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与问》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美丽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 学与问》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与问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学习的主人。

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读通课文,理清层次。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指名说)

投影出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齐读)

2、这一节,林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再次走进课文,认真地学习、体会课文,愿意和我合作吗?

3、默读全文,动笔在书上做记号,写下你的感受、发现或疑问。

4、默读完,你的感受是什么?课文写了哪些事例?(指名说)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先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了解哥白尼吗?(指名说)

2、老师也找了一些材料,请同学们看看。

投影出示:(哥白尼简介)

3、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4、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板书:勤学好问)

5、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问的?(指名说)

指导理解:“缠着”是什么意思?(指名表演)谁缠着谁?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从哥白尼经常“缠着”说明什么?

6、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呢?(指名回答)

7、这么多的小哥白尼,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多的哥白尼出现。小哥白尼们,你心中的疑问该怎么解开呢?(不懈探求)

8、现在,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中的话,齐读)

9、从哥白尼的事例中,我们明白从小要勤学好问,文中还向我们列举了一位名人,他是谁呢?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投影出示沈括的简介)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板书:问思结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

3、(投影出示:《大林寺桃花》)(指名读)你是怎样理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4、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引出“仍然”)他是怎样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的,想象一下?

5、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正是因为他这样,后来才取得很大的成就,我们来了解他的成就。(投影出示:沈括成就)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

2、老师找了几幅图片,一起来看看。(投影出示)

看完后,你想到哪些词?(指名说)

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第三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句子。(指名回答: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5、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6、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投影出示)

1、指名读。

2、学与问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指名回答,板书:在学中问  在问中学)

3、理解“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4、齐读这一段。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找到了可以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在本节课结束之前,老师也想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发相关卡片)

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想读给大家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

老师由衷地希望你们可以利用好这一把把金钥匙,让它可以真正开启属于你知识殿堂的大门!

七、布置作业。

投影出示:

1、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名言,写下来。

2、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附板书:           23、学与问

勤学好问  在学中问

问思结合  在问中学

附卡片内容:学问之名言

1、疑,思之始,学之端。

2、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

4、君子之学必好问。

5、学而知,问而广。

6、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7、“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做愚人。

10、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14、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15、疑惑为愚者之智慧。

16、学问=学+问

17、不耻下问。

18、三人行,必有我师。

19、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0、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问,那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获得知识。

学与问 篇2

一、教学目标 :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文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初步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⒋指导书写。

二、教学过程 :

㈠谈话导入

㈡检查自学情况

⒈检查生字词

⑴出示:鸡蛋 五彩缤纷 瞬息万变 观察 芳菲 相辅相成 翱翔

⑵开火车读,注意:缤为后鼻音;瞬为卷舌音

⑶释词:五彩缤纷 瞬息万变 观察 芳菲 相辅相成 翱翔 大林寺 殿堂 奥秘 好奇 强健 日新月异

⑷再读词语。

⒉检查读书

⑴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和句子。

⑵分小组轮读,把课文读通顺。

㈢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⒈自由读课文,思考:第一个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⒉讨论交流。

㈣指导书写。

⒈出示:齐读。

⒉请学生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有什么特点。

⒊师边讲解边示范:

⒋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二、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学"与"问"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请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二)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 出示:"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大门的铺路石。

2、 指名读,齐读,问:这句话什么意思?

3、 请自由读课文第一、二两节,以哥白尼为例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4、 再读该句。

(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引读第三自然段。

2、 师: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

生:五彩缤纷的世界。

师:这个世界又怎样?小学生呢?有了问题可以怎样?又可以怎样?只要怎样?不管怎样?都可以?……都应该……古人说……(生略)

3、 同桌互相引读。

4、 指名一组试读。

(四)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我们有问题时可以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我们还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请准备把沈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 指名讲故事。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现象?

4、 沈括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五) 学习第五自然段。

1、 自由读这段话。

2、 "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什么意思?

3、 齐读全段。

(六)总结全文。

1、 读了这篇文章,你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2、 说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

《学与问》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是一阐明事理的课文。

这课文提出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求得真知的观点,举出了中外著名科学家勤学好问、问思结合的事例来加以证明,给我们以深刻启发。

课文第一自然段提出观点。这一自然段有如高屋建瓴,树起了全文的中心。第二至四自然段论证观点。这一部分是全文主体:举例证明成功是从问开始的,世界千变万化必须“问”,而且要以“能者为师”,接着又举例证明问思结合。第五自然段作出结论。这一段对应开头观点、中间论证的结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提观点——做论证——下结论,结构上符合一般阐明事理文章的特点,同时例证充分,说理有据,更添说服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诗句的意思。

3.学会收集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懂得与同学交流。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设计理念及思路: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指出: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学习;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论述方法。从整体入手,是阅读的一般规律。在揭题时,就要让学生阅读全文,抓住中心,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说明的道理。然后,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感悟”的能力。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拓展,实践升华。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今天我们又要学一说理文,齐读《学与问》。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触摸作者的脉搏。

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板书:哥白尼 沈括)

同学们轻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亮出了怎样的观点?

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三、阅读事例,感悟。

1.是啊!“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出示句子,齐读,读出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学了哥白尼的事例后一定会更明白“问”为什么这么重要。

2.请同学们阅读了哥白尼的资料(出示) ,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指名学生简介哥白尼)

3.哥白尼真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4.指名回答:你从这一节中知道了什么?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学生根据的资料说一说)

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指名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7.这么多名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问,看来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好吗?再次出示齐读。

8.名人好问的故事让我想起这样两句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出示,指名读,齐读)。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过渡: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课文第三节前四句话)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指名学生说)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这两句名言就是告诉我们要不问年龄,不看地位,以能者为师。把这几句话说给自己听好吗?

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指名说,齐说。(说时把“你”改成“我”)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1.过渡: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不过有时问题不能完全靠别人来解答,因为别人也有不知道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3.北宋科学家沈括小时侯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A.指名回答

B.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出示: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沈括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就现学现问。

4.(学生质疑) 相机出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____代诗人_____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让我们记住这句名言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齐读总起句: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六、全文,理性升华。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最后一段。

指名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因此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怪不得作者说: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A.“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

指名读好这句话,突出强健有力。指导朗读,齐读。

B.能够自由地翱翔知识的天空,探求宇宙的奥秘你会感到怎样?(高兴、自豪……)就把这种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读当中。指名读,齐读。

3.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文章的写法。

4.最后老师要送一首小诗

问到底

(陶行知)

天地是个闷葫芦,

闷葫芦里有妙理。

你若不问你怕它,

它一被问它怕你。

你若愿意问问看,

一问直须问到底。

指名读,齐读。

5.送三张电子书签。名言指读,谁读送给谁。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写话练习:古时候有一户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你该如何帮助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友情提示:可以利用课文内容及自己搜集的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名言等写劝说的话。)

板书设计 :

23. 学与问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说理文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习惯

学与问教学反思 篇4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围绕“勤学好问”这一观点,叙述了“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这篇课文语言直白、简洁,结构清晰、明了,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学思路的:

一、读题——构想

让学生读题目,想一想:看了这个题目如果你是作者准备怎样告诉大家“学与问”呢?问题引起了学生兴味,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什么要“学与问”?我们该怎样学,怎么问?向谁问,向谁学?学与问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与问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然后我告诉学生这么多问题,我们该怎样一步一步告诉大家呢?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交流,看看自己的观点和文本的叙述是不是吻合,如果不吻合,你觉得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自觉与文本交流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还学会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结构等,这样对学生理解文本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过程中,自然地将自己的思考和作者的构想结合起来,找到异同,融会贯通地感悟、评析、甄别、梳理。

二、分享——互辩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写作结构,熟读了课文以后,我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收获,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倾听的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或者补充的建议。这样让学生在分享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收获变得更多丰厚、深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给予合理的评价、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通过这样的分享交流,学生的学习成功得到展示并且在分享的过程中有深化、有补充、也有质疑,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交流,大家在这样的收获中,也逐渐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拓展——想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分享中,设计几个训练点,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学生们的交流中,学生对“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影响比较深刻,我是这样设计的:如果说“问”是金钥匙,铺路石,那么“思考”“学习”就是就是什么呢?学生的表达也都非常形象,有“思考就是一艘劈波斩浪的航船。”“思考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航灯,指引我们前进。”“思考就是推开知识大门的巨手。”“思考就是一座驾起的通往知识海洋的金桥。”“思考就是我们腾飞的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任我们翱翔。”……

通过这样的想象拓展,学生不光认识了“问”的重要,同样也知道了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重要。然后让学生理解“相辅相成”的意思,理解“学”与“问”的联系,就水到渠成了。

学与问教学反思 篇5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第二课时时,我从“问”字入手,引出汉字中也有学问,再追问“为什么把知识说成学问呢?”让学生进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重点理解两句话,并通过比较句子,体会“问”的重要性,再朗读体会句子的含义。在学习哥白尼的例子时,我先介绍他的成就,再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等词语体会哥白尼非常喜欢问的好习惯成就了他,并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体会他是由好问开始走上探索之路,加上勤学终于取得成功的。然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读了哥白尼的故事受到的'启发,并再次读读第一节中的句子,体会“问”的重要。

那么,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学与问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学习,读懂课文,明白道理。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

3、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赠物读句,感悟学与问

1、今天,我特地为朋友们带来了几个小礼物,可是带得少了点。没办法,只好采取“抛礼物”的方式了。不过,我有个条件,拿到礼物的朋友必须把礼物的内容告诉大家。(教师拿出四个精致的彩纸盒抛向学生。)

师:谁先来说一说?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出示投影):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几句话,看看这几句话重点想告诉我们点什么?

2、你真不简单!我得把你说的这几个关键字记住。

(板书:勤学、好问)

二、读文谈收获,理解学与问

1、师:咱们这节课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来学习23课《学与问》!(板书课题)

2、请各位朋友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注,看看究竟应该怎样去学,怎样去问?(学生读文、圈画)

3、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读得非常好!你能不看书把它说出来吗?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记住,你能当咱班的速记大王了!)

b、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谁听见他说什么了?看来咱们班的顺风耳挺好使啊!)

c、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d、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了问题,可以……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读得真好!)不过有了问题,你们该怎么做?(齐读)

三、引导内化语言,体验学与问

1、师:朋友们,文中说“能者为师”。我呢,最近准备做学问,不知我的各位朋友,不,各位老师有什么建议要对我这个学生说。现在,大家就是我的老师了,请大家认真读读书,看看应该怎样教我,看看谁是真正的能者?

2、学生认真读书。

3、师:看来咱班的各位老师是有备而来,只读了一遍书便胸有成竹了。哪位老师愿意先来教教我这个“大学生”?不过,我这个学生可有个条件,那就是各位老师在教我的时候不能看书。能做到吗?

4、学生交流。

a、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求得真知。(原来做学问不光要勤学好问,还要学会观察思考。你说的话太重要了,我得好好地记住它。)(板书:观察思考)

b、我想送你一句话。(行!)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谢谢你, 老师,你为了教我把古人都请出来了。)

c、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你有了问题,可以……道理。( 老师真是一位好老师呀!)

d、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还有吗?)没了(不错,人家说一字值千金,我看你起码也算得上一句千金了。)

e、不知你听说过波兰伟大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侯的故事吗?(没有。)哥白尼小时侯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谢谢你美好的祝愿。希望你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

f、你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发现问题。(我有了问题一定多多向你请教。)我再给你讲一个故事。(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叫沈括……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听完你的故事,学生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行吗?)行,你问吧!(刚才田老师说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沈括为什么不继续问他妈妈了?(七嘴八舌地抢答):因为沈括的妈妈没能解开他心中的疑团。(不对呀,妈妈不是给他答案了吗?)妈妈给他的答案不准确,太模糊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从文中“兴许”这个词看出来的!(恍然大悟状):(噢,我终于明白了。看来,做学问还得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思考。)

g、还有哪位老师愿意给我指点迷津,说说该怎样做学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你如果学会了学与问,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板书:学习的主人)

5、前两天各位老师就开始搜集有关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名言、小故事。都带来了吗?再看看,想想怎样来教我这个大学生?

6、学生读。

7、各位老师还有什么话要送给我的吗?

8、学生又先后读了有关孙中山、王献之、牛顿、司马光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及一些名言。

a、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求问题罢了。(能有这一个本领就足够了!)

b、我想送你一首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要想成为有学问的人,就必须抓紧时间勤学苦练,否则到老时一切都晚了。(对你的谆谆教诲,我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老师!)

c、我也送你一首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对,做学问和搞发明一样,要多问好问才能出成绩。)

四、总结、运用

1、师:刚才各位老师说的可以称得上是金玉良言,使我明白了做学问要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谢谢各位小老师了!

2、完成板书: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

3、不过呀,我家老二不太明白这个道理,请看:

投影出示: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朋友,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再请你们帮帮忙,教教我家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吧!

五、布置作业

师:平时都是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今天,咱们破破例,就让我这个当“学生”的,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布置一回作业。大家说行吗?

作业建议:

1、拣一句自己喜欢的有关勤学好问的名言,也可以是课文中的句子,抄在语文书的扉页。记住它,用它来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

2、选择一个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先讲给别人听,再写下来。

《学与问》教案 篇7

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  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

(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提问:我们新一代的小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应该怎么办?

(4)问:向谁问?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能者为师”的理解。

(6)引读第3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自己读第4自然段。

(3)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身阔的疑问:为什么同是套话,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4)沈括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5)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6)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学与问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名读课问。

2、指名说说主要内容。

3、说一说自己搜集的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 18 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后记:

《学与问》优秀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说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本课的教学中,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除了贵在“问”之外,还贵在哪些地方?什么样的学习者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各抒己见,畅谈自己对学问之道的见解。学问之道既贵问,也贵勤,还贵恒,等等。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熟、读正确,理清课文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知识是怎样得来的吗?——

知识是学习得来的,也是问来的。所以有人把知识又叫做“学问”。

板书:学与问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划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 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3、 学与问有什么关系?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词语。

“鸡 缤 瞬 察 菲 辅 翱 翔”

“缤纷 瞬息万变 翱翔 辅导 观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词语积累情况,将生字组成新的词语或成语跟大家交流。)

2、指名朗读课文。

师:化那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中的部分段落读通顺,读流利,是一件不简单的事,谁来朗读课文(自己选择认为读得比较流利的。段)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组织评价。

4、 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收获。

(什么是学问?知识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精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读句子,交流自己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吗?(师简要介绍哥白尼)哥白尼成为一个伟大的天文学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么?

师:虽然很多人知道,学问就是学与问,知识不仅是学得的,也是问得的。但在显示生活中。人们往往较多的重视学,而忽视“问”。殊不知“问”在知识的获得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以什么来证明这一个观点呢?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述这一个问题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下面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课文下面内容的要点。

五、指导生字书写

《学与问》教案 篇9

一、激情导入

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好,请齐读课题。

导出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课件出示观点)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

效果预期: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相信通过你的学习,这个难题一定能解决。

二、民主导学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作者列举了哪些名人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学习哥白尼的事例:

1、任务呈现:课文先说了谁的故事?你们了解哥白尼吗?(资料出示)

2、自主学习:读完之后,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为什么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好问)

3、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问的?

4、展示交流(学生反馈):(小时候就喜欢问、对世界充满好奇、经常缠着、问这问那、省略号、不懈探求)(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4、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

5、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6、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说-----,(出示投影)同学们,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齐读。

学习沈括的事例

1、任务呈现:哥白尼以好问来解决问题,那沈括在在遇到问题时,他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投影上的题目。

2、自主学习:(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展示交流:是啊,一个善问的人,他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得出科学的答案。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小故事。(出示沈括的其他故事:弹琵琶手指位置没有错)

同学们,正是因为沈括处处精细观察,事事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所以他才取得杰出成就。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需要的不就是这种精神吗?

其实作者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学习3自然段

1、任务呈现: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都很远,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

3、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遇到问题该怎么做呢?向谁请教呢?你们曾向谁请教过?

4、自主学习:比你小的孩子,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为什么?农民伯伯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吗?哪些方面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为什么?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5、书上说的都是别人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那么,我们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吗?现在谁再来说说“能者为师”的意思?(不管是谁,只要可以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帮助,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做老师),是啊,只要---,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6、展示交流:由此老师想到了孔子的两句名言(出示:1、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2、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学习最后一段:

1、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这样,我们才能求得真知。让我们齐读最后课文的最后一段。

2、任务呈现:读完这段,那你知道“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吗?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3、自主学习: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来考考大家,作者一开始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后来结尾又说: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你能用搜集的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吗?

4、展示交流: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看来,做学问离不开“学”和“问”,除此之外,你觉得还需要什么?

(勤奋、坚持、注重方法、谦虚)

5、听完同学们的回答,我受益很大。哥白尼与勤学好问同行,终于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推翻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沈括与勤学好问同行,著成《梦溪笔谈》,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同学们,人生道路上,如果让我们选择同行者,那么就选择勤学与好问吧,与他们同行,就如在沙漠中与骆驼为伴,定能在茫茫沙海尽头找到美丽的绿洲。此刻再让我们回到课文,诵出作者的谆谆教导:知识……

学生齐背: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

三、检测导结

目的:课文学完了,我们来检测今天的学习成果。

工具:1、这篇课文让我明白了学与问的关系是:            ,只有           ,才能              。作者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列举沈括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

2、除了课文中说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问的名言。

反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欣喜地发现,大家已经把“勤学好问”这个好的习惯运用到学习中了,而且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能力,希望有疑惑的同学要再接再厉。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明白了学与问的关系,懂得了问的重要性,知道了在学习和生活中该怎样去问,而且还学会了说理性文章的写法,那就是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论证观点,最后作出结论。看来,今天的收获真不小,课下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

板书设计:

23 学与问

勤学好问     相辅相成

观察思考     养成习惯

《学与问》教案 篇10

上个星期为全区的六年级语文教师上了一堂语文实践活动课《学与问》。这篇课文浅显易懂,但是在教研员范老师的指导下,在教研组同事的出谋划策下,将这篇原本枯燥的议论文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

《学与问》精彩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探索问的方法,激发学生问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认识他吗?哥白尼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对他你还有什么了解他?(那谁知道日心说?是啊在哥白尼之前,人们所信奉的都是地心说,坚实的大地是运动的这一点在古代是令人非常难以接受的,而哥白尼在1543提出了日心说,在几百年前就有这样的发现实在是极为了不起)

认识他吗?沈括从课文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对他你还有什么了解?(沈括可说是一个科学通才,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所著的《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2、想成为像他们一样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吗?(想)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能打开知识大门的妙计,这妙计就在这锦囊中。谁想要?

3、师:谁先来读一读其中的妙计?

出示:问号是开辟一切科学的钥匙。——巴尔扎克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4、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几条妙计,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要想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就必须要勤学好问。)

相机板书:(勤学好问)

二、精讲第四小节

1、那你们现在知道学是什么意思?(勤学好好学习)

2、问呢?(好问)

3、那现在老师在中间加了“与”字,你又知道了什么?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4、我们全班来读一遍。

三、精读课文,寻找妙计,理解实践

这篇课文中,也能找到一些有助于我们学习的妙计?去画一画,找一条你最喜欢的写在彩纸上。谁想上来写一写,(找最快的)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一写。按顺序放在黑板上。

(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2、“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4、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5、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6、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1)我请人来读一读,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你读懂了些什么?

(我读懂了问是极其重要的,问能让我们获得知识,取得成功。)

(3)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①你们懂这句话的意思吗?(懂)当真懂了

②那我们现在就找一个平常的事物(在平常事物字下画勾)来试一试看,能不能发现问题,这个事物在平常不过了吧。看到它你想说些什么?

(这是什么?(苹果)有没有想说的?这是中国的?这个苹果还烂了?

听了三个问题,你们觉得哪个问题最好?所以啊,我们还要善问<相机板书:善问>,接着问。这是什么国家的?如果把它放在我们国家的土壤里会是什么样的?生产在什么庄园里?它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

③很好,你们正会观察,这就叫作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老师告诉你们,其实这是蛇果,果实呈圆锥形,颜色较红。果肉微脆,较甜。看来只要我们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就会有收获。所以我们说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这个妙计理解得非常好,接着读。

(4)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①理解这句话了吗?真理解了?那我们就来试试看,怎么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老师请大家看几副图片,仔细观察,你都有什么问题?

②现在请你们四人为一小组,选择一幅图,仔细观察,细细思考,你有哪些疑问?

③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有没有你能解答的问题。

④提了这么多问题,有谁能回答吗?

⑤(讨论。想知道答案吗?出示答案)

⑥有趣吗?谁能替我回忆对这些奇妙图画的学习过程?(先看再问然后思考最后解决了问题)是的,你看有了问题去解决,就能有新的知识,新的收获。所以我们说“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5)、接着读下面的妙计(两条)。

三、课外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本书,你读(《上下五千年难解之谜》),上面的许多问题都是科学家勤学好问,观察思考的结果,谁来给我们读一读?(出示迷团)世界上还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号,等待着我们去发现,等待着我们去解答。只要(出示: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往下读。

2、总结:是啊,只要我们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就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添加号。完成板书: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

四、写一写

我们再去读读黑板上的这些妙计,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能试着也写两句吗?就写在这彩色纸的反面。(动笔,汇报)

总结:希望同学们养成勤学好问、观察思考的习惯,在知识的瀚海中尽情地遨游,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