

(境)

(四)心飞扬

(可留为作业)“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当“我”得知真情后,还是一直早早地来到林子里,为这唯一的听众演奏,请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我”在得知真情后第一次为老妇人演奏会有怎样的心情,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真正从心底流出来的音乐来到世上,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寻找聆听的耳朵;真正用心创造的音乐来到世上,不是为了赢取名利,而是为了寻找知音。)

四、回扣题目,总结

老妇人带着对音乐深深的敬意,把爱洒向了一个钟爱艺术的青年,她用平静的眼神、平和的话语,给“我”创造了一个充满爱的美好境界,她用心听出了“我”的心中之曲,所以她称得上是“我”唯一的听众。

此时我们再来看题目,我写的这个繁体的“听”。它的右半部分不仅有“心”字,更有一个“德”字的右半部分。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我们通过用心贴近故事,贴近人物,看到了这位老音乐家从心中迸发出的智慧,从心里流淌出的品质。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篇8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引领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揣摩文章表达方式,通过说话,朗读,想象,写话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自主地参与阅读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神态中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听众"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感受"听众"的良苦用心。在交流理解中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容,学会忍耐,学会感恩,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具准备】

1,搜索背景音乐:小提琴曲《月光》

2,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一,激发情感,质疑激趣

1,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出示两段话)

在他们听起来,我拉的小夜曲 就像是在锯床腿。

后来,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出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但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每天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随着优美的小提琴曲,请你轻声读读这两段话,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有什么疑问

2,导入新课:是啊!一个曾经是音乐白痴的人居然成为一位音乐领域的骄子,这奇迹的创造者就是那位耳聋的老人,就让我们怀着虔诚的心,带着心中的疑问,走近那位耳"聋"的老人,走近那神秘的——唯一的听众(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舒缓轻柔的小提琴曲,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走进课堂,近而直接走入形成对比的文本段落,在亲近文本时,读有所获,读有所疑,再加上教师亲切带有悬念的话语,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开启思维,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所需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字音,用心读一读课文

2,检查生词,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a读一读

白痴 沮丧 神圣 悠悠 隆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羞愧 洋溢

慈祥 割舍 蹑手蹑脚 大吃一惊

b从课文中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铺满( ) 独享( ) 充满( )

感受( ) 举行( ) 面对( )

演奏( ) 珍藏( )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这位唯一的听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理解部分词义应是六年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选词填空是为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然后抓住开题后的疑问——我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 得益于谁 让学生发现疑点引起注意,在潜心读文,思考的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让学生从中获得快乐,又对全文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三,走近对话,感受人物

过渡:大家说得真好,这确实是一位真诚善良,用心良苦的老人。

(一),轻声再读课文1——8段,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

缩小学习文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划找描写老人语言的语句,深入地感受这唯一的听众的用心良苦。

(二),交流:

1,第一次交谈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

"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每天早晨 "

(1)她在什么情况下这样说

(听到我糟糕的琴技,老人的话里充满了理解和尊重)

(2)老人真的耳聋了吗 那她为什么说自己聋了

(她故意装聋,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虑,减轻负担,鼓足勇气,这种善意的谎言其实就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3)老人不仅装聋,还提出了什么请求 老妇人说这些话时是什么表情 什么语气

(老人的请求,既消除了我的顾虑,又在激励我练下去,多么爱护我的老人啊!)

(4)这老人跟我身边的人一样吗 他们听我拉琴是什么感觉

(5)朗读指导:最亲的父亲和妹妹说我拉琴像锯床腿,而老人却愿意每天做我的听众,真是用心良苦啊!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设计意图】

交流时重点抓住老人善意的谎言,以及家人与老人态度对比描写,让学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调动表达欲望,畅所欲言。通过细细地读,深情地读,感受老人的高尚品质。

过渡:就是老人这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我从沮丧羞愧变得有了几分自信,这是一个大转变啊!

2,第二次交谈

我停下来时, 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1)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她感受到小伙子进步很快,不断的对他进行肯定,鼓励他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

(2)听了老人的话,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出示)

当老人夸我时,"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的感觉。因此,当有人遭受挫折时,我觉得他最需要的是————,我会————————.

(那种感觉就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所以我们千万别吝啬自己对他人的鼓励)

【设计意图】

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疑,再通过思考交流解答是学习的好方法,同时出示的说话训练,不仅与文本紧紧相连,而且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感受高尚品格的魅力。

3,第三次交谈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1)改成第一人称述说:有一次,老人对我说:"————————."

(2)我的琴声居然能给她带来快乐,让她觉得幸福,这说明了什么

(3)想象说话:我能演奏出真正的音乐,这一老一少在音乐流淌中相互给对方快乐,融洽得让我忘记了……

【设计意图】

学习语文不能让学生忘了最基本的东西。句式的改写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课堂中应渗透。想象说话,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对学生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三)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在老人寥寥无几的话语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位真诚无私,循循善诱的慈母般的长者,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老人的话,感受一下吧!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齐读

【设计意图】

层层深入地读,是在理解了的基础上,这样于朗读体味中更能让学生领悟人物的品性,从心底受到感染与滋养。

四,深情小结,铺垫下文

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聆听了老人那诗一般的语言,感受到她那分良苦用心。(板书:良苦用心)下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追随作者走近那位老人,去深切地品味那无声的语言——老人的神态动作所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设计意图】

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总结了本课学习内容,也调动了学生下节课的学习激情,同时也为下节课学习做下铺垫,明确了目标。

五,作业

1,抄写课文词语和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2,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老人神态动作的句子

【设计意图】

作业清楚明了,既对本课学习做了巩固,又为下节课学习做了提前的预习要求。

板书:

11.唯一的听众

尊重鼓励肯定欣赏

白痴————————————————成功

自信努力

《唯一的听众》教案 篇9

教师:同学们,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关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真情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学习一篇令人心动的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7页,我们先听一听课文的主人公,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向我们诉说了什么。饶旭日,请你读第一段。朱若晨同学,请你读最后一段。请读。

饶旭日: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朱若晨: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课文的首尾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通过刚才两个同学的读,我发现第一自然段讲的是:以前作者拉小提琴特别不好,但是经过他唯一的听众给予他自信之后,他的小提琴曲拉得特别好了,而且已经可以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奏了。

教师:很好!也就是说,首尾两段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学们,咱们师生合作,说几组句子,我说句子的前半句,讲作者开始怎样,你们说最后的结果。我们看看形成了怎样鲜明的对比,可以吗?好,那我先说:“开始,作者拉琴很生疏。后来……”谁接着说?请你说。

学生:后来,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并且拉得非常熟练。

教师:很好!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后来……

学生:后来,作者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教师:非常好!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后来……

学生: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

教师:非常好!开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十分沮丧。后来……

学生:作者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教师:非常好!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后来……

学生:后来,他成为了拉小提琴拉得非常好的一个人。

教师:能当着成百上千的人演奏小提琴,成了小提琴演奏家。请你写在这里(指黑板)。好,同学们,这一切都总是使作者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出示幻灯片:老人的形象),那清晨里──

全体学生:唯一的听众。

教师:(板书:唯一的。听众)好,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首尾两段的内容,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呢?请鲍思杰先说。

鲍思杰:为什么作者在之前是个音乐方面的白痴,但后来,就能当着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教师:你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作者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这个问题提得好。

学生:在作者拉小提琴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而且那个“耳聋”打了引号。

教师:对呀,“耳聋”这个词打了引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们说,这位老人是真正的耳聋吗?

全体学生:不是。

教师:对啊,最后还是打了引号。那你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为什么那位老人她要说自己耳聋?

教师:非常好!接着说,你们还想探究什么?

学生:那位老人都给了作者怎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音乐白痴”成了一个“小提琴演奏家”?

教师:(板书:音乐白痴)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也就是说,这位唯一的听众,她不曾给过作者拉小提琴技巧的指导,也不曾给他讲解过拉琴的窍门。那么,她是怎么帮助作者的呢?是怎样做唯一的听众的呢?她为什么要称自己耳聋呢?好,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细读课文。下面,我请同学们自己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出示幻灯片:加上作者拉琴的形象)他从老人那里,获得了什么?好,下面请同学们先默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