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如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5篇研究性学习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的孔子就主张“因材施教”,是最早的个性化教育的思想雏形。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个性化学习,就是遵循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心理规律,根据学生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倡多样化的直接经验的获得,丰富个人体验,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在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各自不同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本课堂。
一、依据学情,分层设计目标,构建生本课堂
教学目标的一刀切是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问题。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层次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实施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特级教师季国栋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会根据字母取值口头求简单的代数式的值。2. 初步熟悉代数式的简写。3.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在目标的设计中,教者运用了这样的关键词“初步理解”、“会”、“初步熟悉”、“体会”、“感受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关键词层次鲜明,切中要领,要求得当。围绕这个目标,教者设计了“神奇的魔盒”教学策略,堪称经典。
课上,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数量关系,教者设计了神奇魔盒的教学环节:
(1)出示魔盒,演示神奇之处。学生说个数,课件演示从魔盒出来的结果。
(2)学生猜测,揭示魔盒秘密。鼓励学生猜想验证:a+10表示的就是出来的数。
(3)将字母作为数学对象,理解意义。这时,师揭示,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进入魔盒的数是变化的,出来的数也是变化的,然而“a+10”所表示的关系却是不变的。正如开普勒所说,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不难看出,教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给足学生自学与交流的时间,进行适时的小结,层层递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顺学而导,学法自由选择,构建生本课堂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内部需求、学习风格和外部学习环境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和核心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在教学《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时,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黑板的面积与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我们经过观察便能很容易地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叫观察法(板书)。
师:(实物呈现:两块长方形的红白硬纸片面积大小相差无几,红纸片面积略大一点,使学生更容易看成与白的一样大)这两块硬纸片的面积又是谁大谁小呢?
学生根据观察,说出自己认为比较大的纸片。接着,师问: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问题还不能解决。那么,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进过组织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测量法,有的学生说用重叠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这些都是观察法。观察法的局限性是很难准确地判断哪个面积大,大多少。“师:重叠过程结果发现还是很难说出谁的面积大,怎么办呢?”进而水到渠成,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
如此,通过师生对话,逐步从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到数格子法的筛选的过程,引入了数格子法,并且突出了还必须统一格子的大小才有意义,进而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面积单位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内容的意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面向全体,组织分层训练,构建生本课堂
课堂练习习题的编排要有层次性,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在练习时,无论是习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还是练习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学习好的学生能吃饱,学习较差的学生吃得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各自体验成功。
贲友林老师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组织了多维度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口诀、运用口决。
师:7是个很神奇的数,我国古代有很多问题都跟七有关。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古诗《枫桥夜泊》)。
首先,从儿童熟悉的古诗入手,复习7的乘法口决,接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7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决,学生兴趣浓厚。同时,学生关于7的乘法口决的认识又跃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时,教师又问:还记得七个小矮人吗?(课件出示7个小矮人,并配音呈现“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两只碗,7个矮人14只碗……”的儿歌文字)师: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师:那好,请同学们下课以后把这首儿歌继续编下去,好不好?
生(合):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8-0040-03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在我国,虽然新课改已进行了多年,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未得到有效实施。“讲授法”教学范式仍然统治着课堂,课堂教学中仍是教师主宰一切,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主体性仍严重缺失。同时,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与行为表现,忽略了评价的认知与生成功能,造成了学习与评价相分离、学习者与评价者相对立的弊端。为了改变这些现状,一些教育实践者以学案为载体对课堂教与学方式进行了大胆改进和实验,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与引领,出现了学案编写中的随意性、盲目性,有些学校甚至把学案当作了应试教育的“新工具”。
针对以上问题,2008年起我们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改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主动性与学会学
“基于课堂―高于课堂―回归课堂”是DJP教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和“课改实验”“三课结合”,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科研是该项研究的基本策略,案例研究、行动研究和运用Nvivo视频分析工具对课堂教学进行录像编码分析的定量研究是研究的基本方法,“一个中心”(改善学生的学)、“三条主线”(学什么,怎样学,学得如何)和“三个核心要素”(学案导学,对话性讲解、学习性评价)是该项研究的基本路径,注重理论提升并利用理论指导实践是这项研究的鲜明特色和成功经验。
目前,DJP教学已在四川省和全国许多学校得到推广,�
二、DJP教学的结构体系
(一)DJP教学的基本含义
导学讲评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根据学案自主学习、对话性讲解、学习性评价,以达到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方式。“导学”“讲解”和“评价”是“导学讲评式教学”的核心要素和主要环节,故取“导”“讲”“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简称“导学讲评式教学”为“DJP教学”。
“导学”是DJP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导学的主要工具是学案,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学案将知识的学术形态变为益于学生探究的学习形态,为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及接受等几种形式的学习提供一个有效的活动脚本;同时,学案将学法指导融入其中,把教师对学生的集体指导和帮助,变为对每个学生“面对面”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师“导”的深度、广度与实效性。
“讲解”是DJP教学的中心环节。这里的讲解是一种对话性讲解,主要解决“怎样学”的问题。对话性讲解是指学生在利用学案自学后用口头讲述的方式对他人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疑惑和见解,师生根据讲解的情况进行质疑、评析、补充与拓展的学习活动。DJP教学中的讲解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学生以“学生老师”的身份在展示个人或小组学习经历或思维过程中,启发引导全班同学对话交流、沟通协商,教师则以“教师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评价”是DJP教学目标达成的保障。这里的评价是一种学习性评价,主要解决“学得如何”的问题。DJP教学的评价是随着学习活动的展开而生成的,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和内容,是学生认知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导学、讲解、评价构成了DJP教学的完整结构,只有当三者都具有和完成后才称得上真正完成了一次DJP教学活动。
(二)DJP教学基本理念与观点
1.基本理念:让知识在对话中多元生成,让学生在互动中和谐发展。
2.知识观:师生均是知识创生的参与者和贡献者,知识是师生合作工作的产物。
3.教学观: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4.评价观:评价是学习的一项内容属性,是师生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DJP教学基本教学原则
1.“三还”原则: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2.“三少三多”原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少告多启,以启促思;少讲多评,以评促(内)化。
(四)DJP教学基本教学模式
DJP教学分引导自学、讲解对话、评析反思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学生的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是出示学案指导自学;第二环节学生的任务是组内交流,然后其代表在全班讲解,教师则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精讲提升;第三个环节学生的任务是对讲解者进行质疑、评价,自我反思提炼,教师<>的任务是点评拓展,其教学结构如图1。
(五)DJP教学的基本特点
1.用“参与者知识观”代替“旁观者知识观”。在DJP教学中,学生成为知识创生的参与者与知识意义的贡献者,而不是外在于知识的旁观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用“学案”代替“教案”。从功能上看,教案是“教知识”的工具,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学案是“学方法”的工具,主要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在DJP教学中,以学案代替教案成为了教学活动的载体和脚本,改变了教师的课程观、教材观和知识观,改变了教学的价值观和评价观,特别是改变了课堂学习活动方式。
3.用对话性讲解代替传授式讲解。DJP教学建立了民主平等、互动交往、创造生成的对话性教学关系,改变了那种“教师讲,学生顺从地听”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课堂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
(六)DJP教学策略
DJP教学有四大实施策略。第一,设计一份高质量的学案;第二,建立有效的学生学习小组并进行学法培训;第三,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共同研发学案与教学;第四,多学科协调,统筹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DJP教学相关理论研究
(一)学案的理论研究
1.学案的基本含义
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以及教师指导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而编写的一种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主动发展的方案。学案致力于建立一种“学的课程”,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学什么”与“怎么学”。学案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有效支架,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学案具有整合性、主体性、引导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征。
2.学案的基本要素
学案主要含有目标、背景、知识、活动、问题、学法、评价、思想、能力和对话等要素。
3.学案的基本内容
学案的内容为学习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学习准备、学习探究、学习反思)、学习评价与资源连接等。其中,学法指导不作为栏目单独列出而是有机的贯穿到各个部分之中。
(二)知识的学习形态
学习形态的知识构成了学案的知识主体,它具有四个显著特点:经验态、生命态、兴趣化与整体性。知识的学习形态使学生容易地接受,易于介入、易于思考、易于探究、易于遐想,使知识展现了一种生命活动的意义和学习发展的价值。
(三)讲解性理解
“讲解性理解”,是指在教学中以师生讲解对话的方式,通过视域融合实现知识意义的生成、生命意义的建构和意义分享的过程。在讲解性理解的过程中,文本、教师、学生以及同伴形成的是对话关系,文本视域、教师视域、学习者视域与同伴视域在对话中相遇相融而形成一个意义共享的理解网络,四种视域之间构建了多向度的理解关系。
(四)学习内评价
学习内评价是指学习本身所固有的、内在于学习活动之中的、满足学习自身需要的认识性实践活动。它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是学习的一项基本属性,具有内蕴性、对话性、生成性与反思性等特点。学习内评价不是为了“证明”与“改进”,而是为了创生和认识。
(五)高效教学构成要素
高效教学是由有效知识、有效方式和有效评价所构成的有机活动系统。从教学角度知识的表征有3种形态:学术形态、教育形态与学习形态;从教与学相互作用角度教学活动有3种形式:“以教定学”“以学定教”和“教学对话”;依评价与学习活动关系角度学习性评价有3种方式:对学习的评价、为学习的评价和学习内评价。学习形态的知识、教学对话、学习内评价是构成有效教学的核心要素。
四、实验效果
经过6年的努力,DJP教学改革实验获得了可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成果与获奖情况
在科学出版出版了“DJP教学”学术专著1部,导学教材9部。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数学教育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余篇。课题2012年获成都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获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著作《数学学案及其设计》获四川省第十五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二)实践成效
1.改变了全区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新课程倡导的教与学方式有了便于操作的抓手和载体;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一大批教师成为教学、科研骨干。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几年来走在了成都市郊区市县的前列。
3.彻底改变了全区的一所落后学校――龙泉十中。经过3年的实验使其教学成绩和综合评比一举跃入全区前列,成为龙头学校之一。2012年被成都市教育局授予首批“新优质学校”称号。截至2013年底到该校观摩教学的学校达376所,观摩的教师、专家达七千余人。
(三)学术影响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公共英语 自主性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们整体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自我国加入WTO,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的一员以来,国内对于英语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包括高职高专院校在内的国内各大高校都开展了英语教学,为促进我国真正走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虽然在现今社会中,多数人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出来的学生多数从事“灰领”类职业,但是社会现实发展情形告诉我们,不管哪行哪业,对于英语能力都同样要求,因而我们也必须重视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下面,本文将首先阐述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公共英语教学实际状况,并�
1 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为了探究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公共教学的具体教学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与学生这两方面进行观察。
首先,我们需要对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考察。在目前,我们发现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对于英语的能力掌握往往仅仅停留在听与写阶段,也就是说,所接受的是“哑巴教学”,本身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在学生的公共英语课堂上,我们可能发现学生往往是为了应试而背单词、背课文、背语法,在教师的强制性要求之下进行英语学习,本身则缺少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广西邕江大学的外语系教师黎丹在其著作的《广西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一文中,以实际调查案例表现邕江大学2009级学生中162为被调查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从文章的报告中,我们能够看到,类似于邕江大学这类高职高专院校中,新生的英语能力总体偏低,而且其在学习策略的应用中也没有很好地把握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等,而是更多利用传统教育下的记忆策略,以死记硬背为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
其次,在高职高专院校中,我们发现从事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师其本身英语水平也有限,未能达到流畅的英语表达能力,而是将其传统意义下的英语听与写的能力传递给学生。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英语教学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应当为公共英语教师开展相关培训课堂,使教师本身在英语发音、表达等方面获得一定的提升。最后,我们总结来说,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仍旧处于黑板、粉笔、教材这种“三点一线”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脱离不开教材与考纲,学生更是脱离不开教师与课堂,整体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标准都亟需改善。
2 开展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关注点
2.1 关注公共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的要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依据进行关注,所指代的是要对教育本质、教学模式的作用机理以及英语教学的系统性理论进行关注。例如现在各大高校再英语教学中推广综合性语言教学模式,即意味着在公共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不能为了迎合考纲而使学生在其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教学效果的片面性。从语言学上的理论依据来讲,在英语教学中同时注重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培养,是为了系统性地掌握某一门语言技能,不至于导致语言学习的半残疾。而且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本身是具有一致性的,听读过程实际上就学习者自外而内获取语言知识,即输入过程,而说写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过程,即输出过程。
2.2 关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分级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考量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时候,有时候能够通过对学生进行单词量测试,也就是说我们往往认为单词量掌握得越多,则英语能力越强。而目前,国内一些院校中为了在英语教学正式开展之前对学生总体英语能力进行摸底考察,往往也通过单词量测评系统。而院校一方之所以需要在英语教学开展之前了解学生的英语掌握能力,其实质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分级教育,而这一点正是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公共英语教学时所需关注的重要一点。这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教授的英语知识往往是细分于某一阶段的,例如初中教师所教授的只是初中范围内的,而高中教师也不会在英语教学中仍旧讲述初中的英语知识内容。因而,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差异,进行分级教育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关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为了促使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所培养的学生具有全面性综合素质,英语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避免学生所掌握的是“哑巴英语”。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目前社会教育体系中之所以加强对学生进行英语教育,正是因为意识到 倘若高职高专学生花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所掌握的却仍是一门无法开口表达的英语,那么这种教学实质上是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3 如何提高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3.1 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只要让学生从心理层面意识到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学生才会配合校方与具体授课教师的培养方针,从而自主提高其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从哲学上来说,学习者在其具体学习进程中,是有进行自我选择的权利的,而不必要在社会或者学校内一些强制机构的推动下进行学习。其次,从现代教育理念来说,在学生对自己所缺内容缺乏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的时候,无论教师一方如何进行知识传授,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度都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缺少自我积极主动性的学习过程都是低效的。最后,由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课堂本身设立的时间就有限,因而学生不可能仅仅依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就对英语知识有一个整体性且牢固的把握,主要依靠的还是学生在其自主学习中的消化理解过程,课堂与教师只能说是为学生指明了一个具体的方向,而这条英语学习之路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
3.2 从改变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往往是决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的关键,因而我们必须首先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间接地提高学生对于公共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应该从改革教学模式中使整体英语教学变得个性化,脱离传统古板的教学模式,融入更多受现代学生喜爱的教学元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讲,改变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更多进行自我学习的时间,也就是说,教师不必要把每一条知识都说得详尽彻底,通过为学生留出思考空间,来增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
3.3 改革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为了改变古板枯燥的学习模式,高职高专院校应当结合社会教育力量来改革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评价机制。首先,就院校范围内的英语教学考核来看,我们可以采取说与写双重考量环节,既让学生参与期末的考卷答题过程,也设立语言表达考量过程,来落实学生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次,从社会范围看,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需要参加大学英语三级考试,而目前英语三级考试制虽然加入了听力环节的测验,但是对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尚没有强制性参与要求,而在英语三级的具体考题设立中,多数也是以单词和语法的考量为主,因而可以通过改革融入更多的对于语言情境评估的考核。
参考文献
[1] 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戚雨村。现代语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传统教学是一种以教案为指导的教学,笔者称之为“教案式教学”,重点解决如何教的问题?现在有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学案式教学(或称为导学案式教学),重点解决如何学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多数人采用“教案式教学”,对学案式教学的研究与运用不够;第二,一些人提出“学案式教学”,却又忽视教案的作用,主张用学案代替教案;第三,还有一些人主张学案与教案合二为一、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或者单纯强调学生学习,把学生作为教学的自由主人,否定教师的作用,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所以,笔者既反对教案式教学,也反对学案式教学。主张学与教并举,由此提出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双动”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两案”指的是学习方案(简称学案)与教学方案(简称教案)。该教学模式的主要功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一、学案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抓手,教案是教师学会教学的抓手
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首要思想是“教学抓手思想”。教学抓手思想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学案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抓手,即学生训练学习方法的抓手,包括预习方法、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学结方法等;其次,教案是教师学会教学的抓手,即教师掌握教学方法的抓手,包括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实施方法、教学反思方法等,同时,教师在设计和运用学案时,可以学会设计和运用学习方案。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教学抓手思想主张“两案”并举:学生学习有学案,教师教学有教案,且“两案”要同步设计、配合使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地理学案作业设计时要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为什么学和如何学”等问题,相应地在地理教案设计时要解决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和如何教”等问题,从而使“教”服务于“学”并与“学”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最终指向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双重目标。
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师生共同以“教案”和“学案”为载体,使教与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根据学案学习,这就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学案把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分解为一个个具有生动情景的具体问题,把每课时要求学生实现的目标落实到学案作业题中,学生利用地理学习方法来逐步完成学案各部分作业题,进而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学习地理知识与技能,训练方法,体会学习过程,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学案的设计与使用要能够为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发展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提供学习方法与指导。可见,学案为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找到了一个“脚手架”,也可以说学案是学生发展的一个抓手。
教案是教师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思想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各自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的课堂教学策略。它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了教学指南。教师利用教案作为课堂观察、指导、辅导、精讲、提问、追问和引问等多样的教学活动的工具,能发挥重要“向导”作用,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加科学有效。在设计和实施教案中教师与学生一起进步与发展,教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可见教案为教师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要掌握学习方法,而要掌握学习方法需要手段、需要媒介,学案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条件,这里称之为学习的“抓手”;同样道理,可将教案称之为教师教学的“抓手”。由此可见,教学抓手的思想就是指学案与教案是生与师的学与教的工具、手段和媒介,即学与教的抓手。
二、地理学案的组成与设计
课题:
对易拉罐回收和利用的**报告
课时:
1课时
授课人:
xxx
目的:
金属资源十分有限,且是不可再生资源,要保护金属资源,注意金属资源的回收和利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实施过程:
一个班级每一天能产生多少个易拉罐。
回收公司易拉罐的价格。
如果我们校园每个班级都把易拉罐加以回收,那么回收的总价值有多少?
回收后的易拉罐还能够怎样利用。
研究结果:
以墙报的形式交流、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