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后记(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9
照浜小学 李虹
这篇课文用词很美,篇幅不长,易于朗读,学生对课文还是很感兴趣的,特别喜欢描写四季叶子不同状态的句子“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但当我考虑到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时,我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怎样将“叶”与“人”,“树”与“社会”这样的隐晦的含义解释给学生听,让他们明白。这个问题困扰我很久,始终难以寻获“良药”。最后,我决定用“整体入手,读中感悟”的方法,注重保持课文的完整性,没有将它分的支离破碎,也没有用教师的理解去束缚学生的感觉。
首先我用自带树叶这样的直观形式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读课文,在疏通课文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树与叶的体悟,让学生明白树离不开叶,叶也离不开树,叶为大树而生。叶,只有在树上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并通过朗读来展现、升华。让学生发挥独特的经验,为了让学生与文本更好的沟通,我还创设了这样的语境,并在充分讨论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完成填空:为了 ,做一个 的 吧!从而达到“让学生有创意的阅读”的目的。
由于整节课我都没有用自己的理解去强加于学生,所以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或许学生对于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并没有完全了解,但我想文章的阅读意义会随着学生一同成长,朦胧些,或许对他们更有好处。这也是这一课取得较好效果的原因吧!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原本导入时要求学生带树叶并观察的,虽时至秋日,但仍未到落英缤纷之时,如要求学生带树叶,必难免有学生会去采摘,这与我们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显然是相悖的。如何利用有效的资源,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教学之目的呢?我不由想到了前节课所学的古诗《山行》,诗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被夕阳照耀下的霜叶深深陶醉了,由此可见,诗人对树叶的喜爱、赞美。于是我把《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导入作了如下调整:课前请学生齐背《山行》,(这不仅复习了旧知,更为新授奠定了基础)并设问:诗人为何“停车”?学生很自然地就会回答“坐爱枫林晚”。师:可见诗人是多么喜欢这枫叶啊,(板书:叶子),这被霜打过的枫叶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迷人(板书:美),这么美的叶子是大自然的“杰作”(板书:的),小朋友想不想也做一片这么美的叶子呀?(将课题板书完整)生齐读,至此,完成了揭题、激趣这一教学环节。回顾本环节的设计,我觉得虽然流程稍长,但比较巧妙地复习了旧知,构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带,使教材的前后内容融会贯通,同时从情感目标看,实现了自然的移情,由诗人之情转化为学生之情,由爱“枫叶”的“独爱”,转至爱“叶子” 的“博爱”,并产生欲做一片美的叶子的美好愿望,为课文的深入学习与悟情作了有效的铺垫。
我想:教学固然需要直观的呈现,但如果这直观的呈现内容是为学生所熟知的,那我们就可以化烦为简,用语言取代之,语文既然姓“语”,我们不妨试着用我们的语言打开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感,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
《做一片美的叶子》是国标版第五册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所以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由物及人,从自己的贴身感受谈体会,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三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4. 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这些目标中,1、2、3和目标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第四个目标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我在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时,努力实践以学生的“亲历感受”替换教师的“繁讲冗析”,用师生间充满灵性的对话营造诗情新课堂,让学生乐学愿学。针对教材,针对目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高尔基曾说过:“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其实,课堂教学的启课导入也同样必须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韵致:同学们,秋天到了,你们看树上的叶子变得绚丽多彩了,多美啊。(看图)老师课前布置你们了解树叶的作用,谁能说说?是啊,树叶给大树带来了美,深秋之后,叶子飘落到大地上,有些深埋在泥土里,仍然为大树提供丰富的营养。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赞美叶子的文章。(板书课题:做一片美的叶子)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诗意的学习氛围,当学生身置此景,话语如涓涓流水,潺潺而出,心门似春之柴扉,轻轻洞开。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教师先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然后检查自学情况。
2、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在课文上批注,写写自己的独特感悟。
古人曾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因为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让学生批注课文,虽然使课堂“一时寂静”,却能让学生通过批注而激活思维、抒发感受、展示个性。
第三步:研读课文,感受意韵。
1、研究叶子的外形之美:
(1)找课文相关段落读一读(多媒体出示段落,说说叶子美在哪里呢?板书:形态各异
(2)讲讲这个词的意思,一起读读。
(3)出示图片:观察叶子的不同(舒展、大小、长短、嫩、枯萎等)。
(4)语言训练:假如你就是这棵树上的叶子,你会做怎样的叶子呢?
(5)小结:同一棵树上的叶子长短不同、大小不同、姿势不同——这就是形态各异。学生再读词语。
用形象的图片展示叶子的不同姿态,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理解重点句子:(课文第五节)
(1)提问:什么是生命的乳汁?阳光怎么会变成乳汁的?在这里生命的乳汁指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
(3)看图,教师讲述:叶子有特殊的本领,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大量必需的营养。在阳光下,叶子把水分和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出淀粉,然后在晚上又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送到植物的全身,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提供足够的营养,同时还呼出氧气,为我们人类提供新鲜的空气。 大树有了这珍贵营养,才会茁壮、葱翠。
(4)看图欣赏大树的外形美:你们觉得这大树怎样?远远望去,更美了,又有什么感觉?(如绿云在飘)
(5)指导朗读:用朗读把你们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点名读,齐读。
(6)小结:大树的美丽和叶子有什么关系?没有树叶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这就叫奉献,这就是一种美。
3、体会叶子的内在美:
(1)配乐朗读第六节:多好的叶子啊,我忍不住想把另一段介绍给大家,想听么?一起来,闭上眼睛想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理解“肥美”一词:肥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看图片说说:油光光的,绿油油的,经脉清楚。
(4)理解“飘零”一词:冬天树叶是怎么飘落下来的?看动画说说:树叶落到哪里去了?叶落归根,这对大树有什么好处?
(5)启发引导理解叶子的内在美:听了你们发言,我不由的想起一句诗:落叶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树。叶子即使离开了大树,也要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树。
重点深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教学中,我们充分网络的优势,利用创设的情境,扶放并行,引导学习探究,给他们“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的机会,精心设计,突破重点难点。
第四步:朗读升华,畅谈感受。
(1) 学到这儿,你想对叶子说些什么?
当学生“零距离”触摸、品味作品时,已不再是一个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活动,教师不能只按照教学参考书、标准答案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齐划一的。
(2) 学生自由畅谈。
阅读也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唯此,方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由语文所带给他们的快意!
(3) 朗读:就让我们做一片美的叶子吧,心中装着大树,心中装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
教学过程要成为师生间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奔涌。“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追求的就是用生命点燃生命,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
第五步: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师述:同学们,我们不但知道了树叶的姿态美,还领悟到了树叶的内在美,我相信你们肯定喜爱那美丽的树叶,也想做一片美的叶子。老师布置三个作业:
1、搜集叶子,画画叶子,说说叶子的功能。
2、搜集像叶子那样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的人物的事迹,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3、建立专题学习网站,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发布在网站上。
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体现“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
公开课前,执教者往往都要花一段时间与学生展开闲聊式的交流互动,以期能最大限度地缓释紧张凝重的气氛,这一环节也就是课前“预热”。应该说,“预热”是必须的,因为这类活动中教师多是借班上课,师生也系临时见面,假使一上来便“书归正传”,在师生尚未“打成一片”的情况下,课堂的确很难有“鱼水亲和”的场面。
但是有这么一个现象也值得我们关注,譬如说,明明将要学一篇基调颇为伤感沉重的文章,但师生在课前仍谈笑风生,只是真正到了“铃响”时才瞬间“变脸”,一下子“庄重”起来,让人看着好不别扭!其实,“预热”本来就是教学的“前奏曲”,怎能忘了与课堂“主旋律”之间的“合拍”呢?
2005年初,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浙江义乌举行的“全国新生代小语四大名师观摩讲习会”上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时,巧妙的“预热”设计与整个文本无缝接轨、完美“合拍”,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请看——
【回放】
主持人:……下面,就让我们擦亮眼睛,竖起耳朵,一起来感受孙建锋老师的风采!
师(走到学生面前):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的张张笑脸,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让我感到浙江义乌的灵山秀水之美。孩子们,听清楚了吗,刚才这位主持人老师介绍了,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位老师叫什么名字?
生:孙——建——锋。
师:当着那么多老师的面喊一位老师的名字,你们心里没有体会吗?
生:非常激动。
生:非常高兴。
师:因为什么?
生:因为您是全国青年名师,您能为我们上课,我们很荣幸。
师:噢,好孩子,真会讲话,一番话说得我心里暖烘烘的。孩子们,我想了解一下,你们除了上课学习以外,课余就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吗?
生:我喜欢英语。
生:我爱书法、画画和舞蹈。
师:你真是个全才的孩子。我听出来了,你的兴趣爱好里面有画画。(从讲台上取过一盒彩色粉笔)你看,这里有五颜六色的粉笔,你喜欢哪一枝就拿一枝,下面喜欢画画的同学也可以上来拿。
(许多同学上台并挑到中意的粉笔)
师:现在你们开始用粉笔在黑板上现场作画,就画一片你心目的叶子!
(上面学生兴致盎然地作画,余下学生个个惊奇地欣赏)
师:(诗意旁白)一双双嫩生生的小手在黑板上“跳舞”,一个个“舞美造型”顷刻间布满黑板,孩子们仅仅是在画一片树叶吗?不,他们是在画他们的兴趣,画他们的想象,画他们的个性,画他们的自信,画他们的勇敢!
(学生陆续画毕,回座)
师:(引导学生一起凝望画满叶子的黑板,深情地)树叶画得都很美,让我们做一片美的叶子!请拿出你们的小手,跟孙老师一起写课题。眼亮心就亮,眼明手就快!
(师板书课题,学生在座位上书空跟写。写到“片”字时,教师提醒学生第一笔撇“丿”后,第二笔应是竖 “丨”,而横“一”则是第三笔)
……
【点评】
有“对话教学的开拓者”美誉的孙建锋老师,其课堂以“充盈哲理、富有创意”而著称,而其“入题”艺术,也常有神来之笔。《做一片美的叶子》是一篇美文,而美文当然最好“美教”,孙老师让学生上台画“美的叶子”这一极富想象、极具诗意的导入设计,真是“占尽了江南灵秀”!
更令人玩味的是,孙老师在为作画的学生配旁白时的那一串妙语,既似汩汩泓泉爽心明智,又如纤云弄巧舒卷自如!如果再联想到我们常常拜读的他那些优美华丽、赏心悦目的绝佳文章,或许你就会立时相信,如果教师底蕴深厚、心灵巧慧,那课堂必定诗情画意、风情万种!
【感想】
现在,让我们“跳出”庐山看一回吧!记得著名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几年前到绍兴执教《百分数的意义》时,曾以“同学们,绍兴最有名的土特产是什么,让我课后也买点回去”入课,当学生一致推荐黄酒时,黄老师又一句“那么黄酒醉不醉人,酒精度多少”,将话题自然引到百分数这一“正题”上,让人感叹名师的“诱导”真是信手拈来皆如神啊!学科无“国界”,黄老师的做法对语文课堂的“预热”又怎会没有启示?
成功的语文课堂既有内在的有序美,又有外在的形式美;既有课前导入的铺垫美,又有课程进展的构架美……所有这些要素的整合,贵在一个和谐,如不和谐,会水火相克、冰炭不容;如配置和谐,则可收相得益彰,交互辉映之美。优质课堂的课前“预热”艺术,追求的正是“和谐产生美”。前苏联文豪高尔基所说:“最难的是开始,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赋予的。”从这个角度讲,与文本“和谐相融”,无疑应是课前“预热”的“第一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