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
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
学习内容:教科书p32 ~ p3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学习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具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3、叮当猫图、室内图、正方体图。
4、叮当猫主题歌。
预设流程:
一、 导入:
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
“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
(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和小组小朋友讨论,�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
“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 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 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 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
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才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
(教师用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球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
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 (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东西放回篮子里)
11、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瞎子摸鱼”,教师找个学生示范,请一个小朋友蒙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学生摸摸后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小组内玩这个游戏)
“小朋友们太聪明拉,一下子就猜对拉,现在我们换个玩法,这回是老师说物体形状的名字,请你摸出一个这个形状的物体来!”(小组内再一次玩“瞎子摸鱼”的游戏)
12、联系生活:游戏好玩吗?下课以后小朋友们再继续玩好吗?
(教师出示室内图)现在请大家看,这里有幅图,画的是哪里呀?(家里) 那有什么东西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形状?(指名回答)
那么你们在家里、教室、学校、大街上还看到过什么东西是这些形状的啊?(先指名说,在和小组小朋友说)
四、课中休息:
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叮当整理了百宝袋!小叮当高兴得唱起了《小叮当歌》,我们一起唱好吗?(教师放歌,学生跟着边唱边跳)
五、巩固练习:
1、搭一搭:小朋友,你们当过设计师吗?那我们现在就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桌子上的物体搭一搭,摆一摆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2、指名汇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摆了什么?”
3、思考题:说说下图由几个正方体搭起来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
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种图形!回到家里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内容:
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
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的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分成以下几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隐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的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
五、全课小结(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 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平平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平平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平平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平平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
教学目的:
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看小叮铛是怎样分的,(课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样吗?
[评:这是大胆地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认为的标准分一分,而且在学生分好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的物体的外观有了初步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到了数学。]
2、揭示概念(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为了能区别它们,谁来给它们取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呢?
师出示问:起个什么名字?
生:长方体。
师:为什么这么?(边问边板书)
学生说明。
师依次出示让学生为其,教师板书。
师拿起一球,问:这是什么?
生:球!
师:(1)、请从桌上拿一个球(放进盒里);
(2)、请你高高举起一个正方体;
(3)、请你拿起一个圆柱;
(4)、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对了,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手中的长方体,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的样子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谁来大声地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生: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师:你是怎样摸的?摸看一看。
引导:请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平平的面?谁来数看一看?
指名学生数
长方体有6个平平的面。
我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样子,请小朋友再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正方体、圆柱和球,把你感觉到的给小组朋友说一说。(生边摸边说)
生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正方体的样子?
生:正方体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来的;
正方体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来的;
正方体也有6个平平的面——我是数出来的。
我还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这个孩子观察得真仔细)。
师:长方体6个面都是一样大的吗?(教师拿起一个长方体)
生:不一样
师:对!只有正方体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师创设一个小情境:圆柱气嘟嘟地说,大家都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样子了,谁知道我的样子呢?(师悄悄问:小朋友,圆柱生气了,谁来说一说它的样子)(出示课件)
生:圆柱的身子直直的,圆溜溜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有平平的圆形的面。
师:球呢?
生:圆乎乎的,圆溜溜的。
师引导:球没有平平的面(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竖起大拇指,学生掌声响起来)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想让你们轻松地玩一玩,想玩吗?请听好,请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把它们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轻轻地把他们分别推一下,请停下!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
师:哦,原来长方体不会滚动,圆柱会滚动,还有什么会滚动呢?
生:球!
师:对!我们来看球是怎样滚动的呢?——它和圆柱滚动的一样吗?(出示课件)
生:不一样
师:不错!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滚动。它和圆柱滚动的不一样,其中的秘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长大了就知道了。
[评:在教学方式,教者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通过动手分,动嘴说,教师质疑等形式,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长方体,圆柱和球都穿着花外衣,如果去掉它们的花外衣,你们还认识吗?请看我把牛奶盒的花外衣去掉是什么?(长方体)魔方的花外衣去掉又是什么?(正方体)茶叶盒的花外衣去掉呢?(圆柱)皮球的花外衣去掉呢?(球)
其实,它们脱掉花外衣的样子就是它们对应的几何图形。(出示课件)老师边讲边出示课件,并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评: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由生活中的具体物品,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数学中的几何图形。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四种形状的物体
师:其实,像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谁来说一说
(1)、形状是长方体的有哪些物体?
生:文具盒,砖……
师:哦!太多了,你们真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2)正方体又有哪些?
生:魔方,骰子……
(3)、圆柱的有哪些?
生:灯管。茶叶盒……
(4)、乒乓球、玻璃球……
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呀!把你知道的回去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四、活动
(1)、游戏
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
小朋友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
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
(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评: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习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生活中的问题验证程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学生学具盒
师:请把桌上的东西放进盒子里,把它们好。
六、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认识哪几种物体和它们的图形?
抽生回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对!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它们的样子,请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样子(生闭上眼睛和老师一道边说边比划四种物体的样子)。好了,小朋友们,老师觉得你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老师对每个小朋友都很满意,你们今天对老师的表现满意吗?
[评:采用多种形式的,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比较恰当的艺术性的,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余兴来了。]
案例反思
1、教者的教学是比较清晰的。激趣引入——比较分类——汇报验证——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某几种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缓缓前进,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
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索。
3、整节课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4、在放手发动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发散学生思维,方式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
教学内容:p32 ~ p33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准备:
1、每小组自备形状各异的实物、积木等。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
3、叮当猫图、室内图、正方体图。
4、叮当猫主题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小叮当图,问“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小朋友们喜欢小叮当吗?小叮当有许多小宝贝,你们都认识吗?”(教师出示几样物体,学生辨认)
二、操作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一分:可是这些小宝贝太乱了,小叮当想让能干的小朋友们帮帮忙,每个小组都有一篮子小宝贝,它们都混在一起了,有铁做的、塑料做的,大的小的,花的绿的等等。和小组小朋友讨论,�
2、议一议:小组里的小朋友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3、指名汇报讨论情况:“其它组小朋友要注意听他们是怎么分的,待会给他们提点建议。”“你们同意他们的分发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再分一次:这组小朋友把小宝贝分得很清楚,他们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了一起,分成了4堆,你们也会和这组小朋友一样,按形状来分吗?现在请小朋友们再分一次,分完的小组可邀请别组小朋友参观,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分的。
5、再指名几个小组汇报。
6、出示课题: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教师板题:认识物体。
7、起名字:小朋友们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分成了4堆,可是他们都还没有名字呢!小朋友们都有好听的名字,小叮当的小宝贝也想有个名字。谁能根据他们的形状,给每一堆物体起个名字呢?(教师展示出平面图,并配以名字)正方体长方体 圆柱 球 。
8、认一认:大家起的名字真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在小脑袋里记下这些图形和名字。每个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拿在手上,仔细看清它们的样子。拿了正方体的请举起来,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 (好!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把东西放回篮子里)
11、游戏: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盲人摸物”,教师找个学生示范,请一个小朋友蒙上眼睛,教师拿出一个物体,学生摸摸后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小组内玩这个游戏)“小朋友们太聪明拉,一下子就猜对拉,现在我们换个玩法,这回是老师说物体形状的名字,请你摸出一个这个形状的物体来!”(小组内再一次玩“盲人摸物”的游戏)
12、联系生活:游戏好玩吗?下课以后小朋友们再继续玩好吗?(教师出示室内图)现在请大家看,这里有幅图,画的是哪里呀?(家里)那有什么东西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形状?(指名回答)那么你们在家里、教室、学校、大街上还看到过什么东西是这些形状的啊?(先指名说,再和小组小朋友说)
四、课中休息: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叮当整理了百宝袋!小叮当高兴得唱起了《小叮当歌》,我们一起唱好吗?(教师放歌,学生跟着边唱边跳)
五、巩固练习:
1、搭一搭:小朋友,你们当过设计师吗?那我们现在就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桌子上的物体搭一搭,摆一摆你自己喜欢的东西。
2、指名汇报:“说说你用什么图形摆了什么?”
3、思考题:说说下图由几个正方体搭起来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小朋友们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种图形!回到家里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活动园地
教学目标:
通过触摸、拼摆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初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师和学生各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教师还要准备几个其他形状的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等。
教学过程:
一、介绍“找物品”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拿出来,同桌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实物的形状。
同桌学生互相介绍完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每种形状的实物各选一个,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大桌子上或地上。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同学各管一种形状的实物,把这些实物分一分类。管正方体的要把正方体的实物归为一类。分好类后,各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本组那类实物的形状,再选两个代表在班里说一说实物的形状。对于非本单元所学形状的实物,可以归为一类,交给教师,教师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形体不是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但是它们也是一种立体图形,以后我们在中学会学到。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分好类的物体收拾好,以便在下面的活动中使用。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做“摸实物”、“搭积木”、“随意拼”三种游戏。
二、介绍“摸实物”的方法 。
1.准备实物教师从“找物品”的活动收集起来的实物中,选一些形状稍大的便于确定形状的实物(包括棱柱形实物,如棱柱形铅笔,三棱柱积木)放在地上。
2.摸实物把做“摸实物”活动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请一小组作示范说明游戏规则:先让一个同学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如圆柱)给另外两个同学看,看清后把这两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从桌子上摸出这种图形,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如果摸错了,可以让他们继续摸,直到摸对为止。然后再给蒙上眼睛的同学各拿一个立体图形,让他们摸一摸,说出拿出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这样做两次后,让进行判断的同学来出题摸实物。
三、介绍“拼积木”的方法 。
1.教师示范,用积木边拼边说:“我用4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一个大的正方体,还可以用2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
2.学生拼积木,请同学们自己拼一拼,看能不能用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能不能用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拼一个大的正方体或长方体?学生拼的时候,教师注意巡视。集体订正时,从用几个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用几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拼法中各选一种展示出来,让学生说一说拼成后的立体图形各用了几个什么形状的积木。
四、介绍“随意拼”的方法。
1.带着拼,教师边拼边说:这里老师用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两个圆柱拼了一辆汽车,同学们,你们也能拼一辆汽车吗?让学生自己拼,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拼的汽车的形状、大小和教师拼的不一样,只要能看出是汽车就行。
2.随意拼,师:同学们除了拼汽车,还会拼其他东西吗?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拼摆一些东西,拼摆用的实物可以是积木,也可以是其它东西,例如拼坦克,可以用长方体的饮料盒作车身,用易拉罐作车轮,用圆柱形的积木作炮筒。学生拼好后,教师选几件有趣的东西展示给全班同学,让拼的同学告诉大家拼的是什么东西,各用了什么形状的物品。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教学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等),每个学生准备两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看一看,老师拿出来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出示:牙膏盒、魔方、易拉罐、乒乓球……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出示三棱锥,问:你认识这个图形吗?(这个图形叫三棱锥,它也是立体图形)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图形?(学生自由说)教师把这些物体一字排开,让学生从左到右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
二、认识平面图形。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摸一摸,问:你有什么感觉?摸的的面是什么形状?师:谁来摸一摸,老师手上长方体的长方形在哪?(学生找出长方形)
2.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上找图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指名说,教师把学生找到的图形从立体图形上分离出来,贴于黑板上,师:这些图形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4.让学生说说: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
5.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形状画到一张纸上吗?请学生演示各自不同的方法,然后教师在黑板上沿长方体的一个面画出长方形。师:你会画吗?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画出并剪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各2个。
6.师:请根据这些图形的形状,把样子很像的放在一起。让学生给各种形状找“家”,把相同的图形贴在黑板指定的地方。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指名答)
7.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边想边在空中画教师说的形状。
8.教师拿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若干,让学生快速辨认形状,以抢答形式进行。
三、联系生活实际师: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或三角形的?学生自由说。
四、发展练习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组合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并展示出来。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的`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分成以下几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第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隐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的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
五、全课小结(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平面图形拼图。
教学难点:
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关键:
弄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 课前准备 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1、复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平面图形?
二、完成书中相关习题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
2、36页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填上个数。四人小组自由用立体图形搭积木,交流自己用了几个什么立体图形?
3、3 6页3数一数各平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 7页4自由拼平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平面图形拼成的。
5、3 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习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三、出示实物,动手操作。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习题册中练习。
四、小结
拼摆中加深。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2~33页做一做及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及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1)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见到形状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牙膏盒﹑肥皂盒﹑牛奶盒、易拉罐、铅笔、乒乓球、魔方、笔筒、茶叶筒、弹球……)你们认识它们吗?(一一说出物体本来的名字)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学生边说教师边摆。
问:同学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呢?
(学生可能会说:分成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正正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
(2)揭示概念:同学们说的非常对。
A: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长方体:它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像这些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叫"长方体"。
B:直接出示形状是正方本的物体,它是正正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正方体"
C:出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它们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有平平的面。它们叫"圆柱"。
D:出示球状物体,它们是圆圆的。
活动1:
1.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2.摸--感知"长方体"。
(1)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和同学们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生1: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师:还有不同的感觉吗?
生2:有6个平平的面。
师:还的吗?
生3: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师:谁能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是什么样的?
生: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3)感知"正方体"。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认识一下正方体,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
汇报:你觉的正方体摸一摸后,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正正方方。
生2:有六个面。
生3:每个面都一样。
(4)感知"圆柱"。
师:把圆柱找出来,摸一摸,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
生2:两头有平平的两个面,是贺的。
生3:站的很稳,躺着会滚。
(5)感知"球"。
师:拿出球来摸一摸,看一看,你对它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圆圆的。
生2;无论怎么放都会滚。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教师提醒: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长方体)
师问:去掉长方体美丽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图形,依次认识正方体、圆柱、球)
活动2
找相同: 教师拿出一个立体图形,学生找出和它一样形状的物体。
2、记忆想象: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图形的样子,你们在脑子里想一想这是什么图形?
A:有一种图形正正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都一样。
B:有一种图形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它特别淘气,不论怎么放它都会滚动。
C:有一种图形,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它不是每个面都一样,但是相对的两个面一样。
D:有一种图形。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圆的平面,站的很稳, 躺着能滚。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出示课件"小狗图"这幅图上用了哪些图形,分别有几个呢?
2、游戏3:让学生蒙上眼睛随便拿一个立体图形摸一摸,再说出拿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充分利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用它们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请同学们回去好好观察看看美丽的生活中哪里还有它们的存在我们下节课说。
龙沙小学 侯敏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p32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大瑶中心完小 林晓杰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
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两人游戏:猜一猜
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游戏中体验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
执 教: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玉田镇联合小学 李金英
教案设计: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指导教师:玉田县 鞠凤霞 薛玉春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通过记忆想像,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全课小结 (略)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设计说明
河北唐山市教委小学教研室 赵中华
《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时,要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每组学生把礼物倒出来后,教师及时提出问题:“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这些物体有长长方方的,有四四方方的,有直直的像柱子,有圆圆的球。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同时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操作、观察,初步感知四种形体的特点。在这里教学要求比以前降低了,不要求学生都会总结出长方体或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有的学生会说也可以,但不要求学生必须会说。
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拿出同样形状的实物,亲自摸一摸它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抽象的实物图形,让学生观察记忆图形的样子,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或画片都可以演示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想象,教学时可通过五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巩固表象,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即:看实物摸一摸──闭眼想象四种图形并用手势表示──按要求闭眼摸实物──给实物判断是什么形状的──辨认图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四种形状的物体,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经验,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强化了对四种物体形状的体验。
最后通过活动,进一步体验,增强学生空间观念。做一做第一题第一幅图,主要是让学生操作活动体验圆柱可以滚动;第二幅、第三幅图,是利用四种物体搭一塔,使学生体验球可以滚动,另外三种形状的物体都有平平的面,所以搭起来很平稳。做一做2,“看谁摸得准”,通过说名称,让学生摸实物──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实物──给一实物、说出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练习三第2题的数图形,可以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教师让学生任意搭物体,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这部分内容,一定要把握好教学要求。由于这些实物和图形学生接触比较多,教学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摆弄实物,使学生对这些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辨认就可以了,不要提更高的要求。
2、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触摸、拼摆,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3、学生表述的语言不一定规范,也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出许多其他知识,教师可以给予肯定,但不能要求其他学生都会说。
4、每个小组活动中用的实物都应有一个所学习的四种物体形状以外的一种物体。
5、教学中出示的图形要注意图形的方位、大小和颜色。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要求: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3、 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质疑激情 导语 :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通过动手分一分,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通过学生操作、观察,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探究新知的意识。]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通过记忆想像,使学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通过操作,使学生亲自体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特征。]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通过游戏,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物体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特征。
(3) 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猜测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有许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你们感到高兴吗?
一、 创设情境引入。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看看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
二、分一分。
1、 桌上这么多的礼物,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在桌上一动不动,有的很顽皮,老是滚来滚去,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找找朋友?
2、 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它们分类?
3、 各小组汇报得各种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1)按照大小来分,大的一类、小的一类。
(2)两类。一类能滚动的,一类不能滚动的。
(3)按作用来分,能装东西的,不能装东西的。
(4)按形状分,长的一类,方的一类,球状的一类,筒状的分一类。
……
(教师根据学生分类的方法,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
三、认一认。
1、按形状分类。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小组合作来分一分。
2、汇报分类结果。
你们是怎样的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也有可能分成两类。师肯定两种方法都可以,让这两种分法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后,再引导分成一类的小朋友看看还能不能再分?)
3、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a、刚才小朋友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的不同分成了四类,分得又快又好,真了不起!现在,请听要求,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拿出一个物体,先仔细地看一看,它长什么样,接着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还可以玩一玩,想好了说给同学听一听。
b、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说各种物体的形状特征。
学生可能有:这些物体都是圆圆的,摸上去光光的,没有角的,就像一个球。
长长的,有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
四四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
有点长,有点胖,摸起来滑滑的,两头都是圆的等。
4、想一想。
给每一类物体取个名字。学生说说,根据学生取名情况,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5、看谁拿得快。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A、老师说名称,小朋友在桌上拿出相应的物体,把它举起来。
B、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现在我们变换过来,我拿出一种物体,请你们说名称好吗?
6、出示这些立体图形的模型。
小朋友表现真棒,这么快就能认出这些物体的形状了。现在请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形状的?
师在讲台桌下摸模型,并说出特征。
(1) 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2)长长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
(3)圆溜溜的,光光的,滑滑的(4)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平平的。
四、举例。
1、 在我们生活中,圆柱体到处可见,看一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2、 小朋友观察得真细致,哪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在生活中看见哪些物体?
3、 小结: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形状的物体。
五、巩固。
1、 游戏“看谁摸得准”。
a、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闭上眼睛。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形状,另一个小朋友当评委,看看他们摸对了吗?
b、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也想玩吧!赶紧照他们的样儿,玩一玩吧!
2、 整理。
3、 认识图形。
a、 刚才,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不但能看,而且不看也能摸对物体。哪你知道画在纸上的会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立体图形,学生说出形状。贴在黑板上。
b、出示课件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4、“分分”、“数数”。
师:我们一年级有个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用你们刚才玩的物体搭了一个模型,是什么呢?(屏幕同步出示)这只小狗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课件显示它的解体)问:一共用了几个物体?每个形状的物体又用了几个呢?
5、找一找。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物体是这些形状的物体拼成的。现在老师先要带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园里去找一找,看谁能找到数学知识?我们再到大街上去找一找,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些图形组成的物体吗?
6、捏一捏。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亲手制作一个吗?
请你拿出手中的橡皮泥,捏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吧!
六、小结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协作精神。
4.渗透“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图形。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立体图形。
出示课件:老师给三位小朋友准备了三篮礼物,大家一起看看都都是些什么东西?
学生观察图像,同时说出答案。
观察这些物品,按照形状,你会归类吗?为什么要这样归类?看看图上这些物品,你能按照形状归类吗?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例图将物品归类。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
(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
四、全课总结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 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各用了几个 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 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教学前,要先让学生把那些立体图形玩一玩,这样可以让学生不再对它有种迷恋,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充分地利用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的时间。
第二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做一做,练习五1,3,4,5题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小朋友们上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长方体 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小组小结 派代表全班交流
学生小结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五第一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
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数一数由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 )个 ( )个 ( )个 ( )个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独立完成练习五第五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 请把它圈起来。
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四,小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想问的
教学反思: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对于数图形的个数,要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有规律地数,做到不漏下,不多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精神是重要的。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平面图形拼图。
教学难点:
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关键:
弄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课前准备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1、复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平面图形?
二、完成书中相关习题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
2、36页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图形?填上个数。四人小组自由用立体图形搭积木,交流自己用了几个什么立体图形?
3、36页3数一数各平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7页4自由拼平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平面图形拼成的。
5、3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习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三、出示实物,动手操作。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习题册中练习。
四、小结
拼摆中加深。
《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
教师板书: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 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一、教学内容
两部分内容:
目的:加强立体与平面的结合,更全面、更好地认识几何形体。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教材说明
1.教学立体图形。
(1)编排思路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举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物━━进行简单的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抽象出其一般的几何形体,给出几何名称━━举例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做一做,通过大量操作活动帮助感受、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
(2)做一做
第1题:推一推、滚一滚、转一转、搭一搭等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特征。
圆柱、球容易滚动,球可任意滚动。
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
搭物体时,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发生倒塌。
第2题:一个游戏,根据建立的几何形体清晰表象,通过触摸找指定的物体。
教、学具的选择、位置要注意:
大小要合适。太小特征不明显,太大只能摸到局部,无法整体感知。
放到能够得着的地方。
2.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1)利用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出平面图形
按形状分类—4 分成四类 —4 给出每类的名称
(2)通过画画、涂色、拼摆等活动充分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四、教学建议
1.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充分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小学阶段教学的几何是实验几何,很直观,不是严密的几何证明。只要通过活动、操作直观感受几何形体的特点就可以了,不必要求过多的形式逻辑的推理。实际上,在小学的几何教学中应在同一层次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面上进行扩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而不是加深难度。
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不同形式的活动体会感受物体的形状。
②描述特点的语言直观、形象就可以,不必要求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1)从生活实际引入。
(2)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3)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的应用。如“足球做成圆柱状的好踢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体会物体的特征。
(3)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像、猜测的能力,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今天有许多老师来看小朋友,你们感到高兴吗?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老师也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打开看看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
二、分一分。
1、桌上这么多的礼物,有大有小,有方有圆,有的在桌上一动不动,有的很顽皮,老是滚来滚去,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分分类,找找朋友?
2、小组讨论,你想怎样给它们分类?
3、各小组汇报得各种分类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
(1)按照大小来分,大的一类、小的一类。
(2)两类。一类能滚动的,一类不能滚动的。
(3)按作用来分,能装东西的,不能装东西的。
(4)按形状分,长的一类,方的一类,球状的一类,筒状的分一类。
……
(教师根据学生分类的方法,及时进行肯定与鼓励。)
三、认一认。
1、按形状分类。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物体分分类,小组合作来分一分。
2、汇报分类结果。
你们是怎样的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把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成一类,也有可能分成两类。师肯定两种方法都可以,让这两种分法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后,再引导分成一类的小朋友看看还能不能再分?)
3、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a、刚才小朋友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的不同分成了四类,分得又快又好,真了不起!现在,请听要求,小朋友像老师一样,拿出一个物体,先仔细地看一看,它长什么样,接着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还可以玩一玩,想好了说给同学听一听。
b、学生用自已的语言说说各种物体的形状特征。
学生可能有:这些物体都是圆圆的,摸上去光光的,没有角的,就像一个球。
长长的,有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
四四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
有点长,有点胖,摸起来滑滑的,两头都是圆的等。
4、想一想。
给每一类物体取个名字。学生说说,根据学生取名情况,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
5、看谁拿得快。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A、老师说名称,小朋友在桌上拿出相应的物体,把它举起来。
B、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现在我们变换过来,我拿出一种物体,请你们说名称好吗?
6、出示这些立体图形的模型。
小朋友表现真棒,这么快就能认出这些物体的形状了。现在请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形状的?
师在讲台桌下摸模型,并说出特征。
(1)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2)长长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
(3)圆溜溜的,光光的,滑滑的
(4)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平平的。
四、举例。
1、在我们生活中,圆柱体到处可见,看一看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2、小朋友观察得真细致,哪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在生活中看见哪些物体?
3小结: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以看见这些形状的物体。
五、巩固。
1、游戏“看谁摸得准”。
a、我们一(1)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物体。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闭上眼睛。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形状,另一个小朋友当评委,看看他们摸对了吗?
b、其他小组的小朋友,也想玩吧!赶紧照他们的样儿,玩一玩吧!
2、整理。
3、认识图形。
a、 刚才,大家表现都非常出色,不但能看,而且不看也能摸对物体。哪你知道画在纸上的会是什么样的呢?
出示立体图形,学生说出形状。贴在黑板上。
b、出示课件说出是什么形状的?
4、“分分”、“数数”。
师:我们一年级有个小朋友特别的聪明,用你们刚才玩的物体搭了一个模型,是什么呢?(屏幕同步出示)这只小狗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课件显示它的解体)问:一共用了几个物体?每个形状的物体又用了几个呢?
5、找一找。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的物体是这些形状的物体拼成的。现在老师先要带小朋友到我们的校园里去找一找,看谁能找到数学知识?我们再到大街上去找一找,看看又能发现什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些图形组成的物体吗?
6、捏一捏。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物体,小朋友们想亲手制作一个吗?
请你拿出手中的橡皮泥,捏一个你最喜欢的物体吧!
六、小结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2页――――第37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认识物体和图形。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NO:1
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第32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36页的第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物体和图形》。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P36页的第2题
NO:2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第34页)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教学过程:
一、搭玩积木,体验形体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二、操作感知,建立表象
1、请摸一摸自己的积木拿在手里,看一看,摸一摸,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体,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摸边说)
2、问:谁知道圆柱的这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个面是圆圆的,平平的)
问:你有没有办法把它记下来呢?
3、师:请你用我给你们准备的工具(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想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些面,每个小朋友最好想得不一样,比一比,哪 个小组的办法多。(学生开始活动,并将自己组记下的面贴在板子上,然后展示在大黑板上。
4、你们觉得哪个组的方法最多,我们就请哪个组的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方法,好不好?
(指名学生演示、操作)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用电脑演示,从长方体、正方体、三棱体上分别移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认识物体和图形。