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精选9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故事相信每个同学都曾读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已经有了不同以往的感悟。好书不厌百回读,老师建议同学们再找出《安徒生童话》读一读。。。一起看一下这篇人教版《卖火柴的小女孩》文章的教学实录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精选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及幻想世界的美好。

2、通过品读词句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年中要度过很多节日,你们最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大年三十,除夕之夜,我们又是怎样度过的呢?(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为体会小女孩的可怜在情感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可就在这样一个大年夜,有一个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大雪纷飞的街头卖火柴,最后活活冻死在街头,没能看到新年的第一轮太阳,你们想了解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抓住主线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交流,然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印象写在黑板上。(例如:可怜冷饿穷苦没人疼漂亮等)

三、品词析句

1、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是从文中那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的?在那些语句旁边注上这些词语。并说说理由,前后桌之间可以讨论。

2、全班交流:主要从小女孩的冷,饿,无人同情,受人欺负,家穷等几个角度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机用富有引导性的语言小结学生的回答。例如:在学生体会又冷又饿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本来应该是在家中围着温暖的火炉,吃着丰盛的晚餐幸福的度过,可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流落街头,真是太可怜了!在学生体会了小女孩无人同情,受人欺负后,教师小结,这样一个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忍冻挨饿一整天,不仅得不到别人的半点怜悯,甚至还有受别人的欺负,真是太可怜了!

3、重点句学习

(1)“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从三个“一”你体会到什么?

(2)“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这些”指哪些?她为什么没注意这些?小结:谁不爱美丽,可此时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根本无法顾及外表的美丽,她想要的只是能让她吃饱穿暖,可就是这样小小的要求都是无法实现的,小女孩真实太可怜了!

(3)“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个”指哪个?她为什么忘不了这个?大年夜本该一家人团聚一起幸福的度过,可小女孩却只能踏着冰雪流落街头,有家不能回。真是太可怜了!

4、朗读指导

a、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词句中体会到小女孩的可怜,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句话,细细品位,怎么通过朗读表现小女孩的可。

b、指导交流,主要通过重音、语速、表情的指导读出小女孩的可怜。指导方式:个别指导————同学交流————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5、如果同学中没有提出的教师相机提问: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明明那么悲惨不幸,为什么却用两个“幸福”说她是"幸福"的?

出示研读专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她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指名回答(板书: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飞走了)

你体会到她的幸福了吗?她擦燃火柴看到暖和的火炉时是幸福的。她为什么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火炉?

(出示画面)指名读第五段她感到幸福的句子。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自信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读到这里,我仿佛听到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象听到什么?指名说。

请同学们按照你喜欢的方式自学其它幻想中你最感动的一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学习结果,教师指导朗读并出示画面。

如果这一切不是幻想,它们真实的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有这种幸福的感觉吗?

同学们听了大家刚才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小女孩悲惨的遭遇。

四、总结,拓展练习

同学们,小女孩带着微笑离开这个没有幸福的世界,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对他说吧。(学生自由发言)

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篇2

教材简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作品。课文以火柴为线索,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学情分析:

课文的语言朴素自然,极其生动,文章的语句除了表面的意思外,还蕴涵着作者深切的同情、强烈的悲愤。由于小女孩儿的生活境况离现代学生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读中理解、体会非常重要。基于现实展开合理想象是学生难于把握的一个方面,教学中应致力于情境创设,挖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采用交流合作、集中反馈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以达到教与学的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展开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小女孩儿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到小女孩儿的可怜与悲惨。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质疑课题

(一)、教师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读童话故事吗?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

那你们知道你们刚才喜欢的那么多童话故事是谁写的吗?恩,是的就是安徒生,那么跟随老师来了解一下安徒生吧。

(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课件展示(安徒生,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一生写过168篇童话,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被誉为“童话之王”。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

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他写的另外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这课之前我们想先来了解一下安徒生为什么会写这样一篇童话故事的。课件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二、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一)齐读课题,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阅读短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大年夜。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幸福的人家是怎样一番情景?

跟着音乐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

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你脑中的大年夜的景象,你来说说看,不错,场面描述真的真热闹,好,你在来说说。恩,大年夜对于我们来说是幸福快乐,开心幸福的日子。大家一起嬉戏打闹,做年菜,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热闹非凡。

(二)小女孩的大年夜是如何度过的?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写了哪几部分?说说各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交流)

好,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回答最好,谁来说说看。恩,你们同意刚才他们的答案——同意。

好我们一起来一起看看吧。

课件展示(文章分层)

三、疏通内容,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找到描写小女孩悲惨境遇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读下面的句子,同桌说说,互相理解。

有没有同学找到的,好,你来说说看,还有没有同学找到的,你们找的课真快啊,好,把你找到的告诉大家,恩恩,不错,找的很准确呀,找完没有,还有一个啊,那么这个留给这位同学,你来说说吧,不错。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可真聪明呀!

课件展示刚才学生回答的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

默读5—11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每次分别都看到了什么?

这次我们自己快速阅读课文,用笔做标注,留5分钟给你们,开始吧。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你们的成果,谁先来回答,好,不错。你来说说,他找的对不对?恩,看来大家对他的回答很满意啊。不错,文中还有没有呢,既然有,那么谁还来说说呢,你们那么多人举手,好吧,你来说说。他说的对吗——对。还有吗——有。那你来说吧,他回答的对吗——对。下面我找个不举手的,你来说说看看吧,他说的对吗——对。既然对的为什么不敢举手呢,再说了,即使不对也没有关系嘛,重在开动我们的大脑,参与学习嘛。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你们刚才的回答。

课件展示同学的'回答(小女好悲惨的命运)

那么我这里有一个表格,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填好,我给你们填好一个,那下面交给你们自己咯,加油呀。你们反应真快。我们看看他的答案,怎么样,你们有意见吗——没有。你们可真棒呀,能较为准确找到问题的答案,以后我得向大家多多学习呀。在一起来温习下吧

课件展示

(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课件展示

2、课堂练习

四、作业

1、展开想象,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把你刚才想到的写下来。

2、找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3

电视剧大都有片尾曲。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给课文编课后歌特别受学生欢迎。

讲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多数孩子眼里还噙着泪花,有的还握着小拳头,他们仍沉浸在小女孩悲惨的遭遇里。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就说:“咱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编一首歌怎么样?”大家一听说编歌,来了兴致,嘴里念着,手中写着,最后我把大家的歌词做了修改,定稿为:

在那遥远的丹麦,

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三十还要光着脚丫上街卖火柴,

她又冷又饿又孤独,

为此她一连擦燃了五次火柴。

第一次看见了温暖的大火炉,

第二次看见了喷香的烤鹅朝地走过来,

第三次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

第四次看见了疼她爱她的奶奶,

为了留住奶奶,她擦燃了大把的火柴……

可怜的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

富人们却在喝好酒吃好菜……

我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这首歌的感情基调,大家觉得宜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来吟唱,以表达对小女孩缺暖少爱的同情。她五次擦燃火柴时所看到的幻景,应用既快乐又忧伤的语调来唱,先快后慢。

因为她看到的幻景对自己来说,是多么的美好,而在那时的社会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更衬托出小女孩的悲惨。“可怜的小女孩,冻死在大年夜”,应唱出小女孩的悲苦;“富人们却在喝好酒吃好菜……”,应唱出对富人缺乏同情心、不管他人死活的愤恨。

当我饱含感情唱完这首歌时,已有几个孩子在抽泣。小红擦了擦眼泪说:“老师,我用欢快的调子编一段怎么样?”

“你能行!”我说。片刻功夫,她就编好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请你到我们家里来!

在这里,你不冷,你不饿,

更不缺少爱;

我给你几件新棉衣,

给你准备好吃的饭菜;

我们唱歌,我们跳舞;

爸爸妈妈喜,爷爷奶奶爱;

让你温暖,让你幸福,

让你快乐自在;

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家都爱你,

你愿不愿意来……

下课了,同学们还在一遍又一遍深情地唱着自编的歌曲。

小红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今天,我唱着自己编的歌曲,觉得比歌星唱得还动听,希望以后多让我们编唱这样的歌曲。

这样,我长大后会成为一位大歌唱家。

这次课后编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篇4

师: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第二段描写幻景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幻景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然后集体交流。

生1:我感受到这些幻景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让人觉得好幸福。

生2:我感受到幻景很温馨,像梦境一样。

师:是呀,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许多同学读后都幸福地笑了。在这些幻景中,你对哪次幻景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感兴趣的一次说一说。

学生自由找伙伴交流。然后大班交流。

生1:我最感兴趣的是描写烤鹅的幻景。因为烤鹅正冒着热气,真让人垂涎三尺。而且它还可填饱小女孩的肚子。

生2:我喜欢出现火炉的幻景,因为这是大年夜,小女孩想到了圣诞树,圣诞树是那么美丽。

生3:我最感兴趣的是奶奶出现的这段幻景,因为奶奶是那么慈爱,她可是唯一疼爱小女孩的人啊。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已被深深感动了。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大家再读有关的语句。读出“美好”的感受,你感兴趣的幻景部分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五次幻景,师个别点拨。

师:好,谁愿意先将你最感兴趣的那次幻景读给大家听听。

生:我读烤鹅这次幻景……

:应该说你读得不错,如果几个关键词能再强调些的话,就更好了。比如“更奇妙的是”,应突出怎样的语气?

生:奇妙的、美好的、有趣的。

师:对呀,谁再来读?

生:(读)

师:好极了,你看多么诱人呀!有感情朗读就应该抓关键词在语气上加以处理。

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分别读其他几次幻景,读中师生共同评议)。

生:(五次幻景读完后,一生提问):老师,我想提个问题,小女孩的眼前怎么会出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幻景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透过幻景思考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这就是钻研,很多时候我们就应该多想想“为什么”。这位同学,你真行,对他这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读后想一想。生1: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

生2:因为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幸福,还有快乐,而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能给她温暖、幸福、欢乐,所以她会产生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幻景。

师:讲得多好。是啊,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饥饿,还有孤独,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幸福,然而,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结果怎样?作者又是怎样写的?读读描写小女孩的现实部分,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略)

生:(读小女孩现实部分,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段、段意、主要内容、学习第一段)

说说段意(幻灯一)

通过对第一段的学习,你有哪些感受?

交待目标: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文中情感;学习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幻灯二)

学习第二部分

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幻灯三)

学习第一次幻像

小女孩看到了怎样的幻像,仔细读读,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像?(幻灯)

理解重点语句

从哪看出她很冷?(抓住关键词语“冻僵”“哪怕”)(幻灯)

理解:“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幻灯)

小结:小女孩渴望温暖,然而没有人能够满足她的小小的愿望,现实世界给予她的只有彻骨的寒冷。作者运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显了小女孩的不幸。

学习二、三、四次幻像

接下来,小女孩陆续又擦燃了几次火柴,她分别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幻灯)

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练习有感情朗读。)

小女孩为什么接二连三的擦燃火柴?

作者为什么把幻像写得这样美?

学习第三部分

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一次次看到了美好的幻像,结果却一次次让她失望,最后她擦燃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她留住了奶奶吗?

默读第三部分,划出语句,想想该怎样理解?(幻灯重点句)

有感情朗读全文

让我们再来重温一遍课文,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练笔

读得真好,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怎能不使人同情?有一位叫刘倩倩的同学,在学习了本文之后也深受感动并写下了一首诗,想读读吗?

指名读

你也愿写几句吗?

交流

结束语

阅读名著,同名作家对话,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安徒生感人的作品远不只这一篇,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等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象  现实  说明

卖火柴     火炉   寒冷  渴望温暖

烤鹅   饥饿  渴望食物

美好的幻象   圣诞树  孤独  渴望快乐

奶奶   痛苦  渴望幸福

悲惨死去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

(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她真的能飞到"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

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

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感情朗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生:喜欢。

师:你最喜欢过的是什么节 怎样度过的

生:我最喜欢春节,过春节是全家人一起吃饺子放鞭炮,非常热闹。

师:是啊,春节是一个团圆热闹的节日,中国人都喜欢。

生:我喜欢过六一儿童节,过这个节日时,爸爸妈妈会送我礼物,还会陪我一起玩。

师: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那一天我们可以得到我们喜欢的礼物。

生:我喜欢中秋节,那一天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过,还能吃月饼。

师:嗯,中秋节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老师也喜欢。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在西方,你们最重视什么节日吗

生:圣诞节。

师:是啊,西方的圣诞节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里的故事。(师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中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子在大年夜里卖火柴,最后冻死的故事。

师:你概括得非常准确,凝练。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师:故事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我觉得这个小女孩非常可怜。

生:我觉得她的命运非常悲惨。

师: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 浏览课文,可以边读边划出感受深刻的句子。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寒冷饥饿没快乐没人爱",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生1: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我认为在这举家团聚的日子里,街上行人稀少,该买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谁会在今天去买小女孩的火柴

生2: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从这句话里边我认为她没人可怜

生3: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小女孩在大年这天还要去卖火柴,足可见她家境的贫困,父亲的虐待,让她有家而不敢归,实在是太可怜了

生4:他们头上只有灌进来家里和街上一样冷,这样的家,回与不回又有多大关系呢

师:孩子们,家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感觉

生: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每当我有忧愁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到我的家以及家人,他们总会给我勇气,勇敢地让我去面对生活的一切

生:家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每逢我有解不开的疙瘩时,爱我的爸爸妈妈就不厌其烦给我讲道理,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

生:我的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爸爸妈妈比较开明民主每当我做了错事,他们总是耐心地教育我,让我下不为例

师: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家中被家人浓浓的爱所包围,以致让文中的小女孩羡慕而渴望能拥有

(家是温暖而幸福的,唤起学生对家温馨的回忆,为后文作好铺垫)

师:然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归,不敢归文中有一句话强调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小女孩也忘不了谁能告诉我是哪一句

生: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师:大年夜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人,毕竟还是个孩子,也毫不例外地希望在这大年夜里能和家里的人团聚在一起,如此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这更让我们对她产生同情孩子们,大年夜这三个字,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整个家里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生:我们全家人先吃年夜饭,饭后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午夜钟声一响,我们就放鞭炮,那真是爆竹声声将岁除,让人幸福,甜蜜

师:小女孩的大年夜,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仿佛来到了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家乡,看到了形单影只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根不少,因为一整天根本没人来买她更冷更饿,原因在于街上时时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更让她不能忘记今天是大年夜多么凄惨的一幅画面呀!

生:我心情很难受,眼前总是出现着小女孩的身影她独自一人在街头卖火柴,大雪纷飞的年夜里,任凭雪花飘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还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那样地美丽如此美丽的小女孩,却不敢回到跟街上一样冰冷而无温暖的家,与家人团聚,多让人替她难过呀!

(紧扣可怜,将它与我们的大年夜相比,更突出小女孩的痛苦与孤独)

师:两个孩子说得多动情,多凄美呀!你的难过,小女孩的悲惨,作者用了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齐读可怜的小女孩!

师: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赤着脚在风雨中卖火柴,正像同学们所说,她太可怜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结局怎么样 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后两段。

师:读了这两段,你有什么疑问

生:小女孩死前为什么嘴角带着微笑

生:为什么作者说小女孩是幸福的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小女孩临死前看到了许多美好的景象。

生:她是沉浸在幸福中去逝的。

师:你知道她为什么感到幸福吗

生:她从划亮的火柴中产生了幻觉。

师:小女孩几次划亮了火柴 她都看到了什么

生:五次,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师板书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女孩擦亮火柴的动画,感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师出示动画)

师:通过观察,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小女孩划亮火柴很犹豫,从这里我知道小女孩实在是无法忍受寒冷才划亮火柴的。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看到了火炉,烤鹅,奶奶非常开心。

生:我看到当火柴熄灭时,小女孩非常失望。

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也用心去体会了小女孩的心境。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你刚才的感受来朗读5-10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

(生读书)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是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谁能读得再幸福点。

指名读。

师:有点幸福的意思了。

师:多幸福呀!这一刻,小女孩没有了寒冷,她拥有了温暖,舒服。谁再来交流。

生: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从这个句子中,我知道小女孩一定饿极了,才会看到烤鹅。

师:对呀,分析得真有道理。真是太美妙了!香喷喷的烤鹅,马上就可以吃,这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是多么幸福呀!你再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配合读一读好吗 老师读现实,你读幻想。

(师生配合朗读)

师:这样朗读效果怎么样

生:这样读,可以把现实和幻想做对比,更能体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师:说得真有道理,同桌俩试着这样去读一读,感受文中的情感。

(同桌俩朗读)

师:还有哪感动着你

生: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在向她眨眼。

师:圣诞节时,有钱人家会点起漂亮的圣诞树,树上挂满了彩灯,蜡烛和礼物。孩子们在圣诞树下尽情地跳啊,玩啊,快乐极了。小女孩在火光中也看到了圣诞树,那她的心情怎样

生:也会非常高兴,非常快乐。

师:那你能将小女孩的快乐读出来吗 来,读给同桌听听。

同桌练习读。

师:在小女孩所有的幸福中,最幸福的是什么

生:看到奶奶。

师:读出相关的句子。

生: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师:奶奶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疼爱她的人。想象一下,当她看到奶奶时,会是怎样心情

生:很喜悦。

生:非常激动。

生:会很兴奋。

师:那你就尝试着把小女孩的喜悦,激动和兴奋读出来。

生练习朗读。

师:这样的幸福,小女孩是否能得到

生齐声:得不到。

师:当温暖的火炉一闪而过之后,怎样

生:只剩下一根火柴梗。

师:当喷香的烤鹅不见了之后呢

生: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当圣诞树上美丽的彩灯熄灭了呢

生:一切都不见了。

师:小女孩的快乐转瞬即逝。她依旧在风雪中寒冷着,饥饿着。所以,当奶奶出现时,她喜悦的同时,心里还充满了……

生:担忧,或者恐惧。

师:为什么

生:怕奶奶不见了。

师:是啊,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亮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是不敢的,犹豫的;而第五次是毫不犹豫的,果断的

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小女孩非常想留住奶奶。

师:你来读一读!

学生练习朗读。

师:从一根到一把,从不敢到果断,这是小女孩的不幸。她太冷,她太饿,她太缺少关爱!幻想是那样美丽,而现实又是那么无情。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师出示课件。

师: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说,存在吗 那他的意思就是说,小女孩死了。离开了这个世界。

师:美丽而幸福的幻想,更衬托了现实的悲惨无情。那你现在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

生:小女孩活着就只有痛苦,只有死了,才能真正地解脱。

生:小女孩只有离开了世界,才能不痛苦。

师:是啊,小女孩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她看来死比活着更幸福。作者以喜写悲,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残酷无情,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为她鸣不平。

三,总结升华

师: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生:很难过,很同情她。

师:让我们为她写一首小诗好吗 (出示课件)

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里

无家可归

她擦燃了所有的火柴

在明亮的火焰里

她看到了

火柴燃尽了

可怜的小女孩

她死了

死在了

死在了

死在了

如果

让我遇到了她

我定会

生动笔写。

师: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诗。

生:她看到了暖和的火炉,香甜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火柴燃尽了,可怜的小女孩死了,死在了圣诞夜的街头,死在了美好的幻境里,死在了富人的嘲弄里。如果让我遇到了她,我定会把她带回家,给她香甜的食物,给她美丽的衣服,让她过上幸福的日子。

师:你的诗写得很好,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四,拓展延伸

师:没有写好的同学,课后用心去写一些。孩子们,你们知道今天学的课文是谁写的吗

生:安徒生。

师:课后同学们不妨去读一读安徒生的作品,相信你学过了这篇文章,会对他的作品有更多更深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寒冷,饥饿,没有快乐,没有爱

六,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本课是一篇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这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设置情境,促进生本对话。

崔峦同志说过:"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方式,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整个课堂的品读总是伴着淡淡忧伤的旋律,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朗读和理解更能深入文本。另外,我学生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进入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注重朗读,促进理解

在这堂课中,我非常注重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朗读密切的结合起来,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层层加深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理解与同情,将朗读与感悟并行推进。

(三),在对比中用心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几次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哪里知道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因为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一次次的对比,将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推向高潮,让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感受得更加深切,除此以外,还能渗透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一意图。

(四)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最后以诗总结课文,我觉得这种形式很新颖,既检查了这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各方面能力,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可以说结尾练笔,完全是水到渠成,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教学目标完成得还算顺利,但由于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较多,所以后面的教学时间显得过于紧凑,"卖火柴的小女孩子诗歌"的创作,时间不够充裕,大多数学生没写完,没能把这节课最后的亮点完美的展示出来,这是节堂课非常遗憾的一点。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实践出一条教学名著的道路,让自己的讲授课文的路子更宽了,这要感谢同年级的各位老师。同时,存在的不足,我将通过今后的教学逐步完善,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有趣。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篇7

执教: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 张小雁   记录整理: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 陈妙恩

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品读了文章的第一段。下面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注意全部听完后,再动笔写。擦燃、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生:(动笔默写)

师: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默写,请你校对。听写的词语全对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个别学生有错)

师:写错的同学请说说都错哪儿了?

生:我将“烤”写错了,多写了一横。

生:“诞”,右边写成了“廷”。

师:好,看仔细了,也记住了,马上订正。

生:(快速订正)

师:同学们,请你用上这五个词语,连起来说一段话好吗?来,先轻声自由说说。

生:(自由说)

[既是富有新意和实效的词语默写检查,也是课文内容的巧妙梳理。把五个词语连说,更是别出心裁的设计。]

师:好,谁先来说?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幻景,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燃火柴,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

师:说的好,不仅能用上这五个词语,而且概括得很好。这就是课文第二段的内容。今天这堂课我们要着重讨论、学习这些幻景,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段中有关描写幻境的语句,先体会一下这些幻景给你的感受怎样,用一个词来说说。

[由课文内容的概括,直接转入对发现目标的揭示,不停留于情节,而启发思考对幻景怎样描写的探究]

生:(读课文)

师:能说了吗?

生:这些幻景是幸福的。

生:我觉得这些幻景给人以美妙的感觉。

生:不,应该是美好的感觉。

生:我感受到幻景显得很温馨。

生:好象梦幻一样的。

师:你看用词多么丰富啊。大家感觉到实在太“美好”了。(板书:美好)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来感受这些美好的幻景吧。请看(录像;幻景中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出现时的片断)高兴时你可以笑,也可以叫。

生:(看录像,高兴、激动)

师:多美的幻景啊!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幸福地笑了,在这些幻景中你对哪次幻景感兴趣?

生:我感兴趣的是烤鹅出现的幻景。

师:为什么?

生:因为烤鹅正冒着香气,可以填饱小女孩的肚子。

师:说得好。

生:我喜欢出现火炉这次幻景,因为火炉很温暖。而当时小女孩感到很冷。

生:我还喜欢圣诞树出现的幻景,因为这是大年夜,小女孩想到了圣诞树,而且圣诞树很美。

生:这些幻景我都感兴趣,但最让我喜欢的……

师:印象最深的?

生: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奶奶出现的这段幻景,因为奶奶是那么的慈爱,她是惟一疼爱小女孩的人。

师:就像你们说的,看了录像中这些幻景,我们已被深深打动。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再读有关语句,读出“美好”的感受,你感兴趣的幻景可以多读几遍。

生:(有感情地读四词幻景,师个别点拨)

[所体会的幻景越美好,与出现破灭的结果一旦相联系,则更凄然,为后面的比较作基础。]

师:好,谁愿意先读,就读你感兴趣的那次幻景。

生:我读烤鹅这次幻景。

师:好,想想该怎样读?

生:“火柴燃起来了……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师:应该说你读得不错,如果几个关键词能再强调些的话,就更好了。比如“更妙的是”,应该突出怎样的语气?

生:(分别说)奇妙的,美妙的,有趣的。

师:对呀,是奇妙的,同样像“跳”、“蹒跚”、“一直”都应该强调。好,谁再来读,就从“更妙的是”开始。

生:“更妙的是……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师:好极了,你看多么诱人呀。有感情朗读就应该抓住关键的字词作出语气上的处理。

生:我读“火炉”这次幻景,“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多么舒服啊!”

师:真好,尤其是“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你读得真舒服啊!来,我们齐读这句。

生:(齐读)“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你看,在小女孩的眼里,这只火炉就是这样温暖。

生:我读奶奶这次幻景。“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很好,突出“那么温和,那么慈爱”。接着读。

生:“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师:你读得真幸福啊。来,想读“美丽的圣诞树”这次幻景的同学请起立。(几乎全班同学都起立)我们齐读,想想该怎么读,准备——开始。

生:“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师:很好,接着读。

生:“翠绿的树枝上长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在向她眨眼。”

师:“在向她眨眼”是美丽的,突出“眨眼”,再读一遍。

生:“在向她眨眼。”

[紧扣美好的幻景的具体描述的句子,加深学生的感受。朗读训练到位,教师从旁边点拨,突出“美好”。]

生:老师我想提个问题。

师:你说。

生:小女孩的眼前怎么会出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幻景?

师:你的意思是说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景?

[学生有了读中所产生的真切感受,才会这样生疑,去探究幻景产生的原因。]

生:是的。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透过幻景思考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这就是钻研,很多时候我们就应该多想“为什么”。这位同学,你真行,对他这个问题,大家能回答吗?读书,想一想。

[提出问题,又趁势回复课文,再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发现交流。]

生:因为当时小女孩又冷又饿。(师板书:寒冷、饥饿)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

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师板书:痛苦)

生:因为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幸福,还有快乐。(师板书:温暖、幸福、欢乐)而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能给她温暖、幸福、欢乐,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景。

师:讲得多好。是啊,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饥饿、痛苦还有孤苦。(板书:孤苦)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和幸福,(指板书)所以当她擦燃火柴以后,幻想中,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然而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呀,火柴一灭,小女孩所渴望的得到了没有?结果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的?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原因的比较,很大成分上是学生自读后产生的认识。由不同的需求渴望,才分别产生不同的幻景,现实中的小女孩多么寒冷、饥饿、痛苦、缺少疼爱。]

生:(读课文找句子)

师:来交流一下。

生:当火柴灭了以后,这些幻景都不见了。

师:文中哪几句话写这样的 结果呢?

生:“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很好,还有吗?

生:还有“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过一道长长的红线”。

师:(实物投影这三句话)来,我们读读这三句话,“她坐在那儿……”

生:(自读后再齐读)

师:这三句话都是写火柴灭了以后留给小女孩的结果,再读读,想一想这三句话你读懂了哪几句?

[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教学处理,突出体现教学是为学生学习服务。自己能读懂哪句交流,教师尽可以引路指点。]

生:(轻声读,思考)

师:好,谁先说?

生:我读懂了第二句,它是讲火柴灭了以后,烤鹅没有了,留给小女孩的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不错,请注意“墙”。

生:我觉得这句话是讲火柴灭了以后,烤鹅不见了,留给小女孩的只有饥饿。

师:真好,你想得更深刻了。

[以此评价,激发学生深入发现,广泛交流。]

生:我读懂了第一句。它告诉我们当火柴灭了以后,留给小女孩的只有一根火柴梗。

生:也就是说,火柴灭了以后,火炉不见了,那么也就是温暖没了,留给小女孩的就只有寒冷。

师:讲得多好呀,那么第三句呢,想想为什么要写星星?

[指引思路,相信学生必能有所发现,广泛交流。]

生:这颗星星其实就是小女孩的灵魂。

生:说明小女孩快死了。

师:具体说说。

生:因为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师:联系下文,讲得好。

生:这颗星星还让她想起了奶奶。

师:小女孩想起了奶奶是因为——

生:奶奶是惟一疼她的人。

师:当小女孩再次擦燃火柴,这位惟一疼她的奶奶竟然出现在亮光里,于是小女孩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体会一下当时的心情,想想该怎么读第十节,先自己练练。

生:(自由朗读)

师:好,谁第一个读。

生:“奶奶,小女孩叫起来。”

师:注意是“叫”!这是撕心裂肺的叫呀。再来一次好吗?

生:“奶奶,小女孩叫起来。”

师:感人多了,接着读。

生:“啊!……就会不见的。”

师:不错,再请一位。

生:“奶奶……就会不见的。”

师:两位同学都念得好动情。朗读这段话我们还有注意“啊”、“吧”这两个语气词。想一想语气处理。

生:是激动的。

生:渴望的。

生:乞求的。

师:是的,几乎是哀求的,同时还要强调两个“就会不见的”。让老师也试试好吗?“啊!请把我带走吧!……就会不见的。”(哀求、迫切)你们再读读。

生:(有感情地自由读。)

师:好极了,我甚至已经看到了几双含泪的眼睛。(示意坐下)为了留住奶奶,小女孩又一次擦燃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相比,特别是与第一次擦火柴有明显的不同。(实物投影两次擦火柴:①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②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读读这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充分运用句间比较,深入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生读句,思考)

师:来交流一下。

生:第一次擦火柴,小女孩是不敢的,后来她又敢了。

师:她怎么敢了呢?

生:因为她实在太冷了,她想温暖一下。

师:很好,接着说。

生:最后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是没有思考过的,毫不犹豫的。

师:讲得好。

生:第一次擦火柴小女孩是犹豫的,第五次擦火柴,小女孩是很干脆的。

师:好极了,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生:我从这几个词中体会到的,“一根”、“终于”、“赶紧”、“一整把”。

师:还有吗?

生:还有,“敢”字也充分反映了她开始时的犹豫、害怕、紧张的心情。

师:对了,“敢”吗?意思就是不敢。那么小女孩一开始时为什么要犹豫,而最后又为什么如此果断呢?

[相互比较中,学生发现源越来越丰富,感受也越来越强烈。紧紧扣字扣词地领悟语言材料蕴含的意思,文章被嚼得越来越有滋味。]

生:小女孩犹豫,因为她怕父亲要打她。

生:因为小女孩是卖火柴来挣钱养家的,擦了火柴就不能卖钱了,那么家里人又要挨饿了。

生:小女孩不敢,因为她的火柴是要卖钱的,但后来她实在太冷了,所以她擦了一根来暖和暖和身子。

师:最后竟敢擦着一整把火柴,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她要留住奶奶。

生:因为小女孩想反正都快死了,她只想留住奶奶,她什么都不顾了,所以擦着一整把火柴。

师:你们讲得多好!抓住了重点句、重点词,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同样抓住这几个重点词,我们也要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语气,谁来读?

生:“她敢从……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师:不错,“吗”读得再轻些。“终于”再强调些,再请一位试试。

生:“她敢从……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师:很好,读第二句。

生:“她赶紧……要把奶奶留住。”

师:就学着她的,强调这几个重点词,我们齐读。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太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出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高大,这样美好。看这段话。(实物投影“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有同学在读幻景的时候已经念到了,现在我们再来读这段话,特别注意“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这一处,边读边想,也可以互相讨论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推进发现,求得在原有基础上,有更深切的感受。]

(生读读,想想,议议。)

师:好,来说说,你能理解多少就说多少。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女孩死了。

生:这句话说明了女孩跟着她奶奶到天堂去了。因为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是天堂。

生:小女孩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

生:我想小女孩是很可怜的,因为她是被活活饿死、冻死的。

[通过幻景与现实的比较,进一步发现小女孩的命运之悲惨。]

师:是的,就像你们所说的,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是可怜的。(板书:可怜)“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得到的,而对小女孩来讲,在当时冷酷的(板书:冷酷)现实生活中她却什么也得不到,她带着她的寒冷、饥饿、痛苦飞走了,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就是她的可怜之处。体会到了这些,想想我们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这句话呢?谁先来试读?

生:“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师:好,特别是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几处的处理,大家听清了没有,他是越读越——

生:轻。

师:对了,我记得一开始大家在读幻景的时候,有同学读得很幸福,很激动,越读越高。现在他越读越轻,两种处理效果,哪一种更能准确地表达情感呢?来,自己再读读。

[朗读处理的比较,信手拈来,运用娴熟,效果很好,体会更加至诚至深。]

生:(有感情自由读。)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

生:“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越读越轻)

师:好极了,越读我们心里越难受,心情越沉重,对小女孩可怜的遭遇越同情。让我们齐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小女孩就这样飞走了。如果说小女孩擦火柴出现幻景反映了小女孩的可怜,那么小女孩死后的情景则是更可怜的。这待我们下堂课再来共同讨论学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篇8

----抓住重点 读议结合落实目标

《卖 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能够让这些在幸福中生长的孩子们领悟到作者这种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我实施了这样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抓住重点,读议结合,落实目标。我先是让学生精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这一段中的写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变化,读出感情来,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行相互交流。如此实施,效果甚好。孩子们在读中议,议中读,懂得抓住“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重点句子来讨论,先是提出了:“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炉边度过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残酷地写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孩子们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是因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说这火光是奇异的;还了解了作者这样对比写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让学生以此方法学习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这样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起来简单,学生学起来轻松。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 篇9

课前寄语:“去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交融;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去享受读书的滋味。”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一篇最感人的童话故事。还记得它的主要内容吗,谁来说说?

张越:在一个寒冷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赤着脚走在雪地里叫卖火柴,又冷又饿的她先后擦然了五次火柴,在火光中,她看见了美丽的幻象,最后冻死街头。

师小结:你讲的很有条理。这篇童话我们将它分成了三个部分——(与生一起说)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街头。这节课主要学习第一个部分:卖火柴。先请同学们坐端正,静静地让老师带你们走进那个风雪弥漫的大年夜,去看看,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

(师配乐深情读第一个部分。《天鹅曲》)

师:故事听到这,你觉得用哪个词形容小女孩,最合适?

余新光、黄艳婷、柯亦枫:可怜  (板书:可怜)悲惨  凄凉

师:你们将故事听到心里去了,所以感受很真切。刚才有几位同学都用到了“可怜”这个词,第三自然段也有一个句子写到了可怜,是哪个句子?

生:“可怜的小女孩”。(师将“可怜的小女孩”板书补充完整,生反复读这句话)这是你们的感受,也是安徒生的感受。说明你们已与作者的心灵有了交融。

师:下面咱们就把目光聚焦在这个词上,(板书划着重号:可怜)一起走进小女孩的世界吧!

师:小女孩到底有多可怜?请你在1——4自然段中选出你认为最能表现小女孩可怜的语句,进行批注,待会交流,好吗?。

(生自由默读并做批注)

汇报交流

虞菲:我选择的是第二段的第一句,“小女孩只好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因为在大年夜这么冷,她还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我感觉她非常非常可怜。

师:你看,这位同学她抓住了“赤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这几个重点词句感受到了小女孩非常的寒冷,读出了她的可怜。(板书:寒冷)她赤着脚走,在什么季节赤着脚走?从哪一句知道的?

全体学生: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师:读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天气?

鲍苏阳:天气很恶劣。

师:具体一点。

鲍苏阳:我仿佛看到刺骨的寒风席卷大地,空中飘着大朵大朵的雪花,天漆黑一团。

师:能把这种恶劣的天气读出来吗?

吴龙波读“天冷极了···”

师评:真冷,你读到了零下5度了,谁能读到零下十度?

万徐瑞读得很有味道。

师评:你做到了!(面对全体)让我们一齐将这极冷的天气用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

师(激情导读):多冷啊!凛冽的寒风无情的刮着,这是一层冷,大雪铺天盖地的下着,这又是一层冷,阴冷漆黑的夜晚又降临了!这更是——(生接:雪上加霜冷上加冷!)而小女孩却是赤着脚,走在雪地里,该有多冷啊,难怪她的一双小脚冻得——(生接:红一块青一块的。)

师:看到小女孩冻成这样,你是什么感觉?

万徐瑞、王璐等:心疼、  舍不得、撕心裂肺的痛

你能读出你心中的感觉吗?(点名王璐读“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情感很到位。)

师:文中还有表示小女孩冷极了句子,(板书:寒冷)谁找到了?

吴龙波: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的向前走。师:又冷又饿用一个词叫——饥寒交迫。哆哆嗦嗦说明什么——冷得瑟瑟发抖,饿得发慌。

李智: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

师:蜷着腿是什么意思?(引导:蜷是虫字旁,像虫子一样弓曲着。)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小女孩身上的冷。那小女孩仅仅是身上冷吗?请继续谈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万徐瑞:“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着一双很大的拖鞋,而且是她妈妈的。说明她家里很贫穷,连双鞋都没有。拖鞋到底有多大呢?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读)与这一句相呼应的是哪一句?(他说,将来···当摇篮。)

韩萱:我选的是这一句“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大年夜本是一个合家团圆热热闹闹快快乐乐的日子,可小女孩却是赤着脚孤零零走在大街上,还得嘶哑着嗓子卖火柴。可见小女孩的命运有多悲惨!

汪玥:打动我的是大年夜。因为每当过年,家里都是欢声笑语,可是这个小女孩,却独自一人在街上走。她很孤独。

师:大年夜本是全家团聚、快快乐乐在一起的日子!可这个小女孩却一个人在街上走着。还得不停地叫卖“卖火柴哟卖火柴”!这是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我们读着读着觉得她

生齐说:真孤独!(板书:孤独)

学生再读这两个句子。深情地

彭羽:我找到的是这一句“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我从这体会到小女孩太可怜了,连她的爸爸都不疼她。

李慧:小女孩真可怜!在街上冻了一天,饿了一天,回家还要挨爸爸的毒打!爸爸太不近人情!小女孩心里多痛苦啊!(板书:痛苦)

师:这时候小女孩已经冷得蜷缩在别人家的墙角里了。可怜的小女孩,别卖火柴了,天已经黑了,街上只剩下你一个人,快回家去吧。谁替小女孩会回答我?

韩萱(扮小女孩):我不敢回去,因为我没有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我的!

师:肯定会挨打吗?请用朗读告诉我。(生再读,突出了一些关键词,读得极有感情)

师:小女该快冻死了也不敢回家!她痛苦地知道家里等着她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爸爸的毒打!(学生深情朗读这段话。)

师:小女孩身上冷,心里更冷。可怜的小女孩啊,爸爸再凶,家总是家呀,别卖火柴了,快回去吧!

王宇(扮演小女孩):不能回家!我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我们头顶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李慧:我从“只有、最大、破布”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她家非常穷。裂缝只是象征性的堵住了,无情的风仍然可以吹进来。家里与街上同样冷!

师:家里有多冷?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胡志辉:很冷,“风还是可以灌进来的”,风很大。

余伟贤:“灌”说明风很强烈,家里很冷。

师:平常我们说到风都用哪些动词?(刮  吹   拂  )生再一次读句子。(语感较好)

师:嗯,浑身都觉得冷。

师:小女孩多冷哪,宁愿蜷缩在别人家的墙角里了,也不敢回家,有家不敢回,这叫

生发自内心地言语:无家可归。

师:心里凉啊,凄凉!继续交流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胡锦读:“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她没注意到自己的美丽,她注意的是烤鹅的香味,她一定非常饿,想吃又吃不到,非常可怜。

师:对一个在大年夜走了一天,饿了整整一天了的小女孩来说,闻到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她一定会有怎样的动作,一定有怎样的渴望?

虞志韩:她一定会贪婪地闻着,渴望能吃上一口这么香的烤鹅。

徐文俊:小女孩会被香味牢牢吸引住,她会追寻着香气趴在人家的窗户上看着别人吃,自己歪着头想像自己也在吃喷香的烤鹅。

师:多可怜啊!你跟我想的一样,她一定会趴在窗玻璃上两眼发光的看着桌子上的烤鹅,使劲的闻着那诱人的香味,要是能吃上一口烤鹅,就一口,哪怕一小口,该有多好啊!她真的是——

生(接):饿极了!(板书:饥饿)生深情的读第三自然段。

师:有一句你们没找到,我找到了,“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师:大家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能读懂这句话背后透露的信息吗?用变换句式的方式理解也行。

彭羽:我从这一句知道那些富人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却不在意穷人的死活。

张越:这句的意思是,这一整天,没有人买她一根火柴,没有人给她一个硬币。

师接口说:意味着谁也没给她一点点帮助,谁也不在乎她的叫卖声。

张帅平:如果有人买了她一根火柴,给过她一点钱,回去还有一个交代,回家也不至于挨爸爸的打。可是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她实在可怜!可见那时的人情冷漠到了极点!

师:是啊,人情为什么这么冷漠呀!

师:出示小黑板,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

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这一整天,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硬币。

师:请大家比较着读一读,看你体会到有什么不同?

韩安琪:第一句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说的,说明小女孩是很卖力的卖火柴,但那些人情冷漠的富人们却没一个人给她一点点帮助,没人在乎她的叫卖声。

陈秀中:第二句是站在小女孩角度说的,如果用第二句,好像小女孩卖火柴时偷懒了,没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卖,所以才没卖出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硬币。

师小结:你们看,比较后我们知道,看是相似的句子,我们却品出了不同的滋味!你们真了不起!

师: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小女孩曾经很努力的卖过火柴,但作者并没有写小女孩是怎样卖火柴的,那她是怎样卖火柴的,都遇见了谁。会有哪些遭遇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小女孩卖火柴的悲惨情景。拿起笔,写下你的想象。   也许她来到了一位抱着孩子的贵妇人面前···也许她边喊边追赶着一辆马车,苦苦哀求坐在马车上的富翁买她的火柴···也许无助的她又走到一家杂货店的门口···还有可能去大商场···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幕呢?请大家选取你脑海中出现的一副画面写下来,一会我们再交流。

(生描写画面,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咱们先写到这,没写完的你可以中午补起来交给我,我会一一拜读的。跟在小女孩身后,你都看到了什么?先与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师选了四个写不同场景的学生。并讲解合作读的要求:先由全体男生读“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手里还拿着一把。”接着四个被选中的学生依次读自己写的片段。最后全体女生读“这一整天,谁也没有···一个硬币。”)

(音乐起)男女生合作读。

全体男生(读):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葛有华(读):小女孩来到杂货店,看见店主老板叼着一只大烟斗,二郎腿翘得老高。心里很恐惧,但饥饿和寒冷驱使她走过去。她小声地哀求道:“好心的老爷,请买我一根火柴吧,我很冷,很饿!火柴对您有帮助的。”老板听了发出可怖的怪笑,小女孩不禁打了个寒颤,双脚不由得往后挪了挪。老板“笑”完,冷不丁飞起一脚踢向小女孩,瘦小的小女孩被踢得像纸片一样飞了起来···

项婧(读):小女孩来到大商场门口,这时一位穿西装的先生挽着她的太太从商场出来。小女孩赶紧过去拉住那位先生的衣角跪下来,她还来不及开口,就被那位太太嫌恶的推倒在地,小女孩痛得爬不起来,那位狠心的先生还过来补上几脚,而后扬长而去。小女孩哭了,她的全身被她踢的青一块紫一块。

陈秀中(读):小女孩一边嘶哑着嗓子叫卖火柴,一边寻找买主。这时,一辆豪华马车快速驶过来。她眼睛一亮,便朝马车飞快地追过去。马车终于停了,一位高贵的老爷探出头来,不屑的瞥了一眼小女孩,小女孩哭求道:“先生,行行好吧,求您买我的火柴吧!一根儿,一根儿都行!要不爸爸会打死我的!”那位老爷听得不耐烦,他瞪着眼睛凶巴巴的吼道:“哪来的小乞丐,竟敢拦我的马车,滚!”说着扬起鞭子狠狠地抽向小女孩小小的身体···

孙清(读):她来到一个高贵的女人身边,跪了下来,双手颤抖着,捧出一把火柴,哀求道:“尊贵的小姐,买我一根火柴吧!我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你就可怜可怜我吧!”她眼里噙着泪哽咽着。这哽咽声连铁石心肠的人都会被感化,可那个衣着华丽的女人却一脚将她踢开,而后扬长而去。

全体女生(接读):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师:是啊,多么冷漠的人情啊!刚才我们用心地体会了小女孩的可怜,你们知道吗?从上课开始到现在,文中有一个字在我心头挥之不去。知道是哪个字吗?(生:冷)

师:1到4段有5个含冷字的句子,我们一起找找。看,作者将含冷字的句子散落在课文的各个角落,使整篇课文都透着一个冷字,字里行间冒着汩汩寒气!街上冷,家里也冷,身冷,心更冷。自然环境冷社会环境也冷,小女孩冷得无处可逃!

那么你们觉得这个,又冷又饿且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她最渴望什么?

马吴芊、柯悦:她最渴望温暖、食物、欢乐、幸福。

师:于是同情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安徒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想象,随着火柴的擦燃,让小女孩出现了幻象。请浏览课文的5——10自然段,看看是哪些幻象?(板书  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师:你可知道小女孩的幻象中为什么会出现温暖的火炉?

生自由说:那是因为她实在太冷了!

师:你可知道小女孩的幻象中为什么会出现喷香的烤鹅?

生:那是因为她太饿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美丽的圣诞树?

生:那是因为她渴望得到快乐。

师:你可知道小女孩的幻象中为什么会出现慈祥的奶奶?

生不约而同地说:那是因为她渴望有人疼爱。

师(指板书):你们看,小女孩追求的渴望的幸福无非就是吃饱穿暖,有亲人的疼爱!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可这样的幸福她能得到吗?(生:不能)随着火柴的熄灭,火炉不见了,(擦去板书中的“火炉”)烤鹅不见了(擦去板书中的“烤鹅”),圣诞树也不见了(擦去板书中的“圣诞树”),一切都消失了(擦去板书中的 “奶奶”)。连同火柴一起熄灭的还有——(生接着说)小女孩的生命(擦去板书中的“的小女孩”)!其实自始至终我们都知道,等待她的结局只有一个。什么?死!(板书:一个大大的红色的“死!”)

师:旧年已过去,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再也感受不到光明和温暖了,童话大师安徒生就是用这样凄美的语言告诉我们小女孩的悲惨结局。

请一起读课文11——13段。(配乐《思乡曲》

(音乐响起)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读这两个段。

师生入情入境地朗诵课文。

师:卖火柴的小女孩去了,随着她的奶奶去了。我们知道,其实,人们只要付出一点点的关心,一点点帮助,小女孩也许就不会悲惨地死去。今天的作业就是写一篇读后感:如果你遇到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

在哀婉曲折的乐曲声中下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