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为您整理了“学海导航”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摘要:在教学中课堂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探讨,首先分析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语文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加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能够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带来巨大的帮助。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课堂教学管理类型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都是通过制定严格的课堂教学制度来进行的,通过这些规定的制度来严格限制学生的行为,这使得教学中学生的发言权较少,课堂教学更多的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这样的教学管理之中,教师缺少实质性的管理经验,为保证课堂的纪律性,教师在看到学生出现错误之后,更多的选择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使得课堂教学的氛围非常烦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失去自主意识,教学的效率变得十分的低下。1.2教学评价方式存在问题:课堂教学管理中教学评价方式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过于重视最终结果,对过程存在忽视。教学管理中教师只注重最终的教学结果,以教学结果来进行评价,对于整个学习过程几乎不会去考虑,因此使得其中一些学习过程中有良好表现但是最终结果不理想的学生得不到关注。第二,只注重学生知识领域上的变化,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技能的增加等存在忽视。实质上学习能力提升和学习技能的增加对于学生的帮助才是最大的,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会带来巨大的帮助。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对策
2.1改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不仅能够节省更多的管理时间,互动式的管理也能提高管理的成效,有效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此,教师应该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充当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也要充当学生的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拉近师生距离。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也要积极保持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能一味以严厉批评的态度管理学生,而应该注入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不随便打骂学生、使用言语侮辱学生。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尊重,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发展,经常使用表扬性话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同时,教师也应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创造一个温馨互助的学习环境,从思想氛围上为改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通过一些集体活动、课外游戏等等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立起与教师的亲密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2尊重学生自主性: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说,中学语文教学管理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為此,教师应该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情景教学法等等新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独立的意见,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培养起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不会一直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出于自己的学习兴趣去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是教学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结构,从而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成绩。另外,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就学习的内容积极提问,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也能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2.3改善评价机制: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涉及到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和建设。一方面,家长、学生应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不断补充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具体来说,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结合实际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每年或者每学期定期进行评价工作。通过面对面采访、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等方式拓宽学生评教的方式。同时也要鼓励家长加入到评教活动中来,发挥好监督教学的积极作用。为此,学校应该加强评价工作的开展和监督,为家长评教和学生评教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强化评教网络平台的建设,保证评教行为的公平公正、对评教结果进行公示等等。只有重视教学评价,才能弥补传统教学管理忽视教师工作管理的不足,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反省和总结自身的学习问题与学习经验,来不断强化学习的效果。
3结束语
总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当对原来教学管理进行不断的总结,分析原有教学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这些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调整和完善,才能够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乔一航.中学语文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5.
[2]李二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3]王勤.新课标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的误区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
[4]桑进林.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化的原因及其对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6.
[5]雷萃.现今中学语文课堂中文本解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2.
摘要:新课改的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更加注重的是课程方案和试验教材的编写,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日益多样化,但是探究性等教学方法虽然运用于日常教学中,但是往往空有其名,并没有真正实施到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待探讨。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目标形式化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并没有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目标机械化、程序化,不能体现特殊性,多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表象化
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1]。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目标不同,面对的学生不同,就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当前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潮流,看到好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刻意模仿,例如有的教师堂堂课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其设计的问题不值得探讨,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自己研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课堂组织无序化
课堂组织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的把握,有效的课堂组织应该是从导入到新课的讲授再到后面的总结,如行云流水般有条不紊进行,而当前老教师们上课的随意性大,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教学活动颠来倒去,没有条理性,给学生感觉是乱,不利于其知识结构的建构。
二、影响语文课堂效果的原因
1.教师方面
首先是教师的观念问题,时间效率观念不足,不注重通过优化教学的双边活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是强调增加学习时间来提高语文素养,有的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课堂上任意发挥,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都是时间观念薄弱的表现,教师经常认为教师教得多,学生就能学得多,当前的教学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所以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以提高,其次,教师的备课问题,当前的备课更多的是注重对知识传授的设计,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更多的是关注短期目标,而忽视了长远目标,再次,教师的课堂组织问题,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而当前的语文课堂,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主,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语文学习重积累、感悟,一味地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只会使语文课华而不实。
2.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而长久以来,学生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强调长期的积累,要想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的可能性比较小,正是因为这样的学科性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缺缺,第二,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以被动学习为主,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不够,第三,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语文不同于数理化,要做大量的习题,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课后多读书,多感悟,这种隐形作业的完成需要学生要有较大的自控力。
三、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主要是指一节课需要让学生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与课程标准相一致,其次要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所制定的目标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又高于已有的知识体系,从三维角度整合教学目标,目标设置要简单明了,有针对性。另一个是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对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等教学环节,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使学生能够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实现与新知识的同化,从而实现自我。
2.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设计、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语文作为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资源,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不仅要注重显性资源的利用,还要重视对隐性资源的开发。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深入挖掘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通过《语文读本》,弥补教材的不足,其次,师生之间要加强交流,注重师生之间隐性资源的开发,教师作为语文知识的传达者,他的人格魅力、语文素养都是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容易产生思维的迸发,从而产生新的课程资源,再次,要贴近生活,语文源于生活,开发生活中语文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养。
3.提高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
“计划赶不上变化”,即使有完备的教案设计,在课堂上,还是会出现很多状况,所以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应变能力,要懂得变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适时更改自己的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积累、多反思。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是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引起的,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制定完备的教学方案、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等措施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万凤,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苏州大学,.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30篇课文(其中讲读16篇,自读14篇),分为四大板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课外古诗词背诵等。
二、学期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
2、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说话简明连费得体,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文体方面,本学期以训练记叙的能力为主。
3、人文素质目标
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三、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学生探究性的学习。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扩展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7、实行目标分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8、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
9、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作品自作不少于70%
10、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一、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尚未养成合作学习习惯
虽然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不可否认,应试教育的影响仍未完全去除,在这一背景下,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表现在习惯于独立思考并自行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意识不明显、不善于质疑、没有自己的观点等。此外,一些老师也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不愿意在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成果应当是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果。但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却发现,一些学生参与性不强,成为旁观者;有的只顾自己学习,对别的成员漠不关心;有的装腔作势,合作无实效。在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学生也经常以“我认为”为表述方式,忽略了小组其他成员的贡献,同时,老师也经常以“按你的理解”为评价用语,这些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的表现。
(三)学习过程设置不合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当预先分配好时间,让学生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在小组学习时,学生才会带着疑问去学习。但很多语文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造成一部分学生产生依赖思想,不再去思考问题应当如何解决,这种合作学习的成效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学习评价不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评价学习过程,也要评价学习结果。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教师大都只关注学习结果,且不能辩证地评价学习结果,而是要么一味肯定,要么彻底否定,导致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二、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倾听非常重要。不管发言者的观点是对是错,学生都要学会认真去听,只有在倾听完讲话者的发言后,自己再结合所掌握的内容进行综合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达到探讨交流的目的。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既可以质疑权威,也可以质疑老师,还可以质疑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当然质疑的前提是有正确的分析,而不是胡乱质疑、为质疑而质疑。
(二)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
有效分组是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师在实施分组时,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语文成绩、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破除旧有的小圈子,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能让每个小组成员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对小组内部进行分工时,不妨设置组长、发言员、记录员、观察员等不同角色,每个人既各负其责,又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成员之间的职责动态调整,每个学生可尝试不同的角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全面锻炼的机会。
(三)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预设
在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同时优化问题的设计,题目既不能过难,也不能太过容易。问题太难会让学生学习起来不易达到学习目标,久而久之产生畏难情绪;太过容易则让学生失去讨论的兴趣,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综合考量课程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将那些争议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互相启发,实现观点的碰撞。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有积极性,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而通过互相交流掌握知识。
(四)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点评时,教师要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既要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也要注意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集体的评价。同时,对学习方式的评价也应辩证对待,既注意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也要注意对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进行评价。此外,教师在进行点评时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既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测试,然后对小组的表现给予整体评价;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间展开竞争,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肯定,同时对表现不错的小组成员进行个别点评。在开展评价前,教师要明确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不同评价的差异,以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取得实效。
三、总结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我们相信,只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切实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会大大加快。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校教育提出新的教学目标。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内容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教学手段能够多样化,极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使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出新时期的中学生。
一、营造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身心愉悦的进行学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所以,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平台。是教学的思想保障,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式都显得苍白无力。做为教师,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转变权威家长式的教学态度,进行人性化教学,将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爱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言谈举止要有亲和力,用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喜欢和老师交流思想,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自然会爱戴和尊敬老师。教师要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尊重、理解、沟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团结协作,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条件,鼓励探索创新,重视能力培养。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用一言堂,满堂灌的讲课形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缺乏互动,过于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新课改提出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把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三者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他们自主的建构知识,学会学习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认知能力,促进他们不断向新的知识领域探究深入。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感情,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在阅读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进行朗读,默读,快速阅读,详读等。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及自身修养。通过订阅报刊杂志,欣赏名家名作等,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语文知识的丰富性最大程度展现出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总之,面对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教育工作者要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推进教学整体改革的进程,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语文教师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
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归纳知识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拓思维,形成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是熟练、扎实的,并且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实现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从而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
一、理论依据
让学生当课堂上的小老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因此,有效的学习是学生独立和自发的,是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而并不是老师直接灌输,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师感受到教学的成就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顺着学生创造力的潮流,使他们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和展现,而不是逆着它。在这样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他们独立思考,教师是他们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对学生起到辅助和促进作用,教师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资源,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学会学习。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不代表学生的学习结束了,当学生达到学无止境的境界时,才可以说课堂教学是成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要延伸到课外,进行有效地学习,并能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有能力把所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其他同学,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不再当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一教学目标,无形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规定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比例,以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同时还决定了课堂评价标准是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
三、操作过程
(一)教学准备,确定方法
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把学习过程变成教师的备课过程,在准备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总结归纳,自主掌握和理解知识,整体感知文本,概括文章内容,对文章的精髓能自主总结和概括,学会分析文章的方法,并把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为此,教师在讲课之前,告诉学生自己备课时的要求和方法,使学生学得积极、扎实、有效,以提高学习效率。通常,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特点,考虑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吃透教材,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对教材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读懂到吃透,再到熟练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经过这几个阶段。
(二)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教师答疑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读懂这一环节,要让他们自主阅读文本,掌握字词,语句。在吃透教材这一环节,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讨论,经过他们共同努力,完成学习目标。在熟练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密切关注学生自学的状态,鼓励学生将疑问之处讲出来,大家一起解答疑惑。
(三)总结展示,及时评价
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因此,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把知识进行系统化,归纳重难点,初步形成一套教学思路,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所展示内容包含本节课的作者简介,基础知识,文章层次,主要内容,对某个问题进行阐述,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独特的见解展示出来。
(四)测验检查
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在自学完成之后,学生要将学习的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展示出来。全班师生对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提出完善的建议。每个单元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都由相似之处。因此,每个单元结束之后,要对全班学生进行检测,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根据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做必要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做课堂上的小老师,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之我见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设计 情感 合作交流 训练反馈
论文摘要:一位好的教师实际上是一位课堂教学的优秀设计师,所以,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课堂设计艺术的水平,是区分“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分水岭。教师要着重解决好课堂方式的选择、课堂结构的构建、课堂目标的确定以及当堂训练的落实等问题,要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好这几个方面,应从情感、合作交流、训练反馈等方面用热心和爱心激起学生的信心和决心,让教学成效更好地体现在教学设计中。
语文界的泰斗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是科学,是因为它必须遵循着铁的教育规律,说是艺术,因为它具有水一样的灵活。所以要教好这一门学科,是需要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和反思中历练的。看完课堂教学设计的技巧,回顾自己这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几点心得与大家共勉,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与执行。
一、让“情感”唤醒学生“沉睡”的心
情感教学执行最好的是于漪老师,她被称为“情感派”的代表。她用自己饱含情感的语言打动学生,用这种情感的意境感染学生。语文教学是需要情感丰富的一门学科,一节别开生面的展示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那是教育教学思想报告会上韩军老师亲自展示的一节课――《大堰河我的保姆》,他用自己最本真的情感,饱含深情地把这首诗示范朗读了一遍,在低缓的音乐声中,韩老师所读的每一句都带着深沉的情感,读到深情处,我们听到他几声哽咽,看到他满眼的泪水,在场的几百名老师无一不被感染,几乎都要落泪,我们的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因为,那是他真正地走进了作者的作品,真正地体会到了那份思念的情感。学生也进入了更好的状态,一个个屏住呼吸,真正地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一起感受着老师带给他们的对于大堰河的思念和赞美。
二、让“合作交流”点燃学生“封闭”的心
我自己的一节公开课给我的语文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选择了《斑羚飞渡》这一课,当时我找了很多教案和课堂实录的东西来看,可是当我真正接触这篇文章的时候才发现那些教案和课堂实录都是别人的东西,自己的学生是不是也和他们的学生一样?别人的教学是不是真正适合自己?所以我就决定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整篇文章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主观性很大的问题,如果学生可以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并带上自己的观点看法参与到课堂中,两个问题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他们对两个问题的解释很到位,在一些语言的引导下,部分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并作答,课堂气氛很活跃,有些学生的答案使我很吃惊,原来学生的自身潜力是很大的,他们的能力也是无限的,只要老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他们就会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让“评价与反馈”敲打学生“懒惰”的心
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当堂巩固和训练时必不可少的,每一天课前的一个小听写,课后一个小结,给学生自由时间背诵,这样每节课有一个规定的任务,把当堂的知识巩固落实好,让那些回家懒于学习和动手做作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勤快起来。再者,课堂的训练和巩固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地反馈给老师,然后大家一起解决,不仅让大家在解决完问题后获得知识,他们本身对于质疑问题的解决也有了很大的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后,就不会出现时时懒于动笔的情况了。
四、让老师的“热心与爱心”置换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你有没有把每天的上课当作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呢?你的每一节课是不是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的呢?你有没有因为这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心中窃喜呢?又会因为一节课没有处理好而心中不悦呢?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就是一位充满爱心,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热爱教学,热爱课堂,热爱学生的教师才会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应该如何去教好自己的书,教给学生知识,这样你就会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不管是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还是在学生的成绩提升上,都会下大工夫去做好。你的热情和爱心会让学生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信心和决心。“只要心中有学生,胸中有全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课是一定可以教好的。”
最后用于漪老师最初在教学中的八个字来收尾,“胸中有书,目中有人”。课堂如何更好地设计,每个人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设计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也不同,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用知识去武装自己,把更多的所知,更好的状态留给学生,教学相长,让师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教育部教育师范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语文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师要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改革课堂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新课程改革指出,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即课程再创造能力。教师的创造力取决于教学观念。教师要正视现实,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指导课堂教学。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学习是不能代替的,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以往的课堂教学是灌输式的教学,教师是教材的传声筒,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缺乏创新,为了教而教,教法死板,没有效果,教师只是教书匠。学生在机械、被动的为了应付考试学习,大量的背诵和做题,离开了书本就不会灵活运用知识,成为了书呆子。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是学生的启发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学生提供学习过程的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知识建构过程,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方法,取得广泛的学习经验。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融洽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因为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师生关系的性质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品质。传统教育下,教师摆出威严的面孔,用命令式、恐吓式的冷冰冰的话语教育学生,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这种教风,殊不知,越是这样,教学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丧失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不能提高。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包括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关心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尝试站在孩子的立场与之交流,增进彼此的距离。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重视,会对教师产生信任。因此,教师与其板着脸孔,不如和颜悦色一点,态度谦和一点,对学生多一些人性关怀,促进了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给学生如沐春风之感,对学生才有更多的感召力,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学手段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环节,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创新教学手段,才能全方位的整合课堂教学。
1多媒体教学诱导学生创新思维。多媒体将学习内容图像化,集合了文字、图形、动画、图像、音频和视频为一身,展示了丰富的信息和教学艺术,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借助于多媒体情境,将课文内容展现在眼前,将知识诉诸画面,达到声、画交融。教学内容更具体、更生动,让学生身历其境,学得愉快。多媒体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感性思维。针对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能够有效突破,加深学生的理解。多媒体打破了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丰富了教学信息。拓宽了教学渠道,从多方面整合学习内容,增大了学习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思维。在视觉与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
2建立完善的全面评价制度是创新教学的保证。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传统教学评价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以往的教学评价是终结性的评价,以考试作为评定学生能力的标准,使一些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我们要关注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评价学生的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学生的将来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以往的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改革评价主体多元化,提倡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同时,让家长参与评价,对学校教育给予建议,家长配合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体现了评价内容不只是学习成绩,要多角度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个性行为、兴趣等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3学生在生活中获取创新的源泉。语文学习失去了生活这一源头活水,就很难谈得上真正在教学中培养创造力。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成为展现学生生活的舞台,生活实践成为学牛学习语文的课堂,使他们有时间去多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途径,生活是学习的外延和补充,将课堂内容形象化和深刻化,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要开放教学,从校内向校外延伸。
4创造性地进行德育教育。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培养爱国感情,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还要尊重多样文化。所以,创新教育不能忽视德育,要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师将德育内容与教材有机结合,挖掘课文的德育因素,陶冶学生的情操。
5提问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途径。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教师应以问题为突破口,善于启发学生敢于提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这样才能触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和思维的灵感。善于提问的教师,巧妙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能创造发散思维或求异思维的提问。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因人而异。提问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回答,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思考过程中引起认知矛盾,展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探究。
总之,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使语文教学尽快跟上社会发展。创新教学为课堂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创新
现代化建设要求学校造就大批开拓创新型人才,创新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创新教育必须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以及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教师要努力挖掘教学内容的创新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 者:覃夫尧 作者单位:广西省大化县百马中学,520805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3) 分类号:G40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学海导航”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通过多年的教学体会,我深刻的感受到很多学生在中学毕业后语文基础仍然非常薄弱,拿到一篇文章后也不知道该读些什么或怎么读,只是凭借语感来使用语言。某些社会传媒用字用词的不规范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情形。我突然想到是不是该从语文课堂上开始改变,从基础上开始抓起,于是便有了这“学海导航”的创意。
一、设计背景
虽然当今课堂教学日新月异,教法纷呈,可师古法外却难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原因是: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着重于一个“教”字而不是落在一个“学”字上,着重于“教”字即已经踏入了某种误区。教学的重心应当落在“学”字上,惟有如此,教育才能得到良性的持续发展。
教学的根本之处就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如幼儿学步时大人要敢于放手,幼儿要乐于举步,无畏跌摔;似碧海初航时探索者勇于劈波斩浪无惧危险。其次是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并善于学习,如学步初时的牵引护持,似初航时的海图后援。诸种学业中一国的母语是所有阅读理解的基础,是所有学科思维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必须承认语文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基石,是民族文化延续的桥梁。而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营造这一平台的重要环节。
二、设计创意
1、本人以为语文课堂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作为最终目标:表达能力可分为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口头表达是基础,书面表达是上层建筑,但这种关系是螺旋梯进式的。在日常生活中口头表达占主体,口头表达充许更多错误的存在。社会生活中书面表达占主体,书面表达更注重表达的规范性(即语法要求)。
2、就我们教学实际来讲,学习接触的教材绝大多数是书面表达的东西。我们必须面对的事情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来理解这些书面文章。阅读和理解书面文章就必须要明白该阅读些什么,如何理解,从哪里进行理解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必须提供给学生一种方法(即学习模式)。我们学生和老师是在同一课堂中的,那么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模式:即适合学生学也适合老师教的模式,让学和教的人都明白该学些什么,该教些什么,明白如何学,如何教。
3、这种既适合学生学又适合老师教的模式,其实更为注重学生的学,老师只是起监督辅导和道德引导作用。为了区别于常见的教学模式暂且将其称之为“学海导航”。
4、“学海导航”就是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学生的“学”,“教”变得模糊,却更强调教师的教学和知识素养,“学”显得建构化,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设计目标
教学应当充分应用校√★√园环境的压力和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欲望来调动他们更大的积极性和求知兴趣。
学海导航无法包办一切,恰恰相反,它只是给出一个大致方向,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去查阅资料并开动大脑和合作探究,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希望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学生研究问题,积极合作的好习惯。
四、活动内容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绝对的主体,教学过程按“学海导航”分为四大部分:夯实基础、文本再现、文本探究、拓疆远航。根据不同的课文体裁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来完成,只在必要时才由教师加以指导。前三部分是要求学生大部分把握并理解,第四部分是提升拓展,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学生能把握其中一、二点即可。
五、实施步骤、操作要点及工具
(一)、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口头交流分享即可)
A:文本来源(作者及作品);
B:作者生平和代表作;
C:作家的文学地位(后人对他的评价)。
D:背景:文本有关知识点补充说明(写作动机、地理概貌、风俗人情、民间艺术等)。
要点:以上四点可以整合在一起成为一段介绍文字,可作为开场白(说话练习)。
2、生字词把握:(板书出生字词、多音字、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
A:生字词的音:找出生字词(或疑难字)并注音--注意多音字或通假字。
B:疑难字词的形和义:把握这些字词的结构和释义--注意一词多意、词类活用或古今异义词。
要点: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学习利用工具书并掌握新词汇。
(二)、文本再现(板书出文章主旨及段落内容)
1、阐述或明确文章主要内容(简单的几句话);
2、文本的具体内容
A:写了哪些事(事件、情节、论据或科普知识点);
B:写了哪些人(神态、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等);
C:写了哪些环境(景物、社会和物体)
D:写了哪些场面(人、事、物活动的地方,要注意细节);
E:作者表明了哪些观点或者是什么立场。
3、作品思路:将文章分段(层),概括段意,明确文章体裁。
要点: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能概括段意并明确文章主旨,对于古文要能复述。
(三)、文本探究(板书出表达手法、修辞及其相关语句,或佳词妙句并解析)
(1)、文本的表达技巧:
1、文本的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 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
2、文本的表现手法(即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
A: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B: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C: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D: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3、文本的材料安排:主与次、详与略、繁与简。
4、文本的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佳词妙句):比喻、借代、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用典、顶针、互文、对文、节缩、合叙、对偶、比兴、避讳、叠词、婉辞、避复、连及、列锦等。
(2)、文本的语言风格(佳词妙句):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4、形象生动;5、绚丽飘逸;6、婉约细腻;7、幽默讽刺;8、雄浑;9、豪放;10、沉郁;11、悲慨 ; 12、俊爽;13、冲淡;14、旷达;15、音律和谐;16、整散结合等常用术语。
(3)、作者的情感价值观:文本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或思想感情。
(4)、文言文句式:
1、一般句式和特殊句式。
A、一般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疑问句;
B、特殊句式:主语倒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2、固定句式:又称“固定词组”或“固定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七类:
A、表达陈述语气的有:“有所、无所、有以、无以”等;
B、表达疑问语气的有:“何所、安所、何以、奚以、无以”等;
C、表达反诘语气的有:“何(奚)为、何(奚) ……为、何(奚) ……以为、何……之有、有何于……、奚有于……、于……何有、何有、不亦……、何用……、焉用、奚用”等;
D、表达推测语气的有:“得毋、得无、得微、得非、毋乃、无乃”等;
E、表达感叹语气的有:“何其、何……之、何等”等;
F、表达否定语气的有:“独唯、唯独、非独、非徒、非直、岂独”等;
G、表达比较语气的有:“孰与、与……孰、与其……孰若(不若、不如)、与其……宁(抑、亦)”等。
要点:明确文本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段并找出相关的语句(段)进行简析。熟悉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并能用现代文表述。
(四)、拓疆远航--综合运用与创新(板书出对文本的质疑、体会及相关创作)
(1)、文章的体裁及表达概述
1、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2、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描写的作用是: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B:描写的要求:a、全文统一于一种语调、语气和气氛 --描写中的所有事物都只加强一种感觉印象。任何削弱或改变这种感觉的都要删去。b、动作--现代读者拒绝在为描写而描写上花费时间。他们需要在整个描写中有行动和动作。 c、许多感觉印象--作者运用词语诉诸读者的五种感觉器官,使他们'感觉'到作者所描述的一切……。d、活跃的、生动的图象--好的描写包含着能使你看见并深深记住的图画。“([美]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
3、抒情: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感情。
B:间接抒情: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
C:主要方式有寓情于事和寓情于景两种。
4、议论:
A:在记叙文中,议论是由叙述和描写引发出的对事物的感想、认识和评价,是在关键处的画龙点睛之笔。
B: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议论,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议论的。过程即论证主要有立论和驳论。
5、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2)、我的体会:(陈述总结也可以用问题的形式让小组讨论)
1: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上分析作品人物,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2:意境的创设或意象的呈现:谈谈作者是如何达成情景交融进而营造意境的,通过什么样的艺术手段创造意象的;
3:联想对比:与其它作品中的人、事、环境、从表达技巧上作出比较;
4:文本的思想内涵在当代的教育意义(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或二者兼有)。
(3)、我的批评:
1:我来淡淡文本的整体构思:指体裁、题材、表达手法的选择及语言的组织和完成;
2:值得借鉴之处:我欣赏的人物、意境意象及字词句段等并说出理由;
3:我不满意之处:文本的遣词造句、材料组织的不足之处或思想的时代局限性等;
4:我看文本:从想象、构思、感情、意境、语言和气势等任一方面进行评价。
(4)、我的创作:
1:我会如何构思这篇文章(或举例相似题材结构的文章作比较);
2:仿写文中精彩句子(朗读,与同学分享、评议);
要点:能进行人物分析、提出问题(质疑)和创作(随笔)练习。
由于这是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学”,所以在课前甚至在学期初“学海导航”就要做到人手一份。
效果与评估
这样的课堂已经成了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从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的预习和对文本的掌握情况,从他们所获得的掌声的多少就可以看出他们对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从他们的习作或随笔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和立意是否敏锐或新颖,从他们小组配合的默契性就可以看出他们合作是否全面和深刻。
通过近两个学期来的实际运用,语文课堂上答案不再是惟一,学生拥有了自主思想的权利;语文课堂上不用再等待老师的金口玉言来宣判他们思考结果的生死;语文课堂充满了新奇的变数,他们成了把握课堂进程的主导者;语文课堂上涌动起不羁的思想,闪烁着灵性的火花;语文课堂上沉默生变主动了,调皮生变可爱了;仿佛有一支点石成金的手指,让一切的灰暗变得有了迷人的光彩,有了无可言表的灵性。学生改变了坐等现成的心态,他们在积极主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了求知的兴趣。
此时,教师不再是学习的灌输者而是全面的监督者和人生的引导者,这促使教师必须要有更全面的学识素养,能够随时为学生决疑解惑。表面上教师在课堂中是轻松了,但实际上是更有压力了,它要求教师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