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优秀8篇】,欢迎阅读。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闭上眼睛,停止一切活动,使教室里保持绝对安静)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声音,你有何感想?(恐惧、害怕、失落……)是的,有的人平时粗心大意忽略了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起,让我们回到有声的世界。现在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拼,请同学们拿出笔,依次记录下你听到的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
恩,很棒!大家都有敏锐的听力。而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听课文朗读,认真听,说说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讲了声音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告诉我们要善于用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关注声音世界。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声音。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三、美点追踪:
这篇课文富有诗情画意,很美!但是,你知道美在哪儿吗?
1、现在请同学大声地自由读课文,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2、合作探究:课文美,美在哪里?
3、讨论、交流,明确:
a、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画出来,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只要学生喜欢某一句话并有自己的理由即可,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1)课文的语言美体现在:
①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来自网!
,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②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③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④第二人称的运用,如话家常,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2)内容别致: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有,但由于粗心大意,感觉迟钝,我们忽略了许多美妙的声音。作者用充满诗请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让我们伴随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的声音陪伴下,让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标题设置悬念,诱人猜想,对读者寄予无限的期翼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4)1—3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富有诗意却细微得难以察觉。
4—7风吹声;动物声;水声――习以为常,不被留意。
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之列了。强调用“心”听,于无声之处听惊雷。
(5)结尾没有作一般的总结或引申,而是建议做几个声音游戏,在游戏中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归纳总结: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方面:语言、意蕴、结构。
四、质疑问难:
对课文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拓展延伸:
生活感悟: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被忽视的声音,请各位同学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把你喜欢或不喜欢的声音告诉大家,并简单谈谈原因和感受。
六、归结全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听,去看,去想,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滋有味。
七、作业布置:
模仿课文1—3自然段的写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你心中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仿写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难点: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声音。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将走进《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二、检查预习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四、自读课文,指导朗读
刚才同学们已经听录音朗读过课文了,你们再读一读,看看怎样来读好这篇课文呢?用怎样的节奏、语气来读,要读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来呢?
明确:1.舒缓的节奏、亲切的语气。2.优美意境3.作者的童心和童趣4.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5、对生命的歌颂。
五、精段选读,品味语言
(一)、引导学生对词、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1)抓住声音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拟声词
(2)巧妙利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生动形象;
(3)各种感官巧妙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
(4)发挥想像,创设美好的意境……
问题:文章大量运用排比的修辞,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课文的1、2、3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形象地铺陈出那些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的声音;5、6、7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这三个段落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问题:文章大量运用提问、设问、反问修辞,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运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不断激活读者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揣摩原文,引导出基本的描写声音的思路
(大屏幕显示:如何才能把声音写得生动?)
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以形写声
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
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
(二)、文本质疑,合作探究
问题: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不明白?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预设问题1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2、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
妙的声音的。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
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六、仿写练习
1、欣赏图片,出示范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
2、请学生朗读的范文,并让学生对这段文字按照先前的“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要点,逐一进行点评。然后教师可对学生所点评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3、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也一定能写得比老师更好。现在就请大家也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写一段话,把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描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4、学生充足的时间仿写课文(大屏幕显示“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4个要点,并播放《林中鸟鸣声效之森林狂想曲》,为学生写作提供一个充满大自然气息的氛围)
5、请个别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请其他同学对他所写的文字根据前面的“4个要点”进行点评,教师作一定的补充和引导。
6、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也都和作者一样,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而且能把这些声音很生动地描写出来。
七、归结全文
1、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
2、教师寄语:“你开始倾听,用心倾听,微笑着倾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将回馈与你最美妙的声音!
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领悟文章丰富的理趣;
2、引导学生用耳朵“观察”世界,用笔描绘声音,培养学生敏于感知、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领悟文章理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笔描绘所听到的声音
过程设计:
听声→品文→悟理→绘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声激趣
声音游戏:(ppt)播放事先录制好的一些声音,请学生迅速说出听到了什么。在良好的竞赛氛围中引出课题。请学生用特别的方式(眼睛看着同桌,用坚定的、喜悦的、充满激励的语气)读课题(ppt)。
二、品味语言
师:是的,你一定会听见的!那么,在生活中,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目的:进一步激趣)那会是一些什么样的声音呢?请把书翻到116面读1—3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后另请生评价。
师指导读法:不要为读书而读书,这样读不出效果。读书要有情有味。这篇文章用第几人称写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全文采用第二人称方式叙述,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仿佛作者在与我们面对面地交谈,如话家常。)我们可以假设这样的一个情境:几个好朋友周末郊游,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一路上,她们笑靥如花,脚步如风,谈笑风生,开始了一场关于声音的谈话。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三人一组在假设的情境下再读1—3自然段。点一组学生(三个女生)到讲台上表演读(ppt展示相关图片)。再请学生谈感受。全班用此“情境法”(或曰“游戏法”)练读5—7自然段。
请三个男生上讲台表演读课文的5—7自然段(ppt展示相关图片)。
师:三个女孩为我们描绘的声音与三个男孩为我们描绘的声音分别有什么特征?
明确:(ppt)三个女孩描绘的一组声音(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三个男孩描绘的一组声音(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在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而不被留意。
师:你最喜欢哪一段描写声音的文字?为什么?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角度等方面展开思考。
明确:(ppt)巧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妙设情境(蚂蚁准备做体操、雪花飘落在孤灯的面颊上)、充满想象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化表面的“无声”为实际的“有声”,让我们领会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佳境界;同时也将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声音写得别有情味。
三、感悟理趣
(ppt)问题探究:文章开头为何先从“无声”世界写起,然后才过渡到“有声”世界?
明确:写“声音”从无声写起,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写法上),同时启发我们世界上一切声响无不在可听之列,用心听就一定听得见(要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哲理上)。
师:本文是一篇随感式小品文,作者在文中谈了她的很多感悟。老师给大家读9—12自然段(配乐)(ppt),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用笔标记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朗读或默读均可)9—12自然段,在富含哲理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点滴感悟。学生交流感悟。
也请要质疑问理的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相机引发学生思考,如:声音究竟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是否世界上的一切声音我们都该无选择地听呢?(要懂得“过滤”)究竟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什么叫“会听”什么叫“不会听”?什么叫“用心听”?(即从听中学会思考,在听中感悟人生)如果不用心听会怎样?会听的人应该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心)
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这句话的理解(ppt)。
(1)从亲人的唠叨声中,我听到了……
(2)从老师的批评声中,我听到了……(忠言逆耳利于行)
(3)从绵绵的春雨声中,我听到了……
(4)从树叶飘落的声音中,我听到了……
(ppt)小结:正面:会听(用心听),在“听”的过程中成长,充实生活,获得很多乐趣;
反面:不会听(不用心听),“没有感觉”、内心世界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四、描绘声音
1、听,唐诗里的天籁之音
(ppt)请欣赏下面一组唐诗,迅速找出诗句中的声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引思:你能不能也说出描绘声音的古诗句?
2、写,这美妙的清音
(ppt)展示杜鹃怒放图、蜻蜓点水图、秋雨淅沥图、飞瀑直下图、花苞绽放图、春笋破土图、野花跳舞图。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描绘其中的声音。
师示范:
你听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等待。当春风不断加温,杜鹃的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一个个粉红色的咕噜噜地泡泡全冒了出来。
(ppt)写法提示:观察(用心感受)→想像(设置情境)→表达(运用修辞)
3、(ppt)播放《森林狂想曲》,请学生根据音乐编故事。
五、诗意作结(ppt)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
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爱,
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
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①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③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①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春江花月夜》
②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③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 · 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听课文朗读:思考;文章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三、跳读课文,品味语言。
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
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
文章的想象丰富、细微,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
文章的结构特别美,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
3、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品评课文的美点。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1)赏析课文
的语言美。
提问: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学生明确:美在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运用;
美在多种多样的问句;
美在人称的选用;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1、我喜欢这句:“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我认识到声音是传播知识的一种方式,它使我们的知识日益增多,使我们健康成长!
2、生:我喜欢这句:“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读到这个句子感到全身舒畅,原来笑是这样美好。最后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这样的感受――只要我们乐观地对待生活,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
3、师:前面两名同学重点从内容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还可以从语言、写法等方面进行欣赏。朗读时传达出文章的感情。
5、生:我喜欢这句:“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这个句子很有诗意,渲染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对雪花采用拟人的写法,读了觉得非常亲切。
6、生:我喜欢这句:“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写法,句式整齐,说明不同是声音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师:同学们找得很好,并能结合句子从多方面谈出自己的感受。刚才小组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同学喜欢前三个自然段。这三段组成排比,描绘了生活中大家没有注意的声音;语言活泼风趣,意境优美。我们也仿照其中一段,写几句话。要写生活中的发现,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
(学生思考,开始写,老师作个别指导。)
师:下面我们来比一下哪些同学心细如发,文笔优美。
生:你听过春天柳树洗头的声音吗?柳树有一头枯黄的长发。春风吹过,沙沙声响起来,柳树开始洗头了,洗呀吓呀,洗去了枯黄的污垢,戴上了嫩绿的新帽。
生:你听过鸟儿唱歌的声音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几只小鸟停留在枝头,观赏着叶绿花红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唱起欢快、悦耳的歌。
生:你听过蜻蜓做操的声音吗?蜻蜓有一件银纱似的外套。有一天,它们在空中摆好队形要做健美操,“嗡”,一只蜜蜂飞入它们中间。“不好,敌人来了!”刹那间,它们全逃散了。
生:你听过小蚂蚁搬运食物的声音吗?那天早上,蚂蚁们聚集在一起,紧紧咬住大青虫的肉皮,一起用力。大青虫一翻身,它们立刻向周围散开了。
生:你听过蟋蟀弹琴的声音吗?夏日的夜晚,几只蟋蟀在园子里的草丛中拉起了小提琴,乐曲婉转悠扬,连小草也舞动身躯为乐曲伴舞了。
生:你听过树叶下落的声音吗?一个深秋的早上,一片树叶从枝头轻轻飘落,飘呀飘,落在路边池塘的水面上,微微一阵凉意,小树叶满足而缓慢地流走了。
生:你听过你听过蜜蜂采花粉的声音吗?在一个花园里,一只小蜜蜂轻轻地落在一朵花上,忙忙碌碌地采花粉,然后满足地飞走了。
生:你听过知了唱歌的声音吗?一天中午,池塘边的杨树上知了在唱着夏天,突然一颗小石头打在附近的树枝上。“不好,打扰别人休息了!”它赶紧飞走了。
师:同学们写得真好。不难看出,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只要细心观察生活,认真动脑思考,就会有优美的文字从我们笔下飞出。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 ”“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谈心。
三维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领悟文章丰富的理趣;
2、引导学生用耳朵“观察”世界,用笔描绘声音,培养学生敏于感知、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领悟文章理趣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笔描绘所听到的声音
过程设计:
听声→品文→悟理→绘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声激趣
声音游戏:(ppt)播放事先录制好的一些声音,请学生迅速说出听到了什么。在良好的竞赛氛围中引出课题。请学生用特别的方式(眼睛看着同桌,用坚定的、喜悦的、充满激励的语气)读课题(ppt)。
二、品味语言
师:是的,你一定会听见的!那么,在生活中,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目的:进一步激趣)那会是一些什么样的声音呢?请把书翻到116面读1—3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后另请生评价。
师指导读法:不要为读书而读书,这样读不出效果。读书要有情有味。这篇文章用第几人称写的,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全文采用第二人称方式叙述,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仿佛作者在与我们面对面地交谈,如话家常。)我们可以假设这样的一个情境:几个好朋友周末郊游,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一路上,她们笑靥如花,脚步如风,谈笑风生,开始了一场关于声音的谈话。师示范读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三人一组在假设的情境下再读1—3自然段。点一组学生(三个女生)到讲台上表演读(ppt展示相关图片)。再请学生谈感受。全班用此“情境法”(或曰“游戏法”)练读5—7自然段。
请三个男生上讲台表演读课文的5—7自然段(ppt展示相关图片)。
师:三个女孩为我们描绘的声音与三个男孩为我们描绘的声音分别有什么特征?
明确:(ppt)三个女孩描绘的一组声音(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三个男孩描绘的一组声音(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在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而不被留意。
师:你最喜欢哪一段描写声音的文字?为什么?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角度等方面展开思考。
明确:(ppt)巧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妙设情境(蚂蚁准备做体操、雪花飘落在孤灯的面颊上)、充满想象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化表面的“无声”为实际的“有声”,让我们领会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佳境界;同时也将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声音写得别有情味。
三、感悟理趣
(ppt)问题探究:文章开头为何先从“无声”世界写起,然后才过渡到“有声”世界?
明确:写“声音”从无声写起,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求大自然奥秘的欲望(写法上),同时启发我们世界上一切声响无不在可听之列,用心听就一定听得见(要能于无声处听惊雷)(哲理上)。
师:本文是一篇随感式小品文,作者在文中谈了她的很多感悟。老师给大家读9—12自然段(配乐)(ppt),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用笔标记文中富含哲理的句子。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朗读或默读均可)9—12自然段,在富含哲理的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点滴感悟。学生交流感悟。
也请要质疑问理的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相机引发学生思考,如:声音究竟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是否世界上的一切声音我们都该无选择地听呢?(要懂得“过滤”)究竟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什么叫“会听”什么叫“不会听”?什么叫“用心听”?(即从听中学会思考,在听中感悟人生)如果不用心听会怎样?会听的人应该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心)
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这句话的理解(ppt)。
(1)从亲人的唠叨声中,我听到了……
(2)从老师的批评声中,我听到了……(忠言逆耳利于行)
(3)从绵绵的春雨声中,我听到了……
(4)从树叶飘落的声音中,我听到了……
(ppt)小结:正面:会听(用心听),在“听”的过程中成长,充实生活,获得很多乐趣;
反面:不会听(不用心听),“没有感觉”、内心世界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四、描绘声音
1、听,唐诗里的天籁之音
(ppt)请欣赏下面一组唐诗,迅速找出诗句中的声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引思:你能不能也说出描绘声音的古诗句?
2、写,这美妙的清音
(ppt)展示杜鹃怒放图、蜻蜓点水图、秋雨淅沥图、飞瀑直下图、花苞绽放图、春笋破土图、野花跳舞图。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图描绘其中的声音。
师示范:
你听过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等待。当春风不断加温,杜鹃的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一个个粉红色的咕噜噜地泡泡全冒了出来。
(ppt)写法提示:观察(用心感受)→想像(设置情境)→表达(运用修辞)
3、(ppt)播放《森林狂想曲》,请学生根据音乐编故事。
五、诗意作结(ppt)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
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爱,
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
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2.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通过课堂游戏,听想结合,听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德育目标
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教学难点
1.探究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美点寻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音乐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课堂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冬雪纷飞的图景。
同学们,你听过雪花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你一定听见过,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走进那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
设计(二)
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学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师教育她“用心听”,孩子满脸狐疑,稚气地问道:“老师,人是用耳朵听声音的,用心听怎么能听得见呢?”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就让我们用心倾听奇妙万千的声音。
设计(三)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觉课文?的美。?
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2.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5.各小组选代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三、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
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
文章的想象丰富、细微,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
文章的结构特别美,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
3.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品评课文的美点。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1)赏析课文的语言美。
提问: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学生明确:美在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运用;
美在多种多样的问句;
美在人称的选用;
……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谈心。
(2)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提问: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请说出其独特的意蕴。
学生明确: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但由于感觉的迟钝,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们忽略。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声音的陪伴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赏析课文的结构美。
①提问: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如把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改为“用心倾听”或“奇妙的声音世界”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原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寄予作者对读者的无限期冀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②提问:文章开头共写了六种声音,前三种声音极细微,难以听见。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去掉前三个段落行不行?
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个段落,文意就略显单薄。用“耳朵”听,无人不能,但用“心”倾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笔,倾听心音,倾听天籁,从每一种声音里,感受喜怒哀乐,领悟其内涵。
③提问:文章的结尾有何特色?
学生明确: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没有像惯常行文那样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四、设计声音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磁带,可以是一首音乐,也可以是冬日的风声、夏日的蝉鸣、春日的燕语呢喃,也可以是雄鸡的报晓声、深巷中狗的狂吠声等等,要求学生用心听,然后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
教师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
五、课堂小结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美妙、其乐无穷的声音世界,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让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欣赏,学会微笑,成为一个生机蓬勃、活力四射、内涵丰富的生命体,让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精彩。
六、布置作业
1.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提示:由乐声得到启发,展开联想和想像,写成一篇有较强抒情色彩的记叙文)
2.模仿课文前三段的写法,写一组排比段,描摹细微的声音。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课文中写了多种“声音”,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
(提示:不是随意地用“耳朵”听,而是有意识地用“心”去听,从中感受喜怒哀乐,汲取有益的知识。切忌泛泛空谈)
2.“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请写出你的成长中最动听的声音,好吗?
3.课文结尾处写了5种声音游戏,请选择其中两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4.俗话说:“眼观六方,耳听八方”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构成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请描绘一下你眼中的丰富奇妙的世界,好吗?
二、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询有关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资料,较全面地了解这个奇妙万千的声音世界。
三、开放探究
阅读《“筷子”趣谈》,谈谈本文的“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筷子”趣谈
黄丽春
偶尔想起曾经听人说过,在中国,人人具有三种博士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嗑瓜子博士。至于吹煤头纸,现在早已销声匿迹了。半个多世纪前,丰子恺老先生曾犀利地调侃国人嗑瓜子之劣迹,把光阴嬉耗在“咯嘣”声中,这不是民族性的衰退吗?难怪老先生要痛心疾首地感慨自己一见瓜子就害怕。历史写到今天,这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已被埋没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里。惟有筷子,风风雨雨了两千多年,还是经历不衰。“民以食为天”,对于国人,筷子是进食的工具,少不得。
古时筷子称“箸”,闽南话至今沿用此音。后来,据说吴人为了避忌“箸”与“住”同音,使行船搁浅,便改“箸”为“筷儿”。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汉代筷子又称为“挟提”,意思是挟住再提起,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使用功能。
当我们的祖先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时,筷子便与文明一起诞生了。据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得知,迄今筷子已有600多种。有商朝时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犀头筷等。到唐朝,筷子还曾被用来象征人的刚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赐过宰相宋璟一双金箸,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其实最为普遍的还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还有现代的塑料筷子。它们既不像金属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属筷子名贵,做工简便,易于就地取材。相传,有一种叫做“箸竹”的竹子,产生于广西平乐府一带,“其小如箸,坚结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见国人对筷子还有一定的讲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总统惯于使用刀叉,而总理却安排了筷子,这确令人纳闷。其实这正是我们总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据筷子的寓意来招待客人,寓意两国和平相处,不动干戈。难怪一位加拿大记者连忙把这双筷子收起珍藏。
筷子不但有其象征意义,还有其特殊的作用呢。人们所说的“筹算”,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用筷子来计算的一种方法。汉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也曾提到过利用“筹算”来计算体积和容积。总之,“筹”的应用使我国古代的数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筷子最大的功用是用来吃饭的。“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就像中国人惯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叉,从中体现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正如蔡元培先生答西方人问时所说:“中国人从来是崇尚文明,而不尚武力,从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
参考答案:
本文是科学小品。“趣”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本文使用了一些理趣兼得的掌故;
2.语言调皮诙谐;
3.揭示了筷子所具有的深广的文化内涵。
●备课资料
一、说明文知识短文推介(三)(四)
说明文的表述形式:诗歌式、童话式。
●诗歌式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能吟,能唱,琅琅上口,又便于记忆等优点。说明文借助诗歌向人们传播知识和信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又焕发了艺术性。
我们的土壤妈妈
高士其
我们的土壤妈妈,
是地球工厂的女工。
在大自然的建设计划中,
她担负着
几部门最重要的工作。
她保管着矿物、植物和动物,
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她改造物质,发展生命,
经营着无机和有机,
两大世界的巨大工程。
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层,
由几寸到几千米的深度,
都是她的工作区。
她的下面有水道,
水道的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壳。
她是矿物商店的店员。
在她杂色的柜台上,
陈列着各种的小石子和细沙,
都是由暴风雨带来的,
从高山的崖石上冲下来的。
她是植物的助产士。
在她温暖的怀抱里,
开放着所有的嫩芽和绿叶,
摇摆着各色的花朵和果实,
根和她紧密地拥抱。
她是动物的保姆。
在她平坦的摇床上,
蹦跳着青蛙和老鼠,
游行着蚂蚁和蚯蚓,
蜷伏着蛹和寄生虫。
她是微生物的培养者。
在她黑暗的保温箱里,
微生物迅速地繁殖着;
它们进行着化解蛋白质的工作,
它们进行着制造植物化肥的工作。
我们的土壤妈妈,
像地球的肺。
她会吸进氧气,
她会呼出二氧化碳;
有时还会呼出阿摩尼亚。
她又像地球的胃,
她会消化有机物。
地球上所有的腐物,
几千万年人和兽的尸体,
都由她慢慢地侵蚀。
她又像地球的肝。
毒质碰着她就会被分解,
臭味碰着她就会被吮吸,
病菌碰着她就会被淘汰,
使传染病停止蔓延。
我们的土壤妈妈同水
有深厚的感情!
她有多孔性和渗透性,
她像海绵一样,
能够尽量吸收水。
我们的土壤妈妈同太阳
有亲密的友谊!
她能够接受太阳的热;
当黄昏来到的时候,
又把它发散出来。
气候也会影响她的健康。
冰雪的冬天,
把她冻坏了;
快乐的春天,
把她解放了。
在城市,有数不尽的垃圾堆,
都要经过她的改造,
才能变成美好的肥料。
我们的土壤妈妈,
完成了清洁队员未了的工作。
在农村,有数不清的田亩,
滴上农民的血汗,
播下谷子、小麦和高粱。
我们的土壤妈妈,
从不辜负农民的希望。
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
把沙漠变成了绿洲,
从荒芜走向繁荣,
我们的土壤妈妈,
更进一步展开她的工作。
(选自高士其科学诗集《时间伯伯》)
读了高士其的科学诗,大家对用“诗歌式”来说明事物的写法也许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要写好科学诗:一要熟悉科学知识,二要掌握诗歌写作技巧。一定要记住,科学诗,首先是科学,这是它的内容;其次才是诗,这是它的形式。科学诗,诗的艺术性,是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这是不同于一般诗的地方。
●童话式
“童话式”说明文,通过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读者一定的知识内容,情趣盎然,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小读者的欢迎。这就要求作者能够精心构思,巧编妙排。
请看《对老鼠的审判》。
对老鼠的审判
“静,静……动物法庭受理人类控告老鼠大量盗窃国家人民资财,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传播瘟疫,危害人民一案,现在开庭审判。”审判长大象庄严地宣布。
“传被告!”
老鼠被押上审判台,它哆哆嗦嗦地转动着绿幽幽的小眼睛,神色仓皇。
“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
老山羊清了清喉咙,高声朗读起诉书:
“自从有史以来,老鼠危害生物界、危害人类,其年代之久远,范围之广阔,损失之巨大,性质之严重,实在骇人听闻。现在举其大端归纳为十大罪状。
“一、老鼠经常出没粮田、粮仓,任意吃掉、毁坏大批粮食,影响国民生计。
“二、老鼠经常潜入远洋船只,咬破船帆,咬断锚索,造成严重的航海事故,使许多人葬身大海。
“三、老鼠经常咬坏电线,破坏变电设备,蓄意制造重大事故。
“四、老鼠任意糟蹋森林,破坏植树造林。
“五、老鼠经常传播瘟疫,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六、老鼠经常咬人们的衣物、家具,造成重大损失。
“七、老鼠每晚聚众取闹,使人睡不好觉,影响治安。
“八、老鼠潜入蚕室,吃掉蚕宝宝,影响纺织业生产。
“九、老鼠到处钻洞,破坏堤坝,制造灾害。
“十、老鼠无限制繁殖,十八日生一胎,一年中要繁殖一万五千只后代,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根据动物法典刑法,一百一十八条、六十四条、三百八十二条、一千二百零四条,老鼠犯有盗窃罪,放毒罪,破坏生产罪,破坏治安罪,破坏绿化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制造生产事故罪,破坏生态平衡罪。这了维护法制,因此本公诉人提出公诉,要求法庭对被告老鼠从严判刑。”
审判长大象说:“被告,你现在有权可以为自己申辩,或者请你的律师代为申辩。”
老鼠看了看蚊子。只见蚊子站起来,“嗡嗡……”不知道说些什么。大象说:“请你把声音提高一点。”但是仍然听不清楚。这时,旁听席上骚乱起来了。
“响一点,请响一点。”
“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讲响一点?”
“什么?蚊子在说什么?”
蚊子听了有点慌乱,赶忙提高噪音说:
“我是说,老鼠是有错误的。但小偷小摸,损失很小,构不成犯罪条件,应该重在教育。大家不是知道人类有一个成语叫‘鼠窃犬盗’吗?‘鼠窃’就是小偷小摸,何必小题大作?”
“小偷小摸?真是岂有此理!”猫头鹰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翻着一本厚厚的大书,作证说:“根据《世界年鉴》所说,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老鼠吃掉和毁坏的粮食占全部收成的1/5。全世界人口44亿,老鼠一下子就夺去了近9亿人口的口粮,还说小偷小摸!”
野兔也站起来说:“我可以作证,河北省蓟县谷强峪林场,种了1000多亩油松,死掉6000多棵,9/10是老鼠造成的。”
大黄狗也站起来作证说:“1980年春,上海石化总厂热电厂,就是因为老鼠乱窜,窜入高压开关室,造成短路。几分钟之内电、水、气全停,损失1700万元。请审判长注意,一只老鼠就能造成这样大的损失,能说损失很小吗?”
松鼠接着说:“老鼠传染20多种疾病。公元6世纪,罗马帝国在一次鼠疫中全国死了一半人。公元14世纪,鼠疫在欧洲流行,夺去了2500多万人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老鼠还帮助法西斯分子制造细菌武器,杀死人畜多得无法估计。人们对老鼠恨之入骨,我虽与老鼠不是同类,也受到人类的怀疑,所以我建议法庭一定要判处老鼠极刑。”
老鼠听了大家的证词,哆嗦着说:“上帝既然创造鼠类,我们要活下来,总要吃,不让我们吃,就是不让我们活下去,这是违背上帝意志的。”
猫头鹰说:“谁不许你活下去,但是你不靠自己的劳动,而偷窃别人的劳动果实,这就构成了犯罪条件;再说你也不是完全为了吃,你咬断电线,你咬坏家具、衣物,是为了什么?你是破坏成性,完全是蓄意破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老鼠吓得瘫痪在地。这时蚊子——作为辩护律师,突然又站了起来,说:
“各位,各位,你们的证词,我相信都是真的,但是我认为这些不能全怪老鼠。如果上海石化总厂的领导不官僚主义,生产有严格的操作制度,有严密的安全措施,高压开关室能让老鼠随便进去吗?现在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征服宇宙了,难道就不能防范鼠害?如果人类能互相友爱,又怎能求助老鼠制造细菌武器大批杀人。所以我认为人类自己要负主要责任。”
蚊子律师的话使大家一惊。旁听席上议论纷纷,有的说:“鼠害这样严重,的确人类自己也要负责任。”有的说蚊子律师的话有意混淆视听,人类的事不是我们动物法庭可以审判得了的。有的说老鼠惊人的繁殖率,老鼠连原子辐射都不怕,看来人类也的确没有办法对付,包括蚊子、苍蝇等等。有的说目前有人推测,如果人类利用原子武器、激光武器互相残杀,人类最终必将在地球上被消灭,未来的世界再不是人类的世界,而是老鼠的世界了。
议论声越来越响,越来越激烈,审判长大象几次摇铃叫大家静下来,大家就是静不下来。后来大象和几位陪审员交换了一下意见,然后提了提嗓子说:“现在我宣布暂时休庭!”
大象当审判长,形态威武;老山羊当公诉人,神态严肃;老鼠被押上了被告席,可恶可卑;蚊子成了辩护律师,嗡嗡唧唧;猫头鹰、野兔、大黄狗、松鼠都成了证人,个个慷慨激昂、义愤填膺。一个多么有趣的童话故事,引人入胜、逗人发笑。作者巧妙地将老鼠对人类的危害性这方面科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之中。
运用“童话式”章法技巧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从科学性着眼
“童话式”说明文,说到底还是一篇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的说明文,它的写作目的在于解说某一方面的知识,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目标应该十分明确,构思谋篇时应首先从文章的科学性着眼。
(2)从文艺性入手
“童话式”说明文是独具特色的说明文,其特色是:有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情节和形象逼真的童话角色。作者应积极开动思维机器,运用童话创作的艺术手法,处理好故事情节,角色身份与科学的知识内容的关系。例文中以休庭为故事结束正是为了说明人类对鼠害处理尚存在一定技术问题,这样,童话故事的情节就较好地为旨意服务了;又如,作者让大象当审判长,让蚊子当辩护律师,就较成功地让角色特点与内容特点结合起来了。大象的高大雄武的形象和蚊子的絮絮叨叨的样子正为文章内容所用。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用心感受多彩生活。
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生活体验,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教学准备:
1.多媒体、声音材料光碟或录音带。
《野蜂飞舞》(里姆斯基)《天鹅之死》(柴可夫斯基)
《养鸡场》(安德森)《春天来了》(民乐三重奏)
《动物狂欢节》(圣桑)
2.学生准备画笔、白纸和诗文朗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野蜂飞舞》《养鸡场》音响材料,思考这是模拟大自然中哪些声响,你听见过吗?
声音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思考题:文章展示了哪些声音?声音与人的生活有何关系?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
2.讨论明确
三、合作探究
1.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并圈点出好词好句
2.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出示问题:
a.本文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b.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c.所有声音都对人有益吗?是否“开听有益”?
3.师指导学生讨论,点拔明确。
4.思考:为什么先从“无声”写起?
四、品读赏析
点名说自己喜欢的句段并体会其好处。
五、体验延伸
多媒体给出音响材料,进行绘画、故事创编或诗文朗诵。
1.分组选题
2.听赏音乐《动物狂欢节》《天鹅之死》《春天来了》
3.构思创编
4.汇演展示
六、课后拓展
作业:搜集有关“音乐”的故事或成语俗语,课后交流并整理成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积累生动优美的语言。
二、能力培养点
1、品味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培养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的情趣,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周围的声音一分钟,比一比谁听到的声音比较多。
2、请同学起来说说刚才听见了些什么。
教师导入课题:虽然刚才教室里很静,但只要你认真聆听,或多或少会听到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声音。作家桂文亚就听到了雪花飘落的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你一定会听见的》一探究竟。
二、读声篇
1、教师配乐朗读。
2、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朗读给大家听。
3、问:你认为朗读应注意哪些方面?
4、问:这段文章感情应如何把握?
(在学生的表演朗读中穿插提问)
5、分男、女声朗读。
三、品声篇
1、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问:这篇文章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过渡:作者在课文中提到这样一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存在这样一类人,他们对于大千世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别人说好,他就跟着点头,别人批评,他就跟着摇头,作者将之称为“木头人”。
(问)在我们同学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木头人”?
既然都不是木头人,那老师就要来考验你们:看你们是不是真的是生活的有心人。
四、听声篇
1、听力大比拼。
2、发挥联想想象,描绘声音。
五、写声篇
1、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最美的声音。
2、听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六、结语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
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爱,
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
笑对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听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