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最新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岁时,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篇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背诵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背诵两首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一)

一、谈话导入

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学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还记得我们一年级时学过的古诗《夏日》吗?那就是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背一下吧!(学生齐背古诗)

2、教师范读古诗

同学们背的真好,下面我们来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请同学们把书捧起来,听老师读古诗,注意听清本课生字的字音,听清古诗的重音和节拍。

二、介绍作者释题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范成大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他的忧国恤民的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杂兴就是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相当于平常我们读到的诗歌中的:无题。只是诗人们有感而发,即兴记下。)

2.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昼: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未解:不懂。

供:参加。耕织:耕田织布。傍:靠近。桑阴:桑树下。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通过多层次地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领悟祖国古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古诗,运用学生已有的画画认识基础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身同感受地心领神会进入诗中的意境中去。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昼、耘”3个生字,读准“蚕、桑、了、昼、供、傍、耘”7个字的字音,会写“蚕、昼、桑、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画好乡村田园风景画,学生收集诗人介绍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诗,轻叩诗门。

师导语:那乡间的小路,那瓜果的飘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你们都画好了自己眼中的乡村风光画吗?展示出来和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一下你的大作吧!

生汇报自己的画,师作适当评价。(预设:多么优美,多么自然啊,真想到你的画中去生活)

老师也带来了两幅乡村生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一(《乡村四月》插图画和《四时田园杂兴》插图画)

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师指名几位说一说。

师: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宋代有两位诗人分别看到这样的画,诗兴大发,各自写下一首诗来赞美乡村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古诗。

板书两首诗题目,齐读课题。

师: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乡村”与“田园”的意思差不多。

生:我发现“四月”和“四时”有区别,“四月”是农历四月,“四时”是四季。

师:你真聪明,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外资料中找到的。

师:从课外资料中学习是个好办法。我们要向你学习。

二、初读古诗,走进诗屋。

1、自由读这两首诗一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指明“了(liao)、蚕(can)、桑(sang)、昼(zhou)、耘(yun)、供(gong)、傍(bang)”的正确读音。“昼”字写法:太阳升出一尺,白昼开始了。

3、男女生相互读二诗,相互评价。

4、齐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撞击诗心。

a、叩响古诗《乡村四月》

1、乡村四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人们在做什么呢?请全班女生来读一读。

2、读得多好啊!同桌之间借助注释,插图合作弄清诗意。

3、交流汇报。

师:读着诗句,看着插图,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原野的水面映着天空的光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到注释再看插图就明白了。

师相机多媒体展示课件二(“白满川“的乡村画)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副画,天空的光辉是——

生:白白的、亮亮的。

师:原野水面的颜色是——

生:白亮亮的。

师:用诗中的词回答,真是——

生:“白满川”。

生:我仿佛看到了绿的山陵、绿的原野。

师:是啊,还绿了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三“绿遍山原”乡村画)

生:绿了树木。

生:绿了小草。

生:绿了竹叶。

师:绿了这么多,真是——

生:绿遍山原。

师:我们来齐读这一句诗吧!再指名读。

师:我发现你“绿、遍、白、满”四字读得特别有味,为什么啊?

生:我觉得这四个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师:你真聪明,我们跟她样读出韵味来。

(生读诗句)

师:好,还听到了什么,继续交流汇报。

生:我仿佛听到了杜鹃鸟在叫。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注释上写了子规就是杜鹃鸟,“子规声里”就是杜鹃鸟在叫。

师:你真会读诗!

生:我看到了雨下得像烟一样。

师:那是什么样的雨?

生:蒙蒙细雨。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再来看一看图画吧!(相机出示课件四:乡村四月风光图)学生看图。

师:谁能用诗中两句诗来赞美这幅画?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这两句。(练读)

师:这么美的画面里乡村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们来读读三四句。

(生诵读)

师:你读完后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们感受到他们好忙。

师:对,你从哪些词读出来的?

生:才……又,“闲人少”。

师:好,来展示读一读。

(生读诗句)

师:读到这,我们的诗心也唤醒了,也来作两句诗吧!下课了,同学们会在操场上玩什么游戏呢?

(生自由回答)

师:好,可以作诗了,我说上一句,你来接下一句。

师:校园课间同学乐,

生:才了爬杆又跳绳。

生:才了跑步又打球。

……

师:我们都诗兴大发了,我们课间是忙着出去玩,而诗中的人们忙着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得到丰收。

生:为了吃、穿、用。

生:为了幸福生活。

师:是的,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是快乐的。

师:是的,尽管累但是快乐的,勤劳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得到了自己的收获,得到了自己的快乐,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诵读全诗吧!

(生诵读)

师:多么好的一首诗啊,诗人是谁啊?谁来为我们介绍。

(生介绍)

师:把快乐送进诗里,告诉诗人翁卷,我们配乐再诵读一遍。

(生配乐诵读一遍)

师:太美了!我都陶醉了,让我再美美地陶醉一回吧!

(生再配乐诵读一遍)

4、过渡:《乡村四月》村民在优美的乡村画卷中,忙着劳动,得到自己的快乐。《四时田园杂兴》诗中又有哪几种人物,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下一首古诗。

b、叩响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1、齐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2、谁来帮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

(生介绍诗人范成大)

3、学生合作探究诗中写了哪几种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4、交流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五《四时杂兴》插图画)

生:我读懂了写了村庄儿女和童孙。

生:我读懂了村庄儿女白天耕田,晚上织麻。

生:我读懂了童孙学种瓜。

师: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我们再来读一遍诗,读出意思来。

师:谁能告诉老师三、四句诗的意思。

(生回答,生补充)

5、拓展

师:村庄儿女还做了哪些农活?

生:养猪。

生:种菜。

……

师:真是应了题目中的哪个字?

生:杂。

师:再读题及全诗,要读出情趣来。

6、悟诗情

师:诗中写的是夏日农忙时节农户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忙景象,你从哪些词可以读出来。

生:我知道了,难怪叫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管小孩叫童孙。

师:你真机灵!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以老农自居,以老祖父的眼光爱怜地看忙碌的农户,有播种就有收获,让他对农事活动饶有兴致。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生自由读)

(诵读一、二句)

师:和种瓜的孩子说什么呢?(师扮老人,学生扮童孙)

情景再现

师:孩子,你还不懂怎样耕织啊!

生:老爷爷,我可以在桑树旁学习种瓜啊!

师:多懂事的孩子,多聪明的孩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我们来以老爷爷的口吻来诵读这首诗。

(生练习表情诵读)

师:多么纯朴的劳动人民,多么朴素的田园生活,忙忙碌碌却开开心心,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热爱之情来。

(生练习感情诵读)(配乐)

四、巩固延伸,触摸诗情。

1、比较两首诗,发现共同点。

2、生自由汇报。

3、齐诵两首诗。

4、延伸。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远离尘世,民风朴实的乡村迷人世界,用心灵触摸田园风光,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农村景象的清新朴实。课后把这两首古诗默写在自己的田园风景画上,积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白居易的《池上》。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古诗文灿若星辰,用我们的心灵叩开古诗文大门,你会感悟到许多许多。最后,我送一句诗给大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设计意图: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的诗”,我设计让学生从自己的画中入手,再到诗中画,切入诗句学习,让学生学习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诵读中自然进入诗境中,用幼小的心灵感受诗句的清新朴实。在学习任务设计上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要知道学生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如:说出景物特点,用“才……又”来作诗,读懂了什么?发现称图中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等。通过多层次地诵读让学生的心与诗心撞击情与诗情融合。

时田园杂兴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平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第二幅图:童孙学种瓜图师:小孩为什么学种瓜呀?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除了学种瓜,还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指导读出感情)师引:小儿虽然顽皮,可是也在劳动上专心、认真,难怪诗人最喜欢他,同学们,我们也带着喜爱,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

生指名读

生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夏日)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篇4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⑵ 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自由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这一步是让学生读通、读顺、读通。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而读准字音,读出基本的节奏是前提。所以我一进入古诗的学习就是让学生读(包括自由读、听读、指名读,模仿读、评议读等),听读非常重要,尤其是一开始学习古诗,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自己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利用用多媒体教学,屏幕上出现的诗全标上拼音,便于学生拼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又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让学生听读。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所以学生非常愿意模仿。

接着我让学生小声自读,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从整体入手,粗浅的知道诗大概讲了什么。原来是写了(略)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 昼:白天。

⑵ 耘:除草。

⑶ 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 绩麻:把麻搓成线。

⑸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 未解:不懂。

⑺ 供:参加。

⑻ 耕织:耕田织布。

⑼ 傍:靠近。

⑽ 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唯恐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还让学生背诵诗意,这样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害怕、讨厌古诗,更不用说体味诗的美感了。而我的学习诗文探究诗意让学生充分自学。首先是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利用课件检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如最后试着让学生简单概述全诗大意,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为下面的品读作好铺垫。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 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 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这两句诗。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这是节课的重点,那是对诗歌深层意思的领悟,语言感情色彩的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体会。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应抓住精要之处,指导细细品读,体味诗情,品出诗的意韵来。我是怎样抓的呢?

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抓诗眼,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各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围绕耘田绩麻启发学生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接着让学生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忙碌和艰辛。最后是指导有情的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农人的勤劳,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本事,我让学生反复的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要求学身学生要声情并茂。读好昼、夜、各当家昼夜读重音,各当家要上扬。

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你从这幅图话里看到什么啦?(大人在忙着干活,小孩在种瓜),然后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大人说:爸爸妈妈忙着了,去、去、去玩去吧。小孩噘起嘴说:不,我也能干活于是就学起大人种起瓜来。那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好学、可爱、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最能体现不怕累的是那个词呀?是也,字,大人能干的他也能干最能体现好学的是哪个词啊?学。诗眼就这样被品出来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也出来了。接着也是反复诵读,要求学生读出也、学的感情色彩来,(老师范读一次)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

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

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习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我借助媒体加以展示。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说说诗中的儿童是一个怎样的儿童。并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这一节课除了要学好《四时田园杂兴》本身外,另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最后的总结是这样的(略)这既是对全诗的总结,也是对同学的期盼和鼓励。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当家”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

诵读成诵并理解诗意

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诗,激趣导入

学习语文,离不开古诗词,大家的古诗词积累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先来对对诗,检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簿鸣蝉,忽然闭口立。

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柢——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对的诗都是描写哪里生活的?农村还是城市?

像这样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我们叫做田园诗。今天,我们再来积累一首古诗,他就是田园诗集大成者——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中的一首。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二首,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正音兴,兴致的意思,还有个音,兴旺兴盛。)

知作者解课题

出示诗人简介

范成大(1123~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为官34年后因病辞官。此后十年隐居在石湖。(江苏苏州城南18里)写下了六十首大型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田园:农村生活;杂兴:各种兴致)你怎么知道杂兴是各种兴致的意思?看注释。真会学习,看注释是理解诗文词句最重要的方法。)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初读,正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读出节奏。给诗试着划出节奏,并按划出的节奏读给大家听。指名一生读后齐读!

3.三读,读出诗韵。我们都知道,古诗要押韵,你知道本诗中押韵的是那个韵吗(a),那几个字押韵吗?怎么才能读出这个韵味呢?谁来试着读一读。大家一起来试着读一读。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学习古诗,光会读还不行,还要明白诗句的含义。谁知道以前我们理解古诗文的方法都有哪些?

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别人,查字典,看插图。

2.现在就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和同桌两个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这首诗的诗句的意思吧!

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举手问老师。也可以做上记号,一会一块交流。

3.质疑:谁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4.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两个同时汇报,一人一句。

第一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理解是:白天在田地里除草,夜里还在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人和女人都能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你从哪里知道白天,晚上,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第二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儿童不懂的耕田织布的方法,也在桑树的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未解,你的理解是——桑阴指——童孙指的是——

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思考。当我们理解了诗句含义后,老师想考考大家了:要用诗中的词语来说。

①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儿女,童孙这两个词语中,相信大家应该可以看出,是什么年龄的人才可以称成年的男人和女人为儿女,称小孩子为孙子?(上了年龄的老翁)正是如此,写这首诗的范成大已经六十多了人,确实是一位老翁了。那诗中的人物真是范成大的儿女子孙吗?他这样称呼,可以看出一种什么感情来。(亲人,亲切,赞扬,称赞)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遍诗句。

②他们分别在干什么?耘田织布。什么时候耘田?什么时候织布?农庄生活,不光光是耘田织布,还有很多的活计,结合你生活中看到的,电视上看到的`,书中读到的,想象一下,他们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看看插图,这些儿女的表情是怎样的?这么辛苦的生活,为什么一天还乐呵呵的呢?一种愉快的心情,为家庭付出很值得,很幸福。真好,孩子们,你们是真正理解了“各当家”的内涵了!那么,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这两句。

童孙——在哪里干什么?桑阴种瓜。从桑阴一词,你知道是哪个季节吗?

诗中有一个字,写出了幼童的可爱?你知道是哪个字吗?你从这个字中,还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看出了你们对这位儿童的喜爱。将这份喜爱带入诗句中,读读最后两句吧!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八、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四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4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农村风光。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描绘的农村风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提前预习,搜集了解古诗以及诗人的相关资料,自读古诗,把不懂得知识圈画出来。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初读感知

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

(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范成大向我们展示的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

(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了解题意。

师引导:“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生齐读诗题。

2、简介诗人。

(1)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2)师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3)生自由读简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

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声字识记示例:“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

(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

(4)检查课文预习。

课件出示全诗。

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5、指导读出节奏。

(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

(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

(3)指名交流。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1: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

示例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4)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示课件)

(2)师指名读。

(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板书:景美)

配乐齐朗读。

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2)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

(3)引导理解“无人过”。

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板书:人忙)

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示例:侧面描写。

师小结: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师生合作朗读。

师引导: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热爱)

师生合作朗读。

(6)引导想象画面。

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师引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

(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齐读)(板书:赞美)

(3)指导背诵。

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师指名背诵。

2、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七、板书设计:

一、以古诗导入: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谁来说说?

谁来回顾学过的有关农村的古诗?《村居》《游山西村》

好,我们今天到范成大的家乡去旅游一下,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其家乡。

自由读。

1、初读、评价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节奏、平常仄短熟读、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有板有眼。

2、再读,理解诗意。感情读。进入画面,想象放电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诗以老爷爷的口气写的。你怎么知道?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自豪、赞美、勤劳。

到底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农村场景?请你读,想象。(别忘注释)

交流。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尽情说,结合日常体会(农家忙)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充分地说(联想)。读出喜欢与赞扬并评价。(检查对诗意的理解。)

情境设置: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咱们去旅游吧。

乘时光列车回到800多年前的宋朝,来到苏州石湖旅游。范成大接待我们。

(目的:增加趣味性,检查朗读与对诗意的理解。蕴涵德育“爱劳动”: 你干活累不累呀?看图 感受快乐 。 当我干各种农活时,喝杯茶时,我感到幸福,快乐,舒服。不劳无获,劳动最光荣。体会农家乐。

在美丽的田园里,农民辛勤快乐地劳动着,你喜欢,向往这种生活吗?齐读本诗。

其实历代文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适,他们写下大量的田园诗篇。再看南宋翁的诗:《乡村四月》忙,乐。

翻到园地六中的“日积月累”,读一读,记一句。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