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10篇《品德与社会》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体会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学到很多东西;

2、感受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行为目标:

懂得在学习中谈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

1、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2、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3、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学一学”“做一做”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a)让学生在3分钟内用纸做一件手工艺品。

b)提问:你们刚才所做的手工艺品是向“谁”学的?

板书课题:向“谁”学

(二)文明理:

1、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课外你都学到了些什么?都是向谁学的?

2、同学们都在课外学到了很多知识,除了向他人学以外,还有很多途径让我们学到知识。

3、电脑出示课文插图(P31-P32),学生说说他们从什么途径去学习?

4、教师小结。

5、齐声朗读课文P31方框的内容。

(三)教学延伸

1、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学做纸鹤。

a)告诉学生歌中的小女孩为了救一只鹤而牺牲的事我们也要学小女孩那样有爱心,今天大家齐手学做纸鹤。

b)分小组,每人叠一只纸鹤,看看谁的纸鹤做得好。

c)请做得好的同学教教其他同学,大家也可以相互学习,再叠一只纸鹤看看有什么进步。

d)各组找出组内叠得最好的一只纸鹤进行比赛。并请做得好的介绍他们是怎样互相学习,取得进步。

2、我也参加讨论

a)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仿照图片,分小组讨论在生活中你向“谁”学会了什么?

b)班内共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我们主要的学习途径。

c)齐声朗读P32方框的内容。

(四)深化导行

1、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结合插图,想一想、说一说,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板书: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学到很多东西

2、齐声朗读课文中“记一记”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在课后,全班同学应多做学习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学会更多的东西。

板书设计:

向“谁”学

留心观察

学到很多东西

善于思考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学活动:

一、导入

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

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

四、教师

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呢?(学生猜)

(二)引导对比

1.师:(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

(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

(2)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

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懂事了。

(三)交流感悟

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知道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了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

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应该为他们减轻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

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说说吗?

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

(2)交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感想。

(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爸爸、妈妈的一天”,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

(4)播放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录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片断和对父母的访谈)。

6.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补充和介绍自己工作的辛劳。

7.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吗?�

(四)采访父母

1.师:听到同学们都这样为爸爸、妈妈着想,懂得要为爸爸、妈妈分忧,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看来你们不仅长大了,而且懂事了,懂得体贴爸爸、妈妈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师想对你们说:你们真棒!今天还有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不知他们看到你们今天的表现,有什么想法?你们想去采访一下他们吗?

2.教师请一位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

3.该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

4.师:你听了爸爸(妈妈)的这番话,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和同学说吗?

5.师:你们也想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吗?如果今天爸爸、妈妈没来,你也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和听课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

6.全班学生去采访家长和听课的教师。

(五)全课总结

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2.选派代表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总结。

师: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和交流,体会到自己发生了变化,知识、能力比以前提高了、进步了。我和你们的家长都觉得你们长大了、懂事了。再过三个月新年就要来临了,你们又要长一岁了,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

(六)布置作业

1.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了解家长的反应。

2.落实计划几天后,完成教科书第13页“我的感受”。

3.阅读母亲节的由来,并查找资料,了解父亲节的由来。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所具有的特色鲜明的社区,进一步加深对社区区的认识和理解。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一张加大的世界地图一级与小组数目相同的世界地图若干张,学生人手一份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书本6~7页位为我们展示了一组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社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教科书都为我们呈现了哪些国家的社区,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小组交流:将课前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分小组交流,并在地图中找到大致地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然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地图中找找它的大致方位,在再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回答正确后教师将图片贴在较大的世界地图上。

4、个人制作:画一画自己生活的社区

5、布置作业观察社区有哪些设施,特别注意观察增添了哪些新设施,并思考这些设施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通过具体的材料,认识自己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身体的变化、学习的进步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知道自己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生活,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

能力目标:

能收集和整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有关资料,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制作自己的成长纪念册,培养收集资料、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为自己的成长进步感到骄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回忆学生成长的足迹,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演示多媒体:学生从入学到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逐渐成长)

师(深情地):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诱人。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呀!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课堂上,我们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就像是雏鹰展开了理想的翅膀;艺术节上,我们施展才华,纵情歌唱,在嘹亮的歌声中我们健康成长!

2.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录像片段,你想到了些什么?

(自主交流)

3.师:亲爱的同学们,不久我们就要和我们的小学生活说“再见”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已经从丫丫学语的孩童成长为了青春亮丽的少男少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难忘的小学生活,记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吧!(提示课题:我的成长足迹)

(二) 展示资料,探究记录方法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等,你能把最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吗?让我们来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2.学生上台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作简单的说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面适时予以鼓励、表扬。

3.师:看到同学们收集的这些珍贵的`资料,老师真为你们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如果能把这些珍贵的资料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那该多好哇!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同学制作的成长册,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呢?

4.(演示教学: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的个人成长记录册)

5.师:看过了这个成长记录册,你觉得怎么样?你想不想也做一个这样的成长册,来记录自己成长的足迹呢?你觉得制作这样一个成长册,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聪明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你想和小组同学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吗?

6.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尽可能地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讨论中。

7.小组交流。各组同学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8.老师梳理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如:按时间顺序记录成长中的大事,设计成长册的板块、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给自己的成长册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等。

(三)合作学习,制作“成长册”

1.教师给学生发放下列表格,鼓励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撰写“成长大事记”。(表格附后)

2.小组合作,展开竞赛,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教师予以适时评价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成长册。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出现的困难。

(四)个性展示,交流成长快乐

1.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成长册,并交流自己成长的快乐。

2.对于新颖、有个性的设计,教师予以表彰鼓励。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历史及变迁,进一步增强对于历史的亲近感。

2、通过编写简单家史,学习一些历史学方法。

教学准备

检查学生为写家史所做的准备。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家长们对教科书上呈现的家史发表了什么看法,以及对写家史提出了哪些建议等,并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2、阅读与观察讨论。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上的四幅家庭照片、小文写的家史以及“我家的大事与国家的大事”对照表,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四幅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照片中人物的年龄、衣着、容貌、家庭成员数量等的变化入手谈感受,可以结合下面的历史年表,让学生估计每幅照片拍摄的年代,根据历史年表列出的国家大事,想像照片中的家庭生活在哪个年代。

3、讲解与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7页的课文,教师说明:“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像小文那样,为自己的家庭编写家史。要编写得好,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教科书上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根据教科书第27页列举的确定历史时间、收集和资料、完成三大步骤,逐一与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他们不甚清楚和不明确的。地方加以说明、解释。

4、个人。每个学生根据课前的准备,开始编写自己的家史,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教师需要提醒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第27页豆博士的话。

5、教师就学生写家史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家史的学生,请他们课后继续完成。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朋友给彼此带来的快乐和帮助,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视朋友之间的友谊。

2、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3、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教学;学生搜集《伟大的友谊》这篇文资料。

教学时间: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情感―――(第一次体验“朋友”)

1、师:同学们,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平时喜欢交朋友吗?

生答,师追问:你们为什么喜欢交朋友?

生广泛谈自已的意见。

2、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喜欢交朋友的原因:“朋友”对我们很重要,我也很有同感。我们今天这节就一起来谈谈“朋友”好吗?(板书题:朋友)

3、请大家带着你自己对“朋友”的感受来读一读题。

二、好朋友推介会―――(二次体验“朋友”)

1、师:大家一定都有很多的朋友,请大家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好的朋友,也可以讲一讲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好吗?

2、学生利用多种形式向大家介绍:可以讲故事、展示照片或朋友之间相互赠送的礼物,还可以现场和朋友一起合作游戏表现默契等等。

3、师: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的展示,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有朋友真的很快乐,有朋友真好!

三、我心中的朋友――理解“真正的朋友”

1、师: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真正的朋友会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带来欢乐,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的双手。所以我把朋友有一比:(师声情并茂地朗读)

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

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

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

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

2、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呢?为什么?(鼓励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的感受)

3、请你带着你此时对朋友的感受再来读“朋友”一词,一定要读出你对朋友的理解。

4、借助故事,提升学生对朋友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1)师:说起“朋友”这个词很轻松,但是真正地要去体验它、感受它、实践它,却并不轻松。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伴随着朋友的搀扶、点化、纠正,可以说“真正的朋友”可以影响你的一生。最近,我读了几个专门讲“朋友”的故事,我深深地被感染,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我想,这样好的故事我应当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于是就打印出来,这就是同学们手里拿到的三个故事《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胖子和瘦子》、《皮斯阿司与达蒙的故事》。

(2)相信大家前已经读了这三个故事,你们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故事,也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事再来谈一谈什么是“朋友”。

(3)学生谈对“朋友”的理解,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归纳并让学生将对“朋友”的理解简要写在黑板上。

(4)带领学生一同读黑板上对朋友理解的话。

文明礼仪教育渗透:

讨论:同桌和睦相处的原则

第二时

四、让友谊之树长青(出示友谊树)

1、师: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就需要彼此付出真心,用心去浇灌,去呵护…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我们的友谊树。�

2、小组讨论

3、班内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和烦恼进行分类,归纳出几个主要问题。

4、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组内共同研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提出减少烦恼、建立健康友谊的建议。

5、全班进行交流、补充和评价,并将学生提出的好建议写出来挂在“友谊树”上。

五、读故事,明道理

1、除了上面这些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朋友情深的故事?能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吗?

教师提示:可以从古人的诗句中去理解,可以从自己看到的外读物中去感受,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提炼。(小组交流。可以谈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等)

2、到底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呢?请同学们自由阅读本P13“故事与思考”,然后思考讨论:

(1)题目“朋友”为什么加引号?

(2)读了这个故事,你对“朋友”这个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六、结束升华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你现在最想说什么?请你用一句话来结束这节的学习。

文明礼仪教育渗透:

讨论:有一种关系叫同桌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8

一、 说教材

这一课是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的第一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到困难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在学习他人、总结自己经验后,逐渐掌握解决困难的方法,通过体严、测验、检验自己的结论,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

教材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困难,谈一谈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进而来学一学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个板块是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树立起我要攀登的勇气和毅力,通过做题测试,对自己的意志力有一个分析、认识,再“对症下药”,设置《“自我命令”成绩记录卡》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训练自己的意志力;第三个板块将克服困难过程中获得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登山”诀窍。教材结构清晰,内容贴近学生。

根据以上的认识,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编排。第一个板块——生活中处处有“登山”分了三个层次:一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会遇到困难,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我的“登山”故事,三是让学生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鉴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有重复,所以,我将这两个内容打通,加以丰富。首先让学生通过一个真实的登山录像,认识并理解登山过程会遇到各种困难,理解这里的“登山”并不仅仅指登山,而是比喻的意思,指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理解“登山”概念后,让学生罗列自己遇到的困难,再说说自己克服困难的体验,教师在倾听学生讲述克服困难的经历时,加以引导,提炼出克服困难的几大要点:决心、信心、毅力、方法等,为第二教时总结“登山”诀窍做好铺垫。第二个板块——他人的“登山”故事。“他人”的概念外延上很丰富,所以,我将教材丰富化,让学生先说同学的“登山”故事,本质上来讲,也就是由己及人;再拓宽到古今中外的名人,以及科学家、奥运健儿等勇敢攀登高峰的故事,激励学生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克服困难的力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将课时划分为两教时。第一教时,通过录像导入,帮助学生理解“登山”的涵义、理解生活中处处有“登山”、讲述我的“登山”经历、关注他人的“登山”故事;第二教时从意志力测验承接上一课,再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意志力,总结“登山”诀窍。这样安排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合理。

下面以第一教时的目标、过程来阐述本节课是怎样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理念的。

二、 说目标

1认知: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存在着困难和挫折,认识到困难是生活中常有的事。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

3方法过程:通过学习他人,总结自己的经历,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

对“登山”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对学生克服困难情感的激发。能够让学生面对困难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具备情感上战斗力是本课的重头戏。因此,从两个层面来激发这种情感,一是从自己说起,回忆自己曾经遇到的各种困难,谈谈当时克服困难的感受、体验,挖掘出学生身上的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动力。二是了解他人的“登山”故事,包括同学、名人、科学家、奥运健儿等。

新课程提出,《品德与社会》除了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外,还应该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学中渗透了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

三、 说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从爬山说起,通过逼真的登山录像,让学生对登山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困难获得感性的认识和体验。启发学生观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登山”的比喻义,即“生活中克服困难的过程比作登山。让学生认识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讨论生活中的“登山”问题。这样设计,为后面我的“登山”经历做好铺垫。

(二)生活中处处有“登山”

1让学生从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困难谈起,先在小组里充分交流自己碰到的困难。以贴“困难山”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登山”。

2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克服困难的感受和体验,重在把学生克服困难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出来,教师相机点拨、揭示出克服困难的几大要点,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的主观情感,让学生获得“我要攀登”的决心、信心、恒心、方法等诸多层面的体验,这样比较自然的揭示课题。在这里也渗透了克服困难方法的指导,为下一课时作好铺垫。

(三)他人的“登山”故事

这个内容是建立在对克服困难以具有一定的情感认识的基础上的,它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的“我要攀登”的情感,激发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敢克服的意志力。设计这一板块,主要体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辨析同学克服困难的经历,采用帮助的形式,让学生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对同学张小虎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第二层次:回顾学生熟知的古今中外的名人、科学家等为了人类的进步,勇敢攀登高峰,和困难作斗争的故事——大禹治水、梅兰芳学艺、桑兰微笑着承受一切、勾践卧薪尝胆、爱迪生发明电灯、居里夫人发明镭……第三个层次,学生把收集到的奥运健儿奖牌背后的故事,自己来进行介绍,这样既结合热点时事,也激发出学生学系奥运健儿勇攀体育高峰的精神。整个过程既是对他人克服困难了解的过程,也是勇气、信心、力量的过程,更是 “我要攀登”情感迸发的过程。

(四)总结、升华

此时学生的感情深入内心,教师以赠送奖牌,铭记格言的形式,进一步鼓励学生,对学生提出希望。

四、 说课总结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调动学生克服困难的情感需要,即“我要攀登”,从情感的角度激发学生逐步形成遇到困难勇于挑战的情感态度,培养良好的意志力与耐挫力,为下一节课的实践与方法总结打下扎实的情感基础。每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联系儿童实际,遵循儿童认识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9

1.阅读课本67页杨柳青小学六(2)班同学对全球及我国自然资源的整体状况进行的调查。

对照插图,说说� 地方,互相交流。

3.展开想象:如果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继续加剧,那么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4.阅读《节水新概念》。

以“加入世界没有了水”为主题,展开讨论。

有人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组朗读课文69页“自然资源紧急求救”中森林资源告急、矿产资源告急的段落。

自己仿写“土地资源告急”。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知道良好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智育目标]: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素质发展目标]: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在与人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教学难点]: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

有关成长的图片

学生活动设计

“夸夸自己”、“我喜欢做的事”、“给自己做一张名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欣赏音频“小丸子自我介绍”。)

老师:同学们,“小丸子”在做什么?

老师:她在做自我介绍,把自己的一些情况介绍给大家听,可见她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识,大家认识自己吗?

老师:下面我们来看下面的同学在做什么?(过渡)

【讲授新课】

一、夸夸自己(板书)

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三十页,我们认真看一看书上同学在做什么?给同学们说一说。

老师:奥!他们在夸自己,他们都在夸自己什么呢?

老师:你是不是也想在同学们面前夸夸自己呢?

老师:下面,我们来做“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停时,花在谁手里,谁就来向大家夸一夸你自己,好吗?

(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

老师:同学们都有好多值得向别人夸耀的方面。今后,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些方面做的更好呢?

老师:夸自己是认识我们自己的第一步,我们每个人在平时都有一些喜欢做的事情,是不是啊?

老师:下面就让我们大家来说一说:你都有哪些喜欢做的事情呢?(过渡)

二、我喜欢做的事情(板书)

老师:我们先打开课本第三十一页,看一看图中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我自己”、“自我介绍”;图片“我喜欢吹笛”、“我喜欢画画”“我喜欢武术”等。)

老师:这些同学的爱好多广泛啊!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来说一说:你都有哪些喜欢做的事情呢?

(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有的学生说:“我最爱看动画片”。教师在评价和指导时可以这样说:“很好,看动画片不但使我们心情愉快,还可以学到许多的知识,但是,不要看的时间太长和太晚,否则,既伤害眼睛,又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老师:现在,同学们是不是对自己有了更清楚地认识了呢?

老师:接下来,让我们给自己做一张名片吧!(过渡)

三、给自己做名片(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二页,我们看一看上面的图,画的是什么?

老师:图中同学们做的名片是不是很漂亮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做自己的名片吧!大家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伤了自己和别人哟!

(最后,让大家交流介绍自己的“名片”,注重介绍内容,而非名片的制作工艺。)

教学反思

根据低年级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在进行“夸夸自己”这一活动时,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中的内容,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怎样夸自己的……,以此作为活动导人。既是为学生做示范,又激发了学生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欲望。

"给自己做一张名片"。在学生活动之前,简要说明了“名片”的制作过程和活动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为了更好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增进同学间彼此的丁解,建议同学们都来为自己制作一张“名片”,上面写有你的姓名、性别、属相、出生地、出生日期、兴趣爱好……或其他想向大家介绍的情况,还可以贴上自己的照片。“名片”的形状、大小、图案、颜色都由自己设计,随个人爱好而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个性。学生独立制作过程中,给予指导甚至参与学生活动,并提示学生在使用工具制作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或他人。制作后的展示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